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权力监督制约体系

合集下载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问题研究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问题研究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问题研究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其根本目的就是反腐倡廉,通过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由此,产生如下问题:什么是腐败?为什么要通过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或者说,为什么要靠制度反腐?为什么要进行制度创新?如何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三百年前,洛克说,统治者无论有怎样正当的理由,如果不以法律而以他的意志为准则,如果他的行动和命令不以保护他的人民的财产而以满足他自己的野心、私愤和任何其他不正当的情欲为目的,那就是腐败。

在国际法上,腐败是指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

当一个掌握一定公共权力的人同时是一个具有私人利益的个体,角色的冲突让他在制度不完备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腐败行为。

反腐倡廉是每个国家和政府任何时期都重视的问题,是关系到一个政权和民族生死存亡的的严重政治斗争,腐败现在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

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党和人民政权,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那么,腐败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反腐?阿克顿勋爵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腐败和权力是一双孪生姐妹,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中国的传统崇尚德治。

重视道德的教化和作用,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一大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信人性是本善的,提升掌权者的道德素质,加强内心的道德修养,可以有效地抑制腐败。

“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自自律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愿望是美好的,但如果失去了制度上的保障,其作用却是有限的。

如果机会允许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暴君,每一个掌权者都是潜在的有可能成为的腐败分子,那些落马的贪官,在其拥有巨大的权力之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品德尚好的人,但一旦拥有了巨大的不受制约的权力,一切都变了。

由此而言,国人呼唤清官,单纯希望各个级别的清官,挥舞铡刀,惩治滥用权力、贪污腐败的贪官污吏,只是个人的一厢情愿。

学习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心得体会

学习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心得体会

学习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心得体会薛英海通过对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相关内容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这是我们党对权力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在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方面的重要探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研究,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我认识到,作为领导全国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中国共产党与其他非执政党派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手中掌握着国家权力。

权力具有两面性。

执政权力无疑为我们党实现政治纲领提供了重要条件,但也带来了被权力腐蚀的危险。

能否对权力加以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经过认真研究和学习,我理解到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有着十分重大、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1、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新期待新要求相比,还有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环节。

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

必须抓住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这个关键,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科学配置执政的各种权力资源,保证权力正确行使,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2、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以世界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

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必然在更深层面上触动上层建筑。

一方面,要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

构建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构建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者的物质利益相关联 , 但实质上体 现出的却是公共
管理水 平 的低下 , 我们所 提 出的 “ 务 型 政府 ” 与 服 的
理念和要求是不相符的 , 属于一 种公共权力运作 的
[ 收稿 日期 ] 00— 5— 8 2 1 0 1 [ 作者简 介] 李恩 巍(9 8~) 男 , 17 , 中共呼和浩特市委 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 室副主任 , 师。 讲
在的制度予以保证。这种外在的制度不是各个制度
要 素简单 的相 加 , 而是 各个 制度要 素 的相互 联 系 、 相
( ) 共权 力异化 的原 因分 析 二 公
经 法 济・ 律
面要强化公共权力主体道德 自律机制 的作用 , 特别 是要形成一套完备 的公共权力 主体道德规范 , 明确
其 道德 界 限和道 德 准则 , 要 与社 会 其 他 群 体 的道 并 德 规 范相 区别 , 现 出 自己 的特色 , 体 使公 职人 员对 照 其 道德 规范 自觉 约 束 自己 的言 行 ; 一 方 面 要有 外 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键词 ]公共 权 力 关
制 约 与监督
机 制
[ 中图分类号 ] 6 1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62— 4 3 2 1 )4 0 1 — 4 D 3 .3[ A[ 17 37 (0 1 0 — 0 4 0 对策构建公共权力 的制约与监督机制 , 保证党 和 国家各 级 领导 干部 恪尽 职守 、 秉公 用权 , 心全 意 全

l 一 4
李 巍 恩
变质 , 种 类 型 的 公 共 权 力 的 异 化 称 作 “ 共 悖 这 公 论” 。公共 权 力 异 化 的第 二 种 类 型 是 : 共 权 力 的 公 运作 背离 了公共 服 务 的本 质是 为 了最 大 限度 地增 进 每一个 社会 成员 的福 祉 的价 值 目标 , 公 共 权 力 变 将 相为权 力拥 有者 “ 租 ” 寻 的工 具 , 而 使公 共 权 力 成 从 为掌权 者个 人 的私有 物 , 为利 益交 换 的一种 商 品 。 成 很 大程 度上 破坏 了 社会 的 良好 秩 序 , 害 着 社 会 的 损 公 平与 正义 , 这种 类 型的权 力异 化 叫做权 力腐 败 。

