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

(完整word版)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
(完整word版)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

青藏地区

编写人殷敦齐审核人李映泓审批人

一.学习目标:

1.分析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对能源与地质构造的影响。

2.理解高寒气候的形成,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学会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3.理解高原农牧业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4.形成以“高”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图

二.学习重点:

1.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2.高寒环境对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能源,资源等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

1.青藏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

2.以“高”为中心建立知识结构

四.考情分析:

1.常以青藏铁路为载体综合考察青藏地区内部分异及总体特征。

2.常考察青藏地区农业、人口分布及原因分析。

3.常以青藏地区为典范从而知识迁移考察其他高寒区(如安第斯山区)。

五.学习方法:

抓核心特征(高寒气候)构建思维导图以多种地理要素专项图分析高寒区独特环境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1-2课时

【课前预习案】见课堂自主学习手册

【课堂探究案】:

1、结合板块构造学说思考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雅鲁藏布江谷地热丰富的原因。

图1

2、青藏地区的气候回顾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的知

识,回顾地势高导致气候寒冷的原因。结合中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青藏地区气温特点。

青藏高原气温特点成因

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3、总结青藏地区高寒气候特点:

4. 结合中国降水量分布图,描述青藏高原区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课堂检测】

(2011江苏)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2.我图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3.读青藏铁路及三江源图,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铁路和三江源图

(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图中的①、②、

③,其保护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2)1997年至1999年,黄河源头连续三年出现断流,试分析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原因?

(3)要改变黄河源头断流的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青藏地区农业的特色是什么?

(5)简述青藏铁路修建的重要意义。

【学习反思】

1 这节课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质疑?

答案:

【课堂探究案】

1、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隆起。雅鲁藏布江谷地就位于板块的碰撞边界(板块消亡边界)上。这里由于板块的碰撞作用,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剧烈,地壳破碎,使地球内部的热量(地热)容易沿破碎缝隙传到地

表,形成丰富的地热资源。

2、

【课堂检测】

1 A

2 B

3(1)澜沧江长江黄河;高原湿地及高原生态环境

(2)自然原因:降水少,地球变暖,蒸发量大;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植树种草,保护湿地

(4)河谷农业。青藏高原气温低,风较大,而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速较小,且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5)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等。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学案 【教学目标】 1、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和青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3、学会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西北地区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与范围:、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______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 二、地形: 主要位于我国地势________阶梯,以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1、东部:_________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地表, 高原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而中西部多、。 2.填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名称A 山脉,B 山脉,C 山脉,D 山脉,E 山脉,F 山脉,G 山脉,H 山脉, I 平原,J 平原, K 高原,L 盆地,M 盆地,N 盆地,②河 3、西部:新疆地形“______________”,山脉、山脉、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其中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天山以南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_____;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_________盆地。(注:天山以南是暖温带,以北是中温带) 三、气候:以气候为主 主要特征: 降水自向递减--- 地带性明显 四、水文: 1、本区主要的河流有: 2、简述我国西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五、农业生产:

1、农、牧业生产特点:以业和农业为主,平原、平原 和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地区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新疆是著名的产地。 2、畜牧业: (1)内蒙古牧区:主要集中在。原因: 。优良畜种有: (2)新疆、宁夏牧区:牧场集中在_______、 ______地带,为高山草场,主要靠____________提供水源,冬季在较暖和的2000米以下放牧,夏季在较凉爽的4000米左右放牧。如天山牧民夏季在海拔较高的云杉林上放牧。主要饲养: 3、灌溉农业: (1)宁夏的平原、内蒙古的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这里被誉为“”。 (2)甘肃和新疆的灌溉农业仅限于高山山麓的冲积平原上。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长绒棉、甜菜、多种瓜果(葡萄、哈密瓜、梨)等。 【课堂探究】 1. 请分析河套地区成为农区畜牧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六、工业 1、工业发展条件: (1)农业基础:为工业发展可以提供的主要原材料有 (2)资源配置: A:矿产资源丰富 B:水能资源丰富: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但是水资源不足。 (3)工业部门: 的钢铁工业,、、的采煤工业,的稀土工业,的石油工业,的有色金属工业,的航天工业。 七、生态环境问题 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生态问题是什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 青藏地区 一、本区的自然地理 1、地形: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 ________。 2、水文:本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拥有我国著名的______自然保护区。主要湖泊:本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湖泊_______。 二、本区经济发展与开发 1、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享有“聚宝盆”之称的是___________主要的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

