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课件)

2020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课件)
2020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课件)

2020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课

件)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

【摘要】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创伤性疗法,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据有报道......感谢聆听

称,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2% ~17.4%,起搏器植入术后成功与否取决于术者的专业水平,

还取决于护理者的专业护理技巧。现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相关并发症做一综述。

1 常见并发症

1.1囊袋血肿或出血囊袋血肿或出血是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尤其是术后1~3d。其常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前未停用抗凝药物,术后压迫方法错误或压迫时间不够,术侧肢体过早、过度活动。

1。2囊袋感染囊袋感染为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原菌多为葡萄球菌,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囊袋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2~5d 。

1。3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安装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是早期,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和性能以及日常生活中起搏器受外界电磁场干扰等原因,心房或心室触发型起搏器误被外界信号触发而引起心动过速J。

1.4起搏电极脱位起搏器电极脱位是致命性并发症起搏电极脱位与以下因素有关:术后过早的体位改变,如右侧翻身、外举术侧上肢导致过度牵拉电极;患者心脏扩大,肌小梁萎缩,心内膜光滑,肌小梁纤细,不利于电极的嵌顿固定;患者的不合作性,术后不配合护理工作,早期过度活动等都是引起起搏器电极脱位的重要原因。......感谢聆听

1。5气胸气胸的发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术中损伤了肺组织。

1.6起搏器综台征起搏器综合征是指起搏器植入后由于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学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低心排血量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晕厥.起搏器综合征约占植入单腔心室起搏器患者的17%~38%.

2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1 囊袋血肿或出血的护理观察与护理的关键:(1)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2)术前2~5d停用抗凝药物,尤其对于高静脉压力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应及时停用抗凝药物。(3)术后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面色的变化,有利于早期发现出血。(4)若出现囊袋血肿,嘱患者手术肢体制动1周.(5)术后常规予以0.5kg盐袋压迫6h,每2小时解除压迫5min,如有潜在出血,增加压迫时间至24h,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护士应确保压迫或加压位置准确无误,部位是在切口下方囊袋上,而不是皮肤切口缝合处,同时告知沙袋压迫的目的及重要性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做好心理护理。......感谢聆听

2.2 囊袋感染的护理起搏器术前30分钟输注抗生素,术后应用抗生素3-5天可有效预防感染;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和血象的变化,观察伤口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波动感,

病人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变暗发紫,术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每天常规更换术口敷料一次,一般术后7d拆线;如若发现的囊袋感染,及时通知医生,取出被感染的起搏器系统,在远离感染灶或对侧重新埋人起搏器,并加强抗感染治疗.......感谢聆听

2。3心律失常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心电监护仪的改变,患者有无疼痛、胸闷等不适症状;术后1周加强心电监测,常规做全导联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必要时拍摄心脏正位片,确定电极位置;高枕卧位时,会增加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可能与起搏器电极脱位、机械刺激心肌有关,故术后需平卧时间一般为3d;告知患者远离强电压、高磁场的环境,如生活环境中的和磁场、广播电线、发电设施、大型机电、变电站等。......感谢聆听

2.4 起搏电极脱位的护理(1)术后嘱患者72h内平卧或略向左侧卧位,术侧上肢避免外展、、外旋、上举,勿剧烈咳嗽、深呼吸等动作,尽早应用镇咳药。(2)对于不习惯床上小便的患者,给予导尿留置尿管引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大造成导管移位或脱位 .(3)发现心电图表现为间歇起搏或起搏失效时,应考虑电极脱位,及早通知医生重新手术,调整电极位置。......感谢聆听

2.5气胸少量气胸不需干预,气胸对肺组织压迫>30%时需抽气或放置引流管。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2。6起搏器综合征单腔起搏器术后护理中密切监测自主心律、起搏心律时的血压水平,注意患者有无疲乏、心悸、气促、血管搏动、眩晕、晕厥、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淤血表现

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3 出院指导

3。1 自我监测教会患者自己测量、记录脉搏的方法,每天早、晚各测量脉搏1次。一旦出现脉搏减慢或者增快、头晕不适,均需迅速就诊。另外,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不穿紧身衣服,不要随意抚弄起搏器部位皮肤,自我检测起搏器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波动感。3。2 定期随访指导指导患者定期随访,测定起搏器功能。一般最初半年内每个月随访1次,以后3个月随访1次,情况稳定后每半年随访一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时应缩短随访时间。患者需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以备应急处理。......感谢聆听

