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寒假】第五讲 从原子到星系

【初三寒假】第五讲 从原子到星系
【初三寒假】第五讲 从原子到星系

34 第五讲 从原子到星系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知道原子、分子、质子、中子、电子、核子等基本概念;

2、了解原子模型的提出和建立的过程,理解行星模型;

3、了解地球、月球、太阳、行星和太阳系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4、了解银河系和宇宙;

5、理解能的转换和守恒定律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过程和方法:1、通过视频,体会原子和星系的结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物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激发亲近物理、热爱物理并渴望了解物理的情趣;

3、关注与物理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太阳系的组成能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难点】:原子的核式结构

【考点链接】:

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

水平 说明

原子 分子、原子和太阳系

A 原子核式结构

一、原子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 提出了最早的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不连续的,分到最后是一些不可再分的颗粒,他把这种构成物质的颗粒叫做_____________ 。

二. 物质的组成:

1.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__________组成的。

2. 在原子中,质子带_________,电子带_________,正常情况下原子所带的正电和负电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35

三. 原子模型:

1. __________________: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在实验室中发现原子中存在着带_________的粒子,他把它命名为_________,从此打破原子是坚固的、不可再分的最微小粒子的观念。汤姆生还根据原子显电中性的特点,猜想原子中必然有等量的正电荷存在,而这些正电荷就像液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里,这一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英国科学家_________用比电子重7000倍的带正电的粒子作“炮弹”打击很薄的金箔,他发现绝大部分“炮弹”都能顺利穿过金箔,只有大约万分之一的“炮弹”从金箔上反弹回来。显然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隙,粒子“炮弹”可以毫无阻挡的穿过去;而折回的带正电的粒子不可能是撞上带负电的电子,而是撞击到比电子质量大很多的带正电粒子,万分之一的反弹概率说明这种粒子的体积很小。卢瑟福把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粒子叫_________,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转动一样在原子核外旋转,这一模型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近现代科学家发现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分成_________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且核外电子没有固定的轨道,而是形成电子云,这一模型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

四、核能及核能的释放方式:

1.核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核能。

2.核能的释放方式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

(1)裂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裂变;

(2)聚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聚变。

五、太阳系:

36

1、太阳:太阳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球,直径约为地球的109倍,通过核聚变释放核

能,向太空稳定辐射光和热。

2、八大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行星、卫星和彗星:在土星和天王星之间存在着10

万个以上的小行星;太阳系中还

有围绕在行星周围运动的天体,他们叫卫星,目前已发现的卫星共有66颗;在行星际空间还有环绕太阳运动的彗星,目前已发现1600颗。

4、*八大行星中最大的是_________,最奇特的是_________,最美丽的是_________(指蔚蓝

色);人们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类地行星;称__________

________为巨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远日行星;太阳系半径可达3.4亿光年。

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1、能量不会凭空_____也不会凭空____,它只是从一种形式_____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

______另一个物体,而能的____总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能量守恒定律。

2、不同形式的能量的转化是通过________来实现的,因此功是能量转化的度量。

37

中考物理复习讲义及练习 第1讲从原子到星系

第1讲从原子到星系 1.1 学习提要 1.1.1 原子 1.原子论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最早的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不连续的,分到最后是一些不可再分的微粒,他把这沖构成物质的微粒称为原子。 2.原子模型的提出和建立 (1)汤姆生的“葡萄干蛋糕模型”:如图31-(a)所示,汤姆生设想原子中必定有等量的正电荷存在,而正电荷像液{本一样均勾分布在原子里,电子则“浸”在其中。这一模型被人们称为“葡萄干蛋糕模型”。 (a)(b)(c) 图31-1 (2)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如图31-1(b)所示,汤姆生的学生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设想电子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在核外绕核旋转,这一模型被称为“行星模型”。 (3)玻尔的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如图31-1(c)所示,原子中的电子以极高的速度在极小的原子核外空间运动,它们的运动状况只能用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中出现机会的多少来描述,电子在某些区域出现的机会较多,原子中的电子不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时那样有固定的轨道,而是形成“电子云”。 2000多年来科学家在不断探寻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单元。20世纪下半叶,除了电子、质子、中子外,物理学家又发现了一批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并不“基本目前已证实了组成某些基本粒子的最小单元--------夸克的存在。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科学的新发现一个个涌现。原子王国的秘密一个个被揭开,为彻底打开原子的秘密,科学家仍在不断努力。 1.1.2 地球和太阳系 1.地球 如图31- 2(a)所示,地球是一个悬在黑色天幕中、直径约为12 800 km的美丽的蔚蓝色球体,蓝色是太阳光照在地球大气层上的缘故,大气层中漂浮着由水蒸气组成的白色卷云。

