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位规划方案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一、线网规划(一)线网规划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内容,线网规划应满足以下原则:(1)线网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并预留未来发展余地。

(2)线网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与地貌,城区线路尽可能沿城市干道布设。

(3)线网规划要考虑线路建成后的实际运营,不仅要满足城市主干客流需求,同时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乘客换乘的便捷性,此外还应兼顾整个线网客运量负荷的均衡。

(二)线网规划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作用:(1)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立项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线路设计的主要依据。

(2)线网规划是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建设顺序以及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3)线网规划是决定线网结构、换乘车站和换乘形式的基本依据。

(4)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

(5)线网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骨架,可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可持续性。

(三)线网规划内容线网规划涉及专业面广,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主要内容包括前提与基础研究、线网规模和架构、分阶段实施规划等。

1.前提与基础研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

2.线网规模和架构线网规模和架构是线网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评价。

3.分阶段实施规划分阶段实施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

具体内容包括车辆段和其他基地的选址与规模、线路敷设方式和主要换乘节点方案,修建顺序规划,联络线分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和环境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衔接等。

国家标准规定,线网规划的方案主要包括线网规模、线网功能层次、线网空间布局等。

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7-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站场

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7-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站场

(2)线路编号
一般正线用罗马数字,其他用阿拉伯数字。上行正 线一侧用双数,下行一侧用单数。
2、车辆段
(1)车辆段组成
①停车库
●作用:主要用于夜间收车后停车作业以及停放备用车辆 ,可以进行 简单维护保养作业。 ●停车库线路:检车线、停车线、洗车线、列检线等。 ●调度室和信号工区 停车库与正线车站之间列车进出频繁,需设置专门的调度室协调调度正 线车站与库之间的调车作业 ,由信号工区负责维护检修与列车出人库作 业相关的信号设备
③地下站台 ●站台类型 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线路之间。 侧式站台。站台分别位于线路两侧。
混合式站台。既有岛式站台,又有侧式站台。
请分析岛式站台、侧式站台、混合式站台的优缺点

站台长度:由列车长度决定,列车长度则是车辆长度与编组辆数的乘
积加上安全余量。

站台宽度:由站台乘降区计算宽度、柱宽、楼梯宽度及自动扶梯宽度 组成。实践经验一等站统一用14m,二等站10m ,三等站8m 。
任务三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站场
一、车站建筑
二、限界与线路间距
三、站场
一、车站建筑
1、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原则 (1)最大限度吸引客流
(2)按远期运量需求设计,通车后10-15年的高峰小时客流量作设计
客运需求量。 (3)预留适当的能力余地,满足高峰时段密集到发需要 (4)降低占用地面面积,尽可能降低投资费用 (5)需采用多方案比选后,确定较优方案。
②检修库 专门用于车辆检修作业的车库,配有检修设备。 ●检修库种类
列检库、双月检库、定修库、架修库、大修库 。
●线路种类
车体整修线、试车线、镟轮线、检修线 等
③运用管理部门 运用管理部门对车辆的运用实施调度、管理、组织工作。 ④管理与服务部门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图7东四站地下车站横断面图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1.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2.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的主要原则 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车站总体设计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2)车站的规模及布局设计要满足线网远期规划的要求。 (3)车站的设计应尽可能地与物业开发相结合,使土地的利用达到最经济。 (4)车站的设计应简洁、明快、大方,易于识别,并应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的特点。 (5)车站的设计应能满足设计远期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应具有良好的 外部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 (6)车站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建筑空间,使其规模、投资达到最 合理。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3.车站主体设计
图8莫斯科地铁车站内部环境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3.车站主体设计
车站内部环境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朴素大方、适用、经济和美观。 (2)选用饰面材料时不仅要考虑适当的外观和价格,还要考虑耐久 性、抗破坏性能、耐火性能、易于冲洗养护及声学效果等。 (3)具有足够的照度,给乘客以明快、舒适的感觉。 (4)各种装修设计要有所不同,便于乘客识别,并应设置乘客导向 设备(如站名牌、指示牌等)和为乘客乘车服务的设施(如座椅、时 钟等)。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2.车站设计的主要步骤
1.分析影响因素 及确定边界条件
4.确定出入口、风 亭的数量和位置
2.确定车站平面 布置原则
3.根据功能要求 构思总体方案
5.绘制车站总 平面布置图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平面布局设计 3.车站主体设计
1.车站结构设计 (1)站厅层设计。站厅层布置应分区明确,依据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 楼梯与扶梯的位置和数量、售检票系统的位置和数量及换乘要求合理组织 客流,避免和减少进出站客流的交叉,合理布置管理、设备用房,满足各 系统的工艺要求。 站厅层设有进、出闸机和固定栅栏,将非付费区和付费区完全独立隔开。 其中,售票口和自动售票机的设置位置与站内客流路线组织、出入口位置、 楼梯及自动扶梯的布置有密切关系,一般应在客流路径一侧沿客流进站方 向排列,布设在便于购票、比较宽敞的地方,尽量减少与客流路线的交叉 和干扰,流线短捷而有序(应有客流组织示意图)。

