酊剂及糖浆剂的制备 实验报告

酊剂及糖浆剂的制备  实验报告
酊剂及糖浆剂的制备  实验报告

浸出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浸出制剂的原理和制法

2、掌握溶解法制备酊剂的方法

掌握糖浆剂的制备方法,熟悉含糖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浸出剂

(1)定义: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浸提饮片中有效成分,直接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获得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2)浸出制剂的分类:

a、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口服液等

b、含糖浸出制剂:糖浆剂、煎膏剂等

c、含醇浸出制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等

d、无菌浸出制剂:中药注射剂等

e、其它浸出制剂:颗粒剂、片剂、浓缩丸剂、栓剂、软膏剂、气雾剂等

(3)常用浸出方法:煎煮法、浸渍法、回流法、渗漉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2、酊剂

(1)定义:指饮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附:a、酊剂多供内服,少数外用

b、酊剂不加糖或蜂蜜矫味和着色

c、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饮片的10g;其它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因片的20g

(2)制备方法:

a、浸渍法:选用适宜浓度的乙醇用浸渍法提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后制备成酊剂

b、渗漉法:将药材用乙醇渗漉出有效成分后制备成酊剂

c、溶解法:用于化学药物的配置

d、稀释法:以浓酊剂、浓浸膏为原料,用适宜乙醇稀释至规定浓度,静置12小时以上,过滤即得

3、糖浆剂

(1)定义:含有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附:a、糖浆剂含着糖量应不低于45%

b、糖浆剂中的糖主要用于矫味

(2)分类

a、单糖浆: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其浓度为85%(g/ml)或64.72%(g/g)。

附:1)可供配制含药糖浆、矫味、作不溶性成分的助悬剂和片、丸剂的粘合剂

2)作矫味时,一般用20%,小儿用药为20~40%

b、药用糖浆:是含药或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c、芳香糖浆:是含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液,主要用作矫味剂,如橙皮糖浆。

(3)制备方法

一般工艺流程:浸提—净化—浓缩—配制—滤过—分装—成品

a、热溶法

适用:单糖浆、不含挥发性成分的糖浆、受热较稳定的药物糖浆和有色糖浆的制备

优点:蔗糖易于溶解,糖浆易于过滤,可杀死微生物,易于保存

缺点:加热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超过100度

b、冷溶法

适用:单糖浆制备,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制备糖浆

优点:制得的糖浆色泽较浅或呈无色、转化糖较少

缺点:溶解时间较长,生产过程易受微生物污染

c、混合法:药物与单糖浆直接混合而制成药物糖浆的方法

三、实验仪器

1、仪器:烧杯、量筒、不锈钢锅、回收装置、铁架台、玻璃漏斗、玻璃棒、蒸发皿、抽滤装置

2、设备:手持测糖仪、电炉、水浴锅

四、实验内容

(一)溶解法制备碘酊

1、处方分析

(1)处方:碘0.5g

碘化钾0.4g:易溶解碘在水中溶解1:2950(0.03%)

碘加碘化钾发生络合反应,能使碘的溶解度达到5% 乙醇:13ml

蒸馏水加至25ml

(2)性状: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有碘与乙醇的特臭

(3)用途:杀菌消毒,适用于皮肤消毒与局部消毒

(4)用法:用棉签粘取少许外涂需消毒部位

(5)贮存:避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2、制备:取碘化钾加1~2ml水溶解,加入碘搅拌使其全溶解,再加入乙醇搅拌,再加水至所需量。

3、检查

观察无沉淀,红棕色澄清液体

(二)养阴清肺糖浆的制备

1、处方分析

(1)处方

白芍6g: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浙贝6g: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玄参10g: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麦冬10g: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生地16g: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甘草3g: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丹皮6g: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后下

薄荷油0.15g(约三滴):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单糖浆35ml(相当于总量的30%)

共制100ml

(2)功能主治

清热润肺、化咳止痰。用于阴虚肺热引起的咳嗽,口渴咽干,喉痛声哑,痰中带血等症

(3)用法用量

日服两次,每次20ml,温开水送服

2、制法

(1)提取

取白芍至甘草六味药至小锅中,加水没过药面(约药材体积的8倍量水)直火加热,煮沸后25min加入丹皮,继续煎煮至1h,以双层纱布过滤,药渣加入6倍水,加热煎煮至沸后45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没ml相当于原药材的1g,放冷,加95%乙醇使含醇量为60%,置冰箱中静置过夜,过滤,回收乙醇,于水浴中挥干乙醇至无醇味,以煮沸过的蒸馏水稀释至60ml。

(2)单糖浆的制备

取蒸馏水16ml,煮沸,加入蔗糖30g搅匀,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度,用脱脂棉过滤,自滤器上补加适量热蒸馏水,使全量为35ml,搅匀,放冷,待用。

(3)配置

以适量95%乙醇(约5ml),将0.15g薄荷油溶解并加入溶液中,混匀,加入相当于总体积30%的单糖浆,混匀即得。

五、实验步骤

(一)碘酊的制备

1、取碘化钾加1~2ml水于50ml小烧杯中溶解

2、加入碘不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3、加入乙醇搅拌,再加蒸馏水至25ml

(二)养阴清肺糖浆的制备

1、提取

(1)取白芍、浙贝、玄参、麦冬、生地、甘草六味药至不锈钢锅中,加水没过药面(约药材体积的8倍量水)直火加热,煮沸后25min加入丹皮,继续煎煮至45min,

(2)以双层纱布过滤,药渣加入6倍水(约350ml),加热煎煮至沸后30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

(3)浓缩至没ml相当于原药材的1g,放冷

(4)加95%乙醇使含醇量为60%(加入乙醇量约105ml左右),置冰箱中静置过夜

(5)过滤,回收乙醇(约75ml—80ml),并于水浴上用大蒸发皿挥干乙醇至无醇味

(6)以煮沸过的蒸馏水稀释至60ml

2、单糖浆的制备

(1)取蒸馏水16ml,煮沸,于250ml烧杯中加入蔗糖30g搅匀,溶

解至澄清后,继续加热至100度

(2)将用水润湿的棉花平铺在玻璃漏斗口处,过滤,用50ml小烧杯接

(3)若所接热蔗糖水不够35ml则自滤器上补加适量热蒸馏水,使全量为35ml,搅匀,放冷,待用

3、配置

(1)以适量95%乙醇(约5ml),将0.15g薄荷油溶解

(2)将混匀的乙醇与薄荷油加入中药提取物中,混匀

(3)再加入相当于总体积30%的单糖浆(即约35ml),混匀即得4、检测

将配置好的养阴清肺糖浆用玻璃棒粘取少许于折光棱镜上,用手轻按压盖板,对准光亮的方向,通过目镜读取蓝白分界线的相对刻度,即为液体的浓度含量

六、实验结果

(一)碘酊

碘酊为红棕色澄清液体,味臭

(二)养阴清肺糖浆

养阴清肺糖浆为棕色粘稠液体;含糖量为36%(g/ml)

