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马铃薯行业调研报告

马铃薯行业调研报告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大。
本报告旨在对马铃薯行业进行调研,包括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规模、生产技术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行业发展趋势1. 生物技术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马铃薯种植品种被开发出来,这些品种具有抗病虫害、耐逆性和提高产量等优点,将极大地推动马铃薯行业的发展。
2. 健康食品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马铃薯作为一种富含营养的食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市场潜力巨大。
3. 精细农业的兴起:精细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得马铃薯的种植和管理更加高效和精确,提高了产量和质量稳定性,促进了马铃薯行业的发展。
二、市场规模目前,马铃薯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阔的市场。
据统计,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年产量约为3亿吨。
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是全球四个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家。
在中国市场,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5288.5万亩,总产量达到9793.7万吨。
中国马铃薯市场规模巨大,且市场需求仍在持续增长。
三、生产技术马铃薯生产技术的进步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生产技术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品种改良:通过选择培育优良的马铃薯品种,提高了产量和抗病能力。
目前,转基因马铃薯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抗虫害和耐逆转基因品种,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稳定性。
2. 种植管理:精细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得马铃薯的种植和管理更加高效和精确。
例如,通过精确施肥、灌溉和病虫害监测等手段,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3. 防控技术:随着农药和生物制剂的研发,病虫害防控技术得到了显著改善。
使用合适的农药和生物制剂,可以有效地控制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保证产量和质量的稳定。
四、市场前景马铃薯作为粮食和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在未来市场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马铃薯产业体系调研报告

马铃薯产业体系调研报告一、引言在农业产业中,马铃薯产业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食品加工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不断增长,马铃薯产业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
本报告对马铃薯产业体系进行了调研,旨在全面了解马铃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产业概况1. 产业规模马铃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截至目前,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约为XX万公顷,年产量约为XX万吨。
2. 产业链条马铃薯产业的产业链条包括种植、收获、加工和销售环节。
种植环节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种子选育、种植技术等;收获环节主要包括收获、贮藏和运输等;加工环节主要包括清洗、削皮、切块、烘干等;销售环节主要包括批发、零售和出口等。
三、马铃薯产业的问题与挑战1. 品质安全问题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品质和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等问题,导致一些马铃薯产品在品质和安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2. 品种单一化问题目前,市场上主要流通的马铃薯品种相对较少,品种单一化问题比较突出。
这不利于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产品的需求。
3. 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部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导致马铃薯产量较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此外,农民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够重视,也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1. 提高品质安全加强对马铃薯产业的监管和标准化管理,加大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监控力度,推广有机种植和绿色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 多样化品种培育加大对马铃薯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支持高品质、高产量、抗逆性强的马铃薯品种的研发,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3. 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对马铃薯种植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推广科学的种植模式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产量和品质。
4. 加强产业协同各环节的产业主体应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效率和竞争力。
马铃薯产业调研报告

马铃薯产业调研报告马铃薯产业调研报告一、引言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对中国马铃薯产业进行调研,分析目前的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二、中国马铃薯产业的现状1. 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截至2019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万公顷,产量超过1亿吨,属于世界上最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国之一。
2. 马铃薯品种优化和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
在品种改良方面,中国科学家不断培育出适应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高产、抗病虫害的马铃薯品种。
