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峡工程泥沙情况的报告

合集下载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从长江三峡大坝建成以来,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备受关注。

这个巨大的水利工程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水质、生物多样性和泥沙沉积等方面入手。

首先,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于大坝截断了水流的自由流动,水库中的水流速度减慢,水体与岸边的交换也减少,导致大量的有机废料在水体中积聚。

这些有机废料分解产生氨氮和硝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大坝水库的堆积沉积物也被废料覆盖,导致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水质,还可能污染下游的农田和饮用水源,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风险。

其次,长江三峡大坝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大坝阻隔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迁徙路径,很多鱼类无法完成其生存繁殖的周期。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鱼类繁殖基地之一,但大坝的建成导致了鱼类的数量急剧下降。

一些特有的鱼类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对于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另外,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对泥沙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大坝建成前,长江一年四季都会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到下游的农田和河道中,为农业生产和河岸生态环境提供了养分。

然而,大坝阻断了泥沙的顺流运动,在上游堆积了大量的沉积物。

这不仅导致下游的土壤贫瘠化,还加速了海洋侵蚀,造成河道淤积。

这些问题不仅给农田带来了严重的困扰,还加剧了下游城市的洪水风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例如,在大坝下游建设了一系列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废水的排放。

同时,也积极推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等生态恢复项目,以保护受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坝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

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
维普资讯
自然 杂 志 2 卷 4 u 期
科 学 人 文
文 情 势 变 化 显 著 的 区域 。
2 )中 、 游 河 段 及 附 近 地 下
三 峡 工 程 的 生 态 与 环 境 保 护 工 作
孙志 禹
教授 级 高 工 , 国 长江 三 峡 工 程 开 发 总 公 司 , 昌 4 3 0 中 宜 402
体 系建 设 与 工 程 的关 系 , 以及 河 口以 下
冲 淡 水 对 海 域 的影 响 , 价 范 围 适 当 扩 评 展 到 水库 上 游 区 和 近 海 区 。 ( )评 价 的层 次 系 统 2 根 据 三 峡 工 程 对 环 境 影 响 的 特 点 和 预测 评 价工 作 的需 要 , 评 价 范 围 的 将
配合下 , 拿大 扬 子 江联 合 咨 询公 司 加
效 地 控 制 上 游 洪 水 , 高 长 江 中 下 游特 提
别 是 荆 江 河 段 的 防洪 能 力 , 效地 减免 有
经 过 长 期 论 证 和 研 究 , 别 是 特
( Y V) 环 境 专 家 来 华 , 照 国 际 通 C J 派 按 行 的 惯 例 与 要 求 , 三 峡 工 程 环 境 影 响 对
正 式 批 准 了三 峡 工 程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 报 告 书 对 工 程 的 环 境 与 资 源 的影 响 进
1 3评 价 结 论 .
三 峡工 程综 合 效 益 巨 大 , 生 态 与 对
经过 5 0余 年 的研 究 论 证 ,9 2年 经 全 19
国人 大 批 准 兴 建 。三 峡 工 程 建 设 的 主
影 响 进 行 了专 题 审 查 。 19 9 1年 3月 ,
国务 院 三 峡 工 程 审 查 委 员 会 生 态 与 环 境 专 题 预 审 专 家 组 提 出 了 生 态 与 环 境

浅谈三峡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浅谈三峡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浅谈三峡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韩延贵(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摘要:三峡水利枢纽从开始提出到竣工运行到现在,关于它的利弊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以及普通国人讨论的热题,虽然以前一直是正面的声音占了上风,但现在随着三峡在运行当中不断出现的一些问题,负面的声音也是不断上涨。

关于三峡的利弊之争道出了三峡的恻隐之痛,同时也反映出三峡本身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生态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由于在三峡建造之初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的结果,同时这些问题使三峡的综合效益大打折扣。

如今三峡已经建成,那巨额的建造资金也已投入其中,我们再讲反对的话也改变不了其存在的事实。

但只要是一个对社会有担当有责任的人,一定会从客观的角度认识三峡存在的问题,给社会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三峡。

