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指导
手术后推荐早期下床活动,有什么好处?

手术后推荐早期下床活动,有什么好处?生命的活力表现在动而不是静。
地上有两只蚂蚁,一直死一直活着,两只都一动不动趴在地上,我们没有办法分辨哪一只是活的,哪一只是死的。
但只要活着那一只,稍微动一下,我们就知道它是活的。
所以,动是我们生命活力的基本特征。
至于我们很多中国人,对于术后康复的态度是不吻合的。
很多中国人会觉得,动了手术,他会觉得动了大手术,无论这个手术对大夫来讲,认不认为是大手术,但病人或者家属,他会觉得自己是动了大手术。
动了大手术就会伤元气,伤了元气的话就要静养,以静为主。
但实际上,想要术后快速康复,一定要早活动,一直静养是不行的。
活动的关键点在于"早"!为什么要早活动呢?因为在手术之前,我们的身体是属于相对静止相对休眠状态的。
术前需要禁食禁饮,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
我们的消化系统处于功能封闭的状态。
麻醉期间,不只是消化功能处于封闭的状态,我们整个生理机能,都是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只有维持生命体征的,心跳呼吸,是属于活动的。
连大脑都是处于静止的。
也就是说,在手术过程当中,我们的身体是属于相对无活力的状态。
我们身体的康复,就是要让身体从这种无活力的状态变成有活力的状态。
想要身体变成有活力的状态,那你就得动起来。
首先要做到早下地。
我们身体长期处于平卧位的时候,血压的调节机制,就不会被激活。
要知道,我们处于平卧状态的时候,我们心脏泵血,血压的调节,和处于直立位的时候,心脏的泵血和血压的调节是完全不同的。
从平卧到直立,需要调动我们植物神经的血压快速调节机制。
得让心脏和血管的压力增加起来,血液才能供应到脑部。
植物神经一激活,我们整个人就会变得精神起来。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晕,乏力。
这都是很正常的反应。
因为我们躺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血压调节不过来。
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但如果你一直躺,一直不起来,那么你就一直不能调动这种调节机制。
你躺的越久,你激活身体的这种调节机能就越困难。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脏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2021年2月第27卷第4期阶段与皿阶段护士的评估指标差别较大,在I阶段评价内容中增加了核心能力(基础生物医学、伦理素养、终身学习管理、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论文发表、发明护理专利)评价内容,使其更加准确、客观。
评估结果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护理人员,若下次考核仍未达到考核标准,将重修该阶段的学习内容。
结果显示,SG组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评判性思维、专业发展、伦理法律实践、领导能力、教育咨询、科研能力均优于SH组(P<0.05),表明分阶段360度绩效反馈护士评价体系的构建,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有利于不同阶段的护理人员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同时绩效激励的管理方式,有助于使护理人员不断改进,将评价体系内容与发展规划两者融合时,管理效果较佳[4]。
②全方位评价手术室护士工作质量。
护理绩效考核是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及现代护理管理要求的提高,护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复杂和考核数据的庞大,使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难以体现绩效评价的公平性[5-6]。
360度绩效反馈方法又称为多源反馈法,其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员工绩效考核中,不但促进集体和个人的发展,在员工绩效考核和职业发展中也取得了较好效果[7]。
基于此,我院构建360度绩效反馈护士评价体系,从护士长、患者、医生、护生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价,收集多元化评价信息,再次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我院实施该评价体系以来,手术室护理人员通过对个人的缺陷、护士长对个人的期望、同事建议等多方位评价,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明确自身优势和缺陷,从而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巩固强项、激发潜能、进一步提高护士专业能力。
手术室护理人员均顺利通过考核,无家属、患者投诉或纠纷事件发生。
结果显示,SG组护士长、患者、医生、护生满意度均优于SH组(P<0.05),进一步证实通过护士自身反馈、工作缺陷、同事建议、护士长评价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可有效解决护理人员在不同维度的护理问题,满足不同角色的需要,多角度提升工作满意度,有助于发展规划的有效制定,明确发展目标,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以便在实践中激发自身潜能、不断总结,满足自身发展及护理工作的需要[8]。
肺癌病人的术后注意事项健康宣教

卧床体位
体位和活动
床上活动
卧床期间,病人可以在床
01 上活动四肢,如双腿轮流 屈伸、抬高;
02 膝盖弯曲,双脚蹬床使臀 部抬高;
03 双腿抬高,模拟空中蹬自 行车。
04 家属也可帮病人活动、按 摩四肢。
05 医生允许后,每2小时翻身 1次。
06 做这些可以预防下肢深静 脉血栓和压疮。
床上活动
体位和活动
术后早期下床
术后第1天,如果病情允许,家属可协助病人在床上坐起;再让病人 双腿下垂坐在床边,如果病人可以承受,可以尝试在家属的扶助下让 病人在床边站立行走。 术后第2天起,家属可扶持病人围绕病床在病房内及科室内行走,可 根据病人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活动时,保护好病人身上的引流管;如果出现头晕、气促、心慌、出 汗等不适,立即停止活动;高龄(年龄>70岁)、冠心病、糖尿病等 病人更建议提早下床活动以减少卧床并发症。