同时,农业技术的进步也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等。
3. 农民收入逐年提升。
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据统计,马铃薯产业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超过千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民贫困问题。
三、中国马铃薯产业面临的问题1. 需求结构不合理。
我国马铃薯消费主要以食用为主,而工业用途的需求较小。
这导致马铃薯价格波动较大,对农民的收益产生了一定的不稳定性。
2. 产业链发展不完善。
目前,马铃薯产业链中的后期加工环节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
同时,包装、储存和物流等环节也存在问题,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3. 马铃薯病虫害防控难度大。
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产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策略1. 优化产品供给结构。
通过开拓马铃薯深加工领域,扩大工业用途需求,提高马铃薯的稳定性和农民收益。
同时,推动马铃薯产品的品牌化和市场化,提高产品附加值。
2. 完善产业链条。
加强马铃薯后期加工环节的建设和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的利润空间。
同时,加强包装、储存和物流等环节的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马铃薯产业现状调研报告

马铃薯产业现状调研报告引言马铃薯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种植和消费量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广泛。
本文旨在对马铃薯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包括全球产量、消费趋势、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全球马铃薯产量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马铃薯的年产量约为1.2亿吨。
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是全球马铃薯产量最大的国家,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相当大比例。
此外,美国、德国和荷兰等国也是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国家。
马铃薯消费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马铃薯消费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尤其是在发达国家,马铃薯消费量逐渐减少,而对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作为主食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消费量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增长。
马铃薯市场需求马铃薯在市场上的需求主要分为食品消费和工业用途两个方面。
在食品消费方面,马铃薯可以用于烹饪、加工成薯片、薯条等方便食品,以及制作淀粉和酒精。
工业用途主要是指马铃薯淀粉在纺织、造纸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
马铃薯产业的挑战与机遇尽管马铃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种植马铃薯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这对一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来说是一个限制因素。
其次,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这需要农民采取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然而,马铃薯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应用为马铃薯种植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其次,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市场潜力巨大。
此外,马铃薯的种植和加工过程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结论通过对马铃薯产业的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全球马铃薯产量庞大,但消费趋势有所变化。
马铃薯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消费和工业用途上。
马铃薯产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未来,通过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马铃薯产业有望继续壮大并满足市场需求。
马铃薯调研报告

马铃薯调研报告
《马铃薯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为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调研对象
1. 马铃薯种植基地
2. 马铃薯生产企业
3. 马铃薯销售渠道
4. 马铃薯消费者
三、调研内容及结果
1. 马铃薯种植基地:调研发现,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产量和质量参差不齐。
2. 马铃薯生产企业:目前,我国马铃薯深加工企业较多,产品主要以马铃薯片、马铃薯粉、马铃薯饼干等为主,但产品质量和品种创新有待提高。
3. 马铃薯销售渠道:调研发现,目前马铃薯销售主要集中在农贸市场和超市,但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较大。
4. 马铃薯消费者:调研结果显示,目前马铃薯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普遍喜爱,但对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关注度增加。
四、调研结论
1. 马铃薯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2. 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应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种创新,提升竞争力。
3. 马铃薯销售渠道需要拓展,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4. 加强对马铃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监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建议
1. 加强对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培训。
2. 支持马铃薯深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