青藏地区教学案

青藏地区教学案 姓名:____班级:____ 【学习目标】 1、读图分析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 2、能够理解青藏地区不同的牧场类型和农业生产方式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 2.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探究法 高寒的青藏地区 一、课前预习; 1、地理位置: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北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脉;南部 是________山脉;东部大致以___米等高线为界,该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在____米以上,南部和西部有许多海拔高度在8000米以上的高大山脉。 2、地形条件:该区域主要的地形是高原和山脉,_____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 最高的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 3、气候条件:由于高原地势高,因此气温低。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_(高、低) 的地方。在一些山地地区,山顶常年积雪,因此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广布,高山冰雪融水成为许多大江大河主要的补给水源。 比较图5.18和图5.19,7月份拉萨气温比成都____(高、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流:青藏地区多高山,河流落差____(大、小),流速____(快、慢), 水能资源丰富。 (多选题)下列资源中是青藏高原所富有的是() A、水能资源 B、太阳能 C、地热能 D、石油 二、课堂抢答: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2. 青藏地区海拔在。 A.1000米B.2000米C.3000米D.4000米 3.青藏地区位置:位于以西,北,、、以南。 4. 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有

高中地理第十八章青藏地区导学案练习题附答案

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13周《校本作业》【20】 第十八章 青藏地区 命题人:刘欣 审核人:梁运峰 班级 姓名 学号 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由于印度板块 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图,完成1~2题。 1.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和纬度分别是 A .温带,35°N ~ 45°N B .热带,5°N ~ 15°N C .寒带,35°N ~ 55°N D .亚热带,25°N ~ 35°N 2.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A .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 B .四川盆地变暖、变干 C .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 D .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 下图为沿30°N 部分区域垂直剖面和该区域对应的6000米高空水平面的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读图回答3~4题。 3.N ′地区比M ′地区 A .年降水少 B .年均气温低 C .气压高 D .光照强 4.影响M 气压系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 .海陆分布 B .地形地势 C .太阳高度 D .季风环流 图13

5.(2011年天津市十二所重点联考一)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材料二: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有机质)累积曲线图(见上右图) (1)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其自然原因是什么? (2)由材料二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什么?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原因是什么?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甲资料,比较湖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水资源和水力发电量状况, 并分析原因。(4分)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

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

青藏地区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分析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对能源与地质构造的影响。 2.理解高寒气候的形成,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学会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3.理解高原农牧业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4.形成以“高”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图 【学习重点】 1.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2.高寒环境对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能源,资源等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山以西,山以北,山 和阿尔金山、山以南, 2、范围(行政区):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西部、甘肃部和南部 边缘地区。 二、地形:主要位于我国地势________阶梯,地形以_______为主 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的高原,连绵、广布,平均海拔超过 米。有“”之称。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 2、大峡谷为世界之最。 3、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三、气候: 1、由于高,形成独特的气候。 2、主要气候特征: ①结合青藏地区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分该地区的气温特点 ②结合中国降水量分布图,描述青藏高原区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四、水文特征 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 资源丰富。尤其是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这里是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我国的_________、、都发 源在这里。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湖为我国第一大湖,湖为海拔最 高的湖泊。

