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法生产长链二元酸研究进展_徐成勇

合集下载

二聚酸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二聚酸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医学应用
论文发表
详细列出了研究团队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包括题目、期刊名称等信息。
专利申请
列出了研究团队申请的与二聚酸合成及应用相关的专利,包括专利号、专利类型等信息。
研究论文及专利展示
THANKS
感谢观看
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相容性材料
二聚酸可以用于制备生物相容性材料,如医疗器械和组织工程支架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抗菌剂
二聚酸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可以作为抗菌剂添加到个人护理品和医疗器械中,有效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
二聚酸合成及应用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3
催化剂选择
01
合理选择催化剂,如金属盐类、有机胺等,以提高二聚酸的合成速率和效率。
详细描述
化学合成法通常采用有机溶剂为介质,通过酸碱催化剂、氧化剂、还原剂等引发化学反应,合成二聚酸。其中,常见的反应包括酯化反应、氧化反应、缩合反应等。该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以及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参数。
总结词
化学合成法
生物酶催化法
生物酶催化法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合成方法,具有条件温和、专一性强、产物纯度高等优点,但存在成本较高、酶的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二聚酸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xx年xx月xx日
二聚酸的合成研究二聚酸的应用领域二聚酸合成及应用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二聚酸合成及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展示
contents
目录
二聚酸的合成研究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S
化学合成法是二聚酸合成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产物纯度较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反应条件较为苛刻、有机溶剂使用量大、产物分离纯化困难等问题。

生物质基含氧化合物化学催化法制备长链烷烃的研究进展

生物质基含氧化合物化学催化法制备长链烷烃的研究进展

2016年第35卷第5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1377·化 工 进展生物质基含氧化合物化学催化法制备长链烷烃的研究进展闫少康,孙绍晖,马春松,孙培勤,陈俊武(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多相催化与工程科学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1)摘要:利用生物质资源可以制备混合醇、烃类燃料、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运输燃料。

相较于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含氧燃料,烃类燃料在使用性能上更具优势,是新一代生物燃料发展重点。

本文着重介绍以木质纤维素水解得到的单糖为平台,经过一系列化学催化反应,制备碳数大于8的各类烷烃的新型生物燃料生产路径。

总结了近年来研究者们以C 5或C 6小分子化合物为原料,采用不同的反应策略实现碳链增长,得到满足现代运输燃料碳数分布的中间体的研究成果;以及高效脱除燃料中间体中氧元素的各种催化反应技术方案。

分析对比了不同技术路线烃类燃料的产率、工艺条件等技术指标,并且评述了不同反应路径的特色及其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木质生物质化学催化法制备运输燃料的工业化给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生物质;C —C 键扩链;加氢脱氧;长链烷烃中图分类号:TK 6;TQ 517;O 62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5–1377–10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5.017Advances on chemocatalytic transformation of biomass-derivedoxygenated compounds into long-chain hydrocarbonsYAN Shaokang ,SUN Shaohui ,MA Chunsong ,SUN Peiqin ,CHEN Junwu(Research Center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Henan ,China )Abstract :The renewable transportation fuels ,such as mixed alcohols ,hydrocarbon fuels ,bio-diesel ,can be produced from biomass resource. Hydrocarbon fuels have become the key it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generation biofuels ,for its excellent utilization property compared with the oxygen-containing fuel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of new generation biofuels with more than 8 carbon atoms ,derived from simple sugars through a series of catalytic reactions. Oxygenated compounds with five or six carbon atoms are converted to fuel precursors which have appropriate carbon atoms compared with petrol-based transportation fuels ,then the oxygenation-atoms are removed efficiently through different reaction strategies and catalytic technologies. The corresponding catalysts ,reaction conditions ,chemistries for the selective conversion are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 And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different reaction routes have been evaluated. In the last ,the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producing transportation fuels from lignocellulose through chemocatalytic processes.Key words :biomass ;C —C coupling; hydrodeoxygenation ;long-chain hydrocarbon面对不可持续的化石资源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迫使人们开发可持续、碳排放少的新能源。

