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主要内容

简要概述居民点的形成、城市的形成及现代城市的含义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居民点的形成

?城市的形成

?上述两者的差别

?现代城市的含义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城市产生的原因和城市与乡村的区别,理解现代城市的含义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

?主要内容

主要从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两个阶段分别阐述影响城市发展的多方面因素,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情况。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古代的城市发展

(2)近代的城市发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情况

第三节城市化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主要内容

介绍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2)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的典型城市

(3)奴隶社会

(4)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5)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

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理论

1.主要内容

介绍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几个思想,掌握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了解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第三节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演变

1.主要内容

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演变的具体内容以及工作方法的演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

第四节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实践与展望

1.主要内容

了解新中国城市规划实践的七个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中国城市规划实践的七个阶段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城市规划的任务、理解城市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2.了解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3.理解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的内容与基础资料的收集

4.理解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相应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1.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及其任务,编制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2)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1.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三节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1.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的内容与基础资料的收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规划调查研究的目的

(2)城市规划调查内容

(3)调查研究的方法及工作阶段

(4)基础资料的内容

第四节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修改与规划的审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第四章城市构成和用地规划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

1.主要内容

城市作为系统的特性,城市系统的构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作为系统的特性

(2)城市系统的构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城市系统的构成。

(2)城市空间系统概念。

(3)城市空间形态概念

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1.主要内容

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的选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用地的概念

a. 城市用地的属性

b. 城市用地的价值

c. 城市用地的区划

d. 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

(2)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

a. 城市与自然环境

b.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c.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3)城市用地的选择

第三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1.主要内容

城市用地的分类和构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用地的分类

(2)城市用地构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城市用地的分类

(2)城市用地构成

第四节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1.主要内容

六类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居住用地的组成和分类,居住用地的指标和影响因素,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措施,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和公共设施用地的指标,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要求,城市绿地,仓储用地,城市郊区用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居住用地

(2)工业用地

(3)公共设施用地

(4)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5)城市绿地

市绿地系统的构成

(6)城市郊区用地

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性质,城市类型,城市规模,城市人口的基本概念,城市人口的构成和素质,城市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概念性规划的定义。

2.掌握: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概念和含义,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1.主要内容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概念和含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概念和含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

1.主要内容

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国土规划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区域规划

(4)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

1.主要内容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类型,城市人口的基本概念,城市人口的构成和素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

(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3)城市规模和性质定义和城市分类

(4)城市人口的构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第四节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1.主要内容

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概念,城市环境容量、合理规模、门槛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可持续发展概念

(2)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概念

(3)城市环境容量、合理规模、门槛理论

第五节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

1.主要内容

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的内容,以及远景规划的原则,概念性规划的定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结构规划

(2)远景规划

(3)概念性规划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主要内容

简要概述居民点的形成、城市的形成及现代城市的含义

理解城市产生的原因和城市与乡村的区别,理解现代城市的含义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

?主要内容

主要从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两个阶段分别阐述影响城市发展的多方面因素,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情况。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古代的城市发展

(2)近代的城市发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情况

第三节城市化

?主要内容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2.理解和掌握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理论

3.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演变。

4. 了解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实践与展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主要内容

介绍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2)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的典型城市

(3)奴隶社会

(4)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5)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

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理论

1.主要内容

介绍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几个思想,掌握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了解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第三节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演变

1.主要内容

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演变的具体内容以及工作方法的演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2)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第一节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1.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及其任务,编制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2)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1.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第三节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1.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的内容与基础资料的收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规划调查研究的目的

(2)城市规划调查内容

(3)调查研究的方法及工作阶段

(4)基础资料的内容

第四节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修改与规划的审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2)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内容:

(3)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4)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5) 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6) 城市规划的审批

第四章城市构成和用地规划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

1.主要内容

城市作为系统的特性,城市系统的构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作为系统的特性

(2)城市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1.主要内容

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的选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用地的概念

(2)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

(3)城市用地的选择

第三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1.主要内容

城市用地的分类和构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用地的分类

(2)城市用地构成

第四节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1.主要内容

六类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居住用地的组成和分类,居住用地的指标和影响因素,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措施,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和公共设施用地的指标,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要求,城市绿地,仓储用地,城市郊区用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居住用地

