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糖尿病足30例综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糖尿病足30例综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流通畅 。 ‘
1资料 与 方法
1 . 1一般 资料 2 0年 1 0 8 月至2 l年1 月糖 尿病 足患者 3例 ,年龄 3 ~7岁 ,平 01 2 O 6 3
均年 龄 (7 6 1 9岁 ;男性 1例 ,女性 1例 ;病程3 6 ,平均 4 . 土1. ) 5 8 7 3 月-年
司眶|豳啊|日
2 1 年 9月第 1 卷 第 2 02 0 7期

临床研究 ・ 5 1 5
作者从整 体护理 的观念 出发 ,不仅是照顾 者 ,还是教 育者 ,应 与患者
[] 郭 引 贤. 身疾 病 的心 理 护 理 原 则 和 项 目【】 2 心 J. 实用 护 理 医 技 杂
志 ,0 01()18 19 2 1,72:6 —6 .
究,001 ( : — 0 2 1, 2 9 1 . 0 )9 0
糖 尿病足3  ̄ 综合治疗 的效果观察 0l J
徐 韶 明
( 江苏省吴江市北厍卫生 院,江苏 吴江 2 5 1 ) 12 4
【 要】 摘 目的 探 讨对 糖尿 病足 患者 的 综合 治疗 的效 果观 察 。 方法 对 20 年 1 08 月至 2 1 年 1 01 2月糖尿 病 足 患者 3 例 实施 综合 治疗: 0 健康 教 育; 全身 治疗 ( 制 血 糖 、抗 感 染 、营 养神 经 、 降低血 液粘 稠度 ) 控 ;局 部 治疗 ( 局部 皮肤 有红 、 热、 疼 ,但 感染 未 发生 扩散 中药金 黄散 外 敷 ,
者对 疾病基 本知识 的了解 ,也是提 高遵医行为 ,还能帮 助患者改变 不
良的生活习惯 ,促进健康 和提 高生活质量 ,值 得临床护理 中应用 。 】 参 考 文献 [ 李 毅. 化健 康 教育 在 肺 结 核 疾病 患者 护理 中的应 用[] 际 1 ] 系统 Jl 国 医 药卫生 导报 , 1,( )7816. 2 17I : 6 — 9 0 1 41 7

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疗效 ,可 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糖尿病足 ; 胰 岛素 ;治疗结果
【 中图分类号】R 5 8 7 .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 6 7 4— 3 2 9 6( 2 0 1 3 )0 8 — 0 0 8 1 — 0 1
部微循环 ,并采取 “ 蚕食 ” 的方式 逐步清创 ,将 深部脓 肿切 开并引流 ,若患者足部出现无 法逆转 的坏死则必须进行 截肢 ; ( 5 )支持疗法 。要 给糖尿病 足患者 提供有 利的条件 ,积极治
处理。
糖尿病足又称 糖尿病肢端坏疽 ,是一种威胁糖尿病患者 的 严重并发 症 ,由于患者下肢组织 或足遭 到破坏发生病变 ,给患 者家庭和社会 造成 严重的负担。若 患者搔抓皮肤 、烫伤 、水泡 破 裂、碰撞伤 或新 鞋磨 伤等都易诱发该病 ,临床上治疗十分棘 手 ,处理 不当甚至危及 患者生命 。 目前 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常 规 治疗方 法是 控制感 染、控制血糖 、清洗创面和改善微循环等
治疗 ,不 过治疗疗效并 不理想。笔者应用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 糖尿病足 收到了较好 的疗 效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 2 0 1 0年 l O月—2 0 l 2年 l O月我院收治 的 糖尿病足患者 1 6 2例 ,糖尿病诊断符合第一届 全国糖尿病 足学 术会议制度 的检查方 法和 1 9 9 7年美 国糖尿 病协会糖尿 病诊 断 标准 ,将糖尿病足按 Wa g n c v 分级 。0级 :指无 开放 性病灶 , 不过属于高危足 ; I级 :指浅 表溃疡 ; l I 级 :指 较深 部溃疡 , 常常合并感染 ;I I I 级 :指形成脓肿 ,肌腱韧带组 织遭 到破坏 , 但未波及 至骨 ;I V级 :指 出现局部 坏疽 ,且 有 骨质破 坏 ; V 级 :指全足 出现坏 疽。随机分 为两组 ,每组 各 8 l例。治疗 组 中,男 4 9例 ,女 3 2例 ;年龄 3 4— 7 7岁 ,平 均 5 4岁 ;糖 尿病 病史 2—1 6年 ;其 中 0级 2 2例 , I 级2 O例 ,Ⅱ级 l 9例 ,Ⅲ 级1 2例 ,Ⅳ级 6例 , V级 2例。对 照组 中,男 5 O例 ,女 3 1 例 ;年龄 3 5—8 O岁 ,平均 5 O岁 ;糖尿病病史 3— 2 1年 ;其 中 0级 2 5例 , I级 1 8例 , Ⅱ级 l 8例 ,Ⅲ级 1 l例 ,Ⅳ级 6例 , V级 3例 。两组患者年龄 、性别 、病程及 病情 轻重 等方 面具 有

