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作文素材多角度思考摘抄

作文素材多角度思考摘抄多角度思考:让你的作文脱颖而出在写作中,多角度思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使文章更加丰富、深刻、有说服力。
那么,如何进行多角度思考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主体出发,思考问题。
例如,对于一个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主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他们在这个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全面、客观,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复杂性。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时间维度来思考问题。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将问题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考察,分析它的起源、演变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和展望,思考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空间维度来思考问题。
不同的地域、文化、社会环境等都会对问题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将问题放在不同的空间背景下进行分析,探讨它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表现和差异,以及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解决问题。
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学科领域来思考问题。
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思考,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以使我们对问题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多角度思考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从不同的主体、时间、空间和学科等维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使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作文素材怎么写

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作文素材怎么写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遇到“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作文题目,如何找到合适的素材并展开论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素材的获取途径在写作文时,获取素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寻找素材的途径可以有多种。
首先,可以通过平时的生活观察和阅读积累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事、物中发现不同的观点和角度,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素材的来源。
另外,阅读各种书籍和资料也是寻找素材的好途径,可以从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科技发展等方面获取灵感。
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在找到素材后,如何在作文中展现不同角度的论述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找到问题的多个方面。
比如,对于一个争议性问题,可以从经济、社会、道德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展示多元的观点。
其次,可以利用对比、对照等方法来突出不同观点的差异性。
通过展示不同角度的对比,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案例分析接下来以“手机使用是否应该受限”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在这个话题下,可以从学习、健康、交流等角度展开讨论。
对于学生来说,手机使用是否应该受限关系到学习效果,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预防沉迷等方面进行论述。
在健康方面,可以谈及手机辐射对身体的影响,以及长时间使用手机对眼睛的伤害。
而在交流方面,可以探讨手机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比如与家人、朋友面对面沟通的减少等。
总结通过不同角度的素材获取和方法论述,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文。
在写作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
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有意识地寻找不同角度的素材,灵活运用方法进行论述,以展现更加立体和多元的思考。
多角度全方面看问题作文素材

多角度全方面看问题作文素材
《换个角度,世界大不同》
嘿,大家知道不,有时候看事情真不能一根筋!就说我那次去商场买衣服吧。
我走进一家店,看中了一件挺好看的外套,左看看右看看,就觉着特别喜欢。
我就问店员这衣服啥价呀,店员报了个数,哎呀妈呀,可把我吓一跳,太贵啦!我当时就想,这衣服咋这么贵呢,不就几块布料缝在一起嘛。
但我又实在喜欢,就有点纠结。
这时候我就换了个角度想啊,我开始想这衣服的做工,瞧那针脚多细密呀,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那么好;再想想这设计,多独特呀,穿出去肯定不容易撞衫;还有这面料,摸起来多舒服呀,肯定穿着很舒服。
这么一想,好像这价格也不是那么不能接受了呢。
然后我又想到,要是我穿着这件漂亮衣服出门,回头率肯定超高,朋友们也肯定会说好看,到时候我得多得意呀!而且质量好的话能穿很久呢,平摊下来也不算贵啦。
就这么着,我从一开始觉得贵得离谱,到最后开开心心地把衣服买走了。
通过这件事我就知道啦,看问题真得从不同角度去看呀,不然很可能就错过一些好东西呢。
以后呀,我可得多长几个心眼,别老是死盯着一个方面不放,要多角度全方面地看待,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美好和惊喜呀!哈哈,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文素材应从不同角度分析

强调 应多 向别人请 教 时,可 引用
“ 三人行 , 有我师焉 ” 不必 引 出 必 ,
转 , 人选 了更多 的花 , 兴地 老 高
后文 ;如 强调 向别人有选 择性 地
走 了。 可 以作 为记叙文 的提纲 , 这
学 习时 ,可 引用 “ 择其 善者而 从
之, 其不 善者而 改之” 也就不 必 ,
再作解释 , 是意味着 富贵无边 , 那 老 翁也 因此产 生 了共 鸣 ,情 节再
一
材积 累 ,有 时却忽略 了对素材 的 全 , 就让情 节发生 了转折 ; 这 老翁 论 部分 的材 料 。 2 从 断章取 义的角度 看 , . 选 取适 合 自己文章 内容 的部分 。如
运用 的素材却 比较少 。 因此 , 视 重 素材 的多角度 分析 ,就能使积 累 的有 限素材充分 发挥作 用 ,尤其 是要达 到“ 一材 多用” 的效果 。 事例 素材
老翁很 开心地插 在 了花瓶 里 。
具 有谦虚 的 品德 ,因为每个 人都
习, 以我们不 能骄傲 自满 , 所 应该
王 员外 有好 的动机 ,但不 一定会 有 自己的长处 ,都值 得他人 去学 毫无 主见 。这可适用 于 “ 信别 相 人与相 信 自己” 最 爱与最好 ” “ 等
话题。
“ 等话 了颇 有 同感 ,又选 了更 多的牡丹 事物的影响”消极与乐观”
花, 开心地 走 了。
过再 创造 的素材 ,才可 能在写 作
过程 中真正 为我们 所用 。学会 从
1 由于 站 的角度 不 同 , 们 . 人 对 事物 的认 识 自然 就有 所差 异 。 这反映的不但是一个人所站 的
我们应 该从不 同的角度来 理解分
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
•心有灵犀一点通
•高考作文素材 的多角度运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1.认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养成积累 、梳理素材的好习惯。
• 2.学会多角度运用素材的方法。
•
•高考作文的材料 哪里找?
