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有效传递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古诗词翻译中意境的传达

浅析中国古诗词翻译中意境的传达

浅析中国古诗词翻译中意境的传达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什么是文学中的意象意境是文学美学最精致、最细腻的传达,尤其是在诗歌艺术上,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无不以美的意境吸引人,作者往往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向读者传达一种幽深,触及灵魂深处又晕染幻化成像的情绪体验图景及感受,激发读者对美的触觉及感性意念,令读者唏嘘、感叹或感同身受。

这是艺术美学与文字美学相结合的感染力,也是我们所说的意境之美!在《诗格》中,王昌龄叙述道:“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日意境。

”这里所说的三境中,“物境”即客观的景象之境,“情景”即主观的感情之境,“意境”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是优秀诗歌作品必须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奇葩,它把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作者往往以景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又把情寄寓于景中,此情此景互为渲染,因此此景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大自然的“景”,它既是唤醒诗人特定感情的“景”,也是在此种特定情感支配下所创造的“景”,所以总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

三、英文如何传达诗词意境(一)文化差异对诗歌意境翻译中的影响不同的民族不仅有不同的语言,还有不同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风俗传统、宗教文化等,表现在各自的诗歌意象中也迥然不同,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营造出来的对于自然景物的意象表现是外国读者无法领会的,比如“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等诗歌的文字,本身就是一幅充满意境的写意画。

其中让人回味不已的正是文字表象之下的“曲径通幽”处,这需要文化的背景才可意会言传。

当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文表达中的一些词汇,我们的理解和英美人的理解也是有所不同的。

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及处理

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及处理

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及处理随着中国与英语世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汉英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汉英翻译中,中文化意象的处理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汉英翻译的特点、中文化意象的定义与分类、中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以及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调整等四个方面来阐述中文化意象在汉英翻译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中文化意象。

一、汉英翻译的特点汉英翻译是汉语与英语之间的翻译,是跨两个文字系统、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习惯等方面的翻译。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汉英翻译有其独特的特点:1、异质性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语言编码和思维方式等存在着差异,因此汉英翻译中存在着异质性。

2、契合性汉英两种语言本身存在着某些共性,如拼音、语法结构等,因此汉英翻译又具有契合性。

3、文化调整在汉英翻译之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要对翻译进行文化调整。

上述三点特点使得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尤为重要。

二、中文化意象的定义与分类中文化意象是指在语言和文字中通过符号、图像、象征等表现出来的文化印记或者某种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文化意象的分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语言层面的分类从语言层面来看,中文化意象包括词汇意象、语法意象和习惯用语意象。

◆词汇意象:中文中的某些词汇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对自然界、人情世故、礼仪信仰等方面的表现,如“庭院深深,树木幽幽”、“春风得意马蹄疾”等。

◆语法意象:中文语法中的诸多现象,如持续性动词、概括性的标点符号等也具有文化意象,如“江山如此多娇”中的“如此多娇”表示很美丽。

◆习惯用语意象:中文中的许多固定词组和习惯用语,如“同舟共济”、“高枕无忧”等也包含着广泛的文化内涵。

2、文化层面的分类从文化层面来看,中文化意象可以包括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社会价值等方面的意象。

◆生活习惯:如中式茶道、抱团聚餐、篆刻等,都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中文化意象的表现。

◆思维方式:如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功利主义和信仰主义的文化情感等都是中文化思维方式的代表。

外语文学翻译如何实现文化内涵的深度传达

外语文学翻译如何实现文化内涵的深度传达

外语文学翻译如何实现文化内涵的深度传达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外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日益重要。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内涵的传递。

然而,要实现外语文学翻译中文化内涵的深度传达并非易事,这需要译者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以及对两种文化的深入理解。

首先,译者要对源语和目标语所代表的文化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其所属文化的独特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规范。

例如,英语中的“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与汉语中的“个人主义”在内涵上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主、独立和自我实现;而在汉语语境中,“个人主义”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自私自利。

