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乐器简介 满族的“腰铃”是啥样的
满族舞蹈 满族歌舞文化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满族舞蹈满族歌舞文化简介导语:萨满祭祀歌舞:满族的信奉萨满教,在举行祭神、祭天、祭祖先等重大祭典时,都以歌舞形式进行,萨满是歌舞中的主要角色。
在跳神过程中,萨满萨满祭祀歌舞:满族的信奉萨满教,在举行祭神、祭天、祭祖先等重大祭典时,都以歌舞形式进行,萨满是歌舞中的主要角色。
在跳神过程中,萨满腰系铃,手执鼓,着神衣神裙,伴着神器声响翩翩起舞。
祭祀歌曲有《清神调》、《背灯调》、《跳饽饽神调》等,舞蹈有《腰铃舞》、《单鼓舞》、《铜镜舞》等。
祭祀时载歌载舞,表达崇敬、赞美、祈求之情,后来发展成为满族舞台艺术的歌舞。
单鼓腰铃:单鼓腰铃系艺人们口头的称呼,亦称“打单鼓子”或“耍腰铃”。
是一种腰缠许多小铃,手持“单鼓”(或“抓鼓”)而舞的祭祀舞蹈。
满族信仰萨满教并尊奉“鹰神”、“蟒神”、“乌鸦神”等。
逢年过节,祭祖之日先将“佛头妈妈”请上神位,后由“查玛”开始起舞,他们头戴帽,身扎腰铃,手持抓鼓边跳神舞边唱神歌。
他们先在屋里跳,然后到院外跳。
祭祖内容一是悼念祖先功德,二是保佑天下太平,三是祝愿风调雨顺,四是祈祷病除灾消。
大五魁舞:又称“五魁舞”,是满族民间一种庆贺舞蹈。
源于满族早期的狩猎生活,多于丰收、狩猎归来时表演。
该舞蹈由五人分别头戴虎、豹、熊、鹿、狍的面具做拟兽的跑跳动作,欢快有趣。
筵宴喜庆歌舞这种歌舞主要是《莽式空齐舞》,又称《莽势舞》。
这种舞场面富于变化,形式有“男莽势”、“女莽势”、“对舞”、“衬舞”等。
多于筵宴和喜庆场合中出现。
莽势是满族舞蹈的主要代表形式,“莽势”一词是满舞蹈的音译。
莽。
中国古代乐器四大分类

中国古代乐器四大分类中国古代的乐器有着四大分类,具体是什么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乐器四大分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乐器四大分类一、中国古代吹奏乐器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彩,个性极强。
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全部乐器:木叶、纸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壮族) 、招军(汉族) 、吐良(景颇族) 、斯布斯、额(哈萨克族)、口笛(汉族) 、树皮拉管(苗族) 、竹号(怒族) 、箫(汉族) 、尺八、鼻箫(高山族) 、笛(汉族) 、排笛(汉族)、侗笛(侗族) 、竹筒哨(汉族) 、排箫(汉族) 、多(克木人) 、篪(汉族) 、埙(汉族) 、贝(藏族) 、展尖(苗族)、姊妹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荜达(黎族) 、(口利)咧(黎族) 、唢呐(汉族) 、管(汉族) 、双管(汉族)、喉管(汉族) 、芒筒(苗族) 、笙(汉族) 、芦笙(苗、瑶、侗族) 、确索(哈尼族) 、巴乌(哈尼族) 、口哨(鄂伦春族)二、中国古代弹拨乐器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
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
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
右手技巧得到较充分发挥,如弹、挑、滚、轮、勾、抹、扣、划、拂、分、摭、拍、提、摘等。
右手技巧的丰富,又促进了左手的按、吟、擞、煞、绞、推、挽、伏、纵、起等技巧的发展。
满族宫廷礼乐的种类与乐器配置

满族宫廷礼乐的种类与乐器配置
满族宫廷礼乐是满族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满族宫廷礼乐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乐器配置,展现了满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下面将介绍满族宫廷礼乐的种类和乐器配置。
满族宫廷礼乐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宴乐和祭乐。
宴乐是满族在宴会、婚嫁等喜庆场合中进行演奏的音乐,目的是为了烘托气氛和增添乐趣。
宴乐分为正、侧和后三种类型,主要有皇帝乐、雍正乐、礼乐等。
