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独立性原则之分析与思考

会计独立性原则之分析与思考
会计独立性原则之分析与思考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公司法,新的公司法将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该法自1993年12月29日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后,我国立法机关第三次对这部法律作出的修改,也是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意义。众所周知,公司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主要的企业形式。公司制企业在所有类型的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不是最多,但是聚集的资本和对整个经济的贡献却远远超过其它类型的企业。同时,公司又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载体。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制,主要就是通过采用公司制度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因此,修订公司法,进一步健全我国的公司法律制度,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制度支持。此次公司法的修改涉及到了二十个方面,其中首次在我国公司法的层面上引入并确立了“会计独立性原则”。会计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灵魂,是客观、公正的前提。各类公司丑闻事件中所暴露的会计和审计方面的严重问题,不仅使会计师公司名誉扫地,更为严重的是它导致了一场资本市场范围内的投资者对整个会计业的信任危机,因此,这次公司法增加第一百七十条指出:公司聘用、解聘承办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应当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第一百七十一条指出: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由于最近几年在国外、国内企业公司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操纵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做假账,影响了外部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现象屡屡出现,以及大型跨国公司会计丑闻相继曝光,致使会计界和法律界所共同研究提出“会计独立性原则”,其旨在保证会计真实性。而针对我国会计业的现状,并且随着公司治理机构的要求日益完善和保障小股东利益制度的健全,为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真正发挥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在刚性法律制度中给予会计独立性原则相应的地位已经是迫在眉睫,新公司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安然事件发生之后,各国、各相关的国际组织都在采取措施,希望通过法律制度设计解决会计师独立性问题。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技术委员会起草了《关于会计师独立性以及公司治理对监督会计师独立性的作用的基本原则》,提出该组织对监管上市公司会计师独立性的原则的观点。IOSCO技术委员会认为,虽然有些国家已制定了关于会计师独立性的规定,但这些原则和指南仍将适用于各国。该基本原则详细阐速了影响会计独立性的各类现象,并提出证券发行者充分、准确并及时地向投资者披露影响决策的重大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是证监会国际组织(IOSCO)确立的证券监管目标和原则。同时,该原则还确认,高质量、国际通行的会计、审计准则能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更多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该原则特别提到,监管者工作要求。[!--empirenews.page--] 在国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按照我国的《会计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实际上这就是“会计独立性的原则”在我国法律上的最早的表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会计的质量却没有随着GDP的提高而提高,会计独立性问题也日趋严重,致使会计信息的质量的“水分”不断扩大,以致我国大量的国有资产和国家税收流失,导致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失误,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障碍,为了杜绝这些会计问题国家特地设立三大会计学院,旨在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但是近年来证券市场接连不断的丑闻已经说明会计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的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江西纸业”、“天津银广夏”、“德隆国际”等事件中都有会计人员、会计公司违反会计独立性原则的操作背景。在本文中笔者想从会计独立性的角度剖析我国现行经济生活中产生这一问题深层原因。多年来,我国的会计独立性原则不断地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纵观这些产生原因不外乎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两个方面,在内部方面原因主要是经济利益对会计师的驱动,会计师是企业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整个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会计师应本着特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谨慎,勤勉地发挥自己的技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然而,当他们的工资福利、职务晋升等都受到管理当局控制的情况下,在造假预期成本小于造假预期收益的情况下,与企业管理当局合谋进行会计造假的概率就很大。如美国安然公司的首席财务官通过复杂的关联方交易获取高额的利润。天津的“银广夏”1999年和2000年虚构利润7.45亿元,但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加了至少70亿,“变脸”现象从另一角度证明了会计造假的收益效益,也就是说会计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刚通报了张家界,又冒出了麦科特,刚处罚了ST黎明,又惊爆银广夏”。只要存在不被发现的可能,就会有会计人员或机构铤而走险。在外部方面表现在会计的独立性原则还受到管理部门甚至地方政府的利益诱惑,虽然各个会计公司已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脱钩改制的工作,但是由于会计公司业务的蓬勃发展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在这些年来所曝光出来的上市公司的问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伪造会计资料和会计数据骗取上市资格的案例,如原郑百文,为了造假上市专门组建做假账班子,通过做假账骗取上市资格,把各种指标做得天衣无缝,这种专业造假显而易见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原红光实业为了骗取上市资格,在上市申报材料中虚报利润(实际上当时公司已亏损1亿元),1997年6月上市时,其招股说明书预测当年每股赢利0.3元等等。而这些促使会计公司和会计人员伪造的原因除了前面所阐述的内部原因外,很大一部分的动力来源于地方政府和地方领导人及部门领导人,有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在地方政府首长的经济工作的报告中发现促使本地公司的上市是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一大任务,上市公司的数量成为考核经济工作成败的另一大指标,在这种大气候下,不难想象会计公司被要求和准上市公司密切配合,以至会计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违背会计独立性原则,伪造会计数据、会计资料以及相关资料。[!--empirenews.page--] 而且在我国违背会计独立性原则还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从现行企业的管理关系上来看,会计活动属于企业的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他们必须接受企业管理当局的直接领导,从会计信息的传递程序来看,信息的对外提供是一种企业行为,会计人员代表管理当局向有关部门报告业绩。所以,在会计核算和决策的过程中,会计人员总是要听从管理当局的控制和指挥,在“道义”和“利益”之间进行权衡,会计人员丧失独立性原则。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管理当局的授意、强令和指使而造成的会计造假不在少数,而且这一现象大有发展之势,特别是在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中表现出了特有的生命力,国家审计部门在2005年“审计风暴”中所发现的违纪问题绝大部分是由会计独立性原则的缺失引起。针对这种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原则被亵渎的现象,财政部门着眼于会计委派制和会计代理制的改革的试点,会计委派制和会计代理制是政府部门通过对会计人员的资格确认、业绩考核、职权规范、人员任免和报酬统筹等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受委派和代理会计人员具有管理和监督的双重身份。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所在单位国有资产营运情况,对国有资产的流失应承担相应责任;监督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对上报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监督所在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其主要权限是,审核所在单位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并与单位主要领导人共同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参与拟定所在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规定,监督检查各项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对重大财务收支项目,与单位主要领导人联签批准,参与拟定所在单位的年度决算方案、分配方案;审核所在单位的新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和重大经济合同。会计委派制和会计代理制在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角度来看,对财政加强预算资金管理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动廉政建设等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从会计独立性的角度来看会计的委派制和会计代理制,通过财务会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实施监督,扭转财务人员听命于单位领导和经营者的现状,对会计独立性原则的执行有某种积极的作用,但是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由于独立性的限制,

