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医骨伤科学》试题及名解总结

5、《中医骨伤科学》试题及名解总结
5、《中医骨伤科学》试题及名解总结

5、《中医骨伤科学》试题及名解总结

. 《中医骨伤科学》试题及名解总结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骨折成角移位:

2. 固定:

3. 骨折:

4. 复位:

5. 稳定型骨折

二. 填空题(每个空格0.5分,共20分)

1.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疗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一个夹角,称___________,正常值为___________。

3. 股骨颈骨折按解剖部位分 . 三型。

4.锁骨中外1/3骨折,骨折端因受肌肉的牵拉及上肢重力的影响,骨折近端常向_________________移位,远端向

_________________移位,并向内侧重叠移位。

5.正常人桡骨远端与腕骨形成关节面,其掌倾角为

_____________,尺偏角为_____________。

6.骨折的急救包括 . . . 。

7.桡骨下端骨折是指,临床上可分 . . 四种类型。

8.Colles骨折可出现典型畸形,即侧面看呈畸形,正面看呈畸形。

9.脱位的特有体征有 . . 。

10.骨折常见的致伤暴力为以下形式 . . . 。

11.骨折常见的5种移位是 . . . . 。

12.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多为骨折或。

三.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餐叉样畸形改变常见于_____________骨折。A .桡骨下端骨折 B.肱骨干骨折 C.尺骨下端骨折 D.肩关节脱位

2.下列哪项不属于稳定骨折:() A.裂缝骨折 B.螺旋骨折

C.横断骨折

D.嵌插骨折

3.下列哪种情况可排除骨折的或能性:() A.受伤部位无畸形 B.无骨擦音 C.局部肿胀与瘀斑 D.以上均不能排除

4. 肱骨干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肱动静脉损伤 B.桡神经损伤 C.正中神经损伤 D.尺神经损伤

5. 股骨颈骨折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创伤性髋关节炎 B.髋关节僵硬 C.褥疮及泌尿系感染 D.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6.下列哪项不是锁骨骨折固定的方法() A.“8“字绷带固定 B.双圈固定 C.夹板 D.克氏针内固定

7.下列哪项不是骨折特有体征() A.畸形 B.骨擦音 C.异常活动 D.功能障碍

8.陈旧性骨折是指() A.骨折损伤后立即来就诊者;B.骨折损伤后2-3周内就诊者;C.骨折损伤后2-3月内就诊者;D.骨折损伤后任何时间内就诊者;

9.骨折畸形愈合是指() A.骨折愈合缓慢;B.关节功能受明显影响;C.陈旧性骨折的愈合;D.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10.骨折部位骨碎裂成三块以上骨折,称为()。A .完全骨折 B.压缩骨折 C.复杂骨折 D.粉碎性骨折11.小夹板外固定的适应症是四肢闭合性骨折.()和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A .粉碎性骨折;B.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C.颈椎骨折;D.髌骨骨折12..粘膝征阳性是()的特有体征 A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B髋关节前脱位 C髋关节后脱位 D膝关节脱位

四.多项选择题(请选择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骨折的治疗方法有() A 手法复位 B 夹板固定 C 中药辨证用药 D 功能锻炼

2. 骨折诊断中有确诊价值的体征是() A 畸形 B 反常活动 C 骨擦音 D 局部肿痛及功能障碍

3. 外伤性脱位,下面哪些是正确的() A 肩关节脱位可形成习惯性脱位 B 髋关节脱位以后脱位常见 C 髋关节脱位可引起股骨头坏死 D 肘关节脱位多为前脱位

4.致伤外力分为:() A.直接暴力;B.间接暴力;C.肌肉强力收缩;D.持续劳损

5.外伤分为:() A. 骨折;B.脱位;C.伤筋;D.伤经络

6.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类型有:() A.伸直型;B.屈曲型;C.粉碎型;D.嵌插型

7.肱骨髁上骨折可引起的并发症有:() A. 桡神经损伤;

B.正中神经损伤;

C.尺神经损伤;

D.肱动脉损伤

8. 骨折线的形式分类有:( )

A螺旋形骨折 B横形骨折 C斜形骨折 D粉碎骨折

1.股骨头的血运来源于:( )

A圆韧带动脉 B腘动脉 C关节囊的小动脉 D骨干滋养小动脉

五.是非题(在你认为正确的句子后的括号中打√,认为错的则打×,每题1分,共10分)

1.肘关节前脱位,肘部呈靴样畸形。()

2.骨折合并脱位时治疗一般先整复脱位后整复骨折。()

3.髌骨骨折局部摸到凹陷呈沟状骨折端。()

4.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骨折远端向掌侧和桡侧移位?()

5.牵引主要是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

6.锁骨骨折不必强求解剖复位,稍有移位对上肢功能影响不大。( )

7. 肱骨干中下1/3骨折易损伤尺神经,且易产生骨延迟愈合。( )

8. 肱骨髁上骨折早期易致神经血管损伤及前臂缺血性挛缩,后期易造成肘内翻等并发症。( )

9.肱骨干骨折易发生分离移位,复位避免过度牵引。

()10.股骨颈基底型骨折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

六. 问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叙述断骨未续证型的中医辨证要点?

2. 叙述关节脱位的早期并发症?

3.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及骨性愈合标准是什么?

4. 简述骨折的的特征?(答案)

5. 简述股骨干骨折的移位特点。

七. 病历分析(10分)患者陈某,男,23岁,半小时前不慎发生车祸,当时无昏迷,自觉臀部及少腹部疼痛,不能行走,翻身时疼痛甚,并出现血尿。检查患者呈平卧位,血压80/

50mmHg,心率110次/分,痛苦面容,烦躁,询问患者可作出简单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为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下肢远端活动.血运.感觉尚好,并未触及骨擦音,骨盆挤压征阳性,无腹膜刺激征。根据以上资料,

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为确诊你应做哪些最主要检查?

3.简述急救处理.治疗原则。

答案:

一.

1.骨折成角移位:两骨折段的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外或向内成角。(P129)

2. 固定:固定是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复位后,固定起到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已复位的骨折必须持续地固定在良好的位置,防止再移位,直到骨折愈合为止。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类。(P141)

3. 骨折:(答案)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时称为骨折。(P128)

4. 复位:(答案)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P140)

5. 稳定型骨折(答案)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如裂纹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信横形骨折等。(P130)

二. 填空题

1.(答案)主要恢复小腿的长度和负重功能.处理胫骨骨折

2.(答案)颈干角.110°~~140°

3.(答案)头下型.颈中型.基底部型

4.(答案)后上方.前下方

5.(答案)10°~~15°20°~~25°

6.(答案)救治危及及生命的并发伤.包扎止血.固定.转运

7.(答案)桡骨下端骨折是指桡骨远侧端3cm范围内的骨折.伸直型.屈曲型.背侧缘劈裂骨折.掌侧缘劈裂骨折

8.(答案)餐叉样.枪上剌刀样

9.(答案)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10.(答案)成角畸形.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11.(答案)成角畸形.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12.(答案)横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三.1A;2B.3D.4B.5D.6C.7D.8C.9D.10D.11B.12B

四.