祭乐是满族在祭祀、葬礼等庄重场合中进行演奏的音乐,目的是表达对神灵或亡者的敬意和祈祷。
祭乐分为春祭乐、秋祭乐、葬礼乐等。
满族宫廷礼乐的乐器配置非常庞大和丰富,包括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等多种类型。
木管乐器主要包括笙(短笛)、箫(长笛)、唢呐等,用于演奏旋律和伴奏。
铜管乐器主要包括大号、小号、长号等,用于演奏宏亮的音色和奏鸣曲等。
打击乐器主要包括鼓、锣、钹等,用于打击节奏和增添节奏感。
满族宫廷礼乐还使用一些特殊的乐器,如石锣、风筝等,用于独特的音效效果和装饰作用。
满族宫廷礼乐的演奏形式
满族宫廷礼乐的演奏形式多样,主要有合奏、独奏和伴奏三种形式。
合奏是指多种乐器同时演奏同一乐曲,协调和谐的声音效果,营造出庄重和谐的氛围。
独奏是指一种或多种乐器独自演奏,突出其独特的音色和技巧,展示演奏者的才华和技艺。
伴奏是指乐器为歌唱、舞蹈等表演提供音乐伴奏,增强表演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民间流行的腰鼓

民间流行的腰鼓腰鼓是民间的传统文化,它在陕北最为流行,属于打击乐的一种。
腰鼓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面蒙皮,是挂在身上敲的。
腰鼓在民间十分流行。
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
扭秧歌的时候,每次都要跳腰鼓舞,腰鼓舞最初流行在陕西,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
现在,腰鼓舞已经在许多大城市的村民中跳腰鼓舞。
主要是用来娱乐,同时也是一种业余生活。
陕北有腰鼓非常有名,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在一些主要流行地区,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鼓手。
因为人太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动作大致相同。
但在一些不同地区,形成了风格不同的习俗。
腰鼓一代接一代的流传下去,成为了我们流行的打击乐器,每年的元宵节,我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那些爷爷奶奶打击腰鼓的节目。
(孙浩真)千年中国结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历史相当久远。
中国结所蕴涵的情致和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一个体现。
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它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它出自于太初年代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同时,它也是数学奥秘游戏的呈现。
你可别小瞧中国结,它千变万化,寓意多多!比如方胜结代表平安,如意结代表吉祥如意,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我知道,传统文化不怕年代的推敲。
中国结,也许以前并不起眼,但现在,人们看中了它这种东方神韵,把做成发夹、耳坠、手镯等等,让它成为一种典雅饰品。
我看着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结,仿佛看到了中国结的古色古香,千变万化,它让我神往,让我遐想……中国结,它代表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人的灵秀。
我爱中国结!(李一宁)火红的中国结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距今七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中国结了。
中国结作为一种装饰艺术从唐代开始,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
尤为一提的是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标志也是中国结。
