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的更新研究及其实现路径的探讨——以绵阳市中心城区地
区域重要中心城市的特征与实现路径研究

区域重要中心城市的特征与实现路径研究作者:何伟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从重要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入手,从区位、交通、城市发展现状、产业、文化和机遇六个方面分析了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可行性,并提出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现路径:做大做强第二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优秀城市文化、建设生态城市、省里给予及时的政策扶持,把淮安早日建成苏北腹地加工业中心、商务中心、优质农产品供给中心、教育和医疗卫生中心,以带动苏北腹地整体快速发展。
〔关键词〕重要中心城市;淮安;地理中心;商贸中心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1)06-0054-05淮安位于苏北腹地,其周边2.69万平方千米内分布有10多座县城、2 600多个乡镇,人口约有1 620万人,这些县城和乡镇有的是1983年地改市时析出的,有的是1997年新设地级宿迁市划出的,因此,它们与淮安有各种各样的经济联系。
目前,该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外向化水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是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短板”。
如何建设淮安中心城市,提升和完善其集聚和扩散功能,发挥淮安中心城市的区域增长极作用,以带动区域联动发展,是江苏对淮安中心城市的期待与战略任务。
一、中心城市概念及特征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是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中心的多级性决定了中心城市的多级性[1],通常有世界性中心城市、全国性中心城市、省级中心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等的区分。
目前,我国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说法,“重要中心城市”的称谓,是江苏的探索与创新。
根据本人的研究,重要中心城市系指某个区域城镇体系内的区域首位城市,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卫生等多个领域起着主导和核心作用的城市[2];其特征可概括为若干个“中心”,如政治中心、商品流通中心、交通运输中心、科教文化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医疗卫生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等。
推动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方式方法、有效探索

推动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方式方法、有效探索推动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转型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合力,采用综合性的手段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推动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方式和有效探索。
1.制定综合规划。
首先,需要制定适应超大城市特点的综合规划,包括城市发展蓝图、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规划要科学合理,兼顾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2.加强建设基础设施。
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
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提高城市的交通流动性、通达性和可持续性,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3.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要实现转型发展,需要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提升核心区的重要性,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域。
同时,要合理分配资源,避免城市内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4.促进城市更新和拆迁重建。
城市更新和拆迁重建是推动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合理安置居民,确保资源利用的合理高效,并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实现城市更新和拆迁重建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升。
超大城市中心城区需要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同时,要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6.鼓励创新和创业。
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要加强创新和创业能力,培育创新创业的氛围和生态环境,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融合,加快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同时,要优化创新创业政策,提供更好的扶持和优惠措施,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和资金进入城市。
7.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合作。
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转型发展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更加紧密的城市群和经济区域。
浅谈城市更新模式研究

