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斯定律应用 教学设计

盖斯定律应用 教学设计
盖斯定律应用 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相关内容主要出现在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和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通过认真分析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发现主要考点有宏观、微观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判断,反应热、焓变、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的理解,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以及能源等。 统观整个高中化学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本部分内容与后面电化学基础形成了一个能量转化的体系,使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了整体认识。本节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关键角色,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形成将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念。 考情分析:反应热已成为近几年高考全国卷的必考内容,主要在全国卷非选择题部分某一问中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工艺流程进行考查,考查内容常与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有关。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与新能源问题相关的考点也引起了关注。 命题趋向:预计在2019年高考中,反应热的考查内容将不断拓宽,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的应用要求会有所提高,另外试题会更加关注能源问题,以期引导考生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在必修2和选修4中都有,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基本掌握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能书写和判断简单的热化学方程式,并且可以根据公式计算

盖斯定律教学设计

《盖斯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涵义的分析和论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帮助学生养成务实、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难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1)生活引入 通过生活中的天然气燃烧、实验室中的酒精燃烧、祥云火炬燃烧以及火箭发射的图片和肼的燃烧提出设疑。 【设疑】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如天然气的燃烧,实验室酒精的燃烧,祥云火炬的燃烧,火箭发射时肼的燃烧等等,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如对于反应: C(s)+1/2O2(g) = CO(g),因为C燃烧时不可能完全生成CO,总有一部分CO2生成,因此这个反应的△H 无法直接用实验测得,那么该反应的反应热是如何确定的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将知道答案。 (2)温故知新 【教师】首先,我们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已知 H2(g)+1/2O2(g)==H2O(g) △H1= mol 请问mol是不是H2的燃烧热为什么 【学生】不是,因为当水为液态时的反应热才是燃烧热。 【教师】如果,已知: H2O(g)==H2O(l) △H2=-44kJ/mol H2(g)+1/2O2(g)==H2O(l) △H=mol △H与△H1、△H2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H=△H1+△H2 【教师】在一定压强下,1mol氢气不管是直接变为液态水,还是经气态水变为液态水,反应热一定,这就是著名的盖斯定律。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

(技巧)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计算反应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首先需要熟练掌握盖斯定律,其次,平时积累起来的计算机巧在反应热的计算中基本适用。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盖斯定律。 【方法一】方程式加合法: 根据可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间接计算难以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需要应用盖斯定律来分析问题。解题时,常用已知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相互加合(加、减等数学计算),得到未知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则相应的反应热做相同的加合即为所求的反应热。 例1.已知298K时下列两个反应焓变的实验数据: 反应1:C(s)+O2(g)====CO2(g)ΔH1=-393.5 kJ·mol-1 反应2:CO(g)+1/2 O2(g)====CO2(g)ΔH2=-283.0 kJ·mol-1计算在此温度下反应3: C (s)+1/2 O2(g)====CO(g)的反应焓变ΔH3 解析: 根据反应3找起点:C(s),找终点:CO(g);找出中间产物CO2(g);利用方程组消去中间产物:反应1-反应2=反应3;列式ΔH1-ΔH2=ΔH3=-110.5kJ·mol-1 【方法二】平均值法:平均值法特别适用于缺少数据而不能直接求解的计算。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总存在一个平均值,解题时只要抓住平均值,就能避繁就简,迅速解题。平均值法有: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平均分子式法、平均体积法、平均原子法和平均反应热法等。平均反应热法是利用两种混合物中每摩尔物质在反应中的反应热的平均值推断混合物质组成的解题方法,常用于有两种物质反应热的计算。