(2)工业用地

旧城工业布局的调整

(3)公共设施用地

(4)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5)城市绿地

(6)城市郊区用地

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性质,城市类型,城市规模,城市人口的基本概念,城市人口的构成和素质,城市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概念性规划的定义。

2.掌握: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概念和含义,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1.主要内容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概念和含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概念和含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

1.主要内容

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国土规划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区域规划

(4)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

1.主要内容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类型,城市人口的基本概念,城市人口的构成和素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

(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3)城市规模和性质定义和城市分类

(4)城市人口的构成

第四节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1.主要内容

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概念,城市环境容量、合理规模、门槛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可持续发展概念

(2)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概念

(3)城市环境容量、合理规模、门槛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可持续发展概念

(2)城市环境容量、合理规模、门槛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

1.主要内容

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的内容,以及远景规划的原则,概念性规划的定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结构规划

(2)远景规划

(3)概念性规划

城市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年级:2013级专业:工程管理学分:0.5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项目设计,运用《城市规划原理》所学习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巩固学生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内容、深度和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等知识,使之具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会运用相关法规标准,理解规划设计与规划实施的关系,理解城市用地与空间管治的复杂性。 本课程教学的任务,要让学生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理论、基本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相关法规规范、资料收集处理、现场调查、书面图文表达以及沟通交流等能力;有效地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设计》、《城市道路交通》等各门课程所学联系起来综合运用,结合课程设计题目,培养学生综合认识、处理城市问题的素质。 二、基地概况: 该宗地位于西昌市城南大道四段,西南侧为阳光中学;南侧不远处有邛海、庐山; 三、主要规划控制指标 1、用地性质:居住用地兼容商业,兼容性≤15%; 2、用地面积:1号用地40798.3平方米,2号用地38200.5平方米,(或以地形图实测为准) 3、容积率:2.5 4、建筑密度:≤29% 5、建筑高度:≤60米 6、绿地率:≥35% 7、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高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10米,多层建筑后退红线距离5米; 8、机动车出入口方位:地块的东、西、北侧,出入口距离道路交叉口应大于50米; 9、停车泊位:≥1车位/100平方米;其中地下停车位数宜不少于总车位的2/3,公共停车场车位数不少于总车位数的1/3; 10、户型比:居住建筑90平方米以内的户型≥70%; 11、建筑风格:现代建筑,并协调好周边相邻建筑; 12、其他: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规定。留出观山观海的视线通廊; 四、理论要求 1、注重建//筑布局与视线的视觉环境; 2、注重营造安全的居住环境、邻里和谐的社会环境、“绿色”的生态环境; 3、注重住区功能的多样性,,赋予居民以场所感、归属感和满足感; 五、图纸要求 1、所有图纸采用手绘或cad绘制,上色可以加分;凡有抄袭均视为不及格; 2、采用标准的1、2号图纸;凡图纸不标准扣20分; 3、总平面图:须标注建筑高度、层数、道路宽度、绿地、小品布局、停车位等; 比例1:500或1:1000; 4、竖向规划图:建筑立面、道路断面、绿化、小品等;须标注建筑层高及高度;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第三篇城乡空间规划 10.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11.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 12.城乡区域规划 13.总体规划 14.控制性详细规划 10.1试比较2008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与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的异同。 10.2试比较各层面规划类型在内容与深度上的不同。 10.3城市基本资料搜集。 11.1哪些要素决定了不同城市土地的价值级差?有学者认为,我国实施的土地拍卖制度提升了房产的价格,是否应该叫停土地拍卖? 1.土地级差—— 由于城市土地的自然性质或者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又不同的价值,这被称为“价值级差”,影响城市土地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土地的区位,适用性,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①区位:一般指的土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或者是土地所属的城市的基本状况, 如相同城市,市中心的地块通常比郊区价值高,大城市的地块一般比小城市价值高。 ②适用性:指的是土地的适用性评定结果,一般是一类用地的价值>二类用地的 价值>三类用地的价值。 ③用地的基础实施建设: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的,一般其价值越高。 2.土地拍卖—— 土地拍卖的制度提升了地产的价格,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涨,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叫停土地拍卖,原因如下: ①从放假高涨的原因来说,土地拍卖出高价不是带来房产涨价的直接原因,因 为房价本身就是开发商自己根据市场制定的,无论土地是否高价拿来,开发商都可以定出高价来的,因此叫停土地拍卖,并没有找到其问题根源,更重要是的建立健全的土地财政政策,预防、限制土地拍卖过程中对于土地价格的提升给房价带来的影响。 ②土地拍卖的经济收入,是地方政府发展自身的重要经济来源,叫停土地拍卖, 会给地方政府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知识讲解

