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消息两篇》教案2

《动态消息两篇》教案2
《动态消息两篇》教案2

《动态消息两篇》教案

目标定位:

1.了解动态新闻的特点。

2.了解消息的标题的种类及其作用,并拟写标题。

3.概括两则消息的新闻事实。

早读万诵:

第一个奥运冠军是这样炼成的

自小就爱射击的许海峰,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一名射击运动员。但要从一名普通的省队射击队员,成长为一位奥运冠军,其间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只有许海峰本人才知道。

自当上了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开始了苦练基本功的运动生涯:冬天到了,北风呼啸,寒气袭人,许海蜂却照常和教练一起骑自行车到射击场去训练,他的手冻肿了,裂着口子,流出血;夏天来临,汗水湿透了一件又一件衣服,长期的瞄准射击训练让眼睛胀痛难忍,许海峰抹去汗水继续练习……这种天天瞄,月月打,整天闷在靶棚里的射击练习,使许海峰经受了残酷的磨炼,成绩不断提高:1983年9月,许海峰在第5届全运会上脱颖而出,夺得男子手枪慢射的第2名。也就是在这一年的10月,有关部门决定选派许海峰参加美国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

为了迎接这次世界最高水平的大赛,许海峰练得更刻苦了。时间过得飞快,转眼还有一天,许海峰就要启程去美国比赛了。教练望着许海峰那晒得黝黑的脸庞,对他说:“最后一天放假,你也进城买点东西吧!”许海峰却坚定地摇摇头说:“不,我还觉得不踏实,再练一次吧!”冒着盛夏的酷热,他提着枪盒,又大步走进靶棚。

就这样,许海峰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问鼎奥运冠军。事后,许海峰坦言:“我能拿到奥运冠军,第一,是因为我喜欢射击,我在射击里钻研很多。第二,我遇到很多挫折,什么苦都吃过……这几条因素可以说是我成功的秘诀。”

课文导读:

背景链接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

在许海峰之前,奥运会已经举办了22届了,但却没有一枚属于中国人。1984年,新中

国第一次正式组团参加奥运会,派出运动员225人,参加了16个大项的比赛。中国能否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实现几代人的金牌梦想,中国在关注,世界也在关注。许海峰夺得射击项目的冠军,从而产生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更是奥运史上中国人获得的第一枚金牌。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盛况。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

20世纪90年代,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新观念、新做法、新事物令人目不暇接。1998年青岛市改革环卫管理方式,第一次对道路保洁权进行招标拍卖,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消息《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尽管只有400余字,然而见报后,不仅在当地环卫人员中引起震动,在全国各地也引起了反响,全国各省市区的环卫部门纷纷派人到青岛取经,竞相拍卖道路保洁权。山东省已在130多个县市区推广了青岛的拍卖道路保洁权的做法。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对这一做法予以肯定。

文体知识——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的简洁报道,是消息诸体裁中报道量最大、时效最快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新闻体裁之一。

动态消息的题材范围很广,政治、经济、文教、体育、军事、科技、社会生活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动态消息,按照题材的性质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大类。

“硬新闻”相当于通常所说的事件消息,主要是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诸如政治事件、军事冲突、外事活动、经济动态、自然灾害、各种事故等等。这类事件有的是突发性的,有的是事物发展进程的飞跃阶段,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这类事件对人类的生活有重大影响,报道这类事件的消息也就最引人注目。

“软新闻”属于非事件消息,主要是报道社会生活中的新气象、新变化、新成就、新经验、新人物等等。这类事物的变化过程相对地长些,时间性不像突发事件那样强。但是,这类新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工厂、机关、学校、城市、农村到处都有,是新闻报道的广阔天地。这类新事物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报道这类新事物的消息也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预习检测

1.注音

魁.(kuí)首鳌.(áo)头

洛杉矶

..(shānjī) 槌.(chuí)声

中?

????中(zhònɡ)标中(zhōnɡ)听 省?

????俭省(shěnɡ)反省(xǐnɡ) 背?????背(bēi)黑锅背(bèi)弃 2.写对字形

?????d àn (诞)生垂xián(涎)蜿yán(蜒)

?????保jié(洁)反jié(诘)jié(桔)梗 ?????考hé(核)尸hái(骸)惊hài(骇)

3.辨析近义词

(1)检查·检察

[辨析]检查:①翻检查考(书籍、文体等);②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

检察:①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院)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法律监督活动;②检举,核查,考察。 ①近日,炎陵县检察院认真组织了该院所有在职的37名检察干警参加了《反洗钱法》考试竞赛活动。

②据印度媒体27日报道,印度海陆空三军参谋长26日向总理辛格汇报了印巴边境安全形势。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当天召开会议,决定将很快检查部队的备战状况。

