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科学与艺术,宗教的区别,界限何在?

摘要:科学、艺术、宗教是人类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
科学构成了对世界的一种强有力的把握方式,但并非唯一的理解维度,更不是一种绝对信仰,反而正是其内在的怀疑精神才使得科学的不断进步成为可能。
艺术是人类维护与追求自身存在绝对性的重要方式,只向概念无法规定的绝对意义领域开放,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人们能够越过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永恒之间的断裂。
宗教信仰同样追求与绝对的自在存在者共在,以获得生存之绝对意义,通过直接对律法或诫律的践行修持来通达。
三个领域有着各自的方法论或实践旨趣,并不存在实质的交叠或替代关系,而表面上的冲突是因为僭越了各自理应恪守的界限。
关键词:科学,艺术,宗教Abstract: Science, art and religion are the core of human civilization. Science,which constitutes a forceful method of understanding and reforming the world, is not theonly dimension for comprehending, or a kind of absolute belief, rather, it is the intrinsicskepticism that makes the scientific progress possible. Art is the significant way forhuman being to maintain and pursue the absoluteness of self-existence, open only to thedomain of absolute sense that concepts can’t define, so that people could overcome thegap between relativeness & absoluteness, finiteness & eternity to the maximum extent.Religious belief also aspires to the co-existence with absolute free being to obtain theabsolute meaning of being. And it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spiritual practice of nomosand commandment. Without substantive overlapping and substitutional relation, thethree domains have their own methodology and practical interest, whereas, the seemingconflicts result from crossing the boundary that they should abide by.Keywords: science, art, religion“科学与艺术、宗教的区别、界限何在?”这是一个大题目,是我思考了很多年的问题。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两个重要而紧密相关的事件。
它们不仅在时间上相互交织,而且在思想、艺术和社会结构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文化变革,起源于14世纪末期的意大利,并逐渐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重新研究古希腊和罗马的经典文化,对古代艺术和哲学进行了重新评估。
这种做法鼓励了人们对个人能力和自由思考的追求,同时也为宗教改革打下了思想基础。
宗教改革则是16世纪初期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一场宗教运动。
马丁·路德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1517年发表了对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批判。
宗教改革试图通过建立一个更加符合圣经教义的教会来改革和改革当时罗马天主教会的不合理和腐败的做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和知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和追求自由思考的理念,使得人们开始对教会的教义提出质疑,并寻求更加自由的宗教观念。
例如,人们开始对天主教的教义进行翻译和解读,而不只是盲目地接受教会的权威。
其次,文艺复兴通过艺术和文学的方式向公众传播了宗教改革的理念。
艺术家们开始运用新的艺术风格和技巧,以描绘圣经故事和宗教主题。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美感和力量,深入人心地传达了宗教改革的观点。
例如,德国画家笛安德烈·穆勒所创作的宗教画作《传福音者约翰洗者的骷髅头》以及卢卡斯·克拉纳赫画作《演讲的大卫》都是宗教改革时期的重要作品。
最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促进了欧洲社会结构的变革。
宗教改革的追随者开始追求个体的宗教信仰自由,并且反对教会的权威。
这种思想观念的传播引发了各种社会动荡和宗教战争,并促使国家与教会的权力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家开始逐渐取代教会的权威,成为统一国家人民信仰的主体。