关键词:三峡问题社会生态效益On theThree Gorgeswater conservancyand problemsHan Yangui(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Abstract :The Three Gorges Dam was completed from start to run proposed tonow,has been about its pros and cons as well as ordinary citizens and foreign scholars discuss hot issues , although the former has been a positive voice prevailed, but now with the Three Gorges during operation emerging issues , negative voices are also rising.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dispute concerning the Three Gorges Three Gorges compassion tells the pain , but also reflects the three gorges itself complex social , political , ecological and other problems, and these problems are jus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are not adequately demonstrable results , Three of these issues whil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greatly reduced. Today, the Three Gorges has been completed , and that huge amounts of money have been pu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which , we revisit against it can not change the fact of its existence . But as long as there is an ac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people, must be from an objective point of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s of the Three Gorges , to restore a social objective and true China Three Gorges .Key words: Three Social ecological benefits三峡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大的方向归类,主要有六个方面,下面就具体对每个问题做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三峡实习报告

三峡实习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实习地点: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实习时间:2012.12.3—2012.12.8所在专业:土交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姓名:周杰华学号:200930201489指导老师:唐欣薇、谭茶生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目录一、实习目的 (1)二、实习安排 (1)三、实习要求 (1)四、实习内容 (1)1、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2)1.1 参观三峡工程展览馆 (2)1.1.1三峡工程的建设历史 (2)1.1.2对塔带机的认识 (3)1.2听取工程师授课 (3)1.2.1三峡工程概况 (3)1.2.2三峡工程特点 (4)1.2.3三峡施工工期安排 (4)1.2.4三峡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5)1.2.5三峡主要建筑物 (5)1.2.6三峡工程经济效益 (6)1.2.7三峡工程建设中的其他问题 (6)1.3 双线五级船闸、挡水大坝实地参观 (7)2、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8)2.1葛洲坝工程概况 (8)2.2发电厂房布置 (9)五、实习心得 (9)一、实习目的经过大学3年半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水利工程的部分理论知识。

为了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主要建筑物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等,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学校特意安排我们水利水电工程专业09级全体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包括在建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二、实习安排12月3日:从广州东坐火车出发;12月4日:上午到达三峡培训中心入住,下午参观三峡工程展览馆;12月5日:上午听取李君林老师讲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防洪、发电、通航等综合效益,下午参观“双线五级船闸”和“三峡大坝坝身”;12月6日:上午听取稽德平老师讲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问题,下午参观“右岸地下发电厂房”;12月7日:上午参观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下午自由活动,晚上坐火车返校;三、实习要求在听取工程师讲课和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工程项目的感性认识,在实习期间认真、主动地学习提问,提高自己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峡水库泥沙作业预报方案研究

三峡水库泥沙作业预报方案研究

7 ・ 2
闫金波 等 三峡水 库泥沙作业预报方案研究
图 1 寸滩站输沙率 ( 数 ) 对 一流 量 关 系示 意
变 化过 程 , 为作 业 预报 的 出 口边 界条件 。 作
( )将 上 述 预 测 的 边 界 条 件 输 入 水 沙 数 学 模 3
条 件影 响 , 采用 2 1 年 4月 2 01 0日开始 计算 ( 4月 2 0
( ) 日发 布 1次 预报 成 果 后 , 日根 据 寸滩 4每 次 站 水文 、 泥沙 报汛 资 料修 正 或合 理 选 用 输 沙 率 一流 量 关系 线 , 以提 高预测 精度 。
实 际 的初值 , 进 行 预 测 , 出 的结 果 与 实 际较 接 再 得 近。 对 此 , 用不 同 的初 值 选 择 方 式 , 对 2 1 采 针 0 1年
7月 一 次 洪水 过程 进 行 了数 值 试验 , 与 实测 资料 并
4 应 用及 精 度 分 析
4 1作 业预 报过 程的 注意 事项 .
进行 对 比 , 分析 初 值 选择 的方 式 对 预 测 结 果 的影 来
响。
分 析 得 出 , 前 进 行计 算 的初 值选 择 方 式 对 于 提 下游 河段 含 沙 量 的 预测 , 别 是 靠 近 坝 前 河 段 ( 特 庙 河站 ) 的预测 结果 优于传 统 的初值 选 择方式 。 ( ) 日增 新 数据 。鉴 于 以上 数 值 试 验 和 认 识 , 2 针对 泥 沙在水 库 中沿 程 传 播 时 问 较 长 的特 点 , 三峡 水库 泥沙 作业 预 报 宜 以预测 开 始 时 刻 之前 1 0d以
河 床变 形方 程 :
收 稿 日期 :02 0 一1 2 1 —6O 基 金 项 目 : 家重 点 础 研 究发 展 计 划 ( 7 ) 国 9 3 资助 (0 2 B 10 1 . 2 1C 4 7 0 ) 作者简 介 : 闫金 波 , , 江 水 利委 员会 长 江 三峡 水 文 水 资 源 勘 测 局 ,硕 士 , 男 长 工程 师