发酵法生产衣康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发酵法生产衣康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期 14小 时 。 0
( H ) 0 60 ; S 4‘H2 80 ; a L .g N 4S 4. Mg 0 7 0 .g N C 04 ; 2 g
F S 4 7 2 0 4 Z S 4 H200 ; 玉 米 浆 25 。 e O ・H O . ;e O ・ O .3 0 . g
p H4.-4 5。 0 .
维普资讯
发 酵 科 技 通 讯
3 7
发 酵 法 生产 衣 康 酸
— —
高产 菌 株 的 选 育
徐 建春 李 霞 王 海 英
( 岛琅琊 台集 团股份 有 限公 司 青 岛 2 6 0 ) 青 64 0

要: 以生产使 用 菌种 土 曲霉 NL 2 4为 出发 菌株 , 紫外 线 、 YT 3 经 高温 、 氯化 锂诱 变处理 和 多次分
离、 筛选 获得 一 支性 能稳 定的衣 康 酸 高产 突变株 土 曲霉 NL 一 — 0 , 含 淀粉糖 10 / YT 2 8 1 在 4 g L的培 养基 上
4  ̄ 2C摇瓶 7 h , 0 4 ̄ 2 r 衣康 酸产量 9 . / , 酸 转化 率 6 . % ̄ 78%。 经 l O 发 酵罐 生产验 证 , 21 L 糖 g 3I 6 .3 8 O m3 菌种诱
并 命 名这种 曲霉为 衣康 酸 曲酶 (s .ao is, A pi e nu)从 t 此揭 开 了微 生 物发酵 生产 衣康酸 的研 究历 史[ 2 1 。
我 国 居 乃 琥 、 王 孝 宪 采 用 固 定 化 土 曲 霉
胖 4 5天 , - 产酸 率分别 达 到 9 2和 1 5/ 。 1g L
变后 酸度 较 以前上 升 2 %, 酸转 化率上 升一 个 百分 点 以上 。 1 糖 关键 词 : 衣康 酸 土 曲霉 诱 变育种 转化 率

长碳链二元胺制备方法

长碳链二元胺制备方法

长碳链二元胺制备方法一、引言长碳链二元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涂料、橡胶、纺织等许多领域。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长碳链二元胺的制备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一种制备长碳链二元胺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产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

二、原料与试剂1. 原料:长碳链脂肪酸、氨水2. 试剂:硫酸、氢氧化钠、甲苯、乙酸乙酯三、实验步骤1. 酯化反应:将长碳链脂肪酸与硫酸按照1:1的摩尔比混合,加热至120℃,搅拌反应2小时。

然后加入适量的甲苯,继续加热至180℃,搅拌反应3小时。

冷却至室温,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用乙酸乙酯萃取。

2. 胺化反应:将上一步得到的酯化产物与氨水按照1:2的摩尔比混合,加热至120℃,搅拌反应2小时。

冷却至室温,用硫酸溶液中和至中性,用乙酸乙酯萃取。

3. 蒸馏:将上一步得到的胺化产物进行蒸馏,收集120℃以下的馏分,得到长碳链二元胺。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酯化反应是制备长碳链二元胺的关键步骤之一,温度和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较大。

在较高的温度下,酯化反应的速率较快,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副产物。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以获得较高的产率和纯度。

2. 胺化反应是制备长碳链二元胺的另一关键步骤,氨水的浓度和用量对胺化反应的影响较大。

过量的氨水可以提高胺化反应的速率和产率,但也会增加后续处理难度。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氨水浓度和用量以获得较高的产率和纯度。

3. 蒸馏是除去杂质和副产物的必要步骤,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以获得纯度和产率较高的产品。

五、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备长碳链二元胺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产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

通过酯化反应、胺化反应和蒸馏等步骤,可以获得纯度和产率较高的长碳链二元胺产品。

该方法为长碳链二元胺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整理版]发酵法产琥珀酸

[整理版]发酵法产琥珀酸

发酵法产琥珀酸琥珀酸,学名丁二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是生物进行TCA循环的中间产物之一。

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主要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降解塑料、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绿色溶剂和动植物生长刺激物等领域。