五、植被和土壤青藏地区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六、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1、青藏地区气温低,但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藏地区地热能丰富的原因:,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能电站 3、“聚宝盆”盆地有察尔汗的(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鱼卡的煤、锡铁山的。 【课堂检测】 一、基础自测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 1. A地形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A.山地畜牧业、绿洲农业 B.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 C.河漫滩畜牧业、灌溉农业 D.农耕区畜牧业、生态农业 2.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 A.水能、生物能 B.太阳能、地热能 C.石油、天然气 D.核能、生物能 3.A地形区比B、C两地形区人口密度小得多,最主要原因是( ) A.开发历史较晚 B.自然条件恶劣 C.经济落后 D.交通落后 4.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大约20%,主要原因是() A. 冰雪融水增加 B. 冻土面积扩大 C. 青藏高原抬升 D. 湖面蒸发增加 下图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5.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17-18(可编辑修改word版)

淄博职业学院《电路分析》课教学方案 教师:张涛序号:17-18 授课时间第12 周周 1 1-2 周 2 1-2 周 3 1-4 周 5 1-4 授课班级P14 电气4、5、6 班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学习内容串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课时 4 教学目标专业能力 1.理解 RLC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 2.理解RLC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谐振时的特性; 3.了解特性阻抗和品质系数的物理含义; 4.理解RLC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方法能力 1.培养学生掌握RLC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基本分析法和综合利用知识的能 力。 2.注重对学生探究科学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 社会能力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目标群体1、具备一定的电工学基础知识 2、掌握了高中物理的电路知识。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际案例法相结合。 时间 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90 分一、资讯:(45 分钟) RLC 串联电路:对时域电路:KCL ∑i(t) = 0 ; KVL,∑u(t) = 0 。故KCL 的相量形式:- u s1 + ∑I = 0 + + u s2 u s 可表述为:在电路任一结点上的电流相量代数和- 零。- + u s3- KVL 的相量形式: ∑U = 0 可表述为:沿任一回路,各支路电压 相量代数和为零。 注意:一般情况下,在交流电路中,对任一结点∑I ≠ 0 ,对任一回路∑U ≠ 0 。(一)R、L、C 串联交流电路 在R、L、C 串联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钟

1. 电压电流关系 u = u + u + u 根据 KVL 可列出: R L C = Ri + L d i + 1 ? i d t d t C 如用相量表示电压与电流关系,可把电路模型改画为相量模 型。 KVL 相量表示式为:U = U R + U L + U C = [R + j( X L - X C )]I U = R + j( X - X ) I L C 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伏安关系相量形式具有一定的共性。 2. 阻抗的串、并联 (1)阻抗:无源单口网络端口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之比,定义为该单口网络的阻抗。对电流起阻碍作用。 Z = U 欧姆定律的相量式: I 说明以下几点: 1. 单一元件(R 或 L 或 C )的阻抗为: Z = - j 1 = - jX Z R = R ; Z L = j L = jX L ; C C C 2. 单口网络的阻抗值取决于网络内部的结构、各元件参数和电源的频率。 3. 阻抗 Z 是一个复数,有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两种形式。阻抗的串、并、混联是复数运算。 Z = Z = U = U - 1)用极坐标表示 I I u i Z = U 即可得: I = - U = R 2 + ( X - X )2 = Z u i I L C 即:阻抗的模|Z |等于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之比, 阻抗角:阻抗的幅角 称为阻抗角,它等于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中国的青藏地区导学案公开课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 班级:姓名:()年()月()日———记录你的学习旅程 青藏地区 1 【学习目标】 1.识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掌握该地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其他自然地理特征。 【重点和难点】 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难点: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分异和水平分异。 【预习填图】 1、填写该图中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高原: A___________ ;山脉: B_____________ ;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 E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 M_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_; 盆地: O_________________;谷地: P_____________; 2、填写序号代表的河流和湖泊 河流:① __________;② _________;③ ________;④ __________;⑤ __________⑥________。湖泊:⑦ __________、⑧ __________。 【知识梳理】 一、位置和范围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的 ____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_______以北,包括 _______、 _______、四川西部和甘肃小部分。 二、自然地理特征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围绕这个特征,青藏地区呈现了特有的自然环境。 1、地形:是我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素有___________之称。 _______________是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 小学数学一年 ·教版《数学》一年上册84、 85一 · 、分、整、大几 · 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与技能:初步面,会看面上的整和大几 2、程与方法:展初步的察能力、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 3、情感度与价:建立念,从小养成按作息和珍惜的良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系,展初步的数学用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元在学生掌握 20 以内数的基上,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表面上的整和接近整。于一年 的学生来,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表的,但他、看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 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与生活中 念差,表的知感到陌生。就需要在老的引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表的方法,同,学生行珍惜 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的良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理念:本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堂教学之中,整堂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 活主,学生通操作、自体,表。在本教学中体以下几点: (一)知呈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学生学的数学”是新程理念之一。新 知从生活中自然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堂回 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自主化:本的教学内容表面、整刻、判断大几等,都 是在老的引下,学生在充分的口、手、的探索程中自主得。 (三)学程活化:新程以学生主体活主要方式,把学主交学生。充分信息技的,恰当运用代教育技丰富多彩的活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 的趣与欲望,使学生能于一种新奇、、快的活氛中,自践,大胆探索。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件,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没有嘴,它会告我,什么候起,