2002年长江泥沙公报

2002年长江泥沙公报

2002年长江泥沙公报CHANGJIANG SEDIMENT BULLETIN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单击自动停止一、概述本期泥沙公报发布长江流域干、支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水系若干主要水文控制站(分布情况见图1)2002年水沙特征值及径流量、输沙量的逐月分布,并将2002年的特征值与多年平均值及上年度值进行比较。

新增加水文控制站还发布多年水沙统计值。

同时介绍了重庆市主城区河段、上荆江突起洲河段、长江口南支河段的冲淤变化。

重要泥沙事件包括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长江中下游干堤建设、上荆江突起洲河段文村夹段崩岸、长江河道采沙管理以及长江口河段河道观测。

2002年长江的泥沙输移量和年平均含沙量与多年均值比较,明显偏少。

其中长江上游总体上表现为平水(略偏少)少沙,干流主要站的年径流量除屏山站偏多5%之外,其他站偏少10%左右,但输沙量偏少明显,寸滩和宜昌站年输沙量偏少55%;长江中下游总体上为丰水(略偏多)少沙,汉口、大通站的年径流量偏多近10%,但输沙量偏少40%左右。

长江干流各站年平均含沙量均比多年均值偏小,其中寸滩以下各站偏小43%~49%。

从各大支流来水、来沙情况看,除个别站的年输沙量略偏多外,其余各大支流的来沙均比多年平均值偏少。

长江上游岷江、嘉陵江的来水、来沙均偏少明显,高场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分别比多年均值偏少24%和69%,北碚站分别少37%和90%;乌江武隆站年径流量偏多11%,但年输沙量仍偏少42%。

长江中游汉江的来水、来沙偏少非常明显,皇庄站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分别偏少42%和95%。

洞庭湖、鄱阳湖水系的来水量与多年平均比较明显偏多,其中沅江、资水、湘江以及赣江的来水量偏多31~52%;但从统计的这两湖水系6条支流把口站的年输沙量来看,除湘江湘潭站偏多12%之外,其余5站均偏少明显,其中澧水石门站、信江梅港站、沅江桃源站偏少50%以上。

三峡蓄水后城陵矶-武汉河段泥沙粒径变化分析

三峡蓄水后城陵矶-武汉河段泥沙粒径变化分析
化 。
关 键 词 :. 水 利 枢 纽 ; 水 期 ; 间流 域 ; S峡 - 蓄 区 河流 泥 沙 ; 沙 粒 径 ; 泥 分析 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 V1 3 T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长 江城 陵矶 一汉 口河 段 上 接 荆 江 和 洞 庭 湖 水 系 , 经 湖南 岳 阳、 江 和 湖北 监利 、 湖 、 鱼 、 流 临 洪 嘉 武
作者简介 : 罗文 辉 , , 江 中 游水 文 水 资 源勘 测 局 , 女 长 工程 师

25 ・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月 1
水 利 水 电 快 报 E WR HI
第2 7卷第 2 期 1
方差分 析是一 种 常见 的 比较 两 组数 据大 小 的统 计方 法 , 其原 理是 通 过计 算 两 组 数 据 的组 内和组 间 方差 , 并利 用组 间方差 与 组 内方差 的 比值 ( 为 F) 记 进行 F一检验 , 而 判 断 这些 因素 是 否 对 观 测结 果 进 产 生明显 影响 。其 中 , 内 方 差代 表 随机 变 化 造 成 组 的误 差 , 间方差 则 反 映 两 组 数据 间受 因素 的作 用 组 而产生 的方差 , 如果 F 在一 定显 著水 平 上 大 于 F 检 验 的临界 值 , 则认 为 两 组 数 据 间受 这 些 因素 的影 响
摘 要 : 用 长 江 中游 城 陵 矾 一武 汉 河段 的 3个 主 要 控 制 水 文 站 ( 陵矾 、 山 、 口) 1 利 城 螺 汉 近 0a的 实测 悬 移 质 颗 粒 级 配资 料 , 用 方 差 分 析 及 Wioo 采 l xn加 符秩 检 验 两种 统 计 方 法 , 该 河 段 河 流 泥 沙级 配在 三 峡 工 c 对 程 蓄 水 运 用前 后 的 变 化进 行 了分 析 。 结 果表 明 : 三 峡 工 程 蓄 水 运 用 后 , 山和 汉 口站 控 制 的 区 间 流 域 河 在 螺 流 泥 沙粒 径 有 明 显粗 化 现 象 , 径 范 围为0 0 2 .0 粒 .6 ~0 5 0mm, 整 个 城 汉 河段 河流 泥 沙 粒 径 并 没 有 显 著 变 而