4 小结

综上所述,阐述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发现并发症,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陈萍杨明韩凌陈欣等.起搏器囊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 西部医学,2014, 26(3)

[2]徐小雅. 4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西部医学.012, 24(4)

...... 感谢聆听 ......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简称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由脉冲发射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一、评估要点 (一)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及患者心理状况。 (二)评估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情况、常规备皮。 (三)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术后伤口有无渗血、血肿及疼痛,起搏器感知功能是否良好。 二、护理措施 1. 术前护理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手术前夜给予辅助睡眠。 (2)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型、及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等。 (3)术区备皮,备皮范围上及下颌,下至肋缘,两侧至腋下,手术部位应彻底清洁。 (4)术前应少食但不禁饮食,以防患者虚脱、低血糖或静脉充盈不良。 (5)遵医嘱用药,术前常规做抗生素(如青霉素)试验,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好普鲁卡因试验。 (6)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出现排便困难。 (7)术前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范围内。 2. 术中护理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2)关注病人感受,了解病人术中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助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3. 术后护理 (1)术后嘱患者保持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1~3天,术侧肢体制动24h,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术后第1次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2)术后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h,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监测脉搏、心率、心律及病人自觉症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6h,且每间隔2h解除压迫5min。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术后7天拆线,观察伤口及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局部有无疼痛等;监测体温变化,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注意保持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减少摩擦,避免撞击。 三、健康教育 1. 告诉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 2. 告知患者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如核磁、激光、理疗等),嘱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应立即离开此物或不再用该种电器。 3. 教会患者每天自测脉搏2次,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及时就医,不要随意抚弄起搏器植入部位。 4. 避免剧烈运动,装有起搏器侧的上肢避免用力过度或大幅度的动作(如打网球、负重),洗澡时勿用力揉搓起搏器植入处皮肤,以免影响起搏功能或使用电极脱落。 5. 妥善保管起搏器卡(有起搏器型号、有关参数、安置日期、品牌等),外出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心脏起搏器最新进展

心脏起搏器最新进展 磁共振与远程监测 真实世界中,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MRI检查的真实需求,然而心脏起搏器患者是MRI的绝对禁忌症。现有的兼容MRI起搏系统,如Accent起搏系统,拥有完备的MRI兼容电极,具备安全、方便的MRI检查条件,提供了临床治疗和疾病管理的一体化全面解决方案;不仅起搏器可以兼容核磁,ICD、CRTD也相继推出可以兼容核磁的型号。但实践中能否安全、有效、顺利的进行MRI检查,需要心内科和影像科的共同协作。 有研究表明远程检测可以降低全因住院率及因住院而产生的卫生服务费用。尽管在各种植入式心脏装置中RM 都有这种作用,但是它在CRT-D 植入患者中的效果却最明显。另一项研究表明远程检测降低心衰患者总死亡率的61%,ESC指南也将具有远程监测的植入器械作为IIa类推荐。总的来说,ICD以及三腔起搏器患者安装远程检测有很大收益。 植入式心电监护仪