在实施过程中责任不明确,不可避免地使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致使会计工作效率低,会计信息等资料不能及时地报告出来。其二,由于委派会计和代理会计参与经营活动的范围缩小,沦落为简单的记账员。其三,由于会计职能外部化,使委派会计成为被拉拢或与高层管理者合谋进行造假,粉饰财务报表的工具。其四,这两种制度实施的范围只能局限与使用支配国有资产有关的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不论是会计委派制和会计代理制的改革还是新公司法对会计独立性原则的确立,都透露出了一个信息,就是国家管理当局对会计质量日益衰退现状的担忧,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国家为推进会计独立性的原则,已经从单纯采取的成立会计学院提高会计人员从业素质发展为进行会计体制改革和法律制度的确立之轨道。[!--empirenews.page--] 但是,对于会计独立性的原则的执行在世界范围内都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在目前新公司法之会计独立性的原则还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公司法之第二百零八条的保障条款虽然相应进行增加第三款: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其出具的评估结果、验资或者验证证明不实,给公司债权人造成损失的,除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外,在其评估或者证明不实的金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可是这些可操作性不强的规定未必能产生很大的威慑力,比如给公司股东特别是小股东造成损失的,给国家、社会造成各种损失的认定、计算、赔偿、操作方法等问题在法律中都无明文。可以预见会计独立性原则将随着新公司法的实施而引起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同时会计独立性原则也随着经济生活的丰富必定会受到新的挑战。