现行公共权力监督制度体系效能评析

现行公共权力监督制度体系效能评析

d f i o o n a fp b i o e ,a d t k r mp o e n s o t e lg c lb s s p rt g d me - e n t n b u d r o u l p w r n ma e mo e i r v me t n i i o o ia a i,o e a i i n i i y c o sd n
在 制度 的思想基础 、 层次性、 程序性上作更多改进 ,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的效能, 进一步推动反腐倡廉 工作 。
[ 关键词 ] 公共权力 ; 监督体制 ; 制度体 系; 权力制约 ; 效能 制度
[ 中图分类号 ] 0 5 4 1 3 .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7— 3 X(0 2 0 C 7 0 10 0 2 2 1 ) 3- 0 5— 6
度绩效 : 对权力的公共属性认识 不足 , 监督的 目的更 多在 于保证权 力意 志的贯彻 , 而不是 限权控权 ; 重视教育 的引
导、 榜样和典型的感 召, 忽视制度对个人 自身利益的有效激励 ; 乏宏观性制度使监督的权威性 不够; 缺 制度建设缺
乏程 序 性 , 致 制度 执 行 的 不确 定 性 与 随意 性 , 度 功 能 发 挥 受到 很 大 制 约 。为 此 必须 合 理 界 定 公 共 权 力 边 界 , 导 使制
堂篁
现 行公 共权 力 监 督 制度 体 系效 能 评析
刘筱 勤 庄 国波 李 安林 , ,
(. 1 南京人 口管理干部学院 公共管理系 , 江苏 南京 2 0 4 ;. 10 2 2 江苏教育学 院, 江苏 南京 20 1 ) 10 3 [ 要] 国已初步建立适合 本国国情 的公 共权 力监督 体制和制 度体 系, 摘 我 但制 度 自身的 内在缺 陷影响 了制

完善公共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研究

完善公共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研究

出现 。 而 , 强对公 共权 力进 行 监督 与制 约 十分必 因 加
要 的 。
1 1 强 化 对 公 共 权 力 进 行 监 督 与 制 约 是 现 代 政 治 .
文 明发展 的必 然选择
政 治学 理论 告诉 我们 , 共权 力具有 垄 断性 、 公 扩 张 性 、 蚀 性 与 强 制 性 四个 特 性 。若 干 事 例 表 明 , 腐 公
的 必 然 要 求
社 会 公 共生 活 进行 组 织 、 调 、 制 的支 配 力 量 , 协 控 其
行 使 主 体 是 执 政 党 、 府 以 及 承 担 公 共 管 理 职 能 的 政 社 会 组 织 。 共 权 力 是 促 进 社 会 发 展 的必 要 手 段 , 公 其 运 行 的 实 质 是 对 社 会 利 益 关 系 进 行 调 整 以实 现 公 共
利 益 。 由 于 控 制 公 共 权 力 意 味 着 能 够 支 配 社 会 资 源 分 配 , 时 , 果 对 公 共 权 力 不 能 进 行 有 效 的监 督 与 此 如 制 约 , 公共权 力 的行使 者 就容 易 以权谋 私 、 用权 则 滥 力 。英 国学者 阿克 顿早 就指 出 , 力 导致腐 败 , 对 权 绝 的 权力 导 致绝 对 的腐 败 。思 想 家孟 德 斯 鸠 则认 为 :
善 公 共权 力监 督与 制约 机制 的路 经 。
关 键 词 : 共 权 力 ; 督 与 制 约 机 制 ; 共 利 益 公 监 公
中 图分类 号 : 3. D6 O 9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7 6 2 ( O 2 1 一 O 1 ~ 0 1 O— 912 1 )5 O5 3
完善 公共 权 力 监督 与制 约机 制 研 究