(2)授予·给予

[辨析]授予:给予(一般与荣誉、奖状、学位、勋章等有关)。 给予:给,是一般性动词。

英国最大的移动通讯杂志及全球主要的3G 网站均给予了LG 推出的新款手机——“谜”极高的评价,而《新旅行》杂志则直接将2008年度“最佳时尚手机”奖授予它。

(3)激烈·猛烈

[辨析]激烈:侧重在紧张尖锐,一般表示激昂的情绪或尖锐的斗争,表示“剧烈”、“激奋刚烈”等意思,多用于人的言行,如战斗、辩论、比赛等。

猛烈:侧重在急速凶猛,表示“气势大、力量大”的意思,多用于风势、水势、火势、进攻等来势迅速凶猛的事物,还可表示“急剧”的意思,如“心脏猛烈地跳动着”。 2009年1月13日凌晨以色列军队向加沙城发动猛烈袭击,在大炮和直升机掩护下他们首次攻入加沙城郊人口稠密区,与哈马斯武装人员激烈交火。

4.解释词义 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沐猴而冠: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实战演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槌.声(zhuī)编辑.(jì)

恺.撒(Kǎi) 觊.觎(jì)

B.勾.当(ɡòu) 掮.客(qián)

诞.生(dàn) 自怨自艾.(yì)

C.窈窕.(tiǎo) 偎.依(wěi)

傀.儡(kuí) 唾.手可得(tuò)

D.骄横.(hénɡ) 寥廓.(kuò)

遨.游(áo) 风声鹤唳.(lì)

解析:A项,“槌”应读chuí,“辑”应读jí。C项,“偎”应该读wēi,D项,“横”应读hèn 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A.部署烦躁度假村百步穿杨

B.简炼扼要洛杉矶仗义执言

C.影牒辐射凌霄花一愁莫展

D.萃取坐镇煞风景锋芒必露

解析:B项,炼—练;C项,牒—碟,愁—筹;D项,必—毕。

3.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方式类型不同的一句是(B)

A.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

B.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C.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

D.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地区。

解析:此题是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方式的辨识能力,同时复习消息这一新闻体裁虽然是以记叙为主,但必要的议论可以深化内涵,增强消息的思想性。解题时可用排除法,先将相同的、明显用记叙方式的A、C、D筛选出,答案为B就容易出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勒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

....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B.面对一位谦谦君子

....,我不会展露本性,因为我看不清他温和文雅的外衣下藏着一颗怎样的本心。君子是个面具,是一具没有生命的躯壳,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C.在现场,影院特意赠送冯小刚导演一把集结号。冯导煞有介事

....地拿着,可还没等摸热,就被一位自称看过两遍《集结号》的热心影迷抢走了。

D.菏泽牡丹属中原牡丹种群,花色五花八门

....,花型千变万化,其主要花色为粉、红(含紫花)、紫、蓝、黄、白、黑、绿、复色九大色系。

解析:B项,“谦谦君子”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A项,“耸人听闻”,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事,使人听了感到震惊。应该为“骇人听闻”。属不理解成语含义用错。C项,“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此处应为“饶有兴趣”。D项,“五花八门”比喻花样多端种类繁多。此处用“丰富多彩”比较妥当。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艺术类研究性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艺术审美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

B.中国新诗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它不断接受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并融合了民族风格,涌现了一大批诗人、诗作和艺术流派。

C.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D.经济效益差一直困扰着这个国有特大型企业,三年来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解析:B项,“一大批……艺术流派”搭配不当,应在“艺术流派”前加“众多”。C项,“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与“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搭配不当。D项,“提不出……灵丹妙药”搭配不当,“提不出”应改为“找不到”。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15米泳池里的梦想

新华社记者赵悦杨媛媛

一个长宽仅15米、水深只有1.5米的室内游泳池,是加沙地带最好的泳池,也是这里

唯一一个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场地。七八个不到20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正在教练指导下刻苦训练,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能从被封锁的加沙地带走出去,在标准游泳场地参加一场国际比赛,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

18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杰哈德·萨利赫就是这些追梦青年中的一个。他浓眉大眼、身材浑圆,是天生练游泳的好苗子,曾获得过巴勒斯坦青年自由泳比赛冠军。但由于从年少时起就经历过太多苦难,杰哈德身上鲜有年轻人的活泼气息,说话时眼神总是很忧郁。

他告诉记者:想在加沙练好游泳实在是太难了。

杰哈德训练的地点在纳玛体育俱乐部,位于加沙地带最北部的杰巴利耶地区。这里靠近以色列边界,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以色列士兵与巴武装人员交火事件时有发生,这里不仅处于以方的机枪和坦克炮火射程之内,飞机和导弹袭击也是常事。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