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它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反映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2项,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居于指导性地位,它为整个会计准则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一、总体性要求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

客观性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下面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检验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的特征。 2、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 3、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要求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 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比较。

会计岗位工作谨慎性原则分析

会计岗位工作谨慎性原则分析 【摘要】会计谨慎性原则指的是企业在面对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时,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计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不确定因素代表着风险性,谨慎性原则就是为了防范某些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将要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做出合理的预计,对一些经济事项、会计业务尽量使用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处理办法。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的运用,能为企业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从而使会计信息更加稳妥和安全。 【关键词】会计;工作;谨慎性;原则 一、谨慎性原则应用的两面性 1.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面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谨慎性原则要求人们在会计操作上做出谨慎的反映和处理,以保护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增强企业的防御能力。会计制度及新准则对会计实务的规范和要求,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不高估计资产或者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其有效地挤去了企业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遏制了企业虚增资产和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公平、公允原则。谨慎性原则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对稳健、可靠并反映经营风险,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准确的决策,有利于保护投资人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同时对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可以预计企业未来损失,预防经营风险,体现了资本保全制度,充分提高了企

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存在矛盾 (1)谨慎性原则与可靠性原则的矛盾。可靠性原则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谨慎性原则却强调预计可能发生但还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具有主观随意性,两者明显相矛盾。 (2)谨慎性原则与配比性原则的矛盾。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谨慎性原则要求在当期确认可能将要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发生的收入和收益,在当期没有相应的成本和收入与之配比,两者客观存在冲突。 (3)谨慎性原则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矛盾。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一致性原则要求会计处理方法前后保持一致,一经采用不得任意变更,并应一贯予以使用。谨慎性原则对于会计信息的口径和处理方法没有要求,允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而变化,会计信息很大程度上失去可比性,因而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发生分歧。 二、谨慎性原则的完善和提高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市场风险,这些不确定的风险需要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但是如果滥用谨慎性原则,

论会计人员的素质、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

论会计人员的素质、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 摘要:会计人员的素质内涵包括了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会计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会计法则的贯彻执行和单位管理工作的成效。在此,笔者就对会计人员素质及其优化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会计人员素质影响因素优化措施 一、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法则的贯彻执行,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不力,以致带来严重的后果的事例时有发生。因此近年来对会计人员素质及其优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给它以关注并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各级领导要提高对会计人员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把会计人员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完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强化会计人员道德教育与技能培训,全面优化会计行为。 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就人的素质而言,是人体的体质、性格、气质、能力、知识和品质等要素的综合。会计人员的素质内涵包括了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会计人员素质问题而言,会计人员作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体,自身原因很重要,但同时也是由其他多种原因所构成的。在各种内力及外力的共同推动下,才会形成全面真实的会计人员主体的素质的体现。 二、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环境 是指影响会计工作的各种内外因素的总和,包括会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如经济体制、法律体制、自然环境、企业管理环境等;内部环境如会计专业环境、会计专业技能环境、单位内部会计机构环境等。会计环境直接作用于会计实践,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发展的方向。强化和改善会计环境,对于重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 (二)会计工作的非独立性 尽管国家对会计工作早已立了法,会计人员执业的法治性、严肃性已有法可依,但迄今,会计人员的业务执法地位,会计监督职能仍不为社会广泛承认,仍然有人把会计人员视为工具,会计工作听命于单位负责人的随意指挥和安排,会计工作失去应有的独立性。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职务升迁往往取决于管理当局,形成“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现象,当管理者的利益和所有者乃至国家利益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选择有利于管理者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国家利益无法保障,有的甚至违反法律法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行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难以独立。 (三)实践经验 会计实务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除了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有关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要熟悉所在具体行业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由于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因此,拥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是会计人员进一步优化自身专业技能素质的良好基础。 (四)受教育程度 现代会计吸收了统计学、管理学与经济学等学科的有机成果,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相关的业务技能。目前,我们的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独立性的思考_徐军民

