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人生感悟集

音乐与人生感悟集
1. 时间富有者
音乐是声音,由于声音是在时间中流淌,因此听音乐也是听时间。
有时候我听到的是宇宙大爆炸的碎片在广袤无垠的太空舒展舞姿的时间;有时候我听到的是地球内核里的炽热岩浆蕴藉狂怒的时间;有时听到了徐徐春风投来爱吻去唤醒花草树木的时间;有时听到了江河哼着陶醉的小调重返故乡的时间------。
因此,每当我听音乐的时候,我感觉我是时间的富有者。

2. 心灵的语言
我们能与情感、思想和上帝对话么?不能!因为情感、思想和上帝是无形的,还因为我们使用的语言交流对象是有形的生命体——人。好在我们还有一门专与无形的事物对话的语言,那就是音乐。当人们怀着虔诚的心灵全身心地倾听音乐时,音乐的优美旋律与节拍便为我们在天空铺设一条通往上帝的路径。沿着这条路径一直前行,你就会渐渐地听到上帝的声音。在这个时候,你尽心地对上帝倾诉吧,这时的倾诉将会立即得到回应。
只要有音乐,人类就不会与上帝失去联系,因为音乐是心灵与心灵对话的语言,音乐是人类从中听到上帝声音的唯一载体。

3. 欣赏也是创造
在各门艺术当中,无形的音乐对生活原型的依赖度最小,与客观世界的距离最远。音乐的这种特性使得人们在欣赏她们的过程中产生理解上的多义性和解释上的多样性,音乐作品中这种潜在的美的认知结构的不确定性为欣赏者留下了充裕的思考余地,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及广阔的自创之路。因此,音乐行家们都赞同把音乐作品的理解交给各个不同的欣赏者,由他们去冲破释义上的藩篱,让各人分别去对待和处理,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对作品填补、充实并加以自身的原创(这大概也是无标题音乐的来意)。如此,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将会活生生地呈现在欣赏者各自的脑海里。所以我们说:伟大的音乐作品是由作曲家、演奏家和优秀欣赏者三者共同创造的产物。
由此,对于那些打开播放器才十几分钟就断言听不懂古典音乐或认为自己不是听古典音乐的那个料而放弃的爱乐者们,我想送给他们我多年来积累的一个真切体会:一个合格的音乐欣赏者除了要用他的心去听音乐之外,他自己必须具有一颗音乐的心灵,有音乐心灵的人才会充满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才会具有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创造力。

4.音乐欣赏中的感性与理性
即使我们做到了用“心”去听音乐,而且我们自身也具有“音乐的心灵”,我们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聆听方式。
听音乐的过程中,人的头脑一方面在用情感把听觉器官接收到的声音元素编织成一个生命体(聆听者总是

按照自己的愿望来美化这个生命体,给它精心打扮,涂脂抹粉),同时又在另一方面不断地试图用理性这把尺度给它丈量、定位和评判。也就是说,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必须做到两者并行,缺一不可。
我们的的确确需要用感性来把音乐作品打扮成生命体,使它有血有肉。从母体中的胎孕到出世、持续的成长、强壮、直到终老,它都是在流动的,呼吸的,那它就是活的艺术品了。如果没有感性的投入,它只不过是一段没有生命特征的声响罢了。同时,我们也的的确确需要逻辑的理性来给这个生命体梳理,列出具体的单元后进行归类,最终加以定性。比如,它是什么样的生命体呀?是在田地里耕耘的农夫还是在教堂里祈祷的牧师?是坐在歌剧院包厢里欣赏“蝴蝶夫人”的贵族老妇人还是走在湖边小路上观看景色的青年女学生?如果没有理性的投入,我们的头脑里充斥的就会是一些杂乱无章和互不相干的视觉碎片。
综上所说,音乐的欣赏活动是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交叉与互动,塑造与归纳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是给声音赋予基因组合的过程,从而把一长段的声响打造成有生命的精美艺术。