这一变化使得欧洲社会从传统的宗教中心转向了国家中心。
总的来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是互相依存的事件。
宗教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宗教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而文化传承则是宗教影响力的一种体现。
本文将探讨宗教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宗教如何影响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宗教。
一、宗教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宗教作为一种信仰体系,具有许多文化元素。
首先,宗教信仰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念,对于塑造社会公德心、家庭伦理和个人品质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佛教强调慈悲与舍己为人的精神,对于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影响。
其次,宗教仪式和节日是宗教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感。
例如,基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成为了国际社会中广泛传承的文化活动。
宗教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还可以体现在文学、艺术和建筑等方面。
众所周知,宗教在世界各地都通过文学来传承信仰和价值观。
例如,我国的《道德经》、《楞严经》等都是宗教文化中的经典作品,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许多艺术形式,如建筑、绘画、音乐等,也是受到宗教文化影响的重要领域。
宗教艺术不仅反映了宗教信仰的内涵,也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二、文化传承对宗教的影响宗教的存在与发展需要依托于特定的文化背景,而文化传承对于维系宗教的持久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化传承为宗教提供了适应社会和时代变迁的土壤。
因为文化传承伴随着社会的演变而不断更新,宗教适应文化传承的变化,才能在社会中保持其生命力和影响力。
其次,文化传承也通过宗教对信仰群体进行凝聚和教化。
继承和弘扬宗教信仰成为了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一部分,通过文化传承与宗教信仰相结合,信徒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宗教活动中。
文化传承对宗教的影响还可以在宗教组织和仪式中得以体现。
由于宗教的存在与发展需要依托社会和文化背景,因此宗教组织的结构、礼仪和传统都受到文化传承的影响。
例如,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道教道观的布局等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传承的独特特点。
同时,宗教仪式因为受到不同文化传承的影响,也表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古埃及宗教与西方艺术

古埃及宗教与西文明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500年前(公元前35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共经历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历史”一节)。
期间共历时5157年。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的文明与现在的西方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现在单从建筑,方面来看这一影响。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其宗教文化在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金字塔、庙宇、方尖碑是古代埃及的建筑杰作。
这些建筑技术的传播,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瑰宝,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金字塔、庙宇、方尖碑看成的建筑杰作,现在只从这三种宗教建筑及其对西方的影响做一讨论。
一、古埃及宗教与西方建筑艺术一)金字塔金字塔的建筑形式,对后世西方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代东北非库什王国约公元前公元世纪的统治者们,在首都纳帕塔位于尼罗河第四瀑布下游建造他们自己的陵墓时,在墓室上修建了埃及式的金字塔,其墓室和坚硬的花岗岩石棺的装成全都是埃及式的。
,公元前年前后,库什王国将首都从纳帕塔迁往尼罗河第五、六瀑布之间的麦罗埃,从那以后库什王国便被称为麦罗埃王国。
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对麦罗埃遗址进行了发掘,在王城遗址附近发掘出许多金字塔建筑。
其中,在麦罗埃国王纳塔克马尼金字塔前还发现了附属的庙堂及塔门建筑残迹。
由此可见,金字塔的建筑形式已传到埃及本土之外。
公元世纪中期,罗马人也仿照埃及建造了两座金字塔。