它用奥运五环的颜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象征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结”字之所以在这得到了升华。
如果大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市场上卖的中国结样式很多,但结式基本上都是盘长结。
满族乐器口弦讲解

满族乐器口弦讲解一说到满族,大家脑袋里就冒出那些骑马射箭、豪情万丈的形象,对吧?但是要说到他们的乐器,可能大家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说起满族乐器,最有代表性的一种非“口弦”莫属。
它是满族特有的乐器之一,听起来有点像“口哨”加“弦乐”的组合,但是要说清楚,它的魅力可是无穷的!口弦,顾名思义,就是嘴巴里吹,弦乐器来奏响。
它可不是随便哪个民族都有的东西,满族人把它玩得非常溜,简直是得心应手。
这玩意儿,外观看上去挺简单的,基本就是一根弹性十足的小弦线,弯成一个小环形。
然后上面绑着一根类似小竹签的东西,弦的另一头固定在一个小木架上。
是不是想象不出来?没关系,我慢慢给你细说。
其实这东西看着像个“口哨”,但你要是没看过,肯定猜不出它能发出那么奇特的声音!大家可能觉得口弦听起来很简单,对吧?其实不然,要玩好它可得有点功夫。
你得用嘴巴去调节,嘴巴的形状、气流的大小、还有吹的角度都得精准到位,才能把音色调得又尖又清脆。
看似简单,其实隐藏着一套高深的技巧,弄不好还可能变成“哨子”一响,自己都吓一跳。
再说,口弦的声音特别有穿透力,嘹亮得不行。
特别是满族的口弦,它那种高亢激昂的音调,总能在远处飘荡,仿佛一声“呐喊”能传遍整个草原。
要是你能在草原上听见满族人用口弦吹奏,那画面感简直要震撼到你——仿佛听到了远古的回声。
别小看这玩意儿,很多传统满族的民歌,都是通过口弦来伴奏的。
你想象一下,民歌唱得动情,口弦一吹,那种情感的碰撞,简直有点让人热泪盈眶。
口弦在满族的历史文化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
它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
满族人用它表达喜悦、哀愁、甚至是爱情。
其实说白了,它就像是一种不需要过多言语的“情感快递员”。
当你听到口弦那尖细的声音,可能你并不清楚它讲的是啥,但那份情感的力量是能直接打到心坎里的。
有人说,口弦的声音像是从心里直接冒出来的,它能触动到你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你能听到风的声音、草原的味道,还有那些古老的回忆在这声音中飘荡。
中国传统乐器小知识

中国传统乐器小知识中国传统乐器小知识一、名词解释1.器乐器乐以乐器为物质基础,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应用,所表现一定情绪与意境的音乐作品。
2.乐种历史传承于某一地域(或宫廷、寺院、道观)内的,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典型的音乐形态构架,规范化的序列表演程式,并以音乐(器乐、声乐、吟诵)为其表现主体的各种艺术形式,均可称为乐种。
3.弦索乐主要用弦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一般仅用三、四件富有地方特点的弦乐器演奏。
如弦索十三套,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潮州细乐等。
4.丝竹乐以某一、二件弦乐器、管乐器为乐队组合核心,配合其它管弦乐器、打击乐器所组成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如二人台牌子曲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笛、四胡,江南丝竹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笛、二胡,广东音乐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粤胡等。
5.鼓吹乐以某一件吹奏乐器如管、唢呐、海笛、笛为主奏乐器,配合其它管弦乐器、打击乐器所组成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如河北音乐会的主奏乐器为管,鲁西南鼓吹乐的主奏乐器为唢呐(或海笛)等。
6.吹打乐以管弦乐器(或单纯用管乐器)与打击乐器演奏并重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以笛、鼓演奏为主的吹打乐有陕西西安鼓乐,苏南的十番锣鼓、十番鼓,广东的笛套大锣鼓等;以唢呐、锣鼓为主的吹打乐有浙东锣鼓、潮州大锣鼓、广东锣鼓柜等。
