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探讨
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4例植入不同模式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给予分析。
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3~6个月随访,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满意率高。
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能有效改善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确切,提高术者的植入技巧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永久性;并发症;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一种有创性治疗技术,治疗中不可避免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因此,为了不断提高起搏器置入的操作技能,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搏器植入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尤为重要。
现将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我科收治因缓慢心律失常置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94例,男65例,女29例,年龄38~75岁,平均(40.4±7.5)岁。
按心律失常分类: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A VB)伴交界区逸搏11例,III度A VB 34例,病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即双结病变者22例,病窦综合征(SSS)27例,按病因分类:冠心病5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5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4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心脏瓣膜病6例,原因不明者(传导系统病变)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生物医学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的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规定的相应指征[1]。
1.2 植入的方法本组患者起搏电极均采用Seldinger法穿刺锁骨下静脉(左侧67例,右侧27例),67例起搏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脉冲器埋藏在左锁骨中外1/3下方约2公分处的皮下,27例起搏电极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脉冲器埋藏在右侧相应的部位,单腔起搏的患者,电极固定于右室心尖部,双腔起搏者电极则分别固定于右心耳和右心室心尖部。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

的, 其在临床 中主要的表现是起 搏的频率存在 呃逆或者是腹肌 的跳动 。 针对这种 情况 , 需要采 取的干预方式 主要包括 : 在 手术结束 之后对 3 讨 论 植入永久 心脏起搏器手 术在临床 当中是对缓慢性 心律失 常非 常有 效 的一种治疗方式 , 也是唯一的治疗方式 。 它 能够很好地提升患者 的生 活质量 , 不过其并发症是不容忽视 的, 在本文 的研究讨论 当中 , 其发生率 是2 0 %, 主要包括 肌肉组织跳动 8 例、 囊袋 出现血肿 1 1 例, 出现电极脱 位1 1 例。 3 . 1 出现囊袋血肿的分析以及护理 出现囊袋血肿在接受植入手术之后是非 常常见的 , 大多会在手术之 后一个星期之 内出现 , 其主要原 因是手术前没有及 时停止使用抗凝类药 物 手术 中没有彻底止血或者患者本身 的凝 血功能相对较弱等有关联 。 在 临床 当中主要 的体 现是肢体局 部有痛感 、 有 明显肿胀 , 甚 至在出血量 比较大 的时候 , 触诊存在一定的波动感。 针对 这种情况 , 需 要采取 的干预 方式主要包括 : 护理人员 在手术之 前及时配合 医师对患者展开辅助性检查 , 尤其 是凝血时间 以及肝 肾功能 等; 在 正式展 开手术之前需要 叮嘱医生 对患者使用适量抗凝剂 以及抗血 小板 的药物等 , 保证手术 中的止血操作能够 彻底 ; 在手术 之后的一 天内 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 对患者术后伤 口适 当进行 盐袋压迫 , 力度均匀 ; 随时
今 日健康
・
2 0 1 5年 9月
第 1 4卷 第 9期
1 3 4・
J I N RI J I AN KANG
Se p t e mb e r 2 01 5 Vo 1 . 1 4 No . 9
永久心脏 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 的原 因分析及 护理对策分析
永久性人工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PP课件-医学资料

回顾247例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病 例,发现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严重出血事件(需输血、打 开囊袋止血、清创)发生率和单一抗聚治疗比较没有显著差 异,但前者其他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后者高。
Przybylski A, Derejko P, Kwasniewski W, et 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fter pacemaker or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two-centre registry. Neth Heart J. 2019,18(5):230-235.