财税统计 摘要:会计独立性原则是会计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独立性问题已越来越呈现出它的特殊性,为政府、专业管理部门和企业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需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和思考,并做出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事业单位实际的正确回答。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独立性思考 会计管理是专业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有其具体的要求和特点。独立性原则是会计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会计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这其中就明显地表达了“会计独立性原则”的规范和要求。 1会计独立性原则的基本内涵及表现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会计独立性问题已日趋严重,表现为会计独立性无法体现、会计行为欠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等,给会计规范管理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障碍,这不能不引起国家、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卓有成效的手段,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行为的独立性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在开展会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能够客观公正、独立自主地按照会计法规的要求处理会计事务。会计行为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行为必须保持物质上的独立,即会计行为主体与所开展的会计活动之间不产生物质上的利益关系,能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开展会计活动。二是会计行为必须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即会计行为主体在日常会计活动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能够独立自主地遵照会计法规开展活动。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同样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保持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与被审查的单位或个人没有任何的利害关系,实质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个人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自信心以及在作出判断时不依赖和从属于外界影响的精神表现。微观方面,在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分离的前提下,所有者可以通过会计信息对经营者的管理情况、经营成果进行有效监督,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宏观方面,要求会计准则制定者能够给会计人员一定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更加自主地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为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会计行为主体包括会计行为个体和会计行为群体,由于受体制不健全、管理欠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会计活动中,会计行为主体往往缺乏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第一,会计行为个体缺乏独立性。在现实生活中,会计人员是单位或部门的一员,其人事关系、经济利益等受到单位或部门的管理和约束。当单位或部门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甚至国家的利益无法达到一致时,会计人员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或受到单位领导的干预,往往会选择有利于部门利益的会计处理方法,有时甚至会做出违反财务制度的事情来。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表现的是一种被动地服从或无奈的选择,无法也难以保持其行为的独立性。第二,会计行为群体缺乏独立性。企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群体,在处理具体的会计事务时,往往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使会计信息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这里,企事业单位会计行为就缺乏独立性。最常见的是地方政府和某些领导为了提高本地或自己的政绩,就利用行政职权,要求相关单位选择有利于提高其政绩的会计处理方法,甚至指使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造假。很显然,这也是被动服从造成的结果。 2解决会计独立性缺失的对策和措施 既然会计制度要求会计行为主体必须坚持独立性原则,而现实中又存在着独立性缺失的情况,那么,我们必须正视矛盾,认真研究,找到解决会计独立性缺失的对策和措施。 2.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会计准则及相关的法规和制度 在现实的会计活动中,不管是单位、企业和个人,经常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干扰和影响,以至于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财务欺诈等不正常现象,影响会计管理的规范化。虽然,会计管理制度中有关于“会计独立性”的要求,但没有会计独立性的专门规定,也就失去了保持会计独立性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障。如果会计制度中有专门的独立性原则,在会计务实过程中,就能够按照独立性原则的规定和要求排除各种干扰和影响,就能够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因此,为了使会计活动能够顺利、正常、有序地开展,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规定独立性原则,并认真地贯彻实施。 2.2建立完善会计委派制 实施会计委派制,就是对会计人员的身份进行明确,对其履行会计职能、坚持独立性原则开展会计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这样,就可以通过财务会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实施监督。而更重要的,可以扭转财务人员听命于单位领导和经营者的现状,对会计独立性原则的贯彻和执行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规范委派制的程序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会计的管理责任,细化会计的工作职责,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真正发挥会计的委派作用,实现会计的监督职能。 2.3强化外部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由于受利益驱动、会计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以及上级或单位领导的权威性的限制,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很难完全做到按法律执行,按规范操作,会计活动就很难保证在法律、制度的规范下有效开展,而且,也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此,必须加强政府专业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切实做好检查、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一是要提高政府专业职能部门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监督质量;二是要协调好政府、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到资源共享;三是要定期组织由财政部门牵头、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会计活动情况监督调查,协调配合,履行监督职能。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过程中,应更新观念,强调服务,转变监督思维方式,要从单纯的监督检查转到规范内部管理、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上来,进一步协调好国家与企事业单位的利益,积极为企事业单位服务,做到在检查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 2.4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强调会计独立性原则,不管从健全制度上还是规范管理上,都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明确的。会计制度的执行,会计行为的规范,都需要通过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行动才得以实现。很显然,会计独立性原则能否得到真正、有效地执行,除制订相关的制度进行保证外,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如果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而会计人员不“独立”,在具体的会计活动中不按规范和要求执行,那势必会影响会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甚至会影响企事业单位的信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方面,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就是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会计管理的法律法规、会计务实技能和会计应用技巧。另一方面,是职业道德培养,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不存私心,不惧威胁,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保持“独立”,规范操作,保证效果,促进企事业单位的良性循环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晖.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独立性原则[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2]刘乃菁.我国财务管理体制创新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3]冯丽晶,郭焕书.会计行为独立性思考[J].财务通讯.2007. [4]葛琰.会议独立性原则之分析与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6.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独立性的思考 徐军民胡瑞芳(浙江宁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74

