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 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1 机器人

8.1.1 概述

机器人是能够自动识别对象或其动作,并根据识别自动决定应采取动作的自动化装置。它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等。它综合了精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电一体化典型产品。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不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机器人,就不具备进行国际竞争所必需的工业基础。

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代机器人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为了让机器人完成某项作业,首先由操作者将完成该作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如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顺序、作业时间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将这些知识记忆下来,然后根据再现指令,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忠实地重复再现各种被示教的动作。第二代机器人通常是指具有某种智能(如触觉、力觉、视觉等)的机器人,即由传感器得到的触觉、听觉、视觉等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三代机器

人通常是指具有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其特点是具有自学习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信息,经过思考作出决策,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一般认为机器人具备以下要素:思维系统(相当于脑),工作系统(相当于手),移动系统(相当于脚),非接触传感器(相当于耳、鼻、目)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图8-1)。如果对机器人的能力评价标准与对生物能力的评价标准一样,即从智能、机能和物理能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机器人能力与生物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8-2是以智能度、机能度和物理能度三座标表示的“生物空间”,机能度是指变通性或通用性以及空间占有性等;物理能度包括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均一性、可靠性等;智能度则指感觉、知觉、记忆、运算逻辑、学习、鉴定、综合判断等。把这些概括起来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空间三座标的三元机械。某些工程机械有移动性,占有空间不固定性,因而是二元机械。计算机等信息处理机,除物理能之外,还有若干智能,因而也属于二元机械。而一般机械都

信息处理机

图8-2生物空间

图8-1机器人三要素

只有物理能,所以都是一元机械。

8.1.2 机器人的组成及基本机能

机器人一般由机械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检测传感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等组成,各系统功能如下所述。

①机械系统。执行系统是完成抓取工件(或工具)实现所需运动的机械部件,包括手部、腕部、臂部、机身以及行走机构。

②驱动系统。驱动系统的作用是向执行机构提供动力。随驱动目标的不同,驱动系统的传动方式有液动、气动、电动和机械式四种。

③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指挥中心,它控制机器人按规定的程序运动。控制系统可记忆各种指令信息(如动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及时间等),同时按指令信息向各执行元件发出指令。必要时还可对机器人动作进行监视,当动作有误或发生故障时即发出警报信号。

④检测传感系统。它主要检测机器人机械系统的运动位置、状态,并随时将机械系统的实际位置反馈给控制系统,并与设定的位置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整,从而使机械系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设定的位置状态。

⑤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主要赋予机器人自动识别、判断和适应性操作。

从机器人的研究发展情况来看,机器人应具有运动机能、思维控制机能和检测机能三大机能,如图8-3所示。

图8-3机器人机能

8.1.3 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

机器人的技术参数是说明机器人规格与性能的具体指标,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握取重量(即臂力)。握取重量标明了机器人的负荷能力。这项参数与机器人的运

196

197

动速度有关,通常指正常运行速度所能握取的工件重量。当机器人运行速度可调时,低速运行时所能握取工件的最大重量比高速时大。为安全起见,也有将高速时所能握取的工件重量作为评价指标,此时常指明运行速度。

② 运动速度。运动速度是反映机器人工作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参数,它与机器人握取重量、定位精度等参数有密切关系,同时也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运动周期。

③ 自由度。机器人自由度越多,其动作越灵活,适应性越强,但结构也相应越复杂。一般具有4—6个自由度即能满足工作要求。

④ 定位精度。定位精度即重复定位精度,是衡量机器人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定位精度的高

低取决于位置控制方式以及运动部件本身的制造精度和刚度,与握取重量、运行速度等也有密切关系。

⑤ 程序编制与存储容量。程序编制和存储容量(包括程序步数和位置信息量)的大小可表明机器

人作业能力的复杂程度及改变程序时的适应能力。

存储容量大,则适应性强、通用性好,从事复杂作业的能力强。

8.1.4 BJDP-1型机器人

噪声,高粉尘等恶环

境的喷砂作业。

(1)机器人的本体。

该机器人的五个自由度,分别是立柱回转(L )、大臂

回转(D )小臂回转(X )、腕部俯仰(W1)和腕部转动

(W2),其机构原理如图8-4所示,机构

的传动关系如图8-5

所示。

(2)控制系统。

如图8-6所示,

控制系统(包括驱动

与检测)主要由微型计算机、接口电路、速度控制单元、位置检测电路、示教盒等组成。

① 计算机。

通过光电编码器进行机器人示教和校验,再现的控制包括示教数据编辑、坐标正逆变R 2

图8-5机器人机构传动关系 谐波减速器R 腕部回转电机小臂

M 2

198

换、直线插补运算以及伺服系统闭环控制。

② 接口电路。

通过光电编码器进

行机器人各关节坐标的模数转换(A/D ),及把计算

机运算结果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D/A )传送给速度控制单元。

③ 速度控制单元。它是驱动机器人

各关节运动的电气

驱动系统。

④ 示教盒。它是人机联系的工具,主要由一些点动按

键和指令组成。通过点动按键可以对机器人关节的运动位

置进行示教,利用指令键完成某一指定的操作,实现示教和再现的各种功能。 微机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如图8-7所示。CPU 为INTER8086,主频5MHz 。RAM16K 主要用于存储示教数据。ROM32K 存储计算机的监控程序和示教再现的全部控制程序。两片8259A 中断控制器相联,共有15级

中断,用于向计算机输入示教、校验和再现的所有控制指令,定时器8253用于产生计算机时钟信号,通过中断实现采样控制。A/D 转换器完成将机器人关节转角转换

成数字量,转换器位数为十六位,主要由光电编码器(包

括方向判别、可逆计数,清零电路及计算机的接口电路)

组成。首先由装在电动机轴上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将关节转角转换成数字脉冲,然后经方向判别电路将转换后

的脉冲分成正转脉冲和反转脉冲,用可逆计数器记录这些脉冲数,从而实现由转角向数字量的转换。D/A 转换器位数为9位,由一片集成D/A 转换器DAC0832和一个触发器、反相器、运算放大器组成,基准电源5V ,输出是双极性的,其原理如图8-8所示。计算机输出的数码低八位D 0—D 7由八位DAC0832转换,计算机输出的最高位(符号位)D 15由D 触发器接收,经反相器反相之后,将D 15=1变换成5V ,将D 15=0变换成零伏。运算放大器2对DAC0832和反相器的输出进行综合,实现九位双极性D/A 转换,输出模拟量电压到驱动

0 ……

7

15

图8-8 D/A 转换器结构

图8-7 数控机床的组成

速度控制单元。各关节速度控制单元都是双环速度闭环系统,其框图如图8-9所示。电机为永磁式直流伺服电机(功率400W、最高转速为2000r/min、额定电流12A),功率放大器为三相可控硅全波整流可逆电路,内环为电流反馈环,采用纯比例调节。外环为速度环,由于电机轴上的光电编码器输出的数字脉冲频率与电机转速成正比,因此只要将码盘的脉冲频率转换成与频率成比例的电压就能测出电机的转速,所以速度检测就是进行频率/电压转换(F/V),由F/V的输出作为速度负反馈,速度环的调节器为带有非线性特性的PID调节器。BJDP-1型机器人规格参数如表8-1所示。