人们主要是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从丁烷通过顺式丁烯二酐生产琥珀酸。

该方法以石油为原料,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从而限制了琥珀酸的广泛应用。

因此,人们开始将目标转向通过生物发酵法来生产琥珀酸。

微生物发酵生产琥珀酸以可再生资源糖和二氧化碳等作为主要原料,不仅摆脱了对石油化工原料的依赖,而且可以固定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绿色环保,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

在众多的琥珀酸生产菌中,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琥珀酸放线杆菌(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 , 产琥珀酸曼氏杆菌(Mannheimia succiniciproducens) , 产琥珀酸厌氧螺(Anaerobiospirillum succiniciproducens) 和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等。

产琥珀酸厌氧螺菌可自然产生高浓度琥珀酸, 但对高浓度葡萄糖和琥珀酸盐耐受性较差,而且要求严格厌氧环境,营养条件复杂,产物分离困难,生产成本较高,代谢途径尚未完全清楚,并且具有引起人类菌血症的潜在病毒性。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和产琥珀酸曼氏杆菌都属于瘤胃细菌,与其它测序基因组相比,二者的基因组序列更为相似,有很多共同的代谢特征:如能利用葡萄糖、果糖、木糖等多种碳源;以甲酸、乙酸和琥珀酸为主要发酵产物。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能耐受高浓度的琥珀酸盐和葡萄糖,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琥珀酸生产菌之一,其突变株系130Z的琥珀酸产量可达110g/L,是迄今报道的琥珀酸产量最高的菌株。

但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对营养条件要求较高,并且只能在高CO2 浓度的条件下才以琥珀酸为主要产物,这需要额外的供气设备,增加生产成本。

产琥珀酸曼氏杆菌虽然能以琥珀酸为主要发酵产物,但其琥珀酸产量和得率都相对较低,遗传学研究工具发展不成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6456238_一株耐盐菌在长链二元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6456238_一株耐盐菌在长链二元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株耐盐菌在长链二元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马和旭1,郭宏山1,秦中良2,卢利玲2,程晓东1(1.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45;2.中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48)[摘要]从某企业生化污泥中筛选并分离出一株耐盐菌株GXNYJ-12,经鉴定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

该菌株可在0~25%盐度下有效降解苯酚,且具有较强耐受S 2-毒性的能力,单因素试验显示其最适pH 为8,最适温度为30℃。

深入研究表明,该菌株可有效降解COD 8132mg/L 、硫酸盐质量浓度28000mg/L 、含盐量42000mg/L 的长链二元酸酸化废水,在氮源投加质量浓度200mg/L 条件下,经96h 好氧生化,其COD 可降至500mg/L 以下,满足进入市政等二级污水处理场要求。

GC-MS 分析显示该菌株能降解二元酸废水中绝大部分有机物,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关键词]硫酸盐;有机废水;耐盐;降解;长链二元酸[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9X (2021)07-0105-07Application of a salt ⁃tolerant bacterium in the treatment of long ⁃chain dibasic acid wastewaterMa Hexu 1,Guo Hongshan 1,Qin Zhongliang 2,Lu Liling 2,Cheng Xiaodong 1(1.Sinopec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Dalian 116045,China ;2.Sinopec Yangzi Petrochemical Co.,Ltd.,Nanjing 210048,China )Abstract :A salt ⁃tolerant strain named GXNYJ-12was screened and isolated from the biochemical sludge of an en ⁃terprise ,the strain was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as Halomonas sp.The strain could effectively degrade phenol at 0-25%salinity and had strong tolerance to S 2-toxicity.Single factor test showed that its optimum pH and temperature were 8and 30℃.Further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strain could efficiently degrade the dibasic acid fermentation wastewaterwith COD concentration of 8132mg/L ,sulfate concentration of 28000mg/L and salt content of 42000mg/L.Under the condition of nitrogen source dosage of 200mg/L ,its COD could be reduced to less than 500mg/L after 96h aero ⁃bic biochemical reaction ,which satisfied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ing municipal secondary sewage treatment plants.GC-M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could remove most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dibasic acid wastewater ,whichshowed strong degradation ability and had good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sulfate ;organic wastewater ;salt tolerance ;degradation ;long ⁃chain dibasic acid生产长链二元酸的主要方法有催化油脂法、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其中生物发酵法较另外两种方法在合成难易和经济性方面都有极大的优越性〔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生物工程进展62002,Vol.22,No.2发酵法生产长链二元酸研究进展