普通饮食注意
刚开始可以少食多餐,之后逐渐恢复正 常饮食习惯。
多饮水,每天饮水1500毫升以上。
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 化的食物为主,如鱼、蛋、肉、新鲜的 蔬菜和水果,以保证营养,提高机体抵 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少吃甜食,以免生痰;少喝牛奶、 豆浆等容易,以免引起腹胀。戒烟限酒,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的征象。 伤口疼痛影响休息,可以告知医生,医生会酌情开具止痛药。 一般伤口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术后7~9天可拆线。具体的拆线时间请
听从医生安排。 拆线后需用医用纱布覆盖1~2天,以保护局部皮肤。伤口在术后直到
拆线后2~3天内不能沾水。
05 术后饮食
术后饮食
如果病人清醒且无恶心等不适,术后6小时后就能尝试饮水。若饮水无呛 咳,等肠蠕动恢复后(肛门排气),就能进食清淡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如稀米粥、嫩蛋羹。然后逐渐改为普通饮食。
提高腹部三、四级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落实率的效果研究

·112·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0 年 8 月 第 3 卷 第 3 期 Vol. 3 No. 3, August, 2020
由低到高分为四级,其中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 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指风险高、 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3]。本次品管圈活动 纳入的腹部三、四级手术包含肝脏手术、胰腺手术、 胆囊癌根治术、开腹胆总管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 术等。
1 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 取“青荷圈”为圈名,圈员共 13 名,平均年龄 31 岁。其中主管护师 6 名,护师 7 名。护士长为辅导员,负责协调工作;选举 1 名主 管护师为圈长,负责主要的圈队工作;圈员负责分 管项目的具体实施。 1.2 主题选定 采用头脑风暴法,根据院方政策、 重要性、可行性、圈能力 4 个方面,以评价法进行 主题评价,全体圈员评估打分,选定“提高腹部三、 四级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落实率”为本次活 动主题。 1.3 现况把握 查阅文献,制订术后早期活动调查
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腹部大手术 患者术后第 1 天,仅 5% 的患者下床行走,平均时间 仅为 15.0 min(5.0 ~ 33.5 min)[4]。尽管术后早期下床 活动有诸多益处,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堪忧。为 进一步落实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自 2019 年 3 月以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 科采用品管圈活动,提高腹部三、四级手术后患者 早期下床活动的落实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表, 于 2019 年 3 月 19 日 至 4 月 27 日 进 行 现 况 调 查,收集腹部三、四级手术后的患者术后 3 d 内的 活动情况数据。 33 例患者中,术后 24 h 内下床活动 5 例,得出:现况值 =5÷33=15.20%。通过数据收集 分析腹部三、四级手术后 24 h 内患者未下床活动的 主要原因有起床时头晕、担心跌倒;担心伤口裂开;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下床活动;体能虚弱;监护仪、 导管多,辅助工具少;患者不愿活动;活动时疼痛 加重。根据 80/20 原则,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下床 活动;监护仪、导管多,辅助工具少;活动时疼痛 加重三方面作为改善重点,占比 81.32%(表 2)。 1.4 目标设定 开圈会,经过讨论分析,认为有能力 改善这些主要问题。现况值为 15.20%,改善重点为 81.32%(表 2),圈能力为 53.8%(表 1)。目标值 = 现 况值 + 改善值 = 现况值 +(标准值 - 现况值)× 改 善重点 × 圈能力 [5]。目标值 = 15.2%+(1-15.2%)× 81.3%×53.8% = 52.3%,将预期目标设为 52.3%,升 幅 37.1%。 1.5 对策拟定与实施 全体圈员运用鱼骨图,结合 头脑风暴的方式寻求解决方案,对所提出的对策从 可 行 性、 经 济 性、 效 益 性 三 方 面 进 行 评 价, 最 后 确定实施对策:①制作腹部三、四级手术患者术后 早期活动查检表(表 3);②丰富宣教内容与形式; ③尽早拔除导尿管;④提高移动输液架的可及性; ⑤减轻术后活动性疼痛。 1.5.1 制作术后早期活动查检表 术后早期活动查 检表评估内容:意识、血压、心率、呼吸正常,无
妇科腹部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妇科腹部手术术后护理一、护理评估1、了解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
2、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伤口敷料有无渗血,腹腔引流管,尿管是否通畅,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状,量,受压皮肤情况。
3、观察患者术后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并予处理。
二、护理措施1、床边交接:患者回病房时,护士及时核对姓名,床号,住院号,并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观察患者意识恢复和麻醉苏醒情况,做好床边交接班,搬动患者时动作轻稳,注意保暖,检查静脉输液是否通畅,正确连接各种引流装置,并妥善固定引流袋。