长江科学院院长受邀参加三峡工程泥沙问题专题研讨会并作特邀报告

长江科学院院长受邀参加三峡工程泥沙问题专题研讨会并作特邀报告

长江科学院院长受邀参加三峡工程泥沙问题专题研讨会并作特
邀报告
元媛(撰写/摄影)
【期刊名称】《长江科学院院报》
【年(卷),期】2022(39)2
【摘要】2021年12月15日,三峡工程泥沙问题专题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

研讨会以“十三五”期间取得的长江流域泥沙问题研究成果为主题,采用特邀报告和自由发言和结合的方式开展交流和研讨。

长江科学院院长卢金友受邀参加研讨会并作特邀报告。

会议由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春宏主持,并介绍了“十三五”三峡工程泥沙重大问题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泥沙问题研究需关注的重点方向。

【总页数】1页(PF0002)
【关键词】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科学院;特邀报告;三峡工程;重大问题研究;江西南昌;泥沙问题;研究成果
【作者】元媛(撰写/摄影)
【作者单位】河流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长江科学院专家应邀参加西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现场会并作专题报告
2.长江科学院参加水库泥沙调度专题研讨会
3.长江科学院派员参加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
4.长江科学院派员参加“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5.长江科学院专家应邀参加第五届浅水流国际会议并作分会特邀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三峡工程泥沙情况的报告 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三峡水库寿命和工程综合效益发挥,也是三峡水库“安全、健康、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从三峡工程论证开始,中央就高度重视三峡工程泥沙问题,三峡建委和三峡办各届领导同志,也都非常关心泥沙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全面了解三峡工程泥沙冲淤变化,分析泥沙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泥沙工作下一步的意见,6月12日,陈飞副主任在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持召开三峡工程泥沙工作座谈会。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长江委设计院、水文局,重庆市港航局、移民局和三峡集团公司枢纽局相关负责同志,泥沙专家组部分专家,我办规划司、装备司、水库司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现将会议情况和泥沙问题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峡工程蓄水后泥沙冲淤基本情况及分析 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2008年至2012年)阶段性总结报告》、《2013年度三峡水库进出库水沙特性、水库淤积及坝下游河道冲刷分析》提供的数据,三峡工程蓄水后泥沙冲淤基本情况如下:

(一)水库上游来水来沙 2003年—2013年,三峡水库年均入库水、沙量分别为3652亿m3、1.84亿吨;论证阶段采用1961年—1970年水沙系列,年均入库水、沙量分别为4202亿m3、5.06亿吨;蓄水以来入库水、沙量分别为论证阶段的87%和36%。2008年―2013年试验性蓄水期间,年均入库水、沙量分别为3550亿m3、1.79亿吨,分别为论证阶段采用值的84%和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峡上游来水量略有减少,来沙呈持续减小态势。来沙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上游大型水库群的建设运行拦截了大量的泥沙;二是上游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减少了入库泥沙量;三是上游河道采砂的影响。有专家分析认为,若按照1991年―2000年新的水沙系列测算,三峡水库达到冲淤平衡的时间将由论证阶段的100年延长到300年,届时仍将保持86%的有效库容。同时,也要看到,上游来沙减少趋势存在不确定性,例如:上游水利工程拦沙会随着水库泥沙淤积而减弱;“5·12”汶川地震后,岷江流域形成大量松散堆积体,也可能成为新的泥沙来源,如遇极端气象或地质灾害,将产生大量泥沙进入三峡水库。 (二)水库泥沙淤积 2003年—2013年,三峡水库入库泥沙总量为20.28亿吨,出库4.97亿吨,水库泥沙淤积总量15.31亿吨;水库年平均淤积量1.39亿吨,平均排沙比(出库泥沙占入库泥沙的比例)24.5%。试验性蓄水6年间,水库淤积泥沙8.91亿吨,年均淤积泥沙1.49亿吨,排沙比为16.1%。论证阶段预测水库年均淤积量为3.3亿吨,前10年平均排沙比为33%,且排沙比随着水库运行时间延长而增大。2003年蓄水以来,水库泥沙年均淤积量仅为原论证预测值的42%左右,但排沙比相对预测值明显偏低。