纳玛体育俱乐部场地有限,仅包括一个类似“蘑菇池”的室内游泳场及非常简陋的附属设施,但仍属于当地最“豪华”的建筑之一,完全依靠阿拉伯其他国家的资助建成。

杰哈德的教练马尔旺说,虽然杰哈德的成绩不错,但他的技能训练只能依靠这个15米长、15米宽的游泳池,力量训练则需要租借其他地方简易健身房的一些设施,再加上没有资助,每个运动员都是自费参加训练,他们每个月能够承担的费用大约只能够满足每周12小时的训练时间。

杰哈德的家在纳玛俱乐部以北,距离边界更近一些。他家的外墙上至今仍遍布着以色列机枪射击后留下的弹孔。推开房门,杰哈德的家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几张低矮的木板床和一个用木板钉成的简易衣柜是他家里仅有的家具,不大的房屋空空荡荡,说话时都有回声。灰黄的墙壁上,一幅杰哈德哥哥艾哈迈德的照片高高悬挂,特别醒目。

艾哈迈德也曾是个游泳爱好者,和弟弟相比,他就没那么幸运了。2006年,年仅18岁的艾哈迈德被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永别了喜好的游泳运动。家里的兄弟并不都像杰哈德一样,都能够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坚持体育爱好,杰哈德的另外一个弟弟在艾哈迈德被打死后,一气之下放弃了任何运动,参加了哈马斯的警察部队。

杰哈德说:“我不想放弃我的梦想,我就是想参加游泳比赛,不管是简陋的泳池还是以色列的封锁,都阻止不了我的梦想。尽管走出去的可能性很小,但不管怎么样,我都盼望能够走出加沙,让巴勒斯坦国旗出现在赛场上。”

目前,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分别控制着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游泳队也同样分散成两部分,加沙地带将有4名男选手的参赛名额,约旦河西岸地区有2

名女选手的参赛名额。加沙地带由于封锁与外界沟通不畅,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巴民族权力机构只告诉他们选拔选手参赛,但未说明参赛的具体情况。到目前为止,加沙地带的教练和受训者都只听说比赛将在中国举行,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比赛。

记者经过查询得知,将在中国举办的有关游泳的国际赛事有今年的广州亚运会和明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但加沙地带的这些选手能否如期参赛还是个未知数。

加沙地带当前受到严密封锁,其南部与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是他们能够出去的唯一通道,但这个口岸只在“特殊情况”下不定期开放,要从这里出去必须与巴民族权力机构、哈马斯和埃及方面频繁协调。

“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杰哈德说。

对于加沙人来说,也许比赛结果远远不及能够参赛重要,他们的梦想就是能走出封锁,出现在国际赛场上。这个看似近在眼前的梦想,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新华网,2012年4月10日) 6.简要概括“在加沙练好游泳”面临的困难。

答案:局势动荡;场地有限,训练设施简陋;经费紧张。

7.以新闻特写的角度谈谈作者为什么选取15米泳池作为报道的对象。

答案:新闻特写就是通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来做出形象化的报道,本文作者选取15米泳池作为报道的对象,富有典型意义、增强现场感,体现了游泳训练条件的简陋,突出了巴勒斯坦人对游泳梦的追求。

8.“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明了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冲出封锁参加比赛甚至比比赛结果更重要,突出了参赛的艰难,从而表明了他们对参加比赛的强烈渴望之情。

9.本文塑造了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的形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答案: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一直坚持训练,渴望有朝一日能走出被封锁的加沙地带,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作者塑造这一形象,表面上是写巴勒斯坦人对体育梦的追求,实际上表现了巴勒斯坦人对和平梦的追求,表现了人类渴望和平的主题。

三、语言表达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新华社上海4月23日电上海青年人文经典读书办公室23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六成上海白领将阅读视作自己的兴趣,但是仅有一成多的白领每天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一半受访者习惯网络阅读,基本停留在“浅阅读”层面。

在此次调查中,六成左右的上海白领将阅读视作自己的兴趣,而表示不喜欢阅读的仅有两成。白领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知识和信息,持这一观点的占全部受访者的48.2%,另有25.7%和25.2%的白领分别出于工作需要和休闲娱乐而选择阅读。

工作繁忙是白领的一大特点,忙碌的工作压缩了白领们宝贵的阅读时间。在受访的白领青年中,仅有12.4%的人每天阅读超过一个小时,超过半小时不足一小时的有16.8%,而不足半小时的占到了24.2%,其余的则基本没有阅读习惯。

随着网络的普及,白领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网络阅读,首选网络阅读的占到了52.2%。互联网的兴起还直接冲击了白领的阅读消费习惯,83.3%的白领平均每月购书支出不足100元,其中不足30元的有15.2%。此外,报纸、杂志等纸媒因价格便宜、购买方便等也受到白领的青睐。