7.锣鼓乐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这种演奏形式民间又叫清锣鼓和素锣鼓。
如西安铜器社,土家族打溜子,山西威风锣鼓、绛州锣鼓等。
8.弦索十三套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属弦索乐类乐种。
弦索十三套是指由清蒙古族明谊(荣斋)汇编,嘉庆甲戊(1814)年抄本之译谱(音乐出版社出版)。
弦索十三套的主要乐器有琵琶、弦子(三弦)、筝、胡琴4件。
13首套曲的名称是《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平韵串》、《月儿高》、《琴音月儿高》、《普庵咒》、《海青》、《阳关三叠》、《青松夜游》、《舞名马》、《合欢令》、《将军令》。
其中经常演奏的乐曲有《合欢令》、《将军令》、《十六板》等。
满族宫廷礼乐的种类与乐器配置

满族宫廷礼乐的种类与乐器配置 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满族宫廷礼乐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多样、独具特色。本文将介绍满族宫廷礼乐的种类与乐器配置。
满族宫廷礼乐的种类主要有宫廷乐、祭祀乐和民间乐三种。 一、宫廷乐 宫廷乐是满族皇室和贵族举办庆典、宴饮等活动时所演奏的乐曲。宫廷乐曲多种多样,包括行宫、内务府、阴司、标题等多个门类。其中最重要的有:“祈年乐”、“岁时乐”、“冠婚操”、“铺子乐”、“拜见乐”、“练兵乐”等,每种乐曲都有特定的用途和场合。
满族宫廷乐的乐曲构成丰富多样,包括《钱串礼乐》、《跳大乐》、《梁祝乐》、《儿时四季乐》等。在乐曲演奏中,常常配合舞蹈、器乐演奏和歌唱等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宫廷礼乐风格。
二、祭祀乐 满族的祭祀乐是满族在举办祭祀仪式时演奏的乐曲。满族人民崇拜自然,对神灵有着深厚的敬畏之情,因此祭祀活动在满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满族的祭祀乐曲有“祭猎乐”、“祭山乐”、“祭水乐”、“祭母乐”等多种。这些乐曲在演奏中强调鼓乐和弦乐的结合,既庄重而肃穆,又富有节奏感。
三、民间乐 满族的民间乐是满族平民百姓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场合所演奏的乐曲。满族的民间乐曲多样且充满活力,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满族的民间乐曲以舞曲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喜闹乐”、“过年舞曲”等。这些乐曲节奏明快,欢快活泼,往往伴随着舞蹈表演,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愉悦。
满族宫廷礼乐的乐器配置主要有弦乐、管乐、鼓乐、打击乐等。 满族宫廷礼乐中的弦乐由筝类乐器和弦鸣类乐器组成,包括琴、筝、月琴等。这些乐器在演奏时常常扮演主要旋律乐器的角色,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音调。
满族宫廷礼乐中的管乐主要由世袭的五族管乐队演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浑族的浑乐队。管乐器包括箫、笙、巴乌等。这些乐器在乐队演奏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既能与弦乐器协调搭配,又起到了衬托和增强音乐力度的作用。 满族宫廷礼乐中的鼓乐主要由大鼓、小鼓、大碗鼓等组成。鼓乐起到了节奏感的作用,使整个乐曲更加有力量感和激情。
试论满族的萨满教与萨满音乐

满 族 人 口增 至9 2 1 0 , 比l 8 年 满 族 人 口增 加 1 8 1 % 占 8 18 人 92 2.8 , 少数 民族 人 口的 第 二位 。主 要分 布 在 辽宁 , 吉林 ,黑 龙 江三 省 , 其 余 分布 在河 北 、 内蒙 古 、宁夏 、甘肃 、新疆 、 山东 、福 建 、北 京 、天 津 、上海 、 西安 、成 都 、广 州等 省 市 自治 区 。 几 千年 来 ,经 过 满族 直 系先 人 及世 世代 代 的创 造 ,音 乐 获得 了很 大 的发展 。在 各 个 时期 均积 累 了丰 富 多彩 的满 族 音 乐传 统 , 流 传至 今 。满 族人 民原 以狩 猎为 生 ,善 于骑 射 , 曾信 奉萨 满 教 , 并 由此 创造 了丰 富 多彩 的萨满 音乐 。
