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的导入

第!"卷第#期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月,’%-./01%/23/4567%89%&&:;:<:=’,!!!!!!!!!!!!!!!!!!!!!!!!!!))*

子思想,早就为人们提出了忠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就是财富,这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伟大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在初中语文课本当中就有的一段文字,而时值今日有许多学生经常向人诉苦,我不被家长理解,不被老师理解,不被同学理解。而这群人中一些性子比较火爆的人就常发生一些过激行为。马家爵,一个贫困地区走出来的读书郎缘何与杀人狂联系到了一起?就因为不被理解。而孔子早就已经说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学论语,学的不就是这样的思想吗?!!《毛诗序》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以植物描写为例。《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人看见了春天美丽的桃花,于是联想到了美丽的新娘。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辞赋咏美人之祖。”朱熹又说道:“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由此可见,这首诗所述乃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爱情,婚姻。这是一种初级的情感,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愫。再来读张九龄的《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对比前一首诗,我们可以发现张九龄的这首《感遇》显然有了更深邃的思索,对人的思考,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在诗中已经有了一个理性的思辨的过程,这再也不是《诗经》时期简单的喜怒哀乐的诉说,也不是简单的诗经式的比兴,而是一种比兴的寄托,以兰叶、桂花自比自己的高节,以这种香草美物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意义,而这种气节“何需美人折”。既然诗

经尚有如此的教化作用,何况是我们称之为“经典”的作品?!!历史,是一面参照自己言行的镜子。康熙皇帝每天早上起来要读前朝的历史,以明心智。就可见读文言文的作用不在于能够认识多少古汉字,能够背诵多少段历史。中国的历史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光辉灿烂,这是一部用鲜血染红的,用人头堆砌起来的文化传奇。鲁迅先生所描写的华老栓手中的那个醮着人血的馒头并不是胡乱杜撰出来的。请读《资治通鉴》中的一段文字“十一月,丙申,杀斛斯政于金光门外,如杨积善之法,仍烹其肉,使百官啖之,佞者或啖之至饱,收其馀骨,焚而扬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二)。当我们面对着这样的血淋淋的历史的时候,我们还能摇头晃脑,目无表情地背诵它们吗?我们还能一目十行,当小说一样去阅读吗?余杰先生在他的《铁屋中的呐喊》一书中说到:《资治通鉴》是一本只能在深夜阅读的书。我想在深夜阅读的恐怕还不止《通鉴》这一本书吧。我们学历史,学古文,不会是仅仅为了告诉大家,我把《二十四史》读完了,背完了吧;也不是单纯为了作文而引经据典;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反思,以史为鉴。

!!当然每一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精华所在,而人类的思索是不断前行的,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永恒的经典。在孩子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书写,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家长,或者是别的什么人。一部经典,在老师的口中可以是一代大儒的风范,在家长的口中可以是孩子学习的模范。余秋雨先生在其《霜冷冰河?现代阐释》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从现代意义上的重新大规模地寻找、选择、破解古典,挖掘出埋藏在那里的某个人种曾经有过的美学尊严,而这种美学尊严又恰恰可以塑造未来。”在新课程改革的东风下,中学语文,更应加强读“经”教育,切实承负起传递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任

####################

浅谈课堂教学的导入

唐!剑

(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徐州""#$$%)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得法既可以迅速消除学生的心理杂念及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使之集中注意力,尽快进入教学目的所需要的境界;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思维,使之产生一种探新觅胜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把学生迅速引导到要突破的教学重点、难点上。

!!导入的语言叫导语,又叫开场白、开头语、开讲语、课引子。奥地利的乐团指挥韦勒曾说:“如同有招眼的东西一般,也有招耳的东西。首先对于演讲者来说,有决定意义的是要获得听众的好感。那么演讲者必须同听众建立起关系,引起他们的注意。而好的开场白则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第一座桥梁。”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导语不仅是桥梁,还应该是课堂教学所选择的突破口。好的导语像是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学生登堂入室。导语设计的好坏,是导入是否成功的关键。导语的设计千变万化,没有固定格式,但任何好的导语都具有以下特点:

?

%

#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