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答案

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 知识梳理 1.行星卫星 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分子原子 4.电子正原子核负电子行星质子中子 5.核能 6.很小 7.产生消失转化转移不变 8.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基础训练 1.B【解析】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是太阳系中的唯一恒星。太阳系由八大行星组成,其中地球是八大行星之一。故选B。 2.D【解析】恒星是大质量,明亮的等离子球体;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卫星是环绕一颗行星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彗星,或称扫帚星,是一种天体,由太阳系外围行星形成后所剩余的物质组成。故选D。 3.A【解析】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选A。 4.D【解析】月球是卫星。 5.A【解析】A、永动机的不可实现,证明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故A正确; B、我国煤炭和石油资源很丰富,但我国能源消耗量也是很大的,所以大力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故B错误; C、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故D错误;故选A。 6.C【解析】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因此各种形式能的总量一定守恒,单一的某一种形式的能或几种能不一定守恒,故C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7.A【解析】A、电能是通过物质燃烧放热转化成的,或是由风能、水能、核能等转化来的,为二级能源,所以正确;B、水能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不是二级能源,为一级能源,所以错误;C、天然气是矿物燃料,是经人工开采、加工后获得的,为二级能源,所以错误;D、太阳能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所以错误。故选A。 8.原子核【解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的;故答案为:原子核。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9.4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沪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二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9.4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沪 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二十二 第1题【单选题】 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很多.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摩擦生热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摩擦起电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燃料燃烧放热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能源、能量转化及其获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不是清洁能源 C、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会变小 D、汽油机不属于能源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实例,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给蓄电池充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这一过程属于能量的转化 B、在平直的马路上骑自行车,不踩脚踏板,自行车会停下来,说明能量会自行消失 C、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说明能量转移是有方向的 D、汽油机工作时效率比蒸汽机要高许多,但其能量利用率仍然很低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器通电工作时,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说明能量可以创生 D、“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违背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将甲、乙两砝码以细线相连并跨过定滑轮,使两砝码距离地面相同高度,如图1所示.当由静止自由释放后,甲砝码下降,乙砝码上升,如图2,假设细线及定滑轮的重量不计,且细线与定滑轮间无摩擦力,在砝码运动的过程中,下列推论何者最适当( )

《原子》教学设计

9.1 《原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教学任务分析: 《从原子到星系》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这一章比较独立,主要是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了解物理研究的对象。《原子》是本章的第一节,这一节主要是了解物理研究对象之一——微观世界部分,及粗浅的了解研究微观世界的方法,并学习有关的基本知识。 二、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汤姆逊发现电子及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2)知道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初步理解原子“行星模型”结构。 (3)知道电子云模型。 (4)知道核能及核能释放的方式,知道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建模过程,明白面对未知领域,尤其是不可视领域时的探究研究方法。(2)能描述原子的“行星模型”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2)通过了解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奥秘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大胆猜测的信心。 三、本节重点、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行星模型” 2.教学难点:建模 3.关键点:(1)理解电中性的含义; (2)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本节内容1课时 五、教学资源: 教师:多媒体设备,有关课件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知识内容要求不高,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展开,所以实际思路也是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开展课堂教学。以实验现象—现象分析—建立模型的思路循环递进认识原子结构模型。 本设计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通过思考建立微观模型、在实践中检验模型的正确性、进行模型的修正等较完整的体验、研究、学习的过程,了解对于微观世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设计难点是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葡萄干蛋糕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行星模型”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和实验现象建立模型,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空间,在交流学生讨论的结果后,再讲解“行星模型”,通过模型对现象的解释,进一步理解“行星模型”。 七、教学流程:

2016年度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考试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1 以下生物组合与“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的分类顺序不一致的是()。?A、 人、玫瑰、木耳、大肠杆菌、草履虫 ? ?B、 天鹅、紫菜、乳酸菌、水杉、猴头菇 ? ?C、 小龙虾、马铃薯、平菇、葡萄球菌、变形虫 ? ?D、 章鱼、桫椤、杏鲍菇、支原体、硅藻 ? 我的答案:B 2 根据拉普拉斯的数学模型,成为黑洞的天体的性质不包括()。 ?A、 密度与地球相等 ? ?B、 质量是太阳的250倍 ? ?C、 直径是太阳的250倍 ? ?D、 逃逸速度等于光速 ?

我的答案:B 3 顾名思义,射电星系发射的特征电磁波位于()波段。?A、 紫外 ? ?B、 可见光 ? ?C、 红外 ? ?D、 无线电波 ? 我的答案:D 4 以下哪种方法不能确定某一日太阳所处的星空位置?()?A、 日全食 ? ?B、 半年后观测夜晚星空 ? ?C、 当晚观测夜晚星空 ? ?D、 查阅黄道十二宫的起止日期 ? 我的答案:D

5 哪种物质能够直接穿透地球?() ?A、 原子 ? ?B、 中子 ? ?C、 中微子 ? ?D、 光子 ? 我的答案:C 6 哪些特征使得黑洞理论对常规理论而言显得不可思议?()?A、 黑洞中心的奇点没有质量 ? ?B、 奇点有体积 ? ?C、 奇点密度为无穷小 ? ?D、 在物质世界中并没有别的任何物体具有黑洞这样的物理性质 ? 我的答案:D 7

太阳的哪种波段的电磁波在地球表面广泛存在而又对生命危害极大?()?A、 紫外 ? ?B、 γ射线 ? ?C、 红外 ? ?D、 无线电波 ? 我的答案:A 8 黑洞与白洞在哲学意味上与以下哪对名词是很相似的?() ?A、 雄性与雌性 ? ?B、 氧化性与分解性 ? ?C、 酸性与碱性 ? ?D、 正电荷与负电荷 ? 我的答案:B 9

精选2019-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沪教版习题精选八十九

精选2019-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沪教版习题精选八十九 第1题【单选题】 卢瑟福把原子结构和太阳系作类比,太阳系中和原子核相对应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火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内原子核带负电,核外电子带正电 B、热值越大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C、航天器返回舱外表面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隔热性 D、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月球是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的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地面扬起的灰尘 D、防治“SARS”时,喷洒的消毒水味道刺鼻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该观点始于汤姆生发现了(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核子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把樟脑丸放入衣柜里,过一段时间,打开衣柜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用分子的观点看,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大小可以改变 C、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D、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下列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变热 B、电炉丝通电后变热 C、晒太阳感到暖和 D、一壶水在煤气炉上加热,温度升高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某机器的能量流向如图所示,据此推理该机器可能是( ) A、热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电热水器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 B、寒冬雪花飞舞 C、八月丹桂飘香 D、向开水内加糖,水变甜 【答案】:

九年级物理复习题 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

九年级物理复习题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把热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水至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气的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壶中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 C.煤气燃烧得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 D.烧水的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的 2 . 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我省33个贫困县(市、区)达到脱贫标准,退出了贫困序列。脱贫过程中许多村镇安装了“肩扛太阳能电池板,头顶小风扇”的新能源路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风扇的作用是为太阳能电池板散热 B.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小风扇的机械能 C.这种新能源路灯是集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一体的发电用电设备 D.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接收到的太阳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3 . 科学家探索自然界的秘密,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十九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如图中能表明这一现象的实验是 A.B.C.D. 4 .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B.C.D. 5 . 对下列四幅图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灶能够将水烧开说明太阳光能够传递信息 B.热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装置 C.皮筋动力小车能够运动起来的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泡沫塑料切割机是利用压强的知识来完成泡沫塑料的切割 6 . 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A.热机在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一杯水倒掉一半后,比热容保持不变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D.不停弯折铁丝使它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7 . 下列能量的转化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点燃爆竹,爆竹腾空而起B.汽车紧急刹车,轮胎发热 C.内燃机燃烧燃料提供动力D.给电炉通电,电炉发热 8 . 如图所示,太阳能路灯的顶端是太阳能电池板,它白天向灯杆中的蓄电池充电,而夜晚则由蓄电池给路灯供电.下列关于太阳能路灯中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天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白天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时,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C.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向蓄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沪科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同步教学质量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 章测验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39分) 1 ?如图1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原子的中央有一个带 ________ 电的 _________ ,外面 有带 ________ 电的 ________ 绕它运动。原子核通常由带正电的 _________ 和不带电的 ________ 组成。b5E2RGbCAP 2?太阳系中有 __________ 颗行星围绕太阳旋转,除我们所居住的蔚蓝色的 ____________ 外,其它行星均没有 生物存在,月球是它唯一的卫星。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 __________ ,释放出的核能以 _____________ 形 式从太阳辐射出来。 plEanqFDPw 3?太阳系小天体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其中 ____________ 绝大多数都分布在火星和木星 轨道之间。太阳系位于宇宙中数众多星系中的 ______________ 的一条旋臂上。DXDiTa9E3d 4?公共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渐渐进入车站,最后停下,在这过程中是 __________ 能转化为 _________ 能。 能转化的过程就是 ___________ 的过程。RTCrpUDGiT 5?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 _____________ 。木柴燃烧发出热和光,在这过程中是 ___________ 能转化为 ________ 能和 ________ 能;水烧开时,壶盖在水蒸汽的冲击下不停地跳动, _________ 能转化为 _________ 能。5PCzVD7HxA 6?太阳热水器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 ____________ 能,硅光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 ___________ 能,绿色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成 ___________ 能。jLBHrnAlLg 7?能量既不会凭空 __________ ,也不会凭空 __________ ,它只能从一种形式 ________ 其他形式,或者从一 个物体 ________ 到别的物体,而能的总量 ________________ 。这个规律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律。XHAQX74J0X &煤、石油、柴炭等燃料是人类目前利用的主要能源,属于 ______________ 能源;而核能、太阳能、潮汐能、 地热能等刚开始开发利用的能源叫做 _____________ 能源。LDAYtRyKfE 9?面临日益逼近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能源的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新的能源中最引 人注目的是 ________ 。Zzz6ZB2Ltk 、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15 分) 11. 煤 料。 ( 12.当今利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当它们耗尽之时,人类就面临一场“能源危机” 13. 变。 10 ?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大规模开发利用 ________ 能和 ________ 能。 )dvzfvkwMI1 。( ) 铀 核