调查报告指出,阅读时间过短,以及通过网络、报纸和杂志的阅读,基本都是一种“浅阅读”,对于提升个人人文素养的作用比较有限。与之相对,阅读图书是一种“深阅读”,需要较多时间投入。遗憾的是,大多数白领因为工作忙碌而放弃了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

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6个字)

答案:(示例)不少白领青年爱读书但停留于“浅阅读”。

11.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中新网4月30日电综合消息,今晚8时10分,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将在黄浦江畔世博园区举行。有来自全球的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实际参展,历时184天的世界“大聚会”将由此展开。开幕式上,全球观众将可以欣赏到中外演员的精彩表演与高科技背景的美妙结合,还能欣赏到黄浦江两岸烟花、激光、声电共同构成的“协奏曲”。目前,出席开幕式的政要嘉宾正陆续抵达上海,大部分展馆布展工作陆续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据悉,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形似飞碟的世博文化中心内进行开幕仪式和文艺表演,二是在黄浦江两岸“四围之合”区域内进行室外灯光喷泉焰火表演。室内文艺表演部分包括“相约上海”“江河情缘”“世界共襄”和“致世博”四个章节,参加室内仪式文艺表演的演职人员数为3500人;室外灯光喷泉焰火表演由三个篇章组成:“中国欢

迎你”“欢聚在世博”和“世界共欢庆”,技术人员数为1500人。

根据“精彩、节俭、亲民”的原则,开幕式将尊重国际惯例,凸显勤俭原则,力求“简朴又不失亮点,热烈而不求奢华”。开幕式后,上海世博会还将在5月1日举行开园仪式,在为期184天的会期内,预计将迎来7000万中外观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将于今晚在世博园区举行。

游向高原的鱼

水从高原由西向东流着,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行。它的游技很精湛,因而游得很精彩,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它穿过了湖泊中的层层鱼网,也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逆行了著名的壶口瀑布,堪称奇迹;又穿过激水奔流的青铜峡谷,博得鱼们的众声喝彩;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礁石,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却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上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适用话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师在教学除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利用情境带入,以此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植树节期间,学校开展相应的活动,引领大家去公园进行植树,已知一班派出28人,二 班派出32人,每五个人为一组,请问一班和二班各能组成几组,如果两个班合并在一起可 以凑成几组。 教师:从当前数字上看,因为两个班级人数都为两位数字,同时还要根据5个人一组来进行 划分,那么可以先通过乘法来进行估算,5的几倍距离28和32更加接近。但是接近28和 32的同时,并不能超过他们彼此,。 学生:一班的人数应该为 28÷5=5 (3) 学生:二班的人数应该为 32÷5=6 (2) 教师:1班总共可以分为5组,而且还会剩余3个人,而二班可以分为6组还会剩余2个人,在求第三个问题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将两个班级剩余的人数相加再进行分组,或 者将两个班级的总人数相加,再重新进行分组,通过两种方式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学生 们可以尝试去进行计算。 学生:方法一(3+2)÷5=1 5+6+1=12 学生:方法二(28+32)÷5=12 (二)教学反思 在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先让学生们去利用乘法来进行估算,但是有余数 的除法,学生们在估算的过程中不能将估算值超过原来的数值,这样的话是无法构成等式成立。所以当乘法计算时所缺少的数值就应该是除法中对应的余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 善用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以此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作操作,探究新知识 (一)列题分析 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们自行的展开操作,从而提高学生们操作能 力的同时,加强他们的探索能力,以此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给予学 生们一组火柴棍,并让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自行填空。如总共有()根火柴棍,每()根为 一捆,可以凑成()组,最后剩余()根。 在这道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同时还要确保其内容符合 当前学生们的需求。 教师:学生们可以3个人为一组展开探讨,并根据几组对比做出明确的分析。 教师可以请1或2组学生来到台前进行表演,并观察他们的分析情况,根据实质情况做好改善。 教师:你们明确火柴棍按照组分配的标准么?他们采用了什么原理? 学生:在分配的过程中有分配完整的,也有分配不完整的,他们采用的除法原则,在分配完 整的情况说明可以被除尽,如果有剩余则说明存在一定的余数。 教师:如果火柴棍共有25根,在确保整除的情况下怎样分组,有几组分配方法。

