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鼎厚讲座讲座 ——阿是穴斜刺治疗肌肉劳损的针法和诊断

合集下载

阿是穴斜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观察

阿是穴斜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观察

阿是穴斜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观察
李锦恒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18)006
【摘要】目的:观察阿是穴斜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阿是穴斜刺法,对照组予以电针疗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半年后随访.观察并比较治疗前、结束时以及半年后随访时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ODI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随访时治疗组ODI评分和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随访期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均有良好效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李锦恒
【作者单位】广东省乐昌市中医院康复科,广东乐昌51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卧针”斜刺阿是穴治疗肩袖损伤40例临床观察 [J], 刘燚
2.阿是穴斜刺治疗肌肉损伤的研究 [J], 卢鼎厚;张志廉;段昌平;屈竹青;李晓楠
3.阿是穴斜刺治疗腰腿颈肩肌肉损伤145例疗效分析 [J], 徐奔
4.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牵伸与斜刺阿是穴治疗小腿三头肌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效果比较 [J], 王小迪;张保国;王安利
5.斜刺阿是穴配TDP治疗骨胳肌损伤 [J], 王秀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阿是穴的正确使用

浅谈阿是穴的正确使用

也 有其 取 穴 的 特 殊 体 位 。如 落 枕 患 者 自然 端 坐 时 不 痛 或 微
痛 ,头 左 转 时 疼 痛 加 剧 ,则 应 在 左 转 头 位 取 穴 ;肩 周 炎 患
者 前臂 自然 下 垂 时 不 痛 或 微 痛 , 上 举 或 背 伸 时 疼 痛 加 剧 ,
则 应 在 上举 和 背 伸 位 取 穴 ;急 性腰 扭 伤 患 者 在 活 动 腰 部 时

4 8・
湖 北 中 医 杂 志
20 0 8年 第 3 第 l O卷 2期
浅谈阿是穴 的正确使用
龙振 寅 ,沈 海 霞
( 湖北 省赤壁 市 中医院 ,湖北 赤壁 4 7 0 ) 3 3 0
关键 词 :针 刺 ;阿是 穴 中 图分 类 号 :R 4 . 259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0 0 ( 0 8 1 0 4 0 0— 7 4 2 0 ) 2— 0 8一O 1
那 么应 如何 正 确 使 用 阿 是 穴 呢 ?笔 者 认 为 应 注 意 以 下
几个方面 :
第 一 ,要 选 取 正 确 的体 位 。《 幽赋 》 云 : “ 抵 取 穴 标 大 之法 ,必 有 分 寸 … …或 伸 屈 而 得 之 ,或 平 直 而 安定 。 说 明 ”
不 同 的腧 穴 需要 不 同 的体 位 才 能 准 确 取 得 。 如 十 四 正 经 腧 穴 中取 养 老 ,需 掌 心 向胸 ;取 肩 髑 需 外 展 上 臂 平 肩 ;取 后 溪需 自然 半 握 拳 。 同 理 ,作 为 三 大 类 腧 穴 之 一 的 阿 是 穴 ,
点 往 往 压 痛不 明显 ,需 根 据 患 者 主 观 痛 点 所 在 部 位 的 解 剖 结 构 来 分 析损 伤 点 ( 即压 痛 点 ) ,来 选 准 阿是 穴 。

程-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最重要

程-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最重要

《圆利针疗法》注:以下内容,是圆利针疗法和超微针刀疗法培训讲义斜体字:为我的学习总结斜体黑字:为我的学习总结中的重点关于学习此疗法的方法:以此讲义,再配合光碟中的录音/视频,详细学习一至二遍即可学会当然能把此讲义完全背会,学透。

此为极好。

对于进针点与刀口线,请详见此疗法的《进针点与刀口线表》一:概要:1、圆利针疗法的发明。

(1)痛点斜刺法——卢鼎厚教授(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学教授)。

疗法特点:痛点斜刺后,疼痛立即消失。

疗法缺点:多数疼痛点针刺后没有减轻。

机理:粗针对软组织进行有效的挤压,使肌细胞内部结构迅速地排列组合。

所谓痛点:沿受伤肌肉的长轴触诊,在受伤肌肉的最硬点,就是最痛点斜刺劳损肌束的最硬,最痛点2.反阿是穴疗法——张文兵老师。

疗法特点:不在痛点斜刺,在痛点的两端针刺,比如说疼痛在肌肉的中点,反阿是穴在肌肉的两侧。

疗法的缺点:反阿是穴不好找。

起点,止点,中点(肌腹最高点)3.古代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形的启发。

古代圆利针形类似一支毛笔,前端尖中间膨大、尾部小,长1.6寸。

总结:1、通过以上1、2点我们知道肌肉软组织在起点、中点、止点上针刺均有效。

2、古代圆利针针形,其实就是对肌肉软组织进行挤压(挤压被卢教授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3、古代圆利针针刺出针后,针刺部位可以留下一个空洞,空洞可以释放软组织内部压力。