七、实验讨论

1、称量碘化钾时要擦干净药匙再称量碘,否则易药物污染

2、碘酊的制备中碘要完全溶解后才可进行下一步

3、提取时,回收装置要准确安装

4、在提取时,在水浴上要完全挥至无醇味

5、制备单糖浆前应先准备好玻璃漏斗过滤装置

6、单糖浆制备时,过滤要保证蔗糖水溶液是完全溶解,并在稍凉时继续加热后再过滤

7、配置时应将薄荷油滴加至约5ml的95%乙醇中,再加入中药提取液中

8、使用手持测糖仪时,使用前后需用乙醇擦拭折光棱镜

八、思考题

1、浸出剂中那些剂型需要测含醇量?

酊剂、酒剂、流浸膏等

2、什么是单糖浆?其浓度是多少?

定义: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

浓度:85%(g/ml)或64.72%(g/g)

矫味时:一般用20%,小儿用药为20~40%

3、养阴清肺糖浆水提醇沉时为什么要将水提液浓缩至没ml相当于原药材的1g?醇沉时为什么控制含醇量为60%?

(1)减少乙醇使用量,滤去杂质

(2)使有效成分稳定,;滤等淀粉等杂质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实验十三微型胶囊的制备

实验十三微型胶囊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以阿拉伯胶、明胶作囊材,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以明胶作囊材,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方法;制备扑热息痛微囊。 2.熟悉微囊的质量要求及其常规质检方法。 3.了解成囊条件,影响成囊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二、实验提要 微型胶囊(简称微囊)是利用天然、半合成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通称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通称囊心物)包裹而成直径5μm~250μm的微小胶囊。药物微囊化后,稳定性增加,并呈固体粉末状,可供制备散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及软膏剂等使用。 微囊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归纳为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及物理机械法等。本次实验采用物理化学法中的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 1.复凝聚法利用一些亲水胶体带有电荷的性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溶液混合时,因电荷中和而产生凝聚。例如:阿拉伯胶带负电荷,明胶在等电点以上带负电荷而在等电点以下带正电荷,药物先与负电胶体阿拉伯胶混合,制成混悬液或乳剂,在40℃~60℃温度下与等量的明胶溶液混合,然后用稀酸逐步调节pH至明胶的等电点4.5以下,使明胶全部带正电荷,则与带负电荷的阿拉伯胶凝聚,包裹药物而形成微囊。 2.单凝聚法采用一种高分子亲水化合物作包囊材料,加入一种亲水的电解质(如Na2SO4),夺去了高分子化合物的水合膜,致使囊材的溶解度降低,在搅拌条件下自体系中凝聚并吸附在囊心上成囊而析出,然后根据囊材性质进行固化。 三、实验内容 1.薄荷油微囊 【处方】 薄荷油 1.0g 10%醋酸适量 明胶(A型)2.5g20%氢氧化纳液适量 阿拉伯胶 2.5g硬脂酸镁适量

37%甲醛 1.25ml蒸馏水适量 【制法】取阿拉伯胶2.5g,使溶于50ml蒸馏水中(60℃),加入薄荷油1.0g于组织捣碎机中乳化1分钟。将之转入500ml烧杯并放入50℃恒温水浴锅中。另取明胶2.5g,使溶于60℃50ml 蒸馏水中。将明胶液在搅拌下加入上述乳浊液中,用10%的醋酸调pH4.1左右,显微镜下观察见到油珠外层有一层薄薄的膜,即已成囊(此时囊形并不圆整,大小不一)。加入蒸馏水200ml(温度应不低于30℃),不断搅拌直到10℃以下。加入37%甲醛1.25ml(以蒸馏水1.25ml 稀释),搅拌15分钟,用20%氢氧化钠液调pH8~9,继续搅拌冷却半小时,除去悬浮的泡沫,滤过,用水洗涤至无甲醛臭,pH中性即可。抽滤,加3%硬脂酸镁制粒,过一号筛,于50℃烘干,即得。 【作用与用途】芳香药,调味及驱风药。根据需要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 【质量要求】 1、性状囊形应为大小均匀的球形或卵圆形,不粘连,分散性好。 2、检查 (1)包封率:照现行《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Ⅺ ⅩE项下方法检查,不得低于80%;突释效应在开始0.5小时内的释放量应低于40%。 (2)溶出度:照现行《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ⅩC项下方法检查。量取规定量经脱气处理的溶剂,注入每一个测定容器内,加热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使其稳定,取微囊试样置于薄膜透析管内,然后进行测定。 【制剂评注】 (1)薄荷油制成微囊,不仅可起到防挥发的作用,而且使液态的薄荷油固态化,利于应用。 (2)微囊大小应符合其充当原料的有关剂型的规定,大小的测定可采用带目镜测微仪的光学显微镜,也可采用库尔特计数器测定。 (3)为了准确得知所制备的微囊的量,实验中在固化、洗涤后加入辅料制粒。 (4)制备时,为防止凝聚囊粘连成团或溶解,稀释蒸馏水的温度应控制在30~40℃。2.扑热息痛明胶单凝聚微囊(Paracetamol Gelatin Simple Coacervate Microcapsules)【处方】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Paracetamol)2g

环己烯的制备__实验报告

主反应式: 可能的副反应:(难) 0H H + A 共沸点 64.9o C 、J 30.5% 69.5% 实验八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目的: 1、 学习以浓磷酸催化环己醇脱水制备环己烯的原理和方法; 2、 初步掌握分馏、水浴蒸馏和液体干燥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书 P158 烯烃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主要通过石油裂解的方法制备烯烃,有时也利用醇在氧化铝等催 化剂存在下,进行高温催化脱水来制取,实验室里则主要用浓硫酸,浓磷酸做催化剂使醇脱水或卤代烃在 醇钠作用下脱卤化氢来制备烯烃。 本实验采用浓磷酸做催化剂使环已醇脱水制备环已烯。 三、主要试剂、产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 相对分子质里 相对密度/d 420 沸点/ c 溶解度/g (100g 水)-1 环己醇 100 0.96 161.1 3.6 20c 磷酸 98 1.83 -1/2出0(213 C ) 2340 环己烯 82.14 0.89 83.3 微溶于水 环己醚 182.3 0.92 243 微溶于水 四、实 验装置 一般认为,该反应历程为 E i 历程,整个反应是可逆的:酸使醇羟基质子化,使其易于离去而生成正碳 离子,后者失去一个质子,就生成烯烃。 共沸点97施; 共彿点.西.纨“