如果译者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就可能在翻译中造成误解。

因此,译者需要广泛阅读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著作,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其次,注重词汇的文化内涵传递至关重要。

许多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和情感色彩。

比如,“龙”在汉语文化中象征着吉祥、权威和力量,是一种神圣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往往被视为邪恶和恐怖的象征。

在翻译时,如果简单地将“龙”直译为“dragon”,就会导致文化内涵的扭曲。

译者可以采用加注、意译等方法,如将“龙”译为“Chinese dragon”并加以解释,以确保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其在源语文化中的真正含义。

再者,语境对于文化内涵的传达起着关键作用。

同一个词或短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译者需要充分考虑文本的上下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意图,以及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因素。

比如,在一部描写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生活的小说中,对于一些特定的礼仪、服饰和社交规范的描述,译者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翻译,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氛围。

此外,灵活运用翻译策略也是实现文化内涵深度传达的重要手段。

直译、意译、音译、加注等方法各有其适用场景。

试析论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试析论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试析论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论文关键词:文化翻译传递论文摘要: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语言不仅反映文化,又泥文化的载体。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一项跨文化活动,担任着传递文化信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任。

本文试从中西文化差异出发,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翻译,探讨了翻译的任务和目的,并总结了文化翻译的方法。

1.文化与文化差异人们对文化这一概念至今看法不一,众说纷纭。

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就曾指出:“根据全世界现在给文化下定义有500多种,这说明,没法下定义。

这个东西啊,我们认为人文科学跟自然科学不一样,有的最好别下定义……我个人理解的文化就是非常广义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民有好处的就叫文化。

”‘幻尽管存在很多种定义,但“文化是理性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有时间空间意义,这个最根本的特性应该是趋同的认识”。

可见,文化是一个涵盖面广而又复杂的系统,其内涵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艺术,传统,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宗教等。

与此同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点就构成了文化差异。

例如:中国人说话委婉含蓄;而西方人却直接明了。

中国人思维呈螺旋型,重形象思维:而西方人思维呈线型,重抽象思维。

中国人是集体主义文化取向;而西方人却崇尚个人主义中国人强调合作;西方人则注重竞争等。

文化具有差异性,要求我们不能以自己民族的文化观去看待另一民族的文化,相反,我们应该尊重民族文化,正视文化差异。

2.语言与文化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思考、交流、传播知识的工具,是用来保存和传输文化的手段。

正如许国璋先生所指出的:“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与人与客观事物的时候,它是认识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

功能对等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处理

功能对等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处理

功能对等翻译中的⽂化意象处理2019-06-16摘要:⼀直以来⽂化意象都是翻译中的⼀⼤难点,但为了兼顾忠实与等效,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做⾮此即彼的异化或归化处理。

本⽂认为,只有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化直⼊、⽂化诠释和⽂化归化三种策略,才能得出好的译⽂。

关键词:功能对等翻译⽂化意象忠实等效翻译活动从来都不是机械的语码转换过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化翻译学派的领军⼈物Bassnett就提出:翻译就是⽂化内部与⽂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源语与译语在⽂化功能上的等值。

⽽著名翻译理论学家Venuti也认为,翻译就是对异域⽂本的能动性重构,其反映的是译语与源语在意识形态、⽂化、语⾔、政治等⽅⾯的差异性。

[1]这说明翻译必然会涉及⽂化意象辨识、匹配和加⼯,然后才能形成某种新的符号特征。

在⽂化融合的⼤背景下,译本可算作⼈们了解异国⽂化的⼀个主要途径。

如何正确对待并处理外来⽂化,让译语读者在读懂字⾯信息的同时,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深层⽂化内涵,已成为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个重⼤课题。

⾃从“异化”和“归化”这两个概念问世以来,关于⽂化差异究竟该如何处理的问题争论不断。

⼀⽅⾯,为尽可能保留源语⽂化的异域特⾊,避免因语境顺应所造成的“⽂化失真”现象,有学者建议以异化将译语读者带⼊外国情调,如许崇信很早指出,⼈们借助于存异的原则对外来⽂化所获得的理解,是更加真实、更加深刻的理解。