沪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 9.4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公开课_0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第九章最后一节内容。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无处不在,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各种能量的转化当中具有哪些共同点,建立起自然界中能量是守恒的无法创生也无法减少的观点,是这节课要达成的目标。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在下一阶段中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 2.学情分析:九年级(2)班学生在六年级科学课中已经学习了一些能量形式能够相互转化以及转移,在物理课中学习了能够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电流通过做功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但班级学生对于能量守恒这个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对于其中“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不能凭空消失”的更高层次的理解,需要更深入浅出地实行引导和感悟。 3.学科主线: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材料的展示、交流讨论、创设问题情境,体会各种形式的能量的转化通过做功完成,同时能量也会发生转移。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知道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再通过讨论,明白真正意义上的“永动机”违反客观自然规律不可能实现。从而使学生确信能的转化与守恒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自然规律之一。最后,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节约能源及新能源的利用联系起来,了解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4.德育渗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欣赏中国之美感受中国之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经济、航天、新能源等诸多领域的成就,感受我国发展的蓬勃生机。用科学家们在探索过程中的历程来教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技艺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科学创新精神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通过度析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教育学生节约能源绿色生活的理念。通过展望未来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美好生活的构想,了解十九大对未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并愿意为之奋斗学习。通过以上环节额设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然界中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及不同形式的能量,知道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知道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知道它是自然界最基本、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理解能源消耗的影响,知道国家能源建设成果卓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实例中能量转化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感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总和保持不变,体验科学的分析方法。 通过能量转化和守恒规律的得出过程,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永动机”的讨论,学习科学家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讨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能源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政策实施,并了解党的十九大中提出的生态建设目标,更加认同党的领导和政府决策。 通过对未来我国能源领域的展望,有节能环保意识,有参与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科重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德育重点:认同党的领导,认同建设祖国生态文明的使命感。

九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 练习题

九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能量转化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洗衣机甩干衣服时,内能转化机械能 B.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内能 C.炉灶中燃料燃烧时,内能转化化学能 D.用电热水器烧水时,电能转化内能 2 .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现象是 A.细雨濛濛B.桂花飘香C.雪花飞舞D.树叶凋落 3 . 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B.核能C.天然气D.风能 4 . 下列关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说法或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有形式的能量全部都能被人类利用 B.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不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无需担心地球能量不足 C.原子核能所释放的能量称为核能;可控制地进行核反应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 D.汽车刹车时,车的动能转化为内能,这些内能可以收集起来再作为车行驶的动力 5 . 下列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是() A.B.C. D. 6 . 今年3月8日“妇女节”,小莉给妈妈煮了两个鸡蛋.通常两个鸡蛋的总质量约为()

A.10g B.20g C.100g D.200g 7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之间不能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B.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之间 C.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D.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8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它和原子、原子核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PM2.5、原子、原子核 B.原子、PM2.5、原子核 C.原子、原子核、PM2.5 D.原子核、PM2.5、原子 9 . 下面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会增加 C.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温度升高的多,所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 D.物体内能增大时,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10 . 如图所示,用轻绳将小球系好后,固定在天花板上,做成一个摆。小球在a、c之间往返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对小球从a点向右摆动到c点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b点时的速度最快,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最大 B.小球受重力、绳子拉力和向下运动的力

精选2019-2020年沪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9.1 原子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三十四篇

精选2019-2020年沪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9.1 原子巩 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三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B、水结成冰后,水分子静止不动 C、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D、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今年的“5.18”海交会两岸交流更加广泛,来自台湾阿里山的桧木聚宝盆散发出的芬芳奇香,吸引人们在十几米外就能闻香而去,这是因为桧木芳香的分子( ) A、相互之间存在引 B、相互之间存在斥力 C、相互之间存在间隙 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C、压缩冲程中,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首次进行了太空授课.如图为一个王亚平所做实验的画面,图中的水呈球状而不破裂,除了失重的原因外,还主要是因为( ) A、水球的外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橡皮膜

B、水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C、在实验用水中事先添加了某些特殊物质 D、到外太空后,水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而发生的是( ) A、课堂上,老师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将两块铅紧压在一起后,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都没有把它们 拉开 B、欲将一纸条拉断,纸条越宽需施加的拉力越大 C、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压缩 D、墙内开花墙外香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沪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 9.3 银河系 宇宙》公开课_0

