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_建设和管理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界定各类分区的线网密度
确定各类分区的面积
轨道线路长度:(Σ(线网密度*各类分区面积))
服务水平法技术路线
高密度低运量与低密度大运量的选择决定了我们对服务水平的取舍, 从现实的经济实力,倾向于投资较少的方案,而线网建设的长期性,又 必须考虑乘客要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矛盾。
2) 交通需求分析法
L= Q •α • β/γ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构架的类型、特点及使用条件,线路网络 布局的基本原理,线网合理规模的确定方法,线网设计,通过实例了 解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过程及方法。线网方案的综合评价, 包括评价原理、指标体系,候选方案的综合评述。
7.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7.1.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伦敦轨道交通网络图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图
7.2.2 轨道 交通线网规划 的工作流程
图5-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总体流程
7.3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
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在城市规划流程中,位 于综合交通规划之后,专项详细控制性规划之前。线网规划是长远的、 指导性的专项宏观规划。它强调稳定性、灵活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城市名 (中国)
北京 上海 天津 沈阳 广州 徐州
稳定性:规划核心在空间上(城市中心区)和时间上(近期)要 稳定。
灵活性:规划延伸条件在空间上(城市外围区)和时间上(远期) 要有灵活变化的余地。
连续性:线网规划要在城市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断调整完善。
7.3.1 线网规划特点
(1)线网规划是综合的专业交通规划,同时又是全市综合交通规划 的延续和补充,由于轨道交通的特点,规划和建设均对全市规划格局 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线网规划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要与城市 的总体规划有机地融为一体。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城市内运营的一种大众交通工具,通常是通过铁路或地铁系统进行运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开始发展起来。

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出现在英国伦敦,于1863年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被命名为“地铁”(metro),之后成为其他国家和城市模仿的榜样。

在此之后,巴黎、纽约、柏林、东京等许多城市也陆续开通了地铁系统。

这些早期的地铁系统以地下铁路为主,因此被称为“地铁”。

20世纪后半叶,全球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轻轨和有轨电车的建设逐渐增多。

轻轨是指相对于传统地铁系统而言,运行速度更慢、载客量更小、途经的站点更多的一种轨道交通方式。

有轨电车则是指通过电力系统驱动的有轨交通工具,通常在城市内街道上行驶。

这些新的轨道交通方式在城市内部连接性更好,更容易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

另外,一些国外城市还采用了单轨交通系统。

单轨交通是一种新兴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通过在一根轨道上悬挂电动车辆进行运行。

与传统的地铁系统或者轻轨系统相比,单轨交通具有更低的建设成本和更高的建设速度,因此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为受欢迎。

目前,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不断扩大。

许多城市正在扩大原有的地铁线路,并且新的城市也纷纷推出轨道交通系统,使得城市的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例如,上海的地铁系统从2000年的3条线路逐渐扩大到了现在的16条线路,覆盖了城市大部分区域。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的载客量不断增加。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一些城市采取了更新换代的措施,例如增加列车数量、增加车厢容量等。

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

通过引入自动驾驶技术、智能转向系统等先进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城市轨道交通在商业区的开发与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在商业区的开发与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在商业区的开发与运营1. 前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其轨道交通的开发与运营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繁荣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在商业区的开发与运营。

2. 城市轨道交通的商业区开发2.1 轨道交通的商业区规划商业区的轨道交通规划应紧密结合商业区的空间布局、人口分布、交通需求等因素,实现轨道交通与商业区的无缝对接。

在规划阶段,需要充分考虑轨道交通线路、站点的位置、换乘设施以及停车设施等方面,以确保轨道交通的商业区开发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2.2 轨道交通的商业区设计商业区的轨道交通设计应注重人性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人性化设计体现在站厅、站台、车厢等区域的公共设施布局,以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智能化设计体现在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安全监控等方面,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绿色化设计体现在轨道交通的能源利用、环保材料应用等方面,以降低轨道交通的商业区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3. 城市轨道交通的商业区运营3.1 轨道交通的商业区运营策略商业区的轨道交通运营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运营策略,以满足不同时间段、不同乘客群体的出行需求。