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 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型曲线: 3)“S”

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1、专业所属学科及专业名称、代码 学科门类:工学 类别:土建类 中文名称:景观建筑设计 英文名称:Landscape Architecture 代码:080708W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建筑外观与环境设计、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具有项目策划、景观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及景观工程施工图绘制方面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景观建筑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3、业务培养规格 本专业按照国家对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培养的要求,以景观建筑设计为主线,拓展建筑学、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室内外环境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接受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的训练,全面掌握景观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工程管理等领域的技能和技巧,在毕业时,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建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景观建筑及设计美术基础,较高的美学修养,掌握一门外国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2)掌握各类景观建筑设计、公共建筑和各类居住建筑室内外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城市景观、园林、建筑室内外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及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3)了解中外景观建筑发展规律,理论前沿和动态,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及室内环境的关系、人体工程学原理;了解景观建筑与社会文化、习俗的关系及相关专业的法规与法律。 (4)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体系,建筑装饰工程、建筑及室内安全、经济、功能、室内环保等知识;了解并掌握各类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特征、主要技术及环保指标。 (5)了解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相近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 (6)具有景观建筑及装饰工程管理、评价、预算的能力。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百年规划与梦想——卡尔加里城市规划的启示 班级:城规0501 姓名:白一清 学号:050120110 指导老师:任云英黄嘉颖

百年规划与梦想——卡尔加里城市规划的启示 摘要: 近100年前,城市规划师托马斯.墨森(Thomas H.Mawson)为卡尔加里市做的城市总体规划,在100年后的今天,当卡尔加里早已从一个小镇一跃成为加拿大第五大城市时,整个城市却仍然保持有可持续发展的势头,这不得不归功于100年前所做的城市规划。我们在感叹城市规划师的远见卓识外,是否还有更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与学习呢?分析卡尔加里城市规划成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规划师、政府、公众的参与和互动是整个城市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而法律的保障则是坚强的后盾。 关键词: 卡尔加里百年规划托马斯.墨森 引言: 城市规划不是城市以巨大的费用推倒重建的过程,而是对现在和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的合理预测和规划。当时机成熟时,我们才有可能一点一滴地打造出一个理想的城市。 ——摘自《托马斯.墨森在卡尔加里的演讲》(1912年) 背景: 加拿大新兴的工业城市卡尔加里位于大艾伯塔省南部落基山脉东麓,是艾伯塔省经济、金融和文化的中心。卡尔加里一词的意思是“清澈流动的水”。这里早先是一个牧场,二十世纪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口从最初的4.4万发展成为96万,从占地 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的小镇发展 到724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凭 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辉煌蓬 勃的石油工业,排名居世界前十位 的人居生活环境,卡尔加里如今已 成为享誉世界的加拿大第五大城 市。而近年来仍以平均每年吸引 25000人口移居的速度不断扩张 着。难能可贵的是所有急速生长的 过程基本上保持了平稳、有序、按 部就班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时间回到1912年的春天,英国城市规划师托马斯.默森受到加拿大卡尔加里市政府的邀请来到卡尔加里,为市议会及部分市民阐述他的规划思想。同年年底,他被雇用并随后完成了卡尔加里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卡尔加里市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控制性初步规划”。后来称之为墨森规划(Mawson Plan)。当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查看卡尔加里城区用地规划图时,近百年前的默森规划的影子仍清晰可辨。今天卡尔加里的城市道路网、快速交通干线、公交系统、城市景观、河流保护、开敞绿地、公共基础设施、中心区控制性规划、城市天际线设计和城区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新建的建筑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 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 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同济大学规划专业课程安排