例2: 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ΔH =-889.5kJ ·mol -1 C 2H 6(g )+2 7O 2(g )==2CO 2(g )+3H 2O (l )ΔH =-1583.4kJ ·mol -1 C 2H 4(g )+3O 2(g )==2CO 2(g )+2H 2O (l )ΔH =-1409.6kJ ·mol -1 C 2H 2(g )+2 5O 2(g )==2CO 2(g )+H 2O (l )ΔH =-1298.4kJ ·mol -1 C 3H 8(g )+5O 2(g )==3CO 2(g )+4H 2O (l )ΔH =-2217.8kJ ·mol -1 如果1mol 上述烃中的两种混合物完全燃烧后放出1518.8的热量,则下列组合不可能是( ) A. CH 4和C 2H 4 B.CH 4和C 2H 6 C.C 3H 8和C 2H 6 D.C 3H 8和C 2H 2 解析: 混合烃的平均燃烧热为1518.8kJ ,则混合烃中,一种烃的燃烧热必大于1518.8kJ 另一种烃的燃烧热必小于1518.8kJ ,代入各项进行比较,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答案:AC 【方法四】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可根据各种关系(主要是化学方程式,守恒等),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质的数量与题目给出物质的数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免除了设计中间过程的大量运算,不但节约运算时间,还避免了运算出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例4.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0g 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的SO 2气体与足量Fe 2(SO 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00mol ·L -1的K 2Cr 2O 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 2Cr 2O 7溶液25.00ml 。 已知:SO 2+Fe 3++2H 2O==SO 42-+Fe 2++4H +

5盖斯定律的应用

(五)盖斯定律专题 1.在25 ℃、101 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ΔH分别为-393.5 kJ·mol-1、-285.8 kJ·mol-1、-870.3 kJ·mol-1,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A.-488.3kJ·mol-1 B.+488.3 kJ·mol-1 C.-191 kJ·mol-1D.+191 kJ·mol-1 2.天然气燃烧不完全会产生有毒气体CO,又知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 ΔH=-566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 又知由1 mol H2与O2反应生成液态H2O比生成气态H2O多放出44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H4(g)+错误!O2(g)===CO2(g)+CO(g)+4H2O(l)ΔH=-1214kJ·mol-1 B.2CH4(g)+错误!O2(g)===CO2(g)+CO(g)+4H2O(g)ΔH=-1 038 kJ·mol-1 C.3CH4(g)+5O2(g)===CO2(g)+2CO(g)+6H2O(l) ΔH=-1 538 kJ·mol-1 D.3CH4(g)+5O2(g)===CO2(g)+2CO(g)+6H2O(g) ΔH=-1 840kJ·mol-13.已知: ①CH3OH(g)+\f(3,2)O2(g)===CO2(g)+2H2O(g) ΔH=-a kJ·mol-1 ②CH4(g)+2O2(g)===CO2(g)+2H2O(g) ΔH=-b 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l) ΔH=-c kJ·mol-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可知b>c B.甲烷的燃烧热为b kJ·mol-1

燃烧热盖斯定律计算练习题

燃烧热盖斯定律计算练 习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已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Zn(s)+2 1 O 2(g)ZnO(s) ΔH =-351.5 kJ·mol -1; Hg(l)+21O 2(g) HgO(s);ΔH =-90.84 kJ ·mol -1, 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Zn(s)+HgO(s) ZnO(s)+Hg(l)的ΔH 为( ) A.ΔH =+260.7 kJ·mol -1 B.ΔH =-260.7 kJ·mol -1 C.ΔH =-444.2 kJ·mol -1 D.ΔH =+444.2 kJ·mol -1 2、已知: Fe 2O 3 ( s ) + 3/2C ( s ) =3/ 2CO 2 (g )+2Fe(s) ΔH 1 C ( s ) + O 2 ( g ) =CO 2 ( g ) ΔH 2 则4Fe(s) + 3O 2 ( g )=2Fe 2O 3 ( s ) 的△H 是( ) A. 2ΔH 1 +3ΔH 2 B. 3ΔH 2 -2ΔH 1 C. 2ΔH 1 -3ΔH 2 D. 3/2ΔH 2 - ΔH 1 3、钛(Ti )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已知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 ,涉及的步骤为: 已知①C(s)+O 2(g) CO 2(g); ΔH =-393.5 kJ·mol -1 ① 2CO(g)+O 2(g) 2CO 2(g); ΔH =-566 kJ·mol -1 ③TiO 2(s)+2Cl 2(g)==TiCl 4(s)+O 2(g); ΔH =+141 kJ·mol -1 则TiO 2(s)+2Cl 2(g)+2C(s) TiCl 4(s)+2CO(g)的ΔH= 。