《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配套规划规范标准》(标准修改版)

《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配套规划规范标准》(标准修改版)

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规划标准1总则1.1为更好的完善公共交通一体化,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骨干运输作用,扩大其吸引客流的范围,指导轨道交通换乘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提高轨道交通与其他出行方式(步行、非机动车、有轨电车、公交车、出租车、小汽车)以及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效率,制定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1.2本标准用于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交通换乘设施的规划及城市设计相关内容的编制,指导轨道站点及周边地区规划要点相关内容的拟定,指导轨道站点及周边地区规划、城市设计、建筑方案的审查。

1.3轨道交通换乘设施规划应贯彻“安全、舒适、便捷、高效、集约”的规划原则。

1.4若轨道线路位于新区,在进行具体的管理建设时,应按编制的轨道交通线网沿线土地控制规划和本标准控制和预留用地,保证交通接驳设施的建设。

若轨道线路位于已建成的老城区,可利用老城区进行更新改造的时机,参照本标准对轨道站点周边用地进行预留控制;或采取与周边土地经营者合作等手段,尽可能优化完善轨道站点的接驳交通设施,保证设施接驳的标准和服务水平,对设施的布局形式不做硬性要求。

1.5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中应用本标准时,应综合考虑用地规模、现状及周边用地情况、地形地貌、周边交通设施条件、行政管理要求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保障换乘功能合理布局的前提下站点周边的换乘设施的配套方式可适当调整。

1.6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规划及相关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轨道站点交通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规划编制2.1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或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及时开展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规划,并随着轨道交通工程规划的深入,不断深化与优化。

规划成果应及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

2.2轨道站点交通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规划应与轨道交通规划各阶段相对应。

2.2.1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阶段,即完成轨道线网规划或轨道线网建设规划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依据本标准,控制和预留大型交通换乘设施规划用地,并考虑联合开发等综合建设可能性,这将成为后期编制轨道站点交通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规划的基础之一。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与枢纽课程设计心得【模版】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与枢纽课程设计心得【模版】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场站课程设计说明书学校: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系:轨道交通分院运营管理专业场站名称:长春轻轨四号线北站指导教师: 李飞燕班级:yy1231234姓名:张云龙章节目录第一节设计车站简介 (03)第二节出入口设计....................................03---04 第三节站厅设计..........................................05--06 第四节站台设计.......................................06---07 第五节车站平面布局示意图 (07)注: 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分别附有CAD(dwg)图示,以供参考.一、设计车站简介.长春站北站出口一共有5个,目前对外开放了3个。

长春站北站一共分为地下三层:地下一层,目前还没有建筑,此处未来将建设购物以及娱乐等场所;地下二层为站台层,乘客可以在这层进行购票和问询;地下三层为站台层,乘客上下车都在这层。

轻轨四号线长春站北站的建设是配合着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进行的,即在长春站北站的地下二层可以按照指示标直达长春站南站,无需出站。

但目前由于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尚未完工,轻轨站的地下二层还不能直达长春站南站。