从淤积高程看,绝大部分来沙淤积在水库145m高程以下,145m高程以上河床淤积泥沙0.26亿m3,主要集中在奉节至大坝段。从淤积河段看,水库泥沙主要淤积在涪陵以下常年回水区,变动回水区(145m水位回水末端至175m回水末端之间的区域)淤积量较少;试验性蓄水后,常年回水区泥沙淤积逐渐上延,奉节以上库段淤积量占库区总淤积量的比例由围堰发电期的57%增加到79.2%。从航道淤积情况看,总体上,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航道条件极大改善。目前,变动回水区上段(江津-重庆)主航道累积性淤积不明显,中段(重庆-长寿)出现卵石推移质微淤,下段(长寿-涪陵)出现明显累积性淤积,变动回水区因泥沙淤积而碍航的问题在局部出现,但尚不明显;常年回水区个别河段,如忠县黄花城,淤积物为颗粒较细的悬浮泥沙,呈流动淤泥特性,部分时段对通航造成一定影响。

三峡水库泥沙淤积较论证阶段预测值减少约60%,明显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入库泥沙大幅减少。淤积发展趋势和沿程分布总体特性与原预测值吻合较好。蓄水以来,特别是试验性蓄水期间,水库平均排沙比小于原论证预测值,主要是因为水库高于汛线水位运行以及调度方式改变,汛期对中小洪水进行调度导致的。论证期间重点关注的变动回水区港口和航道泥沙淤积问题,目前均在预测范围内。

(三)坝区泥沙淤积 2003年—2013年,坝前段(大坝—庙河河段,长约15km)总淤积量1.53亿m3,最大淤厚66m;其中,试验性蓄水以来淤积泥沙4693万m3,最大淤厚16.8m。坝前泥沙淤积体目前低于电厂进水口,过机泥沙颗粒较细,硬度较大的石英含量有所增加,泥沙矿物对水轮机叶片造成一定磨损,但未对发电造成影响。地下电厂取水区域泥沙淤积明显,取水口前淤积面已达104.5m高程,高于排沙洞进口底板高程2m,尚未对发电造成影响,但该区域泥沙淤积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四)坝下游河道泥沙冲淤变化 两坝之间:2003年—2013年,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河段共冲刷4127万m3,占葛洲坝独立运行期淤积量的49%。试验性蓄水后,两坝间冲刷量明显减少,河床冲淤变化逐渐趋于稳定。

宜昌至湖口段(长度954千米):(1)从河势变化看,三峡工程蓄水前50年时间内,长江中游总体河势基本稳定,局部河势变化较大;河道总体冲淤相对平衡,部分河段冲淤幅度较大;人为因素未改变河道演变基本规律。三峡工程于2003年6月蓄水运用后,坝下游河床冲刷加剧,导致局部河段河势有所调整,但总体河势仍基本稳定。(2)从冲刷情况看,2002年10月—2013年10月,宜昌至湖口河段平滩河槽(平均流量所对应水位以下的河道)冲刷总量为11.9亿m3,主要集中在枯水河槽,占总冲刷量的91%。蓄水后前三年和试验性蓄水阶段冲刷强度大,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平滩河槽冲刷量为6.0亿m3,占总冲刷量的51%;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平滩河槽冲刷量为5.5亿m3,占总冲刷量的46%;2005年10月—2008年10月的平滩河槽冲刷量为0.244亿m3。(3)从冲刷量沿程分布来看,宜昌至城陵矶(洞庭湖出口)河段(长度408千米)河床冲刷较为剧烈,年均冲刷强度为18.76万m3/km,平滩河槽冲刷总量为8.4亿m3,占宜昌至湖口冲刷总量的71%;城陵矶至汉口(长度251千米)、汉口至湖口(鄱阳湖出口)河段(长度295千米)冲刷量分别为0.78亿m3、2.7亿m3,占宜昌至湖口总冲刷量的7%、22%。(4)从河道崩岸情况看,2003年蓄水后河道崩岸明显增加,然后减少,2008年试验性蓄水后又明显增加,近年开始减少;2004年崩岸109处、总长134km,2009年105处、46km;上荆江出险河段堤防较为稳定,下荆江出险河段出险程度相对严重,总体呈减轻趋势,但仍应关注新的崩岸险情发生和新的崩岸隐患出现。