植入式心脏检测仪其实由来已久,之前主要用于发作不频繁但伴随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其能连续检测心电活动1~2年。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这项心律失常的检测技术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心电监测及记录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植入式心脏检测装置逐渐向微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 植入式心脏检测仪埋藏在患者皮下,长期监测患者在各种情形下的心电图。监测的时间长,医生可通过遥测技术对其记录的心电图进行复制和分析,提高心律失常的诊断率,但由于该装置为侵入式检查、费用较高,目前临床上仅用于少数晕厥原因不详、怀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但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临床研究证据的增多,植入式心脏检测装置定会给广大心律失常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无导线起搏器 传统起搏电极导线可能磨损断裂等问题,这种情况下,一个无需静脉导线和脉冲发生器囊袋的心脏起搏系统相比传统起搏系统有很多优势。无导线起搏技术避免了导线的静脉植入与存留,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无导线起搏器均为单腔起搏,无法提供双腔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 手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 抗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并做抗生素皮试 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 轻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 卧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中护理 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 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 沙袋压迫囊袋局部6—8h。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 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 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 起每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 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 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 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1-3天后可增加活动量,要适当注意活动量或活动方式。逐渐适量活动肩关节,可以防止肩关节僵硬等不适。埋入起搏器术侧手臂早期要严格避免快速地、突然地移动或用力高举等动作,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一般1-2月后电极导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沙袋应用现状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沙袋应用现状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为了减少术后伤口出血、血肿、电极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往往要求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常规沙袋压迫。同时也给临床护理带来许多新课题,如沙袋的重量,沙袋原料取材及制作,沙袋固定装置制作,沙袋压迫时间及方式的护理等,本文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1 沙袋制作材料及重量 王潆潆【1】调查结果显示:有35.9%医院使用细沙,有19.2%医院使用软包装输液袋装水,有12.8%医院使用决明子,有32.1%医院使用袋装盐。杨欣【2】指出普通沙袋在应用时存在重量不均衡,取材不方便,沾上血后不易于拆洗及缝制后易于漏沙,容易污染伤口等弊端,针对上述缺点其自制水袋用于心导管介入术后止血,将500 ml百特注射液空包装袋先浸泡消毒,然后注入500 ml凉开水,用一次性中单包裹1~2袋,用胶布固定封口即制成0.5 kg 或1 kg的水袋。刘柳,杜丽虹【3,6】临床工作中采用盐袋代替沙袋行压迫止血,应用未开封盐袋500g装进合适的布袋中,方便简单实用。某些医院应用决明子制作沙袋是因为决明子具有抑菌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无毒副作用【4】。国外文献【5】报道,常规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出血并发症的方法是在穿刺点入口处压迫一个重量从2.5~4.0kg不等的沙袋。从目前国内检索到的文献报道较多的常用沙袋重量为0.5-1kg,一般情况下应用0.5kg沙袋,如果病人出血较多或凝血功能欠佳的应用1kg沙袋,并相应增加压迫时间. 2沙袋外套材料 沙袋最开始应用时直接放置囊袋上方压迫,因无固定装置沙袋容易滑落,病人活动严重受限,容易引起肩关节僵硬疼痛,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研制出比较实用的沙袋固定装置。杜丽虹等【6】应用自制盐袋简易固定装置:用毛巾块做好的可容纳盐袋的口袋,四个角上缝有四条系带,方便操作,增加了固定效果及患者的舒适度。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四头带沙袋固定袋的缺点是由于交叉打结,致使局部高耸不平整,影响患者颈部活动。针对伤口沙袋压迫容易移位,传统的人工压迫费时费力和简易四头带包扎致局部不平整影响患者颈部活动的问题。梁宝珠【7】研制出一种H型沙袋固定带,其具有可使砂袋固定稳定,患者在移动体位或采取侧卧位时砂袋不移位、不滑落的优点,患者感觉舒适。王益【8】自制沙袋包扎带采用棉布制作沙袋口袋为一22X22cm的正方形开口袋,正面开口处重叠5cm以防沙袋外露,开口袋正面缝一5cmX25cm松紧带,松紧带顶端垂直缝一10cmX(75cm+75cm)双层扎带。此固定带外观平整,患者活动方便,不易移位,可避免局部皮肤损伤。金红妍【9】用白色纯棉布制成约长18cm、宽12 cm的布袋,一侧长边有开口,内装0.5 kg沙袋,开口处安装拉链,布袋的一面固定粘布。在一侧短边中间固定约宽6 cm、长45 cm的长条形袋,袋的尾部有固定粘布;另一侧短边中间固定长约6 cm、宽2 cm的松紧带,松紧带的外端连接与对侧相同的长条袋,在此长条袋近端1 /3处,连接松紧带,松紧带的外端连接长条带约长3 cm、宽6 cm,袋的外端有粘布,用此沙袋固定装置压迫时病人感到舒适、安全,还可根据肥瘦调节松紧。费红【10】制作一款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专用病服,该病服采用纯棉布和尼龙粘带制作而成,该病服的前胸片上缝合了沙袋口袋,能有效固定沙袋,但该病服尺寸较大,不适用体型瘦小的患者,由于病服遮盖身体的面积小,在保护隐私及保暖方面存在不足。郑英花【11】研制一种随体稳定、保暖舒适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肩部固定器。该肩部固定器纯棉布制作穿着舒适,固定性好,且保暖。郭海燕【12】自制防滑加压带固定沙袋,方便简单易于操作。沙袋固定装置从无到有,并在不断完善中,应用沙袋装置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