对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问题

对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问题

对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问题的探讨摘要:权力是人民授予的,表现为一种信任、责任和奉献,然而权力本身又存在极强的扩张性、变异性和腐蚀性。

没有约束的权力最容易导致腐败,必须建立科学的权力赋予、配置、分散机制,有效发挥现有监督主体的作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关键词:权力权利制约监督|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的失控,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中一个非常现实和迫切的问题。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对于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源头上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都具有十分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一、权力的二重性诀定了对权力必须进行制约和监督权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指一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根据其意志、愿望或者达到某种目标对他人的行为加以控制或者决定的力量,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政治力量。

权力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人类社会之所以需要权力,是因为人类社会需要权力来管理。

一方面,权力是用来给人民当好公仆的,首先是表现为一种信任、责任和奉献。

另一方面,没有约束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

一切国家权力只要不受制约,就一定会导致异化,日益与社会脱离,凌驾于社会之上。

权力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这早已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一条真理。

如果正确运用权力,就可以用来有序控制和科学管理社会,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如果权力被滥用,就可以践踏社会公共秩序,损害于社会,损害于人民。

而令人头疼的是权力本身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在运行中又呈现极强的扩张性、失控性和变异性。

如果掌握权力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并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而权力又不受制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权力就容易失去控制,被异化,不再按照权力所有者的意志行使,而成为权力执掌者谋取私利的一种工具,社会的公仆就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而真正的社会主人由于权力的被异化反而成为受压迫者。

因而,从权力诞生的那一一天起,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就成为-个极其重要的命题。

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同样如此,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一党长期执政,权力极大,长期执政容易产生懈怠,自律动力不足,拒腐防变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公共权力监督问题研究及政策建议

中国公共权力监督问题研究及政策建议

中国公共权力监督问题研究及政策建议
徐敬梓
摘 要 政 治权 力是一种公 共 权 力 , 它 的腐蚀 性 、 自利性 和扩 张性决 定 了必须对 其进 行监督 。如 果对政 治权 力缺乏监 督和
制约, 很可能使其沦落为掌权者谋取 自身利益的工具。因此, 对政治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我国实际情
多、 事后 审查 多 、 具体 事项监 督 多 , 而 日常 渗透 少 、 监 督具体 工作 务 员收人 礼物 、 以权谋 私被 曝光 , 无论 处理 的结果如 何 , 他 的政 治 少、 全 面 的宏观 控制 少 的困局 。其结 果 , 不仅 监 督机 构陷入 头疼 生命都会 结 束 。

具 体的 实施 细则欠 缺 , 难 以实 际操作 。监 督规 范的缺 失, 使得监 督 机构 对腐 败现 象 的遏止 或惩 处缺 乏明确 依据 和有 效手段 。从

我国权 力监 督体 系的 发展和 组成
监督机 构在 实施 监督 的过程 中 , 容 易产 生盲 目 性 或主 观随意 民主 革 命时 期各根 据地 设立 的工 农监 察 委员 会是 社会主 义 而 ,
所有的公共开支信息也会在互联网上公布以供民众监权力监督制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电子化监督不仅能实现实时监督动态监督还能对权力行使全过进行程监督从而提高监督纵观以上各个国家的权力监督我们不难概括出以下五个共的约束力和监督效率
2 0 1 3・1 ( 下)
{ I } l j 缸金
◆ 政 法 论 坛
包含: 职 能监 督 ( 即政 府各 职 能部 门在 自己的职 权 范围 内对其他 示 ,中国 的清廉指 数 排名 已 由 1 9 9 5 年 的第 4 1 位 下降到 了 2 0 1 1

对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

对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

对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对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权力问题是党执政的核心一党制问题,也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本质问题。

纵观古今中外,腐败都是公有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运行失控、失衡而被滥用所致。

因此,加强权力监督,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强化协调机制,全党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全局性问题。