二:圆利针疗法的主要思路:1、卢教授痛点斜刺法中只有50%的有效率,为什么?这是因为有多数的痛点并不是原发部位,它是一种牵涉痛。

2、张文兵的思路很好,但治疗点不好找。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要求寻找更好、更快的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我们根据患者的运动解剖方向或动作找出参与其中的肌肉,根据肌肉的解剖、肌力的大小、肌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特点以及肌肉的功能来判定易损的肌肉。

比如:上肢外展的动作,参与的肌肉为冈上肌与三角肌中部的肌纤维,三角肌肌块肥厚、肌力大;冈上肌肌块小、肌力弱。

那么冈上肌则是我们要求治疗的肌肉。

程-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最重要

程-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最重要

《圆利针疗法》注:以下容,是圆利针疗法和超微针刀疗法培训讲义斜体字:为我的学习总结斜体黑字:为我的学习总结中的重点关于学习此疗法的方法:以此讲义,再配合光碟中的录音/视频,详细学习一至二遍即可学会当然能把此讲义完全背会,学透。

此为极好。

对于进针点与刀口线,请详见此疗法的《进针点与刀口线表》一:概要:1、圆利针疗法的发明。

(1)痛点斜刺法——卢鼎厚教授(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学教授)。

疗法特点:痛点斜刺后,疼痛立即消失。

疗法缺点:多数疼痛点针刺后没有减轻。

机理:粗针对软组织进行有效的挤压,使肌细胞部结构迅速地排列组合。

所谓痛点:沿受伤肌肉的长轴触诊,在受伤肌肉的最硬点,就是最痛点斜刺劳损肌束的最硬,最痛点2.反阿是穴疗法——文兵老师。

疗法特点:不在痛点斜刺,在痛点的两端针刺,比如说疼痛在肌肉的中点,反阿是穴在肌肉的两侧。

疗法的缺点:反阿是穴不好找。

起点,止点,中点(肌腹最高点)3.古代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形的启发。

古代圆利针形类似一支毛笔,前端尖中间膨大、尾部小,长1.6寸。

总结:1、通过以上1、2点我们知道肌肉软组织在起点、中点、止点上针刺均有效。

2、古代圆利针针形,其实就是对肌肉软组织进行挤压(挤压被卢教授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3、古代圆利针针刺出针后,针刺部位可以留下一个空洞,空洞可以释放软组织部压力。

二:圆利针疗法的主要思路:1、卢教授痛点斜刺法中只有50%的有效率,为什么?这是因为有多数的痛点并不是原发部位,它是一种牵涉痛。

2、文兵的思路很好,但治疗点不好找。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要求寻找更好、更快的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我们根据患者的运动解剖方向或动作找出参与其中的肌肉,根据肌肉的解剖、肌力的大小、肌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特点以及肌肉的功能来判定易损的肌肉。

比如:上肢外展的动作,参与的肌肉为冈上肌与三角肌中部的肌纤维,三角肌肌块肥厚、肌力大;冈上肌肌块小、肌力弱。

那么冈上肌则是我们要求治疗的肌肉。

其疗法结合了解剖医学和运动医学的相关知识,解剖医学只能知道肌肉的结构,运动医学才能知道肌肉的功能,因此,软组织损伤我们结合疼痛部位、肌肉的功能、神经的走向来诊断和治疗软组织损伤。