•①从各科教材中。 •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 •③从平时的阅读中找。历史典故、名人逸事 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 •④从语文复习资料中找:文言文阅读、现代 文阅读、作文材料等。 •⑤除此之外,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 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
• 可引用名人名言,从理论上对分论 点进行论证(理论论证)。要注意名人 名言与分论点有关系,如没有联系,则 不能起论证作用。
•
•议论段五步法
•(3)第三步,写材料句:列举典型事例 ,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所举事例 要紧扣分论点。写法上简要叙述即可, 多写细节信息,不要过多叙述,。
•
•议论段五步法
•我们不是缺乏写作材料,我们缺乏的是发现 材料的眼力。
•
•1.哲理故事:指一些寓含了人生哲理的小故 事
•如龟兔赛跑、坐井观天、和尚挑水等
•素材分类
•
•2.历史典型:指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 物
•如苏武牧羊、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 苏轼、文天祥、陆游、谭嗣同、鲁迅、毛泽 东、爱迪生、贝多芬、梵高等
——06年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
• •美文欣赏
• 契合点:邰丽华有意气(意志和气概) • 行文中有自觉的扣题意识
•
• 一:湖北“捞尸索钱门”
•
【事件】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宝塔湾地
带,两名少年不慎落水。为了营救落水少年,湖北
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 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遇难。就在人们为见义 勇为者扼腕叹息时,一则新闻却使整个事件向另一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与多角度运用 课件41张

巧妙化用,有机融入
若想祛暑生津,劝君更尽一杯茶。 秦时宫阙汉时瓦,雄关起边笳。 问床前这明月,惹谁的牵挂? 仄布平收长短句,情绪被诗化。 梦与唐宋八大家,邀醉翁亭下。
多角度运用(发散思维)
阅读项羽的相关材料,思考可以用 于哪些方面的写作立意?
项羽事略
• 1.学万人敌,胸怀大志 • 2.巨鹿奏捷,歼灭敌军 • 3.鸿门之宴,刘邦脱险 • 4.楚汉交兵,垓下之战 • 5.被困垓下,众叛亲离 • 6.人心背楚,天下归刘 • 7.冲出重围,乌江自刎
2022高考热点话题七: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扶志扶智、 不忘初心、民心民生、 深化改革、创新思维、 真抓实干、标本兼治、 杜绝形式主义。
2022高考热点话题八:工匠精神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 党的十九大 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 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 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们可以用极 致、传承、责任、专注、坚守、创 新六个关键词来扫描工匠精神。
• 1.儿时的记忆 • 2.试卷中的现代文 • 3.杜撰的隔壁邻居的故事 • 4.自己的经历 • 5.试卷中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 • 6.历史政治教材中的材料 • 7.语文课文中的材料 • 8.课外阅读的材料
作文的材料哪里 找?