1981年沈阳总体规划1984夫子庙1987苏州桐芳巷1990-2011年开启政企合作下二元治理的城市更新工作,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与“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两大类型,旨在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2年以来演变成多方协的城市更新。
中国城镇化已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进入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转型新阶段,城市更新开始展、城市品质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土地集约利用等重大问题。
1998年上海田子坊7982004年苏州平江路2009年成都东郊记忆音乐公园2城市更新模式发展造和完善、工业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修缮、商业业态的功能提升等方面。
以政府政府牵头以E P C 或施工总承包模式进行发包来落地实施。
项目,由西安碑林城市有机更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建筑面积51.1934 万㎡。
碑施、提升房屋质量及功能、改善小区景观 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
C 项目,公司承建该项目以来, 始终坚持以“设计引领,高效建造”为目标,全面贯实现了设计、采购及施工的深度融合。
项目的完美履约对提升全局城市更新业务高质淮海路至北中心 河桥段)E P C 总承包项目,位于盐城市大丰,由盐城市大丰区裕丰内核心主道路及沿街商铺、民房、公园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提升。
念,尊重老镇区建筑风貌和文化底蕴,把握历史 文脉、保留历史痕迹,将传统与现代、在传承与融合 基础上助力乡村振兴。
为今后盐丰一体化提供极 为便利的条件,将为2012北京胡同泡泡厦门沙坡尾2016北京首钢改造2019延安城市更新改造前(3)景德镇陶溪川旅游(三期)勘察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项目,建设单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面积16.2万㎡。
本项目是基于原有陶瓷窑厂厂房建筑保护和功能提升展开,以延续和展示瓷文化底蕴,打造陶溪川品牌,弘扬中国陶瓷文化国际化发展。
本项目集土建、幕墙、装饰、机电、景 观、智能化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一体化的优质 E P C 项目,为开拓土建装饰一体化总承包管理、 实现资源优化配给、打通整个建筑建造流程提供宝贵经验和起到模范作用。
“人民城市”理念下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路径

“人民城市”理念下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路径摘要:“人民城市”理念为新时代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建构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发展体系。
在战略理念上,框定了新时代城市更新的价值导向和目标指向;在发展模式上,揭示了新时代城市更新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在运作机制上,明确了新时代城市更新的社会治理内涵。
关键词:人民城市城市更新发展思路实施路径当前,我国城市化已经由超高速发展转入低速成熟稳定发展的时期,城市建设也随之进入了城市更新的新阶段,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的提质改造和增量的结构调整并重转变。
城市更新在传统意义上更多地被当作老旧城区住房与设施改造的政策手段与工具,而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这对既有的城市更新理论与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民城市”理念从战略理念、发展模式、运作机制等层面为构建新时代城市更新理论体系,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思路与实施路径。
一、“人民城市”从战略层次框定了新时代城市更新的价值导向和目标指向“人民城市”从城市的人民属性出发定义了新时代城市更新的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
传统西方的城市更新更多关注城市的建设及由之生发的体验,通过改造现有建成环境,来更好挖掘土地及其附属设施的价值,以吸引高附加值的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提升城区及城市整体的竞争力,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导向,21世纪以来这种方式越来越暴露出严重的社会公正问题。
从本质上说,“城市实际上就是人民,因为人民喜欢住在城市里,所以才有了城市的存在”[2],因此,“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3]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仅要改善面上的环境条件,更重在提升人民心中的主体意识。
“人民城市”从城市的生活本质入手确立了新时代城市更新的人民需求目标导向。
从既有的实践看,城市更新更多地被当作一种解决城市问题的政策工具,主要针对的是城市产业变迁趋势与城区设施及人群现状不匹配之间的张力,基础设施、住房、公共空间的更新都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偏向,反映了城市人民的工作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中心区的更新研究及其实现路径的探讨
——以绵阳市中心城区地块为例 韩旭
发表时间:
2017-11-06T17:49:32.0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作者: 韩旭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原有的功能结构与基础设施落后于现今的城市发展,同时城市中心商业区是推动城
市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城市的会客厅。
西南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原有的功能结构与基础设施落后于现今的城市发展,同时城市中心商业区是推动城市
发展的核心力量
,是城市的会客厅。本文基于对四川省绵阳市商业中心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研