1.ABCD.2ABC.3ABC.4ABCD.5AB.6ABC.7CD.8ABCD.9ACD

五.1√.2╳.3√.4√.5.╳6√.7√.8√.9√.10╳ 六.1.(答案)骨断中期,骨位已正,尚有瘀血未去,筋骨连接未坚,局部

肿瘀未消尽,疼痛压痛固定,功能活动障碍,舌质淡,苔薄白,

脉沉缓。

2.(答案)早期并发症有①骨折,多发生在关节邻近的骨端

或关节边缘;②血管损伤,一般多因压迫牵拉伤所致;③神经损伤,多为脱位的骨端压迫或牵拉所致;④感染,开放性脱位如不

及时清创或清创不彻底,可引起关节与创面化按月性感染或发生

特异性感染。

3.(答案)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一)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

(二)局部无异常活动;

(三)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四)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一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三分钟,并不少于30步;

(五)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

(一)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

(二)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4.

(一)畸形:骨折时常因暴力作用.肌肉或韧带牵拉.肢体重量.搬运不当等可使断端发生不同程度的移位,出现肢体形状改变面发生畸形;

(二)骨擦音:由于骨折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而产生,一般在局部检查时用手触膜骨折处才可感觉到;

(三)异常活动骨干部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可出现好似关节一样的可动性,被称之为假关节现象。是因为骨的连续性丧失后所呈现的异常活动。

5.(答案)

(一)上1/3骨折时,骨折近端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和髋关节外旋肌的牵拉而产生屈曲.外展.外旋移位;远折端受内收肌群的牵位而向上.向内.向后移位,造成向外成角和缩短;

(二)中1/3骨折时,两断端除重叠外,移位无一定规律,其畸形往往是按受力方向而相应成角。大多数近端呈外旋.屈曲倾向,远端则因受内收肌的牵拉而向内.向上方移位,使两折端向前外成角;

(三)下1/3骨折时,远断端受膝后方关节囊及腓肠肌牵拉

而向后倾倒,锐利的骨折端可压迫或剌伤腘动.静脉以及胫神经.

腓总神经。

七.(答案)

1.最可能的诊断为:A.骨盆骨折;B.尿道损伤;C.休克

2. 检查为:A骨盆平片.B腹部平片.C肛门指诊.D尿道检查.肝胆腹腔双肾B超检查;

3. 急救处理.治疗原则为: A.完善各项检查。B.补充血容量.积极治疗创伤性休克。C.严密监测生命征。D.抗感染.支持等对症处理。E.插尿管并留置及接袋,记尿量.观察有无血性尿。F.临时外固定骨盆。

《中医伤科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骨折

2. 髋内翻

3. 骨擦感

4. 缺血性肌挛缩

5. 弹性固定二. 填空(20分,每空1分)

1.骨折特有的体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上常分为五个类型,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脊柱骨折脱位中,损伤在_____________之下出现高位截瘫。

4. 在肩关节脱位后,肩部外观会出现_____________畸形改变。

5. 测量肢体长度的方法,上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发生部位于_____________处的肱骨干骨折,易并发桡神经损伤。

7.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节段。

8. 检查膝部损伤的患者,若抽屉试验阳性则说明

_____________,若侧向试验阳性则说明_____________。

9.3岁以下儿童股骨干骨折牵引治疗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正常人桡骨远端与腕骨形成关节面,其掌倾角为

_____________,尺偏角为_____________。

三. 单项选择(20分,每题1分)1. 餐叉样畸形改变常见于_____________骨折。

A.桡骨下端骨折 B.肱骨干骨折C.尺骨下端骨折D.肩关节脱位2. 如不能及时复位,晚期出现关节外翻,引起牵拉性尺神经麻痹,此种骨折是_____________。

A.肱骨外科颈骨折B.桡骨头骨折C.肱骨外髁骨折D.肱

骨干骨折3. 三度踝部骨折脱位是指_____________。

A.三踝骨折B.三踝骨折合并距骨脱位C.三踝骨折合并距

骨骨折D.双踝骨折合并距骨骨折4. 复元活血汤主要用于骨折

治疗_____________期。A . 早 B.中 C.晚 D.急救5. 现存最早

的骨伤科专著为_____________。A .《肘后救急方》 B.《仙授理

伤续断秘方》 C.《刘涓子鬼遗方》 D.《诸病源候论》6. 跟距

关节形成结节关节角,正常为_____________。A .10-20 B.20-55 C.30-45 D.20-35 7. _____________型肱骨髁上骨折易于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A . 伸直型 B.屈曲型 C.粉碎型 D.尺偏型

8. 有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用夹板固定于肘关节

屈曲_____________。A .90 B.90-120 C.150-180 D.30-60 9. 反常呼吸见于_____________。A . 多根单处胁骨骨折 B.多根双

处肋骨骨折 C.单根单处胁骨骨折 D.单根多处胁骨骨折10. 双

踝悬吊复位法主要用于整复_____________脊柱骨折脱位。A . 屈

曲型脊柱骨折 B.伸直型脊柱骨折 C.稳定性脊柱骨折 D.不稳定性

脊柱骨折11. 外伤性截瘫与中医传统的_____________脉密切

相关。A .督 B.任 C.冲 D.带12. 骨折经手法复位固定后,骨

折愈合进入_____________。A.骨痂改造期 B.原始骨痂期 C.血肿

机化期 D.骨膜化骨期锁骨骨折骨折后,外侧段易于向

_____________移位。A .后上 B.前下 C.后下 D.前上13. 尺

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整复,原则上_____________。A .