仪器:50mL圆底烧瓶、分馏柱、直型冷凝管,100mL 分液漏斗、100mL锥形瓶、蒸馏头,接液管。 试剂:10.0g (10.4mL, O.lmol )环已醇,4mL浓磷酸, 氯化钠、 无水氯化钙、5%碳酸钠水溶液。 其它:沸石 1、投料 六、预习实验步骤、现场记录及实验现象解释 在50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0g环己醇、4ml浓磷酸和几粒沸石,充分摇振使之混合均匀,安装反应装置。 2、加热回流、蒸出粗产物产物 将烧瓶在石棉网上小火空气浴缓缓加热至沸,控制分馏柱顶部的溜出温度不超过90C,馏出液为带 水的混浊液。至无液体蒸出时,可升高加热温度(缩小石棉网与烧瓶底间距离),当烧瓶中只剩下很少残 液并出现阵阵白雾时,即可停止蒸馏。 3、分离并干燥粗产物 将馏出液用氯化钠饱和,然后加入3—4ml 5%的碳酸钠溶液中和微量的酸。将液体转入分液漏斗中, 振摇(注意放气操作)后静置分层,打开上口玻塞,再将活塞缓缓旋开,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活塞放出,产物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一干燥的小锥形瓶中,用 1 —2g无水氯化钙干燥。 4、蒸出产品 待溶液清亮透明后,小心滤入干燥的小烧瓶中,投入几粒沸石后用水浴蒸馏,收集80—85 C的馏分于 一已称量的小锥形瓶中。 六、产品产率的计算注意事项: 1、投料时应先投环己醇,再投浓磷酸;投料后,一定要混合均匀。 2、反应时,控制温度不要超过90Co 3、干燥剂用量合理。 4、反应、干燥、蒸馏所涉及器皿都应干燥。 5、磷酸有一定的氧化性,加完磷酸要摇匀后再加热,否则反应物会 被氧化。 6、环己醇的粘度较大,尤其室温低时,量筒内的环己醇若倒不干净,会影响 产率。 7、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时氯化钙用量不能太多,必须使用粒状无水氯化钙。粗产物干燥好后再蒸馏,蒸馏装置要预先干燥,否则前馏分多(环己 供参考

痱子粉的制备实验报告

痱子粉的制备实验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痱子粉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散剂制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概念: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供内服或外用。 2、要求:内服散剂的粉末细度应通过5~6号筛(80~100目),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120目)。 3、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药料准备——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附:(1)混合是制备散剂的重要环节。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过筛混合法三种,其中研磨混合法在药房制剂及调剂中常用。 (2)研磨混合时,处方中药物密度相差悬殊时,一般将密度小者先放入乳钵内,再加密度大者等量研匀。 三,处方分析 薄荷脑0.3g主药 樟脑0.3g主药 麝香草酚0.3g主药 薄荷油0.3mL主药 水杨酸0.7g主药 硼酸4.25g主药 升华硫2.0g主药 氧化锌3.0g主药 淀粉5.0g填充剂 滑石粉加至50.0g润滑剂 四,实验过程 14:00---14:20称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置研钵中研磨,至全部液化,形成低共熔物再加入薄荷油研匀。 14:20----14:40秤取升华硫、水杨酸、硼酸、氧化锌及淀粉置另一研钵中研磨混合均匀。然后将共溶混合物与混合的细粉研磨混匀。 14:40----15:00按等量递增法加入剩余的滑石粉至总量50g,研匀过七号筛既得。 五,实验讨论 1,几种组分混合时有哪些混合原则? 散剂中各组分比例相差悬殊时,应采用等体积递增研法进行混合;毒剧药物剂量小,应添加一定比例的稀释剂,制成倍散;含有少量液体成分时,应以少量吸收剂吸收后再与其他组分混合;堆密度小的组分应先加入,再加堆密度大的

丙酸钙的制备[1]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设计实验报告 姓名文万强李银旭学号20113942 20113918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11级工艺2班 同组设计人员 实验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设计实验名称鸡蛋壳制备丙酸钙 实验日期2012-05-15 批阅日期 成绩教师签名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鸡蛋壳制备丙酸钙 摘要 本实验是一种探究利用鸡蛋壳制备丙酸钙简单的方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发展, 鸡蛋的消耗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大量蛋壳却被废弃,因此如何利用这些废弃资源将其变废为宝就成为当今“绿色化学”的走向,而丙酸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食品加剂,其毒性远低于我国广泛应用的苯甲酸钠,被认为是食品的正常成分,也是人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加之又较山梨酸钾便宜得多,故可在食品中较多地添加,可延长食品保鲜期,防止食物中毒。丙酸钙不仅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 而且还有抑制产生黄曲霉素的作用, 其防腐作用良好, 可广泛用于面包、糕点等食品的防腐,在人的饮食结构中添加少量的丙酸钙可以减少肝癌的发病率。起抑制作用的是丙酸,且丙酸为人体代谢产物之一,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此研究也成了当今热点的研究方向,我们探究这方面也主要是围绕在前人的基础上就如何利用不同的方式,以便能使产率达到最优。 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近几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发展, 鸡蛋的消耗量大幅度增加。由于人们仅利用了可食的蛋清和蛋黄部分, 而大量蛋壳却被废弃, 特别是蛋粉厂和蛋类制品加工厂, 每天都要产生成吨的蛋壳, 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3年我国鸡蛋总产量为2233.2万t,占世界鸡蛋总产量的40%,我国每年大约产生300万t的蛋壳垃圾。而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鸡蛋消费也会进一步增加,必然会产生更多的鸡蛋壳垃圾,而大量的蛋壳垃圾在自然状态下很难被分解。造成了垃圾处理困难以及废弃资源的浪费。然而蛋壳中含93%的CaCO3, 1.0%的MgCO3, 2.8%的Mg3 (PO4)2 和3.2%的有机物, 如以蛋壳为主要原料, 加入丙酸生产丙酸钙, 既可节省资源, 降低成本, 又可解决蛋壳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丙酸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食品加剂,其毒性远低于我国广泛应用的苯甲酸钠,被认为是食品的正常成分,也是人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加之又较山