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盖斯定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盖斯定律—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1.2 了解盖斯定律及其简单应用 学业要求:能进行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 1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二节反
应热的计算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热化学理论性概念。 本节旨在学生了解盖斯定律,并从定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 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盖斯定律并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素养功能 评价角度 评价水平
探究盖斯定律 的内涵
深化理解盖斯 定律本质
生活模型,论 证盖斯定律
应用盖斯定 律,解决实际 问题
通过回顾 H2 标准燃烧热,完善 反应过程能量关系图,寻找热化 学方程式中物质关系和反应热 关系,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变 化是能量变化的基础,理解盖斯 定律是能量守恒的必然结果 根据状态图示,利用盖斯定律求 始态到终态的反应热表达式,设 计 1mol 碳完全燃烧一步完成和 分步进行的途径 登山的高度与路径无关,类比盖 斯定律,反应热只与始态和终态 有关,与路径无关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 1mol 碳不完 全燃烧生成 CO 的反应热,解决 煤直接燃烧与转化为水煤气燃
烧两过程的反应热的大小,讨
证据推理
证据推理
模型认知
科学态度与社 会责任
探究水平 认识角度
角度进阶
思维结构化 问题解决 化学价值
单角度、多角度
物质、微粒
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学科价值视角、社 会价值视角、学科 和社会价值视角
论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优点 教学目标: (1) 通过交流讨论和练习,能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以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从路径、能量守恒角度分析盖斯定律,完善“能量守恒观”,逐步构建“科学本质观”。 (3)通过化学、能量、生活模型理解盖斯定律的内涵本质,了解其意义;培养“证据推理与模 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4)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培养爱国和保护环境的情怀,渗透“科学态 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评价目标: (1)通过对盖斯定律内涵探究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探究水平。 (2) 通过对盖斯定律本质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循环反应的反应热的认识进阶。 (3)通过对生活模型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盖斯定律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4)通过应用盖斯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与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

盖斯定律计算例题

高二化学 选修四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例题(盖斯定律) 【知识要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 =-393.5kJ/mol 1)写出石墨的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碳转化为石墨和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结论】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效应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强调】“+”不能省去。 【思考1】为什么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通常可不表明反应条件? 原因:热化学方程式还可以表示理论可进行实际难进行的化学反应 【思考2】如何测定如下反应:C(s)+1/2O 2(g)=CO(g)的反应热△H 1 ①能直接测定吗?如何测?不能。因无法控制不生成CO 2 ②若不能直接测,怎么办?可通过计算 【新课】 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 反应热 相同。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 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 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直观化 △H 1、△H 2、△H 3 三种之间的关系如何? 〖例题1 C(s)+21O 2 (g)=CO(g)的反应焓变? 反应3 C(s)+ O 2 (g)=CO 2(g) △H 1=-393.5 kJ·mol -1 反应1 CO(g)+ 21O 2 (g)=CO 2(g) △H 2=-283.0 kJ·mol -1 反应2