如图示结构:二、出入口设计1.出入口所在位置在辽宁路和凯旋路附近,靠近长白路火车站站,周围有凯旋路公交站点日客流量达43400人次,广泛吸引了大量客流。

车站出入口布置顺应了主客流的方向,与街道、地下街道、邻近公共建筑物相结合或连通,并且进行了统一的规划。

2.设于道路两侧的出入口平行或垂直于道路红线。

在出入口开向城市主干道的位置,设有一定面积的集散场地。

3.地下二层为站台层,乘客可以在这层进行购票和问询;地下三层为站台层,乘客上下车都在这层。

为了疏通大量客流分别在轻轨三号线北站等三个客流集中点设置了出入口,自动扶梯和楼梯数据如下:4. 出入口数量 5个,现今开放3个,宽度2.64m 。

轨道交通布局规划方案

轨道交通布局规划方案

轨道交通布局规划方案随着城市的发展,轨道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需要根据城市情况进行轨道交通的布局规划,以便更好地服务居民,促进城市的发展。

本篇文档将介绍轨道交通布局规划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如何进行规划。

考虑的因素人口轨道交通布局方案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城市的人口。

人口密集的区域需要更多的轨道交通,以便更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

同时,人口的分布也需要被考虑,因为轨道交通需要连接不同的区域,以实现高效的交通网络。

经济城市的经济状况也是轨道交通布局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一些经济繁荣的区域需要具备更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以便更好地支持商业和工业活动。

这些区域通常需要更多的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

地形和道路轨道交通的布局规划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地形和道路情况。

一些地形曲折、道路密集的区域需要更多的路线和站点,以便更好地服务当地居民。

同时也需要避免重要的道路和街道被影响,避免轨道交通成为道路交通的障碍。

交通流交通流的状况是轨道交通布局规划的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交通拥堵的区域需要更多的路线和站点,以便缓解交通压力。

同时,需要考虑城市的主要交通节点和交通枢纽,以便轨道交通更好地连接这些区域。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也是轨道交通布局规划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一些环境敏感区域需要更少的轨道交通贯穿,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需要考虑建设轨道交通对大气和噪音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缓解。

规划过程轨道交通布局规划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收集和分析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和分析有关城市的人口、经济、地形、道路和交通流等数据,以建立基础的城市交通网络。

制定轨道交通方案制定轨道交通方案需要考虑到前面提到的几个因素,并根据情况进行优化。

制定轨道交通方案需要水平高的规划师的参与。

评估方案对制定的轨道交通方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完成方案在制定好的轨道交通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技术和经济研究,完成轨道交通布局规划方案。