哪些患者需要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哪些患者需要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人工心脏起搏能起到临时性心脏起博与永久性心脏起搏的作用。 临时性心脏起搏的适应证: 急性心肌梗死后,有下列心电图改变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同时合并有P-R间期延长、双侧束支阻滞、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在每分钟45次以下等;(2) 严重窦性心率过缓和窦性停搏伴有晕厥或持续低血压、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状者;(3)已发生过心脏停搏而又心肺复苏成功,并出现各种严重的房室传导及束支传导阻滞;(4)药物中毒、高血钾引起的缓慢心律失常伴有症状者;(5)Q-T间期延长综合征;(6)安置永久性起搏器前,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7)显著心动过缓、双侧束支传导阻滞又要接受全身麻醉和大手术者。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有显著心动过缓、充血性心力衰竭;(2)莫氏Ⅱ型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并有症状;(3)双侧束支阻滞并有显著的心动过缓:或伴有P-R间期延长;(4)持续性三束支传导阻滞伴晕厥者;(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6)病态窒房结综合征,同时有房颤、房扑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7)动态心电图检出有窦性停搏3秒钟以上,同时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心脏起搏器上的每个字母代表什么? 根据起搏器的性能和工作方式,规定用几个外文字母代表,1974年起采用3位代码命名,如VVI等,1981年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增补为5位代码。 第1个字母代表起搏的心脏,如A为起搏心房,V为起搏心室,D为心房心室双腔起搏。