方法1:以盖斯定律原理求解, 以给出的反应为基准 (1)找起点C(s), (2)终点是CO 2(g), (3)总共经历了两个反应 C→CO 2 ;C→CO→CO 2。 (4)也就说C→CO 2的焓变为C→CO ; CO→CO 2之和。 则△H 1=△H 3+△H 2 方法2:以盖斯定律原理求解, 以要求的反应为基准 (1) 找起点C(s), (2) 终点是CO(g), (3) 总共经历了两个反应 C→CO 2→CO 。 (4) 也就说C→CO 的焓变为C→CO 2; CO 2→CO 之和。 注意:CO→CO 2 焓变就是△H 2 那 CO 2→CO 焓变就是 —△H 2 方法3:利用方程组求解 (1) 找出头尾 同上 (2) 找出中间产物 CO 2 (3) 利用方程组消去中间产物 反应1 + (-反应2)= 反应3 (4) 列式: △H 1—△H 2 = △H 3 ∴△H 3=△H 1 -△H 2=-393.5 kJ/mol -(-283.0 kJ/mol)=-110.5 kJ/mol 〖例题2〗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分析,C(s)的燃烧热△H 等于 ( D ) C(s) + H 2O(l) === CO(g) + H 2(g) △H 1 =+175.3kJ·mol —1 2CO(g) + O 2(g) == 2CO 2(g) △H 2=—566.0 kJ·mol —1 2H 2(g) + O 2(g) == 2H 2O(l) △H 3=—571.6 kJ·mol —1 A. △H 1 + △H 2 —△H 3 B.2△H 1 + △H 2 + △H 3 C. △H 1 + △H 2/2 + △H 3 D. △H 1 + △H 2/2 + △H 3/2 〖练习1〗已知氟化氢气体中有平衡关系: 2H 3F 33H 2F 2 △H 1= a kJ·mol —1 H 2F 2 2HF △H 2= b kJ·mol —1 已知a 、b 均大于0;则可推测反应:H 3F 33HF 的△H 3为( D ) A.(a + b ) kJ·mol —1 B.(a — b )kJ·mol —1 C.(a + 3b )kJ·mol —1 D.(0.5a + 1.5b )kJ·mol —1 〖练习2〗由金红石(TiO 2)制取单质Ti ,涉及到的步骤为: TiO 2TiCl 4?? ??→?Ar C /800/0镁Ti 已知:① C (s )+O 2(g )=CO 2(g ) ?H 1 =-393.5 kJ·mol -1 ② 2CO (g )+O 2(g )=2CO 2(g ) ?H 2 =-566 kJ·mol -1 ③ TiO 2(s )+2Cl 2(g )=TiCl 4(s )+O 2(g ) ?H 3 =+141 kJ·mol -1 则TiO 2(s )+2Cl 2(g )+2C (s )=TiCl 4(s )+2CO (g )的?H = -80 kJ·mol -1 。 【解析】③+①×2-②就可得TiO 2(s )+2Cl 2(g )+2C (s )=TiCl 4(s )+2CO (g ), 则ΔΗ=ΔΗ3+ΔΗ1×2-ΔΗ2=-80 kJ·mol -1。

高中化学练习-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有关计算_word版含解析

课练21 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有关计算 基础练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任何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都可直接测定 B .利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C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化学反应的始态有关,与终态无关 D .一个化学反应中,经过的步骤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2.已知反应CH 3CHO(g)+a O 2(g)===X +b H 2O(l) ΔH ,X 为下列何种物质时ΔH 最小( ) A .CH 3COOH(l) B .CH 3COOH(g) C .CO(g) D .CO 2(g) 3.航天燃料从液态变为固态,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铍是高效率的火箭材料,燃烧时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已知1 kg 金属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700 kJ.则铍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 .Be +12O 2===BeO ΔH =-564.3 kJ·mol -1 B .Be(s)+12O 2===BeO(s) ΔH =+564.3 kJ·mol -1 C .Be(s)+12O 2===BeO(s) ΔH =-564.3 kJ·mol -1 D .Be(s)+12O 2===BeO(g) ΔH =-564.3 kJ·mol -1 4.X 、Y 、Z 、W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焓变:ΔH =ΔH 1+ΔH 2,则X 、 Y 可能是( ) ①C 、CO ②AlCl 3、Al(OH)3 ③Fe 、Fe(NO 3)2 ④Na 2CO 3、NaHCO 3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 5.已知C(s)+CO 2(g)===2CO(g) ΔH 1=+172 kJ·mol -1 ① CH 4(g)+H 2O(g)===CO(g)+3H 2(g) ΔH 2=+206 kJ·mol -1 ② CH 4(g)+2H 2O(g)===CO 2(g)+4H 2(g) ΔH 3=+165 kJ·mol -1 ③ 则反应C(s)+H 2O(g)===CO(g)+H 2(g)的ΔH 为( ) A .+131 kJ·mol -1 B .-131 kJ·mol -1 C .+262 kJ·mol -1 D .-262 kJ·mol -1 6.25 ℃、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盖斯定律及其计算