软膏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软膏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软膏剂的制备 唐明星蔡姣 (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北碚 400716) 【摘要】实验目的: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的加入方法。方法:采用研和法和熔和法制备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以及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两种类型的乳膏基质。结果:制备出四种基质的水杨酸软膏。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略带粉红色透明膏状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无油腻感;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淡黄色膏状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但油腻感很强;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白色膏状半固体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油腻感小,易涂布均匀;W/O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白色均匀细腻的膏状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油腻性较小,但比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油腻性大。 【关键词】基质制备水杨酸软膏 软膏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在软膏剂中,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基质不仅是软膏的赋形剂,同时也是药物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药物的释放以及药物的吸收都有重要影响。常用的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其中用乳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又成为乳膏剂,按基质的不同可分为水包油型乳膏剂与油包水型乳膏剂。 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水中而制成的半固体软膏基质。易溶于水,无油腻性,能与水性物质或渗出液混合,易洗除,药物释放较快。可用于湿润的或糜烂的创面,也可用于腔道黏膜或防油保护性软膏。 油脂性基质:包括动植物油脂、烃类、类脂及硅酮类等疏水物质。润滑,无刺激性;涂于皮肤上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能与较多药物配伍,不易长菌。缺点是油腻性大,不易洗除;吸收性差,与分泌物不易混合,不适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皮损;药物释放性能差;往往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主要用于对水不稳定药物的基质,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增加吸水性,常用作乳膏基质中的油相。 乳膏基质:与乳剂相似,乳膏基质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有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之分。稠度适宜,容易涂布,不妨碍皮肤分泌物的分泌和水分的蒸发,对皮肤的正常功能影响较小。因含表面活性剂而较易洗除,并有利于药物与皮肤的接触。可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的皮肤破损和皮肤瘙痒症,忌用于糜烂、溃疡、水疱及化脓性创面。[1]

环己烯的制备实验报告

环己烯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利用环己醇以及其他相关的化学试剂来进行化学反应制备环己烯。 二、实验原理:化学反应式: 反应历程: 可能的副反应: 主要反应物,以及产物:环己醇(15g,也即是15.6ml)、1ml浓硫酸试剂、产物为、副产物为水,环己醚,以及环己醇、食盐Nacl、无水氯化钙、5%的碳酸钠水溶液。 其中环己醇的沸点为:163℃,纯粹环己烯的沸点为82.9℃。 三、实验仪器以及操作图: 实验仪器有:圆底烧瓶、铁架台,直型冷凝管、接受瓶、分液漏斗、温度计、橡胶塞、电炉、导管、接液管、水浴锅、锥形瓶、漏斗、烧杯、短的分馏柱、蒸馏头,电子天平。 四、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装置示意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蒸馏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50ml的圆底烧瓶里面加入15.6ml的环己醇,并加入1ml的浓硫酸,滴加时注意,防止浓硫酸烧伤手臂。并加入几粒沸石,充分摇匀后使之均匀混合。在烧瓶上装一短的分馏柱,接上冷凝管,把接受瓶浸在冷水中冷却。 3、将烧瓶在电炉上面用空气浴的方法加热,控制温度不超过90℃,分馏出的液体为带水的混浊液,到无液体蒸出而且在圆底烧瓶内有白雾出现的时候,停止蒸馏,此时记下蒸馏出产物的那段温度为85℃至90℃。 4、将蒸出的液体先加入食盐饱和,然后加入3——4ml5%的碳酸钠溶液进行中和微量的酸。将液体转入分液漏斗中,摇振后静置,直至有机相分离出来,然后用分液漏斗分理处需要的上层有机相,即为环己烯的粗产物。此时用1——2g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待溶液清亮透明后滤入重新洗净干燥后的烧瓶中,此时把锥形瓶洗干净并烘干称量干重。

5、将分离干燥后的滤液重新加入圆底烧瓶后,加入几粒沸石进行水浴加热,收集温度在80——85℃之间的馏分于已经称量干重的锥形瓶内,此时锥形瓶干重为51.6g。待蒸馏出只剩下很少部分液体时,且温度变化范围突然下降时,停止蒸馏,此时称量锥形瓶连同液体的质量,的数据为55.8g。 五、实验数据计算: 产物环己烯的质量=55.8g—51.6g=4.2g 生产出的环己烯的质量为4.2g。产率为4.2g/15g=28% 六、误差分析:产物过低的原因主要有: a.气密性不够,导致生成的环己烯有泄漏。 b.在转移液体以及过滤的时候液体有沾到器壁上,导致有损失。C.火力的大小有问题,导致加热不够稳定,火力过大时,导致生成环己烯的速率过快,从而来不及液化就散到容器外部。 七、思考题: 1、答案:加入食盐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环己烯的溶解度。 2、答案:由于反应进入末期时,绝大部分的环己醇已被反应生成环己烯,此时容器内生成剩余的环己烯很少,造成容器内蒸汽含量降低,蒸汽压不稳定,从而生成阵阵白雾。 3、答案:Cacl2+5H2O==Cacl2`5H2O 过滤的原因是因为五水氯化钙里面含有水,若不过滤则在第二次蒸馏时有水,是环己烯和水生成共沸物,从而影响环己烯的产量和纯度。 4、脱水产物: ①(CH3)2CHCH=CH2 ②(CH3)2C=CHCH3或者(CH3)2CHCH=CH2 ③(CH3)3CH=CH2 八、讨论: 1、本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取浓硫酸时一定注意按照实验正规操作取浓硫酸。 2、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防止出现严重的泄露。 3、第一次加热时可以是空气浴或者水浴加热,但是第二次的时候一定要水浴加热,防止温度变化范围太大。 4、各实验药品的添加顺序一定要正确,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整个进程。 5、第一次蒸馏和第二次蒸馏的仪器有细微的差别,主要是短的分馏柱和分馏头的区别。