同济大学规划专业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 《评估标准》是检查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基本情况的系统化指标, 也是检验城市规划课程安排科学性的重要标准。依照《评估标准》中智育标准的有关条款,我校统合所有课程,调整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各课程针对具体智力条目在教学中所负担的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1. 主授课程:解决具体条款的专业核心知识内容教育和基本能力培养; 2. 辅助课程:提供相关知识与背景,支撑主授内容; 3. 实践环节:通过实践过程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 课程相互关系见附表 : 《依照〈评估标准〉中智育标准的有关条款所作课程安排总表》针对课程在不同学习内容所担负的不同角色, 系统分配和组织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 1城市规划设计方面 ⑴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教学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安排上分两类课程一个环节, 两类课程由理论方面的主授课程和辅助课程组成, 首先通过主授课堂讲授, 使学生系统了解并掌握规划目的、任务, 掌握规划必须满足城市的各项功能和居民对城市的物质与精神方面需求的原则, 同时通过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的相关课程的安排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规划必须从国情国策出发,符合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总体综合效益原则。其次以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结合一定的实践课程, 构成实践环节, 使学生在规划中应用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课程的安排有:

主授课程:《城市规划导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概论》、《居住环境规划原理》辅助课程:《区域规划概论》、《城市经济》、《城市地理》、《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概论》、《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及风景园林规划》、《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建设史》、《社会学》 实践环节:《城市总体规划》、《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毕业设计》、《规划设计实践》、《规划师业务实践》 ⑵城市规划程序与方法 城市规划程序与方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二方面途径, 一方面专门开设有关原理和知识课程进行课堂讲授, 使学生掌握区域分析、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原理和技术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城市规划系列课程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浅到深,从小到大, 使学生有能力参与区域分析及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掌握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构思方法,从确定目标,提出优选方案,制定文件图纸,到审批、实施,管理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课程安排如下: 主授课程:《城市规划原理》、 辅助课程:《居住环境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地理》、《城市经济》、《城市设计概论》、《城市工程地质》、《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绿地系统及风景园林规划》 实践环节:《城市总体规划》、《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毕业设计》、《规划设计实践》、《规划师业务实践》。 ⑶综合分析与组织方面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班级:城规0501 姓名:白一清 学号:050120110 指导老师:任云英黄嘉颖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摘要: 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城市文化如同一条暗线,引导着城市的发展。从古希腊向往自由与美好的社区生活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城市规划一步步向前发展无不渗透着文化这一精神力量的推动与沉淀。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化给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城市的发展之路。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再到1933年《雅典宪章》的发表,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真正的将“文化”提上了议程,经过《北京宪章》的发展,城市的精神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城市规划发展的全过程,而城市规划本身也向着以人为本,可持续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 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功能城市文化城市 引言: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城市的理想模式。两千多年前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留居于城市。”正是这个被西方视为最为古老的城市定义,揭示了城市最基本的内涵,也体现出城市的终极目标。 1.人类的童年——自由美好的社区 古希腊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和欧洲文明的摇篮。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是西方世界诞生的第一个乌托邦。他希望通过提倡一系列公共美德建立起社会正义和公正。古希腊 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 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 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古希腊早期诸多 城市的突出特征是符合人的尺度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城 市并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规整对称,而是顺应和利用各种 复杂地形,构成生动活泼的城市景观。城市中大量公共活 动场所的设立,促进了市民平等、自由和荣誉意识的增长。 在这一时期人们所注重的是文化精神的发扬。雅典卫城公元前5世纪,希波达姆斯所作的米利都城规划,首次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网格,建筑物布置在网格内,这种城市建设系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这种几何化、程序化的规划方法,虽然确立了一种新的城 市秩序和城市理想,却由于过于严谨而显得呆板,甚至为 了构图的形式美而不顾自然地形的多样化。 2.强大的帝国——彰显永恒的秩序 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那时候已 有了正式的城市布局规划,它具有四个要素:选址、分区 规划布局、街道和建筑的方位定向和神学思想。美国著名 城市史专家芒福德曾指出,“罗马人从希腊城镇学到了基 于实践基础的美学形式而且对米利都城规划形式中的各 项重要内容——形式上封闭的广场,广场四周连续的建筑,宽敞的大街,两侧成排的建筑物,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与公共设施、人造与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就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与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什么?依您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与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与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就是一种现象,不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与谐发展就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与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与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就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您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您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与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与全球化理论。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0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 ) A.空间要素集聚的差异 B.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C.社会职能的差异 D.义务教育制度的差异 答案:D,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主要有6点:集聚规模的差异(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生产效率的差异、生产力结构的差异、职能的差异、物资形态的差异、文化观念的差异。 2. 关于我国城乡差异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A.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B.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C.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D.随着“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针政策的落实,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将很快得以根本消除 答案:D,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有4个现象:城乡结构“二元化”、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3. 关于城市发展阶段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A.在农业社会中,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宗教和经济中心 B.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