反阿是穴——肌肉起止点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反阿是穴——肌肉起止点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者 的疼痛立 即 消失 或 明显减 轻 在 部位 上 , 多数 大 反 阿是穴 与阿是 穴在 同一块 肌 肉或邻 近相 连 的肌 肉 上 一般 来说 , 阿是 穴位 于肌 肉的止 点 , 若 则反 阿是 穴必位 于该肌 肉的肌 腹 或 起 点 上; 阿 是穴 位 于肌 若 肉的起 点上 , 反 阿是 穴 就位 于 肌 肉的肌 腹 或 止 点 则 上; 阿是 穴 位 于 肌 腹 时 , 阿 是 穴 就 位 于 肌 肉的 菪 反 起 、 点 上 。所 以 , 止 笔者 又 将 反 阿是 穴 取 穴 法 称 为
是在 穴性 还是 在分 布 规 律 上都 具 有 普 遍 的对 立性
中 , 当视 病 情轻 重 缓 急 , 用 点 揉 、 针 刺 、 针埋 选 毫 毫
维普资讯
针、 针、 针、 火 水 小针 刀 、 灸 等 方法 。一 般 来 说 , 艾 轻 度疼 痛可 以采用 点揉 或毫针 针刺 , 多可一次 治愈 ; 症 状较 重或顽 固者 , 可采 用 毫针 埋 针 、 火针 、 水针 以及
维普资讯
反阿是 穴—— 肌 肉起 止点疗法及其I 床应用 1 5
Ci cl l a p i t n o t A h u o n s m' Ap l a o fAn - s iAc p i l ci i
福 建 省 南平市 第一 医院
T e Ft t s i lo n h r p t fNa p s Ho a Ct i y. l 属肌 肉或 疼痛部 位 ( 或邻 近部位 )
所 附着 的主要 肌 肉 , 后 在 此 肌 肉的起 止 点 或 肌 腹 然 的隆起最 高处 以指压 来 寻找反 阿是 穴 。临床 同时发 现 , 阿 是穴通 常位 于肌 肉中肌 纤维最 紧 张 的部位 , 反 并 且 可触及 紧张或 条索 状 的肌 纤 维。正确 的反 阿是

阿是穴法辨

阿是穴法辨

阿是穴法辨关键词:阿是穴法考辨摘要:本文从阿是穴及其取穴方法的文献记载入手,并结合临床体会,论证了阿是穴泛指针灸临床上具有阳性特征的治疗点,进一步提出阿是原是取穴方法,而非类穴,其诊断意义与治疗意义同等重要,并贯穿于诊断与治疗的全过程。

阿是穴出自唐人孙思邈《千金要方•灸例》:“ 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

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一作“或”)痛处,即云…阿是‟。

灸刺皆验。

故曰阿是穴也。

” 一般认为,阿是穴源自《灵枢•经筋》之“以痛为腧”,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以痛处为穴,多治疗局部筋伤疼痛等症,与经穴、奇穴并列为第三类穴,后人亦有称“天应穴”、“不定穴”者。

笔者揣古人意,并结合临证所得,觉此说似非尽妥。

1.阿是穴原非局部之痛腧,泛指所有阳性之治疗点考阿是穴是否是以痛处为腧,首先要明确“阿是”的读音。

以阿是穴为“以痛为腧”者,其“阿”字当指施针者手指试压病人痛处时,病人发出的疼痛声,阿,即今之啊字,古无啊字,故阿借作啊用,是通借字;“是”字即指痛处。

此说从高等中医院校《腧穴学》教材来,是今之通行解。

“阿是”另有一解,是指吴地方言,当是医者的疑问词,作“可是?”“是不是?”解,今有多人持此说,叶明柱、冯禾昌并对此有专文论述,认为“阿是”系取穴时询问患者该处是否舒快或酸痛之语,临床上不能为“以痛为输”所囿。