酊剂及糖浆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浸出制剂的原理和制法 2、掌握溶解法制备酊剂的方法 掌握糖浆剂的制备方法,熟悉含糖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浸出剂 (1)定义: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浸提饮片中有效成分,直接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获得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2)浸出制剂的分类: a、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口服液等 b、含糖浸出制剂:糖浆剂、煎膏剂等 c、含醇浸出制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等 d、无菌浸出制剂:中药注射剂等 e、其它浸出制剂:颗粒剂、片剂、浓缩丸剂、栓剂、软膏剂、气雾剂等 (3)常用浸出方法:煎煮法、浸渍法、回流法、渗漉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2、酊剂 (1)定义:指饮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附:a、酊剂多供内服,少数外用

b、酊剂不加糖或蜂蜜矫味和着色 c、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饮片的10g;其它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因片的20g (2)制备方法: a、浸渍法:选用适宜浓度的乙醇用浸渍法提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后制备成酊剂 b、渗漉法:将药材用乙醇渗漉出有效成分后制备成酊剂 c、溶解法:用于化学药物的配置 d、稀释法:以浓酊剂、浓浸膏为原料,用适宜乙醇稀释至规定浓度,静置12小时以上,过滤即得 3、糖浆剂 (1)定义:含有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附:a、糖浆剂含着糖量应不低于45% b、糖浆剂中的糖主要用于矫味 (2)分类 a、单糖浆: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其浓度为85%(g/ml)或64.72%(g/g)。 附:1)可供配制含药糖浆、矫味、作不溶性成分的助悬剂和片、丸剂的粘合剂 2)作矫味时,一般用20%,小儿用药为20~40% b、药用糖浆:是含药或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环己烯的制备思考题

环己烯的制备思考题 1、在粗制环己烯中加入精盐使水层达到饱和的目的何在? 答:目的是降低环己烯在水中的溶解;加饱和食盐水的目的是尽可能的除去粗产品中的水分,有利于分层。 2、在蒸馏终止前,出现的阵阵白雾是什么? 答:是浓磷酸由于反应物的减少而导致浓度增大而挥发的酸雾。 3、写出无水氯化钙吸水所起化学变化的反应式?为什么蒸馏前一定要将它过滤掉?答:CaCl2 +xH2O=CaCl 2?xH2O 常温下x 最大一般等于6。 蒸馏前若不将它过滤,会重新释放出H2O,使蒸馏产物中不可避免地混有少量水蒸气。 4、写出下列醇与浓硫酸进行脱水的反应产物。 a.3- 甲基-1-丁醇; b .3- 甲基-2-丁醇; c .3,3-二甲基-2-丁醇。 CH3 CH 3C=CHCH3 CH 3C=CHCH3 CH 3C=CCH3 CH3 CH3 CH3 补充: 1、用磷酸做脱水剂比用浓硫酸做脱水剂有什么优点? 答:(1)磷酸的氧化性小于浓硫酸,不易使反应物碳化;(2)无刺激性气体SO2放出。 2、如果你的实验产率太低,试分析主要在哪些操作步骤中造成损失? 答:(1)环己醇的粘度较大,尤其室温低时,量筒内的环己醇很难倒净而影响产率。(2)磷酸和环己醇混合不均,加热时产生碳化。(3)反应温度过高、馏出速度过快,使未反应的环己醇因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或产物环己烯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而影响产率。(4)干燥剂用量过多或干燥时间过短,致使最后蒸馏是前馏份增多而影响产率。 3、在环己烯制备实验中,为什么要控制分馏柱顶温度不超过73℃? 答:因为反应中环己烯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70.8℃,含水10 %);环己醇与环己烯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64.9℃,含环己醇30.5 %);环己醇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97.8℃,含水80 %),因此,在加热时温度不可过高,蒸馏速度不易过快,以减少未反应的环己醇的蒸出。 4、当浓硫酸与环己醇混合时,为什么要充分摇匀? 答:浓硫酸与环己醇混合时应要充分摇匀,以免加热时使环己醇局部炭。 5、如果经干燥后蒸出的环己烯仍然浑浊,是何原因? 答:用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时间一般要在半个小时以上,并不时摇动。但实际实验中,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干燥5~10 分钟。因此,水可能没有除净的,在最后蒸馏时,会有较多的前馏分(环己烯和水的共沸物)蒸出,蒸出的环己烯会仍然浑浊。另外如果粗制品的最后一步蒸馏所用的仪器不干燥或干燥不彻底,则蒸出的产品将浑浊。 6、为什么蒸馏粗环已烯的装置要完全干燥? 答:因为环已烯可以和水形成二元共沸物,如果蒸馏装置没有充分干燥而带水,在蒸馏时则

散剂的制备

实验四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散剂制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指导 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局部用。内服散剂一般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服用,亦可直接用水送服。局部用散剂可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处应用;专供治疗、预防和润滑皮肤为目的的散剂亦可称撒布剂或撒粉。 操作要点: (1)称取:正确选择天平,掌握各种结聚状态的药品的称重方法。 (2)粉碎:是制备散剂和有关剂型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使用要求,合理地选用粉碎工具及方法。 (3)过筛:掌握基本方法,明确过筛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4)混合:混合均匀度是散剂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含少量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的散剂,为保证混合均匀,应采用等量递加法(配研法)。对含有少量挥发油及共熔成分的散剂,可用处方中其他成分吸收,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5)质量检查:根据药典规定进行。 三、实验内容 1.痱子粉的制备(含共熔散剂的制备) [处方] 薄荷脑 0.2g 樟脑 0.2g 硼酸 5.0g 氧化锌 4.0g 滑石粉适量 制成 30g [制法] 取薄荷脑、樟脑混合研磨至共熔液化,先加少量滑石粉吸收研匀,再将硼酸、氧化锌研成细粉,加入上述混合物中研匀,最后加滑石粉至30g,过筛(100目)混匀,即得。 [附注] (1)处方中成分较多,应按处方药品顺序将药品称好。 (2)处方中薄荷脑、樟脑为共熔组分,研磨混合时形成共熔混合物并产生液化现象。共熔成分在全部液化后,需先以少量滑石粉吸收后,再与其他组分混匀。 (3)处方中樟脑、薄荷脑具有清凉止痒作用,硼酸具有轻微消毒防腐作用,滑石粉可吸收皮肤表面的水分及油脂,故用于治疗痱子、汗疹等。 [思考题] 何谓共熔物?含共熔成分的散剂是否都采取共熔方法制备? 2.冰硼散的制备 [处方] 冰片 1g