1.已知化学反应A 2(g)+B 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每生成2分子A B 吸收b kJ 热量 B .该反应热ΔH =+(a -b ) kJ·mol -1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 mol A —A 和1 mol B —B 键,放出a kJ 能量B 2.肼(N 2H 4)是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它与N 2O 4反应时,N 2O 4为氧化剂,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 N 2(g)+2O 2(g)===N 2O 4(g) ΔH =+ kJ/mol ,N 2H 4(g)+O 2(g)===N 2(g)+2H 2O(g)ΔH =- kJ/mol , 下列表示肼跟N 2O 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N 2H 4(g)+N 2O 4(g)===3N 2(g) +4H 2O(g) ΔH =- kJ/mol B .2N 2H 4(g)+N 2O 4(g)===3N 2(g)+4H 2O(g) ΔH =- kJ/mol C .2N 2H 4(g)+N 2O 4(g)===3N 2(g)+4H 2O(g) ΔH =- kJ/mol D .N 2H 4(g) +12N 2O 4(g)===32 N 2(g)+2H 2O(g) ΔH =- kJ/mol 3.甲醇是人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已知: ①2H 2(g)+O 2(g)===2H 2O(l) ΔH 1=- kJ/mol ; 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ΔH 2=- kJ/mol 。 (1)甲醇 蒸气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ΔH 2=_____ ___ kJ/mol(用E 1、E 2表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 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 B .同温同压下,H 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 C .已知:①2H 2(g)+O 2(g)===2H 2O(g) ΔH =-a kJ·mol -1, ②2H 2(g)+O 2(g)===2H 2O(l) ΔH =-b kJ·mol -1,则a >b D .已知:①C(s,石墨)+O 2(g)===CO 2(g) ΔH =- kJ·mol -1, ②C(s,金刚石)+O 2(g)===CO 2(g) ΔH =- kJ·mol -1, 则C(s ,石墨)===C(s ,金刚石) ΔH =+ kJ·mol - 1D 5.将1 000 mL mol·L -1 BaCl 2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放出a kJ 热量;将1 000 mL mol·L -1 HCl 溶液与足量CH 3COONa 溶液充分反应放出b kJ 热量(不考虑醋酸钠水解);将500 mL 1 mol·L -1 H 2SO 4溶液与足量(CH 3COO)2Ba(可溶性强电解质)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 A .(5a -2b ) kJ B .(2b -5a ) kJ C .(5a +2b ) kJ D .(10a +4b ) kJ 6.(15分)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蕴藏在海底的“可燃冰”是高压下形成的外观象冰的甲烷水合物固体。甲烷气体燃烧和水汽化的热化学

盖斯定律 反应热的计算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H 计算步骤 ①根据带求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找出可用的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待求解的热化学方程式调整可用热化学方程式的方向,同时调整△H 的符合;根据待求解的热化学方程式将调整好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化简或扩大相应的倍数 ③将调整好的热化学方程式和△H 进行加和 ④△H 随热化学方程式的调整而相应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题组训练 1 (2018年全国卷I 28) 已知:2N 2O 5(g) 2N 2O 5(g)+O 2(g) ΔH 1=?4.4 kJ·mol ?1 2NO 2(g) N 2O 4(g) ΔH 2=?55.3 kJ·mol ?1 则反应N 2O 5(g)=2NO 2(g)+ O 2(g)的ΔH =_______ kJ·mol ?1。 2 (2018年全国卷II 27) CH 4-CO 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 和H 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CH 4-CO 2催化重整反应为:CH 4(g)+ CO 2(g)=2CO(g)+2H 2(g)。 已知:C(s)+2H 2(g)=C (g) ΔH =-75 kJ· mol ?1 ; C(s)+O 2(g)=CO 2(g) ΔH =-394 kJ·mol ?1 C(s)+(g)=CO(g) ΔH =-111 kJ·mol ?1 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 ==______ kJ·mol ?1 3 (2018年全国卷III 28)SiHCl 3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2SiHCl 3(g) SiH 2Cl 2(g)+ SiCl 4(g) ΔH 1=48 kJ·mol ?1 3SiH 2Cl 2(g) SiH 4(g)+2SiHCl 3 (g) ΔH 2=?30 kJ·mol ?1 则反应4SiHCl 3(g) SiH 4(g)+ 3SiCl 4(g)的ΔH =__________ kJ·mol ?1。 21O 2