例如,在高峰时段增加列车频次、延长运营时间,以缓解商业区交通压力;在非高峰时段,通过优化列车运行图、实施优惠政策等手段,提高轨道交通的吸引力。

3.2 轨道交通的商业区服务优化为了提升商业区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提高出行便捷性;二是增设特色服务设施,如便利店、餐饮店等,满足乘客多元化需求;三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实时出行信息、线路查询等服务,方便乘客出行。

4.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在商业区的开发与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规划、设计、运营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以及灵活高效的运营策略,可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商业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出行提供有力支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
安全文化建设
通过培训、教育、宣传等方式,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员工和乘客的安全意识培养和 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宣传教育
定期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应用实例三: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 理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经验。
广州地铁注重对安全风险的控制和管 理,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体系,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
广州地铁还注重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 配合,共同维护地铁运营的安全和稳
定。
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 模式在应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THANKS
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强化运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 建设,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 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推广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
加强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制定 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流程

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高应 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监督体系
负责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和整改,保障运营安全。
制度体系
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城市轨道交通安 全管理制度》、《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等,确保运营 安全有章可循。
应急管理体系
建立应急预案、应急组织、应急物资等组成的完整应急管 理体系,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

智能交通案例介绍

智能交通案例介绍

智能交通案例介绍在当今社会,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智能交通系统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接下来,为您介绍几个典型的智能交通案例。

一、新加坡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土地面积有限,但交通却十分顺畅。

这得益于其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新加坡采用了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通过在道路上设置的龙门架和车载单元,根据车辆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路段的行驶情况进行收费。

这一措施有效地调节了交通流量,减少了高峰时段拥堵路段的车辆数量。

同时,新加坡还拥有智能交通信号系统。

该系统能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以优化交通流。

例如,在车流量较大的方向延长绿灯时间,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另外,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也实现了智能化。

公交车辆配备了全球定位系统(GPS),乘客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实时获取公交车的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方便规划出行。

二、伦敦的拥堵收费政策与智能交通监控伦敦作为世界著名的大都市,曾经饱受交通拥堵之苦。

为了缓解拥堵,伦敦实施了拥堵收费政策。

在伦敦市中心划定了收费区域,车辆在特定时间段内进入该区域需要缴纳费用。

通过这一政策,减少了市区内的非必要车辆通行,改善了交通状况。

伦敦还建立了强大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通过道路上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收集交通数据,包括车辆流量、车速、交通事故等信息。

这些数据被传输到交通控制中心,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如派遣交警处理事故、调整信号灯等。

此外,伦敦的智能停车系统也值得一提。

司机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查找附近的空闲停车位,并进行预订和支付,减少了因寻找停车位而导致的交通拥堵。

三、美国洛杉矶的智能交通诱导系统洛杉矶是美国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东京地铁票务系统简介

东京地铁票务系统简介

东京地铁票务系统概述摘要东京首都圈的空间布局类似我国的北京城,最先发展起来的东京23个区,集中了国会在内的政府机构和许多大型企业的总部,是主要的商业区,其内部只有部分居民区。

随着中心区用地紧张,中心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增加,形成了居民区和商务区分离的城市空间布局。