①从各科教材中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诗词作品等,。 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内容情感真实。 ③从平时的阅读资料中找,比如作文素材等 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 ④网络、电视中的精彩热点栏目,甚至手机微 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
❖2、按立意分类:感恩、责任、选择、 宽容、爱国、执着、奉献等,紧扣 时代脉搏,彰显社会主题。
❖3、按内容分,如下
1.哲理故事:指一些寓含了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多角度读经典作文素材

多角度读经典作文素材
段落一,老书新读。
哎,说起这经典书籍,我就想起小时候爷爷那泛黄的《水浒传》。
那时候看不懂,就觉得里面的英雄好汉特酷。
现在再翻,发现里面的智慧真是深啊,那些江湖恩怨,不就是咱们现在社会上的那些事儿嘛。
段落二,书中自有黄金屋。
有时候,我觉得书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就拿那本《红楼梦》来说吧,每次读都有新的感受。
就像寻宝一样,每次都能在里面找到点新东西,那种感觉真是爽极了。
段落三,哲理小故事。
你知道吗?我特别喜欢那种蕴含哲理的小故事,就像《伊索寓言》里的那些。
简单几笔,就把人生的大道理给讲明白了,读起来轻松,还能学到不少东西。
段落四,情感共鸣。
读经典的时候,我常常能感觉到自己跟里面的人物有共鸣。
比
如《简爱》里的女主角,她那种坚强不屈的性格,真的让我很佩服。
每次读到她的经历,我都觉得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段落五,创新阅读。
现在的阅读方式可多了去了,电子书、有声书、漫画版……我
觉得吧,读经典也得跟上时代。
有时候我会尝试用新的方式去读那
些老书,感觉就像是给经典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样,特别有意思。
一个人看待多角度的作文素材摘抄

一个人看待多角度的作文素材摘抄《多角度看世界》
哎呀呀,咱就来说说那次去逛动物园的事儿吧。
那时候我走进动物园,哇塞,好多动物啊!我先来到了猴子区域。
你瞧那些猴子,上蹿下跳的,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在树枝间荡来荡去,嘿,真是有趣极了。
我就在那盯着一只小猴子看,它一会儿抱抱这个,一会儿逗逗那个,古灵精怪的。
突然呢,这小猴子从地上捡起个香蕉皮,我就好奇它要干啥呀。
结果它拿着香蕉皮就开始玩起来了,还像是戴帽子一样往自己脑袋上放,那模样太滑稽了,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就这一只小猴子,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呢。
有的人就觉得它是调皮捣蛋,纯粹在那瞎折腾;但有的人呢,像我,就觉得它超级可爱,那一举一动都能给人带来欢乐。
还有的小朋友特别兴奋,觉得小猴子是在表演呢,还不停地拍手叫好。
你说说,这就是从不同角度去看呀。
通过这件小事儿我就发现,生活中好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呀,就像看那小猴子,换个角度,看到的就完全不一样啦。
所以呀,我们真得学会换着多角度去瞧瞧,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精彩呢,嘿嘿!
咱以后碰到啥事儿呀,都别着急下结论,多从几个角度瞅瞅,说不定会有惊喜的发现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拨开“山寨”看民间创造力崛起胡实素材快线“山寨”一词出自粤港一带,原是对非正规、小作坊式等企业的特称。
坊间先做山寨手机,后做山寨服装、山寨白宫,甚至山寨明星、山寨春晚。
年轻人使用它,网络炒红它,《新闻联播》报道它,政协委员“提案”它。
从山寨产品到山寨活人,从实用到娱乐,从物质到文化,山寨火爆逼人,市场好似山寨化了。
对山寨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说山寨产品打上了草根创新的烙印,有人说山寨文化是反权威、反垄断的急先锋;有人从它身上读出了希望,有人从它身上看到了绝望;有人说对新生事物要宽容,有人说它是滋生罪恶的源头,要打击它,毁灭它。
其实在历史这部大书中,是可以找到类似山寨的影子的。
战后日本工业崛起就是典型的山寨例子。
后进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赶超也是从山寨做起的。
只有善待类似山寨行为的民间崛起,社会才能高速发展。
多向运用这则素材反映的是模仿与创新之间的问题,可以从对山寨现象的态度入手进行思考,可切入的角度很多。
一、从支持山寨现象的角度,适用的论题:①模仿与创新是“弯道超车”;②“导”是对付时尚潮流的法宝;③“存在就是合理”新探;④均等的机会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
二、从反对山寨现象的角度,适用的论题:①盲目“山寨”不可取;②山寨之风不可长;③山寨是现有规则失衡的罪魁祸首;④山寨与投机取巧;⑤山寨真的会昙花一现吗?三、从辩证地对待山寨现象的角度,适用的论题:①要善待民间崛起;②从山寨谈社会浮躁心理;③拨开“山寨”迷雾看草根诉求;④时间是医治山寨的良药。
论证示例例1模仿与创新就是“弯道超车”海尔有句名言:创新就是创造性模仿。
