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功能
语文课堂导入环节与有效教学的阶段性总结

语文课堂导入环节与有效教学的阶段性总结第一篇:语文课堂导入环节与有效教学的阶段性总结语文课堂导入环节与有效教学的阶段性总结惠俊杰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主体,而要想让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合作、探究,需要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
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而一堂高效课的评价标准有多个方面的标尺。
其中“课堂导入的方法”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课堂导入设计得好,它能优化知识结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沟通师生情感,使学生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那么课堂导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在进行课堂导入时什么样的导入才是好的导入,课堂导入应该注意什么,怎样进行适当的导入,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
所以本年度我承揽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导入的有效性研究》为研究子课题。
想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使自己掌握一些好的导入方法,能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适当的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这一阶段的理论学习,深入调查和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结合学生实际,本课题研究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着眼于课堂导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在进行课堂导入时什么样的导入才是好的导入,有效的导入。
在研究过程中我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不同形式的导入,进行展开实践研究,以增强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及科学性。
具体研究如下:一是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通过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有效导入的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上得是否成功,导入新课的效果是关键,所以我先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在课堂上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哪些。
主要采取的措施是:1、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师生喜欢的导入方式。
新授课的三个环节

新授课的三个环节新授课的三个环节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传授和学生学习的三个主要阶段。
这三个环节包括导入环节、教学主体环节和课堂总结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个环节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问题、图片、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导入环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问题导入: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图片、视频导入:利用精彩的图片或视频来导入课堂内容,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故事导入:讲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 实例导入: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入课堂内容,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感受知识的力量,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以确保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持续集中。
导入环节的内容要与课堂主题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欲。
二、教学主体环节教学主体环节是整节课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阶段。
在教学主体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思维训练。
教学主体环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知识讲解: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2.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设计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动力,打开知识大门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从导入环节的定义、导入环节设计的原则和常用方法以及导入环节设计的实际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导入环节的定义导入环节是指课堂教学中为了引进新内容而采用的一系列教学策略和手段。
它不仅仅是课堂开始的起始步骤,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桥梁。
一个好的导入环节应当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创设学习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导入环节设计的原则和常用方法1. 渗透性原则:导入环节要与本节课的主题内容相互关联,使学生能够在感觉到有新鲜度的同时,能够联想到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点,实现知识的渗透和延伸。
2.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好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积极参与到导入环节中来。
例如,在教授数学的导入环节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三个苹果,你吃掉了一个,还剩下几个?”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到兴趣,并激发他们对于减法知识的思考和探索。
3. 情境模拟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场景,让学生在虚拟或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入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授地理的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寻找自己国家的位置和周边国家的位置,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于地理知识的探索。
4. 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引入新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授科学实验的导入环节中,可以提出一个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寻找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导入环节设计的实际案例案例一:英语课导入环节设计为了引起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英语口语任务。
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模拟一个餐馆的情境,其中有服务员和顾客,服务员需要用英语向顾客介绍菜单和推荐菜品。
简述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简述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始部分,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讲述有趣的事例或者展示视频等方式来导入课堂。
导入环节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
二、知识讲授环节知识讲授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主要是教师对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
教师可以运用讲解、演示、实验、示范等形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具和教学工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三、示范演练环节示范演练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操练、练习等方式来进行示范演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互动交流环节互动交流环节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来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五、巩固练习环节巩固练习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记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方式来进行巩固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六、总结归纳环节总结归纳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结束部分,目的是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或者总结性的练习来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梳理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导入环节、知识讲授环节、示范演练环节、互动交流环节、巩固练习环节和总结归纳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衔接,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重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合理安排时间,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设计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设计作者:宋红卫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年第05期“导入”顾名思义指“引导”和“进入”,它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在课堂导人中,“引导”是教师的行为,“进入”则是学生的行为,学生是否能在上课初始阶段很快进入角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效果。
因此要想从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重视设计好课堂导入环节就成为重中之重。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设计。
一、导语导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常用的导入方式是导语导入。
1.开篇点题。
好的课堂导语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关注学习目标,做到开篇点题。
如在学习《享受学习》时,根据课题和目标,我设计了“我们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享受亲情,让我们也学会享受学习”的导语。
在学习《走进青春》时,我设计了“青春是灿烂绽放的鲜花,青春是寄托承载理想的梦,青春是斗志昂扬的生命之歌,让我们踩着欢快的青春节拍走进青春”的导语,然后顺势进入下一环节,效果很好。
2.设问激疑式。
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设问激疑唤起学生的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使他们带着浓浓的兴趣去学习,从而使课堂变得紧张、高效。
如在学习《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设计了“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是不是说人口越多越好呢?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哪些问题?在现阶段,从人口国情出发,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政策”的导语,在导入环节起到了促使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二、时政导入反映时代性是思想品德课强大生命力和学科特色所在,通过时政导入,既可体现思想品德课鲜明的时效性,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国际热点的最新进程,又可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剖析,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拓宽思想品德课的外延。
英语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教案

