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建设
艺术介入城市的景观表达——以城市艺术公园(Urban Art-Park)的释读为例

以城市艺 术公 园 ( b n Ar- ak Ur a t P r )的释读 为例
邰 杰
摘 要 :本 文将景观 视作 艺术联结城 市 的纽带 ,并从 国外城 市艺术 公 园的案例分 析 出发 ,探讨 了城 市艺术公 园的内在属 性 ,亦对 国内城 市艺术公 园的发展现状进行 了略述 , 旨在对城市艺术公 园这 一艺术现 象作 出相 关理论梳理 。
为典 型案例 ,认为 康定斯基 在第一 次世界 大战 的创 伤之后 , 转 向了受到极 大控 制的和理性 化 的空间结 构的意象 ,它与一 种风格化 的都 市地 图具有一 种并非偶 然 的相 似性 。从康定斯 基 1 2 的 ( 平 线 中亦 可 阅读 出浓 浓 的城 市立 面 意象 。 94 ( 地 城市 天 际 线被 片 段地 嵌 入其 几 何 条块 分 割 的画 面构 成 中, 城市 与艺术 之 间的血 脉联 系似乎 天然地 存于现代性 创 意 资 源 不 断 在 滋 养 着 城 市 公 共 空
间规划与 景观设 计 ,景 观设计 也在艺 术的养 分 中完成 了其艺 术特质 的最 终建 构 。 “ 术让城 市更 美好 ” ( te Ar, 艺 Bet r t B te C t etr i y)的要 旨之一也应是 :让城市景观空 间设计须从
园 ( bn Ur a Ar- a k)是 集 咖 啡 馆 、 画 廊 、 露 天 影 院 与 剧 基 ( si Ka dn k tP r Was y l n is y)l l年 到l 3 年 期间绘 画风格 的 94 90 场 、 民 间 工 艺 品 工 坊 、 陶 艺 馆 、 文 博 古 玩 店 、 茶 艺 馆 、 音 乐 转 变 为 例 如 此 说 道 : “ 们 发 现 正 在 包 豪 斯 学 院 的 康 定 斯 基 我
2023年公共艺术专业特色简介

2023年公共艺术专业特色简介
公共艺术专业是一门将艺术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的新兴学科,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学科交叉融合
公共艺术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它包括了美术学、建筑学、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因此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的艺术素养,更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
公共艺术专业的教学理念以实践为主导,强调从做中学、从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因此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感知和探索。
3.关注城市环境和公众需求
公共艺术专业的目的是通过艺术手段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和形象,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
因此公共艺术专业注重对城市环境的研究与认识,同时也关注公众需求,力求让城市公共空间更符合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4.强调文化传承
公共艺术专业不仅追求创新与实践,更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在公共艺术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文化,更可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的历史感和文化气息。
5.注重自我表达与审美观培养
公共艺术专业是一门强调个性与审美的学科。
学生需要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自己的审美表达和自我实现。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个性和独特的才华。
总之,公共艺术专业是一门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它通过跨学科融合、注重实践、关注城市环境和公众需求等特点,为美化城市、改善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公共艺术和公共设施

附属设施
泰晤士河防潮闸公园 Tames Barrier Park 公园位于泰晤士河北岸旳港口区,毗邻泰晤士防潮闸与浮桥码头德国航天中心站,总占地22英亩(9.8公顷)。建造这个沿江公园旳目旳是在防潮闸所在旳江岸与附近旳商业发展项目、住宅区之间,发明一种富有吸引力旳公共空间,帮助完毕这一区域内环境旳更新与再生。
工程概况
防潮闸全长578m。共分10孔,中间4孔为主航道,每孔净宽61m;南岸2孔为副航道,北岸4孔不通航,每孔净宽均为31.5m。不挡潮时,全闸10孔可适应河水常经过。通航各孔采用上升(关门时)式弧形门;非通航各孔采用一般下落(关门时)式弧形门。
中墩厚7m~10m,外部为镀锌钢板,内部为空腔,其中安装闸门启闭机械。水闸底板为预制旳空腔构造,两侧各有圆形交通廊道一条。通航孔道底板顶面有一道与闸轴线平行旳凹槽,凹槽底面为圆弧面,其圆心轴线即闸门旳转轴线。通航时,闸门旳弧形面板滑人闸底板凹槽内,闸门里板与闸底板顶面齐平,使船只畅行;挡潮时,将闸门上转90°,使面板从凹槽中滑起,露出水面到竖直位置。这种闸门设计合理,工作灵活。闸门还可再转动90°,使面板朝上里板朝下,以便于检修。 闸门旳启闭设备采用摆梁链杆装置,用液压油缸活塞连杆驱动摆梁,然后经过与闸门销接旳链杆来转动闸门,以上升和下降。另外,还有一套锁锭装置固定闸门,使闸门关闭有双重保险
二 、公共设施
二 、公共设施
二 、公共设施
2 审美功能 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公共环境中旳艺术作品,其审美上旳功能是不容忽视旳,应以一定旳造型、色彩、质感、体量与百分比关系,并利用象征、秩序、夸张等特有旳手法作用于人们旳心理,使其成为人们旳审美对象;不然,公共设施便会失去它作为公共艺术形式而存在旳可能性。
试论园林艺术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

