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3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常规脑电图与规范脑电图对比分析

3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常规脑电图与规范脑电图对比分析
势 , 8 % 以上 。 达 7 综上所述 ,规范化 E G可明显提高 E E P患者痫样放 电
21 术 前常规 E G与规范化 E G异常情况 比较 3 . E E 2例患 者 均行 3 n常规 E G检查 , 0mi E 并且连续 3d复查 , 检查过 程 中 2例记录到发作起始期 E G及 临床发作 。 E 其中检测到 痫性放 电 1 4 .%)能定位 、 3例(o 6 ; 定患侧者 1 例f1 %)3 0 3 . 。2 2 例患者术前行 3次以上规范化 E G检查 , E 整个描 图时问为 9 0~ 10mi, 2 n 描记中 1 7例记录到发作期 E G并见 到临床 E 表现 , 其中过度换气诱发 5例 , 睡眠诱发 9例 , 闪光 刺激诱 发 3例( 部分描记到 3次发作) 范化 E G检查癫痫放电 。规 E
f 关键词 】 癫痫 ; ; 电图 痫灶 脑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临床资料 3 例 患者系 2 0 . 2 0 6年 7月 ~ 09年 6月神 20 经外科就诊并行手术 治疗 的不 同类型的癫痫 患者 。 男性 1 8
例, 女性 1 4例 , 均 2 . 1岁 , 程 2 1 ( 均 5 平 7 病 - 1年 平 .8 年)发作次数每周 2一 3次至每月数次不等 , 。 一 均行 系统单药 及 多药抗癫痫治疗 , 疗效欠佳 。按 18 年 国际 E 91 P分类 : 简 单 部分 性发作 6例 , 杂部分性发作 1 , 复 6例 简单 部分性继 发全身性发作 4例 , 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 发作 6例 。 1 例患者经 MR 检查 ,2 2 I 2 例患者经 C T检查 ,发现有脑结 构性改变 : 颞顶叶蛛网膜囊肿 l 例 , 2 颞叶胶质瘤 4例 , 颞叶 脑膜瘤 2例 , 额颞叶动静 脉畸形 1 。 例 1 仪器与 导联 光 电 4 1K1 . 2 4 8 8道 E G机按 国际 1 0 E 0/2 系统安 置 圆盘 电极 , 滤波 3 z 时间常数 0 , 0H , .3S灵敏 度 7 v/m 走纸速度 3 m/s m, 0m 。导联 包括 2个单极( 准 标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研究方案: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一、研究背景和目的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抗癫痫药物种类有限,且存在副作用和局限性,因此需要开展针对癫痫的新型药物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和临床试验,探索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发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实验和双盲随机临床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 实验设计:a. 动物模型:选择适合的癫痫动物模型,例如使用大鼠或小鼠,通过电刺激或药物诱导癫痫。

b. 药物筛选:通过对已有的化合物库进行筛选,初步筛选出具有潜在抗癫痫活性的化合物。

c. 药物药理学评估:通过体内动物实验,评估新化合物的药理学特性,包括药效学、药物动力学和毒理学。

d. 机制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等手段,探索新化合物对癫痫的作用机制。

3. 临床试验设计:a. 受试者招募:在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中进行研究对象的招募,包括不同类型和年龄的癫痫患者。

b. 随机分组:将招募到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c. 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将使用新型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将使用已有的抗癫痫药物。

d. 疗效评估:通过临床观察和主观问卷等方法,评估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差异。

e. 安全性评估:评估治疗组患者在使用新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副作用等安全性指标。

三、数据采集和分析1. 实验数据采集:收集动物实验中药理学特性、机制研究等方面的数据,包括药效学、药物动力学和毒理学数据。

2. 临床试验数据采集:记录受试者的基本信息、疗效评估和安全性评估的数据。

3. 数据分析:a. 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化合物的药理学特性和机制研究结果。

b.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对临床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

2024难治性癫痫相关皮质发育畸形的病理研究及分类进展(全文)

2024难治性癫痫相关皮质发育畸形的病理研究及分类进展(全文)

2024难治性癫病相关皮质发育畸形的病理研究及分类进展(全文)摘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对皮质发育畸形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更新,尤其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臼(m TOR)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突变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中被陆续发现。

同时,2011年国际抗癫病联盟(ILAE)发布的有关FCD的分类共识在诊断实践中遇到了问题和挑战。

因此,2022年ILAE根据分子遗传学10年来的进展,提出了FCD分类的更新版,主要在分类体系中增加了“白质病变”,还建议综合病理组织学、影像学及分子检测结果,进行多层次整合诊断,来实现可靠的、临床相关的和治疗性靶向的组织诊断。

正文癫病是—种常见而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目前已居神经科疾病的第2位。

随着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难治性癫病的进展,难治性癫病相关的病因病理类型也逐渐被明确,涉及脑皮质发育畸形(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evelopment, MCD入瘢痕、肿瘤及炎症性病变等神经病理的多个方面。