山梨酸苯甲酸实验报告

酱油中山梨酸、苯甲酸含量的测定 概述:防腐剂是指能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它是人类使用最悠久、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品种主要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丙酯、丙酸钠、丙酸钙、脱氢乙酸等。 第一部分、苯甲酸 一、实验原理:苯甲酸及苯甲酸钠在近紫外光区具有较强的吸收。通过查找资料,苯甲酸在 230nm处具有最大吸收。另一方面,它在水中具有适当的溶解度,所以,可将标样和样品处理成水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通过标准曲线法而实现酸性食品中苯甲酸(钠)含量的测定。 二、实验试剂及器材 试剂:无水乙醚(回收后可重复使用)、苯甲酸标准液(1mg/ml)、5%NaHCO3溶液、5%NaCL 溶液、(1+2v)盐酸溶液 器材:紫外分光光度计、125ml分液漏斗×2,铁架台一套,量筒100ml、容量瓶(100ml、50ml、)移液管(5ml×2、1ml×2)、胶头滴管、试剂瓶100ml×2、水浴锅、蒸馏回流装置一套。 三、实验步骤: 1、试剂准备:标准液:125.0mg苯甲酸+250ml无水乙醚 5%NaHCO3:5.0g NaHCO3+100mlH2O (1+2)HCl:20ml浓盐酸+40mlH2O 2、样品的处理:取酱油5.00ml于125nl分液漏斗中加入(1+2)盐酸2ml酸化,再用无水乙醚萃取三次,每次用量30ml,每次振摇1min。合并乙醚层于另一分液漏斗,用5%NaCl 溶液洗涤二次,每次5—10ml,然后蒸馏回收乙醚,用20ml、5%NaHCO3溶解、定容到100ml 容量瓶中。备用。 3、标准曲线绘制:取苯甲酸标准使用液0、0.1、0.2、0. 4、0.6、0.8ml分别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各加入5%NaHCO3溶液2ml,(1+2v)盐酸溶液2ml,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尽量让CO2逸尽。 用1cm吸收池于波长230nm处测定其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取样品处理液5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2v)盐酸溶液2ml,摇荡以排除CO2,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与标准系列一起进行比色测定,根据测得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对应量,就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苯甲酸(钠)的含量。 四、数据处理:

实验报告5:乳剂的制备及乳剂型基质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五乳剂的制备及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 (药学专业、09制药工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几种常用的乳剂制备方法; 2. 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 3. 掌握乳剂型基质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 实验1: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以豆油、阿拉伯胶等为原料,通过干胶法制备乳剂。 实验2:以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以豆油、聚山梨酯80等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实验3:石灰搽剂(W/O型乳剂)的制备 以氢氧化钙、花生油为原料,通过新生皂法制备W/O型石灰搽剂。 实验4: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 2. 实验原理 (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乳剂的定义、分类;乳化剂的作用机理与种类,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 1. 实验材料:阿拉伯胶、聚山梨酯80、氢氧化钙、花生油、鱼肝油、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油酸山梨坦(司盘80)、液状石蜡、白凡士林、甘油、山梨酸、蒸馏水 2.设备与仪器:恒温水浴箱、研钵、具塞玻璃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 (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 实验1:实验书59页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实验2:实验书59页以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实验3:实验书62页石灰搽剂的制备 实验4:按以下处方及制备方法制备: 实验4: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 处方:硬脂酸7.5g 单硬脂酸甘油酯7.5g 聚山梨酯80:5.5g 油酸山梨坦2g 液状石蜡12.5g 白凡士林7.5g 甘油12.5g 山梨酸1g 蒸馏水75g

制备:将油相成分(硬脂酸、油酸山梨坦、单硬脂酸甘油酯、液状石蜡及凡士林)与水相成分(聚山梨酯80、甘油、山梨酸及水)分别加热至80摄氏度,将油相加入水相中,边加变搅拌,至冷凝成乳剂型基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4、5、6:乳剂的制备,将实验结果填于表2-2,并说明形成不同类型乳剂的原因。 处方1 阿拉伯胶 处方2 聚山梨酯80 处方3 石灰搽剂

环己烯的制备

环己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由环己醇制备环己烯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分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3、练习并掌握蒸馏、分液、干燥等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OH 85%H 3PO 4+ H 2O OH 85%H 3PO 4 2 O + H 2O 主反应副反应 主反应为可逆反应,本实验采用的措施是:边反应边蒸出反应生成的环己烯和水形成的二元共沸物(沸点70.8℃,含水10%)。但是原料环己醇也能和水形成二元共沸物(沸点97.8℃,含水80%)。为了使产物以共沸物的形式蒸出反应体系,而又不夹带原料环己醇,本实验采用分馏装置,并控制柱顶温度不超过90℃。 反应采用85%的磷酸为催化剂,而不用浓硫酸作催化剂,是因为磷酸氧化能力较硫酸弱得多,减少了氧化副反应。 分馏的原理就是让上升的蒸汽和下降的冷凝液在分馏柱中进行多次热交换,相当于在分馏柱中进行多次蒸馏,从而使低沸点的物质不断上升、被蒸出;高沸点的物质不断地被冷凝、下降、流回加热容器中;结果将沸点不同的物质分离。详细的原理参见P88-89。 三、实验药品及物理常数 药品名称 分子量 (mol wt) 用 量 (ml 、g 、mol) 熔点 (℃) 沸点 (℃) 比重 (d 420) 水溶解度 (g/100ml) 环己醇 100.16 10ml (0.096mol ) 25.2 161 0.9624 稍溶于水 环己烯 82.14 83.19 0.8098 不溶于水 85%磷酸 98 5ml (0.08mol ) 42.35 1.834 易溶于水 其它药品 饱和食盐水、无水氯化钙

四、实验装置图 圆底烧瓶 刺形分馏柱 温度计 直形冷凝管 接引管 锥形瓶 蒸馏头 水浴 温度计 直形冷凝管 接引管 锥形瓶 图1 反应装置图2 蒸馏装置 图3 分液漏斗 五、实验流程图 10ml 环己醇5ml85%加样品摇匀 安装好仪器 加热反应分馏柱顶<90分去水层 粗产品无水等体积饱和食盐水洗涤 至出现白雾停止蒸馏 干燥 收集80-85度馏分产品称重,计算产率。 CaCl 2H 3PO 4 几粒沸石 ℃ 水浴蒸馏 六、实验步骤 在50毫升干燥的圆底(或茄形)烧瓶中,放入10ml 环己醇(9.6g ,0.096mol)、5ml85%磷酸,充分振摇、混合均匀。投入几粒沸石,按图1安装反应装置,用锥形瓶作接受器。 将烧瓶在石棉网上用小火慢慢加热,控制加热速度使分馏柱上端的温度不要超过90℃,馏出液为带水的混合物。当烧瓶中只剩下很少量的残液并出现阵阵白雾时,即可停止蒸馏。全部蒸馏时间约需40min 。 将蒸馏液分去水层,加入等体积的饱和食盐水,充分振摇后静止分层,分去水层(洗涤微量的酸,产品在哪一层?)。将下层水溶液自漏斗下端活塞放出、上层的粗产物自漏斗的上口倒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入1-2克无水氯化钙干燥。 将干燥后的产物滤入干燥的梨形蒸馏瓶中,加入几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收集80-85℃的馏分于一已称重的干燥小锥形瓶中。产量4-5g 。 本实验约需4h 。 七、注意事项 1、环己醇在常温下是粘碉状液体,因而若用量筒量取时应注意转移中的损失。所以,取样时,最好先取环己醇,后取磷酸。 2、环己醇与磷酸应充分混合,否则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会局部碳化,使溶液变黑。 3、安装仪器的顺序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十字头应口向上。 4、由于反应中环己烯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70.8℃,含水l0%);环己醇也能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97.8℃,含水80%)。因比在加热时温度不可过高,蒸馏速度不宜太快,以减少末作用的环己醇蒸出。文献要求柱顶控制在73℃左右,但反应速度太慢。本实验为了加快蒸出