先整复桡骨头,后整复尺骨骨折。B.先整复尺骨骨折,后整复桡

骨头。C.尺桡骨同时整复。D.根据骨折类型而定。

14. 锤状指畸形多见于_____________。A . 指骨颈骨折 B.近节指骨骨折 C.末节指骨基底背侧骨折 D.指骨干骨折15. 丁字鞋固定方法用于_____________。A .股骨颈骨折 B.胫腓骨骨折C.跟骨骨折 D.髌骨骨折16. 颈椎损伤易伤及脊髓,

_____________以上完全横断伤多引起呼吸困难,导致患者迅速死亡。A .颈6 B.颈5 C.颈4 D.颈3 17. 中医认为颞颌关节习惯性脱位与以下脏腑密切相关。A .肝肾 B.脾胃 C.心肺 D.心胆18. 由于颈椎_____________的关节活动度较大,颈椎病发病率较其余颈椎关节更高。A . 颈

5.6和颈

6.7 B.颈

4.5和颈

5.6 C.颈

3.4和颈

4.5 D.颈

2.3和颈

3.4 19. 腕管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腕管中的_____________受压而引起。A .桡神经 B.尺神经 C.肌皮神经 D.正中神经20. 膝关节活动时出现交锁征,应考虑为_____________。A . 关节增

生 B.髌上滑囊炎 C.交叉韧带损伤 D.半月板损伤四. 多项选择(10分,每题1分)

1.以下骨折哪种属于不稳定骨折。() A.斜形骨折 B.粉碎性骨折 C.青枝骨折 D.螺旋形骨折

2.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有。() A.局部无压痛 B.局部无异常活动 C.X线片示有骨小梁通过骨折线。D.无纵向叩击痛

3. 伤科内治的早期可用以下方法。() A.行气活血 B.补养脾胃 C.接骨续筋 D.攻下逐瘀

4. 中医骨伤治疗原则遵循以下原则。() A.动静结合 B.筋骨并重 C.内外兼治 D.医患合作

5. 马尾神经损伤出现以下症状。() A.尿失禁 B.痉挛性瘫痪 C.损伤平面以下感觉消失 D.损伤平面以下反射消失

6. 伤血病机主要包括有。() A.血瘀 B.血虚 C.血热 D.血寒

7. 按照骨折的部位,股骨颈骨折可分为。()A.头下型 B.中央型 C.基底部型 D.顺转子型

8.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 A.断端血供 B.损伤程度

C.感染

D.年龄

9.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骨折远端移位方向是。() A.掌侧

B.背侧

C.尺侧

D.桡侧10. 锁骨骨折骨折后,外侧段易于移位方向是。() A.后 B.前 C.下 D.上五. 是非题(10分,每题1分)1. 弹性固定是骨折和脱位特有的体征之一。()2. 股

骨颈骨折线越高,越易破坏头颈部血液供应,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就越高。()3. 股骨髁间骨折为近关节骨折,不必要求良好复位效果。()4. 胫腓骨骨折治疗重点在于处理胫骨。()5. 髋关节前脱位时,可查有粘膝征阳性。()6. 疼痛弧是指被动外展60-120时,肩部疼痛或疼痛加剧。()7. 肱骨外上髁炎多因劳损而发病,又称为网球肘。()8. 腓骨上端骨折常常合并有腓总神经损伤。()9.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10. 暴力引起损伤,导致机体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者,称为损伤内证。()六.简答题(20分,每题5分)1. 简述导致骨折的的暴力因素,并以骨折为例说明。

2. 简述浮髌试验的操作,并说明其阳性意义。

3. 简述股骨干骨折的移位特点。

4. 简述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手法整复方法。

六. 病例分析(10分)患者李某某,男性,78岁,因摔伤致右髋部肿痛1天入院。患者1天前因行走时不慎摔伤右髋部,臀部着地,当时即致右髋部剧烈疼痛,但尚可自行站立行走,自回家中休息,自擦药酒于局部,后觉疼痛加剧,放射到膝关节处,出现局部瘀斑,并不能自行站立及行走,由家人扶送到我院门诊。伤后大便未解,小便正常。查:生命征平稳,心肺功能良好,专科检查:右腹股沟中点压痛,右下肢叩击痛,局部肿胀,

有瘀斑,右下肢外旋缩短畸形,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右膝部活动尚好。足部神经感觉良好。

请问初步诊断考虑什么疾病?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请制定初步的治疗计划并判断其预后情况。

名解伤筋: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造成筋的损伤,统称为伤筋。

解剖对位:是最理想的复位标准,是使骨折移位完全纠正,恢复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

中立位零度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肘三角: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三者关系,在伸肘位呈一直线,在屈肘90°位构成一等腰三角形,又称为肘后三角。

股骨颈干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纵轴之间形成的角度称为颈干角或内倾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

骨化性肌炎:关节内或关节附近骨折脱位后,因血肿扩散或出血,渗入被破坏的肌纤维之间,血肿机化后,逐渐变为软骨,然后再钙化.骨化.导致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血胸:小量积血无明显失血症状,大量积血表现为失血性休克,并由于积血压迫肺和纵膈出现呼吸困难及紫绀,患侧肋间隙饱满,气管移向健侧,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及语颤减低,胸腔穿刺可明确诊断。

餐叉样畸形: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受伤时手腕处于背伸位,桡骨远端向背侧移位或向掌侧成角时,可见此畸形。

搭肩试验:患者坐位或站立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为正常,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均为阳性,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

放射痛:由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感觉传导受到肿瘤.炎症.骨刺及椎间盘突出等造成的刺激或压迫可使疼痛沿着神经向末梢方向传导,以致在远离病变的受累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疼痛。

习惯性脱位:年老体衰,肝肾亏损,肌筋松弛,或因脱位后引起关节结构的变异造成的复位后在轻微力的作用下再次或多次发生的脱位。

缺血性肌挛缩:肢体肌群因缺血坏死,逐渐挛缩而形成的畸形,可造成严重的残废,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严重后果。

张力性气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休克,可见伤侧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幅度减低,可有皮下气肿。胸部X 线检查显示胸膜腔大量积气,肺可完全萎陷,气管和心影偏移至健侧,胸膜腔穿刺有高压空气向外冲出。

反常呼吸:在吸气时胸壁凹陷,呼气时反而凸出。

骨折迟缓愈合:超过骨折正常愈合时间较多,患处仍疼痛.压痛.纵轴叩击痛.异常活动现象,x线片显示骨折端尚未连接,骨痂较少,骨折线不消失。

携带角:前臂完全旋后,肘关节伸直时,上臂与前臂纵轴呈10°~15°的携带角。

弹性固定:由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和关节囊与韧带的迂曲,使患肢保持在某一位置上,被动活动时会感到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关节又回复到特殊的位置上。

靴状畸形:脱位后肢体的轴线发生改变,与健侧对比不相称,畸形明显,肘关节脱位时呈靴型畸形。

迟发性畸形:少儿骨骺损伤,影响该骨关节的生长发育,数年后可出现肢体畸形。

抱膝圈:以竹片作圈,较膝盖稍大,再用竹片四根,以麻线紧缚圈上,作四足之形,将白布条缠于竹圈及四足之上,用于膝盖,虽拘制而不致痛苦。

直接暴力:多见为压砸.冲撞.打击致伤,骨折线为横断或粉碎型。

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远离暴力接触的部位,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扭转力量在着力点的远方折断。