徐成勇 诸葛健(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无锡 214036)

摘要 发酵法生产长链二元酸相对于化工法而言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发酵法生产长链二元酸的微生物源、产酸机理、产酸条件和产物分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其工业应用前景。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烷烃 长链二元酸 发酵 氧化

长链二元酸(Longchaindicarboxylicacids)是指碳链中含有10个以上碳原子的脂肪族二羧酸(简称DCn),包括饱和及不饱和二羧酸,是一类有着重要和广泛工业用途的精细化工产品,是化学工业中合成高级香料、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高档尼龙热熔胶、高温电介质、高级油漆和涂料、高级润滑油、耐寒性增塑剂、树脂、医药和农药等的重要原料。长链二元酸在自然界中不单独存在,而且大多数饱和长链二元酸在化学工业中难以合成生产。美国、德国、俄国和日本等国家都曾对长链二元酸的化学合成和利用进行过长期的开发和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能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最长饱和碳链二元酸是十三碳二元酸,只有十二碳二元酸(DC12)可用化学法工业生产,但反应过程中需要高温高压催化剂,生产上需要防火防毒防爆装置,而且工艺复杂,产品纯度不高,收率低,成本高,污染严重;而不饱和长链二元酸则在化学工业中无法合成。另外,采用碱热解蓖麻醇酸法可以用蓖麻油为原料来制取癸二酸,十三碳二元酸可以从菜籽油中提取甘油芥酸酯然后用臭氧氧化制取,十五碳二元酸可以从蒜头果油的脑神经酸裂解制取,但产品纯度较低,而且原料来源有限。发酵法生产长链二元酸(利用微生物特有的氧化能力和微生物胞内酶的作用,在常温常压下分别氧化长链正烷烃两端的两个甲基,一步加上四个氧原子,生成相应链长的各种长链二元酸)以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原料,克服了单纯的化学合成方法以及植物油裂解制取方法的各种不足,为长链二元酸的大量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1 微生物源的研究111 产长链二元酸微生物种类的研究能利用石油烃类的细菌、霉菌和放线菌的种类很多。Kester和Foster[1,2]首先观察到棒状杆菌能将正烷烃分子的两末端氧化成饱和二元脂肪酸。以后在假单胞杆菌、葡萄孢菌等许多微生物中也观察到X-氧化反应的存在,但是一般生成二元酸的量很低,而且大都只积聚短碳链二元酸。已报道的利用脂肪族正烷烃生长的酵母菌的属有:假丝酵母属、隐球酵母属、内孢霉属、汉逊氏酵母属、毕赤氏酵母属、红酵母属、球拟酵母属、丝孢酵母属、酵母属、酒香酵母属、掷孢酵母属、白地霉、拟内孢霉属、娄德酵母属等等。其中,假丝酵母属(can-dida)的酵母菌是正烷烃发酵生产二元酸的高产微生物。112 产长链二元酸假丝酵母菌的选育1972年Uchio和Shiio[3]成功地应用阴沟假丝酵

母菌(Candidacloucae)310变种MR-12,在含有15%十六碳烷、114%醋酸及其他原料的培养基中发酵及休止菌体转化,十四碳二元酸的发酵产量最高达6115g/L,转化产量为44g/L,烷烃的利用率在60%左右。197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沈永强等[4]报道用秋水仙碱和樟脑对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进行多倍体诱变育种,获得长链二元酸发酵的高产菌株,十三碳二元酸发酵产量达6217g/L,转化产量达8616gPL。1979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5]报道用通过亚硝基胍、紫外线和亚硝酸钠诱变处理得到的热带假丝酵母U3-21突变株发酵,获得较高产量的长链二元酸。日本植村等[6]用一株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M2030工业化生产十三碳