3. 拓展马铃薯销售渠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增加对马铃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权益。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当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马铃薯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最新-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

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马铃薯是榆林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大趋势下,经审视市情、把握优势、科学论证、马铃薯成为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
在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中诞生了全国马铃薯生产第三大市,陕西马铃薯第一大市,大漠农业地位空前提高。
一、发展现状(一)品种推广多样化。
1、品种推广分布情况。
近年来,全市马铃薯主要推广品种有:紫花白、冀张薯8号、陇薯3号、夏波蒂、布尔班克、费乌瑞它。
全市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为紫花白,即夏马铃薯主要推广种植费乌瑞它,秋马铃薯为紫花白,推广进度较为缓慢。
分布区域的品种推广情况是:一是鲜食薯产业带。
主要分布在北六县区南部及绥德、米脂、子洲西北部的白于山区和丘陵沟壑区,主推紫花白、冀张薯8号等鲜薯食用型品种。
二是淀粉加工薯产业带。
主要分布在清涧、吴堡、XX县、绥德、米脂、子洲东南部和神木、府谷沿XX区和丘陵沟壑区,主推陇薯3号等淀粉加工型品种,搭配紫花白、冀张薯8号等鲜薯食用型品种。
三是长城沿线早熟、专用薯产业带。
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横山、榆阳、神木、府谷北部的风沙滩区。
主推费乌瑞它、早大白等早熟鲜食品种,夏波蒂、布尔班克等快餐食品加工型品种。
2、免费发放马铃薯品种。
近年来,全市县区免费发放的马铃薯新品种有:紫花白、费乌瑞它、陇薯3号、冀张薯3号、冀张薯8号、同薯23等新品种;共发放新品种6万吨,折9760万元。
主要发放品种为紫花白,旱地单产1000公斤/亩,水地单产2000公斤/亩。
(二)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
2019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284.76万亩、总产58.49万吨、平均亩产2054公斤(折合粮食单产205.4公斤/亩)。
播种面积、总产、亩产分别较2019年增加了65.64万亩、27.39万吨、635公斤。
马铃薯的商品率65%以上,外销约占30%,内销约占 70%。
XX市粮食作物的主体是马铃薯、玉米和豆类等小杂粮。
2019年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38.5%,比2019年提高6.8个百分点;占粮食总产量的35.4%。
马铃薯产业调研报告

马铃薯产业调研报告马铃薯产业调研报告一、概述马铃薯是全球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食用作物之一。
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地包括欧洲、北美和亚洲。
在我国,马铃薯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市场概况1. 产量和消费情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之一,年产量稳定在3亿吨左右。
然而,大部分产量主要用于家庭消费和饲料,食品加工业所需的马铃薯供应相对较少。
2. 进出口情况:我国马铃薯进口量相对较低,但出口量逐年增加。
具体而言,我国主要从欧洲和北美进口马铃薯产品,而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
3. 市场需求和现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马铃薯制品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长。
目前,马铃薯片、薯条和马铃薯粉等产品在市场上有较大的需求。
三、产业发展状况1. 种植与生产技术:我国的马铃薯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如黑龙江、吉林、河北等,主要种植的品种为马铃薯的普通品种,没有较为先进的品种和生产技术。
2. 食品加工业:目前,我国马铃薯食品加工业还比较薄弱,产品种类较少,且缺乏创新。
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的马铃薯食品加工水平还有所欠缺,并且市场竞争激烈。
3. 预期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马铃薯制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马铃薯加工业有望进一步发展,产品的品质和创新将成为关键因素。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 种植技术和品种选择:应加强科研力量,提高马铃薯种植技术,并引进先进的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
2. 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马铃薯食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3. 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加强与欧洲和北美等马铃薯大国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开拓其他亚洲市场。
4. 企业标准和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加快马铃薯产业深度开发的调研报告2篇

加快马铃薯产业深度开发的调研报告加快马铃薯产业深度开发的调研报告精选2篇(一)调研报告:加快马铃薯产业深度开发一、引言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作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然而,目前我国的马铃薯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品种单一、生产技术不够先进、加工水平有待提高等。
因此,加快马铃薯产业的深度开发,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1. 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根据统计数据,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但仍然较小。
2019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为XX万公顷,总产量约为XX万吨。
相较于其他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马铃薯产量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 马铃薯品种我国马铃薯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为普通马铃薯和花生马铃薯。
这两个品种在适应性、抗病性、产量等方面仍有待改进。
此外,还缺乏适应不同地域和不同需求的良种马铃薯品种。
3. 生产技术目前,我国马铃薯生产技术相对滞后,主要种植技术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种植、施肥、防病等阶段,缺乏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
这导致了生产成本偏高,并且容易受到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4. 加工水平相较于其他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稻谷,我国马铃薯加工水平仍然较低。