C.在工业社会中,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D.在后工业社会,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将逐步得以强化 答案:A,城市发展的3个阶段特征为:1、农业社会,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或宗教中心,没有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2、工业城市,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3、后工业社会,城市的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向“生态时代”迈进。 4. 下列哪项不是城镇化的表现?( ) A.城镇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 B.城市生活方式向周边乡村区域的扩散 C.村镇环境整治 D.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答案:C,城镇化包括有形的城镇化和无形的城镇化,有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人口的集中(城镇密度的加大与规模的扩大)、空间形态的改变、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无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5. 关于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B.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C.城市腹地的大小与城市的功能和规模并无直接的关联

最新城市规划原理经典课后练习

城市规划原理经典课 后练习

原理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表现的是()。 a.集聚规模的差异 b.生产效率的差异c.生态环境差异d.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标准答案:c 解析:P4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2、城市没有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城市内手工业和商业不占主导地位,而主要是政治、军事或宗教中心,这个时期称为()。a.农业社会的城市b.工业社会的城市c.商业社会的城市d.后工业社会的城市 标准答案:a 解析:p9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城市发展阶段的特点。 3、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与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这个时期称为()。 a.农业社会的城市b.工业社会的城市c.商业社会的城市d.后工业社会的城市 标准答案:b 解析:p9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城市发展阶段的特点。

1、阶段:城市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农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和后工业社会的城市。 2、差异: 阶段差异 农业社会的城市城市没有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城市内手工业和商业不占主导地位,而主要是政治、军事或宗教中心 工业社会的城市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状态,工业化带来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及生产技术的巨大变革,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而且促进了大量新兴工业城市的形成,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与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同时,工业文明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交通拥塞、生态失衡等城市问题。 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后工业社会的生产力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如信息网络、快速交通等)为生产与生活的支撑,文化趋于多元化。 4、下列不属于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的是()。 a.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b.从纵向空间环见到横向空间环境 c.从平面空间环见到立体空间环境d.从生产型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 标准答案:b

《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Real Estate Economics 课程编号:08075105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时数:48 学分数:3 执笔者:段国兵审核人: 修订日期:2009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区域分析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等,并且能够结合区域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和优势判断。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论(2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概念解析,区域规划理论的演进,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区域规划观念建立与运用,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理解“真正成功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的观念,了解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变化,熟悉城市规划理论与区域规划发展的关系,掌握城市规划设计中区域观的内涵。 【教学重点】城市规划理论与区域规划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域规划思想与方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第二章:区域与区域规划(4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的概念;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概念、内容和方法;区域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特征;区域规划的概念、发展、特点和类型,区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区域规划的内容和任务。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区域和区域规划的概念,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理解区域科学和区域研究发展以及区域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的关系,熟悉区域分析的内容和区域规划的内容,了解区域规划的类别和任务。 【教学重点】区域与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难点】区域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区域规划的类别、内容。 第三章:区域发展理论(8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分析,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战略决策和战略模式;区域经济空间发展理论:平衡与不平衡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圈层结构理论,核心—边缘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倒“U”字理论和生产

城市规划原理实验1要求 (2)

实验一:城市经济区划分 1、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基于费用加权距离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和基于作用模型的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分析方法,熟悉这些方法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经济区划分领域的具体应用,并能够使用这些方法进行其他相关领域的分析,例如使用可达性分析进行公共服务空间布局、资源的合同分配研究等,使用相互作用模型进行城市之间联系的测度与腹地的划分等。 2、实验内容:(1)可达性分析;(2)城镇之间联系强度评价;(3)研究区域经济区划分。 3、实验步骤:(1)建立成本距离分析的源文件 1.新建文件夹名“城规”,将老师提供的材料剪切至其中。打开ARC MAP,点击数据加载按钮,将gaosu,guodao,shengdao,xiandao,road,tielu等要素图层加载进ARC MAP。分别打开这6个图层中的属性表,在表格选项中选择添加字段,新建字段cost,再选中cost右 击出现字段计算器,分别赋值。再进行缓冲区分析,点击 ,--,输入选择以上要素,并输出至“城规”文件夹中,分别命名为各要素名称加缓冲,注意缓冲区距离除以2。