二元酸,产量达130g/L,纯度为94%。Picataggio等[7]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一株B-氧化阻断型菌株H5343,在小发酵罐中发酵正十二烷烃生产十二碳二元酸,产酸水平从95gPL提高到140g/L。66

DOI:10.13523/j.cb.20020213陈远童等[8]认为:要想高产C15以上的长链二元酸,必须培育出既具有高活力X-氧化酶又具有低活力B-氧化酶的优良生产菌株。焦鹏等[9]为提高热带假丝酵母转化烷烃生产长链二元酸的能力,建立了通过制霉菌素和氯丙嗪两步浓缩和双重影印技术筛选获得A、X-氧化增强、B-氧化减弱的热带假丝酵母诱变菌株的筛选体系。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用于发酵生产长链二元酸研究和工业生产的假丝酵母都是从自然界中筛选得到的热带假丝酵母野生菌株(野生菌株产二元酸水平都很低,而且都是10个碳以下的短链混合二元酸)经过多次诱变筛选等手段选育而得,可以氧化癸烷到十八烷的正烷烃生成相应链长的长链二元酸(癸二酸到十八碳二元酸)。2 发酵机理的研究微生物对正烷烃的氧化类型可分为三种:l)正烷烃分子末端的甲基氧化生成醇、醛、酸的单端氧化[10],2)正烷烃分子第二碳的亚甲基氧化形成甲基酮的次末端氧化[11],3)正烷烃分子两端的甲基氧化形成二羧酸的双端氧化[12]。热带假丝酵母生产长链二元酸的发酵过程分为菌体生长期和产酸期两大阶段,在菌体生长期,菌体主要利用蔗糖来增殖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菌体,其中的烷烃仅起诱导作用,用于产生进入代谢途径的各种酶;产酸期发酵液中糖含量很低,菌体的增殖量较少,菌体主要代谢烷烃形成发酵产物长链二元酸。在菌体转化烷烃生成长链二元酸的代谢过程中[13],烷烃被吸收进入细胞后,首先在微粒体中被细胞色素P450酶系(细胞色素P450酶和细胞色素还原酶)A-氧化生成A-一元醇,A-一元醇再进一步由醇氧化酶和醛脱氢酶催化氧化成A-一元酸。接着,A-一元酸再在相同酶系的催化下经过X-氧化生成目的产物二元酸。此外,在A、X-氧化过程中生成的一元酸和二元酸都可以被肉毒碱酯酰转移酶转移进入微体中经过B-氧化而代谢消耗掉。所以在假丝酵母细胞中A、X-氧化是一个需要增强的代谢途径,而B-氧化则是需要削弱的代谢途径。余志华等[14]认为热带假丝酵母的长链二酰辅酶A合成酶的酶活与它同化正烷烃和氧化积累二元酸有一定的关系。陈远童等[15]以正十六烷为实验材料,发现适量丙烯酸的加入可以抑制二羧酸的B-氧化,从而降低酵母菌对十六碳二元酸的分解,增加十六碳二元酸的积累量,但其浓度较大时就明显抑制菌体生长。焦鹏等[16]实验表明:由于代谢过程中细胞色素P450酶是关键酶,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色素P450酶活与细胞产酸能力呈正相关。在热带假丝酵母中细胞色素P450酶可以由烷烃诱导产生,其诱导产量和烷烃的转化量存在线性关系。张志禹等[17]报道:二元酸分泌过程是烷烃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步骤,pH在714~812范围内,足够高的pH对分泌和产酸是必需的。二元酸钠盐明显不利于分泌过程。二元酸的分泌相对于胞内X-氧化过程是快速过程。长链二元酸发酵是典型的气-液(水相)-油(烷烃)-固(菌体)四相体系,其中油水双液相间的乳化现象增加了相间混合的复杂性。同时,由于从长链烷烃生物氧化成含氧的长链二元酸和发酵过程中大量菌体的维持代谢,决定了二元酸发酵过程较其他发酵需要更高的体积传氧量。另外,发酵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比较高。