第2个字母代表起搏器能感知哪个心腔,如A为感知心房的激动、V为感知心室的激动、D为心房和心室双腔均感知、O为无感知功能。 第3个字母表示起搏器感知心脏自身电活动后的反应方式。如T为触发型,即感知心脏自身激动后释放一个刺激脉冲;I为抑制型,即感知心脏自身激动后起搏器工作受到抑制暂不发放脉冲刺激;D(或T/I)为既有触发反应又有抑制反应,0为无此项功能;R为逆向反应,即当患者发生心动过速时发放脉冲呈逆向反应,与一般起搏器相反。 第4个字母表示程序控制的程度。P为有1-2项程控功能。 第5个字母表示抗快速心律失常的形成。如B为猝发成串脉冲刺激;N为与正常频率竞争刺激;S为频率扫描刺激;E为体外控制脉冲的发放。如VVE起搏器表示:心室起搏、心室感知、反应方式为抑制型、有简单的程控功能。 心脏起搏器术后复查保证两头紧、中间松的原则,一般在术后3个月、半年、一年三次复查。起搏器都有自己的担保年限,一般是在4-8年,单腔起搏器的使用年限在8年,双腔的在6年左右、三腔的在4年左右。到最后一年要加紧复查,注意电量变化。 心脏起搏器有3种类型:单腔型起搏器、双腔型起搏器和双室型同步起搏器。单腔型起搏器只有一条导线连接至右心房或右心室,适用于只有窦房结或房室结出现问题之病人。双腔型起搏器有两条导线,电极分别连接至右心房和右心室,适用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协调出现问题的病人。双室型同步起搏器有3条导线,电极分别连接至右心房、右心室和冠状静脉窦以刺激左心室,令左右心室能同步收缩,适用于心脏衰竭的病人。 永久心脏起搏器的种类可分为: (1)频率固定型起搏器(AOO,VOO):只有起搏功能,而无感知功能,现在 临床上已不再使用。 (2)按需型起搏器(SSI,AAI,VVI):具有信访(AAI)或心室(VVI)感知功能(根据导线植入心腔的位置),为电腔起搏器。 (3)全自动型起搏器(DDD):同时具有心房和心室的感知和起搏功能,能较好地模拟生理性起搏,为双腔起搏器。其中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又可分为以 下类型: 1 房室顺序起搏器(DVI):无心房感知功能,保证房室顺序起搏,主要用于 快速性心律失常时不跟踪心房高频事件。 2 DDI起搏器:作用机制类似DVI,但优于DVI,具有心房心室感知功能。当心房感知到过快的心房高频率事件时,抑制心室脉冲发放,并以底限频率起搏心室(如自身心室频率低于起搏器设置的低限频率)。 3 VAT起搏器:心房只有感知功能,心室只有起搏功能,可用于窦房结功能 良好而房室传到阻滞的患者,不宜用于快速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4 VDD:在VAT基础上增加了心室感知功能,能避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而 引发的自身与起搏器竞争心律。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 首席医学网 2005年09月03日 10:18:30 Saturday ? 医师杂志征稿 ? 中国老年医学大会 ? 乳腺癌研讨会 ? 网站运营 ? 核心期刊征稿 ? 结核病东方论坛 ? 世界精神健康会议 ? 内蒙中医药 ? 神经放射学年会 ? 世界糖尿病大会 ? 全国性大内科会 ? 心脏病学会年会 ? 儿童癌症并发症 ? 儿科神经内科年会 ? 儿科肾脏病大会 作者:张晓吾 加入收藏夹 向本刊在线投稿 《中华临床医师 杂志》中华医学会 主办,中华医学电 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 族] ·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 策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 察 ·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 ·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 [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 ·写作技巧 |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 | 《中华普通外科》征稿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为一电池发动机,它以与心肌直接相联的电极而发起和控制心脏电刺激[1],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对于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生命体征观察、起搏器工作状况分析、伤口护理、饮食及排便的护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指导、日常生活注意、随访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消除顾虑,使其以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即使出现一些异常情况,也能尽早争取时间治疗。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3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9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0例。结果:63例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后心律失常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术后4例心理负担重、情绪紧张,2例伤口周围有血肿,9例由于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发便秘。 2 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应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患者思想顾虑多,心理负担重,情绪紧张,因此心理护理应从术前开始,术后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或利用治疗时多交流、多倾听、多解释。向其解释安装起搏器后因心率较前增快而感到不适属正常现象,不必担心,不必有更多顾虑,如果顾虑、担心已影响到正常休息,应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适当镇静剂。 2.2 体位护理术后24h内绝对卧床,可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这样可使右心室损伤处形成足量的胶原纤维包牢电极头[2],防止电极脱落。72h后允许下床,在室内轻微活动,这样可防止下肢血栓,可指导患者尽量左侧行事(把一些生活必需品,如水杯、尿壶、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近代生物医学工程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使过去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得到救治,大大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1932年美国的胸外科医生Hyman发明了第一台由发条驱动的电脉冲发生器,借助两支导针穿刺心房可使停跳的心脏复跳,他命名为人工心脏起搏器(Artificial Pacemaker)。1960年美国人Greatbatch制造出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20世纪 70年代,更符合房室顺序起搏的双腔起搏器(DVI)及能治疗各种心动过缓的全能型起搏器(DDD)被开发出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起搏器除了轻量化、小型化的改进外,还出现了程控和遥测的功能。90年代,出现了 抗心动过速起搏和频率自适应起搏器(DDDR)。目前,性能更高的双心室/双心房同步三腔起搏器,以及具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也已经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和普通的心脏起搏器相比,带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复杂得多。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是一种能自动检测室性心动过速,过缓和心室颤动并进行变速控制和电击复律的器件,是迄今为止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有效的手段。ICD对制造技术水平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几家公司能够生产。目前世界上的四大生产商,美国的美敦力、圣犹达、波士顿科学以及德国的百多力,基本上垄断了全世界的市场。 ICD价格很高,产品平均价格在10~15万元左右。由于经济原因,ICD在我国心脏病患者中的植入率非常之低。同美国相比,在每百万人口中,美国的ICD 植入率达到450台,而我国小于1台。ICD需要有成熟的半导体开发,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做后盾,我国目前尚没有能够生产ICD的国内企业。长期以来,我们半导体产业发展比较滞后,严重依赖进口。2012年,我国半导体进口金额超 过2000亿美元,现在每年半导体进口的金额已超过石油进口的金额。近年来,国家已将发展半导体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以大力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国产的ICD产品出现。 近年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开创了心脏性猝死预防的新领域,欧洲、新西兰和美国已有超过2 000多例患者成功植入了S-ICD。传统的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需要将电极导线直接植入心脏,而S-ICD 系统则完全置于皮下,无需将电极导线安置到心脏上,因而不会接触心脏或血管。 无线心脏起搏器 虽然全世界已有数百万人安装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但这种心脏起搏器并非没有任何问题。心脏起搏器虽然尺寸很小,但外科医生还得切开病人心脏附近才能安装设备,然后连接到线上,再把电刺激引导到心脏肌肉附近。这些微小的导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健康指导的体会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健康指导的体会 目的通过健康指导让患者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基本知识有正确认识,以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设立宣传栏、开展讲座、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个别讲解等方式。结果患者接受健康指导后,对心脏起搏器的认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基本掌握了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结论健康指导适应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认真做好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健康指导成为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心脏起搏器使用寿命的关键。 标签: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健康指导;体会 每年全球约有60万人接收心脏起搏器治疗,起搏器的广泛运用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对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的迅速发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当今国内外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窦房衰竭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成功的人工心脏起搏能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其中做好健康指导对于出院后工作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1],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擬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心脏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人工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人认为的”司令部”,由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电极传到心肌,局部心肌被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终使整个心室与心脏兴奋收缩从而代替心脏自身起搏点维持有效心搏。 1健康指导的对象 健康指导的对象包括患者和家属,使他们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有所认识,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心脏起搏器使用寿命 2健康指导的形式 2.1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积极宣传起搏器的相关知识,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意义。 2.2举办学习班定期举办学习班,由专业人员授课,讲解安装起搏器的注意事项,并给予心理生活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对心脏起搏器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 2.3召开座谈会定期召开座谈会,义务为患者及家属解答疑难问题,并请病情控制理想的患者介绍其成功经验,也请身受并发症之苦的患者谈切身体会和感受。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 后护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手 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 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并做抗生素皮试 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轻 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卧 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中护理 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血 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沙袋 压迫囊袋局部6—8h。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