图8-9速度控制单元

表8-1 BJDP-1 型机器人规格参数

可搬重量100(N)

重复定位精度±0.5mm

本体重量6000(N)

示教方式间接示教

示教点数>1000个点

驱动方式直流伺服电机SCR驱动

控制方式连续轨迹(直线插补实现)

控制轴数五轴同步控制

存储容量RAM 16K、ROM 32K

外存储器盒式录音机

供电电源三相380V、50Hz、1.5Kw

(3)控制算法简介

①坐标的指定。关节坐标如图8-10所示。图中X、Y、Z为直角坐标系,υ1、υ2、υ3、

199

200

υ4、υ5为指定的关节坐标,分别对应五路A/D 转换器得到的数值,其方向如图中“+”、“-”号所示。其中υ1 ——立柱L 1相对基座L 0的转角; υ2——大臂L 2与铅垂线的夹角;υ3——

小臂L 3与水平面的夹角;υ4——手腕轴L 4与小臂L 3延长线的夹角;υ5 ——差动轮系中的转角;υ4与υ5——手部相对于手腕的转角;A ——姿态参数,A = υ3+ υ4,即手腕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B——姿态参数,B = υ4 -υ5,即喷枪与铅垂面的夹角(喷枪与手腕垂直固定),P点为加工点,其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X、Y、Z。

②关节坐标到直角坐标的正变换。示教点的关节坐标与直角坐标X 、Y 、Z 及姿态参数A、B的正变换公式为:

x =(-L 5S A C B +L 4C A +L 3C 3+L 2S 2 )C 1+L 5S 1S B y =(-L 5S A C B +L 4C A +L 3C 3+L 2S 2 )S 1-L 5S 1S B z = -L 5S A C B -L 4S A -L 3S 3+L 2S 2 A = υ3 + υ4, B = υ4 -υ5

式中:C i =COS υi ,S i =S in υi (i =1,2,3,4,5,A ,B ),L i (i =1,2,3,4,5)为各臂长度。

示教时,计算机读进关节坐标υi ,然后经坐标正变换,转换为工作点P的位置与姿态参数存入内存作为示教点参数。

③ 直线插补。取机器人的零位(图8-11)为每次工作台的初始位置,工作结束后又返回到这个初始位置。零位坐标为Θ = [υ1 ,υ2 ,υ3 ,υ4 ,υ5]T = [0,0,0,0,0]T ,X 0 = [x ,

y ,z ,A ,B ]T = [x 0 ,0,z 0 , 0,0]T 。设再现到第i 个示教点,要在第i 点和第i +1点之间进行直线插补,并设工作点P的位置与姿态坐标(x i , y i ,z i ,A i ,B i ),取第i +1个示教数据(v i +1,x i +1, y i +1 ,z i +1,A i +1 ,B i +1),则:

图8-10机器人的关节坐标

图8-11机器人的零位

201

?x 9i +15x i +1—x i ; ?y 9i +15y i +1—y i ; ?z 9i +15z i +1—z i ; ?A 9i +15A i +1—A i ; ?B 9i +15B i +1—B i ;

插补步数为 Ni +15INT ???

?

?

??+?+?++++11

21212'''i i i i v z y x ,式中v i +1为示教速度,表示一个采样周期内所走的距离。运动增量如下:

?x i +15?x 9i +1/N i +1; ?y i +15?y 9i +1/N i +1; ?z i +15?z 9i +1N i +1; ?A i +15?A 9i +1/N i +1; ?B i +15?B 9i +1/N i +1;

④ 位置与增量的逆变换。由直线插补得到的位置与姿态增量必须经坐标逆变换,转换成关节坐标的增量后才能作为各关节伺服系统的给定值,控制机器人按给定轨迹运动。逆变换的计算式为:

?υ1 = [C 1 ?y —S 1?x + L 5C B ?B ] / [C 1x + S 1y ] ?υ2 = [C 3M —S 3N ] / [ L 2C 2—3] ?υ3 = —[S 2M + C 2N ] / [ L 3C 2—3] ?υ4 = ?A —?υ3 ?υ5 = ?υ4—?B

式中:

M = C 1?x + S 1?y + (C 1y + S 1x ) ?υ1+ (L 4S A + L 5C A C B ) ? A —L 5S A B B ?B N = ?z + (L 4S A — L 5S A C B ) ? A —L 5C A S B ?B ; C i =COS υi ;C 2—3=COS (υ2—υ3) ; S i =S in υ i

8.1.5 视觉传感式变量喷药系统简介

在农业方面,近年来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现代农业技术的开发。先后开发出了精确变量播种机、精确变量施肥机以及精确变量喷药机等。它们都是与机器人极为相似的自动化系统,是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视觉传感变量喷药系统,是以较少药剂而有效控制杂草、提高产量、减少成本的一种自动化药物喷撒机械。近年来,随着杂草识别的视觉感知技术与变量喷药控制等技术的成熟,这种视觉传感式变量喷药机械也趋于成熟。下面就以这种系统为例,对它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作一简要介绍。

图8-12精确变量喷药系统

(1)系统的组成

一般地说,这种机器由图像信息获取系统、图像信息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变量喷撒系统等组成(图8-12)。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所述。

①图像信息获取系统。主要由彩色数码像机(如PULNIX,TMC-7ZX等)和高速图像数据采集卡(如CX100,IMAGENA TION,INC等)组成。采集卡一般置于机载计算机中。

②图像信息处理系统。是一种基于影像信息的提取算法,由计算机高级语言(如C++等)开发出的一种软件系统。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出影像数据中包含的人们所需的信息(如杂草密度,草叶数量,无作物间距区域面积等)。

③决策支持系统。也是由高级语言开发出的一种软件系统。它能够基于信息处理系统,把得到的有用信息与人们的决策要求作综合判断,最后作出所需的决策。

④变量喷撒系统。是基于视觉信息的控制器,由若干可调节喷药流量与雾滴大小的变量喷头组成。

⑤机器行走系统。有发动机、机身、车轮等组成(图中省略)。

(2)工作原理

当机器在田间行走时,置于机器上离地面具有一定高度的彩色数码像机就会扫描一定大小的地面。一般彩色数码像机可覆盖2.44m ? 3.05m范围分辨率可达到0.005m?0.005m。与此同时,高速图像数据采集卡将彩色数码像机获取的信息存入计算机中。然后,由图像信息处理系统快速地将地面杂草的密度、草叶数量、作物密度以及无植被区域面积等信息提取出来,并由决策支持系统调用这些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得到所需的行走速度、药液流

202

203

量和雾滴大小等的决策。这些决策被传输给药滴大小控制器以及流量控制器,随之它们就控制管路中的压力和PWM 脉宽调制变量喷头。从而实现了精确变量喷药。这样一方面减少了药量、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保护作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据报道,与传统的喷撒方法比较,变量喷药系统在杂草高密区可节约药液18 %,在杂草低密区可节约药液17 %。