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足病人治疗的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足病人治疗的效果观察
E3 实用 诊 断与 治 疗 杂 志 ,0 4 1 ( ) 7 . J. 2 0 ,8 1 :7 作者简介 卢 英 子 (9 4 ) 女 , 西 省 九 江人 , 师 , 科 , 事 手 术室 18一 , 江 护 本 从
脉远 心 端 与 右 肺 动 脉 , 开放 右肺 动 脉 和上 腔 静 脉 , 除 上 腔 静 脉 拔
工作 。 参考文献 :
[] 孙 国 成 , 刚 , 定 华 , . 外 管 道 全 腔 静 脉 一 动 脉 连 接 术 治疗 1 汪 易 等 心 肺 复 杂 先心 病 C3 第 四军 医大 学 报 ,0 0 2 ( 2 :4 J. 2 0 ,1 1 ) 34—3 6 4.
认真 交 接 。进 行 术 后 回 访 , 了解 患 儿 的愈 后 情 况 。
P oe e 双针 吻合 人 造 血 管 和 主肺 动 脉 , 损 伤 钳 夹 闭人 造 血 rl 线 n 无 管 , 放 主肺 动脉 及 左 右 肺 动 脉 。4—0 P oe e线 半 针 缝 下 腔 开 rl n 静 脉 荷 包 并 插 管 , 立 下 腔 静 脉 和右 心房 临 时转 流 , 断下 腔 , — 建 横 4 0 r l e 半 针 缝 闭 近 心 端 , 4—0 P oe e 双 针 将 右 下 腔 P oe 线 n 用 rl 线 n
量 , 确计 算 尿量 , 助 麻 醉 师 、 注 师 给 药 。遵 医嘱 于 手 术 开 精 协 灌
将 人 造 血 管 和 右 心 房 开 窗 ,5— rl e 双 针 吻 合 。清 点 物 0 P oe 线 n
品 , 血 , 胸。 止 关
3 小 结
始 时给 予 全 身 肝 素 化 , 术后 给予 鱼精 蛋 白 1 :1 抗 肝 素 。 对

糖尿病足溃疡的综合性治疗效果观察

糖尿病足溃疡的综合性治疗效果观察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o f Pi n g d u Ci t y , S h a n d o n g Pr o v i n c e , P i n g d u 2 6 6 7 0 0, C h i n a
I Ab s t r a c t l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i c a c y o f a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t r e a t me n t me t h o d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1 . Hu a n g d a o F r o n t i e r I n s p e c t i o n S t a t i o n He a l t h T e a ms , Qi n g d a o 2 6 6 5 5 5 , C h i n a ; 2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 , t h e
总有效 8 4 . 7 %, 无效 1 5 例( 1 5 . 3 %) , 其 中截肢( 趾) 4 例( 4 . 0 %) 。 结论 糖尿病足病 因复杂 , 涉及血管 、 神经病 变 以及感染等 因素 , 综合性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和保肢率 , 缩短病程。
【 关键词 】 糖尿病足溃疡 ; 神经病 变; 外周血管病 变; 清创术 ; 湿性疗法
t o t a l v a l i d , i n v a l i d 1 5 c a s e s ( 1 5 _ 3 %) , w h e r e a m p u t a t i o n( t o e ) 4 c a s e s( 4 . 0 %) .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e t i o l o g y o f d i a b e t i c f o o t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磷酸西格列汀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逐渐下降,药物代谢和排泄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针对老年人使用磷酸西格列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观察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磷酸西格列汀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中的α-葡萄糖苷酶而减缓肠道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临床研究表明,磷酸西格列汀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释放,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针对老年人群的临床研究也表明,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同样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餐后高血糖发生的机会,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长期并发症的风险。

磷酸西格列汀对血脂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老年患者中常伴有高血脂的情况,而血脂异常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磷酸西格列汀不仅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还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血脂代谢,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磷酸西格列汀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老年人群常伴有胃肠道功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恶心、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表明,磷酸西格列汀对老年患者的胃肠道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不会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患者中的低血糖风险较低。