人从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开始,每一步都浸透着模仿。
人没有成为上辈的复制品,总是在超越上辈。
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此所谓“弯道超车”。
“弯道超车”在史书上数不胜数。
丰田对克莱斯勒的超车、《我的团长我的团》对《珍珠港》的超车、歼-11对苏-27的超车,荷兰对西班牙、英国对荷兰、美国对英国、日本对美国,前者站在后者的肩膀上超车,师高自然弟子强。
近年来市场出现了类似名牌手机的山寨机,后来迅速扩展到各行各业,出现了山寨广告、山寨白宫、山寨明星、山寨春晚。
从模仿起步,打破规则平衡,就是一种进步。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模仿,干任何事情都坚持“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那么在社会竞争中就成为砧上肉,失去生存的空间,弱肉被强食掉。
对待先进文化,我们要有当年鲁迅先生那种勇气喊道“拿来”,模仿它,创新它,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例2盲目“山寨”不可取邯郸学步,燕人被讥笑;在战争面前假仁义,宋襄公被讥笑;弃社会主义民主而要资本主义民主,苏联被讥笑。
燕国人等就是盲目“山寨”的典型,身死国灭,为天下人笑。
奉别人的长处为圭臬,近视、弱视自身优点,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
此所谓盲目“山寨”不可取。
康有为等山寨了君主宪政,孙中山等山寨了美国版“三民主义”,博古、李德等山寨了苏联,这样的山寨无济于事,救不了中国;改革三十年成绩表明只有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从山寨手机到山寨明星,从山寨白宫到山寨春晚,这些山寨产品轰轰烈烈,似乎影响很大,但究其实际,大多数是单纯的克隆,没有自身的品牌。
山寨在当代社会是没有出路的,山寨只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打破来之不易的社会成果。
山寨从中不正当得利,就会毒害青年人,若青年人因此而乐不思蜀,那毁掉的就不是下一代了,而是民族的前途了。
例3 要善待民间崛起善待自然,才有万籁齐鸣;善待“山寨”,才会百家争鸣。
对待时尚潮流,我们不能总以过来人自居,看破红尘,一棍子打死;要因势利导,保护其积极性,鼓励其创造性。
哥伦布为了证实地圆说环球探险,结果发现了美洲。
当时的地圆说只是一种民间思维,若西班牙国王一味打压这种民间思维,要哥伦布安分守己地活,不资助他,那么资本主义历史就会改写。
明末清初资本主义关系已萌芽,但最终没有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历代封建统治者如果不重农抑商,重视民间崛起,那么中国历史就会改写。
2008年是山寨产品走俏的一年。
山寨手机、山寨白宫、山寨明星、山寨春晚无一不吸引着大众的眼球。
大多数年轻人接受它,大多数网民认同它。
其实,山寨产品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外强中干,如果得不到呵护,它就会昙花一现,不会留下一丝清香。
对民间崛起,我们本着“存在即合理”的理念,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合理的提倡“导”字,拒绝“堵”字;对不合理的用市场和法律手段淘汰,让其成为过眼云烟。
链接:09江苏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
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陈列。
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的互动。
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点评]“弯道超越”就是“弯道超车”,我们在“多向运用”与“论证示例”中均有“模仿与创新是‘弯道超车’”的提法,何其准确;“品味时尚”为题,要关注下面一句话:“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的互动。
”我们这则材料中涉及到两个方面:一、“山寨是一种时尚”,我们如何品味?品味其创新中的东西;二、品味中可以暗含着引导与改造,这就是我们多向运用中的“‘导’是对付时尚潮流的法宝”。
二法国执意拍卖中国国宝袁其顺素材快线2009年2月26日法国巴黎佳士得公然拍卖在八国联军在故宫强抢的2件国宝鼠首与兔首。
中国政府在巴黎起诉希望通过法律途径取回国宝但被巴黎政府驳回!“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的展品中,除了鼠首和兔首铜像外,所有拍卖品都已经明码标价,唯独这两件文物“待价而沽”。
相对于其他开价几千几万欧元的价格,这两件估价总值为两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文物格外引人瞩目。
对于法国方面不顾中国人民的反对而拍卖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中国外交部、国家文物局以及圆明园管理处都已明确表示,“文物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劫掠走,并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国珍贵文物。
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权,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