脱位:指组成关节的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以致使关节丧失其正常活动功能者。

青枝骨折: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褶或破裂,常有成角.弯曲畸形,如青嫩的树枝被折断状的一类骨折,多见于儿童。

脊髓震荡:脊髓本身无器质性损害,仅在功能上暂时性传导

中断,伤后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功能不完全障碍,1-3周后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

间歇性跛行: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出

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稍许蹲下

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

腕管综合症: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的手指麻木等

症状。

骨擦音: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

使,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音或摩擦感。

骨质疏松症:以慢性腰背疼痛,甚则畸形.骨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性疾病。

粘膝症:髋关节后脱位后,患侧下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畸

形,膝关节靠在健侧大腿上,为粘膝征阳性,髋关节前脱位,患

肢呈外展外旋屈曲畸形,为粘膝征阴性。

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肌间隔内压力增高而造成间隔内血循环.肌肉.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功能障碍,组织坏死的综合征。

回旋挤压试验:检查内侧半月板时,检查者一手握膝部,以稳定大腿及注意膝关节内的感觉,另一手握足部使小腿在充分外旋.外展位伸直膝关节,在伸直过程中,股骨髁经过半月板损伤部位时,因产生摩擦,可感触到或听到弹响声,同时患者感觉膝关节内侧有弹响和疼痛。检查外侧半月板时,使小腿充分内收.内旋位伸直膝关节时,出现膝关节外侧有弹响和疼痛。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病理性脱位:关节结构被病变破坏而导致的脱位,临床上常见的有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疾病使关节破坏,导致病理性完全脱位或半脱位。

浮髌试验:患腿膝关节伸直,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一手挤压髌上囊,使关节液积聚于髌骨后方,另一手食指轻压髌骨,如有浮动感觉,能感到髌骨碰撞股骨髁的碰击声;松压则髌骨又浮起,则为阳性。

开放性骨折:凡骨折时,合并有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使骨折断端和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

颈椎病是如何分型的。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变化;脊髓型颈椎病: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特征;椎动脉型颈椎病:为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头痛等症状;交感神

经型颈椎病: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交感神经而引起相关症候群者试述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区别。

股骨粗隆间骨折:血运丰富,肿胀明显,有广泛瘀斑;压痛点多在大转子处;预后良好。股骨颈骨折:骨折瘀肿较轻;压痛点在腹股沟中点;囊内骨折难以愈合肩关节前脱位的诊断要点如何。

肩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息肩失去圆形膨隆外形,肩峰显著突出,肩峰下部空虚,形成平坦成角的方肩畸形,在喙突下.腋窝内或锁骨下可触及肱骨头,盂下脱位时患肢较健侧长,搭肩试验阳性,x线检查可确定诊断并证实有无骨折,若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者,局部肿胀明显,可有淤斑及骨擦音肩周炎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数患者呈慢性发病,少数有外伤史,有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查x线等排除骨性病变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

小夹板固定:抬高患肢.观察血循环.防止压迫溃疡.注意夹板松紧度.定期查x线.指导病人练功.适时解除夹板固定;石膏固定:上石膏前,石膏带必须浸水,包上石膏后必须等它晾干(通常需要24~48小时)才可以支撑重量;必须保持石膏的干燥与干净;创伤本身会导致肢体出血与肿胀,加之石膏的压迫,应用下列方法缓解患肢肿胀:

1.抬高患肢,增加静脉血回流。

中医骨伤科学试卷及答案

中医骨伤科学试卷及答 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孝感市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伤科出科考试题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施行剖腹术、刮骨术的汉代医家是:【】A.葛洪B.巢元方 C.危亦林D.华佗 2.新伤临床上一般指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或几周以内的损伤: 【】 A.1周之内B.1~2周 C.2~3周D.3周以上 3.大腿周径测量部位常在髌上:【】 A.5厘米处B.5~10厘米处 C.10厘米处D.10~15厘米处 4.下列类型的骨折中最不稳定的骨折是:【】A.嵌入性骨折B.斜形骨折 C.青枝骨折D.横形骨折 5.疲劳骨折最好发于:【】 A.肱骨B.尺骨和桡骨 C.第二跖骨D.股骨 6.肱骨干骨折手法整复时,若牵引力过大,容易出现:【】A.肌肉痉挛B.血管痉挛 C.骨断端分离移位D.以上都不是 7.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易并发:【】

A.肘外翻B.肘内翻 C.屈肘障碍D.伸肘障碍 8.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断端移位方向是:【】A.远端向前B.近端向后 C.远端向后D.近端向桡侧移位 9.桡神经损伤可出现的症状是:【】A.垂腕B.爪形手 C.小指感觉障碍D.第4、5指屈曲不全 10.股骨颈囊内骨折的后期并发症是:【】A.髋内翻畸形B.髋关节炎 C.股骨头缺血性坏死D.髋关节半脱位 11.60岁以下内收型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应首先选用:【】A.手法复位B.骨牵引 C.内固定疗法D.人工关节置换术 12.股骨髁间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力求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目的是防止:【】 A.缺血性骨坏死B.创伤性关节炎 C.迟发畸形D.骨化性肌炎 13.除哪项外都是脱位的特有体征:【】A.关节畸形B.关节盂空虚 C.弹性固定D.肿胀 14.下列不符合肩关节脱位表现的是:【】

病理学重点总结归纳(精)