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

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

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文章编号:1003—1421(2011)06—0041—05中图分类号:U291.7+1;U291.7+5文献标识码:B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罗旭东(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路运输处,陕西西安710043)摘要:随着西成,大西客运专线,西银铁路,关中城际铁路等引入西安枢纽,西安北站在规划区内将形成集高速铁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中长途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社会车辆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在西安北站按一站三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对各场间客车疏解线,站区规划,区域交通和站房及交通流线设计等进行了规划方案研究.关键词:铁路;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日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西安一成I1.-K.都,大同一西安客运专线,西安一银川铁路和关中城际铁路规划引入西安枢纽,西安北站为枢纽规划的”三主两辅”客运站的主要客运站,办理陇海东西方向,太原,银川,延安方向动车组列车及北部部分城际列车作业,按一站三场设计,各场间设客车疏解线,同时研究了站房与地下通道,城市轨道交通,周边城市道路,中长途公路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规划方案.1西安枢纽规划及西安北站概况1.1西安枢纽规划目前,西安枢纽是衔接陇海及货运北环线,郑西,包西,侯西,西康,宁西,成铜线和西户支线8条铁路的大型准环形铁路枢纽.随着西成,大西客运专线,西银铁路,关中城际铁路等引入西安枢纽,将形成衔接8条普速线路,4条客运专线,6条城际铁路的特大型环形铁路枢纽,如图1所示.黜It’r~,E期一第33卷第6期一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罗旭东图1西安枢纽总布置示意图1.2西安北站概况西安北站位于西安城市中轴未央路,机场高速二号线,城市三环路及绕城高速公路交通枢纽衔接处,距西安市中心钟楼12km,距成阳市中心21 km,东距西铜公路1km,西距机场二号线1km,南距绕城高速路1.5km,距规划的行政中心3km; 并与在建的地铁2号线及规划的地铁4号线相连, 交通便利.西安北站建成后,在规划区内将形成集高速铁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中长途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社会车辆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2西安北站场站方案研究2.1西安枢纽总运量2010年,西安枢纽旅客发送量2990万人,随着徐兰,西成,大西客运专线,西银铁路,关中城际铁路等项目引入西安枢纽,西部铁路网进一步强化和扩展,预测西安枢纽2020年,2030年旅客发送量分别为10440]~人,169107j人.2.2西安枢纽客运站分工及作业量根据枢纽各客运站位置及衔接线路,按照”客内货外,客货分线,布局合理,近远结合”的原则,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处理好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普速列车与城市交通的衔接,方便旅客出行.按照分工,西安北站近,远期旅客发送量分别为6870万人,8260万人,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为18000 人.西安枢纽客运站分工及作业量如下.(1)近期2020年(两主两辅):西安北站旅客列车425对/d(动车组列车295对/d,城际列车130对/d),选用规模为18台34线;西安站旅客列车128 对/d(动车组列车60对/d,普速列车68对/d),选用规模为8台14线;阿房宫站旅客列车25对/d(动车zr~,E6期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罗旭东组列车5对/d,城际列车20对/d),选用规模为6台10线.(2)远期2030年(三主两辅):西安北站旅客列车522对/d(动车组列车362对/d,城际列车160对/d)选用规模为18台34线;西安站旅客列车162对/d(动车组列车80对/d,普速列车82对/d), 选用规模为8台14线;阿房宫站旅客列车27对/d(动车组列车7对/d,城际列车20对/d),选用规模为6台10线;新西安南站旅客列车273对/d(动车组列车58对/d,城际列车215对/d),选用规模为14台27线.2.3西安北站场站设计方案2.3.1推荐方案情况根据路网构成和枢纽客运站分工,西安北站需要同时考虑郑西,西宝兰,西成,大西客运专线和西银铁路,关中城际铁路引入,规划阶段研究了一站两场及一站三场两个方案.经综合分析,一站三场方案虽然对城市规划道路影响较大,改移漕运明渠较多,但具有同时接发旅客列车,不影响区间通过能力,咽喉交叉干扰小,便于运输组织;各场分工明确,站房按各场划分候车区,便于旅客候车;不产生废弃工程等优点,因此推荐一站三场方案, 如图2所示.一站三场方案郑西,西宝兰客运专线共用一场,西成,大西客运专线共用一场,西银,关中城际铁路共用一场.站场按18台34线设计,其中郑西一西宝兰场8台15线;西成一大西场6台12线, 西银一城际场4台7线.车场西端设动车走行线4 条,立交疏解后与动车运用所连通.同时,西端设成都至郑州方向上行客车疏解线;东端分别设银川至郑州方向上行客车疏解线,郑州至成都,银川方向下行客车疏解线,以及宝鸡至太原方向上,下行客车疏解线.2.3.2站场线路疏解创新大型客运站各方向正线引入应按线路别分场,分线,固定到发线进行设计.西安北站设计时,首先分析了各车场列车对数,根据作业性质固定到发线,通过深入分析各场间交换车流,结合工程情况设置必要的疏解线,当两个方向间列车交流量较小时,可以采取局部合场共用个别股道;客车疏解线应尽量采用下穿正线方案,并设置安全线及必要的平行径路.最后,进行列车技术作业过程动态仿真,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优化设计,有效减少正线道岔数量,缩短咽喉区长度,节省工程投资.3西安北站站区规划从西安北站的功能定位出发,整合区域路网.城市规划片区分为两个概念区域,朱宏路以西以教育产业功能为主,干道网沿铁路采用鱼骨式布置; 朱宏路以东以西安北站交通枢纽为核心,采用环状路网加方格网形式布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西安北站规划区形成交通功能核心区,城市发展配套区等9个功能区.3.1西安北站周边道路规划西安北站区域规划”方格网加环路”的路网格局,形成”五纵五横”城市主干道网络,方便快捷地疏散区域交通,与区域,市区道路有便捷的交通联系.