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 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起每 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 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伤口 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 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1-3天后可增加活动量,要适当注意活动量或活动方式。逐渐适量活动肩关节,可以防止肩关节僵硬等不适。?埋入起搏器术侧手臂早期要严格避免快速地、突然地移动或用力高举等动作,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一般1-2月后电极导线可固定,不过仍需注意手臂的活动幅度、力度以及承重力量,俯卧撑等靠近埋入位置的运动也要避免。 2.起搏器局部的保护 早期您会感觉到起搏器的存在,请不要直接按压起搏器表面,不要试图挤压和移动您的起搏器。感觉到起搏器如异物样存在的不适是常见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近代生物医学工程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使过去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得到救治,大大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1932年美国的胸外科医生Hyman发明了第一台由发条驱动的电脉冲发生器,借助两支导针穿刺心房可使停跳的心脏复跳,他命名为人工心脏起搏器(ArtificialPacemaker)。1960年美国人Greatbatch制造出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20世纪70年代,更符合房室顺序起搏的双腔起搏器(DVI)及能治疗各种心动过缓的全能型起搏器(DDD)被开发出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起搏器除了轻量化、小型化的改进外,还出现了程控和遥测的功能。90 年代,出现了抗心动过速起搏和频率自适应起搏器(DDDR)。目前,性能更高的双心室/双心房同步三腔起搏器,以及具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也已经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和普通的心脏起搏器相比,带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复杂得多。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是一种能自动检测室性心动过速,过缓和心室颤动并进行变速控制和电击复律的器件,是迄今为止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有效的手段。ICD 对制造技术水平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几家公司能够生产。目前世界上的四大生产商,美国的美敦力、圣犹达、波士顿科学以及德国的百多力,基本上垄断了全世界的市场。 ICD价格很高,产品平均价格在10~15万元左右。由于经济原因,ICD在我国心脏病患者中的植入率非常之低。同美国相比,在每百万人口中,美国的ICD植入率达到450台,而我国小于1台。ICD需要有成熟的半导体开发,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做后盾,我国目前尚没有能够生产ICD的国内企业。长期以来,我们半导体产业发展比较滞后,严重依赖进口。2012年,我国半导体进口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现在每年半导体进口的金额已超过石油进口的金额。近年来,国家已将发展半导体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以大力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国产的ICD产品出现。 近年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开创了心脏性猝死预防的新领域,欧洲、新西兰和美国已有超过2000多例患者成功植入了S-ICD。传统的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需要将电极导线直接植入心脏,而S-ICD系统则完全置于皮下,无需将电极导线安置到心脏上,因而不会接触心脏或血管。 无线心脏起搏器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观察与护理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使用心脏起搏器治疗某些心律失常增加病人生活质量。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符合条件43例病人,配合医生治疗,合理护理。结果:43例患者全部好转出院。结论: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心脏功能障碍有效而重要手段[1]。 关键词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通过置于心脏血管起搏电极向心肌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肌,使心肌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收缩,以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采用该方法治疗具有不开胸,不全麻,创伤少等优点。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43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5岁(38~81岁)。房室传导阻滞18例,病态窦房结19例,心肌病3例,室颤2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动过缓或过快,全身乏力黒矇,晕厥等症状。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准备 根据医嘱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做好皮肤护理,备皮范围:双侧胸大肌及颈部、腋下,协助患者做好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常规、HIV、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等。解释术后注意事项,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2.1.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高层次护理手段,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2]。由于患者对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缺乏了解,常伴有紧张恐惧心理。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层次患者心态,因人而异地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派发宣传单张,图文并茂资料容易让患者了解安装永久性起搏器过程,消除顾虑,向患者讲解安装起搏器意义、作用及优点等。使其正视疾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2 术后护理