2、体位护理:根据手术及麻醉方式采取不同的卧位,全身麻醉患者在尚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6-8小时,蛛网膜下腔麻醉者,去枕平卧12小时,以防头痛。
如患者病情稳定,术后次日可取半卧位。
3、饮食护理:禁食6-8小时后可进流质饮食,忌食甜食及牛奶,肛门排气后可进半流质饮食,排便后进普食,鼓励进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4、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测血压每半小时一次,共6次至平稳。
术后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直至正常后3天改为每天1次,并做好记录。
如有内出血和休克症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敷料浸湿,应及时更换。
术后腹部放置沙袋6小时。
(3)引流管护理:凡引流管应做第二次固定。
①腹腔引流护理:如放置腹腔引流管,应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每天更换引流袋1次。
②尿管护理:保持尿道通畅,观察尿液颜色和量,一般于24小时后拔除尿管。
保留尿管期间,用0.5%碘伏棉球擦洗外阴,每天2次,保持局部清洁。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4)腹胀:密切观察腹胀情况,一般术后48小时可自行排气,如腹部胀气,术后24小时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1毫克,或给予灌肠剂灌肠。
严重胀气者,酌情给予胃肠减压,3天未解大便者可给缓泻药。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术后24小时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研究进展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术后 24小时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24小时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效果,为后期医护人员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方法:收集我院近三年接诊的实行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若干名,近三年持续展开对接诊患者实施积极的干预护理工作,期间,医护人员必须要重视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尤其是记录术后24小时下床活动人数以及我院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在对此类患者实施了积极的护理干预后,在术后24小时内科进行下床活动的人数持续增长,各项措施的落实率得到提升,2021年与2019年在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率方面相比明显更高,差异相对较大,P<0.05。
而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也明显降低,差异较大,P<0.05。
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我院医护人员越发注重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注重积极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因而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在手术后24小时内下床活动的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越发降低。
因而在此类患者的护理中必须要重视做好积极的护理干预。
关键词: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早期下床活动;护理普外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主要接诊胆管结石、胆囊结石相关疾病患者。
而针对常见胆管结石、胆囊炎等疾病,普外科通常会通过在腹腔镜下实施手术。
腹腔镜常用于外科手术治疗中,其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较小,具备着较高的安全性,对于推进患者的康复治疗,提升康复速度等均有着重要作用,就腹腔镜技术的优势而言,其能够代替许多传统的开腹手术,缓解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开展压力[1]。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腹腔镜手术治疗工作的开展也将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通常若在实施腹腔镜手术时,医护人员未能注重实施细节,未能很重视对各类并发症的防范问题,将对患者的康复造成阻碍。
对此,我院展开了有关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研究工作,详细情况如下所示: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接诊的实行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若干名,为确保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保障研究工作的稳定开展以及保障最终研究结果对医护人员后期工作具备指导意义,就需要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调查,发现,其中2019年接诊患者353例,男性176例,女性177例,均龄为(51.43±5.96)岁;2020年全年接诊此类患者377例,男性193例,女性184例。
外科手术前、后健康教育及指导

甲状腺腺瘤、囊肿、肿瘤疾病病人健康教育[手术前健康教育]1. 保持开朗的悄绪,避免紧张及情绪波动。
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