篝 火 ,萨 满 在 篝 火 边 “ 神 ” ,并 做 象 征 性 的射 击 ,表 示 “ 跳 驱
鬼 ”。如 果 认为 是触 犯 某 一种 神 致病 时 ,便 杀猪 ,杀 牛或 杀羊 进 行 祭 礼 , 由萨 满 主 持 献 祭 , “ 求 神 的宽 恕 ” 。遇 到 病 危 的 患 请 者 ,认 为 其 “ 魂 已经 离 开 肉体 ,到 了 “ 灵 阴间世 界 ”,便 在夜 问 祭 祀 ,萨 满 的 “ ”到 “ 间”把 病 人 的 “ ”带 回来 附 还于 肉 神 阴 魂 体 。据 说 不 管你 患 了何 种病 ,病情 多 么严 重 ,萨 满 都可 以用不 同 的办法 给你 治好 。第 三 ,声 称 能 “ 求生 产 丰收 ”。不 同地 区 的 祈 生 产活 动 方式 不 同 ,祈 求生 产丰 收 的 宗教 活 动 的形 式也 不 同 。狩 猎 的人 长 期捕 获 不着 野 兽 时便 供祭 萨满 的神 。祭 祀 时 先用柳 条 做 成 鹿 、猪 等模 型 ,萨 满 披挂 上 阵 ,做 拉 弓射 箭 的模 样 ,于 是鹿 、 猪 模型 纷 纷射 倒 ,这 时 猎人 便 可 以上 山 ,据 说 马上 便 能获 得大 批 猎 物 。如 果遇 到 旱灾 、 虫灾 或 水灾 ,萨满 当 然也 有 办法 ,他 们 又 披 挂起 来 ,去 祭祀 “ 神 ” 、 “ 神 ” ,于 是便 风 调雨 顺 ,害 虫 河 虫 绝迹 ,牲 畜 兴旺 ,五 谷丰 登 。 萨 满 向每 一 种 “ ”祈 祷 都有 不 同 的祷 词 , 祷 词 中 有 各 种 神 “ ”出身 历 史 、丰 功 伟绩 以及 这位 神 仙 的 性情 爱好 等 、从 而 使 神 每一 种 神都 有 了各 自不 同的 “ 大 形象 ”。祭 祀 不 同 的 “ ”都 高 神 有不 同的祭 祀方 式 。有 的 “ ”在 白天 供 祭 ,有 的 “ ”必 须在 神 神 夜 间供 祭 ,有 的 “ ”需 在 室 内供祭 ,有 的 “ ”必 须在 野 外供 神 神 祭 ,有 的 “ ”喜 欢猪 、羊 、牛 等家 畜 ,有 的 “ ”则喜 欢 飞禽 神 神 或 鱼类 。供 品一 定 要适 合 “ ”的不 同 口味 ,供错 了不但 不 灵 , 神 还 会 引起 “ ” 的愤怒 ,带来 灾 难 。萨 满 的宗 教 活动 不仅 使 萨满 神 教 的 内容 更 加复 杂 化 ,而 且使 各 种 “ ” 的形 象 也定 型化 了。在 神 虔 诚 的萨 满 教信 仰 者心 目中 , “ 神灵 ”是如 此 的可 敬 可畏 ,萨满 的神通 是 如此 的广 大 ,他们 的宗 教活 动 与人 们 的生 产 生活 又 是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满族乐器简介 满族的“腰铃”是啥样的
导语:
西沙,汉译“腰铃”,以其围于腰间演奏而名之。它是满族萨满
乐器中的另一种重要乐器,亦称“摇铃”(以扭腰摇晃演奏而名之)。我国
东北许多地
西沙,汉译“腰铃”,以其围于腰间演奏而名之。它是满族萨满乐器
中的另一种重要乐器,亦称“摇铃”(以扭腰摇晃演奏而名之)。我国东北
许多地方史志中都有关于西沙的记载,譬如《呼兰府志》、《安东县志》、
《吉林新志》、《瑷珲县志》、《依兰县志》、《东丰县志》、《望奎县志》
等等。在清代宫廷的萨满跳神活动中,西沙也是必备之器,这在清乾
隆皇帝敕撰的《钦定满族祭神祭天典礼》中已有比较详细记载。众所
周知,清代仪典,多为沿用明礼,实为汉制,而“惟祭天于堂子祭神于
坤宁宫犹能保存故俗”,这“故俗”,即萨满跳神。清宫萨满所用乐器已
加进了琵琶、三弦等,但仍未丢掉腰铃。《钦定满族祭神祭天典礼》中
绘有西沙的形制图,并标有比较明确的尺寸,分为大、小两种西沙在
不同的祭祀程序中使用。大西沙在表演时,将西沙系于表演者之腰际,
舞时腰胯左右摇摆,西沙随之“啷啷”做响。小西沙则仅仅用于“背灯祭”
中,拿在手中演奏。
西沙,由腰带、衬裙、锥铃、系环等主要部件组成。也有一种不带
衬裙的西沙,这种形制的西沙是把锥铃直接拴结在腰带上系于腰间演
奏的。清代宫廷萨满所用的西沙分为大小两种 形制。
1.腰带与衬裙
腰带与衬裙连接在一起,为皮制。选料或猪、或牛、或驴皮均可。
《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所载西沙,其腰带长约115.2cm(清尺3尺6
寸);衬裙长51.2 cm(清尺1尺6寸),宽25.6 cm(清尺8寸),半围腰间。
腰带缝制在衬裙上部,起到将衬裙和裙上的锥铃系于腰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