大坝下游河道冲刷问题十分复杂,论证期间各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大致看,蓄水后下游冲刷情况与预测结果相比较,实际冲刷强度略偏大一些,发展速度也快一些。主要原因是,上游来沙大为减少,在此基础上,三峡水库又拦截约75%的来沙,河道采砂和河道整治工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坝下游河道冲刷强度会逐步减弱。总体上看,坝下游河道呈冲刷态势,但并非全河段均呈冲刷状态,因水沙在运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变化,实际是有冲有淤。从发展过程看,冲刷是一个从上往下发展的过程,当冲刷河段向下发展到一定距离后,中间局部河段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出现淤积情况;宜昌至城陵矶一直处于冲刷,城陵矶至汉口、汉口至湖口总体上也是冲刷,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 月出现淤积情况,说明冲刷向下游继续发展,目前已延伸到下游的大通断面。

二、三峡工程建设以来泥沙主要工作 一是建立泥沙工作机制。三峡建委高度重视泥沙工作,1993年第二次会议决定,在三峡办下设泥沙课题专家组(后改为泥沙专家组),协调整个泥沙科研工作。2004年8月,三峡建委印发《关于调整三峡工程泥沙研究工作领导体制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三峡工程泥沙工作体制,明确了三峡办和泥沙专家组的职责。三峡办负责组织协调三峡工程泥沙观测、研究工作;审批三峡工程泥沙观测和研究的中长期规划;组织协调三峡工程泥沙研究课题和科技攻关项目的申报;审批相关规章制度;推进泥沙原型观测和科研成果资料的交流与共享。泥沙专家组负责提出三峡工程泥沙观测与研究的中、长期规划、计划和专项研究计划;负责泥沙问题技术审查、指导与咨询;受有关部门委托,负责泥沙项目的论证、质量监督、成果检查、评审和验收;负责泥沙问题有关专题报告的撰写。三峡工程建设期间,三峡建委多次召开泥沙专题会议,研究泥沙观测计划、水库分期蓄水方案和水库优化调度等问题,就泥沙重大问题及时做出决策部署。目前,泥沙专家组共有14人,钱正英、戴定忠为顾问,清华大学张仁教授任组长,中国水科院副院长、工程院院士胡春宏任副组长。

二是开展水文泥沙观测工作。为全面掌握蓄水前的本底资料、为论证确定分期蓄水方案提供依据、实时监测上下游的冲淤变化、验证泥沙模拟技术,2001年,三峡建委审批了《长江三峡工程2002—2019年泥沙原型观测计划》,明确水利部、交通部和三峡公司的工作分工,以长江中游杨家脑为界,三峡公司负责以上河段水文泥沙观测,水利部负责以下水文泥沙观测,交通部负责对沿程航道泥沙冲淤情况的观测。十几年来,有关单位开展了大量观测工作,获得了与三峡工程相关的水文泥沙第一手数据资料,对三峡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泥沙问题的跟踪分析、研究、评价,以及提出对策和建议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加强泥沙科学研究工作。“九五”至“十一五”,三峡集团出资3589.5万元,由泥沙专家组组织有关单位对上游、库区、坝区和中下游,从泥沙成因分析、冲淤变化、水库调度和对航道港口影响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工作。完成了泥沙科研3个“五年”计划任务,出版了3期《长江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成果汇编》(九五—十一五)。针对三峡工程突出的泥沙问题,对上游、库区、坝区和中下游进行了现场勘察、调研及座谈,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缓解泥沙问题的对策建议,形成系列调研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