20世纪80年代,法国在扩建其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卢浮宫时也仿照埃及金字塔,修建了一座玻璃金字塔的入门,其设计者是著名美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他把罗浮宫的地下设施的入口设计成一座高20米,底宽30米,80%透明,20%反射的玻璃高塔。
玻璃金字塔入口设计精巧雅致,其西门底部的大门宽8米,高2.5米,成为罗浮宫的主要入口。
艺术的起源—巫术说

艺术的起源——巫术说如果要探究艺术的起源,不如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艺术的准确定义。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
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
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总感觉对巫术有一种说不出的迷恋,也许是她的神秘深深地吸引着我。
巫术是古老的、神奇的,总感觉有一种魔力。
巫术活动是人类最早祈求保佑和获得更多食物(这时人类主要的食物就是野兽)的一种仪式。
原始人相信,制作或绘制出某个自然对象的偶像,然后加上手印或箭头从心理和精神上占有它,那就意味着你确实能占有那真实的对象。
他们相信在施行了这些巫术活动后,狩猎会有好运气,猎物会在巫术的控制下臣服于人类。
于是他们在深暗黝黑的洞穴中举行这样的巫术活动,就象在大地母亲的肚腹中,这样似乎更具有魔力。
原始先民通过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根据洞穴石壁天然起伏的表面或纹路,努力模仿自然对象,描绘出生动精妙、扬溢着生命力的动物形象。
人类借助想象的超自然力量,通过绘画、雕刻、符号、语等在心理上去战胜对方,从而产生了艺术,这就是巫术说对艺术起源的解释。
在原始时期,人的一切都和神、巫术直接相关,神和巫术是世间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意义来源。
可以说那是神统治的时代,人类的一言一行都要经过占卜来获得神的预告方为“合法”。
作为原始文化形态之一的艺术也不例外。
第13课 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

第13课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及产生的原因。
探究发现一、虔诚的抄本问题情境:阅读教材113页的“相关链接”并观察图像,问题引领探究与发现:《林道福音书》《凯尔斯书》提出问题1.欧洲中世纪精美的手抄本记录了什么信息?2.为什么“封面装饰”使用贵重材料?3.手抄本的“内页装饰”有什么象征意义?阅读教材,了解手抄本的制作观察与思考,分小组发表见解,其他小组做意见的补指导图像观察、判断欧洲中世纪手抄本产生的历史原因和艺术特点。
鼓励学生用语言表归纳:从精美的手抄本使用的装饰材质与图案,分析并理解中世纪艺术家对宗教虔诚的创作动机。
二、宗教的殿堂,城市的荣光问题情境:中世纪的欧洲城市里修建大教堂蔚然成风,了解欧洲中世纪教堂的主要形式和建筑特点,探讨光线下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的象征意义。
圣塞尔南教堂法国图卢兹圣塞尔南教堂内景圣塞尔南教堂平面图充。
图像观察,思考宗教思想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探究、思考,并回答问题。
述探究发现所得。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手抄本的材质与装饰图案,引导探究创作动机与宗教的关系。
确定巴黎圣母院法国巴黎提出问题1.巴黎圣母院彩色玻璃花窗有何作用?与建筑结构有何关系? 学生观察并思考,运用课堂知识,不参照中世纪美术特征的题方向,引领课堂探究,培养文化理解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特点与社会宗教信巴黎圣母院彩色玻璃花窗2.欧洲中世纪教堂的有哪几种主要形式?3.观察分析教堂的建筑材料、高度、扶壁等有何特点。
4.罗马式教堂建筑的特点是什么?5.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特点是什么?6.光线对于中世纪大教堂有何意义?7.两种类型的教堂建筑体现了欧洲中世纪怎样的社会思想?归纳:欧洲中世纪教堂的主要形式和建筑特点。
三、象征的形象问题情境赏析与比较《勒特根哀悼基督像》与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哀悼基督》两件作品。
提出问题:1.谈一谈这两件作品在形式表现上有何不同。
2.谈一谈中世纪雕塑艺术为何注重象征而不注重写实。
哀悼基督

宗教是父母,艺术是孩子时至今日,意大利人仍以他们中世纪的两位艺术天才而感到骄傲。
他们借助于两位艺术天才的创造力,使得西方文化与艺术迎来了历史上的巅峰。
这两人其中一个便是大众所熟知的但丁,另一个便是“欧洲绘画之父”乔托·迪·邦多奈。
乔托·迪·邦多奈非常注重写实的空间关系和色彩的表现。
他非常擅长用世俗人物来表现宗教,其中,他笔下的圣母形象尤为真实生动,体态丰满。
区别于中世纪拜占庭传统中的圣母形象。
他将叙述性带入生命。
乔托通过对简单形状和色块的运用。
帮助观赏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这幅画情感表达最为集中的地方。
脸部和手部作为前景人物坚实的块面由衣服所覆盖,而衣服下的人体形状也借此表现出来了。
我们并不需要看清脸,因为在这幅画中他们低下的头颅和弓起的背也同样表现出了他们的悲伤。
在构图的比例中呈现一种现实主义之感,并且画中存在着一种让人信服的空间感。
其实通过这些大家可以发现乔托·迪·邦多奈他作为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家,在他的身上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宗教的影子,但是呢他通过运用线性透视这样的一种技法来将现实的艺术作为一个融合。