[1]笔者以此说为是。

既如此,阿是穴非是以痛处为腧,当视为经脉腧穴按压时或痛或快处为腧,其腧或在局部痛处,也或在远端,在远端者须医者按压切循始得,此腧且称作阳性点。

阳性点常能与经穴、奇穴重合,也或不能。

以临床验之,脏腑病证显然是不能治疗局部痛处的,更多的用远端,尤其是肘膝关节以下的治疗点,当脏腑病时,医者在四肢切循,常常会触到患者感觉有酸痛或快然的阳性点。

即便是筋伤疼痛诸症,其“灸刺皆验”的治疗点也往往不在局部,如偏头痛,痛在颞部,而往往在枕部按压时有阳性点。

再如下肢小腿外侧的胀痛,其阳性点多在腰4-5椎旁。

圆利针超微针刀技术

圆利针超微针刀技术

3 拉杆理论:
• 当一根竖着的电线杆子;四周有四个固定的铁丝;
当用力踏其中的一条固定铁丝时;则其他三根铁丝 也与被踏的铁丝一样处于紧绷状态 如果将人体骨 性组织看成是电线杆;四周的肌肉看成是固定电线 杆的四根铁丝;当一块肌肉损伤痉挛时;则其他三 个方向的肌肉也会出现痉挛状态;如果受伤处的软 组织伤害感受器阈值太高;其他部位伤害感受器阈 值低的情况下;则疼痛就不是原发部位了
《圆利针疗法》
一:概要:
一:概要:
• 1 圆利针疗法的发明 • 1痛点斜刺法——卢鼎厚教授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学教授 • 疗法特点:痛点斜刺后;疼痛立即消失 • 疗法缺点:多数疼痛点针刺后没有减轻 • 机理:粗针对软组织进行有效的挤压;使肌细胞内部结构迅速地排列
组合
• 2 反阿是穴疗法——张文兵老师 • 疗法特点:不在痛点斜刺;在痛点的两端针刺;比如说疼痛在肌肉的中

7 面痛面麻

8 面肌痉挛;面瘫
• 9 牙痛
• 治疗用针或刀在横突尖松解
颈生理曲度改变:
• 1 生理曲度变直;其治疗点在C1 C7横突尖治疗 • 2 生理曲度变大;其治疗点在中部颈椎棘突旁 • 3 C67棘突旁是颈椎病必做的两个治疗点 • 其原因:C7椎体位于颈椎与胸椎交点的枢纽部位;活动范围最大;最易劳损 • 4 在后背酸痛;双肩胛带酸困时及上肢有麻木时;C7横突是其治疗点;其原因

• 圆利针对软组织损伤的思路——组织内压增高 • 圆利针的方法——减压 比如扇形针刺;形成多个减
压通道
四:对骨质增生的理解:
• 临床上常见的骨质增生我们只能说是类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其实是人体基因缺陷的一种骨质异常增 生的一种很少见的疾病;而我们临床常见的只能说 是类似于骨质增生的一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机理: 软组织损伤后力量减弱;机体为了增加该组织的力 量;调集身体的钙;堆积在受伤的软组织上;通过增 加受伤软组织的硬度;从而达到增加其力量的目的; 久之钙质堆积逐渐增多;造成了硬化到骨化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说的骨质增生

(最新)超微针刀圆利针治疗绝招

(最新)超微针刀圆利针治疗绝招

(最新)超微针刀圆利针治疗绝招不给钱胡总不教的资料看后学习QQ5638624整理一:概要:1、圆利针疗法的发明。

(1)痛点斜刺法——卢鼎厚教授(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学教授)。

疗法特点:痛点斜刺后,疼痛立即消失。

疗法缺点:多数疼痛点针刺后没有减轻。

机理:粗针对软组织进行有效的挤压,使肌细胞内部结构迅速地排列组合。

2.反阿是穴疗法——张文兵老师。

疗法特点:不在痛点斜刺,在痛点的两端针刺,比如说疼痛在肌肉的中点,反阿是穴在肌肉的两侧。

疗法的缺点:反阿是穴不好找。

3.古代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形的启发。

古代圆利针形类似一支毛笔,前端尖中间膨大、尾部小,长1.6寸。

总结:1、通过以上1、2点我们知道肌肉软组织在起点、中点、止点上针刺均有效。

2、古代圆利针针形,其实就是对肌肉软组织进行挤压(挤压被卢教授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3、古代圆利针针刺出针后,针刺部位可以留下一个空洞,空洞可以释放软组织内部压力。

二:圆利针疗法的主要思路:1、卢教授痛点斜刺法中只有50%的有效率,为什么?这是因为有多数的痛点并不是原发部位,它是一种牵涉痛。

2、张文兵的思路很好,但治疗点不好找。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要求寻找更好、更快的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我们根据患者的运动解剖方向或动作找出参与其中的肌肉,根据肌肉的解剖、肌力的大小、肌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特点以及肌肉的功能来判定易损的肌肉。

比如:上肢外展的动作,参与的肌肉为冈上肌与三角肌中部的肌纤维,三角肌肌块肥厚、肌力大;冈上肌肌块小、肌力弱。

那么冈上肌则是我们要求治疗的肌肉。

其疗法结合了解剖医学和运动医学的相关知识,解剖医学只能知道肌肉的结构,运动医学才能知道肌肉的功能,因此,软组织损伤我们结合疼痛部位、肌肉的功能、神经的走向来诊断和治疗软组织损伤。

3、软组织损伤的诊断:(1)神经、肌肉解剖定位诊断。

(2)功能障碍动作的参与肌肉来诊断。

(3)CT、X光、磁共振等临床检查诊断。

三:软组织损伤机理:1、小针刀对软组织损伤症的思路——软组织粘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