其中,MCD在癫病病因分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病例中占比更高。

我们前期对难治性癫病手术切除标本队列进行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居第1位的是MCD(约占57.2%1 2017年德国的Blumcke等对25年间欧洲12个国家36个癫病中心9523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在15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其病因病理学前3位分别为MCD(约占39.3%� 肿瘤(约占27.2%)及海马硬化(约占15.0%1—、MCD分类的进展及遇到的问题和挑战MCD是—组局灶性或弥漫性皮质结构异常的病变的总称。

包括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 FCD入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及半侧巨脑回(hemimegalencephaly)等。

难治性癫癎靶点学说研究进展

难治性癫癎靶点学说研究进展

难治性癫癎靶点学说研究进展
潘楠楠(综述);郑乃智(审校)
【期刊名称】《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2(021)006
【摘要】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在近30年内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尤其是在生理学和遗传学方面。

1978年起,10种新型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drugs,AED):丙戊酸、托吡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非氨酯、奥卡西平、氨己烯酸、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和普瑞巴林等在临床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癫痫的治疗。

【总页数】4页(P374-377)
【作者】潘楠楠(综述);郑乃智(审校)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立医院神经科,山东青岛266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1
【相关文献】
1.难治性癫(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J], 黄绍平;李丹
2.难治性癫(癎)相关病理学最新研究进展 [J], 朴月善;卢德宏
3.难治性癫(癎)基因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J], 唐兴华;李琳;刘振国
4.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癎)的靶点 [J], 王军;罗心仪;王洪筱;王克万
5.神经刺激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癎)研究进展 [J], 袁兴;田茂强;余小华;杨昌键;窦庆阳;束晓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皮与皮层脑电监测对难治性癫痫不同脑叶致痫灶定位的比较

头皮与皮层脑电监测对难治性癫痫不同脑叶致痫灶定位的比较

临床表现头皮脑 电和皮层脑 电等影 像学资料 来进行 判定[ 1 ] 。
头 皮 脑 电 图技 术 在 目前 来 说 是 一 个 重 要 的评 估 手 段 , 但 是 头
皮脑 电会受 到患 者的头皮颅骨等相关 的 日常 活动影 响, 而且 每一个头皮 的电极所记 录 的脑 电活动 都并 非来源 于 电极相 应的脑局部 的电活动 , 它 也会受 到周围脑 区域 6平 方厘 米皮
收治的 3 2 例癫痫病患者作为本研 究的研 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采用癫痫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 手术前两周对 患者的头皮进行视频脑电监
测, 捕捉临床表现, 并且对患者发作前的定位价值的脑电活动进行捕捉 , 根据 患者的头皮脑电图异常显 示放置患者的颅 内电极 , 之后
捕捉 至 少三 次患者 , 临 床 发 作和 患者 的脑异 常放 电情 况 , 然后 为 患者 进行 手 术 。结果 :本研 究 3 2 例 患者 当中 , 头皮 脑 电能 够定位 额 叶
0 . 5 , 其 可靠性 相对 较高 。本研究 当 中有 5例患者 为顶一 枕 叶 癫痫 , 患者的头皮脑 电影异常放 电区域 和患者 的皮层 电极大 致符合 。患者在手术 以后经 过一年 的随访 , 采用 E n g e l S 癫 痫术后结果分类 , 本研 究 当 中 1 3例 患者颞 叶致痫 灶切 除 以 后, 一级患者 1 O例 , 二级患者 3例 ; 1 4例额 叶致痫灶 切除术 以后 , 一级 患者 7例 , 二级 将患者 5 例, 三 级患 者 2例 ; 5例 顶一 枕 叶致痫灶患者手术 以后均 为一 级。
致病灶的概率为 8 4 . 5 , K a p p a 值为一O . O 2 , 可靠性相对较低 ; 头皮脑 电可以真正定位额叶致病灶的概 率为 9 3 . 6 , K a p p a 值为 0 . 5 , 其可靠性相对较 高。本研 究当中有 5 例患者为顶一 枕叶癫痫, 患者的头皮脑 电影异常放 电区域和患者的皮层 电极大致符合。患者在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癎)的临床探索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癎)的临床探索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癎)的临床探索张丽娜;武士京;陶华英;李倩【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0(010)002【摘要】目的观察低频及阈下强度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瘸的疗效.方法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12例难治性局灶性癫痼患者.分析并评价治疗前后癫瘸发作频率、发作日及发作潜伏期;采集治疗前后脑电信号,分析脑电图各频带相对功率值(%)和尖波发放数目.结果 12例患者经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首次治疗后,癫(癎)发作频率及发作日均减少(t=2.450,P=0.032;t=2.797,P=0.017),其中8例发作潜伏期延长.脑电图8频带相对功率值(δ%)降低(t=3.047,P=0.011)、β频带相对功率值(β%)增加(t=-2.703,P=0.021),尤以α频带相对功率值(α%)增加显著(t=-3.680,P=0.004);脑电图尖波发放数目减少(t=2.411,P=0.035).再次治疗后上述指标仍呈改善趋势,δ%降低、α%增幅变大,尤其δ%降低幅度增加至2.08倍,背景波明显改善.结论采用低频、阈下强度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癎)患者,可以减少临床发作频率、延长发作潜伏期和改善脑电图异常放电.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非药物性神经调控领域的新方法,治疗难治性癫(癎)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总页数】5页(P230-234)【作者】张丽娜;武士京;陶华英;李倩【作者单位】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癎)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J], 周建鹏2.多种术式联合治疗难治性额叶癫(癎)临床分析 [J], 石亚伟;吴承远;周新平;宋晓丽;秦政3.多次癫(癎)外科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癎)临床病理学研究 [J], 李岩;刘永玲;邢炜;付静4.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癎)大鼠模型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 [J], 张丽娜;武士京;陶华英;张秀娜5.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陛癫癎的疗效及其与多药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研究: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J], 郑兴珍;武士京;夏敏;李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策略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策略
或 两 种 以 上 药物 治 疗仍 不能 控 制 的 E , 为难 治性 E , 有 P称 P也
得 了 较 大 的进 步 。本 文 就 癫 痫 手术 适 应 症 、 前评 估 、 术 方 术 手
式 等 予 以 综述 。
1概 述
人将其定 义为 E P频 繁 发 作 ( 少 每 月 四次 以 上 )经 正 规 一 至 ,