会计职业道德浅谈 论文

浅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论文提纲: 摘要: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论述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对策。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法律法规 引言 1.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框架 2.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研究 2.1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2.2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 3.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状况原因分析 3.1社会伦理道德及会计诚信 3.2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状况分析 3.3会计人员素质要求 4.提高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对策 4.1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4.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管 4.3 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浅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是进行经济信息交流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应当是现实经济运行的真实反映,只有把会计信息奠定在会计诚信的基础之上,会计信息才能成为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判断以及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才能对投资者以及企业的各利益相关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整个会计行业生存发展之根本。 在当前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形势下,会计作为一个企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代写论文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会计人员在实际

工作中负有重要作用,要做好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单位加强经营管理,从而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到了议事日程。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按照财政部1996年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爱岗敬业。会计人员应该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第二,熟悉法规。会计人员应该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际统一的会计制度。第三,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应当按照财经法律法规和国际统—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第四,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第五。搞好服务。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做好服务工作。会计人员要正确处理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将二者统一起来。第六,保守秘密。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法规和本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本单位的会计信息。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应该是“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因为,“实事求是”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需要;“廉洁奉公”是保证会汁执法的需要。这两条.应该作为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座右铭。 二、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广大会计人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毋庸置疑,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1、会计造假。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不能够遵守职业规范,不能坚持原则,直接或间接参与伪造、变造、篡改、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编造虚假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指标,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 2、违法乱纪,牟取私利。某些会计人员抵挡不住金钱诱惑,采取收入不记账、虚报冒领、伪造、变造支出单据等违法行为,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或利用职务之便利,贪污、挪用公款,以权谋私,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3、违背执业准则,弄虚作假。少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人员,不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对明知有重大错误和舞弊的会计报表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欺骗广大投资者。 造成以上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又有客观上的。主观上,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对遵守职业道德没有清醒的认识或者是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客观上,一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弄虚作假、哄骗欺诈、偷税漏税、以权谋私等一些违背诚信的不良现象,使部分会计人员心理失衡,也参与到弄虚作假的行列中。二是受执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规范不完善,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缺乏具体的惩治措施,而对坚持原则,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也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救济制度,使一些会计人员迫于单位领导胁迫,参与会计造假。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会计造假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需要。会计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虽然解决会计造假

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日期: ?