食品防腐剂丙酸钙的制备

食品防腐剂丙酸钙的制备 实 验 报 告 班级:应101-3 指导老师:贺萍 组员:柳林清(201055501305) 王翠翠(201055501307) 柳建嵩(201055501308)

食品防腐剂丙酸钙的制备 【前言】 丙酸钙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食品防腐剂,它对霉菌、好气性芽孢杆菌、革兰式阴性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还可抑制黄曲霉素的产生,因而广泛用于面包、糕点和奶酪的保存剂和饲料的防腐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鸡蛋的消耗量大幅度增加。由于目前国内对鸡蛋壳资源的利用率还很低,人们利用了可食用部分即蛋清、蛋黄,大量鸡蛋壳被扔弃,对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初步估计一个中等城市每月所扔弃的蛋壳总量约为50-80吨。如能充分利用,不仅可变废为宝为社会增加财富,还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对鸡蛋壳组成成分的分析证明:蛋壳中主要成分为CaCO 3 ,另外含有少量有机物、P、Mg、Fe及微量Si、Al、Ba等元素。 以蛋壳为基本原料制备丙酸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将蛋壳在1050℃下煅烧2h15min,使蛋丙酸反应成丙酸钙;另一种方法是直接用蛋壳与丙酸反应制备丙酸钙。前一种方法由于需要在高温下煅烧,能耗大、成本高,而且在煅烧 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0 2 污染环境,并破坏了蛋壳的天然活性;后一种方法产率却比较低。因此以研究蛋壳为基本原料如何用直接法制备丙酸钙,提高丙酸钙产率,使其成为一种既节省能源,又降低成本,同时有利环保的工业生产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实验目的】 1.了解防腐剂的相关知识清楚丙酸钙作为防腐剂的优点; 2.了解丙酸钙性质和制备原理及方法; 3. 掌握固体试样的粉碎方法,过筛要求,减压过滤及蒸发浓缩的实验方法; 4. 掌握EDTA的标定,产品纯度的测定及相关的分析方法; 5. 掌握重结晶技术。 【实验原理】 1.丙酸钙,Ca(CH 3CH 2 COO) 2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400℃以上(分解), 无臭或具轻微特臭。可制成一水物或三水物,为单斜板状结晶,可溶于水(1g 约溶于3mL水),微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苯及丙酮。10%水溶液pH等于7.4。

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软膏基质的主要性质。 2、掌握软膏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二、实验原理 软膏剂是指药物加入适宜基质中制成的一种易涂布于皮肤、粘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它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 软膏剂的基质占软膏剂组成的绝大部分,除起赋型剂作用外,还对软膏剂的质量及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软膏剂常用基质有:油脂性基质(烃类、类脂类及动植物油等)、乳剂型基质(O/W型和W/O型)和水溶性基质。基质应无刺激性,使用前应在150℃干热灭菌1小时,过滤备用。 软膏剂基质的制备方法可根据药物及基质的性质选用研和法、熔和法或乳化法。含固体药物时应研成极细粉,并用少量基质或液状石蜡研成细糊状,然后加其余的基质混合均匀。制备用具均应灭菌,并应在无菌操作柜内进行操作。 对于软膏剂的质量评价,除应检查熔点外、酸碱度、粘度、稳定性和刺激性外,其释药性能等也是重要检查项目。 三、实验内容 (一)仪器与材料 仪器:蒸发皿、乳钵、电热水浴器、电炉、温度计、显微镜、等。 材料:(写实验时所用到的) (二)实验部分 1、O/W型乳剂型软膏基质 [处方] 硬脂醇 1.8g 白凡士林 2.0g 液状石蜡1.3ml 月桂醇硫酸钠 0.2g 尼泊金乙酯0.02g 甘油1.0g 蒸馏水适量共制成20g [制备] (1)取油相成分硬脂醇、白凡士林、液体石蜡于蒸发皿中,置于水浴上加热至 70~80℃左右混合熔化。 (2)另将水相成分月桂醇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尼泊金乙酯、甘油和计算量蒸馏水置小烧杯中,于水浴上亦加热至80℃左右。

(3)在搅拌下将水相成分以细流状加入油相成分中,在水浴上继续保持恒温并搅拌至呈乳白色半固体状,然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至冷凝,即得O/W型乳剂型基质。[操作注意] 油相和水相应分别于水浴上加热并保持温度在80℃,然后将水相缓缓加入油相中,边加边不断顺向搅拌。 2、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性软膏基质 [处方] 羧甲基纤维素钠 1.2g 甘油 3.0g 尼泊金乙酯 0.04g 蒸馏水加至20g [制备] (1)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于乳钵内,加甘油研匀,加入12ml水使完全溶解。 (2)边研边加入溶有尼泊金乙酯(防腐剂)的水溶液,研磨均匀,加蒸馏水至全量, 即得。 [操作注意]用CMC-Na等高分子物质制备溶液时,直接加入水中,需慢慢吸水膨胀后,才能加热溶解,否则因搅动而成团块,很难溶解制得溶液。但若先在CMC-Na中加入甘油研匀分散后再加水,则很快溶解,而不会结成团块。 [软膏剂的质量检验] 1、外观性状 软膏剂、乳膏剂应具有适当的粘稠度,外观均匀、细腻,无酸败,异臭。乳膏剂还不得有油水分离及胀气的现象;软膏剂、乳膏剂应易于涂布于皮肤或粘膜上,不融化,无刺激性。 2、乳剂型软膏基质类型的鉴别 (1)加苏旦红Ⅲ油溶液1滴,若连续相呈红色则为W/O型乳剂。 (2)加亚甲蓝水溶液1滴,若连续相呈蓝色则为O/W型乳剂。 3、稳定性试验 (1)耐热耐寒试验:乳膏剂分别放置于55℃恒温6小时与-15℃放置24小时,观察有无液化、粗化、分层等现象。 (2)离心试验将软膏剂样品置于10ml离心管中,离心30分钟(3000r/min),观察有无分层现象。 四、结果与讨论 1、将质量检验结果填入表6-1。 表6-1 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质量评价结果 处方号性状鉴别类型耐热耐寒试验离心试验 1 2 为色的膏为色的膏