本文试从这方面作些思考和思考阐述。

一、权力缺乏把关的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中,对权力的监督软弱无力且漏洞较多,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去监督、无法把关等问题依然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权与职责不具体、不对等。

现实中,许多人“官念”越来越浓,总认为当官相对其他职业风险小、回报大,并且能达致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尊严。

权力与责任不明确,给一些玩弄权术者创造了条件和机会;自主权与责任不对等,权力大于责任,引致监督无法适从。

2、监督明察职责和监督权威相脱节。

由于决策权、执行权、自主权不合理的配置,导致权力运行监督的软肋。

一直以来,我们部分党政机关,特别是执法部门机关都设有纪检监察机构,担负着本部门、本单位的监督重任,从监督者的知情灵活性来看这种设置是合理的。

纪检然而这些纪检监察监管机构从属于本部门、本单位,人权、财权均掌握在部门领导手中。

试想在这类情形下,他们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监督还能做到强有力吗?在多数情况下,单位部门领导出于自身政府机构的责任和政绩考虑,对于本部门、本单位出现的症结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可能地“内部处理”。

这在一些条管单位中显得尤为突出。

3、现有的监督机制在实践中遭遇难题,缺乏权威性。

建国以来,我们逐步设立起由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舆论监督、政协和民主党派督导、人大监督等所构成的监督体系。

从理论上角度看这一体系是完备的。

但在现行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下,这些形式的监督,其作用的发挥往往难免是非常有限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党政监督存在着体制性的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 工程管理学院

梁柏焜 指导老师:黄建荣 1

目录 论公共权力监督制约体系..................................................................................................................... 2 一.公共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存在的缺陷 ............................................................................................. 2 (一)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 ......................................................................................................... 2 (二)监督机构配置不合理 ......................................................................................................... 2 (三)外界监督无法有效进行 ..................................................................................................... 2 二.公共权力监督体系不足的根源 ..................................................................................................... 3 (一)权力过度集中..................................................................................................................... 3 (二)权力分布不合理 ................................................................................................................. 3 (四)市场化改革不彻底 ............................................................................................................. 4 (三)监督法制的不健全 ............................................................................................................. 4 参考文献: ............................................................................................................................................ 4 2

论公共权力监督制约体系 摘要:公共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合理运用,能够使一个国家更加高效的运转,从而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但是若公共权力被当权者滥用,那么公共权力就只会成为为个人谋私利的可怕工具。就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中国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当中,公权力本应该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公共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不少的官员铤而走险,滥用公共权力来谋私利。只有从根本上找出中国公共权力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才能更好的促进监督体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字:公共权力;监督制约体系;根本原因; 一.公共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存在的缺陷 新中国成立之后,制定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包括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司法和人民群众监督。但是这个监督体系目前在中国没有发挥它本来应有的效用,很多只是形同虚设,不能有效的履行其监督职能。而且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外部因素更容易诱发官员滥用手中的公共权力,权钱交易已不再新鲜,在这样的一个局势下,中国对公共权力监督的体系缺陷逐渐显露。主要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 目前中国的监督体系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体系,监督机构并不是一个独立机构,而是受当地行政部门或党委的管辖。这样的架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监督机构行使监督权。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办法监督他们的上级部门。但是极大部分的权力却集中在那些不受监督的上级部门手里,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行使监督权力的时候处处受到制约,只能小范围的遏制腐败的产生。