[2]另⼀⽅⾯,为消除异质⽂化的距离感和“陌⽣化”效果,充分照顾译语读者的思维⽅式和接受习惯,也有学者建议以归化将作者带⼊译语⽂化,如翻译⽬的论创始⼈Vermeer就认为,翻译是在“⽬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的及⽬的受众⽽⽣产的语篇”[3]。

事实上,异化和归化仅仅是侧重点不同,正好体现了原作者和译语读者之间对⽴⼜统⼀的辩证关系。

我们应以忠实于源语篇⽂化特⾊为前提,然后再考虑⼆次表达中的润饰发挥。

考虑到⽂化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章拟引⼊⽂化直⼊、⽂化诠释和⽂化归化三种策略,以求得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并最终实现翻译的“和谐性”。

文化意象的英汉翻译_朱元

文化意象的英汉翻译_朱元

英 汉
象 复 制 法 取 而 代 之 。 “meet one’s 示勇敢、凶猛、威严。 在翻译的时候将 311.

waterloo” 一 度 被 翻 译 成 “ 滑 铁 卢 喻体转换为老虎,寓意不会有任何缺
[5]谢 天 振 . 文 学 翻 译 :文 化 意 象

兵败”,或“滑铁卢惨败”。 到了近来才 失。

首曲子是满子死前呕心沥血之作,也
英 语 中 lion 是 百 兽 之 王 , 是
是最为成功的作品。 但是“何满子”这 “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
参考文献:

个 文 化 意 象 对 中 国 人 来 说 是 鲜 有 耳 King Richard I 由于勇敢过人,被
[1]Eugene A. Nida. Language,
部分,丰富了现代汉语语言,填补了 汉语语义方面的空白,为汉语修辞开
拓了新的境界。 值得指出的是有时候汉语里有
与外来文化意象完全等意的其它表
达方式,但是在翻译文化意象的时候 不能只注重一种文化意象是否能在
另一种文化中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效
果,读者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而对 依附于语言而存在的文化及文化现
象重视不够,忽略了翻译的文化传播 功 能 。 例 如 , 将 “meet one’s waterloo”翻 译 为 “败 走 麦 城 ”固 然 很 好,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西方历 史文化事件的了解,“遭遇滑铁卢”反 而显得更自然些。 事实上有时候外来 的文化意象反而比传统的文化意象
3. 意象增补 能够直接将外来文化意象复制
过来固然很好,只是很多时候语言转 换并非字当句对,由于文化熏陶和传 统价值取向的不同,那些载有一个民 族的历史、地域文化、宗教习俗的语 言现象往往到了另外一个语言里面

唐诗中文化意象翻译的传递

唐诗中文化意象翻译的传递

唐诗中文化意象翻译的传递作者:沈静如陈斌蓉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9期[摘要]作为各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文化意象已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

文化意象翻译传递文化差异,力求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文蕴涵的文化特色。

本文通过分析唐诗中文化意象翻译,表明译者通过采用适当策略对文化意象语言的字面转换拓展为对文化的内涵传递。

[关键词]文化意象翻译传递[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39-02引言文化意象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植物、动物,是成语、谚语、典故,甚至可以是数字等。

语言文化意象是含有文化内涵的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在语言中的形象体现,蕴涵着鲜明的民族文化内涵。

正如有人所说:“文化意象是蕴涵文化意义的意象,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和很强的语境适应性。

”一、文化意象解析作为各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文化意象已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它们具有了相对固定且独特的文化含义,带有丰富的意义及深远的联想。

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

唐诗文化意象之多,俯拾即是,鸿鹄、硕鼠、牵牛织女星、杨柳、瑶池、辽西、寒山寺、羊公碑、秦淮河等文化意象无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底蕴。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包惠南教授在其《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一书中指出,“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符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

翻译既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意象翻译既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融合。