2.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多饮水,禁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练习手术时的头、颈部过伸体位。
4.手术前一日请您做好个人卫生:理发、沐浴、剃须、剪指(趾)5.术晨贴身换上干净的病服,取下贵重物品、假牙、发夹、手表、隐形眼镜等交于家属保管。
6.手术前禁食6小时、禁水6小时。
7.除作好全面体格检查和化验外,应进行:(1)颈部透视或摄片,以了解气管有无受压或移位。
(2)喉镜检查,确定声带的功能。
(3)测定基础代谢率,了解甲状腺功能状态,选择手术时机。
[手术后健康教育]1.手术后去枕平卧位,6小时改为半卧位(有利于伤口引流呼吸)。
变换体位时保护颈部。
2.手术6小时内禁食,6小时后予温凉流质(如牛奶、果汁等)次日予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麦片等)。
首次进食先饮水,防止呛咳误吸。
禁烟、洒、忌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3.术后带回的引流管是把手术部位的淤血引流出来,利于切口的愈合。
因此引流管必须通畅,不能扭曲、脱落,保持引流球处于负压状态。
如有脱落或堵塞,引流球膨胀起来,请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4.练习吞咽动作,防止伤口粘连。
5.如手足抽搐、口唇周围和手心足底肌肉强直性抽搐和麻木,感觉呼吸不畅,颈部有压迫感,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出院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好累。
2.练习颈部运动,多做吞咽、抬头、左右转颈等动作,防止疤痕挛缩。
拆线后练习颈部活动,防止疤痕收缩。
3.遵医嘱用药。
甲状腺癌病人术后要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要正确掌握服法,不随便更改。
如声音嘶哑,音调变低者出院后应继续行理疗、针灸,以促进恢复。
4.随访: 定期复查,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般在术后3、6、12个月,以后每年—次,随访3年。
子宫肌瘤全切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及指导[手术前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术前向病员介绍手术的过程,手术方式,相关麻醉知识,术前准备等知识,减轻病员的紧张和恐惧感。
子痫前期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引言子痫前期是孕妇在妊娠晚期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对母婴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目前,剖宫产是治疗子痫前期的重要手段。
然而,术后护理对于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子痫前期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二、子痫前期术后护理问题1. 出血问题术后出血是子痫前期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与子宫收缩不良、胎盘残留、切口感染等因素有关。
2. 感染问题术后切口感染是子痫前期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与手术操作、术后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3. 心理问题子痫前期患者术后可能因疼痛、病情反复等因素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 肺部并发症术后肺部并发症,如肺炎、肺栓塞等,可能与术后卧床休息、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因素有关。
5. 肾功能损害子痫前期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肾功能损害,可能与术后药物使用、血压波动等因素有关。
三、子痫前期术后护理措施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相应处理。
2. 术后出血护理(1)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时给予缩宫素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
(2)观察阴道出血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
3. 切口护理(1)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2)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渗出等感染迹象,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指导患者正确咳嗽、翻身,避免切口张力过大。
4. 心理护理(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2)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增强自信心。
5. 预防肺部并发症(1)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2)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深呼吸,预防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3)监测患者体温、呼吸频率等,及时发现肺部并发症。
6. 预防肾功能损害(1)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尿量等,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
(2)根据医嘱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肾功能损害。
(3)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蛋白质、盐分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