青藏地区导学案

区域地理复习——青藏地区(导学案) 【复习目标】明确任务目标 实现高效复习 1.通过填写空白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运用各种图表,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能归纳最突出特征; 3. 通过案例,分析制约青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 4.针对本区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及今后发展方向。 【课前复习】自主复习教材 独立思考问题 【复习过程】 一、位置、范围 1.在右图中,填出山脉名称、省区名称。 2.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 3.说出青藏地区的范围。 二.高寒的自然地理环境 1、世界屋脊 读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及剖面示意图(沿32°N ), 说出青藏地区位于哪一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大致多少? 2、雪域高原 读中国年平均气温、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图,分析: (1)青藏地区年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与我国其他(同纬度)地区相比有何差别? (2)以上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问题探究一】读右图, (1)思考:图中的服装反映了青藏地区的气候还有什么特点? (2)请运用必修一“大气受热原理”,分析该气候特点的成因。 【问题探究二】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三.高寒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青藏高原 黄海 30°N 40°N 80°E 100°E 1.位置、范围 相对位置 90°E A B C

(1)结合本区植被分布,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 (2)河谷农业 【问题探究三】 结合必修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青藏地区的主要种植业区为什么分布在河谷? 2.青藏铁路 【问题探究四】 (1)联系本区区位,分析修建青藏铁路的意义。 (2)结合本区自然环境特点,分析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3.三江源保护 【拓展探究】 三江源保护 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不仅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 根据图文资料,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并把结论归纳在后面的表格中。 1.三江源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 2.根据材料分析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3.为实现三江源及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自我检测】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 青藏高原是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但利用大棚技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完成1~2题。 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2.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C.土壤的湿度不够、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3.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4、在青藏公路很多路段,路两旁的热棒(一种特做的铁棒)整齐排列,形似“林带”。这些热棒的作用是 A、避雷电 B、阻止野生动物闯入公路 C、防翻车 D、冷却路基,防止冻土融化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该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5—6题。 5、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A.大西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印度洋 6、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A.Ⅰ>Ⅱ>ⅢB.Ⅰ<Ⅱ<ⅢC.Ⅰ<Ⅱ、Ⅱ>ⅢD.Ⅰ>Ⅱ、Ⅱ<Ⅲ 7.(2013·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年楚河河谷(下图)所产油菜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 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完整word版)教育机构实习日记

教育机构实习日记 篇一:教育机构实习日记 实习日记 3月5日星期一天气:晴 今天是我实习的第一天,早上醒的特别早,也有些兴奋,因为很早以前就盼着这么一天。公司八点上班,我七点半就到了。我所实习的公司在江南水都,全名是尚学教育机构。我任职于数学老师。带着些几许敬畏和几缕不安,我踏进了总公司二楼的办公室(教育部)。跟部门经理(李经理)和各位同事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下午,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看经理给我的相关数学的课件。 第一天上班,感觉蛮轻松的,所做的事情就是熟悉教育里的一些工作章程,教育人员的一些职责,整理一些存档的相关客户设计图,大致上熟悉教学的理念。