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由于生活方式不规律、饮食摄入减少等原因更容易出现低血糖。

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患者中的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不会增加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负担,更有利于老年患者的长期用药。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分析其在老年患者中的作用和优势,观察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表现。

研究结果显示,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症状。

磷酸西格列汀的安全性良好,少见不良反应。

在老年患者中使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剂量控制和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综合研究结果,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该人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磷酸西格列汀、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安全性观察、治疗、注意事项、优势、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磷酸西格列汀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关于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评估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总结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时的注意事项和优势。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老年患者使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糖尿病的参考依据。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降糖效果,包括血糖控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 观察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情况,包括胃肠道不适、皮肤反应等。

3. 比较磷酸西格列汀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在老年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自拟复方玉泉饮治疗糖尿病68例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复方玉泉饮治疗糖尿病68例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复方玉泉饮的简介
01
自拟复方玉泉饮是一种基于中药组成,具 有清热解毒、养阴润燥、益气 生津的功效。
03
既往研究表明,自拟复方玉泉 饮在改善糖尿病症状、降低血 糖水平方面具有潜在疗效。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自拟复方玉泉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为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自拟复方玉泉饮治疗糖尿病
68例临床疗效观察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临床研究方法 • 临床研究结果 • 安全性评价 • 讨论与结论 • 附录
01
引言
糖尿病的背景及现状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人数持续增加,成为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之 一。
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给患者和社会带来 沉重负担。
研究流程图
治疗阶段
患者接受复方玉泉饮治疗,并记录治疗过程 和病情变化。
数据收集与整理
收集患者的病例资料,整理成病例报告表和 统计数据表。
数据分析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治疗效果 和安全性。
结论总结
根据分析结果,总结研究结论,为后续临床 应用提供参考。
THANK YOU
肝肾功能观察
肝功能检测
长期服用药物可能对患者的肝功能产生 一定影响。在临床试验中,需定期对患 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包括血清谷丙转氨 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 ,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VS
肾功能检测
糖尿病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肾功 能损害,而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对肾功能产 生一定影响。因此,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肾 功能变化,定期检测尿素氮(BUN)、 肌酐(Cr)等相关指标。
06

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第3 5卷
第 4期
贵 阳中医Leabharlann 院学报 J GCT CM
No . 4 Vo 1 . 3 5
2 0 1 3年 7月
4 讨论
J u l y 2 0 1 3
‘1 9 1・
炎患者 曾接受外科手术有 创伤史 的 比例较高 。在 此 , 在 我
丙型肝炎 的病 情发 展较 缓慢 , 发 病隐 匿 , 患者 一 般感 觉不到不适 , 当患 者警 觉 时为 时已晚 。 目前 , 我 国感 染丙
型肝炎的人越来越多 , 并 且还有 渐渐增 长的势头 。我 国对 于丙 型肝炎还没有 甲型肝炎 和乙型肝 炎那么重 视 , 对 于丙 型肝炎的相关知识宣教也不是很 普及 , 导致 很多患者 并不

国丙 型肝炎患 者 中, 有 输血 和使用 血制 品者分 别为 8 1 %
和6 0 % 。因此 , 我 国输 血和血制 品导致 的 H C V传播还 是 个严重 的问题 。HC V 的感染 可能与许 多肝外 疾病 的发 展有关 。有研究 显示 H C V感 染与 多种 肾小球 肾炎相 关 , 如冷球蛋 白血症性 肾小球 肾炎 。因此 , 对 出现血尿或 蛋 白 尿 的慢性 肾脏疾病患者检测 H c V是合乎情 理的 , 可 及早 识别并从抗病毒治疗 中获益 。

步增强患者免疫力 , 改善糖尿病合并 甲亢患者的生活质量 , 值 得临床推 广。
关键词 : 综合 治疗; 2型糖 尿 病 ; 甲亢 ; 甲状 腺 功 能 ; 疗 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1 1 0 8 . 2 0 1 3 . 0 4 . 0 0 9 8
定和临 床 分 析 [ J ] . 中 华 国 际 医学 杂志 , 2 0 1 1 , 1 ( 1 ) : 3 2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
2019-05-06T16:33:08.91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2期 作者: 杨春晓
[导读] 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黑龙江省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
151800
【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
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
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治疗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
用缺陷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1]。抽选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效果。报
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1型糖尿病17例,2型糖尿病33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
女性患者
21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53.2±1.6)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无力,部分患者并发眼、肾、神
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包括酬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将
50例患者随机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5例,两组患者以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口服药物治疗