第一章绪论 1.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2.病理学的主要任务和阐明:①病因学②发病学③病理变化或病变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 3.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①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②病理学(诊断)在医学诊断中具有权威性③病理学在医学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机体为适应环境变化、自身代谢、结构功能发生改变 2.正常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受到基因的严密调控,保持相对稳定,称为体内平衡 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和老化 1.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_ 2.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_ 3.许多的组织和器官在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开始逐渐萎缩,这种现象称为退化_ 4.萎缩的两重性:适应/损伤 5.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主要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6.去神经性萎缩:骨骼肌的正常功能需要功能需要神经的营养和刺激 7.废用性萎缩:见于肢体长期不活动,功能减退而引起的萎缩 8.压迫性萎缩: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导致的萎缩 9.内分泌性萎缩:内分泌器官功能底下可引起相应靶器官的萎缩 *10.病理变化:①大体上萎缩的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褐色,功能降低②光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仍维持原来形状 11.结局萎缩是可逆性病变,只要消除了病因,萎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便可逐渐恢复原状;老病因不能消除,萎缩的细胞通过凋亡,逐渐消失,导致器官体积变小 12.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肥大通常由细胞体积变大引起,其基础主要是细胞器增大 13.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_ 14.一种已分化成熟组织转变为另一种性质(形态、机能)相似的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为化生 _ 15.变性: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撑场物质的量显着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6.水样变性病理变化:(光镜下水样变性的细胞体积增大,因胞浆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透明、淡染,甚至出现空泡,可称为空泡变性,严重时胞核也可淡染,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故有气球样变性之称)电镜下可见胞浆基质疏松,电子密度低,线粒体肿胀 ,嵴变短变少,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失,呈空泡状 17.细胞水肿过去常称为混浊肿胀,这是因为受累脏器肿胀,边缘变钝,苍白而混浊而得名 18.脂肪变性弥漫而严重时,肝可明显肿大,色变黄,触之有油腻感,称之为脂肪肝_____ 19.肝的脂肪变性是可复性的 20.心肌脂肪变性好发于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 21.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22.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性变性,系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23.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纤维瘢痕组织内。肉眼观灰白、半透明状,质地坚韧,缺乏弹性。光镜下,纤维细胞明显减少,陈旧的瘢痕组织胶原纤维增粗并互相融合成为均质无结构红染的梁状,带状或片状,失去纤维性结构 24.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多发生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小动脉。高血压病时,全身细小动脉持续痉挛,导致血管内膜缺血受损,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下,在内质细胞下凝固,呈均匀、嗜伊红无结构的物质 25.皮肤、眼睛发黄提示肝病变 第三章再生与修复 1.当组织细胞出现“耗损”时,机体进行吸收清除,并以实质细胞再生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方式加以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2.修复可完全恢复原有细胞、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称为再生性修复或完全性修复 3.修复只能恢复组织的完整性,不能完全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称为瘢痕性修复或不完全性修复 4.纤维老化形成瘢痕 5.再生: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的过程 6.不稳定性细胞:持续分裂、再生能力强 ①上皮细胞、间皮细胞②肌细胞、骨膜C淋巴造血C

中医骨伤科学

.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 正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5、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损伤部位外伤:皮、肉、筋、骨、脉损伤 内伤:气血、脏腑、经络 损伤性质急性损伤: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慢性劳损:劳逸适度或体位不正确,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人体所致的病证 损伤时间新伤:是指2~3 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旧伤:宿伤,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受损部位破损情况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黏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受伤程度轻伤、重伤 职业特点生活性、工业性、农业性、交通性、运动性 理化因素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1. 损伤的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2. 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 由之不和。”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第三章诊断 一.损伤的症状体征 1. 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2.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二.骨病的症状体征 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

病理学实验总结

病理学实验总结 1.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1)低倍镜:肾皮质区近曲小管,管腔变小且不规则 (2)高倍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且向腔内突出,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内布满大小一致的红染颗粒,细胞核无改变。部分上皮细胞因极度肿胀破裂,致使腔内红染的颗粒状蛋白性物质堆积。 2.肝脂肪变性 (1)低倍镜:大部分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脂滴空泡。脂变明显处肝索增宽变粗,排列紊乱,肝窦狭窄,甚至消失。 (2)高倍镜:肝细胞胞浆内含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空泡,有的融合成大空泡,将细胞核挤压至细胞的边缘。细胞核无改变。由于细胞肿大致肝窦变窄,因此小叶结构欠清晰。 3.脾被膜玻璃样变 (1)低倍镜:结缔组织(被膜)之胶原纤维增粗,并互相融合为梁状、带状或片状的均质、红染、无结构的半透明物,纤维细胞明显减少。 (2)高倍镜:脾实质慢性淤血并有局灶性钙盐沉积,钙盐呈深蓝色颗粒或块状,病理性钙化。 4.肉芽组织 (1)低倍镜:溃疡表面有一层纤维素及嗜中性粒细胞等构成的炎性渗出物。渗出物的下方是炎性肉芽肿,有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彼此相互平行,与创面垂直。肉芽组织下面为纤维结缔组织。 (2)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肥大向腔内凸出,有些已形成管腔,有些未形成管腔。成纤维细胞分布在毛细血管之间,胞体大,胞浆丰富,淡红色,呈卵圆形、梭形或分枝状,胞核椭圆或梭形。肉芽组织中有数目不等的炎症细胞,如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瘢痕组织由大量排列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并出现透明变性。 5.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变) (1)低倍镜:肺泡壁增厚,部分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 (2)高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且肺泡壁增厚有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肺泡腔内有漏出的红细胞及胞浆内含有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6.混合血栓(心脏附壁血栓) (1)低倍镜:混合血栓外周可见正常心肌组织。粉红色不规则小梁和红色区域交织存在。 (2)高倍镜:粉红色粉末状的血小板凝集呈珊瑚状,表面可见白细胞附着;血小板梁间有大量网络着红细胞的纤维素。部分区域有机化现象。 7.鼻炎性息肉 各类炎细胞: 中性粒细胞:呈球形,具有分叶状细胞核,核浆淡红色,内含中性颗粒。在急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超准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还最早记载了使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2、蘭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书中记载:“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 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悍止,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 5、元·危宜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关节活动度测量 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邻肢夹角法:以两端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第四章、治疗方法 骨折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 内治法 1)初期:攻下法或消法:攻下逐瘀,行气活血,清热凉血 2)中期:和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舒筋活络 3)后期:补法:补气养血、补益肝肾、补养脾胃 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症: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1.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2.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 3.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 4.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 5.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特别是在2周内要经常检查 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7.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 骨牵引:股骨髁上和胫骨结节看一看 第五章、创伤急救(急救技术、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现场急救五大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定义: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又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急剧增高,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血供不足,甚至缺血性坏死,最后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体征,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多见胫腓骨骨折、桡尺骨干双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伤者有肢体骨折、脱位或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史。 5P征:疼痛、苍白、无脉、瘫痪、感觉异常。加上肿胀、骨筋膜间隔区组织压增高 8、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早诊早治,减压彻底,减少伤残率,避免并发症。 骨折的病因病机: 外在因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积累应力 内在因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骼的解剖结构特点;骨骼本身的病变。 骨折的分类: 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接:闭合、开放、潜在开放性 骨折线形态:(横断、斜形、螺旋形、粉碎、青枝、嵌插、裂缝、压缩)骨折、骨骺分离 骨折合并伤:骨折的同时合并有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者称之。 最常见的是脑、脊髓和肺部,其次为周围神经、泌尿系统、血管和腹腔内脏。 骨折并发症: 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脏器衰竭等。 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和关节僵硬等。治疗:复位、固定、药物治疗(瘀祛,新生,骨合)、功能锻炼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 ? ?? ? ? ?? ?? ?????????? ???????? ?肉萎缩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等器官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肌群萎缩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肉萎缩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水引起的肾萎缩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病、恶性肿瘤等局部性:结核病、糖尿能长期进食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期器官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生理性萎缩(萎缩.....a.2:1f e d c b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 ?? ?????????? ?症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室肥大、 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病理性肥大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发达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生理性肥大肥大 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 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 ? ??? ???????生、肝硬化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内分泌性:子宫内膜、、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病理性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生理性增生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 ?????? ?骨化性肌炎 —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中医骨伤科学试卷及答案