幼儿园大班英语教案

英语教案

Where are you 内容:《Where are you ?》 执教:马魏娜 目的:1.词in on under beside behind 2.通过英语游戏提高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准备:1.圆桌,方桌(各一张)椅子(两把) 2.Banana apple cake biscuit cake fish box 3.bag book pencil-box pencil 4.cat (头饰) 过程:一.出示小猫头饰,引起兴趣。 1.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Good morning.) 2.Who am I ? (cat) 3.Yes, I am a cat !And I am a hungry cat! 4.I want to eat some fish . 二.寻找小鱼,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1.Where is it ? Is it on the table ? (No, it isn?t.) What is it ?(It is an apple.) 2. Is it under the tab le?(No, it isn?t.) What is it ? (It is a banana.) 3. Is it beside chair?(No, it isn?t.) What is it ? (It is a cake.) 4. Is it behind chair? (No, it isn?t.) What is it ? (It is a biscuit.) 5. Where is it ? Is it on the paino? Oh, here?s a box on the paino. Let me take a look. 6. Who can find it ? Please. Anyone? 7. Oh,it is in this box. 8.Oh,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三.转换场景 1.Where is my bag? 2.Who wants to help me? (It is behind the chair.) 3. Wher is my book?(It is under the chair.) 4.Where is my pencil-box?(It is on the table.) 5.Where is my pencil?(It is in the pencil-box.) 6.What a silly cat!! 7.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四.游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1.Now ,let’s play a game.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引出活动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 1.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 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问题: 1.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64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2. 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第59~61页)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难点: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课件,小棒。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儿摆小棒的游戏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图) 师:现在每人有11根小棒,在小组里分工合作分别摆出这三个图形,然后把你摆的情况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在小组里摆小棒,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 生1:我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结果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下3根小棒。 生2:我用11根小棒摆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结果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下2根小棒。 生3:我用11根小棒摆五边形,每个五边形用5根小棒,结果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下1根小棒。 师:如果老师有12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12÷4=3(个)。 师:现在我们是用11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该怎样列式呢?

生:11÷4=? 师:这等于多少呢?该怎样书写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欢的摆小棒游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平均分时分不完的情况,产生迫切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欲望开始今天的学习】 1.教学例1。 师:请你用小棒代替草莓,每2根摆一组,然后列式计算。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把6根小棒每2根放在一起,正好可以分成3组,也就是把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成3盘。用除法计算:6÷2=3(盘)。 师: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仍然是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生:结果是摆成了3盘,还剩1个。 师:像这样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剩下的1个,叫余数。这个结果表示的就是摆了3盘,还剩1个。 师:现在请大家尝试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1:把17颗五角星,2个2个地圈,结果圈了8组,还剩1个。算式是:17÷2=8(组)……1(个)。 生2:把23个圆圈,3个3个地圈,结果圈了7组,还剩2个。算式是:23÷3=7(组)……2(个)。 师:做得很好。下面的习题你能完成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生1:有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4人,还剩1支。算式是:9÷2=4(人)……1(支)。 生2:把9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结果每人分2支,还剩1支。算式是:9÷4=2(支)……1(支)。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2.教学例2。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按老师的要求摆正方形,并用除法算式记录结果。 让学生依次拿出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摆正方形,用除法算式记录结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如果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为什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剩4根,也可能剩3根,也可能剩2根,还可能剩1根,总之剩下的根数一定会小于5,因为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剩余的结果怎样? 生:剩下的小棒根数一定比3根少,可能是2根或者1根。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余数含义的理解。在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让学生交流讨论,能够促进学生充分理解余数小于除数】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幼儿园大班英语教案五篇

幼儿园大班英语教案五篇 导读:本文幼儿园大班英语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设计意图: l 音乐活动是我园的特色之一,它带给幼儿的感觉是自由、轻松而愉悦。本次活动是将双语渗透于音乐活动的一种新的尝试,教师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让幼儿学习双语的积极性得以限度地发挥。在一次很偶然的谈话中,我从幼儿的谈话中了解到,幼儿对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的“小矮人”形象非常喜爱,而且平时也总是饶有兴趣地哼唱《十个小矮人》这首歌。于是,我便抓住幼儿这一兴趣,设计了这个活动,从幼儿的主体出发,让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双语活动,活动中教师能与幼儿上下互动,能让幼儿自信地发音并能自如地、心情愉快地学习乐曲。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Ten Little Indian Children》,能大声地用英语来演唱。

2、复习双语单词one——ten,会与数字1——10相对应。 3、通过音乐游戏复习第5—7册英语句子提高幼儿学习双语的兴趣。 4、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单词one—ten,会与数字1—10相对应。 2、学习新的乐曲《Ten Little Indian Children》,初步掌握歌词与旋律。 活动准备: 1、印有英语单词one——ten的车票两套。 2、情景布置图及汽车座位上粘上数字1——10两排。 3、画有印第安小朋友的图片若干。