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理解与应用谨慎性原则十分重要。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含义,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会计核算中应用的必要性;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体现,同时运用实例说明谨慎性原则的具体应用,并指出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几点建议。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更加明确地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并针对其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阐述,对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或收益,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或比较慎重,也就是作了最坏的估计。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比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谨慎性原则正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这样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同时还可能导致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使会计信息失真。二、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与体现 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体现具体会计准则的诸多方面:

浅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必要性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因而,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原则的修正,对减少企业风险和经营的不确定性具有重大意。 (二)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对资产估价和收益计量用宁低勿高,对损失和费用计量采取宁高勿低的方法,以回避或转移经营风险。这就使企业有效避免短期化行为,保护各会计主体所拥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而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近几年,虚假会计信息日趋泛滥,已严重危及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会计行为、治理会计环境、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领域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谨慎性原则要求适度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这将对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的行为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客观的会计信息。 3.有利于规避不确定因素或风险。对于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遵循谨慎性原则预先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可以客观、审慎地反映经营中的风险因素,规避或转移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损失,防范于未然,促使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始终保持较为清醒的认识,不至于被“过分乐观”的情绪所左右,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浅析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浅析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浅析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与时俱进现在经济蓬勃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这种情况存在于各行各业。而对于会计从业人员和他们所在的行业来说,也是如此。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越好,他们所在企业的会计工作越好,就越能帮助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抓住机遇,促进自身生存和发展。比如,会计从业人员一旦拥有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就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企业对做出经济决策有更精准的判断,使经济决策更好服务企业。但是现如今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层次参差不齐,普遍偏低。 一、会计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存在的缺陷 现有会计人员在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时,最低要求是高中学历,这个要求说明最近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普遍学历不低。然而,有60%~70%的会计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是不论是社会会计从业人员还是高校从业人员,在进行自学和会计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的是会计基础知识的教育,对于其他方面不注重,甚至是忽略,比如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意识、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财政知识等方面。这就使得现在的会计从业人员大多空有会计知识,缺乏相应的其他知识,更别提拥有会计职业化的意识和行为。 现在全国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已经超过了1800万。而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许多会计从业人员对于会计继续教育也没有

充分重视。国家财政部对于会计继续教育的规定是,会计继续教育包括会计人员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对于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规定每年不少于24小时。但是一,某些会计从业人员在观念上犯了错误,一味被动接受会计继续教育,认为其是一种负担,敷衍应付继续教育。同时没有认识到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完成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就可以了。要知道,会计继续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素养和职业素养,从而带动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国家会计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二,继续教育培训对象有从刚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到拥有资深经验的老会计不等,培训对象层次不同,但是对于他们的教育培训内容却大同小异,并没有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由于会计从业人员工作中不仅涉及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到会计专业知识,还涉及到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财政知识。在继续教育中涉及到其他相关知识的内容甚少,这样不利于会计从业人员有效地开展会计工作。 二、会计工作的内外环境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负面现象也随时出现。很多人急功近利,做工作抱着“一切向钱看齐”的观念,缺乏该有的职业素养。在会计从业人员中也出现了这些现象,比如,参与变造、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同上级领导同流合污,为其出谋划策,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在账面上虚增支出,借此偷税漏税或者虚增收入,借此伪造良好的财政收益。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发展,也损害了所在企业和所在行业的发展。

浅谈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会计人员的素质 摘要:本文就当前经济迅猛发展朝代,如何提升会计人员素质进行粗略探讨,明确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观念意识,并就如何提升会计人员素质进行分析,对会计这一特殊行业的道德要求作简单的阐述。 关健词:会计、素质、职业道德 在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时代,我国会计工作已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会计惯例相协 调的统一会计制度体系。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已成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作出投资决策的依据。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也愈发重要。但当前会计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假账泛滥,信息失真,秩序混乱等,所以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现今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现就这一问题进行如下浅谈。 一、会计人员应具备三种观念。一是终身学习的观念。由于目前计算机的普及,财务人员的工作条件的不断改善,会计电算化成为新时代财务人员的工具。如果财务人员不能较好使用还停留在以前传统的使用笔、纸、算盘的年代,那么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此外,经济业务的逐渐复杂化,使得会计理论知识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财务人员只有具备终身学