8.2 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是由计算机控制的高效率自动化机床。它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伺服驱动、精密测量和新型机械结构等多方面的技术成果,是今后机床控制的发展方向。随着数控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控机床在机械加工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8.2.1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1)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时,

是将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等用数控语言编制成加工程序,这些程序是数控机床的工作指令。将

加工程序输入到数控装置,

再由数控装置控制机床主运动的变速、起停,进给运动的方向、速度和位移量,以

及其它辅助装置严格地按照

加工程序规定的顺序、轨迹和参数进行工作,从而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为了提高加工精度,一般还装有位置检测反馈回路,这样就构成了闭环控制系统,其加工过程原理如图8-13所示。

(2)数控机床的组成

从工作原理可以看出,数

控机床主要由控制介质、数控

装置、伺服检测系统和机床本 体等四部分组成,其组成框图

如图8-14所示。

① 控制介质。用于记载

各种加工信息(如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和位移数据等),以控制机床的运动,实现零件的机械加工。常用的控制介质有磁带、磁盘和光盘等。控制介质上记载的加工信息经输入装置输送给数控装置。常用的输入装置有磁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等,对于用微处理机控制的数控机床,也用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和键盘将加工程序直接用键盘输入,并在CRT 显示器显示。

② 数控装置。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核心,它的功能是接受输入装置输送给的加工信息,经过数控装置的系统软件或电路进行译码、运算和逻辑处理后,发出相应的脉冲指令送给伺服系统,通过伺服系统控制机床的各个运动部件按规定要求动作。

图8-13数控机床工作过程原理图

图8-14 数控机床的组成

③伺服系统及位置检测装置。伺服系统由伺服驱动电机和伺服驱动装置组成,它是数控系统的执行部分。由机床的执行部件和机械传动部件组成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它根据数控装置发来的速度和位移指令控制执行部件的进给速度、方向和位移量。每个进给运动的执行部件都配有一套伺服系统。伺服系统有开环、闭环和半闭环之分,在闭环和半闭环伺服系统中,还需配有位置测量装置,直接或间接测量执行部件的实际位移量,

④机床本体及机械部件。数控机床的本体及机械部件包括:主动运动部件、进给运动执行部件(如工作台、刀架)、传动部件和床身立柱等支承部件,此外还有冷却,润滑、转位和夹紧等辅助装置,对于加工中心类的数控机床,还有存放刀具的刀库,交换刀具的机械手等部件。

8.2.2 数控系统简介

简易数控车床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8-15所示,本系统为开环控制系统。存放在计算机内的控制程序能够根据零件加工参数进行计算,然后产生一系列的脉冲信号,经光电隔离器和驱动器使步进电机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带动丝杠做轴向(纵向)或径向(横向)运动。

图8-15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1)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简易数控车床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是驱动电路设计。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步进电机驱动电路与I/O接口之间用光电隔离器连接,其硬件接线如图8-16所示。图中,由于x、y轴电机A、B、C三相控制端均接入反向器,所以,当各相控制端输出高电平时,经反向器后变为低电平,此时发光二极管亮,因而使光电隔离器中的光敏三极管导通。

(2)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为了使车床自动加工零件,必须先将人的意图用机器所能接受的语言编制成加工程序,程序格式不同,其设计方法也不同。下面以南京微电机厂生产的微机数控装置为例,对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做一简要说明。

①加工程序的总格式。该系统在进行某段工序加工时,需将加工量以十进制的mm数送入,然后送入加工速度字,方向字等。因此,在车床进行加工之前,必须根据零件图纸给出每道工序的刀具运动方向和位移长度。根据零件材料和车床性能以及工艺要求,给出车床的切削速度。该加工程序以四个字节至八个字节为一段程序,先以一段为开头,中间为加工程序段,最后为结尾,如图8-17所示。

②主程序。根据上面规定的加工格式,画出控制系统的主程序流程图,如图8-18所示。

204

205

图 8-17 加工程序格式

工件号

快速回零时

的方向顺序 26表示先回X 62表示先回Y

开始标记 (BEGIN )

加工程序

加工数据

程序错误标志

图 8-16简易数控车床控制系统硬件接线图

直线和斜线加工程序的设计比较简单。它只需加工刀具在纵向或横向运动。为了控制方向,利用单板机键盘上的数字键的安装位置。直线加工程序首先根据零件图要求,给出加工量,进给方向和加工速度。根据位移量计算所需脉冲数,然后由方向字确定纵向或横向步进电机动作,并用其速度标记判别在加工即将结束时,是否需进行降速处理。斜线加工指锥面加工,此时x、y方向的步进电机都需动作,斜线加工和直线加工程序一样,其方向也是由单板机上的数字键确定的。斜线加工一般采用插补原理,此外,还有延时程序、手动程序、圆弧程序、圆弧加工程序,以及步进电机控制程序等。

206

图8-18控制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207

8.2.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r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方面的研究工作。CIMS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制造业相结合的产物,是机械制造业的一次技术革命。

(1) CIMS的结构

图8-19 CIMS主要结构框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械工业自动化已逐步从过去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向高效率、低成本的多品种、小批量自动化生产方式转变。CIMS就是为了实现机械工厂的全盘自动化和无人化而提出来的。其基本思想就是按系统工程的观点将整个工厂组成一个系统,用计算机对产品的初始构思和设计直至最终的装配和检验的全过程实现管理和控制。对于CIMS,只需输入所需产品的有关市场及设计的信息和原材料,就可以输出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它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将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各种自动化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借以获得最佳经济效果的生产经营系统。它利用计算机将独立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系统(FMS),管理信息系统(MIS)以及决策支持系统(DSS)综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产品订货、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过程的自动化。它是一种把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市场分析以及其它支持功能合理地组织起来的计算机集成系统。CIMS是在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将制造工厂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自动化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使其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要求的高效益、高柔性的智能生产系统。

由此可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在新的生产组织原理和概念指导下形成的生产实体,它不仅是现有生产模式的计算机化和自动化,而且是在更高水平上创造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

从机械加工自动化及自动化技术本身的发展看,智能化和综合化是未来的主要特征,也是CIMS最主要的技术特征。智能化体现了自动化深度,即不仅涉及物质流控制的传统体力劳动自动化,还包括了信息流控制的脑力劳动自动化;而综合化反映了自动化的广度,它把系统空间扩展到市场、设计、制造、检验、销售及用户服务等全部过程。

CIMS系统构成的原则,是按照在制造工厂形成最终产品所必需的功能划分系统,如设

208

计管理、制造管理等子系统,它们分别处理设计信息与管理信息,各子系统相互协调,并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从大的结构来讲,CIMS系统可看成是由经营决策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等组成的(图8-19)。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完成企业经营管理,如市场分析预测、风险决策、长期发展规划、生产计划与调度、企业内部信息流的协调与控制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完成产品及零部件的设计、自动编程、机器人程序设计、工程分析、输出图纸和材料清单等;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则完成工艺过程设计、自动编程、机器人程序设计等;柔性制造系统完成物料加工制造的全过程,实现信息流和物料流的统一管理,如将CIMS的系统功能细化,可得到如图8-20所示的框图。