(二)监督机构配置不合理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是行使监督权的最高单位。但是全国人大的成员当中竟有过半是政府机关成员,而代表大多数普通民众利益的人大代表只占很少的比例,这样就导致了人民代表大会无法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政府官员作为利益既得者,根本不可能做出有损自身利益的事情,这就造成了在人大这一层面上监督的缺失。而且不仅仅是人大这一方面,纪委等监督机构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三)外界监督无法有效进行 国家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主要包括政党监督、人大监督、政府自身的行政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作为公共权力使用最直接的对象,人民群众是最有话语权来评价公共权力使用是否得当,从而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但是,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的外界监督却是最难发挥作用的。 1. 人民群众监督的缺失 3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大一部分的民众还是有着一种官贵民卑的思想,当当权者滥用权力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持着“贫不与富敌,富不与官争”的态度去面对,没有正确的行使自身的监督权。再者,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十分单一,主要是通过信访和上访来进行。信访的后果往往是石沉大海,而上访的后果往往是被有关部门踢皮球,最后不了了之。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时遇到的阻力也造成了他们不愿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做这些看上去没有效果的事。也就直接导致了人民群众对监督公共权力所发挥的作用几乎为零。 2. 新闻舆论监督的制约 目前随着各种媒体的迅猛发展,新闻舆论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民群众获得信息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新闻媒体的功能来看,新闻舆论本来应该成为新时代对公共权力监督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新闻舆论但没有把自身的监督权力发挥到最大。究其原因,中国的新闻媒体都不是独立的,都是受到政府的监管的,新闻媒体都不能随意的发布消息,发布的消息都要经过政府的过滤,也就是说,任何对政府不利的消息都没法通过新闻媒体来让外界知道,也就是说,新闻舆论监督其实已经失去了其本质的作用。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一个信息时代,像微博这样的新媒体也逐渐出现,丰富了人民群众获得信息的途径,也从某程度上扩大了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的范围。但是在这样的平台上面,信息的流通也是受到某程度的阻碍的,对政府政务不利等的评价很难发布出去,即使发布了,也很快被管理员删除。总的来说,新闻舆论监督目前发展的步伐还是十分艰巨的。

二.公共权力监督体系不足的根源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样也正好为当权者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利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利的机会。只有从根本上找出导致公共权力监督制约体系无法发挥应有效用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制约公共权力的滥用,促进中国社会的更好发展。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权力过度集中 阿克顿i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而目前来说,也是中国导致监督没有发挥最大作用的原因之一。在中国,大部分的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他们手上绝对的权力导致了监管部门对他们的行为无法干预,而处于高位的官员往往是最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而滥用公共权力的人群。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可笑的后果,本来最应该接受监督的一方却往往得不到最有效的监督,甚至导致滥用公权力的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中却无人能管的境地。

(二)权力分布不合理 早在十八世纪,孟德斯鸠ii就已经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议会有立法权、国王有行政权和法院有司法权,用这种方法来限制王权,防止国王暴政。,“三权”相互分开、互相制衡,并保持平衡。这种做法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使用,在中国权力也同样分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但是这三种权力却没有按原来的设想那样分别独立,相互制约,更多的情况是一个人同时掌有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也就是说,这样的人群在行使执行权的同时对自己行使监督权,监督自己是否滥用公共权力,这就有如“左手监督右手”,监督根本那不可能落到实处,而且他们还会滥用手中的权力来掩饰自己滥用权力的事实,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4

(三)市场化改革不彻底 自从九十年代市场化改革之后经济迅猛发展,但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面市场化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得中国对市场化改革还是存有顾虑,所以中国政府采取宏观调控,用政治的手段来调控政治,导致市场化的改革不彻底,也使得权力和金钱直接的挂钩,手中掌握的权力越大,也就意味着可以控制的金钱也就也多,这也是导致公共权力滥用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金钱的诱惑使得无数的官员不顾国家的法律规定,以身犯险。所以要从根本上杜绝公权力的滥用,应该进行更彻底的市场化的额改革,使权力和金钱不再挂钩,没有了金钱这一重大诱因,我想也没有谁会冒如此大的风险去越国家法律的雷池。

(四)监督法制的不健全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全面的监督体系,但是就目前来说,这个监督体系并没有发挥到它预期的效果。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去支持这样的一个监督体系,导致了监督机构或个体产生了,但是却没有有效地条文去保障他们去行使他们应有的监督权力,使看上去完美无缺的监督体系却形同纸老虎一样徒有外表。所以我国应该尽快完善和落实各种监督法案,使监督体系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人民出版社(2010-04出版) 《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戴维新,戴芳,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特色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构建研究》,阎德民,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1月1日)

i阿克顿勋爵(Lord Acton,1834—1902),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家,英国理

论政治家。 ii孟德斯鸠,(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1689——17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