3月6日星期二天气:晴 刚走出学校,踏上了工作岗位,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然而新鲜过后却感到非常困惑——公司里要用的东西学校里都没有学过。发现有很多东西自己都不会,甚至都没有接触过。面对太多的疑问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我是否能够胜任这里的工作,会不会因为太多东西不懂而受到别人的嘲讽”。内心充满了矛盾,然而事实证明我多虑了,这里有和蔼的领导和友好的同事,他们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励,在最初的一个周里通过和同事们的交流我获得最多的是鼓励和信任,使自己逐渐有了信心和勇气,能够勇敢的去面对任何挑战。相信自己,我能行的! 3月7日星期三天气:晴 经过了差不多三天的适应期后,我慢慢的熟悉了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运作流程,更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接下来的时间便开始为正式投入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准备,通过上网查资料、看书、

向同事请教等等多种途径在一个周的时间内我补充了大量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然而等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后发现自己要准备的东西还远远不够。大学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践出真知,唯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我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的作用,增强我今后的竞争力,为我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 3月8日星期四天气:晴 这是进入公司的第四天,从刚参加工作时的激动和盲目到现在能够主动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各项工作进程,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和一些处世的道理。走到了工作岗位,走向了纷杂的社会,好比是从一所大学迈进了另外一所更大的大学。人生就是这个样子,一个人的一生好比是一个求学的过程,从一个学校走向另外一个学校,我们只有努力的学习、虚心求教,到最后才能获得一份合格的毕

(完整版)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学习目标】 青藏地区 姓名:班级: 1.分析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对能源与地质构造的影响。 2.理解高寒气候的形成,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学会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3.理解高原农牧业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4.形成以“高”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图 【学习重点】 1.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2.高寒环境对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能源,资源等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ft以西,ft以北, ft和阿尔金ft、ft以南, 2、范围(行政区):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西部、甘肃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二、地形:主要位于我国地势阶梯,地形以为主 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的高原,连绵、广布,平均海拔超过 米。有“”之称。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 米的ft峰几乎都在该地区。 2、大峡谷为世界之最。 3、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三、气候: 1、由于高,形成独特的气候。 2、主要气候特征: ①结合青藏地区 1 月、7 月等温线分布图,分该地区的气温特点 ②结合中国降水量分布图,描述青藏高原区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四、水文特征 补给多,冈底斯ft脉以南受来自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资源丰富。尤其是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这里是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我国的_________ 、、都发源在这里。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湖为我国第一大湖,湖为海拔最高的湖泊。

五、植被和土壤 青藏地区主要以高ft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 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ft地草甸土。 六、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1、青藏地区气温低,但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青藏地区地热能丰富的原因:,有我国目 前最大的地热能电站 3、“聚宝盆”盆地有察尔汗的(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 的、鱼卡的煤、锡铁ft的。 【课堂检测】 一、基础自测 读我国沿 32N 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 1~3 题。 1. A 地形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A.ft地畜牧业、绿洲农业 B.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 C. 河漫滩畜牧业、灌溉农业 D.农耕区畜牧业、生态农业 2.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 A.水能、生物能B.太阳能、地热能C.石油、天然气D.核能、生物能3.A 地形区比B、C 两地形区人口密度小得多,最主要原因是( ) A.开发历史较晚B.自然条件恶劣C.经济落后D.交通落后 4.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 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大约20%,主要原因是() A. 冰雪融水增加 B. 冻土面积扩大 C. 青藏高原抬升 D. 湖面蒸发增加 下图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2 题。

教学日志的填写模版(学生版

时间:9月8日1—4节课地点:竞秀南楼205 实验项目名称:了解和熟悉物流管理模拟实习软件的知识背景与运用 指导老师:陈云萍 实验目的:了解和熟悉物流管理模拟实习软件的知识背景与运用。 实验内容:按物流管理模拟实习教学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物流业务处理能力。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尽快地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实验要求:了解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概念及物流功能,熟悉物流管理模拟软件是通过模拟一个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操作来实现物流的实验教学。通过学生来担任公司的不同角色来了解和熟悉实际的当中的物流操作,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的物流知识进行规划设计调整所在公司的各项资源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根据公司的各个部门的职能和重要性区分,我们设定了四个公司角色分别为:公司总经理,调度中心,仓库中心和运输中心。 实验记录:老师通过多媒体讲解具体内容,学生认真学习和做笔记。 存在的问题与分析:根据自己每次实验的情况进行填写,如果没有就填无。