主要加工产品为马铃薯淀粉、薯片和马铃薯粉等,但产品质量和工艺还有待提高。
此外,缺乏马铃薯深加工的相关企业和设施。
三、加快马铃薯产业深度开发的方向和建议1. 种植技术的创新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品种,提高马铃薯的抗病性和产量,以适应不同地区和需求的马铃薯种植。
同时,推广使用现代化种植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2. 加强科技支撑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科研投入,加强马铃薯基因改良和病虫害防控研究,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
同时,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产量和质量。
3. 加强市场开发建立和完善马铃薯的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马铃薯相关的加工企业,扩大马铃薯加工品种和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1X 年1 月,农业部正式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将马铃薯与水稻、小麦、玉米并列为中国四大主粮。
201X 年是《XX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的启动之年,按照全省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好我省的资源优势,提高马铃薯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年初以来,省农委组织人员对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马铃薯主产区是西南、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201X 年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广东、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14 个省列入农业部马铃薯产业推进试点省。
据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提供数据:2014 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9000 万亩,总产量1840 万吨(折原粮)。
按照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10 点次试验示范县测产估算数据,201X 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236.3万亩,鲜薯总产量602万吨(折原粮120 万吨),分别占全国规模的2.7%和5.9%。
如果按照统计部门数据,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0.2 万亩,总产量278.5 万吨(折原粮55.7 万吨),分别占全国规模的1.1%和3.1%。
我省马铃薯单产水平较高,位居全国第三位左右,鲜重亩均产量2200~2300 公斤,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亩均2800 公斤以上。
全国马铃薯种薯品种390 多个,包括鲜薯食用型、淀粉加工型、油炸食品、全粉加工型和特色型等品种类型。
我省具有繁种能力的企事业单位13 家,其中骨干力量3 家。
审定的马铃薯种薯品种21 个,绝大多数是鲜薯食用和淀粉品种,主要有鲜食延薯4 号,尤金、富金、夏波蒂、大西洋等引进的加工专用型品种也有少量种植。
没有油炸食品和全粉加工型品种。
目前我国也只有少数马铃薯品种能用于加工全粉。
从2009 年起,国家开始实施马铃薯原种补贴试点政策,2010~2013 年XX省有两家单位纳入国家马铃薯微型薯生产补贴试点单位,即XX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和延边农科院,补贴金额540 万元。
2011~201X 年我省积极抓好农业部马铃薯良种扩繁试点项目实施工作,每年争取补贴资金500 万元,落实试点面积5 万亩。
全省有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能力的企业主要有:敦化富农种业、延边原种场、吉农高新、雁鸣湖种业、XX吉科生物等。
随着专业化生产企业的出现,种薯生产正从主产区分散农户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的生产方式。
东部山区的延边、白山、通化等地气候冷凉,适合种薯繁育,是天然的优良种薯繁育基地。
重点大县包括:磐石(2.8 万亩)、敦化(2.5 万亩)、舒兰(2.1 万亩)、安图(1.9 万亩)、柳河(1.7 万亩)、汪清(0.85 万亩)等县(市、区)。
主要基地有敦化市沙河沿镇、和龙市南坪镇、汪清县汪清镇及百草沟镇、柳河县孤家子镇及姜家店乡、长白县马鹿沟镇等。
我省的中西部具有适于马铃薯商品薯生产的砂壤土和气候条件,生产的马铃薯表皮光滑、淀粉含量相对较高,薯块腐烂率和虫食率低,是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重点大县包括:长岭(15 万亩)、公主岭(10.5 万亩)、农安(8.5 万亩)、扶余(7.7 万亩)、德惠(5.6 万亩)、九台(4.9 万亩)、洮北(4.6 万亩)等县(市、区)。
主要基地有榆树市五棵树镇、九台市纪家镇、公主岭市怀德镇、梨树县万发镇、长岭县三青山镇、扶余市肖家镇、洮南市万宝镇等,种植品种为春薯3、4、5号,延薯4、6 号。
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原有的育种目标已经不适应主粮化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马铃薯育种以高产、抗病、鲜食为主要目标,适合油炸食品和全粉加工的专用型品种严重缺乏。
适应马铃薯主粮化的新要求,亟需对原有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培育市场需要的专用型、特色型品种,马铃薯育种需要从头开始。
二是种植品种结构不合理。
早熟品种供不应求,中晚熟品种供过于求。
由于品种结构不合理,集中上市,主产区常常出现“卖难”,种植户效益不高。
三是脱毒种薯的推广面积小。
全省脱毒马铃薯种薯普及率接近30%,而且三分之二用省外品种。
全省脱毒种薯年生产量2 万吨左右,推广面积只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0% 左右,很大一部分农户仍沿用自留种薯的习惯,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单产水平(使用种薯能增产60%以上)和质量。
山东省脱毒种薯普及率近100%。
四是种薯市场监管难度大。
马铃薯行业标准和法规不健全。
即使有标准也没有专门的法定质量监督和控制部门来执行相应的标准,监管缺失。
由于马铃薯商品薯与脱毒种薯外形没有太大的区别,农民对脱毒种薯真假难辨,一些商贩将商品薯或劣质种薯代替脱毒种薯来销售,导致马铃薯种薯市场非常混乱。
五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
近年来我省马铃薯机械化种植面积不断加大,但距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黑龙江及内蒙等地区仍有很大差距。
种植者缺乏技术培训,种植技术参差不齐,生产上缺乏农机农艺融合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栽培管理粗放,严重制约了马铃薯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
六是商品薯市场处于无序自发的状态。
虽然种植马铃薯平均收益较高,但因缺少规划,发展以中小散户居多,生产与市场不接轨,年际间市场价格波动很大。
七是加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或家庭作坊式企业。
全省现有马铃薯加工企业320 家左右,主要加工产品为粉条(丝、皮)。