.盖斯定律的应用

(五)盖斯定律专题 1.在25 ℃、101 kPa 条件下,C(s)、H 2(g)、CH 3COOH(l)的燃烧热ΔH 分别为-393.5 kJ·mol -1 、-285.8 kJ·mol -1、-870.3 kJ·mol -1 ,则 2C(s)+2H 2(g)+O 2(g)===CH 3COOH(l)的反 应热为( ) A .-488.3 kJ·mol -1 B .+488.3 kJ·mol -1 C .-191 kJ·mol -1 D .+191 kJ·mol -1 2.天然气燃烧不完全会产生有毒气体CO ,又知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1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又知由1 mol H 2与O 2反应生成液态H 2O 比生成气态H 2O 多放出44 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CH 4(g)+72O 2(g)===CO 2(g)+CO(g)+4H 2O(l) ΔH =-1 214 kJ·mol -1 B .2CH 4(g)+72O 2(g)===CO 2(g)+CO(g)+4H 2O(g) ΔH =-1 038 kJ·mol -1 C .3CH 4(g)+5O 2(g)===CO 2(g)+2CO(g)+6H 2O(l) ΔH =-1 538 kJ·mol -1 D .3CH 4(g)+5O 2(g)===CO 2(g)+2CO(g)+6H 2O(g) ΔH =-1 840 kJ·mol -1 3.已知: ①CH 3OH(g)+32O 2(g)===CO 2(g)+2H 2O(g) ΔH =-a kJ·mol -1 ②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b kJ·mol -1 ③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c kJ·mol -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可知b >c B .甲烷的燃烧热为b kJ·mol -1

盖斯定律的计算(高考题汇集)

盖斯定律计算 1、(2012年广东卷)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该电池反应为: 2Li (s )+I 2(s )=2LiI (s ) △H 已知:4Li (s )+O 2(g )=2Li 2O (s ) △H1 4 LiI (s )+O 2(g )=2I 2(s )+2Li2O (s ) △H2 则电池反应的△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年广东卷) 3.(2013海南卷)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 2(g)+3N 2(g)+9O 2(g)=2C 3H 5(ONO 2)3(l) △H 1 2 H 2(g)+ O 2(g)= 2H 2O(g) △H 2 C(s)+ O 2(g)=CO 2(g) △H 3 则反应4C 3H 5(ONO 2)3(l) = 12CO 2(g)+10H 2O(g) + O 2(g) +6N 2(g)的△H 为 A .12△H 3+5△H 2-2△H 1 B .2△H 1-5△H 2-12△H 3 C .12△H 3-5△H 2 -2△H 1 D .△H 1-5△H 2-12△H 3 4、(2013年四川)焙烧产生的SO 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25℃、101 kPa 时: 2SO 2(g) +O 2(g) 2SO 3(g) △H 1= 一197 kJ/mol ; 2H 2O (g)=2H 2O(1) △H 2=一44 kJ/mol ; 2SO 2(g)+O 2(g)+2H 2O(g)=2H 2SO 4(l) △H 3=一545 kJ/mol 。 则SO 3 (g)与H 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5、(2013年天津)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H 2(g )+)()(2 122g O H g O = △H=-241.8kJ·mol - 1 C (s )+ )()(2 12g CO g O = △H=-110.5kJ·mol - 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高中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教案

课题《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2、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盖斯定律、及反应热相关计算。 教学过程 [典型例题1]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 ①C(s)+1/2O2(g)==CO(g) ΔH1= ②CO(g)+1/2O2(g)== CO2(g) ΔH2=mol ③C(s)+O2(g)==CO2(g) ΔH3=mol [① + ② = ③] 解: 二、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三、如何理解盖斯定律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有哪些用途 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但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 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观点“不管 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典型例题2]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ΔH = kJ/mol P(s、红磷)+5/4O2(g)=1/4P4O10(s);ΔH = kJ/mol 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例题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B ) A、H2(g)+Cl2(g)=2HCl(g);△H=-Q1 1/2H2(g)+1/2Cl2(g)=HCl(g);△H =-Q2 B、C(s)+1/2O2(g)=CO (g); △H= -Q1 C(s)+O2(g)=CO2(g); △H= -Q2 C、2H2(g)+O2(g)=2H2O(l); △H= -Q1 2H2(g)+O2(g)=2H2O(g); △H= -Q2 D、 S(g)+O2(g)=SO2(g); △H= -Q1 S(s)+O2(g)=SO2(g); △H= -Q2 [课堂效益检测]