中医骨伤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施行剖腹术、刮骨术的汉代医家是:【】A.葛洪B.巢元方 C.危亦林D.华佗 2.新伤临床上一般指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或几周以内的损伤:【】A.1周之内B.1~2周 C.2~3周D.3周以上 [ 3.大腿周径测量部位常在髌上:【】A.5厘米处B.5~10厘米处 C.10厘米处D.10~15厘米处 4.下列类型的骨折中最不稳定的骨折是:【】A.嵌入性骨折B.斜形骨折 C.青枝骨折D.横形骨折 5.疲劳骨折最好发于:【】A.肱骨B.尺骨和桡骨 ` C.第二跖骨D.股骨 6.肱骨干骨折手法整复时,若牵引力过大,容易出现:【】A.肌肉痉挛B.血管痉挛 C.骨断端分离移位D.以上都不是 7.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易并发:【】A.肘外翻B.肘内翻 C.屈肘障碍D.伸肘障碍 8.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断端移位方向是:【】< A.远端向前B.近端向后 C.远端向后D.近端向桡侧移位 9.桡神经损伤可出现的症状是:【】A.垂腕B.爪形手 C.小指感觉障碍D.第4、5指屈曲不全 10.股骨颈囊内骨折的后期并发症是:【】A.髋内翻畸形B.髋关节炎 C.股骨头缺血性坏死D.髋关节半脱位 \ 11.60岁以下内收型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应首先选用:【】A.手法复位B.骨牵引 C.内固定疗法D.人工关节置换术 12.股骨髁间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力求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目的是防止:【】A.缺血性骨坏死B.创伤性关节炎 C.迟发畸形D.骨化性肌炎 13.除哪项外都是脱位的特有体征:【】A.关节畸形B.关节盂空虚 & C.弹性固定D.肿胀

14.下列不符合肩关节脱位表现的是:【】A.肩部疼痛、肿胀B.“方肩”畸形 C.搭肩试验阳性D.“靴样”畸形 15.肱骨外上髁炎又称:【】A.网球肘B.台球肘 C.高尔夫球肘D.矿工肘 16.半月板损伤最常用的检查试验是:【】^ A.回旋挤压试验B.直腿抬高试验 C.“4”字试验D.浮髌试验 17.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主要用于检查:【】A.颈椎结核B.颈椎骨折 C.颈椎脱位D.颈椎病 18..以下变化除哪项外,均可造成脊髓损伤:【】A.椎体脱位又自行复位B.关节突骨折脱位 C.棘突骨折D.椎板骨折并有移位 ! 19.骨盆骨折合并膀胱,尿道或直肠,阴道损伤,但皮肤完整,是属于:【】A.闭全性骨折B.开放性骨折 C.嵌插性骨折D.裂缝骨折 20.现代医学认为骨关节炎的主要病变是:【】A.结核杆菌侵入骨关节B.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 C.继发性骨质增生D.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二、多项选择题 21.下肢长度一般测量法为:【】, A.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B.腹股沟至内踝下缘 C.大粗隆至内踝下缘D.大粗隆至外踝下缘 E.脐至内踝下缘 22.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包括:【】A.动静结合B.筋骨并重 C.内外兼治D.医患合作 E.活血化瘀 23.骨折的移位方式有:【】《 A.成角移位B.侧方移位 C.短缩移位D.分离移位 E.旋转移位 24.下列哪几种损伤在放射线检查时,需加照轴位片:【】A.髌骨B.腕舟骨 C.跟骨D.距骨 E.骨盆 25.磁共振显像(MRI)中表现为“非常低的信号强度”的组织是:【】] A.皮质骨B.空气 C.韧带D.肌腱

最新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 1、望诊:选择题 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中立位0 °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 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 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 ' sign )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 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 )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 嵴。如果该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6、搭肩试验(Dugas sign ) 患者端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 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即为搭肩试验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 7、疼痛弧试验(Painful arc test ) 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 °120。范围时,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这一特定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由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撞击所致,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 8、回旋挤压试验(McMurray test)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重点9、抽屉试验 (Drawer test ) 又称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坐位或卧位,双膝屈曲90。,检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明显向后推1cm即后抽屉试验 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第四章、治疗方法 1、内治法分期: 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 2)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 活络法; 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

