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城镇体系规划

合集下载

潼南县县域新农村总体规划

潼南县县域新农村总体规划

《潼南县县域新农村总体规划》等四个规划经潼南县十五届人民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一、潼南县县域新农村总体规划1、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潼南县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58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15年,即2006-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3、规划主要内容县域新农村总体规划以潼南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并综合相关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规划内容,主要内容是:(1)预测农村地区人口规模迁移趋势和规划期内农村人口规模。

(2)研究提出县域新农村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

(3)研究县农村地区的镇村体系,平衡农村人口的分布,集中村落数和用地标准。

(4)统筹安排跨村域的基础设施(如道路、供电、供水、环卫设施等)和公共设施(学校、医院、体育设施社会福利等)的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

(5)分类提出各地区新农村总体规划实施机制,落实新农村建设“千百工程”中关于“三建”、“四改”、“五提高”等要求的具体内容。

县域新农村总体规划是新农村规划体系中的主要环节,是编制新农村村级规划和实话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安排新农村建设政府投资的基本依据,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二、潼南旧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编制情况为提升旧城城市形象,完善旧城城市功能,改善旧城人居环境,建设特色风貌城区,县规划局于2007年3月正式启动了潼南县旧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对规划编制单位面向全市进行了公开招标,确定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的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该项目的编制单位。

目前,潼南县旧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已经完成,分别于2007年7月3日和2007年8月1日,通过了潼南县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潼南县规划委员会全体会审查。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有关规定,公开征询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并将规划公示7天,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一、总则(一)编制背景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庆整体规划

重庆整体规划

重庆整体规划(The overall planning of Chongqing)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市内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

分别发挥三大区域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争创特色,实现错位发展: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和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依托一小时经济圈带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市域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形成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整体推进格局。

一小时经济圈:一小时经济圈包括都市区及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长寿、綦江、大足、潼南、荣昌、铜梁、璧山、南川、万盛、双桥等23个区县,面积2.87万平方千米。

依托长江水系和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形成网络型、开放式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城镇布局体系。

东北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包括万州、开县、垫江、丰都、忠县、云阳、奉节、梁平、巫山、巫溪、城口等11个区县,面积3.39万平方千米。

依托长江以及沿江铁路、高速公路构成的东北线城镇发展轴发展,形成以万州为核心,以开县、奉节为主要节点,其它城市和建制镇为基础的带状城镇发展区。

东南部地区:东南部地区包括黔江、秀山、酉阳、石柱、彭水、武隆等6个区县(自治县),面积1.98万平方千米。

依托乌江和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等构成的东南线发展轴,形成以黔江为核心,以秀山为主要节点,其它城市和建制镇为基础的点轴状城镇发展区。

城镇体系结构:市域城镇分为市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五个等级。

规划至2020年,形成都市区1个特大城市,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长寿6个大城市,黔江、璧山等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左右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2007年09月28日市规划局9月20日,国务院国函[2007] 90号文批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一、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二、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三、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四、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经济发展走在西部前列,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二)统筹城乡走在西部前列,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三)社会和谐走在西部前列,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四)人与环境和谐走在西部前列,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五、发展战略(一)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三)内外开放战略。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六、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至2010年,全市总人口3000万人,城镇人口16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3.8%;至2020年,总人口3100万人,城镇人口216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七、“一圈两翼”战略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

分别发挥三大区域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争创特色,实现错位发展: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和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依托一小时经济圈带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市域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形成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整体推进格局。

潼南县城镇化建设思路

潼南县城镇化建设思路

潼南县城镇化建设思路
佚名
【期刊名称】《重庆行政》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在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潼南位于沿嘉陵江、襄渝、遂渝、南渝、国道319线、212线组成的北线发展轴上,县城属于市域中心城市及其城镇密集区中十
余座小城市之一。

县城的主要职能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发展食品加工、轻纺工业为主的城市。

一、推进城镇化的思路县委、县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发展小城镇的契机,加速我县城镇化进程。

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1.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

全面实施中央关于加快西部大开发
的城镇带动农村,城乡共繁荣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
【总页数】2页(P29-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7
【相关文献】
1.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及对策 [J], 顾丽媛
2.三峡库区城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思路与对策研究 [J],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住宅建设思路 [J], 王勇
4.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思路与措施 [J], 曹婷婷;卢垟杰
5.西部菜都潼南县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潼南县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市都市区城乡总体规划

重庆市都市区城乡总体规划

重庆市都市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年10月15日 11:31:52一、总则(一)编制背景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三)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四)规划区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都市区城乡总体规划(一)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1、都市区空间层次都市区范围为5473平方千米,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

主城区为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

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2、城市主要拓展方向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那么第三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第五章都市圈用地布局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九章环境卫生第十一章城市交通第十三章城市能源第十五章邮电通信、播送电视第十七章市场建设第十九章城市防灾第二十一章总体规划的实施第二章城市开展目标第四章城镇体系第六章主城及社区建设第八章环境保护第十章园林绿地与风景旅游第十二章对外交通第十四章城市水源、供水和排水第十六章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第十八章蔬菜、副食品基地第二十章主城近期建设与中期安排第二十二章附那么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指导重庆在本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的城市建设和开展,实现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九个五年方案和2021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1996---2021年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条总体规划修编的原那么:〔一〕贯彻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开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重点控制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规模。

协调城市群的开展,实现市域范围内大、中、小城镇的有机结合;〔二〕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根本国策,在城市开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三〕坚持城市可持续开展战略,控制环境污染,增加城市绿地,注重城市景观,建立与城市和人口开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传统街区,弘扬优秀的城市文化传统,充分表达山城和江城的特色。

第三条 1983年编制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和1990年的调整规划,是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根底,它所确定的城市结构形态、城镇体系开展战略及重点城市根底设施建设规划等,对重庆市十多年由改革开放带动的城市高速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2.03•【字号】渝府〔2018〕46号•【施行日期】2018.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渝府〔2018〕46号涪陵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审批《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涪陵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成渝城市群重要节点,重庆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长江上游知名人文风景旅游目的地,山清水秀的绿色家园。

涪陵城市中心区是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成渝城市群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

要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特色产业体系,以涪陵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小城镇为纽带,加强城乡经济互动,实现乡村振兴;坚持协调发展,联动周边区县,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坚持绿色发展,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原则,把构筑生态屏障摆在首位,从全域角度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统筹布局全域空间;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发挥内陆开放平台的战略价值,重点围绕龙头港、高铁站、综合保税区等内陆开放平台,积极融入重庆全域乃至国家交通网络,强化内陆开放平台的价值发挥;坚持共享发展,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服务设施配置建设均等化,加强农村扶贫攻坚政策保障,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科学引导城乡空间布局。

科学划定涪陵区“三区三线”。

根据区域内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和功能定位,形成由涪陵城市中心区,新妙—石沱、清溪镇、白涛街道和蔺市镇等4个功能组团,珍溪镇、龙潭镇、焦石镇等3个重点镇,以及马武镇、南沱镇、百胜镇、青羊镇、大顺镇、同乐镇、增福镇、罗云镇、大木镇、武陵山镇等10个一般镇,共同构成的“城区—功能组团/镇”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