时间:9月8日5—8节课地点:竞秀南楼205 实验项目名称:注册公司并模拟总经理角色 9月15日1—4节课模拟调度中心角色实验 9月15日5—8节课模拟仓库中心角色实验 9月15日9—12节课模拟运输中心角色实验 9月29日1—8节课老师重新分配角色,进行竞争性模拟实验。(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角色去写) 9月29日9—12节课讨论和实验日志的填写及实验总结的提交 实验目的:学生在老师的角色安排下,注册物流公司并开始进入模拟总经理的角色。 实验内容:熟悉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中,总经理角色是以物流公司决策者的身份存在及工作的。 实验要求:总经理在系统中负责物流所需的相关设备的购买,相关人员的工作安排,操作需要运输的单据与企业建立合同关系,其他角色需使用到的设备与人员的都直接来自总经理。 实验记录: 1、注册信息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公司详细信息,二是公司总经理帐号信息。注册要求根据教师安排选择对应班级和对应的实验进行注册。注册时物流公司的名称和总经理的帐号不能与其他相同。注册完成后进入角色分配页面添加其他角色的用户帐号:其他三个角色帐号分配完成后即完成物流公司的注册,可以使用注册的帐号进行登陆。 2、系统中总理角色的后台管理共包括订单受理、合同管理、线路管理、报价管理、物流设备管理、客户管理、广告管理以及国际货贷等几大主要模块,通过总经理的的这些功能模块,总经理角色可以快捷有效的处理日常运作中遇到的各类事务。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青藏地区导学案一课时(含答案)

第三篇中国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分区 第四节青藏地区 【课程目标】 1、结合地图全面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及发展农牧业的制约性因素 3、学会分析青藏地区交通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城市的分布条件 阅读教材及地图册地图,完成以下内容: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山以西,山以北,山和阿尔 金山、山以南, 2、范围(行政区):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西部、甘肃省小部分。 3、面积占全国,人口占全国的。 二、地形: 主要位于我国地势________阶梯,地形以_______为主 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的高原,连绵、广布,平均海拔超过米,。 有“”之称。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 2、藏南地壳活跃,为碰撞处,大峡谷为世界之最。 3、藏北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 4、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轻的山脉,中尼边境的为世界第一高峰 5、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填图练习】 山脉: A: B: C: D: E: 河湖: i 湖h 江 a 河f 河 g 江 城市:b d e 三、气候: 1、由于高,形成独特的气候。 2、主要气候特征: 气温特征: 降水特点: 四、水文特征 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资源丰富。尤其是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1、这里是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我国的、都发源在这里。 还有许多的国际性河流发源此地在此地,如:萨尔温江的上游, 湄公河的上游,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等等。 2、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湖为我国第一大湖,湖为海拔最高的湖泊。 五、植被和土壤 1、植被:青藏高原有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旱的地域差别,在高原上出现了、、、的水平变化,同时,不同水平自然带上耸立的高大山脉,又使山地自然景观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明显的。 2、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 六、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1、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青藏地区地热能丰富的原因:,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 热能电站 3、青藏地区风能利用潜力巨大,原因是 4、“聚宝盆”盆地有察尔汗的(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鱼卡 的煤、锡铁山的。 七、农业生产 青藏地区是著名的高原牧场区和河谷农业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和河谷。 高原牧区的主要牲畜产品有:,河谷地带的粮食作物有:。【课堂探究】分析河谷地带发展种植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八、城市 1、是青海省省会和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城市,地处 2、拉萨坐落在,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和交通枢纽。 3、是青海省西部的新型工业城市,也是交通枢纽 课堂探究 读课本131页图3-2-55 1、青藏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教学实习日志【三篇】【完整版】