进 , 别是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 , E 特 使 P外 科 治疗 越 来 越安 全
种致残 率高、 临床 反 复 发 作 和 病 程 漫 长 的 疾 病 , 有 自 发 具
有 效 , 多患 者 接 受 了 手术 治疗 , 众 且手 术 能 使 8 %的 患 者 发作 0 得 到 有 效 的 控 制 。 目前 ,P手术 期 间 的 临 床和 实验 研 究分 E 为 三 个 阶段 ( 附 图 ) 。 见
泸 州 医 学 院 学报
20 0 9年
第3 2卷
第 2期
19 8
J u a f u h uMe ia o e e V 1 2 o m l zo dc lC H g o. No2 2 0 oL 3 . 0 9
难治性癫痫 的外 科治疗策 略
张 苓 综述 , 陈礼 刚 审校
断 地 完 善 , 上 显 微 外 科 技 术 的 应 用 , 而 使 得 癫 痫 外 科 取 加 从
增 加 的病 人 数 约 4 人 【 E 0万 ¨ P治 疗 的 主 要 目的 是完 全 控 制 发 。 作 并 提 高 患 者的 生 活 质 量 , 而 , 管 抗 E 然 尽 P新 药不 断 用 于 临 床 ,据 统 计 仍 然 有 3 %以上 E 0 P患 者 药 物 治 疗 无 效 或 不 能 耐 受 药 物 的 副 作 用 而 放 弃 内科 治 疗 1 2 1 种 先 后 经 过 至 少 两 种 。这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相关问题解答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相关问题解答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相关问题解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癫痫药物的不断更新,多数癫痫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患者对抗癫痫药物不敏感而选择外科开颅手术。

而有一些患者不适合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如致痫灶位于大脑重要功能区、多灶性癫痫、患者无法耐受手术等,在这些情况下神经电调控技术如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迷走神经刺激术等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1973年Cooper等最早将DBS用于癫痫治疗的探索,在随后的几十年,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DBS在动物模型及临床实验中均有控制难治性癫痫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他的一些初步研究表明通过刺激脑深部结构中的一些靶点能够有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最近的研究关注于直接刺激致痫区,结果表明,直接刺激致痫区后发作间期的癫痫样电活动以及癫痫发作频率也减少。

DBS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电极植入脑深部组织,通过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流刺激,调节脑组织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相对安全、可调控、对神经的损伤可逆等特点,但至今DBS控制癫痫发作的机制仍不明确,另外最佳刺激靶点和刺激参数尚有争议。

由于DBS治疗癫痫的病例较少,各癫痫中心有关DBS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率的报道也不同,但是总体上来说,DBS可以减少部分患者的癫痫发作。

1.DBS控制癫痫发作的脑网络机制癫痫发作的起始和扩散与脑网络中的一些环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Papez环路包括海马一乳头体一丘脑前核—扣带回一海马,与颞叶癫痫的起始和扩散相关。

皮质—丘脑网络涉及颞叶癫痫的发作,并且与失神性癫痫发作也有着密切关系。

虽然DBS控制癫痫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也与Papez环路、皮质一丘脑网络密切相关。

已知的大多数靶点位于这些环路中,如海马、丘脑前核等,而DBS可通过电刺激调控某一局限区域的脑组织,从而调节环路中的其他结构甚至更广泛区域神经元的功能,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或者提高癫痫发作的阈值,达到减少癫痫发作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