盖斯定律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讲解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中和热和燃烧热,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和热和燃烧热的概念是什么呢?通过上节课的内容我们还掌握了测定中和热的方法,延伸来看,要想知道某一个反应的反应热,我们可以通过直接测量的方式来获知其△H,但是实际上,有些反应不容易通过实验直接测得其反应热,比如可逆反应和一些不容易控制反应进程的反应,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同时,我们还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在热化学中,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简明的表达出该反应的热效应呢?这些问题我们一一解决。 二、知识讲解 考点1热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范 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总结】: 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数。 2、普通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宏观上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微观上表示原子分子数目,只能为整数,不能为分数。 3、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即指: 25℃ 1.01×105Pa;普通化学方程式中注明条件。 4、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数值也加倍;注意书写事项。 考点2盖斯定律及应用 可逆反应和一些不容易控制反应进程的反应不容易通过实验直接测得其反应热,这时候就要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这些不能直接测得的反应热。

盖斯定律的概念: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个由A向B 的反应,但是该反应的反映热不容易通过实验直接测出来,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物质C,借助由A到C的反应热,和由C到B的反应热来计算出由A到B的△H,下面是盖斯定律的直观图示。 △H=△H1 + △H2 【总结】 1、当反应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H也应乘以或除以某数。 2、反应式进行加减运算时,△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且要带上“+”“—”符号,即把△H看成反应式的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3、当运算时需要进行逆向运算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三、例题精析 【例题1】结合下面两个反应的△H,计算C(s) +1/2O2(g) = CO(g)的反应热。并写出热反应方程式。 C(s) + O2(g) = CO2(g) △H1 = -393.5KJ/mol CO(g) + 1/2O2(g) = CO2(g) △H2 = -283.0KJ/mol 【答案】:C(s) + 1/2O2(g) = CO(g) △H=-110.5 KJ/mol 【解析】:

高中化学 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在25 ℃、101 kPa时,已知: 2H2O(g)===O2(g)+2H2(g) ΔH1 Cl2(g)+H2(g)===2HCl(g) ΔH2 2Cl2(g)+2H2O(g)===4HCl(g)+O2(g) 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3=ΔH1+2ΔH2 B.ΔH3=ΔH1+ΔH2 C.ΔH3=ΔH1?2ΔH2 D.ΔH3=ΔH1?ΔH2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第三个方程式可由第二个方程式乘以2与第一个方程式相加得到,由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1+2ΔH2。 解题必备 1.在化学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测定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但是某些反应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地获得。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2.从能量守恒定律理解盖斯定律

从S→L,ΔH1<0,体系放出热量; 从L→S,ΔH2>0,体系吸收热量。 根据能量守恒,ΔH1+ΔH2=0。 3.盖斯定律的应用方法 (1)“虚拟路径”法 若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 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ΔH; ②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 如图所示: 则有ΔH=ΔH1+ΔH2+ΔH3。 (2)“加合”法 运用所给热化学方程式通过加减乘除的方法得到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 先确定待求的反应方程式?找出待求方程式中各物质在已知方程式中的位置?根据待求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和位置对已知方程式进行处理,得到变形后的新方程式? 将新得到的方程式进行加减反应热也需要相应加减?写出待求的热化学方程式4.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3个关键 (1)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加倍,ΔH也相应加倍。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同种物质之间可加减,反应热也相应加减。 (3)将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的正负必须随之改变。 学霸推荐 1.已知25 ℃、101 kPa条件下: ①4Al(s)+3O2(g)===2Al2O3(s) ΔH=?2 834.9 kJ·mol?1 ②4Al(s)+2O3(g)===2Al2O3(s) ΔH=?3 11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1.盖斯定律的内容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一样,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的应用 A ΔH 1ΔH 2 B 2 ①C(s)+O 2(g)===CO 2(g) ΔH 1 ②C(s)+1 2O 2(g)===CO(g) ΔH 2 由①-②可得: CO(g)+1 2 O 2(g)===CO 2(g) ΔH =ΔH 1-ΔH 2 3.运用盖斯定律的三个注意事项 (1)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的数值必须也乘上该数。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物质之间相加减,反应热也必须相加减。 (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 的“+”“-”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细练过关] 题点(一) 根据盖斯定律确定反应热的关系 1.已知:2H 2(g)+O 2(g)===2H 2O(g) ΔH 1 3H 2(g)+Fe 2O 3(s)===2Fe(s)+3H 2O(g) ΔH 2 2Fe(s)+3 2O 2(g)===Fe 2O 3(s) ΔH 3 2Al(s)+3 2 O 2(g)===Al 2O 3(s) ΔH 4 2Al(s)+Fe 2O 3(s)===Al 2O 3(s)+2Fe(s) Δ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ΔH 1<0,ΔH 3>0 B .ΔH 5<0,ΔH 4<ΔH 3 C .ΔH 1=ΔH 2+ΔH 3 D .ΔH 3=ΔH 4+ΔH 5 解析:选B 大多数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而放热反应的反应热(ΔH )均为负值,故A 错