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及处理

J Clin Electrocardiol ,2011,Apr.20.No .2 ·临床研究· 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张亚艳王居新刘天胜 【摘要】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起搏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囊袋血肿8例, 电极穿孔2例,电极导线脱位4例,起搏器综合征3例,深静脉血栓3例,Backup VVI 起搏1例,导线断裂1例。结论充分认识起搏相关的各种并发症,重视术前准备,严格规范起搏器置入术的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人,尽量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40.4+1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72(2011)02-106-03 Clincal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pacemaker implantation Zhang yayan,Wang juxin,Liu tiansheng.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cine,Changping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Beijing,102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tiology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implanted car -diac pacemakers.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situations of 325pacemaker patients.Results We found complications as such blood effusion and hematoma formation in pocket (8cases ),lead perforation (2cases ),lead dislocation (4cases ),pacemaker syndrome (3cases ),thrombosis information in deep vein (3case ).Backup VVI pacing (1case ),lead break (1case ).Conclus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lications of pacemaker,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discerning complication,standardize operation,give the patient strict obser -vation after the operation,regular following up,and so on,and these can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acemaker;complications 心脏永久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 有效手段,然而,作为一项有创性治疗技术,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本文回顾分析我院325例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的资料,探讨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起搏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2000~2010年,在我院置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325例,其中男151例,女174例,年龄23~91岁,平均(64.5±12.3)岁。本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5例,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8例,房颤伴长RR 间期 76例,双结病变46例。起搏方式:单腔起搏器197例,双腔起搏器128例。起搏电极:被动电极:195例,主动电极30例。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 2.研究方法:对325例置入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程控,对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果 本组325例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并发症22例,发生率6.76%,分析其原因及治疗措施如下。 1.囊袋血肿8例( 2.5%),主要表现为囊袋局部 肿胀隆起,有液波感,8例患者均采用盐袋加压止血后,血肿逐渐吸收。 2.电极穿孔2例(0.6%),均发生在主动固定电极,在术后1~2天发生,主要表现为局部刺激性疼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102200)通讯作者:刘天胜 106··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 【摘要】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创伤性疗法,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据有报道称,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2%~17.4%,起搏器植入术后成功与否取决于术者的专业水平,还取决于护理者的专业护理技巧。现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相关并发症做一综述。 1 常见并发症 1.1 囊袋血肿或出血囊袋血肿或出血是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尤其是术后1~3d。其常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前未停用抗凝药物,术后压迫方法错误或压迫时间不够,术侧肢体过早、过度活动。 1.2 囊袋感染囊袋感染为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原菌多为葡萄球菌,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囊袋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2~5d 。 1.3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安装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是早期,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和性能以及日常生活中起搏器受外界电磁场干扰等原因,心房或心室触发型起搏器误被外界信号触发而引起心动过速J。 1.4起搏电极脱位起搏器电极脱位是致命性并发症起搏电极脱位与以下因素有关:术后过早的体位改变,如右侧翻身、外举术侧上肢导致过度牵拉电极;患者心脏扩大,肌小梁萎缩,心内膜光滑,肌小梁纤细,不利于电极的嵌顿固定;患者的不合作性,术后不配合护理工作,早期过度活动等都是引起起搏器电极脱位的重要原因。 1.5气胸气胸的发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术中损伤了肺组织。 1.6起搏器综台征起搏器综合征是指起搏器植入后由于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学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低心排血量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晕厥。起搏器综合征约占植入单腔心室起搏器患者的17%~38%。 2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1 囊袋血肿或出血的护理观察与护理的关键:(1)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2)术前2~5d停用抗凝药物,尤其对于高静脉压力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应及时停用抗凝药物。(3)术后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面色的变化,有利于早期发现出血。(4)若出现囊袋血肿,嘱患者手术肢体制动1周。(5)术后常规予以0.5kg盐袋压迫6h,每2小时解除压迫5min,如有潜在出血,增加压迫时间至24h,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护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现状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现状 桐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安 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10月8日,Senning首次将起搏器植入到一位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患者的体内。此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例被植入起搏器的患者。随着时代的发展,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起搏器在人类治疗心律失常的道路上起到了里程碑式的巨大作用,上述的首例植入起搏器的医生及研发首台体内起搏器的工程师以及接受首例起搏器植入手术的病人,这三人因对医学巨大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我国1962年10月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心外科医师率先安置了全国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经心外膜起搏治疗)。1973年我国成功植入了第一台经静脉起搏器,几十年来心脏起搏器在我国各级医院得到了迅速普及和飞速发展。 时代的进步和电子科学以及起搏器植入术式的进步使心脏起搏器得到了飞速发展。1962年,经静脉导线应用于临床,植入心脏起