西安北站周围形成由明光路,尚新路,尚关中城际铁路西安北站——郑西场既有线路——西成大西场设计线路西银城际场设计线路图2西安北站一站三场设计方案耥冒第33卷第6期一苑路和尚贤路构成的内环路,快速疏散进出客运站的客流;在周边形成由尚宏路,尚稷路,西铜路和北三环(北三环路与北绕城高速并线)组成的外环路,快速便捷地连接对外交通,区域交通和市内交通.3.2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根据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一横一纵一环三折线”共6条线(278.2kin)构成的西安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总布局,同时规划有西安北站至机场连接线,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二号线经过西安北站.地铁北客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南北向敷设,与西安北站正交,站厅层与铁路南北地下通道同在地下一层,地铁站台层在地下二层.为了快速疏散旅客,设计中研究了西安北站旅客流量及周边道路交通,地铁客流量,由于新线引入较多,尤其是城际铁路的引入,使西安北站客流大量增加,根据客流调查和运输需求分析,西安北站客流量由地铁,中转客流(主要为城际客流),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单位及私家车等交通方式构成.西安北站2020年,2030年旅客发送量分别6870万人,8260万人;日均旅客发送量分别22.90 万人,27.53万人;高峰小时发送量分别为2.36万人,2.79万人.经综合分析,需经地铁换乘的旅客将超过10万人,仅一条地铁2号线不能满足需要,建议调整地铁路网规划,将地铁4号线引入西安北站,规划的4号线在西安北站东西向下穿北广场.3.3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干道上均布置公共交通线路,与市区公交,城际公交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在西安北站南广场规划一处公交枢纽站,在北广场规划一处公交停车场.出租车作为重要的补充形式,在该区域内专门进行了出租车设施规划.3.4西安北站区域交通西安北站区域交通的分析思路为由外至内,分析内容为理清交通枢纽区域的外部条件,明确客流通道,周边道路网功能,结构;分析与各主通道之间联系道路的接口方式与功能;分析主要客流通道与市区主干道承载力的适应性,区域内道路网与区内交通需求的适应性;场站核心区交通组织与交叉口分析.(1)主要疏解方式.西安北站区域交通主要疏解方式为地铁和道路,其中地铁为在建的地铁2号线及规划的地铁4号线;道路为绕城高速,机场专用高速,西铜高速,三环路,朱宏路,尚宏路,明光路,东二环北延伸,尚新路和广场北路.(2)客流走廊路径分析.①城际客流走廊:绕城,西铜,机场专线3条高速公路互通,但在西安北站周边与城市道路无接口,并对城市道路连接产生一定影响,割裂效果显着.经综合分析,不建议增加与城市道路的接口,高速客流从最近的路口出高速后进入城市道路,从西安北站南北广场路进入车站广场.②市内客流走廊:根据西安北站的位置可将西安市城区划分为绕城高速以北的西安北站区域,绕城高速以南,朱宏路以东,东一环以西的南部片区,朱宏路以西,绕城高速以东的西南片区,东二环以东,绕城高速以西的东南片区,形成3个主要交通走廊,如图3所示.除文景路与文景东侧路可直接进入车站广场外,其余走廊连接广场南北路进入车站广场.图3市内客流走廊(3)西安北站区域路网结构及交通需求分析.西安北站区域规划有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各级城市道路网总长度为79.24km.其区域交通需求包括两部分:车站出入交通需求;区域内及区域交通需求.经测算,西安北站区域路网能够满足区域交通需求.置6期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罗旭东4西安北站站房及交通流线设计4.1西安北站站房设计西安北站站房设计的总体立意为唐风汉韵,盛世华章;整体设计方案运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创造一个汉唐之梦,传承汉唐风韵,体现时代精神.西安北站站房总建筑面积为33.66万ITI.西安北站的主要功能分区为四l层式,最上层为出发层,设有广厅,商业服务区和候车厅.广厅位于大跨度轻钢折板网架结构的屋盖空间下,与站台之间形成共享空间;中间为站台层,设置售票处和贵宾候车室;负一层为到达层,设有地下出站厅,南北联系通道和地铁站厅层;负二层为地铁站台层.另外,在站场投影范围以外设有出租车及公交车停车场.西安北站采用”高架候车”,“高进低出”的流线方式,建立各种交通方式共用的立体综合性枢纽.4.2西安北站交通流线设计(I)合理的流线设计是实现”以旅客为中心”的关键.现代铁路客运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交通城,涉及大量复杂的交通流线,如车站内外的车辆流线,旅客流线,行包流线等.合理,高效的流线组织是车站设计的关键,也是实现以旅客为中心的关键.交通流线的设计与旅客站房各功能区的划分密切相关.西安北站车场两侧设置主,副站房,采用“高架候车”,”高进低出”的流线方式.高架通道横跨车场连接主,副站房,旅客可分别从主,副站房进站,利用自动扶梯到高架候车室候车,经过电梯或斜梯直接到站台上车.出站旅客可直接从主, 副站房出站.这种方式避免了进,出站旅客流线的交叉干扰,最大限度地满足线路两侧旅客进,出站走行距离短的要求,旅客疏散迅速.(2)采用多层次,立体化的空间设计.西安北站将站房,站前广场,轨道交通车站和铁路站场站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地下,地面和高架3 个层面来组织,疏散客流;通过立体化的站前广场,高架广场和地下共享大厅布局,有序地组织进出站客流,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躺目第33卷第6期l4.3西安北站站前广场设计西安北站站前广场设计配合站房高进低出的流线组织,采用向空间发展的立体化设计,站前广场按地下4层设计,通过站房南北两侧的高架车道将站房二层高架落客平台有机地连在一起,将车流直接提升到高架候车广厅,人流从广场直接进站,经过自动扶梯上高架候车厅,避免人流,车流的交叉干扰.长途客运站及旅游集散中心位于车站南广场的西侧,地面设置有旅游集散中心的停车场,候车厅及发车位,并且设有换乘大厅可达地下客运站, 旅游集散车辆由尚新路进入广场,并由北向规划道路出站.地下客运站位于南广场地下一层区域的西侧,乘客可由地上换乘大厅直达,也可由地下二层的换乘通道到达.4.4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西安北站地下空间主要建设地铁站,停车场,地下商场,步行通道等,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缓解地面客流拥挤,形成大型,综合性的交通换乘枢纽起到重要的作用. 车站南广场地下区域共有4层:地下一层设有公交枢纽站及大型地下商业等;地下二层设有换乘通道,地下出租车站及的士港湾;地下三,四层设有大型社会停车库,总建筑面积52万.5结束语大型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站衔接多条铁路,需要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中长途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合理,高效的流线规划是车站设计的关键,通过合理规划建立各种交通方式共用的立体综合性枢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西安北站的场站及疏解设计,通过整体规划和细节优化体现了这种设计理念.收稿日期:201l_05—04责任编辑:林欣。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车站作为乘客进出的枢纽,其建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方案的相关要素,并提供一些建议。