4、一套含有中英文的短句,如:一个小孩one little 。 5、幼儿人手一个小背包,包内放有英语句子纸条两份。 6、幼儿水笔人手一份,教师事先在十个小指上画有简单的脸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up2; 以旅游售票的游戏导入,复习数字1—10的英语单词。(播放背景音乐) T: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让我带你们去旅游吧!Let’s go! (跟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 T:瞧,孩子们!车站到了,请你们去售票员阿姨那买票,然后根据你的车票上车找相应的座位号,赶快行动吧! (幼儿进行买票入座游戏,根据票上的英文找座位上的数字相匹配)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 4。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这节课其编排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除法的特征。 设计理念: 教学中,首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交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教师对学生思考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体会,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按要求摆学具。接着练习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巩固理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还有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0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改后**) -----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情景导入:学生动手操作,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正五边形,各能摆几个?**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 教师: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1个,多了1个。(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出示学生资源):这是咱们班同学的想法(呈现下面3种方式)。请大家仔细看看,你同意用哪一个表示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针对①):剩下的1个草莓不表示出来行吗?你是怎样想的。教师:(针对②和③):后面的两种表示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刚才分的过程吗?7、2、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省谷城县冷集镇胡湾中心小学胡静秋 案例背景: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容,这部分容是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有机地体现与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除法,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求商时因为乘法口诀掌握的不够熟练而出错,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时要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案例主题: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通过操

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操作、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 能摆几个?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幼儿园大班英语教案:Do you like to eat

Do you like to eat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单词banana和orange,复习apple、pear的发音,复习歌曲Good morning. 2.初步感知sweet 和Do you like to eat? 的含义。 3.初步学习单词,积极参与游戏,并大胆地说。 二、活动准备 水果蓝一只,水果若干,手偶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Good morning to you.”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Let’s sing the song “good morning to you”, Ok? C: Ok. 2.学习banana和orange. T: Look! I have a beautiful basket. There are some fruits in it! Look, that’s… C: 香蕉 T: Yes, This is a banana. 请幼儿跟读 T:(尝一口)Banana is sweet. Follow me. Banana is sweet. Do you like to eat banana? C: Yes.

T: If you want to eat banana, Let’s sing the song “I like banana.”Ok? C: Ok. T: Ok, very good! Act: Monkey: Mrs. Gao, Miss Gao. T: Let’s have a look, what’s coming? C: Monkey. T: Monkey, Yes! M: I want to eat…(着急说不出来) T: Oh, The Little monkey wants to eat the banana, but she can’t speak English. Can you say it in English? Let’s tell her together, Ok? Ok, what’s this? 请幼儿一起说:This is a banana T: Yes, Monkey. Banana, Do you know? M: Yes, I know. T: If you want to eat the banana, you’ll say it in English once more. I’ll give it to you, ok? M: Ok! I want to eat the banana. T: Ok, here you are. Bye.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三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横式和竖式表示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欢乐的六一儿童快要到了,你瞧,这是同学们正在布置庆祝会的会场呢! 师:他们“先搬了15盆花”,那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呢?算式怎么列? 生:15÷5=3(组) 师板书 师:这个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口诀,三五十五) 师:现在,谁再来说一说这里的15、5、3各表示什么?(15表示一共有15盆花,5表示每组摆5盆,3表示可以摆3组)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列式 师:可是,你看这里有23盆花呢。 师:如果也是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呢?你能列算式吗? 生说,师板书。 板书:23÷5= 2、圈一圈 师:怎么进行计算呢?先请你在点子图上分一分。 生完成练习纸第1题。 3、展示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圈得结果是怎样的? 师:这3盆还能不能圈成1份?为什么? 生:剩下3盆,比5盆少,不够了,所以不能再分。 师: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4组,还剩3盆,这里剩余的3盆,就是余数。 板书:余数。 4、写得数 师:那这个算式的结果该怎么写呢?谁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 师示范写:算式可以这样写:23除以5等于4组,后面写6个小圆点,表示“多下来”的意思,剩余3盆。(边说,边写) 板书:23÷5=4(组)……3(盆)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算式:23除以5等于4组余3盆。 师示范读,学生齐读两遍。