《银河系--宇宙》 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能围绕银河系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能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 2、知识目标:能准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科学小论文,培养学生注重人类科学探索事业的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数据分析理解宇宙的浩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共度这难忘的40分钟。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来考察一下你们的基本功,好不好?游戏的规则是:根据我持续地提示,看谁先猜出谜底。 茫茫宇宙中,有一颗蓝蓝的星球,在缓缓地转动,它的表面29%是土地,这片土地养育着人们,人们也在此创造了自己的美好家园。这个星球是----?(地球)地球有一个大家庭,是什么呢?(太阳系) 地球仅仅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如果我们乘坐宇宙飞船来到太阳系,就会看到太阳系的其他成员:(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如果让我们继续乘坐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就会来到-----?(板书:银河系) 太阳系仅仅银河系的一部分,我们的地球也仅仅银河系普通的一员。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银河系。 二.深入探知 在晴朗的夜晚,远离都市的灯光,仰望星空,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跨天空,这就是银河系。 提问:那么关于银河系大家想知道一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形状、组成、大小) 1、理解银河系的形状 教师出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银河系形状的图片,学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银河系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汇报。

师:关于银河系的形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银河系的形状为何有时像正在旋转的铁饼?有时像织布梭子?) 教师:银河系不管像旋转的铁饼,还是织布的梭子,都是科学家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做出的模拟或猜想。也许只有我们有一天真正的走出银河系,才能一窥银河系的全貌。但有一点是能够肯定的,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时,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我们以后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理解。 2、理解银河系的组成 教师:我们知道了银河系的形状,那么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课件出示问题: 问题1:银河系有多少颗恒星和行星?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500亿,我们来想象一下500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现在全世界大约有65亿人口,如果把一颗恒星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银河系恒星的数量将是全世界人口数量的近8倍,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 3、银河系的大小 课件出示问题: 问题2:科学家用来表示星球之间的单位是什么?银河直径约为多少? 问题3:从地球到银河系中心需要几光年?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地球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1光年约10万亿千米,能绕地球2.5亿圈。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00光年。也就是说光沿银河系直径要走10万年,光穿过银河系中心的厚度也要走2000年。如果我们从地球上以光速飞行的话,到银河系的中心还需要约2.8万念呢。多么遥远的距离啊!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银河系。 教师描述:在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一条淡淡的光带横贯苍穹,那就是银河。现在我们坐上光速飞船飞离地球,穿过太阳系,置身于茫茫宇宙中,我们从银河系的上方看下去,银河系就像一个持续旋转的大铁饼,我们又来到它的侧面,看过去它又像一支织布的梭子。银河系是由500多亿颗恒星、2000多亿颗行星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集团,这么庞大的集团仅仅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4、理解宇宙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 练习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A.一滴红墨水把白衬衣染红了一片. B.满园春色,花香四溢. C.一江春水向东流. D.含在嘴里的糖“没了”.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纸屑的过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将太阳能电池连在小电扇上,使它对着阳光,小电扇转动起来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C.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总保持不变,所以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不具有方向性 D.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会发热,其原因是摩擦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3 . 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B.电能是二次能源,便于输送和转化 C.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D.能量是守恒的,所以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4 . 下列有关粒子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微观世界中最小的粒子 B.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C.电子绕着不带电的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D.固体分子间存在引力,气体分子间没有 5 . 下列四种现象中,只发生能的转移而不发生能的转化的过程是

A.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B.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 C.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D.给手机电池充电 6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杯水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了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D.桃花会上,游客能闻到桃花的香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7 . 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 B.某中学生的质量为50g C.正常人1s内心跳约100次D.物理教科书长约25.0cm 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它的内能减少 B.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两端电压的仪表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9 . 关于厨房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炉上的铁锅热得烫手,说明铁锅含有的热量多 B.电饭煲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C.划燃火柴,是利用做功的方法使火柴头温度升高 D.炒菜时能闻到菜香味,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10 . 放学回到家,小梦看到妈妈正在厨房做饭,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回到家中就能闻到饭菜香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用高压锅煮饭,饭熟得比较快,是因为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C.用天然气灶炒菜,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用天然气灶炒菜时,菜的内能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的