(1)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只适用于无急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不适用于l型糖尿病、有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孕妇、哺乳期妇
女、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①磺脲类:应根据病情轻重、年龄等因素来选择药物,年老者宜尽量使用短、中效药物,以减少低血糖的发
生。应从小剂量开始,甲苯磺丁脲常每次服
0.5~1.0g,每日3次于餐前服;第二代药物于早餐前半小时一次口服,根据血、尿糖结果调整
剂量和用药次数
[2]。②非磺脲类: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在每次进餐前即刻口服,不进餐不服药。此类药由于主要从胃肠道排泄,伴
肾功能损害者也能使用。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昏或有时有低血糖。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两种制剂。

(2)双胍类:主要作用机制为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加速无氧糖酵解,降低肝葡萄糖输
出、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单独用药不引起低血糖,与磺脲类合用可增强其降血糖作用。主要用于体型肥胖的
2型糖尿病患者。禁用于糖尿病
并发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或有任何缺氧状态存在者,也不宜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主要有二甲双胍
(
甲福明),500~1500mg/d,分2~3次于餐中或餐后口服。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食欲降低、口干、口苦、金属味、恶心、
呕吐、腹泻等,坚持一段时间后可减轻或消失。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其作用机制为抑制小肠粘膜的α葡萄糖苷酶,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的高血糖,适用于空腹
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
2型糖尿病者。不宜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者及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胰岛素增敏剂:属噻唑烷二酮类,又称格列酮类,有罗格列酮(文迪雅)和吡格列酮两种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胰岛素
抵抗明显者,不宜用于治疗
1型糖尿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主要不良反应是水肿,有心力衰竭倾向或肝病者不用或慎用。目前认
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肥胖等的病理基础都基于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92%以上都有胰岛素抵抗[3]。因此主张对2型糖
尿病的治疗,应从传统的降糖
(先用磺脲类、双胍类)为主转向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主,即提倡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尤其更适于2型糖尿病合并
心、脑并发症和肥胖患者。
1.2.2
胰岛素治疗

(1)制剂类型:按起效作用快慢和维持作用时间,胰岛素制剂分为速(短)效、中效和长(慢)效三类,速效胰岛素主要控制1餐饭后高血
糖,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
2餐饭后高血糖,以第2餐饭为主,长效胰岛素无明显作用高峰,主要提供基础水平胰岛素。


(2)治疗原则:无论哪种类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并监测病情,按治疗反应情况和治疗需
要做适当调整。初次用药时应小心确定初始剂量,一般情况下,对
1型糖尿病者可为0.5~1.0U/(kg•d),维持机体基础胰岛素水平约需全天
剂量的
40%~50 %,其余按需分别用于每餐前[4]。对于2型糖尿病由于同时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故初始剂量一般偏高,待
血糖控制后再减少胰岛素剂量。当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应激时,如重度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或手术等,易促使代谢紊乱迅速严重恶
化,故不论哪种类型糖尿病,均应按实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以渡过急性期,但应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血糖水平以维持在
6.7~
11.1mmol
/L左右为宜。
1.2.3
饮食治疗

是糖尿病基础治疗之一,需严格和长期坚持,其目的是维持标准体重。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配合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和防
止低血精的发生;对于
2型糖尿病患者则通过减轻体重。有利于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并可减少降血糖药物的剂量。

1.2.4
体育锻炼

亦为糖尿病基础治疗之一,尤其对于2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更为重要。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
代谢紊乱,使血糖下降,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改善血液循环与肌肉张力,防止骨质疏松;
还可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使之心情舒畅;并可减少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
[5]。
2
观察指标及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为一慢性疾病,需进行终生治疗,目前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其预后取决于血糖控制
情况以及各种并发症的控制情况。对
1型糖尿病患者约40%死于糖尿病肾病,而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死于心脑血管疾病[6]。通过对糖尿病的
前瞻性研究表明,强化治疗使血糖接近正常化可减少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既要控制空腹血糖,还应注意餐后血糖并达标。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4例,有效9例,治疗显效率为56%,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

7例,治疗显效率为40%,治疗总有效率为68%。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良好
健康和劳动能力,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毛黎静,安春红,张贝娜,舒茂.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7,(1).
[2]
谢立凯,齐晨蕊,孙亚东.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5,(21):279-280.
[3]
胡颜萍.糖尿病治疗药物-胰岛素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5,(5).
[4]
舒成,肖志霞.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科技视界,2016,(13).
[5]
张建荣.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4,(13):49.
[6]
王涛,印晓星.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