试论园林艺术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论文内容摘要:园林艺术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作为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维系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文章主要探讨了运用自然生态保护与公共艺术这两种手段进行的园林化城市建设,将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所要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园林艺术与公共艺术巧妙地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结合在一起,将成为缓和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优美环境的追求是人们无时无刻的努力目标。
所以,以自然美为主要塑造对象的园林艺术应运而生,它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进而揭示出了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维系人与自然的平衡中,园林的产生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什么是园林?我们首先从园林的含义入手。
一、园林与公共艺术的概念内涵关于园林的名称和内涵,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由于园林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变化的,是一个“动性”的概念;再有,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会产生不同的风格、流派,不同地域之间对园林的含义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所以,从“园”字的结构组成方面可以将其解释为,在限定的范围内,通过对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的合理布置而创造的、可供人欣赏的、自然美的环境综合体就是园林。
对于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理解,当人类文明从产生到发展这样一个特定阶段,人们发散性的思维将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对于自然的依赖性则是人类生存的依托。
所以,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自然、技术、艺术三者之间的巧妙结合。
那么,公共艺术的概念是什么?“公共艺术”仿佛是一个新名词,对于公共艺术一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大都围绕在艺术的公共性方面展开。
一切具有公共性的、为公共服务的艺术形态都可以称为公共艺术。
这是对公共艺术概念最直接的表述,虽然在定义上并未给人直接说明其具体形式,但有关在公共空间里公共艺术的使用,会给社会、人们带来巨大影响。
基于时代的发展,园林艺术与公共艺术作为为公众生活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巧妙地维系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化使人类生活环境不断地向外延伸,单纯的自然环境在不断缩小,将自然环境的精华加以提炼,从而创造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现实空间,将成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主流方式。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城市景观与景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城市景观与景观规划城市景观是城市空间的独特展示,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景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旨在创造出具有人文、生态和艺术特色的城市景观,以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本文将从城市景观的定义、城市景观规划的原则和设计要素等方面,探讨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与景观规划的重要性。
一、城市景观的定义与意义城市景观是指城市地区内构成城市环境的人工和自然要素的集合。
它是城市空间的视觉体验,可以通过人类对自然和人工物体的感知来创造出美学价值。
城市景观的意义在于创造宜人的城市环境,提供人们的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场所,并且可以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城市景观规划的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城市景观规划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这意味着在设计城市景观时,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增加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并鼓励人们采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2.人文关怀原则城市景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公众需求和人类福祉。
这意味着城市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们的价值观、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多功能性原则城市景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功能需求,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这意味着城市景观设计需要同时满足美学、休闲、娱乐、教育、交通等多重功能,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空间的效益。
三、城市景观规划的设计要素1.绿化与植被绿化与植被是城市景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和植被选择,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保护水资源等。
同时,绿化和植被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提供绿荫和美丽的景观。
2.水体与水景水体与水景是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另一重要要素。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水体,可以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和生态功能的水景。
水体和水景的存在可以增加城市的视觉吸引力,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3.人文建筑与公共艺术人文建筑和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艺术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

艺术教育138■ 江彤 崔松涛谈园林艺术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园林艺术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作为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维系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文章主要探讨了运用自然生态保护与公共艺术这两种手段进行的园林化城市建设,将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所要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园林艺术与公共艺术巧妙地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结合在一起,将成为缓和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
园林艺术 公共艺术 依存关系 人性化 公众性内容摘要:关键词: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优美环境的追求是人们无时无刻的努力目标。
所以,以自然美为主要塑造对象的园林艺术应运而生,它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进而揭示出了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维系人与自然的平衡中,园林的产生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什么是园林?我们首先从园林的含义入手。
一、园林与公共艺术的概念内涵关于园林的名称和内涵,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由于园林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变化的,是一个“动性”的概念;再有,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会产生不同的风格、流派,不同地域之间对园林的含义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所以,从“园”字的结构组成方面可以将其解释为,在限定的范围内,通过对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的合理布置而创造的、可供人欣赏的、自然美的环境综合体就是园林。
对于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理解,当人类文明从产生到发展这样一个特定阶段,人们发散性的思维将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对于自然的依赖性则是人类生存的依托。
所以,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自然、技术、艺术三者之间的巧妙结合。
那么,公共艺术的概念是什么?“公共艺术”仿佛是一个新名词,对于公共艺术一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大都围绕在艺术的公共性方面展开。
一切具有公共性的、为公共服务的艺术形态都可以称为公共艺术。
这是对公共艺术概念最直接的表述,虽然在定义上并未给人直接说明其具体形式,但有关在公共空间里公共艺术的使用,会给社会、人们带来巨大影响。
浅析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之必要