图8-20 CIMS 系统框图

(2)CIMS的关键技术

CIMS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的高效益、高柔性的智能化生产与制造。它是由很多子系统组成的,而这些子系统本身又都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复杂系统。虽然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已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究它,但仍存在不少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解决。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 CIMS系统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这是系统集成的理论基础及工具。如系统结构组织学和多级递阶决策理论、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理论、建模技术与仿真、系统可靠性理论与容错控制以及面向目标的系统设计方法等。

209

②支持集成制造系统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及系统应用支撑软件。其中包括支持CAD/CAPP/CAM集成的数据库系统,支持分布式多级生产管理调度的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系统与实时在线递阶控制系统的综合与集成。

③工业局部网络与系统。CIMS系统中各子系统的互连是通过工业局部网络实现的,因此必然要涉及网络结构优化、网络通信的协议、网络的互连与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等问题的研究,甚至进一步还可能需要对支持数据、语言、图像信息传输的宽带通信网络进行探讨。

④自动化制造技术与设备。这是实现CIMS的物质技术基础,其中包括自动化制造设备FMS、自动化物料输送系统、移动机器人及装配机器人、自动化仓库以及在线检测及质量保障等技术。

⑤软件开发环境。良好的软件开发环境是系统开发和研究的保证。这里涉及面向用户的图形软件系统、适用于CIMS分析设计的仿真软件系统、CAD直接检查软件系统以及面向制造控制与规划开发的专家系统。

综上所述,涉及CIMS的技术关键很多,制定和开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对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投资则更是一项长远的战略决策。一旦取得突破,CIMS技术必将深刻地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使机械制造工业产生一次巨大飞跃。

习题与思考题

1.机器人有哪些组成要素?

2.机器人有哪些主要机能?

3.数控机床的控制原理是什么?

4.CIMS的主要关键技术是哪些?

210

机电一体化作业

机电一体化_在线作业_1 一、单选题 ? A. 响应速度快 B. 质量增加 C. 精度高 D. 机械负载增大 ? C. 导轨运动副间的摩擦力 D. 系统动态误差 ? A. 5~6 B. 1~ 2 C. 2~ 3 D. 3~4 二、多选题 ? C. 液晶显示器 D. 状态指示灯 1. (5分)下列不是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特点的是()。 A. 断电后仍有制动力矩 B. 价格低 C. 功耗较小 D. 步距角较小 2. (5分)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中,属于开关信号的是()。 A. 超声波无损探伤 B. 温敏电阻 C.时间继电器 D. 应变片 3. (5分)在不影响机械系统刚度的前提下,传动机构的质量和转动惯量应尽量减小,其中转动惯量大会对系统造成的影响为()。 4.(5分)振弦式调频传感器中不包含()器件。 A. 振弦 B. 磁场 C. 膜片 D.压电元件 5. (5分)下列不是产生死区误差的主要原因的是()。 A. 电气系统和执行元件的启动死区 B. 传动机构中的间隙 6. (5分)滚珠是在淬硬的滚道上作滚动运动,磨损极小,长期使用后仍能保持其精度,因而寿命长,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其寿命一般比滑动丝杠要高()倍。 1. (5分)以下是常用的输出设备的是()。 A.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B. BCD二—十进制码拨盘

? A. 阻尼 B. 增益 C. 刚度 D. 惯性 ? A. 螺距误差 B. 刀具长度的改变 C. 热变形误差 D. 机床溜板的摩擦 三、判断 2. (5分)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本身的一种特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及组成元件的参数如( )等。 3. (5分)接口的三个基本功能是( )。 A. 传递 B. 处理 C. 放大 D. 变换 4. (5分)对于螺母,应在其两端进行密封,密封防护材料必须具有的性能为( )。 A. 防腐蚀 B. 耐油性 C. 抗振动 D. 耐磨性 5. 在机床加工零件的过程中引起加工误差的原因很多,下列不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的是( )。

机电大作业

新型购物车 姓名:冯静学号:201003508102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有以下功能: 1、可以带着顾客找到索要商品的所在地。 2、速度可以根据个人行走的速度自行调整,也可以由顾客自己提供动力源。 3、自动刷条码并结账,找零钱。 4、结完帐后带顾客出门并到原来位置等待顾客拿出东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广大消费者购物需求,连锁超市,便利店等购物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但在超市购物中,特别是在规模大、品种多的大型超市中,顾客时常找不到欲购买的商品的位置,了解超市的商品广告及打折信息也很不方便,直接影响到顾客购物情趣和超市营业额。另外,收银台结帐也是一大瓶颈,每逢周六、日,收银台处的长龙也着实让人望而却步。因此研发基于STC89C516单片机的超市智能购物车就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顾客可自行查询商品信息及位置、并带有一个速度和位置可控的伺服电机,能够自动带着顾客找到顾客需要的商品,进而扫描欲购物品条码,购物车能自动显示所购物品总价,并自动结账和找零,大大节省购物时间和结算时间,真正让消费者体会到超市购物的便利。利用自动确定位置的功能,还可用于超市理货,图书馆理书,以及餐厅能需要传东西的服务场所。 主要分为以下系统模块: 1、液晶显示及按键输入。 2、位置确定及控制电机到相应的位置。 3、扫描记录并显示总价。 4、结账安全系统解除。 在普通购物车上配备一套电子设备,购物车前端有—个微小的电子显示屏,顾客可以在上面查询欲购买的商品,然后根据数据库存储的相关信息指出商品在超市中的位置,从而使顾客快捷地找到商品。找到商品后顾客如果决定购买则可用购物车上配备的条形码识读器对商品进行自行扫描,价格将直接计人总价。在顾客购买完毕之后,可将购物清单无线发送至超市主机以方便超市进行备份、核对。并利用自动售货机支付技术,进行付款和安全解除。本文选择一种选进的技术,即建立基于GSM和RF网络、银行支付的自动售货系统。该系统以客户端手机为平台,实现与自动售货机进行信息的识别和交互,并详述描述系统各部分的实现方法、主要的硬件电路以及RFID驱动的实现,完成了自动售货功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主要的硬件的基本框架即实现如下: 1、单片机终端

