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密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如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也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兴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友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对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让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选自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满分作文《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乱弹李密

说说老师上课前说的那段话,读《出师表》不哭的是不忠之人,读

《陈情表》不哭的是不孝之人。我心中一紧:我虽算不得有多忧国忧民,

好歹不至于不忠不孝吧。还好,偷偷看别人也不过是麻木不仁地记笔记,

总算吁了口气,阿弥陀佛,不忠不孝的总算不止我一个。后来仔细想想,

可能文中别有洞天。

个人是觉得《陈情表》写得也不见得多感天动地。情真意切虽是有的,但也不乏溜须拍马、厚颜自诩之词,比如谁谁谁(贤明的高爵显位们)一再催他去当官呀,自己感激涕零呀,写这么多何必呢?比不得归有光《项脊轩志》的“大类女郎也”“他日汝当用之”情意真挚,读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话说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试问哪家人家会合家团圆,其乐融融?像李密家人丁不旺的情况也是寻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我不相信,那个杀人无数、为民不聊生的惨象立下“汗马功劳”的司马炎,会为此动容!要是这么点小事他就能感动得热泪盈眶,那想来废曹奂的人肯定不会是他了。司马炎之所以会欣然接受李密的《陈情表》,大加褒扬,自然是有政治目的的。蜀的旧臣,吴的士族,无论哪个他都需要笼络收买。而李密绝对是一个典型,一个“不忠而孝”的典型,一个变乱时代道德的楷模,一个不仅对蜀臣,连吴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名臣。

首先,李密的祖父是蜀国官员,外加他本身也是蜀国官员,且官都不小。司马炎用这样的人来打“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广告,是十分合适的。再说李密曾几次出使吴国,想来蜀吴关系本来就密切,料他在吴国也定有些威望,人脉甚广的,所以对笼络吴人之心,肯定极为有利。第三,既然“圣朝以孝治天下”,那么以“孝”讨官的人肯定不少,那为何司马炎偏偏选了李密呢?可还记得文中“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些词?选典型总是要选成效快的。李密身上集合了那么多对司马炎极有用的好处,他自然成了这“典型”的不二人选。

不过想想李密毕竟是见过大世面、当过大官、饱读圣贤书的人,真会识不出司马炎的诡计?不然吧,量李密肯定也是瞻前顾后才想出这一招将计就计。

说实话,我刚读《陈情表》的时候,对李密多少是有点鄙视的。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倒好,在旧臣眼里全了忠,在新臣眼里全了孝,还白白拿国家公费将他亲爱的祖母安然送

终,最后还“诚实守信”顺时之大流,出仕做官。其心思之缜密,盘算之精妙,俨然像个小人之谋。

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李密的确是个好人,真真正正的好人,他之后在小地方做县令的时候,与诸王据理力争,为百姓谋福,他应该是真正想为天下再做些事的吧。他望眼欲穿,盼朝廷有个人来推荐一下,进入中枢尽展抱负。可是以他不喜欢结交权贵的性格,哪里等得到什么人呀?司马炎利用完他后,也一直没想起他,一直把他撂在那儿。

所以,李密心情不好了,写了首小诗,“恰巧”被司马炎听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正好逮着这个理由,让他“归田”了。

那个时候,李密才熬到了汉中太守,貌似才一年。我不禁叹一声:“痴儿啊。”

不过,也许这个时候的晋武帝,才是真正有了怜悯之心的帝王。

这个时候的李密,才是真正展现赤子之心的李密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