英语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教案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课堂的开始部分,通过设计生动鲜活的导入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来展示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复习环节复习环节是巩固学生已有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通过游戏、小测验等形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巩固英语知识。
三、新知识呈现环节在新知识呈现环节中,教师要清晰地介绍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讲解,例如解释、举例、演示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理解新知识的含义和用法,并有机会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练习环节练习环节是学生深化和巩固新知识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口语练习等,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新学的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五、拓展环节拓展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外有机会进一步拓展所学的英语知识,深化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布置阅读、写作、听力等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反馈环节总结反馈环节是课堂的结束部分,教师通过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回顾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反思,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英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语言能力。
以上就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教案。
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和功能,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和积极性。
希望本教案对英语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共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发展。
课堂导入,有效教学的起始环节

课堂导入,有效教学的起始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
恰当的课堂导入能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轻松向上的氛围,使学生勤奋好学、努力探索,教师也积极投入、且教且乐。
反之,平淡乏味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产生厌学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师会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设计课堂导入。
因此,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让每堂课一开始就有吸引力。
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否生动有序地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要注重导入设计,合理运用导入语。
一、情感导入,引起共鸣人类的感情是共通的,用大家熟悉的情感导入新课,更容易激起人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如讲解《斑他,一个鞋匠的儿子,梦想成为表演艺术家,最终成为着名童话作家,其本身就是一个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讲《我用残损的手掌》,以戴望舒如何进行抗日斗争活动,被捕入狱,宁死不屈的故事导入。
通过故事使学生对作者产生兴趣,进而对课文产生阅读的兴致。
五、多媒体导入,激发情感随着多媒体设备进入教室,语文教学又多了一个有力的教学工具。
用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音乐、画面、声像等导入新课,学生喜闻乐见,能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音乐怡情养性,是学生喜爱的娱乐方式,用音乐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讲《音乐巨人贝多芬》用《命运交响曲》导入,讲《黄河颂》直接播放这个乐章,歌曲本身的感染力会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又如讲《土地的誓言》,先后播放《家在东北》和《松花江上》,请同学品析这两首歌在词曲上有哪些异同,《家在东北》曲调欢快流畅,歌词充满对家乡的热爱,对父母的思念,对和平安定生活的赞美;《松花江上》曲调沉郁悲凉,歌词充满对家乡沦陷的悲痛,对流浪生活的哀叹,对收复家乡的渴望。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音乐是时代的反映,《家在东北》反映的是今天和平安乐的幸福生活,《松花江上》反映的是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悲愤凄苦的流亡生活。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PPT培训课件