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业题——答案全解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业题 复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40分) 1.机械系统 答: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与一般的机械系统相比,除要求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外,还应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刚度大、动态性能好等特点。概括地讲,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应包括传动机构、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三大部分。 2.检测系统 答:检测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其功能是对系统运行中所需的自身和外界环境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将其变换成系统可识别的电信号,传递给信息处理单元。 3.伺服系统 答:伺服系统是指以机械位置或角度作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又称随动系统或伺服机构。指在控制命令的指挥下,控制执行元件工作,使机械运动部件按照控制命令的要求进行运动,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4.接口技术 答:为构成完整的并有一定控制和运算功能的系统而将一个部件与另外的部件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就称微处理器系统的接口。 5.控制系统 答:控制系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中枢,用于实现信息处理、控制信号输出、控制和协调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其他内部功能,通过控制系统的控制,执行机构的驱动,被控对象按照预定的规律或目的运行,运行效果通过传感器反馈回控制系统,连同传感器收集的其他有关信号供控制系统利用并不断修正其控制指令。 6.D/A转换 答: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很多被控对象要求用模拟量做控制信号,而计算机是数字系统,不能输出模拟量,这就要求控制输出接口能完成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称之为D / A转换。

7.传动机构 答: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动机构主要功能是传递转矩和转速,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转矩、转速变换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所用的传动机构主要有滑动丝杠副、滚珠丝杠副、齿轮传动副、同步带传动副、间歇机构、挠性传动机构等。 8.机电一体化技术 答: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多种新兴技术与机械技术交叉、融合而成的综合性高新技术,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成,是一个技术群的总称,它包括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等。 二、简答(60分) 1、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组成和特点是什么? 答:机电一体化产品是由机械系统、检测系统、伺服系统、控制系统以及接口装置等几部分组成。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从其结构来看,,各组成部分通过辅助部件及相关的软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内部匹配合理、外部效能最佳的完整产品,品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和多功能的特性。 2、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与传统机械产品设计的区别是什么? 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常规机械产品的设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常规机械产品一般是先用单纯机械设计的方法构思和设计,再为这个纯粹的机械设计选配适宜的电气设备。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面向设计者的传统设计方法。相比之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是面向产品的设计,它要求设计者具有多种能力、视野开阔,具有综合利用机械设计和电气控制设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3、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概括地讲,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应包括以下三大部分机构。 (1)传动机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动机构主要功能是传递转矩和转速,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转矩、转速变换器。 (2)导向机构。其作用是支承和限制运动部件按给定的运动要求和规定的运动方向运动。该机构应能保证安全、准确。 (3)执行机构。用来完成操作任务。执行机构根据操作指令的要求在动力源的带动下,完成预定的操作。 4、常用的传动机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所用的传动机构主要有滑动丝杠副、滚珠丝杠副、齿轮传动副、同步带传动副、间歇机构、挠性传动机构等。 滚珠丝杠副具有如下特点。

机器人大作业

IRB1600型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及仿真

目录 1.引言................................................................................................................ - 2 - 1.1 ABB公司简介.................................................................................... - 3 - 1.2ABB发展历史 .................................................................................... - 4 - 2. IRB1600 ........................................................................................................ - 5 - 2.1 IRB1600的资料................................................................................. - 6 - 2.2建立基于D-H方法的连杆坐标系 ................................................... - 8 - 2.3建立六自由度点焊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 - 10 - 3. 虚拟样机的建立........................................................................................ - 12 - 3.1 导入.................................................................................................. - 12 - 3.2 添加约束副...................................................................................... - 13 - 3.3 基于ADAMS的机器人运动学仿真 ............................................. - 14 - 4. 结语............................................................................................................ - 18 - 5. 参考资料.................................................................................................... - 19 -

《机电一体化系统》形成性作业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机电一体化包括六大共性关键技术:精密机械技术、 、 、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 。 2.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系统工程、控制论和信息论是机电一体化的 基础,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进步,则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奠定了 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有一个从 状况向 方向发展的过程。 3.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 、 、执行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和接口。 4.机电一体化系统对动力部分的要求是用尽可能 的动力输入获得尽可能 的功能输出。 5.根据机电一体化系统匹配性要求,要求执行部分的刚性 、重量 、实现组件化、标准化和系列化,提高系统整体 。 6.机电一体化系统一方面要求驱动的高 和快速 ,同时要求对水、油、温度、尘埃等外部环境的 和 。 7.自动控制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目标 。 8.伺服传动技术就是在 的指挥下,控制驱动元件,使机械的运动部件按照指令要求运动,并具有良好的 。 9.拟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的方法可归结为 、 和 。 10.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传动部件的摩擦特性的要求为:静摩擦力尽可能 ,动摩擦力应尽为可能小的 斜率,若为 斜率则易产生爬行,降低精度,减少寿命。 11.运动中的机械部件易产生振动,其振幅取决于系统的阻尼和固有频率,系统的阻尼越 ,最大振幅越 ,其衰减越快。 机电一体化系统 作 业1

12.在系统设计时考虑阻尼对伺服系统的影响,一般取阻尼比ξ在到之间的欠阻尼系统,这样既能保证振荡在一定的范围内,过渡过程较平稳,过渡时间较短,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13.间隙将使机械传动系统产生,影响伺服系统中位置环的。 14.在伺服系统中,通常采用原则选择总传动比,以提高伺服系统的。二、选择题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之一:接口的基本功能是() A.交换B.放大C.传递D.以上三者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是() A.动力部分B.执行机构C.控制器D.接口 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这一功能的是()。 A.机械本体B.动力部分 C.控制器D.执行机构 4.在设计齿轮传动装置时,对于转动精度要求高的降速齿轮传动链,可按什么原则进行设计()。 A.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B.等效转动惯量最小C.质量最小D.质量最大 5.对于要求质量尽可能小的降速传动链,可按什么原则进行设计() A.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B.等效转动惯量最小 C.重量最轻D.重量最大 三、名词解释 系统总体技术—— 四、简述题 1.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某车床进行数控改造,其小拖板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已知进给系统行程为200mm ,快速移动的最大速度为1.2m /min ,最大切削进给速度为0.25m /min , 溜板和刀架的质量为20kg 。滚珠丝杠的导程0l =6mm ,试回答和计算下列问题: 图 数控车床小托板系统简图 1. 本设计系统中的计算机拟采用PLC ,请简述其特点。(6分) (1)可靠性高。 (2)适应性强,应用灵活。 (3)编程简单、容易掌握。 (4)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方便,工作量少 (5)维修方便。 (6)体积小,能耗低 2. 本设计系统中拟选择反应式三相步进电机驱动,请简述其工作原理。(6分) 设步进电机的三项分别是A 、B 、C ,将电脉冲加到A 相 ,A 相产生磁通,并对转子产生磁拉力,l 、3两个齿与定子的A 相磁极对齐。而后再将电脉冲通入B 相励磁绕组,B 相磁极便产生磁通 。使转子2、4两个齿与定子B 相磁极对齐。如果按照A →B →C →A 的顺序通电,转子则沿反时针方向一步步地转动。 3. 本设计系统中的传感器拟采用光栅传感器,请简述该传感器的特点。(6分) ①精度高。 ②可用于大量程测量兼有高分辨力; ③可实现动态测量,易于实现测量及数据处理的自动化; F y F x