这样呢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会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种子。
”对于《哀悼基督》这幅画中的圣母玛利亚形象,大家一直争论不休。
而在我看来,我认为圣母玛利亚则是那个将死去的基督抱在怀里的女性,通过画面本身大家可以发现乔托在刻画这个女性的时候笔法尤为细腻。
她将死去的基督紧紧抱在怀里,并且在她的脸上刻画了几大悲伤的神情,以及他们之间几乎碰到的脸。
母子之间的亲密接触均无人能及。
让我们对眼前这幅画的人间悲剧产生了同情。
丧失亲友呢是一种普遍性的经历,从而使得观赏者一定程度上都会在情感的非私人层面上感到共鸣。
这也正是乔托的神奇之处,他通过对圣母形象的一个细腻的刻画,便可以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玛利亚与基督之间深厚的母子情感。
同样这也完全符合了他的一种艺术观念。
在他看来艺术并不是上帝的奴仆,它应该真实的再显自然而然的生活。
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

加洛林文艺复兴
公元8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曼经历数十年战争,把西 欧大部分地区统一起来,建立了加洛林王朝。查理曼的理想 是恢复昔日罗马的繁盛,他召集了一批文人学者在首都阿琛 收集整理古籍,让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以宫廷为 中心形成了复兴古典文化的潮流,历史上称为“加洛林文艺 复兴”。
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
情境导入
在今天的欧洲,几乎每座城市都耸立着大教堂, 它们既是城市的地标,也是吸引旅行者观光游览的场 所。这些大教堂通常耗时数百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 修建而成,装饰有大量精美的雕塑、花窗与绘画作品。 当时的欧洲人为什么要修建如此雄伟的大教堂?大教 堂在人们的社会与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圣 索 非 亚 大 教 堂
圣马可教堂
圣维塔尔教堂
查士尼大帝及其随从
圣维塔尔教堂壁画
细密画
蛮族艺术
公元5世纪,来自东方、北方的日耳曼人、汪达尔人等游牧民 族,大规模迁徙到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区,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由于这些民族尚处在原始公社的生产水平,经济、文化远落 后于罗马,故被称为“野蛮人”或“蛮族”。
探究与发现
➢ 欧洲中世纪精美的手抄本记录了什么信息? ➢ 为什么“封面装饰”使用贵重材料? ➢ 手抄本的“内页装饰”有什么象征意义?
耶稣
耶 稣
耶路撒冷1
耶路撒冷2
善良的牧羊人墓室壁画
宗教的殿堂,城市的荣光
11世纪之后,欧洲进入相对和平安定的时期。人口稳 步增长,一些工匠与奴隶脱离封建领主的耕地,聚居形成 一个个集贸市场,这是中世纪早期城市的雏形。为举行宗 教活动,他们开始在城市中修建教堂。此外,当时欧洲人 对朝圣旅行充满热情,途中,朝圣者会涌入当地教堂参加 宗教活动,建造更大的教堂变得势在必行。因此,在11至 12世纪,大教堂的修建蔚然成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
艺术与宗教这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关系非常密切。
●1.首先,宗教与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同一性,即二
者的起源是一致的,且二者的精神本质是相同的属于艺术活动的东西有很多,
如音乐、舞蹈、雕塑、绘画、陶艺等,若追溯到远古时期,其可能都是原始宗教活动。
通过美学大师和考古学家考证,原始人类用音乐舞蹈来庆祝各种宗教节目,或显示自身强烈的情绪,所以,他们是宗教祭奠的主要活动,而无论是考古发现的中国岩画、欧洲的壁画,还是其它的,均是为了某些巫术目的,或是体现不同的宗教观念,例如,歌特式建筑,青海陶盆等。
●2.其次,艺术与宗教之间相互影响,艺术宣传宗教,
而宗教使艺术形式、思维、观念和表现方式富有感染力。
宗教以直观、生动的形象进行宣传、于是艺术通过音乐绘画等参与了宗教。
宗教利用各类艺术强化了宗教氛围,从而引起人们注意。
歌特式教堂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艺术品使宗教的氛围无处不在。
●3.再者,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宗教的元素,而宗教的
传播也离不开艺术的支持,即融合才是二者发展的
趋势。
宗教活动通过借用艺术,用于艺术结为一体的宗教艺术传播宗教思想,体现自
己所具有的一定的审美价值,从而达到宣传宗教思想的目的。
而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宗教,很多艺术萨都借用宗教题材与内容,强烈反映出艺术家对现实的思考和情感,
引起世人共鸣。
如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的宗教艺术作品,将宗教融入绘画中。
由此可见,融合是二者发展的必然趋势。
诚然,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是如此,但也受一定社会环境制约,不同的政治可能会要求不同程度地调节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但不管怎样?它们在精神本质这一层面上的追求是永远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