3 发酵技术的研究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测定采用干重法或比浊法,二元酸分析采用NaOH溶液滴定法或气相色谱法。沈永强等[18]应用休止菌体转化法将正烷烃转化为长链二元酸,反应产物纯度很高,提取也很方便,而且整个转化过程不需无菌操作,工艺较简单。这种情况下,菌体固定化连续转化使用技术的研究比较诱人。工业化生产长链二元酸的发酵过程中,种子液的制备有多种方法:1)从发酵罐中取出部分发酵液作为另一罐发酵所需的种子液,依此类推;2)从发酵罐取出的部分发酵液加入到以糖为底物的培养基里进行培养,然后从中得到的培养物再加到下一罐内;3)从发酵罐取出的部分发酵液加入正构烷烃,混合均匀静置后,收集上浮层作为下一罐的种子液。日本味N素公司赤坯四郎[19]归纳了长链二元酸产生菌培养基组成的一些原则:使用C12~C18碳源,也可用其他可以被同化的碳源生产菌体,生长达最大值前后添加足够的正构烷烃;或将在各种碳源上生长的菌体洗净后,在缓冲液中依靠酶反应产生长链二元酸。矿业公司[20]为提高长链二元酸产率,采用了正构烷烃和糖(如葡萄糖、蔗糖或糖蜜)构成的双底物碳源,并一起加入到培养介质中,这样可提高二元酸产生菌的繁殖速率,以便在较短时间使正67构烷烃转化成二元酸。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可以强化发酵过程中的烷烃与水的混合,以利于产酸。发酵培养基与种子培养基基本相同,在正构烷烃占较大比例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种子培养基后,搅拌通气培养,生成并积累长链二元酸。日本矿业公司[21]认为培养初期的pH为3~5时利于酵母菌的生长,而产酸期的pH应为615~715,产酸期维持在中性偏碱的环境,有利于X-氧化而抑制B-氧化。任刚等[22,23]认为:OH-可以中和二元酸中的H+使胞内外H+浓度梯度加大,从而使二元酸加速通过细胞膜而运送到胞外,减少二元酸在胞内的累积性抑制,在偏碱性环境中二元酸产量明显上升。当吐温60和青霉素添加量合适时,可使菌体受到破坏最少而细胞膜的通透性达到最高值,使得底物正烷烃和产物长链二元酸能更快地通过细胞膜而加快产酸的进程。尿素作为培养液中的氮源,不仅影响着细胞色素P450酶及羟基化酶的活力和其它相关酶的活力,还影响细胞的超微结构。尿素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二元酸的产量,但在高浓度(>012%)时,由于尿素促进了菌体的三羧酸循环和乙醛酸循环从而增强了菌体的B-氧化能力,使二元酸的积累降低。丙氨酸对菌体内三羧酸循环、过氧化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力也存在明显的影响,在015%左右时能较好地促进二元酸的产生。在发酵初期加入烷烃时,高浓度的烷烃对于菌体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在发酵初期不加入烷烃或加入少量的烷烃(小于2%v/v),让菌体得到快速的生长,待菌浓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再补加足量的烷烃诱导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表达,从而增加产酸量[24]。进入产酸期24h和72h后补加蔗糖,对产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产酸期48h后补加蔗糖,则对产酸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多可提高1713%[25]。糖类如葡萄糖、乳糖、木糖和麦芽糖等均能对B-氧化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二元酸的纯度,且作用比蔗糖好[22]。添加醋酸盐也可以促进菌体浓度的增加和二元酸的合成[26]。长链二元酸发酵要求生物反应器具有良好的流动混合性能,强化的供氧能力以及较大的热量移出性能。日本矿业公司为了解决20m3十三碳二元酸发酵罐中的油水混合、氧传递及热量移出问题,采用了大功率搅拌器和从发酵罐中移出部分发酵液冷却循环的方法来达到要求。上海溶剂厂在10t搅拌罐上采用了空气自吸的方式来达到传氧的目的。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在十三碳二元酸发酵中设计了120L适合二元酸流加发酵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