④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⑤高精度光栅制作成本高, 4.对于初步选用的反应式三相步进电机,假设其步距角为0.6o/1.2o,采用三项六拍的通电方式工作,脉冲当量δ为0.005mm ,,请计算传动链中的传动比i 。(8分) 根据题意:2005 .03606 6.036000 =??= =δ αl i 5.设工作时丝杠轴向切削分力为N F y 1304=,垂直切削分力为N F x 3.1779=,传动系统的总效率为85.0=η。 (1) 计算切削负载力等效到电机轴的等效力矩).(m N T F eq 。 (8分) ).(1).(100085 .0214.326 3.177920m N mm N i l F T x F eq ==????=???= ηπ (2) 根据加工需要,选择燕尾形导轨,在良好的润滑情况下,其摩擦系数为0.1,计算切削 运行时摩擦负载力等效到电机轴的等效力矩).(m N T c eq 。 (8分) 摩擦阻力)(1501.0)13048.920()(N F Mg F x c =?+?=+=μ ).(0843.0).(3.8485 .0214.326 15020m N mm N i l F T c c eq ==????=???= ηπ (3) 齿轮21,Z Z 的转动惯量为241106.1Kgm J z -?=,242104.6Kgm J z -?=,丝杠的转动惯量 23102.1Kgm J s -?=。求机械系统等效到电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eq J 。(20分) 根据题意:22222 122 121212121Mv J J J J s s s Z m Z m eq +++=ωωωω 又:m m s i ωωω4 1 = = π ωπω820 0l l v m s ==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是微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渗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 2.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3. 工业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信息;机电一体化工程研究所追求的三大目标是:省能源、省资源、智能化。 4. 机电一体化研究的核心技术是接口问题。 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构成的五大部分(或子系统)是: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 6. 机电一体化接口按输入/输出功能分类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 7.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设计类型分为:开放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8.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机电融合程度分为:机电互补法、机电结合(融合)法、机电组合法。 9.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地结合所构成系统的总称。 10.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三大功能应具有的两大重要特征(转换作用方式): 以能源转换为主和以信息转换为主。 11. 丝杠螺母机构的基本传动形式有: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丝杆转动螺母移动、螺母转动丝杆移动、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四种形式。 12. 滚珠丝杠副按螺纹滚道截面形状分为单圆弧和双圆弧两类;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类。 13. 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与预紧的基本方法有: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弹簧自动调整预紧四种方式。 14. 滚珠丝杠副常选择的支承方式有: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 1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常用齿轮传动形式有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谐波轮系三种形式。 16.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比分配原则有:重量最轻原则、转动惯量最小原则、传动精度最优原则等。 17. 常用导轨副的截面形式有:三角形导轨、矩形导轨、燕尾形导轨、圆形导轨四种形式。 18. 导轨刚度主要指:结构刚度、接触刚度和局部刚度。 19.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中,常可选择的执行元件:电磁式、液压式、气压式和其他形式的执行元件。 20. 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分为恒转矩工作和恒功率两个阶段,其转折点的转速和功率分别称为:额定转速和额定功率;伺服电动机用于调速控制时,应该工作在恒转矩阶段。 21. 步进电机按转子结构形式可分为:反应式步进电机、永磁式步进电机、混合式步进电机三种。

机电一体化1-5作业解答

第一章作业解答 1、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那些关键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的关键技术有:机械技术,检测与传感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趋势是:1)智能化。模拟人类智慧,具有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的能力。2)网络化。利用网络将各种独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联系起来。3)微型化。4)系统化、复合集成化。 2、试列举10种常见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对其中一种分析其所构成的5大要素。 常见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有:数控机床,机器人,全自动洗衣机,傻瓜照相机,自动物料搬运机,自动取款机,自动售货机,智能水表,电子调速器,智能冰箱等。(一般的洗衣机、冰箱、电风扇、电子秤、电脑、空调不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为它们不包含机电一体化系统所包括的6项关键技术及5个构成要素。) 第二章作业解答 1、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部分的要什么? 答: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除了应具备普通机械系统的要求外,还有如下要求:1)高精度;2)快速响应性,即,机械系统从接到指令到执行指令任务的时间应短;3)稳定性要好。 2、齿轮传动为何要消除齿侧间隙? 答: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部分的要必须具备高精度,以满足自动控制的需要。消除齿轮的齿侧间隙就是为了保证双向传动精度。 3、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对传动有何影响?采用什么办法消除它? 答: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影响反向传动精度。消除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通常采用的方法有:1)采用双螺母结构调整两螺母轴向相对位置实现预紧消除间隙。具体措施有:垫片调隙,螺纹预紧调隙,齿差预紧调隙等方式。2)采用单螺母结构用增大钢球直径的方式实现预紧以消除间隙。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大作业

601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大作业 责任教师高秋红 学校: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学号:111100140 姓名: 一、基础知识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定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答: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 按发展水平分:功能附加型初级系统,功能代替型中级系统,机电融合型高级系统 按应用分:民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办公机电一体化产品和产业机电一体化产品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试分析试说明图中的各个部分分别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哪一基本结构要素。 答: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图示数控机床的各个部分归类如下:(1)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键盘、计算机、显示 (2)测试传感部分: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 (3)能源:电源 (4)驱动部分:功放、电机 (5)执行机构:联轴器、齿轮减速器、丝杠螺母机构、工作台

3. 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 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4.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 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拟定产品开发目标和技术规范;收集资料,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试制样机;样机实验,测试;技术评价与审定;小批量生产;试销;正常生产;销售。 二、综合分析设计题(60分) 1.已知电机驱动的三自由度位置控制系统,单个自由度的驱动系统如图所示。要求: (1)说明单自由度驱动系统的两种测量方案;(20分) 要求给出传感器的类型及具体安装位置。 (2)确定整个系统的控制方案、画出控制系统原理图。(40分) 要求写出两种控制方案,方案一使用工业PC机完成系统的控制和方案二使用单片机完成系统的控制。 解:依题意有两种测量方案 1)高速端测量方案: 传感器安装在电机的尾部,通过测量电机的转角实现工作台位移的间接测量。可选用光电编码器式传感器或者磁电式编码器。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1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