习的意识,才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满足财务工作的需求。二是强烈的法制观念。由于财务人员掌管着大量的资金和资金流动范围,具有便利的条件,擅自挪用公款的犯罪情况屡见不鲜。一些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没有熟悉法律的相关权利和责任,在处理有关企业经济业务的时候,在没有意识下就触犯了法律规章制度,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三是竞争观念。财务人员更应该具备紧迫感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只有增强会计人员的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的完善自己,选拔人才,在能力上强中求强,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 二、多种途径提升会计人员素质。一是加强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学习。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财务人员就必须具备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并且还要具备熟练的会计实务技能。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如果财务人员不及时吸取与工作相关的新知识,那以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就将被淘汰。对财务人员而言,学习会计知识不是在某个阶段受一次教育就可以的,而是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能力。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会计人员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从而去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工作技能是圆满完成会计工作的技术条件,要加强会计技能培训,只有掌握了相应的职业技能,才能搞好事前预测,事中核算、控制,事后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独立性(总结)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独立性(总结) 一、独立性的含义 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的情形。 1.界定可能对独立性产生威胁的所有情况是不可能的,因此,建立一套规范,要求事务所和鉴证小组成员识别、评价对独立性的威胁及其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符合公众利益的。 2.义务要求:事务所和鉴证小组成员有义务识别、评价可能对独立性产生威胁的各种环境和关系,并采取适当行动消除威胁或运用防范措施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1)识别、评价事务所和鉴证小组的关系,是否损害独立性; (2)考虑鉴证小组以外的人员与鉴证客户之间的关系,是否损害独立性。 3.对独立性威胁与消除威胁,或将威胁降至可接受水平防范措施的差别原因: (1)相关环境;(2)鉴证业务的性质;(3)对独立性的各种威胁。 二、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 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包括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 1.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经济利益对独立性的损害,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 ①与鉴证客户存在专业服务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的间接经济利益; ②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 ③过分担心失去某项业务; ④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 ⑤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 ⑥可能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 2.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自我评价对独立性的损害,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 ①鉴证小组成员曾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 ②为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业务对象的其他服务; ③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 3.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关联关系对独立性的损害,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 ①与鉴证小组成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 ②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攘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前高级管理人员; ③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与鉴证客户长期交往; ④接受鉴证客户或其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的贵重礼品或超出社会礼仪的款待。 4.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外界压力对独立性的损害,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

会计论文: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会计论文: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作用建设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指出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是财会人员在其特定的财会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是对财会工作实践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基本道德关系的概括与反映。《会计法》第39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用下降问题备受关注,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会计职业道德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会计信息的过失性失真,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因为责任心、技能、心理素质均包括在职业道德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会计信用建设中,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各行各业财会人员所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这既是贯彻执行《会计法》、整顿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爱岗敬业,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财会人员端正思想,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良好职业荣举感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做好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和核算规程,杜绝玩忽职守、失职、涣职,更不得搞账外账甚至做假账。偶尔发生失误,必须速查原因,拿出对策,杜绝类似错误再度发生。总之,要切忌患得患失,做到悟尽职守。 2.熟悉法规,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单位的经济业务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尤其是财经方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辽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学生:王美玲 年级:12级 专业:会计本科 指导教师:付艳 2014年3月26日

摘要 伴随着我国近十余年的会计制度改革,谨慎性原则在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完善。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人们认识到,谨慎性原则作为一种对会计实务态度和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它具有两面性。谨慎性原则虽然能够解决企业虚增利润等问题,体现出它的重要性,但作为一项会计原则,它在运用中也具有明显的不足和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根据现代企业的特点来解决这些不足。本文论述了我国新会计制度下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表现形式及运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重要性;表现形式及运用;问题;思考及建议。

目录 摘要 (2) 1、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 (7) 1.1权责发生制制度原则中包含谨慎性原则 (7) 1.2实现原则中包含谨慎原则 (8) 2、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表现形式及实际运用情况 (9) 2.1谨慎性原则的表现形式 (9) 2.2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具体应用情况 (12) 3、我国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存在的问题 (14) 3.1谨慎性原则应用中,会计确认与计量的难度大 (14) 3.2与其他会计原则有一定冲突 (15) 3.3谨慎性原则应用中易被滥用 (16) 4、关于谨慎性原则正确运用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17) 4.1存在的问题 (17) 4.2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更好的应用谨慎性原则就做好以下几点: (19) 参考文献 (26)