最新精选沪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9.3 银河系 宇宙习题精选第四十九篇

最新精选沪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9.3 银河系宇宙习 题精选第四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微观粒子与宇宙天体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 B、宇宙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 D、宇宙天体、分子的运动都没有规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次重大变革。日心说模型的创立者是( ) A、古希腊,克劳迪亚斯?托勒玫 B、波兰,尼古拉?哥白尼 C、意大利,伽利略?伽利雷 D、英国,艾萨克?牛顿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以下关于宇宙、分子及其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质子组成的 C、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间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没有空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完全固定不动的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太阳是恒星,所以太阳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B、电子的发现从而揭示了原子还可以再分 C、液体中的分子是运动的,固体中的分子是不运动的 D、银河系、地球、质子、原子、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大约需要…( ) A、28天 B、29天 C、31天 D、365天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平坦的,并不太大的土地、天空似乎是一个固定的圆形屋顶,它从不远处自上而下和周围 的地面融为一体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球都围绕着它在转动 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 颗普通的恒星 D、宇宙起源于一个稳定的“原始火球”的爆炸,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升高

【初三寒假】第五讲 从原子到星系

34 第五讲 从原子到星系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知道原子、分子、质子、中子、电子、核子等基本概念; 2、了解原子模型的提出和建立的过程,理解行星模型; 3、了解地球、月球、太阳、行星和太阳系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4、了解银河系和宇宙; 5、理解能的转换和守恒定律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过程和方法:1、通过视频,体会原子和星系的结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物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激发亲近物理、热爱物理并渴望了解物理的情趣; 3、关注与物理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太阳系的组成能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难点】:原子的核式结构 【考点链接】: 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 水平 说明 原子 分子、原子和太阳系 A 原子核式结构

一、原子的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 提出了最早的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不连续的,分到最后是一些不可再分的颗粒,他把这种构成物质的颗粒叫做_____________ 。 二. 物质的组成: 1.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__________组成的。 2. 在原子中,质子带_________,电子带_________,正常情况下原子所带的正电和负电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35

三. 原子模型: 1. __________________: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在实验室中发现原子中存在着带_________的粒子,他把它命名为_________,从此打破原子是坚固的、不可再分的最微小粒子的观念。汤姆生还根据原子显电中性的特点,猜想原子中必然有等量的正电荷存在,而这些正电荷就像液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里,这一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英国科学家_________用比电子重7000倍的带正电的粒子作“炮弹”打击很薄的金箔,他发现绝大部分“炮弹”都能顺利穿过金箔,只有大约万分之一的“炮弹”从金箔上反弹回来。显然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隙,粒子“炮弹”可以毫无阻挡的穿过去;而折回的带正电的粒子不可能是撞上带负电的电子,而是撞击到比电子质量大很多的带正电粒子,万分之一的反弹概率说明这种粒子的体积很小。卢瑟福把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粒子叫_________,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转动一样在原子核外旋转,这一模型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近现代科学家发现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分成_________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且核外电子没有固定的轨道,而是形成电子云,这一模型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 四、核能及核能的释放方式: 1.核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核能。 2.核能的释放方式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 (1)裂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裂变; (2)聚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聚变。 五、太阳系: 36

从原子到星系习题

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 一、太阳系的组成 1、恒星:。 2、八大行星:、、、、、、、。 3、卫星,如地球的卫星是。 二、分子、原子 1、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组成。 2、原子核由和组成;质子带电荷,中子电荷。 基础练习 1、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组成。 2、请将图1中字母按照原子模型建立过程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 3、根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 A、核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4、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A.电子B.质子 C.中子D.核子 5、原子核中不带电的粒子是() A.质子 B.中子C.电子D.核子 6、到目前为止,最具科学性的原子模型是() A.葡萄干模型 B.蛋糕模型 C.行星模型 D.电子云模型。 7、关于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 D.原子核虽然很小,却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 8、许多天体的运动特点和原子中电子运动特点相似,下列天体中不具备这种特点的是 ()A.太阳 B.地球C.月球D.火星 9、在太阳系中,太阳是______星,地球是______星,水星是_____星,月球是______星。 10、在太阳系中,月球属于()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11、小张同学在学习了“地球太阳系”一节后,整理的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在有下划线的四项内容中,归类不正确的是()A.(1)B.(2)C.(3)D.(4)