教学实习日志【三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复制---- 【范文引语】作者搜集的范文“教学实习日志【三篇】”,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请访问实习报告频道。 教学实习日志【一】 今天太阳很好,心情却不好。 《番茄太阳》这篇课文本身是很感人的,但我却没能带着孩子们完整的体会到文中的情与内心的感。虽然上午的课我上得很投入,也很享受这种情感的美,但下午孩子们去了一趟三楼上课,就变得很躁动,我讲不下去了,也没心情讲了。我竭力想让自己再次进入文本的情感当中,但却突然觉得自己与文本有了隔阂,一时间之前所有因文本而调动起来的情绪都消失了。虽然当时那种感觉是一瞬间的,但的确让我压抑。我想到,那些不能与文本对话的孩子,他们对文本的感觉也是这样吧,他们是浮于文本的,不能走进去,更没有任何得的情感上的体验与波动,所以他们享受不到语文课堂的快乐。 在我看来,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没有师生双方情感的共同参与是可悲的,没有情感的投入,孩子的心灵是不可能会有所触动的,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不如不上。所以我对孩子们说,我不要讲了。我选择离开了这个根本不适合进行语文教学的教室。 邱季玮说:“老师你应该凶一点,不要那么温柔,凶,你懂吗?”凶,我当然懂,但是凶过之后,我自己会觉得难过的,在我心里会留

下不愉快的印记。课上我扔了钱睿的文具盒,我就很难过了,我不喜欢对儿童凶,不想伤害儿童,甚至是排斥,我能接受的只是偶尔必要的严厉。我所追求的学生对我的尊重、敬畏,不是出于外在的凶和惩罚,而是一种情感的维系,因为喜欢、因为不舍、因为享受语文课堂而尊重我,敬畏我,这才是我不懈的追求,更是我选择做一个语文人的快乐所在。 我相信所有的儿童都是善良的,是有自己的情感的,当看到丁金金为我在课堂上急了、哭了,当看到我桌子上一封封悄悄送来的,写着醒目的“给刘老师”的信,我的内心升腾起一股感动,更想着要认认真真的备课,要好好的给孩子们上课。看着稚嫩的笔迹,我在心里说:谢谢孩子们。 我不知道,《番茄太阳》的作者卫宣利跟明明到底相处了多久,但我知道,我跟这个班的孩子相处只有四个月,转眼间已经只剩下了三个月,日子过得很快,快乐的日子、忙碌的日子更是如此。明明给卫宣利留下了一颗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她的心中,温暖着她的心,我希望在我与这批孩子相别之后,他们也能够记住我,甚至长大了,都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刘老师教过我,愉快的说:“我们有着一段属于我们的故事呢。”如果我真能做到这些,那将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事,也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了。 与孩子相处是快乐的,心中有了快乐,就不会感到心累了。 晚安,刘双琴,可爱的孩子们,明天见。 教学实习日志【二】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张艳使用时间:2014年9月授课类型:省优质课 【教学目标】 1.观看视频,结合课前微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气候特征作为探究重点, 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气候特征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明确高原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势高,树立整体性的观念;2.评价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让学生认识到高寒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具体分析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教会学生辩证统一地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建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发展的思想,; 3.借助青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以青海矿产资源和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青藏 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以青藏地区为例,教会学生掌握复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面向高考,注重学生答题思路和方法的指 导,并及时进行课堂学习的反馈,自评、组内互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补充,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河谷农业发展的条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光照强与气温低的原因 【课堂探究】 【导入新课】让学生品尝青稞酥、牦牛干,导入青藏地区 【考情展示】列出2008-2014年高考考查情况 一、自然地理特征——雪域高原 【知识回顾】观看视频,结合微课所学知识,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个方面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承转】突出高寒特征,重点探究气候特征及成因。 【学生活动】依据图示资料描述拉萨的气候特征,注重答题思路的指导。 图3 藏民服饰 图1 中国年太阳能分布图 图2 拉萨与杭州的气温降水分布