谈盖斯定律的应用技巧

谈盖斯定律的应用技巧 摘要:盖斯定律在求算反应热中的应用,属于高考的新增热点,但学生计算起来费时且易算错。本文通分步求解的方法,快速解决学生会而不对的困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盖斯定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 盖斯定律在求算反应热中的应用,属于新课程高考的热点,经考不衰,如2013年全国卷Ⅱ,2008-2010 年江苏高考、2009 和2010 年广东高考等都出现盖斯定律的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盖斯定律是个难点,不是盖斯定律的内涵不容易理解,而是学生很难找到切入点,计算起来费时且易算错,所以寻找出一种快捷、高效的方法可以避免学生对盖斯定律的畏难情绪。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分步求解的方法,可以快速解决目标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学生也很容易掌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现将分步求解法运用在盖斯定律中的应用技巧简述如下 1.盖斯定律的涵义 1840 年,俄国化学家盖斯在分析了许多化学反应

的热效应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规律:“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这个规律被称作盖斯定律。盖斯定律表明,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ΔH)仅与反应的起始状态和反应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但是在众多的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的反应速率很慢,有些反应同时有副反应发生,还有些反应在通常条件下不易直接进行,因而测定这些反应的热效应就很困难,运用盖斯定律可方便地计算出它们的反应热。因此,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盖斯定律就成为解决热化学问题的关键。 2.盖斯定律例题分析 例1.(2013年全国卷2)在1200。C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H2S(g)+ O2(g)=SO2(g)+H2O(g)△H1 ②2H2S(g)+SO2(g)=S2(g)+2H2O(g)△H2 ③H2S(g)+O2(g)=S(g)+H2O(g)△H3 ④2S(g)=S2(g)△H4 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4=(△H1+△H2-3△H3) B.△H4=(3△

2015高考化学二轮专题题组训练:第6讲 考点3 盖斯定律及其重要应用

考点三盖斯定律及其重要应用 [题组训练·考能] 题组一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焓变 1.已知: 2Zn(s)+O2(g)===2ZnO(s)ΔH=-701.0 kJ·mol-1 2Hg(l)+O2(g)===2HgO(s)ΔH=-181.6 kJ·mol-1 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ΔH为()。 A.+519.4 kJ·mol-1B.+259.7 kJ·mol-1 C.-259.7 kJ·mol-1D.-519.4 kJ·mol-1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由1 2(①-②)可得:Zn(s)+HgO(s)===ZnO(s)+Hg(l) ΔH=1 2(-701.0 kJ·mol -1+181.6 kJ·mol-1)=-259.7 kJ·mol-1。 答案 C 2.(1)[2014·全国新课标Ⅰ,28(2)]已知: 甲醇脱水反应 2CH3OH(g)===CH3OCH3(g)+H2O(g)ΔH1=-23.9 kJ·mol-1 甲醇制烯烃反应 2CH3OH(g)===C2H4(g)+2H2O(g)ΔH2=-29.1 kJ·mol-1 乙醇异构化反应 C2H5OH(g)===CH3OCH3(g)ΔH3=+50.7 kJ·mol-1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g)+H2O(g)===C2H5OH(g)的ΔH=________kJ·mol-1。 (2)[2014·广东理综,31(1)]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 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 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① 1/4CaSO4(s)+CO(g)1/4CaS(s)+CO2(g) ΔH1=-47.3 kJ·mol-1 ② CaSO4(s)+CO(g)CaO(s)+CO2(g) +SO2(g) ΔH2=+210.5 kJ·mo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