2019年AHA/ACC/ESC房颤指南卒中的危险因素
给予肝素有效剂量1 300 U/h连续静脉推注至术前 5小时停用,使APTT在
手术时返回基线,术后 12小时重新给予预防量 的肝素或LMWH,并同时 给予华法林4~5天直到 INR达到目标值后停用肝 素或4~5
回顾1388例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病例,发现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较对照组(未使用抗凝抗聚药物)显著增加了起搏器术后囊袋出 血的风险;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组较对照组虽然出血发生增加,但 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78);围手术期使用肝素抗凝治疗较使 用华法令组和对照组均显著增加了囊袋出血的发生率。
Tompkins C, Cheng A, Dalal D, et al.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and heparin "bridg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isk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fter pacemaker or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device implanta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19,55(21):2376-2382.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临床医学C l i ni cal M edi ci ne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徐文吕立友高中度(上海同仁医院心内科)【摘要】目的为提高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43例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者,对手术后产生的并发症及处理进行总结.结果243例中有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l例(0.41,1)电极微脱位,2例(0.92%)囊袋出血与感染,I n(0.41%)闽值增高,2例(0.82%)诱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0.41%)急性心包填塞和1例(0.41%)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可出现并发症,应加强术前准备,细心操作和术后严密观察.【关键词】起搏器;并发症[A bst ra ct]O bj e ct i ve To enhance t her apeut i c ef f i ci ency of t he i m pl ant ed pe r m a n e nc y c a rdi a c pa ce m a ker.M et bo da The r ec ords of243pa t i ent S r e ce i v i ng a per m ane ncy pac e m a k e r w er e r evi ew ed,a nd c om pl i ca t i on s a ft e r operat i on of pat i ent s a nd t he i r t r e at m ent S w e r e SU I]岫l ar i zed.R es ul t s Th e r e w e r e8c as es f or c o m pl i ca t i ons a ft e r t he per m ane n t c ar di a c pac e m a k e r i m pl ant at i on,1cas e(0.41%)of l e a d m i l dl Y di S10cat i on。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发生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o f 6 1 0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n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 o f 7 . 0 % ,i n c l u d i n g 2 8( 4 . 6 % )c a s e s o f s a c h e m a t o m a ,1 1( 1 . 8 % )c a s e s o f s a c up r — t u r e ,a n d 4( 0 . 7 % )c a s e s o f s a c i n f e c t i o n .A g e ,p l a t e l e t c o u n t ,n u t r i t i o n a l s t a t u s ,a n d t h e u s e o f 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d ug r s s i g n i i f — c a n t l y a f f e c t e d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s a c h e m a t o ma ( P<0 . 0 5 ) ;N u mb e r o f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n u t r i t i o n l a s t a t u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f a f e c t e d t h e
【 中图分类号 】R 5 4 1 . 7
Hale Waihona Puke 朱芳一 ,边惠萍 ,杨 良瑞 .永久性心脏起搏 器植入 患者 术后 发生 囊袋相 关并发症 的原 因及预 防对策 [ J ].中国
全科 医 学 ,2 0 1 3 ,1 6( 8 ) :2 6 9 9— 2 7 0 1 .[ w w w . c h i n a g p . n e t ]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提高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自我防护,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5年39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病例,总结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结果:通过对患者预见性的护理和术后随访,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细致的预见性护理和详细的随访是十分重要的,可减少并发症及其危害。
【关键词】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307-02目前心脏病发病人数众多,且发病种类繁多,其中以心律失常尤为多见,而心律失常则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两类。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逐渐增多,病人一旦装上永久心脏起搏器,即需要长期使用,如何注重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护理是护理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由于术后护理专业性较强,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必须有充分认识,现对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掌握的相关的知识总结如下。