第七章机电一体化系统实例

7机电一体化系统实例 本章导读 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种类很多,用途广泛,所涉反的设计方案和原理也各不同。本章通过对涉厦生产自动化、家庭电气化等领域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机械本体、动力系统、检测传感系统、执行部件、信息处理厦控制系统5个基本要素构成。本章主要时机电一体化系统各要素和环节进行分析、介绍,阐述如何从系统化设计的角度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井得到较优的设计结果。 学习内容及要求 1结合实例理解典型机电一体岱系统的组成度特点; 2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特殊机构功能的方击和原理; 3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技术基础—-微电子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 本章重点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 2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及分析方法。 本章难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及分析方法。 媒体使用说明 本章介绍了涉厦生产自动化、家庭电气化等领域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在录像教材和流媒体课件中有较详尽的讲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配备流媒体课件和录像教材学习,然后结合文字教材的学习,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vX zu要素乏间的接口,并能从系统化设计的角度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7。1工业机器人系统 机器入学是关于设计、制造和应用机器人的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hot〉技术涉及机构学、控制理论和技术、计算机、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领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高新技术,是当今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的应用情况标志着一个国家制造业及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高低。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以搬运物料、零件、工具或完成多种操作功能的专用机械装置,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具有柔性的并可进行人机交互的自动化系统.人类研制机器人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创造一种能够综合人的动作和智能特征,延伸人的活动范围,并具有通用性、柔性和灵活性的自动机械。工业机器人已成为FMS和CIMS等自动化制造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将在实现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代替人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等场合发挥重大作用。 7 1.1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及分类 1.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工业机器人一般由机械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检测传感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等组成。 (l)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是完成抓取工件(或工具)、实现所需运动的机械部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手部.是工业机器人直接及工件或工具接触用来完成握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有些工业机器人直接将工具(如焊枪、喷枪、容器)装在手部位置,而不再设置手部。 ②腕部。是连接手部及臂部的部件,主要用来确定手部工作方位和姿态并适当扩大臂部动作范围。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大作业,含答案)

1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考卷(A 卷) (20 年至20 学年度第 学期) 考试时间 年 月 日(120分钟) 课程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教师签名 朱成华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传递函数; 答:于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引起该 输出的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 2. 开发性设计; 答:开发性设计是指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仅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 3. PLC ; 答:PLC 是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4.SSR ; 答:SSR 是指固态继电器是一种带光电隔离的器的无触点开关。 5. D/A : 答:D/A 是把数字量变成模拟量的装置。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 1. 匹配Z 变换法适用于具有因式分解形式的传递函数。( √ ) 2.双线性变换法就是突斯汀法,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一种离散化方法。( × ) 3. 步进电机一般采用开环控制系统。( × ) 4.滚珠丝杆具有自锁能力。( × ) 5. 改变脉冲频率可以改变步进电机的转速。( √ ) 6.改变直流电机电枢电压可以改变其转速。( √ ) 7. 闭环控制系统是负反馈控制系统。( √ ) 8. 光电隔离电路主要由光电耦合器的光电转换器组成,入端为光敏三极管,出端为发光二极管。( × ) 9. 步进电动机的进给系统采用齿轮传动,不仅是为了求得所需的脉冲当量,还有满足结构要求和增大转矩的作用。( × ) 10. 大惯量直流电动机的转子惯量大,小惯量直流电动机的转子惯量小。( √ ) 三、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高精度、低惯性、高稳定性 )。 2. 传感器一般是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3. I/O 接口的编址方式,通常有两种编址方式,一种是(与存储器统一编址)另一种是(独立编址)。 4. 直流伺服电动机按励磁方式可分为(永磁式)和(电磁式)两种。 5. 直线运动导轨的作用是(支持和导向的作用)。 四、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每题2分,共30分) 1.( B )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A. 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 B.精密机械技术 C. 检测与传感技术 D. 自动控制技术 2. 机电产品艺术造型的三要素是( A 、C 、D )。 A. 功能 B. 色调 C. 艺术内容 D. 物质技术条件 3.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中( D )要求是首要的。 A. 可靠性 B. 低惯性 C. 稳定性 D. 高精度 4. 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机械系统包括( D )三部分。 A. 传动机构、检测机构、导向支承机构 B.检测机构、导向支承机构、执行机构 C. 检测机构、传动机构、执行机构 D. 执行机构、导向支承机构、传动机构 5. 根据滚珠丝杠的用途不同,将滚珠丝杠副分为定位滚珠丝杠副和( A )。 A. 传动滚珠丝杠副 B. 单圆弧滚道滚珠丝杠副 C.双圆弧滚道滚珠丝杠副 D.内循环滚珠丝杠副 6. 导轨常用的材料有( A 、B 、 C 、D )。 A.铸铁 B.钢 C.有色金属 D. 塑料 7. 直线运动导轨的基本形状有( A 、B 、 C 、D )。 A. 三角形 B. 圆形 C.矩形 D. 燕尾形 8. 按控制方式不同,可将伺服系统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 D )。 A. 电器伺服系统 B. 液压伺服系统 C. 位置控制系统 D. 半闭环控制系统 9. 直流伺服电机按定子磁场产生方式可分为( A )。 A. 永磁式和他励式 B. 永磁式和可变磁阻式 C. 他励式和混合式 D. 可变磁阻式和混合式 10.数字滤波方式中( A )能有效滤去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 A. 中值滤波 B. 算术平均滤波 C. 滑动平均滤波 D.低通滤波

机电一体化典型实例

8 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1 机器人 8.1.1 概述 机器人是能够自动识别对象或其动作,根据识别,自动决定应采取动作的自动化装置。 它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等。它综合了精密机械技 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电 一体化典型产品。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不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机器人,就不具备进行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工业基础。 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机器人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为了让机器人 完成某项作业,首先由操作者将完成该作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如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 顺序、作业时间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将这些知识记忆下 来,然后根据再现指令,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忠实地重复再现各种被示教的动作。第二代 机器人通常是指具有某种智能(如触觉、力觉、视觉等)的机器人,即由传感器得到的触觉、 听觉、视觉等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三代机器人通常是指具 有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其特点是具有自学习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信息, 经过思考做出决策,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一般认为机器人具备以下要素:思维系统(相当于脑),工作系统(相当于手),移动系 统(相当于脚),非接触传感器(相当于耳、鼻、目)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图8-1)。 如果对机器人的能力评价标准与对生物能力的评价标准一样,即从智能、机能和物理能三个 方面进行评价,机器人能力与生物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8-2是以智能度、机能度和物 理能度三座标表示的“生物空间”,这里,机能度是指变通性或通用性以及空间占有性等;物 理能度包括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均一性、可靠性等;智能度则指感觉、知觉、记忆、 运算逻辑、学习、鉴定、综合判断等。把这些概括起来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空间三座 标的三元机械。某些工程机械有移动性,占有空间不固定性,因而是二元机械。计算机等信 息处理机,除物理能之外,还有若干智能,因而也属于二元机械。而一般机械都只有物理能, 所以都是一元机械。 8.1.2 机器人的组成及基本机能 机器人一般由执行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检测传感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等组成, 各系统功能如下所述。 ① 执行系统。执行系统是完成抓取工件(或工具)实现所需运动的机械部件,包括手部、 信息处理机 图8-2生物空间 图8-1机器人三要素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1-1、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 a、机械本体:用于支撑和连接其他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b、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 c、传感与监测系统: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监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 d、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接收传感器与检测系统反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运算和决策,以对产品的运行施以按照要求的控制,实现控制的功能。 e、执行装置: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 1-3、工业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1-4、机电一体化产品与传统的机械电气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功能水平和和附加值,它为开发者、生产者和用户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1-7、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支撑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接口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系统总成技术。 1-8、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人格化、自适应化。 第2章 2-1、机电一体化系统对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传动间隙小、精度高、低摩擦、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平稳、响应速度快、传动转矩大、高谐振频率以及与伺服电动机等其他环节的动态性能相匹配等要求。 2-2、丝杆螺母机构的传动形式及其特点:a、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b、丝杆转动、螺母移动;c、螺母转动、丝杆移动;d、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e、差动传动。 2-3、滚珠丝杆副的组成及特点:由丝杆、螺母、滚珠和反相器四部分组成;具有轴向刚度高、运动平稳、传动精度高、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4、滚珠丝杆副的选择:结构形式的选择、结构尺寸的选择 2-5、齿轮传动各级传动比分配原则:①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②重量最轻原则③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最末两级的传动比应取大一些,并尽量提高最末一级齿轮副的加工精度); 2-8、齿轮传动侧隙的调整有偏心套调整、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和轴向垫片调整等多种方法。 2-9、机械执行机构的基本要求:①惯量小、动力大;②体积小、重量轻;③便于维修、安装;④易于计算机控制。 2-10、简述各种传感器的特性及选用原则? 一、静态特性是指当测量处于稳定状态下,传感器的输入值与输出值之间的关系。主要技术指标包括:1、线性度。2、灵敏度。3、迟滞。4、重复性。5、分辨率。6、零飘。二、动态特征是指传感器测量动态信号时输出对输入的响应特性。 (1)电气式,具有操纵方便、适宜编程、响应快、伺服性能好、易与微机相接等优点;(2)液压式,优点是输出功率