文化共性提高了两种语言的可译度,而文化差异给语言翻译带来障碍和困难。

这些让作为反映特定文化语境下的审美体验结果的文化意象的传递成为文化意象翻译的难点。

二、多种翻译方法在唐诗文化意象翻译的运用分析翻译中的文化转向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正如勒菲弗尔所说,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翻译研究,所要关注的就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它必须在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展开自己的讨论。

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问题的探究

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问题的探究

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问题的探究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问题的探究中国汉字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由于文化的差异,汉字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点,其中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问题更是如此。

文化意象是某个民族或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典型的文化表征,有着特定的文化含义,是意象成熟时出现的文明和风俗集。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有时候这些文化意象还会被用到语言中,以形象化的方式来体现文化本质等特点,如此使其在社会活动中留下思想和信息等深刻的印记。

汉字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点,而文化意象则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它的转化有时候难以被英语语言理解,例如汉语中的一种常见复合动词“退而求其次”,它表达的是紧急或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优先对次要事件搜索可行性解决方案时而前者只能够放弃而只能转而解决次要事件的境地。

此时再用流行翻译尽管英文表达正确,但却包括了不可替代的中文文化因素,使得译文发生改变(比如“放弃首选” 或“转而考虑其次”等),因此改变了原有的文化内容。

总之,中文文化的特殊性,使得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问题更加凸显,原语文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问题是影响译文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首先,翻译人员仔细查找用确切的英语词汇表达中文文化内容,尽可能地做到准确性和可行性;其次,利用中英对照,更好地把握文化含义;第三,从翻译重点出发,用简短明快的语言达成翻译目的,注重文化差异,尽可能恰当的表达文化内涵;第四,针对文化内容,参照译者的文化背景,随机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来实施翻译;最后,不翻译而用相似的字汇代替原话的情况下,保留原意和文化内容,从而达到最好的文化效果。

以上就是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问题探究的一部分内容,通过此次探讨,我们可以发现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问题实际上有一定的困难,翻译者应该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以保持翻译质量的高低。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ssues of Cultural Image Translation BetweenChinese and EnglishChinese characters have their ow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translation, among which the issues of cultural image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even more prominent. Cultural image is a typicalcultural symbol under certain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a nation or society, which has specific cultural meanings. It is a set of civilization and customs when the image matures, and sometimes it is even used in the languageto express the cultural essence in an image way, leaving a deep impression of thoughts and inform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cultural image is one of them. Its transformation is sometimes hard to be understood by Englishlanguage. For example, a common compound verb in Chinese, "退而求其次”, conveys the state that when confronted with urgent and less ideal situation, one prioritizes searching for feasible solutions for secondary events, while the former can only give up and focus on solving the secondary ones. At this time, if popular translation is used, although the English expression is correct, it includes irreplaceable Chinese cultural factors and thus the translation changes (for example, "Give up the first choice" or "Turn to consider the secondary ones” and so on), thus changing the original cultural content.Above is just a part of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ssues of cultural image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rough this exploration, we can find that there are actually certain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imag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translator should fully understandthis problem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methods to solve i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3月第28卷第3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malofHeilon舀iangCoUegeofEducadonM盯.2009V01.28No.3

浅析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有效传递曲广泳,孟庆艳(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r7)

摘要:翻译的任务在于尽力做到再现原语的信息,然而,准确的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是译者面临的巨大挑战。通过俄汉语言的文化意象对比,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意象的对应与非对应的关系,使文化意象得以有效传递。关键词:文化意象;翻译;有效传达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09)03—0130一02