实验散剂的制备

实验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及操作要点。 2.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以及“等量递增法”、“打底套色法”的混合方法。 3.熟悉散剂质量检查和包装方法。 二、实验指导 1.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药料准备→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等。 2.常用的粉碎器械有万能磨粉机、柴田式粉碎机、球磨机、流能磨、铁研船、研钵等。药物的粉碎度与药物性质、剂型的类型及给药方式等有关。因此,散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不同,对其粉碎度的要求也不同。除另有规定外,—般内服散剂应通过六号筛(100目),儿科或外科用散剂应通过七号筛(120目),煮散剂应通过二号筛(24目),眼用散剂应通过九号筛(200目)。 3.混合是制备复方散剂的重要操作步骤。混合的方法有搅拌混合、研磨混合和过筛混合等。而混合的均匀与否直接影响散剂剂量的准确性、疗效及外观。尤其是对毒性药更为重要。而散剂中各组分的比例量、粉碎度、混合时间及混合方法等均影响混合的均匀性。因此,在混合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散剂中各组分比例相差悬殊时,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 (2)毒性药物应添加—定比例量的稀释剂,制成倍散(或称稀释散)。必要时可加入着色剂和矫味剂。 (3)若处方中含有少量液体组分,如挥发油、流浸膏、酊剂等,一般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吸收,必要时可加适当的吸收剂吸收,如淀粉、蔗糖等。吸收后再与其它组分混合均匀;若含有大量液体组分,应加热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再与其他组分混合均匀。 (4)若各组分的密度相差较大时,应将密度小的组分先加入研钵内,再加入密度大的组分进行混合;若组分的色泽相差明显,一般先将色深的组分先加入研钵内再加入色浅的组分进行混合。

MM FS CNG 食品中丙酸钠 丙酸钙的测定方法

MMFSCNG0088 食品 丙酸钠 丙酸钙 气相色谱法 MM_FS_CNG_0088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的测定方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酱油、醋、面包和糕点中丙酸盐的测定。本方法最低检出量为面包、糕点0.05g/kg,酱油、醋0.02g/kg。 2.原理概要 样品酸化后,丙酸盐转化为丙酸,经水蒸气蒸馏,收集后直接进气相色谱,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主要仪器和试剂 3.1 试剂 3.1.1 磷酸溶液:取10mL磷酸(85%)加水至100mL。 3.1.2 甲酸溶液:取1mL甲酸(99%)加水至50mL。 3.1.3 硅油。 3.1.4 丙酸标准溶液:标准储备液(10mg/mL),准确称取250mg丙酸于25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标准使用液,将储备液用水稀释成10~250μg/mL的标准系列。 3.2 仪器 3.2.1 气相色谱仪:具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3.2.2 水蒸气蒸馏装置。 4.过程简述 4.1 提取 准确称取30g事先均匀化的样品,置于500mL蒸馏瓶中,加入100mL水,再用50mL 水冲洗容器,转移到蒸馏瓶中,加10mL磷酸溶液,2~3滴硅油,进行水蒸气蒸馏,将250mL容量瓶置于冰浴中作为吸收液装置,待蒸馏液约250mL时取出,在室温下放置30min,加水至刻度,吸取10mL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0.5mL甲酸溶液,混匀,供色谱测定用。 4.2 色谱条件 色谱柱:玻璃柱,内径3mm,长1m,内装80~100目 仪器条件:柱温180℃,进样口、检测器温度220℃。 气流条件:氮气 50mL/min; 氢气 50mL/min; 空气 500mL/min。 4.3 测定 取标准系列中各种浓度的标准使用液10mL,加0.5mL甲酸溶液,混匀。取5 μL 进气相色谱,测定不同浓度丙酸的峰高,根据浓度和峰高绘制标准曲线。同时进样品溶液,根据样品的峰高与标准曲线比较定量。 5.结果计算: 0001250×=m A X

7.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

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实验原理: 软膏剂是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外用半固体剂型。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它除起赋形剂的作用外,还对软膏剂的质量起重要作用。 常用的软膏基质可分为三类:(1)油脂性基质: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此类基质除凡士林等个别品种可单独作软膏基质外,大多是混合应用,以得到适宜的软膏基质。(2)乳剂型基质:系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份,水(水溶性成份)和乳化剂制备而成。(3)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所组成。常用的有甘油明胶、淀粉甘、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等。 软膏剂的制法按照形成的软膏类型、制备量及设备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常采用研和法或熔和法制备,乳化法是乳膏剂制备的专用方法。制备软膏剂的基本要求是使药物在基质中分布均匀、细腻,以保证药物剂量与药效。 软膏剂发挥治疗作用的首要条件是混合在软膏基质中的药物须要适当速度和有足够的量释放到达皮肤表面,因此药物自软膏基质的释放是影响软膏剂作用的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来评价软膏基质的优劣。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有多种体外试验测定方法,琼脂扩散法为应用较多的一种。它是采用琼脂凝胶(或明胶)为扩散介质将软膏剂涂在含有指示剂的凝胶表面,放置一定时间后,测定药物与指示剂产生的色层高度来比较药物自基质中释放的速度。扩散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lockie等的经验式表示:

y2=KX 式中y为扩散距离(mm)、X为扩散时间(h)、K为扩散系数(mm2/h) 以不同时间呈色区的高度的平方y2对扩散时间X作图,应得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此直线的斜率即为K,K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的大小。 实验药品与器材: 药品:水杨酸、液状石蜡、凡士林、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苯甲酸钠、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羟苯乙酯、纯化水、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三氯化铁、琼脂。 器材:天平、乳钵、玻璃棒、药筛、试管、纱布、软膏刀、温度计。 实验内容: 一、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1.处方 水杨酸1g 液状石蜡适量 凡士林加至20g 2.操作 取水杨酸置于研体中,加入适量液状石蜡研成糊状,分次加入凡士林混合研匀即得。 3.操作注意 (1)处方中的凡士林基质可根据气温以液状石蜡或石蜡调节稠度。 (2)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按药典标准),配制过程中避免接触金属器皿。 二、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1.处方 水杨酸 1.0g 羧甲基纤维素钠 1.2g 甘油 2.0g 苯甲酸钠0.1g 纯化水16.8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