中医骨伤科学 题型:名解10x3′填空20x1′ 简答4x5′ 论述3x10′ 一、名解 1.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是指尺骨半月板切迹以 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脱位,而肱尺关 节没有脱位。 2.盖氏骨折:即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尺桡远侧关节脱位。前臂旋转时,桡 骨尺切迹则围绕着尺骨小头旋转,若三角纤维软骨、尺侧腕韧带或尺骨茎 突被撕裂,则容易造成下桡尺关节脱位。 3.巴尔通氏骨折(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前臂旋前,腕背伸位手掌着地, 外力使腕骨冲击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背侧缘,造成桡骨远端背侧缘劈裂骨 折,伴有腕关节向背侧脱位或半脱位。 4.反巴尔通氏骨折(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 地,造成桡骨远端掌侧缘劈裂骨折,同时伴有腕关节向掌侧脱位或半脱位。 5.克雷氏骨折(伸直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关节 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暴力引起桡骨远端骨折。畸形为:餐叉样畸形。 固定位置:屈曲尺偏。 6.开放性骨折:有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闭合性骨折:骨 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7.肘后三角:肘部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突,伸肘时, 这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8.贝雷氏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 9.牵拉肘: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又称牵拉肘。 10.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值在 110°–140°。 11.前倾角(扭转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间点的连线形成的角度, 正常值为12°–15°。 12.Bryant三角:病人仰卧,沿一侧髂前上棘垂直向下和向大转子尖各划一 线,再从大转子尖端画一水平线,即成一三角形。 13.本奈氏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14.史密斯骨折(屈曲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腕关节急剧掌屈 所致。 15.餐叉样畸形:克雷氏骨折从腕部侧位观,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16.反常呼吸:多根肋骨双处骨折时,或者胸侧方多根肋骨骨折,由于暴力大, 往往同时有多根肋骨前端的肋软骨关节脱位或肋软骨骨折,使该部胸廓失 去支持,产生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而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 腔负压减低而向外凸出。 二、填空 1.骨折的一般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 音、异常活动。 2.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骨痂改造期。 3.骨折的总体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职、医患合作。 4.锁骨中1/3骨折的典型移位机理是什么?近折段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1. 适应性反应的的常见形态学类型是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 萎缩的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和非生理性萎缩两类。病理性萎缩 按其发生原因分为:①营养不良性萎缩(脂肪〉肌肉〉肝、肾〉心、脑)②压迫性萎缩③失用性萎缩④去神经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⑥老化和损伤性萎缩 3. 肥大根据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可分:内分泌性肥大和代偿性肥大 4. 鳞状上皮化生简称磷化,最常见的是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化生为 鳞状上皮 5. 细胞水肿(水变性)好发于肝脏、肾脏和心脏等实质性器官 6. 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 7. 玻璃样变常可分为: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 细动脉壁玻璃样变 8. 脂褐素又称消耗性色素或老年色素,在细胞中常常位于核周围或 核的两端为黄褐色的细颗粒 9. 细胞死亡有两种类型:坏死和凋亡 10. 坏死的基本病变:细胞核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大 致可表现为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1. 坏死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纤维素样坏死 12. 坏死的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析出、机化包裹、钙化 13. 凋亡的主要形态学特征:细胞皱缩、染色质凝聚、凋亡小体形成、

邻近细胞吞噬、质膜完整 14. 病理性钙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15. 人体的细胞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分为三类: 不稳定细胞:体腔、体表、自然管道、淋巴造血细胞 稳定细胞:肝、胰、汗腺、肾小管上皮细胞 永久细胞: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 16. 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成分):肉眼观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 形 似鲜嫩的肉芽;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平行排列,新生的纤维结缔细胞散在分布于毛细血管网之间,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核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散在其中 17. 肉芽组织的功能:填补缺损、抗感染保护创面、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 18. 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区别 19. 血栓形成条件:心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包括血流缓慢和涡 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 20. 血栓的类型: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 21. 血栓栓塞是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肺动脉栓塞95%以上来自下肢深部 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偶尔可来自盆静脉 或右心附壁血栓 22. 梗死的原因: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动脉痉挛、血管受压闭塞 23. 梗死的一般形态学特征:如脾肺肾等梗死灶多成锥形,切面呈楔形或三 角形,其尖端位于血管阻塞处,常指向门部,底面为器官的表面;心冠

病理学考试复习总结(上传)

病理学考试复习总结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一)1炎症:机体对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发生的防御反应。2心衰细胞:肺淤血时痰液中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3 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颜色通常呈黑色。4 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的过程5 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多少不同的炎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6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7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切面可见红色的淤血区与黄色的脂变区相间排列,呈槟榔样外观。8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 9原位癌:指癌细胞累积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的早期肿瘤。10蜂窝组织: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11 肿瘤:是机体局部组织的正常细胞受到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细胞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12异型性: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的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分化的不同,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13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和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14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15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16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过程中液体从血管内渗出成分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17 肝硬化:肝细胞弥漫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病变反复交错进行;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肝变性变硬,形成肝硬化。18肾病综合症:三高一低,即高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19 结核结节:结核结节的一种病变;由类上皮细胞、Langhans 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中央常见到干酪性坏死;对结核的病理学诊断有意义。20 伤寒小结:见于伤寒病;伤寒细胞即巨噬细胞吞噬有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以及坏死细胞碎片;伤寒细胞聚集成小结节病灶。21 气球样变性:肝细胞水肿,细胞肿大呈球形,胞浆几乎完全透明。22 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于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呈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二)1 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组织与器官的萎缩,除了其自身实质细胞因细胞内物质丧失而致体积缩小外,还可以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2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3 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指致病因素使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多,为变性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质。4脂肪变性:由于营养障碍,感染中毒或缺氧等导致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多发于肝细胞,心肌纤维,肾小管上皮。 5 玻璃样变: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 染片中呈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物质蓄积。 6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死亡细胞胞质崩解,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 7 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镜下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结构轮廓残影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 8 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称为液化性坏死。常见于含可凝固的蛋白质少和脂质多的脑和脊髓。 9 坏疽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的部位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实性和气性。

病理学知识重点总结

病理学知识重点 临床本硕2010-2班 610宿舍内部资料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绪论: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 1、尸体解剖 2、活体组织检查 3、细胞学检查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 观察方法 第一章: 萎缩——体积缩小 肥大——体积增大 增生——数目增多 化生——形态改变 萎缩:发育正常的C、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实质C体积小、C数减少。 分类 (一)生理性:胸腺、妇女、老年性等 (二)病理性: 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 Malnutrition atrophy 神经性萎缩 Denervation atrophy 废用性萎缩 Disuse atrophy 压迫性萎缩 Pressure atrophy 内分泌性萎缩 Endocrine atrophy 缺血性萎缩 Ischaemic atrophy 病理变化 大体:萎缩的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少, 颜色变深或呈褐色。 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间 质纤维组织及脂肪组织增多。萎缩的细胞胞浆内可见脂褐素沉着。脂褐素颗粒明显增多时,整个器官呈 棕褐色,称褐色萎缩(brownatrophy)。 结局:可逆过程。 化生(metaplasia):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已分化组织的过程。 常见化生有:

柱状上皮(气管、宫颈等) 上皮性:移行上皮(膀胱肾盂等)→鳞化 胃腺上皮→肠上皮化生 间叶性:纤维结缔组织→骨、软骨、脂肪T 骨骼肌→骨,软骨→骨 肥大: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1、生理性肥大;运动员骨骼肌;妊娠子宫 2、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心脏 增生;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1、生理性增生 激素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 代偿性:肝脏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增生. 2、病理性增生 激素性增生:雌激素↑→宫内膜、乳腺增生 再生性增生:胃溃疡 不典型增生: 1、坏死的基本病变 细胞核改变——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 核浓缩 核碎裂 核溶解 2、坏死的类型 (1)凝固性坏死 部位:心﹑肾﹑脾(贫血性梗死) 大体:灰白或灰黄、干燥、坚实、混浊无光泽、见反应带。(2)液化性坏死:坏死崩解液化 见于:脑、脊髓——富含磷脂、水份 脓肿——中性白细胞溶蛋白酶 脂肪坏死——特殊类型 镜下:坏死脂肪C仅留下模糊混浊轮廓 (3)纤维素样坏死 (4)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结核) 肉眼:色淡黄、质松软、细腻,似奶酪故称。 4)坏疽(gangrene):大块坏死伴腐败菌感染而呈现黑色。 H2S + Fe → FeS (黑)+ H2 干性坏疽(dry gangrene ): 部位:四肢末端; 机理:动阻静畅。 特点:干固、皱缩、黑褐、界清。 湿性坏疽(moist gangrene): 部位:肺、肠、阑尾、子宫。 机理:动静同阻。 特点:肿胀湿润、污黑、恶臭、界不清、中毒重。