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事例

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事例 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 运用事例 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再其次,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包括: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最后、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 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

债务重组方面:新制度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确认为当期损失。在债权人方面,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而不能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投资及清算股利的应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股权投资成本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超过所放弃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后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如果所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也可以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对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有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没有投资期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在清算股利方面,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作为当期收益。

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具有竞争性、并强调提出了“职业化”概念。目前我国会计行业还存在信息失真等问题,尽管国家花大力气培养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但解决的效果不太明显。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不断加强外部环境的建设之外,还应重视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化;职业化素养 在国际会计行业的发展领域中,我国的会计行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我国的会计行业里,具有会计资格认证的从业人员较少,且普遍职业化程度不高,人员素质参次不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很难形成一支职业化的会计队伍,因此要发展中国会计行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须首先要大力倡导会计行业规范化、会计人员职业化。 1.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化素养的重大意义 “职业化”是对职业的尊重与对事业的热爱,也是会计从业人员取得从事相应行业的执业执格认证,更是对会计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是自我体现价值观的途径,也是实现事业成功的一套规则,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职业化的价值观、思想观和行为规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就导致了会计行业人才职业化水平与市

场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差距加大,日益不能满足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问题,于是出现各行各业人才经过简单的教育培训之后就便进入会计行业,从而导致整个会计行业人才结构层次不齐,鱼目混珠,整体素质低下,降低了整个社会对会计行业整体认可度,并且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尽管有不少外界因素导致这一结果,但最根本的还在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论是企业还是会计主体本身,都忽视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和培养。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平,而且还能大大提升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会计行业职业道德水平,从而有利于我国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完善,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是建设经济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应有要求。 2. 我国会计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较低的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的人才可以自由的交流发展,同时单位企业可以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人才,同时会计行业也逐渐走上人才职业化的路径。但从我国会计行业发展来看,其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总体比较低,其会计行业整体职业化水平已经渐渐不能适应日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制约了我国会计行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究其原因大概有几点: 首先,大学和高等的会计教育严重缺乏职业素养教育。我国中、高等学校对会计专业的教育及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还是沿袭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财务 人员的综合素质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摘要 财务会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与实践性强、业务繁杂,法律法规制度变更变化繁多,是每个单位或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它通过一系列会计流程,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让日常经营活动有序的发展,在企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以前财务工作的单独管钱、管账到现在的参与管理,运用网络化、电算化管理知识、技能、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资、使用以及分配进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对经营活动进行连续地放映、监督、决策的职能。如果想要更好的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跟上社会经济的进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实现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只有先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现今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下企业财务人员所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途径,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关键字】: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综合素质 财务岗位是每个单位或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业务的多样性,对外交流的不断

增强,当前国内使用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正逐渐趋同,与财务有关的各类法律法规政策的不断更新完善,各种财务知识新理论、新业务、新规则和新方法也不断涌现。因此,从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职业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对各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企业财务人员应具备的意识 1、不断学习的意识 由于目前计算机的不断普及,财务人员的工作条件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会计电算化成为了新时代财务人员的工具。如果财务人员还停留在以前传统的使用笔、纸、算盘的年代,那么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此外,经济业务的逐渐复杂化,使得会计理论知识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财务人员只有具备不断学习的意识,才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满足财务工作的需求。 2、铭记于心的法律意识 近几年来,财务人员亏空公款,擅自挪用公款的犯罪情况屡见不鲜,并逐年递增。其主要原因是财务人员掌管着大量的资金和资金流动范围,具有便利的条件,法律意识相对淡漠,做事情之前没有完全想到后果,当真正出了事情时候才后悔莫及。一些财务人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