5、认识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生:23是被除数,5是除数,4是商,3是余数。 师:余数3表示什么意思? 生:剩余3盆。 师: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生: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4组,还多3盆。 师:现在请你把这个算式写在练习纸上,然后与同桌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它表示的意思。明白的头点点,开始! (二)出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三)感知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1、探究除法竖式的列法。 师: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时,都能用竖式计算,我们的除法同样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你能尝试着列一列15÷5=3(组)这个算式的除法竖式吗? 学生自主在练习纸上列式。 展示学生的作业。 师:说一说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示范结合讲解:在写除法算式时,我们先写被除数15,接着写除号、写除数5,写等于号,写商3,(商写在被除数上面,但是老师忘了写在1上面还是5上面?你们觉得应该写在哪里?商写在1上面就表示1个十。商是3一位数,应该和15的个位5对齐) )再把3乘5的积写在被除数15的下面,最后15减15的差是0,划线下写0。. (请小朋友们照着老师的样子在练习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一遍) 师:写完了竖式,现在请小朋友们再来说一说除法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字分别表示除法算式中的什么? 2、探究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列法。 师:哎,写完了这一个除法的竖式,那么像这个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该怎么列呢?你能写一写吗?请你自己独立地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展示学生的写法。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 师:是啊,我们写有余数除法的竖式时,我们也是这样写的,师边讲解边写竖式。 3、比较两个除法竖式的不同点 说一说这两个除法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习1:有20个面包…… 师:接下来,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挑战一些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数学问题吧! 20个面包,第一种5个一袋,第二种6个一袋 你想选择第()种包装方法。这些面包可以装()袋。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难点 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教学准备 PPT 一、教学设计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动手操作,建构知识”、“巩固新知”、“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二(1)班正在用小棒摆图形,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 (二)、新授 (1)教学例1 ①把6个磁块每两个摆一组,摆一摆学生用学具摆 你会用算式表示吗?6÷2=3(组) ②把7个磁块每两个摆一组,摆一摆学生用学具摆摆3组还剩一个 你会用算式表示吗?学生思考:讨论怎样表示还剩下1个。 小结:把剩下的1个叫作“余数” 7÷2=3(组)……1(个) ③比较这两个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 相同: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不同:第一题恰好分完,第二题还有剩余 引入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④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余数的?学生结合例题说一说 小结:把物品平均分后剩余的部分,叫作余数 (2)教学例(2)用小棒摆正方形 ①摆一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学生动手摆用算式表示:8÷4=2(个) ②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摆 你会用算式表示吗?9÷4=2(个)……1(根) ③10根可以摆几个正方形?11根呢?12根呢? 学生边摆边写算式,教师巡视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精品版

2020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精品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在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 (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 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 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 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 格) 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 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

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 会不会剩5盆花呢? 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 学生收拾学具 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 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 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 教师板书讲解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师:剩下的这3组如果列成除法算式应如何列式?请同学们从这3组中任选一组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师巡视。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并让学生读出所写的算式,教师随机点出相应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并问学生剩下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引导得出余数,并板书。 师:这些花每组摆5盆,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我们的花摆完了,让我们到学校里看看同学们摆完了没有。(课件点出小组合作算式) 师:他们还摆完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组4人一起想一想,这些花按每组5盆来摆,分别能摆几组?还剩几盆?想好后,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填在方框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借助信封中图片,按每组5盆先来圈一圈,再填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出答案。

幼儿园大班英语教案(3篇)

幼儿园大班英语教案(3篇) 【导语】英语包含约49万词,外加技术名词约30万个,是词汇最多的语言,也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 助!《where’s my daddy/mommy》 活动目标:学习正确读准、认识单词daddy、mommy、grandpa、grandma,并了解其含义。 活动准备:flash card:daddy、mommy。 活动过程: 1. say hello(打招呼):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好多客人,小朋友们应该和客人说什么呀?(教师做hello动作提醒幼儿)师:我们一起唱一首好听的英文歌送给大家好吗?师幼共唱《hello song》。 2. warm up(热身运动):肢体动作:stand up, sit down, run, jump, turn around…… 3. teaching(教学):①师:do you want to know what’s behind me?你想知道谁在我后面吗?(想)可是啊,它要求小朋友数到3才肯出来呢!我们一起来好吗?show me your hands. one, two, three. 咦,它还是不肯出来,we try to again.我们再来一次。(师互动幼儿举出手指数one, two, three)②(出示flash card:daddy)who is he?他是谁呢?(幼儿说说)he is my daddy!他是我的爸爸。(幼儿学念:daddy)(出示flash card:mommy)who is she?她是谁呢?(幼儿说说)she is my mommy.她是我的妈妈。(幼儿学念:mommy)我们来和daddy, mommy打个招呼吧。say: hello, daddy! hello mommy!③ki ing game:依次请幼儿说:hello daddy/mommy. 4. jumping game:①以唱歌《where’s my daddy/mommy?》的形式请两位幼儿分别扮作daddy 和mommy。②教师说明游戏规则。③教师指挥游戏:教师随机喊daddy 或mommy,两名幼儿尝试游戏。④教师互动其他幼儿喊daddy或mommy,参与游戏幼儿进行jumping game. 5. say good bye(说再见)。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 年级三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情分析:本班共45 人。有5 人数学思维较特别,绝大部分学生勤于动脑可墨守成规,是好学生但不是优秀数学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设置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的中探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式题。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式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资源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复习导入 看谁能很快说出( )里最大能填几? ( )x 5v 6 ( ) x 3v 20 5X( )v 38 ( )X 4v 22 6X( )< 34 7X( )< 24教学活动2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用谈话导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学们有没有在老师的带领下出去展开过春游或者野炊活动,当中就有很多数学问题。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活动日记,大家请看: 10月18日晴 今天,我们去野炊,老师规定5人分为一个小组,并做好出发准备。我们班这次参加旅游的女同学共有15人…… 想想看,这些女同学能够分为几组? (学生独立解决、检查除法竖式的书写) 教学活动3 三、尝试解决问题、引入主题 1、如果这次参加的女同学不是15人,而是16人,分组的结果又会怎样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把结果表示出来。