5.激活善基因
人之初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中国儒家文化认为是性本善,而西方基督文化的说法是性本恶,在我看来两边都有偏激。人类从诞生至今的全部进化过程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善恶并存的状况,这是人类自身生存与繁衍的需要。一方面人类为了抵御天敌需要团结、友爱,相互援助,保护下一代等等,这是善的一面。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的增长,人类在物质与财富上的占有欲在不停地膨胀,结果导致争斗与杀戮,恶的一面无可避免地产生。所有的这些善与恶在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是以类似于基因组合的方式在人的心灵和血液中留下了记忆,在给下一代的遗传中打下印记。由于一代人的经历与另一代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所以遗传是在一代代人中产生变化的,邪恶社会所造成的丑恶现象必然给下一代的遗传留下更多的负面痕迹。
是的,人类在总体上一直朝着现代文明进化着,越来越进步了,但是文明与进步只是给裸体穿上了华丽的衣裳,人类为了相互之间交往的需要仍然将本性中很大一部分的善与恶埋藏在潜意识中,不让它暴露。这个时候,音乐的功效凸显而出了,听音乐是一种“美”的熏陶,它对人类的心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美”的熏陶能将深埋在潜意识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善的基因”给有效地激活!


6. 和声
没有和声的曲调还没有上升到“音乐艺术”的层面,它只是音乐的原材料。当然,

作为原材料的曲调也是音乐,就如同没有按照菜谱使用作料烹饪过的鱼、肉、素菜也是食品一样,但它不是“饮食艺术”。即使你用开水把它们烫过或煮过,再涂上盐巴,同样吃的有滋有味,但这还是算不上“饮食艺术”。鱼、肉、素菜是需要经过油、盐、酱、醋、味精、糖和各种各样的香料,再按照恰当而复杂的烹调方法才加工出“饮食艺术”的,而音乐中的和声就是要将音乐烹饪出“音乐艺术”。
世上万物皆有和声的缩影:地球的和声是月亮,大陆的和声是海洋,土地的和声是花草树木;人类的和声是鸟兽昆虫,男人、女人的和声是各自的配偶,婚姻的和声是爱情------,是和声给大自然与世界带来艺术风采。例如,一个单身男人或女人不是艺术,当男人和女人组成家庭后用爱和各种情感做配料对双方及整个家庭设施精心的整合与烹饪,那就上升到彼此生物学与社会学上的艺术层面上了。可见,一个没有“艺术”的家庭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你懂得如何烹调“艺术家庭”吗?你懂得如何给这丰美的珍馐配料吗?你应该掌握多大的火候?烹调“艺术家庭”所需的最重要的配料是什么?也许音乐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因为音乐是可以用来给我们的情感生活编配和声的最美的符号。再说,如果你有一颗“音乐的心灵”,你就能唤来具有音乐般心灵的配偶和家人!

7.神奇的画笔
童年的时代是个充满幻想的年代,我的幻想常常是乘坐着音乐的小船,轻盈地挥动着节拍的木浆朝着梦幻般的大海行驶,在一望无际的水域风光里心旷神怡着、游荡着。
那是风和日丽的海面,划桨累了就躺在甲板上,在音乐的神思中打开收音机,将旋钮拧到音乐频道去收听我喜爱的音乐节目,就如同在睡梦的情境中再次演示着梦境一般。不同的是这二次收听的音乐在脑海里演变出一只神奇的画笔,我用这画笔蘸上幻想的水彩,伴随着旋律线的游动与节奏的跳跃,在我内心的这块精神领地里勾画着一幅美丽的图景。我绘上了河流、湖泊、森林、远山、蓝天白云、长满着花草与果树园的原野,小鹿与野兔在草丛中戏耍,鸟儿飞过,在空中靓着甜润的歌喉------。
此后,我常常带着小靠椅,手里拿着收音机,坐在那条河边观赏着水中嬉戏的小鱼,耳畔传来草丛中鸣叫的昆虫,春天的微风从远方引领的阵阵花香扑鼻而来。那是一块可以真正感受到的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之地,我就是在这块领地中度过最美好时光的童年。