一、文化意象的含义文化意象是蕴涵文化意义的意象,它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和很强的语境适应性。文化意象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文化意象由物象和意象两部分构成,通常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概念。其中物象是一种感性经验,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感官感知的具体物体,是信息意义的载体;而意象通常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或情感,是物象在一定文学语境中乃至整个文化环境中的引申,是文化意象构成中的主观部分。文化意象的功能是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以具体来表现抽象,以已知或易知来启迪未知或难知。二、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一般说来,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还与各个民族的传说,以及各个民族的早期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语言里,出现在一代又一代的文艺作品里。它们慢慢形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不同民族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意象能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的沟通。文化意象常见的表达形式如下:1.用动物表达文化意象借用某一种动物或传说中的飞禽或走兽表达文化意象。例如:汉民族语言中的“龙”象征高贵、神圣、威严与威武,喜鹊象征吉祥,蝙蝠象征健康、幸福;欧美民族语言中的狮子象征权威与力量,猫头鹰象征智慧,狗象征忠实,绵羊象征温顺善良。2.用数字表达文化意象借用某一数字表达文化意象。例如:汉民族语言中的“三”是成功的数字,是《易经》中代表天地人、日月星合一。此外,“三”与生命的“生”谐音,因而“三”又是生命和吉祥的象征。再如:欧美民族语言中的“七”。在西方“七”最受人推崇,认为是最完整、最幸福、最吉利的数字:上帝创造万物是在七天内完成的,因而一周有七天之分;圣母马利亚有七件快乐和七件悲哀的事等等。3.用色彩表达文化意象借用某一种色彩表达文化意象。例如:汉民族语言中的“红”表示吉祥、喜庆,“黄”表示富贵、威严,紫色作为祥瑞、高贵的象征。欧美民族中的“red”表示残暴、流血、“green”表示嫉妒,没有经验,“blue”表示忧郁、黄色、下流。4.用自然现象表达文化意象借用某一种自然现象表达文化意象。例如:东风在汉语古典诗词中常用来形容勃勃生机的春天,有:“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之名言,也有“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之佳句。在欧美民族中,西风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如英国诗人雪莱的名诗<西风颂>中的“w髑twind”代表温暖和煦,给世界带来新生。

三、俄汉语言文化意象的对比1.文化类同与文化意象对应尽管俄汉语言文化都是独特的,但不管文化间的差异有多大,他们之间总存在着相同或相似之处,即文化之间的重

收稿日期:2009—01—10基金项目:佳木斯市“2008年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外语翻译中文化意象因素的研究与探讨>(0811Z)作者简介:曲广泳(1976一),男,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从事俄汉文化对比研究;孟庆艳(1970一),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副教授,从事俄语教学研究。一130—