2、生独立思考或合作解决 (1)怎样列式?(2)用教具摆一摆。 3、师生交流(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重点理解横竖式的表示方式及每一步的含义。)16人,每组5人,分了3组,还剩1人。这1人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这里剩下的1表示什么?你能给这个数起个名吗? (板题课题:有余数的除法)这道题的得数怎么写呢?(让学生说一说。)写得数时,要先写商3 ,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1. (板书16-5=3 ()……1 ()) 这里商3表示什么?(3组)(板书单位名称“组”)这里余数1 表示什么?(1人)(板书单位名称“人”)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的写法)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讨论竖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绍竖式中余数。教学活动4 四、教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提出问题:如果参加的女同学是17、18、19……25人呢,分组的结果又会怎样? 2、观察质疑:那么,(教师板书,连贯成一串对比算式): 16-5=3 (组) (1) (人) 17-5=3(组) (2) (人) 18-5=3 (组) (3) (人) 19-5=3 (组) (4) (人) 20-5=4 (组) 21-5=4(组) (1) (人) 22-5=4(组) (2) (人)…… 学生:(当20-5时,商是4……) 3、发现规律: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生观察、交流) 4、全班反馈,得出规律:余数<除数(为什么?) 五、看书质疑(完成例题内容) 六、巩固练习。 1、教材P51。“做一做”。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6 = 33 - 8 = 3、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七、全课小结。 [1]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 发现了什么规律? [3] 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在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 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 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 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格)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 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 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

会不会剩5盆花呢? 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 学生收拾学具 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 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 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 教师板书讲解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师:剩下的这3组如果列成除法算式应如何列式?请同学们从这3组中任选一组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师巡视。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并让学生读出所写的算式,教师随机点出相应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并问学生剩下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引导得出余数,并板书。 师:这些花每组摆5盆,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我们的花摆完了,让我们到学校里看看同学们摆完了没有。(课件点出小组合作算式) 师:他们还摆完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组4人一起想一想,这些花按每组5盆来摆,分别能摆几组?还剩几盆?想好后,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填在方框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借助信封中图片,按每组5盆先来圈一圈,再填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出答案。 师:他们的花按每组5盆来摆,也有剩余的情况,大家观察一下,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幼儿园大班英语教案合集

幼儿园大班英语教案合集 English song “Do you know the fireman”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节奏特点,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用英文演唱,游戏。 2、结合图片实物了解歌曲中人物的职业。 【活动准备】: 1,图片:医生、护士、警察、司机、厨师 2,玩具:听诊器、注射器、枪、方向盘、锅铲玩具箱 3,已掌握一些职业的名称 【活动过程】: 1、师生问候,引出主题,并复习以前掌握的人物职业名称。 T:Hello, boys and girls. C:Hello, Jane. T:Your are my good friends. but I have lots of friends. Gue ! Who are they? (逐一出示图片,引出新单词——fireman.) T: what’s her/his job? C: she/he is a doctor /nurse/ policeman/cooker/driver. 2、发现新的图片,接触新名称——fireman. 由教师的提问:what’s his job? 引发小朋友关于消防员工作的讨论,了解他们的辛苦和勇敢。 T:so, if someone ask me : Do you know the fireman? I can say: oh, he is my best friend. 3、结合图片欣赏歌曲。Listen to the tape, and show kids the picture. 4、Teacher sings a song again. --- Do you know the fireman?(向左边幼儿做出询问的表情和动作) --- The fireman, the fireman?(手指图片) --- Do you know the fireman? (向右边幼儿做出询问的表情和动作)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教材49-5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法。 教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个?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2÷4=?(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三四十二12÷4=3

二、讲授新课 老师这有一个盒子,里面装了一些小棒,我想用这些小棒来摆三角形,你们猜猜看,盒子里可能有多少根小棒? 1、假设盒子里面有12根小棒,那么最多可以摆几个独立的三角形? (1)用算式怎样表示? 12÷3=4(个),谁来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2)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加、减法一样,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我们一起来看看除法的竖式怎样列。 先写一个除号,再写被除数12,把被除数12写在除号的里面,除数3写在除号的外面。 我现在要写什么了?商4你们觉得商4应该写在哪里呢?我能把它写在1的上面吗? 总结:有4个3所以写在个位。4个3是多少? 12我把它写下来,这个12就是4与3的乘积。原来有12根小棒,摆三角形用了12根,还有没有?(没有了)也就是原来有12根减去摆三角形用掉了12根等于0。(3)谁再来说说,被除数下面的12和0表示什么呢?(全用了,没有剩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