8.节奏与旋律
男人是女人的节奏,女人是男人的旋律。
是节奏启动旋律的舞步,是节奏牵引着旋律在行进中展露出优美身姿

。如果男人希望自己生活中的曲调是欢乐的,激扬的和明亮的,那么首先作为节奏的男人必须是欢乐的,激扬的和明亮的。那种拖泥带水、缺乏朝气与激情的节奏只能拖累旋律步入单调,忧郁和灰暗。
因此,节奏感模糊的男人常常会埋怨女人不优美,岂知美的缺失之根源正是男人自己。要知道,在单调无味、缺少变化的节奏中,旋律会越来越疲惫不堪,越来越失去活力。所以,一个男人不能一辈子只演奏着同一种节奏,要想使自己的生活充满着动感与活力而且呈现出鲜美的色彩,男人就必须学会不断地创新,去创造多种多样的、鲜活的新节奏。在鲜活的新节奏激励与牵动下,深藏在女人内心天生的美感被激活了,她会重新精心打扮自己,她会拿你做评判师,一次又一次地在你的面前试戴各式各样的精美首饰,一次又一次地在你的面前试穿各式各样的华丽衣衫,直到你点头满意为止。于是,女人的鲜活力复苏了,开始演奏新的、升华的优美旋律了。
让女人的生命活力在不断变化的新鲜节奏中陶醉和尽情歌舞吧!前提是——作为男人,你必须要懂得“节奏”的奥秘。
生活是音乐,男人既是音乐的演奏家也是谱曲者。

9.一生是音乐

童年是儿歌,在“快乐的节日”里“让我们荡起双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那是儿时的“快乐天堂”,天堂就在“外婆的澎湖湾”。
童年是“小鸭子”,小鸭子在“我们的田野”留下了斑斓的“春天的脚步”。
童年是“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春天真美丽”。在美丽的春天“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青年是圆舞曲,爱的节奏舞动着青春的步履,情的旋律回荡着梦想的笑声。
青年是“蓝色的多瑙河”,河水捎带着“年轻的梦”,流淌着“爱的源泉”,回响着“春之声”。
青年是“激情波尔卡”,“热爱与冥想”向往着“艺术家的生活”,“青春的脚步”在“漂亮的女孩”身边痴迷、逗留------。


中年是交响曲,交织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咸。酸的尴尬,辣的激励,甜的诱惑,苦的磨练,还得在泪水中尝到咸的滋味。
中年更像是老贝,老柴,和老施的交响曲,常常满怀“英雄”气概,时而又对“命运”抱着“幻想”;既有“田园”般的诗情画意,又有无能为力之时的感伤与“悲怆”。
然而,你如果是条汉子,你的心跳演奏的永远会是“欢乐颂”!

10.音乐的价值
有两种东西是无极限的,一个是现实的宇宙世界,另一个是人的灵魂。所谓的宇宙边际只是人的概念设置,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可能被概念设置为宇宙的边际,但是实际上任何地方却都不是宇宙的边际。如果说可见的大宇宙

是阳性的宇宙,那么,不可见的灵魂世界便是阴性的宇宙。阴性宇宙具有阳性宇宙的相同特性,人的灵魂也可以无极限地伸展,它伸展到的地方也同样不是边际,而只是一种概念设置而已。
两种宇宙都离不开音乐,阳宇宙的音乐是阳光、空气、水和食物,是地热,也是风,它们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而人的灵魂——这个阴宇宙的世界也同样需要有阳光、空气,水和食物,以及地热和风。
音乐是灵魂宇宙中的阳光,有了它,便点亮了灵魂世界的背景使他显露出光鲜色彩;音乐是灵魂宇宙中的空气,有了它,灵魂的心脏可以不断地补充氧而不休止地跳动;音乐是灵魂宇宙中的水和食物,有了它,灵魂的躯体便可获得能量而展现生机;音乐是灵魂宇宙中的春风,有了它,灵魂大地上的花草树木才会生机盎然,春花怒放。
写到这里,我想起尼采的一句名言,现在重新体会一下倍感深切:“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尼采的话启发我在对音乐的理解上产生延伸——没有阴性宇宙的生命力,阳性宇宙也同时失去生命价值,尼采的音乐价值论也许就是从这个思路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