”对由于战争原因被掠夺到海外的文物,国家文物局可以通过许多形式使其回归,但绝对不会采取“回购”的方式,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而福建商人蔡铭超以“天价”3149万欧元(总计约合2.8亿元人民币),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的佳士得拍卖行(CHRISTIE"S)“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上,拍下了圆明园兽首铜像中的鼠首和兔首,之后蔡铭超对外宣称“不付款”,将自己推至风口浪尖。
多向运用这是2009年轰动国际的新闻。
拍卖圆明园“12生肖兽首”一经报道,便引起了国人的关注。
民众被激发的民族情感与日俱增,两天内各大网站留言无数,网友纷纷痛斥英法联军当年的恶行,警示公众不要遗忘历史。
作为作文的素材,这是很有价值的。
解读这则素材,评论这一新闻事件,可以选择的角度很多,但是就叙述类材料来说,可以从事件、人物(对象)、反应(双方)以及事件的延伸、发展等等角度立意解读。
一、从事件角度,适用的论题:①兽首拍卖是利用我们民族感情;②拍卖中国文物是很不道德的;③理智对待流失珍贵文物,冷对佳士得拍卖国宝;④中国的国宝不应变成商品回国。
二、从中方角度,适用的论题:①追索流失国宝守住今天的国门;②国宝拍卖对中国来说是“双重国耻”。
三、从法方角度,适用的论题:①法应将兽首铜像归还中国;②侵略无耻,拍卖更无耻;③民族的情感不容亵渎;④法国拍卖中国圆明园国宝是“双重强盗”。
四、从延展角度,适用的论题:①勿忘国耻,振兴中华;②落后就要挨打;③追踪法国拍卖圆明园国宝:中国是买还是讨?④尊重。
五、从蔡铭超的角度,适用的论题:①以流氓方式治流氓;②拍而不买,是不道德吗?③爱国,还是炒作?④要诚信,还是要正义?论证示例例1兽首事件,不必跟西方比谁更流氓中国收藏家蔡铭超戏耍法国拍卖行一事,的确解了不少中国人的气。
法国拍卖行“违法”拍卖中国文物,且与中国政治强行挂钩,错在先;收藏家用非常规手段,先拍得文物,再拒绝付钱,用“违约方式”实现了正义的目的。
毋庸置疑,法国拍卖行的作法很“流氓”。
因此,在过去几周里,虽然中国法律团未能阻止拍卖行为,却令全世界有良知的人关注百年前的西方殖民史,并正视中国人对本国悲情历史的正义情绪。
法国拍卖行强行拍卖,虽能赚钱,却丢了脸。
所以,无论是国际舆论,还是各国官方,或是国际拍卖界,都认为中国人在此次拍卖过程中,并没有输。
可见,这种“虽败犹荣”的国际认可度,既起源于中国人的正义凛然,更在于中国人用国际通用的法律原则,向世界表达中国人的诉求。
这些才是中国与世界打交道时真正要借鉴的。
而对于流氓,我们不必与“它”比谁更流氓。
例2 大国小民的荣辱观流失海外的文物,渗透着中华民族的荣誉,同时也包含着中国人民的屈辱,追索这些文物,并使之回到祖国,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曲折的过程,应当理性地对待。
那种以不义对不义的做法,只可能带来更多的不义。
大国之民应当有大国的情怀,这和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并不冲突。
在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知荣辱的高尚情操,当然也看到非理性的甚至有悖于大国之民的传统道德的狭隘与偏见。
例如通过政令的形式,表达出对外国某拍卖企业今后在进出口和海关管理上将从严掌握,而不知一国之政令,应当贵乎平准,不能因人设事,擅定宽严。
这种顺我者宽之,逆我者严之的方法,在国际交往中同样不可取。
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不顾中国人民的正当劝阻,一意孤行应当受到谴责,其行为旨在赚取佣金,或者谋图“不义之财而已”。
例3“兽首风波”中民族情绪能否走向文化反省从文物史来看,越是命运多舛、遭际复杂的文物,凝结其上的各种符号就越多,漫漶其间的各色纹路就越深,其所承载、凝结和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就越丰富。
(段落引言)埃及追索被法军掠走的狮身人面像胡须,坚持不出一文,为此居然等了193年,国宝终于回归埃及。
此外,1977年扎伊尔向比利时索回了数千件文物,1980年伊拉克向法国索回了《巴比伦法典》和《汉穆拉比法典》的部分,2002年埃及向德国索回了一具古埃及法老金棺棺盒……(例证典型)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一层层累积在文物之上的世事变迁、岁月留痕,或可相当于文物表面的“包浆”。
那是在悠悠岁月中灰尘、汗水、泪水,把玩者的手泽,或者土埋水浸,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起来的沉静温存之气。
能轻易拂拭得去吗?我们能够拿我们的钱去赎回被强盗抢劫的文物吗?(延伸议论)链接2009年江西高考试卷作文题——兽首拍卖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3月15日,在国人的强烈发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
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
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
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有人认为……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