12、请依据下表中太阳系部分行星的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① 行星表面平均温度与行星离太阳远近的关系是 。 ② 三颗行星中,在 上“年”比“日”短。 第一单元 声和光 一、声音 1.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发声体的 在介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2)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真空中 传播。 (3)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且传播快慢 ,在 中最快。 (4)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 基础练习: 1、如下图甲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从情景图乙的现象表明: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 甲 乙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3.声音的特征: (1)音调: ①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称为音调。 ②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越高,音调 。 地球、月球、火星…… 人造地球卫星…… 恒星 行星 卫星 太阳 (1) (2) (3) (4) 太阳系

九年级物理下册9.1《原子》教案(新版)上海教育版

9.1 原子 一、教学任务分析 “原子”是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的第一节内容,是人类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是初中物理关于物质结构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科学》中的黑盒实验、粒子模型为基础,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本节内容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为高一级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学习,以初步认识“原子组成”为知识基础,通过学生的“布袋”实验、“锥刺”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猜测、推理和探究原子内部的结构,让学生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原子结构”,认识典型的原子模型和体验原子核式模型的建立过程。 本节通过介绍科学家建立“原子模型”的过程,突出了人类探索物质构成奥秘艰难曲折的历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通过学习,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感悟科学的物质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典型的原子模型。 (2)知道原子的基本结构。知道原子的组成,原子和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 (3)知道核能以及获得核能的两种方法核裂变和核聚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布袋”实验,猜测和推理布袋中的物体,认识物理学家探究原子内部情况的科学方法。 (2)通过“锥刺”实验,模拟科学家发现原子核式结构的过程,认识科学理论是物理学家根据新的实验现象不断地修正与完善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历程,感悟科学研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在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知识是逐渐深化的,从而激发科学探究的热情,感悟科学的物质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的典型模型。 难点:“原子核式模型”的建立过程。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布袋若干(锥子、纸包、刻度尺等)。 2、课件:自制PPT幻灯片,α粒子散射实验动画(引用)。 3、音像:自制科学家探究物质构成的音像资料。 五、教学设计思路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册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同步教学质量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册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同步教学质量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39分) 1.如图1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原子的中央有一个带________电的________,外面有带_______电的________绕它运动。原子核通常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组成。 2.太阳系中有________颗行星围绕太阳旋转,除我们所居住的蔚蓝色的________外,其它行星均没有生物存在,月球是它唯一的卫星。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__________,释放出的核能以____________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 3.太阳系小天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绝大多数都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太阳系位于宇宙中数众多星系中的__________的一条旋臂上。 4.公共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渐渐进入车站,最后停下,在这过程中是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能转化的过程就是_________的过程。 5.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__________。木柴燃烧发出热和光,在这过程中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水烧开时,壶盖在水蒸汽的冲击下不停地跳动,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6.太阳热水器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_能,硅光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 ________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成________能。 7.能量既不会凭空________,也不会凭空________,它只能从一种形式________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________到别的物体,而能的总量__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8.煤、石油、柴炭等燃料是人类目前利用的主要能源,属于________能源;而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刚开始开发利用的能源叫做__________能源。 9.面临日益逼近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能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新的能源中最引人注目的是________。 10.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大规模开发利用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煤、石油和天然气统称为化石燃料。() 12.当今利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当它们耗尽之时,人类就面临一场“能源危机”。 ( ) 13.人类还无法控制铀核裂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