浅析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之必要【摘要】公共艺术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艺术能够塑造城市形象,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氛围。
公共艺术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为他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公共艺术也有助于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为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活力。
公共艺术还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游客,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公共艺术有助于促进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凝聚城市居民的向心力。
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在未来,我们应该加大对公共艺术的支持与投入,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措施,促进公共艺术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文化活力。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发展、城市形象、居民生活、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必要性、展望、策略、措施。
1. 引言1.1 公共艺术的定义公共艺术是指在公共空间中展示的可供公众观赏和参与的艺术作品,包括雕塑、壁画、景观设计等形式。
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美感,也能够传达文化、历史、价值观等信息,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和标志。
公共艺术的特点在于其开放性和互动性,不同于传统的美术馆和画廊,它们融入了城市的日常生活,与市民直接接触和互动,使艺术变得更加亲近和民主化。
公共艺术的意义不仅在于美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通过公共艺术的引入和发展,可以促进城市的繁荣与活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公共艺术被认为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既是经济的中心,也是文化的聚集地,更是人们生活的舞台。
城市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品味和经济实力。
一个繁荣发展的城市,不仅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更多人才,还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在当今社会,城市已经不再是单一功能的空间,而是多元化发展的综合体。
城市的各种要素如建筑、交通、环境、文化等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独特风貌。
公共艺术中城市雕塑的设计方法分析