《机电系统控制器与应用》大作业

《机电系统控制器与应用》 大作业三 (2015年春季学期) 题目:小彩灯循环闪烁控制 姓名:韩威 学号:1120810613 班级:1208106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报告提交日期:2015.5.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作业要求 1.请根据课堂内容,自己选择灯闪烁方式,题目自拟,但拒绝雷同 和抄袭,否则均为零分; 2.作业最后应包含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意见、建议等; 3.统一用该模板撰写,每份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上限不限; 4.正文格式:小四号字体,行距为1.25倍行距; 5.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1枚钉; 6.需同时提交打印稿和电子文档予以存档,电子文档由班长收齐, 统一发送至:chenzhg@https://www.360docs.net/doc/ce777308.html,。 7.此页不得删除。 评语: 教师签名: 年月日

大作业题目:小彩灯循环闪烁控制 一、功能 利用PLC控制四个灯的循环闪烁。四个输出端控制四个彩灯,当开关1被按下时从第一个开始灯循环闪烁,每隔一定的时间下一个灯亮保持同样的时间接着下一个灯亮,且每次只有一个灯亮。当按下另一个开关2后所有的灯都熄灭。当接通开关1后又重新开始循环。 二、i/o分配 三、plc接线图

五、梯形图

六、调试结果及分析 结果: 利用PLC 的Q0.0 到Q0.3 四个输出端控制四个彩灯,每隔一秒亮一个并循环。当接通I0.0后所有的灯都熄灭。当接通I0.1后又重新从Q0.0开始循环。 分析: 上电后sm0.0一直保持接通。所以t37进行延时计时,延时到后t38启动计时,t38计时到后t38常闭触点断开所以t37断开计时,t37常开触点恢复为常开所以t38 也断开计时。此时t38 的常闭触点恢复为常闭所以t37 又重新计时,同时计数器C0开始计数一次。如此的反复计数。 当计数为1时,Q0.0接通。计数器计数为2是Q0.1接通……如此下去当计数器计数到4时Q0.3接通。当计数器计到5时时计数器C0 清零。当按下在线控制面板上的I0.0f(即I0.0)接通,此时计数器,和Q0.0~Q0.3都清零,即没有一个灯亮。当按下在线控制面板上的I0.1f(即I0.1接通)此时计数器开始重新计数,灯又开始重新亮。 体会: PLC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通常的平均无故障时间都在30万小时以上编程能力强,可以将模糊化、模糊决策和解模糊都方便地用软件来实现。抗干扰能力强,目前空中各种电磁干扰日益严重,为了保证彩灯控制的可靠稳定,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各种装饰彩灯、广告彩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彩灯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道景观。小型的彩灯多为采用霓虹灯管做成各种各样和各种色彩的灯管,或是以日光灯、白炽灯作为光源,另配大型广告语、宣传画来达到效果。这些灯的控制设备多为数字电路。而在现代生活中,大型楼宇的轮廓装饰或大型晚会的灯光布景,由于其变化多、功率大,数字电路则不能胜任。PLC在不同变化类型的彩灯控制中的应用,灯的亮灭、闪烁时间通过PLC来达到控制要求。在彩灯的应用中,装饰灯、广告灯、布景灯的变化多种多样,但就其工作模式,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长明灯、流水灯及变幻灯。长明灯的特点是主要灯投入工作,负载即长期接通,一般在彩灯中用以照明或衬托底色,没有频繁的动态切换过程,因此可用开关直接控制,不需经过PLC控制。流水灯负载变换频率高,变换速度快,是人有眼花缭乱之感,分为多灯流动、单灯流动等情形。变幻灯则包括字形变化、色彩变化、位置变化等,其主要特点是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周期性的花样变化,但频率不高。 流水灯及变幻灯均适宜采用PLC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彩灯装置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高度自动化的需要。可编程控制器彩灯控制系统集成自动控制技术、计量技术、新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控制管理和分散控制;充分吸收了分散式控制系统和集中控制系统的优点,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化设计,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机电一体化典型实例

. 8 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1 机器人 8.1.1 概述 机器人是能够自动识别对象或其动作,根据识别,自动决定应采取动作的自动化装置。 它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等。它综合了精密机械技 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电 一体化典型产品。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不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机器人,就不具备进行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工业基础。 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机器人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为了让机器人 完成某项作业,首先由操作者将完成该作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如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 顺序、作业时间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将这些知识记忆下 来,然后根据再现指令,在一定的精度围,忠实地重复再现各种被示教的动作。第二代机器 人通常是指具有某种智能(如触觉、力觉、视觉等)的机器人,即由传感器得到的触觉、听 觉、视觉等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三代机器人通常是指具有 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其特点是具有自学习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信息, 经过思考做出决策,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一般认为机器人具备以下要素:思维系统(相当于脑),工作系统(相当于手),移动系 统(相当于脚),非接触传感器(相当于耳、鼻、目)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图8-1)。 如果对机器人的能力评价标准与对生物能力的评价标准一样,即从智能、机能和物理能三个 方面进行评价,机器人能力与生物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8-2是以智能度、机能度和物 理能度三座标表示的“生物空间”,这里,机能度是指变通性或通用性以及空间占有性等;物 理能度包括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均一性、可靠性等;智能度则指感觉、知觉、记忆、 运算逻辑、学习、鉴定、综合判断等。把这些概括起来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空间三座 标的三元机械。某些工程机械有移动性,占有空间不固定性,因而是二元机械。计算机等信 息处理机,除物理能之外,还有若干智能,因而也属于二元机械。而一般机械都只有物理能, 所以都是一元机械。 8.1.2 机器人的组成及基本机能 信息处理机 图8-2生物空间 图8-1机器人三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