(完整word版)弧度制教学设计方案

欢迎阅读 弧度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1弧度的角的意义。 2)理解弧度制的定义,建立弧度制的概念。 能力目标 1)掌握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我们把用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有了它就可以计算弧长,公 式为180 n r l π=。 角度制是度量角的一种单位制。单位制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比如说测量长度的单位制,古代常以人体的一部分作为长度的单位。例如我国三国时期(公元三世纪初)王肃编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两臂伸开长八尺,就是一寻。还有记载说:“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可见,古时量物,寸与指、尺与手、寻与身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是国际单位制中的“米制”,“米制”教之“尺、寸……”应用起来要方便得多。

在角度制下,当两个带着度、分、秒各单位的角相加、相减时,由于运算进制非十进制,总给我们带来不少困难。那么我们能否重新选择角单位,使在该单位制下两角的加减运算与十进制下的加减法运算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常识研究这种新单位制。 (从熟悉的单位制出发,让学生意识到给出角度新定义的必要性。意识到单位制的普遍性。) 三、分组讨论,探索研究 跟上面类似,长度制的选择都是要选定一个不变量来作为基本量。如“米”,“度”,那么我们要找到一种新的度量角度的角度制,则必须也找到相应的不变量。 o o 做弧度制。 如下图,依次是1rad ,2rad ,3rad ,αrad 问题二:(1)若弧是一个半圆,圆心角所对的弧度数是多少?若是一个圆呢? (2)正角的弧度数是什么数?负角呢?零角呢?(从正数,负数,零方面去引导) (3)在弧度制下弧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么写呢?l r α=?(l 为弧长,r 为半径) 四、落实目标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走向世界的中国》导学案

第26课时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走向世 界的中国 1.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2.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及思维能力。 课前进行自主学习(预习),完成《知识体系梳理》和《预习效果检测》,在学习时,可参照以下几点。 1.在学习这两个区域的特征时,可从其景观图入手,然后联系我国的降水分布特征分析西北地区的特征,联系我国的地形特征分析青藏地区的特征;两地的农牧业进行对比分析更好一些。 2.在分析西北和青藏地区的特征时,还可以从其地区的位置入手,联系我国的降水特点进行分析,两地区的特点都要从其独特的角度进行分析。 3.读图消化法:区域地理的许多知识空间分布性强,如位置、地形、气候要素、植被、河流、农业、工矿业、交通线、城市等,一是要把这些知识落实到图上,建立空间概念;二是将这些地理要素通过地图把它们联系起来去认识,形成同一空间各种要素的结构认识。 4.在分析西北地区地理特征时,一定要抓住“干旱”的自然特征;而在分析青藏地区地理特征时,要抓住“高、寒”的自然特征。 1.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西北和青藏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成因。 1.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完成《知识体系梳理》和《预习效果检测》;教师搜集资料,如从网上下载有画面、有解说的反映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荒漠草原景观、荒漠景观——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青藏高原景观、农牧业生产或生活的录像片段,利用教材上的插图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在黑板上画出西北地区轮廓图和青藏地区轮廓图。 2.课内:适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课堂探究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进行指导和归纳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两区域的最主要特点讲清楚,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会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怎么样的影响,以突出本课时的重点,而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指导学生阅读,从图中分析得出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另外,可利用两区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3.课后: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完成《技能应用与拓展》和《固学案》,教师及时批阅讲评。 播放西北地区沙漠、胡杨林等精美图片。播放图片的同时,配以歌曲《青藏高原》为背景音乐。 一、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干旱的西北地区 (1)位置:①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范围:内蒙古、新、宁三个自治区和甘北部。 (3)地形:以高原和②为主。 2.自然特征 (1)外力作用:③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2)河流:以④为主,且河流很少。 (3)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 3.高寒的青藏高原 (1)位置:横断山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2)范围: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 (3)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有“⑤”之称。 (4)寒:终年积雪,⑥广布。 4.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1)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