(2)建立成本面文件:将每个要素面转栅格:点击- - - 镶嵌至新栅格: - - -像元大小:10 波段数:1,点击确定。

同理加载riverline,riverpoly。其中,将riverline先建立缓冲区距离20,方法同上。再加 载shanghang---在此之前,点击自定义-扩展模 块,勾选所有再关闭。 -

(4)可达性结果重分类 出:坡度cy保存。

(5)使用采样命令提取累计成本 重采样:数据管理-栅格处理-重采样,像元大小10*10,输出Resample --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乡规划专业实习日记

城乡规划专业实习日记 城乡规划专业实习日记 城乡规划专业实习日记1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复习了有关控规的相关知识。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是以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建筑建造控制和 城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 动控制和环境保护规定为主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 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规定等方式对 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作为一种切实有效的、强有力的规划手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成为协调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桥梁,针对城市规划管理的一切政策 的制定和制度改革几乎都与它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有以下 几个方面:一,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连续性。二,与管理结合、 与开发衔接。三,体现城市设计构想。四,城市政策的载体。 城乡规划专业实习日记2 今天具体工作是跟着师父做XX经济开发区的控规,我负责前期 部分。控规在学校时做过一次课程设计,脑子里还是有一些概念的。从刘工那我拿到部分地块资料,当然还需要搜集查阅大量的其他资料,深入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相关规范和要求,有关控制性详细 规划的内容在学校虽有接触,但仅仅局限于课程设计,可见实习是 个不错的增长见识和专业知识的大好时机,设计院里书也比较多, 迅速浏览大量的相关实际项目方案,这种感觉很好很充实,比每天 在教室看课本画图强很多,在设计院里了解的更多更全面。 今天主要完成了地块内26家主要企业的拟建项目分析,包括各 企业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容积率及其改建目标。这 26家主要企业将对整个园区的规划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例如之一

的某公司大厦占地0.8公顷,已申报建筑高度100米,建筑面积39403㎡,容积率高达4.9。这样的高度,无疑会成为新经济区的地 标性建筑。 城乡规划专业实习日记3 近期主要的工作是收集整理开发区的基础资料和各种统计表,开发区区内产业类型统计表、企业产业总值统计表、规划用地平衡表、用地权属分类表、建筑高度统计表、建筑质量统计表、改造潜力统 计表等一系列园区现状的各种统计表。 这两天都是在与各种资料和统计表格中度过,午休的时候师傅问我是不是觉得前期调研工作特别枯燥,我说是有些繁琐,师父解释说,对前期的搜集和整理的基础资料和现场踏勘,进行分析研究是 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将搜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踏勘中反映出来 的问题,加以系统地分析整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 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 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部分。通过师父的讲解,我才明白了如 此繁杂的前期工作有着如此的必要性。 城乡规划专业实习日记4 今天上午我正在学习刘工给我的各种设计规范,公司来了几个地产公司的人,就是我们口中的“甲方”。院里根据他们的要求已经 出了效果图,不过好像甲方不是很满意,该项目是一个县级市的商 业步行街区,甲方觉得还是最好把入口处的柱廊去掉,效果会更好。方案是张工做的,原先设计的时候就是根据甲方的要求来做的,甲 方要求做柱廊,显得气派,现在效果图出来了,又觉得不是很理想,要求设计院进行修改。 等甲方走了,我问刘工这种情况多不多,他说太正常了,这样的重复劳动对于设计院来说是家常便饭,这次不过是修改一个入口的 景观设计,基本上不会牵扯到太多东西,所以改动的工作量也不是 很大,有的时候甲方会全盘否定你的设计方案,你就必须得重新设计,现在的甲方都很挑剔,所以只有提高自身的水准,才能做到让 更多的人认同你的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典型城市的规划评析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典型城市的规划评析 姓名:张祎然 班级:城市规划0501 学号:16 指导老师:任云英黄嘉颖