加深理解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 堂内容的理解。
培养技能
通过练习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02
强化记忆
通过反复练习,强化记忆,使知识 更加牢固。
反馈调整
通过练习反馈学习效果,发现不足 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04
练习的方法
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
提出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 思考,激发学生对后续学 习的兴趣。
小结的方法
口述总结
教师口头总结本节课所学 内容。
板书总结
教师利用板书将本节课所 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互动问答
教师与学生互动问答,引 导生主动思考和总结。
小结的注意事项
简明扼要
小结要简明扼要,不要过于冗长, 以免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
突出重点
小结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引导思考
小结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05 布置作业环节
作业的目的
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作业,学生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上 学到的知识,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培养学习习惯
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境导入法
通过创设与课堂内容相 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
入学习状态。
问题导入法
通过提出与课堂内容相 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并进入学习主题。
导入的技巧
注重趣味性
导入环节应具有趣味性,能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紧扣主题
导入环节应紧扣课堂主题,能 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控制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功能
发表时间:2011-03-16T15:19:58.90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2期供稿作者:胡阔伟[导读] 学生学习活动是重要的认知过程,是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的。
胡阔伟(肥城市第三中学,山东泰安271609)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调用各种简炼而得力的手段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唤起学生对新的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分散各异的思想活动集中指向同一学习活动之上,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注意品质,形成稳定的课堂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一、促进新旧认知衔接
学生学习活动是重要的认知过程,是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的。
导入环节就是教师引领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应部分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新旧认知衔接,为新的学习活动做好认知方面的准备。
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唤起已知、激活强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导入:教师:在上一章中学习“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知道适中的日地距离、液态水以及适中的质量和体积等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
那么适当的质量和体积是如何影响生命的形成的?
学生:……
教师:很好!适中的质量和体积使在地球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它为生物的生存演化提供了相对稳定、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这节课就来学习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
《地球上的大气》是高中必修1 第二章的内容。
在学习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后,学生已经从宏观上认识了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星球。
以大气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做切入点引出大气,实现了新旧认知的衔接。
在教学中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引入,能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并积极进行思考,为新教材学习做铺垫。
然后,教师顺水推舟,搭桥引路,指出问题的深入探究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促进学生思维集中
教师的教学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时,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活动开始时的思想、精力的集中程度,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如果学生能以专注的思想状态开始投入学习,必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由于课间休息活动,在开始上课时,学生往往不能马上将思想集中于新的学习活动,不能对教学活动给予应有的注意。
教师如果直接开始讲授新课,学生的接受效果必是不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会打折扣。
教师设计一段富有吸引力的导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快速投入到课堂。
例如:诗词导入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导入地球的自转;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导入山地垂直气候变化;歌曲导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家乡”寥寥数句歌词,点明了肥城桃乡的特色农产品、桃园美景;谚语导入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引入西北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昼夜温差特点。
在学习天气和气候时,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在学习中国人口数量时,用节假日汽车站旅客运输量的急剧变化引入。
在学习自然灾害时可用汶川、玉树地震,南方水灾等引入。
设疑引入,诱发思考在学习“洋流”时,用二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而德国潜艇却能自由出入地中海,袭击英国军舰,这是为什么?经过设疑,学生必然会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获得答案。
从而吸引学生对新课的注意,调动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快速集中精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注意品质,形成稳定的课堂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可见,导入环节具有组织召集、使学生思想活动统一于特定学习活动之上的集中、定向功能。
三、促进师生信息交流
教学活动是师生自始至终的交流过程。
导入环节虽然是教学过程中短暂的一段,但由于是课堂交往的最初阶段,因而师生双方间的信息感应和接受都是强有力的。
对于一位优秀的教师来说,一方面,在引导学生进行新旧认知的衔接过程中,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在组织建立课堂秩序及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得体的语言、声调、动作、姿态、表情及通过这些反映出来的性格、气质、态度、情感等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对学生表现出的鼓励、期望等种种良性暗示,都会影响着学生。
它是无形的,但它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有时甚至会超越正规课程教育的力度。
学生为它所感染,会对教师产生敬仰和喜爱之情,并且进而会喜爱上教师所教的课程。
灵活多样的导课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可接受性,采用恰当、贴切的方法,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并且能使地理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