公共艺术中城市雕塑的设计方法分析城市雕塑是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设置的艺术雕塑作品,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雕塑设计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品位,还与城市文化底蕴的提升和城市民众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
城市雕塑的设计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雕塑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素和设计流程等方面,对城市雕塑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一、城市雕塑的设计原则1.与城市环境协调一致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一部分,应当与城市环境协调一致。
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雕塑与周围建筑、道路、植被等元素的统一性,以使雕塑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不会显得突兀和格格不入。
2.突出艺术性和观赏性城市雕塑的设计要追求艺术性和观赏性,不仅要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还要引人入胜,让行人在观赏过程中产生愉悦和沉思。
3.功能性和实用性在城市雕塑的设计中,要考虑其功能性和实用性,不仅可以作为观赏物,还可以具有休息、座椅等辅助功能。
4.文化内涵和历史感城市雕塑应当融入当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历史底蕴,以增强城市雕塑的文化氛围和故事性。
5.安全性和稳固性在城市雕塑的设计中,要考虑其安全性和稳固性,避免因不稳定而造成的安全隐患,确保雕塑的长久存在。
1.形式美学城市雕塑形式美学包含了雕塑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包括雕塑的造型、线条和比例等。
设计师要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主题,通过雕塑的形式美学表达出相应的艺术内涵。
2.结构稳固城市雕塑的结构稳固是设计的重要要素,特别是对于大型的城市雕塑作品,必须经过严格的结构设计和计算,确保其在自然环境下能够稳固耐久地存在。
3.空间布局城市雕塑必须考虑到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布局,包括雕塑的位置、朝向、周围的绿化、建筑等因素,使之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城市雕塑的设计要素当中,文化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师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内涵,将之体现在雕塑作品中,使雕塑具有当地文化特色和历史感。
5.环境适应性城市雕塑的设计要素中,包括对环境适应性的考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建设
发表时间:
2019-07-29T11:22:32.2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作者: 方颖
[导读]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公共艺术是以人为价值核心,以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对象,运用综合的媒介形式为载体的艺术行为。通常是指由专
业人员设计、建造坐落于室外的并对所有人开放的一种艺术作品,它可以是任何形式、任何材料制成的,但必须有物理性的实体存在,有
地点、有体积、有功能的,诸如雕塑、戏剧、壁画、建筑、媒体艺术等。公共艺术的特点有很多,但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最主要的特征
在于它的公共性,从字面上就有
“平民化”倾向,也提示了作品需要被广泛关注的社会效应,以及公民参与的含义。公共艺术最初被引入中
国是以城市雕塑和壁画为主要形式,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出现多种公共艺术形式,这对于城市环境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意义。景观作为环
境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于城市环境的塑造亦起着重要作用,存在于景观中的公共艺术作品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类公共艺术对于景
观、甚至城市环境都有着促进意义。
城市雕塑,指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雕塑作品,是公共艺术的最常见形式之一,不仅有艺术性的点缀作用,同时也代表了一个城市
的品位和精神风貌。就目前而言,国内看到的公共艺术作品大多是:中小学校园里的
“少先队冉冉火炬”;大学校园里的各种伟人、大师雕
像或是刻有领导人毛笔字的石碑;在步行街上各种一比一铜人雕像;到了国庆、中秋等节假日,各大交通枢纽地段就会出现巨大的、显示
数字或文字的花卉大拼盘组成各种造型。很多城市千篇一律,没有艺术性,也没有任何记忆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城市建设
的整体气质,四处都是大规模的拆迁和新建,而一个城市的整体面貌却似乎总没有一个成熟的样子,没有一个合理的整体背景和框架,再
好的公共艺术作品都会显得尴尬。
世界上将城市景观建设和公共艺术建设融合地最好的城市要数美国芝加哥,关于芝加哥的旅游照片,游客们照的最多的、浏览量最大
的就是它各种地标性的建筑,很多都是出色的公共艺术作品,这也表明了一个城市整体的审美品位,其中由西班牙艺术家约姆
•普朗萨设计
制作的皇冠喷泉最为出名,整组喷泉由两座玻璃砖塔和位于二者之间的黑色花岗岩反射池组成,基底是一大块黑色的、大理石的、反光的
地面作为水池,并没有像传统的水池那样有碗状的结构,而是一整块平面,黑色的大理石之间有许多缝隙供水的流动和回收循环,由计算
机控制
15米高的显示屏幕,交替播放着代表芝加哥的1000个市民的不同笑脸,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它既是一个功能性的喷泉,也是
一个世界级的新媒体装置艺术。
作为一个交互性的新媒体装置艺术,皇冠喷泉把市民的日常活动引入到高科技支持的新媒体艺术里,把这样造价不菲的艺术作品完全
免费地、全年地送给所有人使用,而后期所有的维修和护理完全由政府承担,这也体现出一个成熟大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的发达程度。另
外,英国雕塑家阿尼什
•卡普尔在 2004年完成的“云门”也是成了芝加哥的一个经典标志,出现在了无数游客的私人相册里,还有许多电影镜
头中。创作材料上,它可能不及皇冠喷泉那样是新媒体艺术,但是通体反光的表面和流动变幻的造型却让这个静态的作品
“活”了起来,人
们在
“云门”里看到自己,看到变形的城市景观,而且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点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景观。这也是一个互动性的作品,一个把
艺术作品和城市生活融为一体的经典。随着现代对环境意识的普遍认同,人们越来越注重人类生存活动的环境空间,当下的公共艺术应是
建立在现代科技、现代观念、现代生活基础之上的。它应突破各门类艺术之间的隔离和狭窄的区域,溶入各门类、各学科知识,是在很大
范围内调动一切艺术手法进行综合的整体艺术设计,所以这些作品出现在发达的芝加哥绝不是一个偶然。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和景观建设相对独立,彼此之间难以找到有效对接并渐进交汇的连接点,因此它们之间的界限表现得非常生硬,使
得城市中的文化整体性被分割成毫无关系的板块。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城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其一是我们国内的建筑师们通常
把他们的技术禁锢在一个无交流状态中发展,结果就是
“分离”了根与土的关系,还有材料、造型和功能上的保守,多是金属、大理石、木
质等传统材料,没有高科技、新材料的运用,还是处于造型艺术的范畴,交互性差;其二是很多邀请国外的建筑大师来主笔设计我们城市
的地标性建筑,由于外国人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的本土文化,有时候设计出来的作品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让建筑物显得非常突兀,这就是
为什么中国城市中的大风景会很孤立,很难与建筑物周边的中景观建筑群形成
“唇齿相依”的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因。其关键就在于,建筑师
们没有将城市中的大景观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要素来考虑。在当今的学术领域里,这一设计意识是以当代西方美学形态为理论依据,强势
主导建筑学术界并拥有了学术的话语权。由此造成各个城市,除了自然界的部分之外,都在不断地丧失自我。
在城市的景观建设中,大风景的形成与建设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当以往的城市的大景观无论造型如何都已经成为既定的城市背景时,
我们就必须根据既有背景,选择恰当的公共艺术作品来建设新的城市景观。在许多成功的中外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借鉴的经
验。公共艺术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只限于公共艺术品体量的空间表现及艺术处理,更重要的还须考虑公共艺术品所放置的具体环境空
间各种因素关系处理问题。一个成功的公共艺术应与它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空间,表达一种在特定环境中不同价值的空间意识
及各种文化内涵,担负所需景观的空间维系作用。在公共艺术与周围城市景观相关的空间结构中,创造具有鲜明印象、富有吸引力和生命
力的环境气氛。
作者姓名:方颖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江苏南京
出生年月:1994.12.17
研究方向:园林景观
工作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所在城市邮编: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