二、中医骨伤科学自测试题

二、中医骨伤科学自测试题 【A型题】 1.在伤筋损骨的治疗中,必须着重调补 A.肝肾B.脾肾C.心脾D.心肾E.肝脾 2.下列哪项是小夹板的禁忌症 A.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者B.较严重的开放骨折 C.陈旧性四肢骨折适用手法整复者D.关节内及近关节给予法整复成功者E.双侧的四肢闭合骨折 3.以下不属于新鲜骨折(成年人)的是 A.伤后l一2周的胫腓骨骨折B.伤后3周的股骨颈骨折 C.伤后3周内的腕舟骨骨折D.伤后l一2周内的柯雷氏骨折 E.伤后3周内的尺挠骨双骨折 4.积累劳损力所致的骨折多见于 A.第一、五跖骨B.腓骨上段C.胫骨下段 D.足舟骨E.第二、三跖骨及腓骨干下段 5.锁骨中外1/3处骨折,外侧断端移位趋势为 A.后上方B.后方C.前下方D.前方E.以上都不是 6.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如引起桡神经损伤会出现 A.腕下垂,拇指不能外展和背伸,虎口区麻木B.爪形手 E.拇指不能对掌运动D.拇指不能向掌侧运动E.第1、2指不能屈曲 7.肱骨内、外两髁稍前屈,并与肱骨纵轴形成一前倾角为 A.10°~15°B.20°~30° C.25°~30°D.30°~50°E.30°~45° 8.如疑有腕舟骨骨折,而X线照片为阴性,可于多久后,照片复查以确诊A.1周B.10天C.2周D.3周E.4周 9.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多见于 A.青壮年B.青少年C.儿童D.老年人E.儿童和老人 10.肱骨内上髁骨折,骨折块有分离和旋转移位,但骨折块仍位于肘关节间隙的水平面上为A.I度B.II度C.Ⅲ度D.Ⅳ度E.以上均不是 11.关于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下列错误的是 A.若为内收型骨折,伤后患者多不能坐起或步行 B.若为外展型骨折,患者有时仍能继续步行,或能骑自行车,下肢畸形不明显 C.内收型骨折,大转向上移位,大转子与髂前上棘水平线间距离较健侧缩短 D.内收型骨折,局部剪力小,较稳定,关节囊血运破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较高E.外展型骨折,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重直线所形成的倾斜角往往小于30。 12.科累氏骨折正确的复位手法是 A.牵引——尺偏——屈曲B.牵引——尺偏——背伸 C.牵引——桡偏——屈曲D.牵引——桡偏——背伸 E.以上均不是 13.关于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治疗原则主要是恢复小腿的长度和负重功能; B.应重点处理胫骨骨折; C.腓骨骨折如不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可不作特殊处理;

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

1<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正体”“伤科”。 2<4>.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6>.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9>.损伤的分类..... : 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 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 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10>.损伤的外因..... 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11>.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20>.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 、功能障碍。 9<21>.损伤..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10<21>.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11<22>.骨病..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肿块、疮口与窦道、肌肉萎缩、肌肉挛缩。 12<23>.伤科局部望诊...... 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望肢体功能。 13<29>.测量肢体长.....度.时,应将肢体置于对称的位置上,而且先定出测量的标记,并做好记号,然后用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四肢长度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1.)上肢..长度:肩峰—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2.)上臂.. 长度:肩峰—肱骨外上髁 3.)前臂.. 长度: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 或 尺骨鹰嘴—尺骨茎突 4.)下肢..长度:髂前上棘—内踝下缘 或 脐—内踝下缘(适于..骨盆骨折和髋部病变时) 5.)大腿.. 长度:髂前上棘—膝关节内缘 6.)小腿.. 长度:膝关节内缘—内踝下缘 或 腓骨头—外踝下缘 14<30>.测量肢体周径......时,两肢体取相应的同一水平测量,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 15<30>.中立位...0.°法.测量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为:见表1。 16<35>.各部位特殊检查.... 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见表2。 17<134>.伤科疾病/骨折的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贯彻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的治疗原则....。 18<48>.伤科的药物治法.... 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 19<48>.伤科内治法的初期...... 治法有:下法(攻下逐瘀)、消法(行气消瘀)、清法(清热凉血)、开法(开窍活血)。 <表1—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中立位0°法)>

中医骨伤科学 1 3

中医骨伤科学-1-3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型题 (总题数:7,分数:7.00) ?A.髂腰肌 ?B.臀大肌 ?C.股四头肌 ?D.缝匠肌 ?E.臀中肌 1.00(分数:)90°。再嘱其伸患者,18岁,男性,医者对其右下肢作肌力检查,现将患者置于坐位,膝关节屈曲(1). 0.50)直膝关节,患者不能完成此动作。则最可能出现肌肉无力的肌肉名称是(分数:A. B. C. √ D. E. 解析:岁,女性,医者对其右下肢作肌力检查,先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下肢伸直,嘱其外展右下20(2).患者,肢,患者不能完成此动作。则最可能出现肌肉无力的肌肉名称是(分数:0.50)A. B. C. D. E. √解析:?A.阳陵泉、委中、百会 ?B.列缺、大椎、人中 ?C.内关、太冲、百会 ?D.涌泉、足三里、人中 ?E.神阙、命门、百会 (分数:1.00) (1).创伤性休克,针灸治疗方法主穴常选(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2).创伤性休克,针灸治疗方法配穴常选(分数:0.50) A. B.

D. E. 解析: ?A.独参汤 ?B.当归补血汤 ?C.生脉散 ?D.增液汤 ?E.参附汤 (分数:1.00) (1).创伤性休克早期,血脱者宜用(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2).创伤性休克早期,亡阳者宜用(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 ?A.独参汤 ?B.当归补血汤 ?C.生脉散 ?D.增液汤 ?E.参附汤 (分数:1.00) (1).创伤性休克早期,气脱者宜用(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 (2).创伤性休克早期,亡阴者宜用(分数:0.50)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