一般加工型马铃薯淀粉含量17% ~18%、约5~6 斤薯出1 斤粉,而普通马铃薯淀粉含量为12% ~15%、约7~8 斤薯出1 斤粉。
由于原料基地建设滞后,一些加工企业只能从市场上收购非加工品种、鲜食淘汰品种,这些品种淀粉率低、质量差,经常出现面包比面粉便宜的怪现象,企业加工利润微薄。
2 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邻近省份相比,我省马铃薯产业的优势明显:一是技术优势。
科研育种能力强。
全省有脱毒种薯繁育科研院校和企业13 家,先后培育出具有不同熟期和用途的马铃薯品种21 个,其中延薯4 号和春薯3、4 号通过国家级审定。
技术体系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XX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和延边农科院承担着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长春综合试验站和XX省马铃薯技术产业技术体系的科研工作,拥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一流的硬件设施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是自然环境优势。
XX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地域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东部山区夏季低温冷凉,不易发生病虫害,山高水清,是天然的防御屏障,十分有利于种薯生产。
广袤的松辽大平原,土壤疏松,土质肥沃,早春温度回升快,六、七月份雨量充足, 昼夜温差大,气候、土壤特点非常适合商品薯的生长。
与黑龙江相比,我省无霜期长,有利于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品质较好。
与内蒙古相比,地势平坦,易于机械化操作。
与辽宁相比,气候适宜。
气温超过25℃马铃薯不再生长。
黑龙江水灾严重,内蒙古较为干旱,辽宁温度偏高,都需要较大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需要多次喷洒农药,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三是有一些工作基础。
虽然这一优势并不明显,却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先决条件。
我省原有马铃薯贮藏能力110 万吨,实施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新建标准化储藏窖527 座,增加贮藏能力1.91 万吨。
同时,马铃薯种植品种较为成熟稳定,脱毒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有一定的基础。
与其他主粮相比,马铃薯具有全价营养、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效益好等特点。
为什么马铃薯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我省又具备马铃薯生长的天然优势,而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却远远落后于其他相邻省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难点:2.1 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从马铃薯加工产品上看,主要产品为精淀粉、低聚糖、膳食纤维、植物蛋白粉和各类粉条。
油炸食品薯片和薯条以及全粉加工等尚属空白。
我省只有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省三青山银河粉业有限公司”。
原来全省建了4个较大的淀粉厂,因受原料薯来源时间、贮藏能力、环保等限制已陆续停产。
马铃薯没有大型加工企业的原因:一是当地政府重视不够。
重视工业及服务业项目招商,忽视甚至就没有意识发展马铃薯产业。
二是产业发展和工商资本不对接。
懂产业的没有融资能力,拥有资本的不懂产业。
三是没有专用型品种。
马铃薯以鲜食为主,加工原料种植很少,我省至今也没有适合油炸食品薯片、薯条和全粉的品种,自然也不会有相应的加工企业。
四是加工原料薯保障能力差。
由于我省土地流转困难,价格又高,企业出于成本压力,大多采取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的方式购买马铃薯,但是,因企业无法制约农户,当市场行情好时,企业收不到,当市场走低时,企业又不得不高价回收,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系约束乏力,订单不稳,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及效益。
五是贮藏能力不足。
马铃薯收获主要集中在每年的8~10 月份,由于企业本身没有贮藏能力,开工时间也集中在这三个月,其他季节不得不停产,加工企业常年都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2.2 缺少产业链条的相互配套马铃薯生产是一个多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包括种薯病毒脱除、组织培养、原原种生产、原种生产、田间繁殖、质量检测和控制、商品薯生产、储藏、加工等环节。
目前缺少权威部门的组织规划、管理、协调和系统的质量监控,各环节间缺乏纵向联系和衔接,现有投资大多在组织培养和原原种生产环节,对田间种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冷链物流等环节的缺乏足够的重视,结果是导致微型薯产能较大,而真正用于商品薯生产的种薯生产能力不足,整个体系不配套,限制了最终效应的发挥。
马铃薯科研、种植、加工、营销一体化格局尚未形成。
2.3 缺少政府的引导扶持虽然确立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但在政策扶持上与其他主粮还有很大差距。
没有原种生产扶持和良种推广补贴,没有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农机具没有纳入补贴范围,生产所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项目少、额度低。
2.4 缺少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马铃薯产业发展没有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各地缺乏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
二是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机制尚未开始建立。
三是马铃薯产业管理机构不明确。
四是管理部门服务不到位。
马铃薯产业涉及多个部门,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马铃薯产业不熟悉,监管得多,疏导得少,主动服务就更谈不上。
五是底数不清。
全省马铃薯产业实际情况不完全清楚,统计数据不全面,播种面积、产量等常规指标也不在统计科目之列。
多套统计数据之间差距较大。
六是环保要求高,缺乏相应的污水处理和综合利用基础设施。
3 下步发展对策《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农农发〔201X〕1 号)对东北地区马铃薯的发展定位是:“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种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强晚疫病防控,提高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建设贮藏设施。
”根据农业部的区域规划、市场需求和我省自然资源优势,确立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种薯走出去、品种引进来、加工储藏跟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