飞翔在美洲上空的巴西利亚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作为首都后在科斯塔和尼迈耶规划下的巴西利亚城市建设。巴西利亚的规划充分展示了《雅典宪章》功能城市的精神,是以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和艺术哲学观念解决城市建设问题的典型范例。通过分析得出,城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综合体,它的存在发展包含人类一切活动与行为,多学科的交叉和参与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巴西利亚城市规划 引论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全称巴西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部,东濒大西洋。国土北部是圭亚那高原、西部是亚马逊丛林,西南部是查科平原以及巴西高原,南部为坦荡的高原牧场。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国土面积为8511965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21亿,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大国。 巴西的第一个首都是萨尔瓦多(1549年—1763年),1763年迁都里约热内卢。两百年来,由于不加控制过度开发,城市急剧发展。不仅是巴西的政治、行政管理中心,而且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工厂林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剧增,经济、文化活动不断增加,交通拥挤,能源紧张,环境恶化,使里约热内卢在人口、交通、能源、环境污染等方面不胜其负,难以履行首都作为政治、行政管理中心这一真正职能。为了使首都彻底摆脱上述沉重负担和压力,为了开发西北广大内陆地区、使内陆与沿海的经济得以均衡发展,巴西政府决定将首都迁到巴西高原中部。于1960年4月21日在一片红土荒草上,重新建成了一座拥有八个卫星城市、占地5800多平方公里、人口120万的新首都——巴西利亚。 一、巴西利亚简述 1.建设初衷 1955年在新当选总统库比契克为使巴西在政治和经济上更加独立而开发内地的决定下建设的。借助首都作为政治、行政管理中心的作用,以它的繁荣和发达,辐射和带动周围地区,使原来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得以均衡发展。 2.自然和人文条件 巴西利亚地处热带,由于当地海拔较高(1161米),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在22C左右,且位于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水源丰富。市区内地势平坦,土质优良,地质构造稳固。美中不足的是巴西利亚建于荒野之上,缺乏天然的景物资源,通过建造一些人工风景来弥补这个缺憾。例如,利用新月形天然洼地截断附近的帕拉诺亚河围造一个人工湖,它的南北二湖成“人”字形环抱大半个巴西利亚市,既调节了市区的空气湿度,又美化了城市环境,为城市增添了妩媚和韵律。 二、城市规划理论依据 巴西利亚是雅典宪章“功能城市”的实践体现, 1933年出版的《光明城》(The Radiant City)一书中,勒.柯布西耶认为当时全球所有的城市都是垃圾、混乱、丑陋、

《城乡规划与设计1》教学大纲

《城乡规划与设计1》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1 课程编号:193992881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4 学时/周数:64/4周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本科专业 开课部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性必修课。通过本课程教学,能够将所学的规划原理和各专业规划知识运用于城乡规划的编制中,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镇问题的能力,掌握城镇总体规划方案的内容、程序与方法。 2.教学要求 本课程结合实践性规划项目组织施教。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实际和虚拟的工程项目来拟定。所选项目要体现城镇总体规划任务的性质,规模和深度要适当,要使学生可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作业,实现教学要求。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安排 .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 以3-4人组成设计小组,选择大、中城市的分区规划编制或调整;小城市或建制镇规划编制与调整(修改)为设计对象。 2.课程设计内容 (1)城镇总体规划阶段的城镇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及现状设施条件的调研; (2)基础资料汇编与分析研究; (3)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图及城镇现状图绘制; (4)城镇性质、规模的论证和确定; (5)城镇建设用地的总体布局; (6)城镇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7)城乡统筹规划; (8)城镇近期建设规划; (9)城镇各专业系统规划; (10)规划纲要、文本、说明书的编写。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城乡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交通、住区规划设计、认识实习等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该课程设计过程中安排两次检测和考核: 1、第一阶段结束后,应对每个学生完成的总体规划方案进行公开讲评,地点在专业,由学生介绍各自方案,每组负责教师进行讲评,学生完成的规划方案应包括:城区土地使用规划总图、规划结构示意图和用地平衡表及简要说明。方案深度应达到墨线正草图要求,不同的土地使用应用不同颜色表示。讲评结束后,每组负责教师应将学生方案进行归纳汇总,从中确定两至三个可以继续发展的方案进行深化。 2、整个课程设计完成后,由教学小组组织对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各学生在此阶段所完成的任务及其质量、学生对总体规划各个阶段的了解和对总体规划其它内容的认识。 考核结束后,各组指导教师应将每个学生的综合评分成绩交教学小组组长。经整理后,教学小组组长应在学期结束后一周内将所有学生成绩提交。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推荐教材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吴志强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8 《城市总体规划》第二版董光器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 2.主要参考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