 万方数据叠。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们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情感表达方式和对世界和生活的看法。文化的这种共性,决定了语言的文化因素的重叠现象。在俄汉语言文化语境中,人们都会把某些品质或特性与某些事物联系在一起,并对之作出类似的反应,产生相似的文化意象。例如:在俄汉语中“驴”(oc翻)这个意象都有“愚蠢无知、倔强固执”的象征意义。唐朝有诗云:“也有一等愚,茫茫恰似驴”,以驴的形象比喻愚蠢无知。在我国北方方言中常可听到“倔驴”、“犟驴”等词语来比喻一个人的“倔强,固执,不听使唤”。俄语中常说。ynp且斌n啪阱yIIM兹,0c芑珏.”2.文化差异与文化意象非对应文化意象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的特征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但由于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民族观念和思维模式等文化方面的差异,不同的民族势必赋予其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含义。(1)目的语中对应意象空缺由于俄汉民族特有的人文历史、生活习俗和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两民族就难免在文化上存在“真空地带”,即文化意象空缺。例如:MaTpeⅡnca(套偶)是俄罗斯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它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空心彩绘木娃娃(一般为村姑或农妇造型)自大而小,一个套一个地组成的玩偶,是俄罗斯民族智慧和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MaTp缸n的外形十分符合俄罗斯人对俄罗斯妇女的传统概念,是农民眼中的美的典范,它是俄罗斯的象征,也是俄罗斯妇女的象征。由于它是俄罗斯民间特有的事物,在汉语中没有概念与之相同。此外,出现在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胍皿曲IIeJIoBeK)形象以其突出鲜明的艺术形式,充分反映了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特殊历史氛围,是这一社会历史现实的集中体现。由于“多余人”是俄国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典型”,在汉语中找不到表达该意义的对应词汇概念意象。同样,汉语中的某些文化意象在俄语中也不存在,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语言文化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产生了特有的词汇。在中国,东方神话、佛教、道教长期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汉语中有许多具有文化意象的日常用语与这些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如;“三头六臂”、“临时抱佛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对此,不熟悉中国民族文化的俄国人也无法理解。(2)目的语中对应概念性意象相同,但代表的内涵有差别,甚至相反由于俄汉民族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传统,往往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意象,在一种语言中带有褒义、正面意义的事物,在另一种语言中成了贬义、反面意义的事物。例如:“布谷鸟”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它是一种益鸟,是丰收、喜悦的象征,如“布谷布谷,割麦种禾”。可是在俄罗斯却恰恰相反,在俄文中布谷鸟的叫声使人产生悲凉、凄惨的感觉,是不良的征兆。如“K),l(”In(aA0EropbⅡ一xHe)rpo永aIoHna且oKyacoTa.”(圣乔治节前出现布谷鸟,庄稼歉收,牲畜得疫病)。由此不难看出,布谷鸟在俄语中具有不祥、苦难的文化意象。还有“凤凰”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一种神异的动物,被称为“百鸟之王”,它具有兆瑞、秉德、喻情、驱邪等神性,是祥瑞、爱情、专制皇权和民族文化的象征。崇凤习俗自古便有之,在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中,凤是一种重要的题材,而在我们常见的“龙凤呈祥”图案中,龙和风都被当做吉祥的象征。而“凤凰”在俄罗斯人心中则具有“复活、再生的寓意”。上述例子表明,由于各个民族在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某些事物虽然概念性意象相同,但代表的内涵有差别,甚至相反。

四、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1.保留法在翻译过程中,当一种语言中文化意象的语用目的和另一种语言中同一文化意象的语用目的相符时,译者可以直接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达到一致的交际效用。例如:。天下乌鸦一般黑”译成“HaaBere∞poHM

q印删”,。混水摸鱼”译成

“.7IoBHTbpbl6yM)rTHo敖B0且e”等等o2.注释法当翻译原语中某些特有的文化意象时借助注释法,来帮助读者接受正确的信息。例如:“ropbKo!ropbKo!”苦啊!苦啊!注:在俄罗斯人的婚宴上,来宾叫“苦啊!”这是要求新郎、新娘接吻,用甜蜜的吻解脱过日子的辛苦。3.替换法有很多时候,两种语言的文化意象却是大相径庭乃至截然相反的。这时原文的文化意象可以用译文的另一个具有相同或相似寓意的意象替代。例如:在俄语中6ap绷(公羊)是贬义形象:软弱、无用,俄国人讲“叩yⅡ,K帐6ap明”(笨的像羊),而同样的文化意象,在汉语中则用“猪”来表达,所以应译为。笨的像猪”。文化意象是各个民族经验积累的产物和聪明智慧的结晶,集中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传统习俗。它是丰富的,也是生动的。在翻译时,要灵活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真实再现原语中的文化意象,使读者能同原作的读者在客观上产生同样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翻译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最好手段。

参考文献:[1]方梦之.译学词典[K].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10—31.[2]宋玉静.俄汉词汇的文化意象差异与翻译[J].沈阳工程

学院学报,2007,(7).[3]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82.[4]迟赵俄.唐诗三百首[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5]陈枫.浅析俄汉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达[G]∥俄罗斯语言与文化探索》文集.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298—305.(责任编辑:乔瑞雪)一131—

 万方数据浅析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有效传递作者:曲广泳, 孟庆艳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刊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2009,28(3)

1.陈枫 浅析俄汉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达 20052.迟赵俄 唐诗三百首 19963.谢天振 译介学 19994.宋玉静 俄汉词汇的文化意象差异与翻译[期刊论文]-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7)5.方梦之 译学词典 20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ljjyxyxb200903055.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