乘坐1〜2小时的轨道交通到达上班地点,在东京市民中是较为普遍的情况。

东京轨道交通的票制为磁卡票。

票种有单程票、一日票、月票、多次票和SF储值票等。

在计价方式上,东京地铁和都营地铁相同,都采用分段计价制。

东京地铁起步价170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7.8日元),310日元封顶。

起步为1至6公里,7至11公里涨至200日元,12至19公里240日元,20至27公里280日元,28公里至40公里310日元。

关键词:亚洲最早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精算机目录摘要 (I)1绪论 (1)2东京地铁简介 (2)2.1东京地铁的发展 (2)2.2东京地铁的现状 (2)2.3东京地铁线网规划 (2)3东京地铁票务系统简介 (4)3.1票务系统发展现状 (4)3.1.1设备 (4)3.1.2运营模式 (4)3.1.3运营状况 (5)3.2票务管理系统架构 (6)3.2.1系统构架 (6)3.2.2功能结构 (6)3.3车票与价格 (7)3.3.1卡票类型 (7)3.3.2票种 (8)3.3.3旅游特价车票 (8)3.3.4 票价 (8)3.4票务系统政策、创新 (9)3.4.1政策 (9)3.4.2创新 (9)总结 (10)参考文献 (11)1绪论东京是亚洲最早拥有地铁的城市。

东京地铁系统拥有285个座车站,线路总长312.6公里,日平均客流量为1100万人次,是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系统。

东京首都圈是以东京都23个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半径80公里的城市带,包括东京都周围的崎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等,其中城市26座,总面积13400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5%,总人口379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对比分析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对比分析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回报率普遍较低,部分城市甚至无法实现盈利;而国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回报率较高,如新加坡、东京等城市。
01
02
03
经济效益对比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均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缓解交通拥堵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均有利于促进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促进绿色出行
以私营和公私合营为主,运营主体多为私营企业或公私合营公司。私营企业负责建设和运营,通过市场机制自行承担风险和收益。公私合营公司则是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合作模式,共同出资建设和运营,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
运营主体对比
VS
政府主导的运营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调度和行政管理。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均由政府负责,缺乏市场化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对比分析
CATALOGUE
目录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模式对比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对比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对比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比
01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起步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要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进行地铁和轻轨的规划和建设。
私人投资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模式对比 建设主体对比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模式对比 建设主体对比
01
建设资金来源对比
02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来源
政府财政投入: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专项资金等方式投入建设资金。
03
银行贷款
通过向银行贷款获得建设资金。
政府与私人企业共同投资
政府和私人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出资建设。
05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比

日本TOD案例整理

日本TOD案例整理
日本TOD案例整理
2020.11
TOD模式
• TOD模式即公交导向型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被公认
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 轨道交通TOD。轨道交通是TOD功能最强的交通方式,轨道交通
TOD理念的核心是将轨道交通和土地开发紧密结合,实现对土地的 集约化利用,为轨道交通提供充足客流。
三、日本TOD案例(1)涩谷
涩谷站再开发计划于2008年启动,持续20年,分四期建设,总体再开发面积约928,100平方米。东急电 铁作为开发方,通过建设文化和城市基础设施换取政府容积率奖励,涩谷再开发计划中5个主要街区的 容积率将提高3~6,主要承载办公、商业、文化、酒店和会议等功能。
一期建设涉谷之光综合体,2012年完工; 二期翻新重建道玄坂街区综合体,2018年完工; 三期开发涩谷车站大厦,2020年完工; 四期为涩谷车站大厦西栋和南部街区,2027年完工。
三、日本TOD案例(1)涩谷
通过涩谷地区的TOD开发,东急电铁形成了包括交通、地产、生活服务、酒店业务在内的多元化运营 模式,2017年交通和地产业务EBIDTA分别占东急电铁的42%和28%。
2016-2017年东急电铁收入一览表(Summary of Results for FY2018 Forecasts for FY2019)
谢谢
三、日本TOD案例(1)涩谷
涩谷更新计划在满足9条线路日常运营的同时进行开发和施工,逐步将地上的交通功能转移到地下,地 上建设超高层,实现多层次的地上地下一体化空间立体开发和各条线路间,各条线路和公交线路的无障 碍换乘并缩短换乘间距,大幅提高城市空间品质和价值。
未来的涩谷站(2027) 1.涩谷 之光 2.涩谷站大厦3.涩谷南街 区栋STREAM4.涩谷站樱丘口5. 东急蓝塔大厦6.道玄坂街区大 厦7.涩谷标记(Mark City)8.涩 谷十字路口(东急电铁/东急设 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