究,寻求具有普适性的城市中心区更新的途径与原则。
关键词:城市 中心区 更新 改造
1
引言
城市商业中心片区的改造更新,一直以来都是城市更新问题的焦点,我国自建国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更新带来的诸多问
题也显现出来,目前城市更新仍比较倾向城市物质环境方面,城市改造仍以追求经济回报为主,一些老旧的中心城区早已落后于整个城市
的发展,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够以谋求经济利益为主,还应在更新中适应片区周边环境,与之相匹配,其次应当满足所需的功
能外,还应突出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使其重具活力。如何在城市设计层面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应当是城市更新重点研究的问题。
2
绵阳市中心区地块更新的规划路径探讨
2.1
背景分析
规划基地位于绵阳中心城区,北邻临园路东段,东边是顺河街,南邻警钟街,西边是涪城路,地块面积约20公顷(如图1所示)。基地内
有商业、住宅、教育等多种用地类型,是绵阳最大的步行街区,有着良好商业价值及居住条件。建筑以多、高层建筑为主,无重点需保护
建筑。地块内地势平坦,十分有利于规划建设,且大部分道路为商业步行街,数条城市干道环绕,与城区周边都紧密联系。
在空间方面,该地块的边缘空间拥挤,缺少活力。中心步行空间大而空,且缺少空间的趣味性,供人们休憩的设施不足。
内部交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车辆堵塞情况严重,人车分流混乱。没有对于步行街道实施严格的治理措施。
景观方面,现状绿化景观主要集中于步行街,多种植树冠较大的榕树、樟树类树种,布置不均匀,且只在道路相对宽敞的区域进行绿
化的集中布置。指示牌的随意放置,影响街区美观。
2.3
场地分析与定位
1
、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
市区中心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综合性服务中心。规划区作为市中心区最大的商业步行街区,他的打造如何会直接影响市中心区未来发展
的速度,因此必须要迅速解决此问题,疏通城市血脉,为城市空间未来的发展打好铺垫。
2
、与城市道路系统的关系
规划区四周路网结构为棋盘式方格网布局,对城市整体形态是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规划区内为商业步行街而相对独立。
3
、与周边用地的关系
规划片区的用地性质基本是以商业为主,辅以少量居住,以大量的商业带动周边发展。
在目标定位时,遵从上位规划的指引,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将其总体定位为更好的城市中心片区,同时尊重现状,将现代
化与历史文化相融合,打造拥有历史厚重感与别样的文化意蕴的商业街。
2.4
城市规划设计路径探讨
2.4.1
建筑设计
地块内部主要有设有四类建筑,分别为大型商业建筑、小型底商、商务办公楼、多层居住。根据建筑性质的不同,提出相应的整改建
议。
大型商业建筑:主要分布在地块北部和中部。主要用途是经营像综合市场、超市、大型商场等需要大空间的商业形态。因此,其建筑
平面标准层面积较大,形态相对比较规整,应在此基础上形成连续的建筑界面和商业界面,增加商业使用效率。
小型底商:主要分布在临城市道路和大观园步行街。此类建筑应利用居住建筑底层、二层的空间,主要经营小商品零售以及一些配套
服务用品,同时也应当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免造成街道界面的不合理,与建筑风貌的不协调。
商务办公楼:主要分布在规划区北部。建筑形式为大型写字楼。建筑平面为标准层面,形态规则,且建筑质量较好,在设计时应当予
以保留,或适当的进行一些风貌的改造或配套设施的布置。
多层居住:多层居住主要分布在地块东部居住片区。其部分建筑质量较差,且布局杂乱,应当适当的拆除部分建筑,并对原有的居住
建筑进行改造。考虑到地块性质的特殊性,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同时应当切实考虑到居住空间的私密性与安全性。
2.4.2
交通
地块道路网已由总体规划确定并实施,地块规划的路网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对其性质进行调整和改造。将规划区内道路进行严格的人
车分流,商业街区内主要以步行为主,严格控制车辆进入。沿建筑周边预留消防通道和运货通道,设计时力求使道路设计与景点融为一
体。
机动车主要采用地上和地下两种停车形式。地下停车主要设置在高层建筑的底部,地上停车主要设置于商务区等机动车可进入区域
内。可在商业区主要在街道旁布置一定的集中路边停车架来解决自行车停靠问题,而居住区内部结合宅间绿地布置。停车位按照城市规划
管理条例中相关指标配置。
2.4.3
景观
绿地分为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和宅间绿地三种,其组织形式应以规划区内公共活动中心为绿心,通过放射状的绿带联系点状的宅间绿
地和外围环状的道路绿化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状绿地系统布局形式。
广场绿地:与建筑结合——提供公共活动空间为主,控制遮荫率、绿化覆盖率。优化规划区景观,提供宜人环境,植物种植强调本土
性。
道路绿地:在道路两侧分别布置景观绿化带和防护绿地,形成环绕于规划区的景观通廊,同时在规划区内部道路的组织上亦强调道路
的步行化和景观性。
宅间绿地:位于住宅建筑、商业建筑之间,以及酒店周边,一般面积较小,丰富绿化层次。
3
结语
商业中心改造更新,其实是一项极为繁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旨在通过对绵阳市中心城区的改造,提出一些具有普适性的改造更新的思路,
其既有我国旧城商业中心改造应遵循的共性
,也有针对于绵阳市中心片区而提出的一些改造方式。
在城市的中心区进行改造,主要是应当注重几个主要的方面,首先是空间形态上,应当摒弃简单划一的街道空间形态,充分体现街区
的趣味性;其次是在交通组织上应合理分区处理好人流与车流的问题,方面便利的同时,另一方面应给步行者安全放松的空间;停车设施
的布置也应满足易于到达,易于排空的要求;在建筑风格上应当体现出城市具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同时考虑到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针对
城市中心区的特点,规划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投资者的需要,同时要注重开发的时序性,合理分阶段的开发,避免
大拆大建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邓晓呈.旧城商业中心的改造与更新—以武汉汉正街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5月.
[2]
鲍杰.旧城更新背景下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