搏器无需开胸手术。1964年,出现了R波抑制型(VVI)起搏器,避免了固定频率起搏器不同步性可能引起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978年植入了第一台双腔起搏器。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功能愈趋完善,出现频率适应性起搏、起搏参数的体外提取和程控、起搏器对心律失常事件和起搏器工作状态的监测和记录等功能,并可根据病人的不同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起搏参数使起搏器能更好地适用于复杂的临床情况和不同的病人。 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心动过缓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非心动过缓病症。上世纪70年代应用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这个技术目前仍应用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中。1995年Bakker等证实了双心室起搏的血流动力学益处,对严重心力衰竭合并室内阻滞,特别是左束支阻滞,双心室起搏可使心室收缩再同步化,心功能改善,活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这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三腔起搏器)现已得到广泛应用。 起搏器的适应症主要系以下三类: 一.严重的心跳过慢。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患者,心脏停跳3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40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起搏器类型如AAI,VVI,DDD等。这也是起搏器最主要和最初的治疗范畴。迄今为止,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唯一有效手段。这一伟大的技术已使逾2百万人在过去的50年中受益。正是有了起搏器,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体会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病人一旦安置了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它将终年的陪伴病人,使病人能过正常的生活。因此,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安全有赖于科学、有序的护理,让患者了解起搏器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使起搏器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我科自2009年以来,共开展7例手术(其中男4例,女3例),采用重视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后体位、皮肤伤口、生活护理、心电监护及健康指导等方法。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成功率100.0%,未见伤口感染与电极移位。护理体会如下。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对知识的缺乏,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紧张恐惧的心理,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方法、安全性及成功率,而且应解释手术只能解决患者心律慢等心律失常的问题,如患者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仍需进行其

他治疗。并向患者讲解起搏器安装术与需要全身麻醉的大手术不同,告诉患者在局麻下就可将起搏器埋入胸部皮下,而且植入起搏器后可以和健康人一样正常的生活而不会成为“废人”;其次,对那些心理特别忧虑、疑虑的患者,要对其加强心理支持,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疏导、解释,可能的话邀请起搏器术后的患者介绍自己的术中感受及术后恢复情况,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消除疑虑,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1.2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术中的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脏的解剖、生理及起搏器的功能和特点。告知病人术后24小时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以防电极脱位;指导病人避免右侧卧位,以利于电极与右心室壁的紧密附着。 1.3术前准备术前常规作血凝四项、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停用抗凝药,以防止囊袋内渗血。做好皮肤准备,范围包括双侧锁骨上、下及腋窝、双侧腹股沟、会阴部的皮肤清洁工作,有助于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术后护理 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防止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2.1体位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并限于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并在锁骨下静脉穿刺处术后用盐袋压迫4—6小时,植入起搏器的同侧肢体要求绝对制动防止电极移位。指导患者勿用力咳嗽,必要时用手按压伤口。24—48h后嘱患者取半卧位,72h后允许下床在室内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