1.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1.1 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在早期。
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原因,包括房性与室性心律失常[1]。
1.2疼痛常发生于术后早期,痛阈很低的患者尤为明显;当术侧肢体过度伸展活动时也会发生;再者就是剧烈咳嗽的患者或者局部伤口感染的患者,应及时对症治疗。
1.3 电极移位及脱落电极移位及脱落是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90%发生在安装术后1周内,尤以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2],故术后患者应该卧床制动。
近来由于电极结构的改进(螺旋电极),其发生率已降至2%,但由于术中电极固定不牢固、安装位置不当,或患者术后大声咳嗽、用力排便、术侧上肢运动幅度过大,均可导致起搏电极移位及脱落,从而导致起搏无效。
1.4 阈值升高永久心脏起搏器术植入后阈值升高,多见于起搏电极移位、电极与心内膜接触不佳或心肌炎症水肿,故建议术后定期随访,调整阈值参数。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与家庭保健策略

1 . 6 1 %、 6 . 4 5 %、 1 . 6 1 %, 并 发 症 总 发 生 率 9 . 6 8 % 。经 迅 速 治 疗 及 正确 护 理 后 ,所 有 患 者 痊 愈 。 3 护 理 3 . 1心理护 理 术前 对患 者耐心 讲解起 搏器植 入 的效 果 以及手 术的安全性 , 减少患者及家人 的担心和恐惧 ,使患 者 处于尽 可能放松 的状态 ,并客观 告知并发症 产生 的可 能 性 、以及如何减少并发症发 生韵措施 ,使患者及家人积极配 高 的食 物 ; 手 术后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活动 ; 教 会 患者 脉 搏 心 率 自测方法 ,告知患者各方面注意事项及严重后果 , 如应远 离高磁场 、尽量避 免使用机动车、 电动刮胡刀等 。 3 . 2 . 3并发症护理 ( 1 ) 起搏器 电极脱落是术后最早 出 现 的并 发 症 ,发 生 的 主 要 原 因 在 于 电极 没 有 很 好 的 附着 ,而 出现移位 并脱落 ,出现 此并发症 后重新调节 电极位置即可 , 本研 究中有 1 例 患者发生电极脱落现象;( 2 ) 囊袋感染 的发 生主要 由囊袋 内残 留细菌引起,严重者细菌扩散 , 诱发心膜 炎 ,预防措施主要有 :术 中创造严格无菌环境 ,充分清洗切 口,控制囊袋血肿 ,提高患者免疫机能 。本研究 中囊袋感染 患者 4例 ,采取局 部清创 后,均得到痊愈 。( 3 )起搏器功 能 障碍 : 造 成这种 并发症 的原因主要有线路连接不 良、电池 能 量低 、绝缘损伤 、电极脱落 ,或 患者 自身心脏 信号不足 等。 本研究 中有 1 例 患者 出现此 并发症 ,将观察了解病情后 , 对 起搏器进行适 当调整后 ,病情 缓解。 4家庭保健 4 . 1适量肢体功能锻炼 通 常情况下 ,拆卸后方可进行 肢体锻炼 ,起初切 口处微痛 ,为正常情况 ,患者进行锻炼时 不可贪多 ,以免造成不必要 的损伤 ,应遵照医嘱执行 。适度 的锻炼可增强 患者机体 功能,加快伤 口恢复,提高患者 的信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刘欣【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53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资料,分析主要的并发症.结果:发生各类并发症共5例,其中囊袋血肿3例,占5.66%;囊袋坏死1例,占1.89%;起搏器电极脱落1例,占1.89%.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经有效护理及健康指导,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2(009)007【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作者】刘欣【作者单位】224500,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预防和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和起搏故障,从而影响术后的效果。
本文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安装的53例永久性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53例患者,男35例,女18例。
年龄40~81岁,60岁以上43例,占81.13%。
按心律失常分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15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3.0 s)2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0例,Ⅱ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8例。
置入起搏器类型VVI式23例,VVIR式15例,DDD式9例,DDDR式4例,更换起搏器2例。
2 结果本组53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术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囊袋血肿3例,占5.66%;囊袋坏死1例,占1.89%;起搏器电极脱落1例,占1.89%。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
3 护理3.1 心理护理3.1.1 术前向患者介绍植入起搏器的意义、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基本过程及术中如何配合等,以消除其紧张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起搏器的术后并发症,提高起搏器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4月38例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总结并探讨如何减少起搏器的术后并发症。
结果:38例患者发生起搏器并发症3例,总发生率7.9%,无一例出现囊袋感染及电极脱位。
结论: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可避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认真规范的手术操作是减少起搏器安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有效
途径。
【关键词】起搏器;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6-0131-02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运用电子仪器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予缓慢性心律失常持续可靠的心率支持。
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减少起搏器并发症,提高起搏器疗效,已受到广大医师的关注。
下面对在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
月-2011年4月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患者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48~82岁。
心律失常类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1例,ⅱ度ⅱ型
avb 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房颤伴长r-r间期(>5秒)2例,房颤伴高度avb 1例,其中合并冠心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
所有患者均有头晕、乏力等症状,21例有黑蒙、晕厥发作,19例行急诊临时起搏手术。
1.2 起搏器及导线类型
由于是基层医院,因经济所限,起搏器类型大多以单腔为主,起搏器均由st.jude、medtronic公司生产,其中vvi 28台,ddd 8台,dddr2台。
导线均为双极导线。
1.3 植入方法及起搏参数测定
37例患者均采用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插入导线,1例患者因脊柱侧弯鞘管无法通过左锁骨和第一肋骨间隙而改用经右锁骨下路径。
导线分别放在右心耳及右室心尖部,其中1例由于心尖部起搏不良而改为右室流出道。
起搏参数:心室阈电压均≤1.0 v,阻抗300~1500 ω,r波振幅≥5.0 mv;心房阈电压均≤1.5 v,阻抗300~1500 ω,p波振幅≥2.0 mv,术后均以左氧氟沙星0.1 g 稀释后冲洗囊袋。
1.4 随访
术后分别在1、3、6个月及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程控仪测试起搏器参数,常规12导联心电图等,并询问患者生活质量及有无不适症状。
2 结果
38例患者发生起搏器并发症3例,总发生率7.9%,起搏器囊袋
血肿2例,发生在术后2~5 d,给予加压包扎等处理,7~10 d后均消失。
1例术后18 d出现起搏器相关性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治疗后好转。
无一例出现囊袋感染及电极脱位。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基层医院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深化,心脏起搏治疗的临床应用受到基层医院医生的广泛关注,如何降低心脏起搏器并发症是摆在大家面前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3.1 囊袋血肿
起搏器安装术后囊袋血肿是导致囊袋感染的高危因素,需非常小心。
本组患者发生囊袋血肿2例,均是由于急诊手术时患者之前仍口服阿司匹林所致。
正确的处理方法为:(1)术前3~5 d停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2)术中彻底止血,囊袋做好后应放入盐水纱布或干纱布填塞止血,将起搏器放入囊袋之前仔细检查,确保无活动性出血后关闭囊袋;(3)避免因导线进入血管处结扎不牢导致渗血到囊袋;(4)对于老年人或消瘦者,避免术后沙袋压迫时间过长,造成局部皮肤坏死。
对于早期的轻度血肿可采用局部压迫的方法,血肿会逐渐吸收,一般不主张引流以防止增加感染机会。
据报道囊袋血肿需再次手术率约为0.1%~0.5%[1],如经局部压迫仍不能止血并且疼痛明显的严重血肿,有切口裂开的危险,应考虑尽早重新打开囊袋,清除血肿,结扎止血,避免长时间观察,延误处理时机。
3.2 囊袋感染
囊袋感染是起搏器植入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发生率约为0.8%~5.7%[2],感染的发生多与以下因素有关:(1)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格;(2)手术时间过长;(3)脉冲发生器过大、囊袋过小,造成局部压迫缺血或磨破皮肤;(4)囊袋内血肿形成,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
因此,认真规范的手术操作和贯穿始终的无菌观念,对于避免感染至关重要,此外,术前术后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根据具体情况。
3.3 电极导线移位
电极导线移位也是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安装术后1周内。
尤以24 h内发生率最高。
近年来由于导线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改进,导线的移位率明显降低。
导线移位可分为完全移位和微移位。
完全移位在x线下可以发现导线离开原位置,心电图无起搏及感知现象;微移位在x线检查时不易发现,心电图提示起搏和(或)感知不良,程控仪检查时发现阻抗明显升高。
导线移位的发生与操作者的技术经验、导线的设计、心内膜结构光滑、过早活动等因素有关。
如发生电极移位,应及时处理,尽早再次手术行电极复位,必要时改用主动电极。
3.4 起搏器综合征
起搏系统功能正常,由于心室起搏后血流动力学及心电生理学方面的异常,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或限制患者获得最佳功能状态的现象,称为起搏器综合征。
最常见的症状有气短、头晕、乏力、颈部
搏动、咳嗽和忧虑,可伴有血压下降。
起搏器综合征最初是在心室起搏模式(vvi)中发现的,后来发现只要存在房室分离,任何起搏模式都可发生,起搏器综合征在vvi起搏的患者中发生率为7%~10%[3]。
如发生起搏器综合征,可通过心房起搏或a-v延迟适当的双腔起搏来重建房室同步收缩,从而消除起搏器综合征。
3.5 肌肉刺激
肌肉刺激是单极起搏电极可能发生的问题,此时脉冲发生器为阳极,刺激附近的骨骼肌引起局部肌肉跳动,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烦恼,而双极起搏电极则不会发生。
脉冲发生器带棱角,体积小,也容易发生此并发症。
肌肉跳动的原因可能与脉冲发生器外壳绝缘不良、导线绝缘层或输出电压过高引起漏电所致,通过降低输出电压或给脉冲发生器套上绝缘套可解决问题[4]。
当然,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还有很多,如肌电干扰、疼痛、电池提前耗竭、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导线断裂、起搏器过敏、静脉血栓形成等,总之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一般都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
对于每一位术者来说认真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发生起搏器安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马长生,胡大一,杨新春,等.12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并发症[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5,9(1):6-8.
[2]吴立群,宿燕岗.心律失常介入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105-114.
[3]朱锐,廖志坚,李素珍,等.起搏器置入术后出现囊袋血肿三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19(5):346. [4]周可,侯磊,仓彦,等.心脏永久性起搏器并发症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1):61-62.
(收稿日期:2012-11-12)(编辑:何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