I. 车站的布局车站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到乘客的便利性和效率性。

要确保乘客进出车站的流量畅通无阻,请按照以下要点进行设计:1. 站台规划:站台应设有多个出入口,以分流人流、减少拥堵。

门禁系统的设置也应严谨,能够快速并有效地检票。

2. 楼梯和电梯:车站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楼梯和电梯,以方便乘客在不同楼层间的转移。

电梯的设计应将乘客的需求和舒适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3. 候车区域:候车区域应设有舒适的座椅和良好的通风系统。

同时,根据车站的客流量,要确保候车区域的大小足够满足乘客的需求。

II. 车站的安全性车站的安全性对乘客来说至关重要。

一个安全、舒适的车站设计方案应考虑以下因素:1. 紧急疏散路线:车站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紧急疏散的需求。

紧急疏散路线应明确标示,并且能够迅速将乘客引导到安全区域。

2. 视觉监控系统:车站应配备先进的视觉监控系统,以确保车站内外的安全。

这些系统应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

3. 防护措施:车站应考虑到恶劣天气和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例如地震和火灾。

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III. 车站的功能性除了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外,车站还应考虑到其他功能性方面的设计:1. 商业设施:在车站的设计中,可以设置商业设施,例如商店、餐厅和便利店等,以方便乘客的日常生活需求。

2. 文化艺术元素:通过在车站中加入文化艺术元素,可以为乘客创造宜人的环境。

例如,在墙壁上设置艺术品、雕塑或者展示当地文化特色等。

3. 环境友好性:为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车站的设计应尽量符合环保要求。

例如,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来为车站供电。

IV. 车站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车站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设计方案应考虑以下因素:1. 空间规划:车站的空间规划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站间距对工程、运营及城市发展的影响
5
二、城市地铁换乘点的分布
换乘点在线网中的作用
换乘点是线网构架中各条线路的交织点,是提供乘 客转线换乘的重要地点。
线路之间的交叉点的个数、位置,决定着路网的形态, 影响着路网中各换乘站客流量的大小、乘客的换乘地点、 出行时间及方便程度,影响整个路网的运输效率。
❖车站分布应考虑人们对站间距离的要求。
世界上有两种趋向,一种是小站间距,平均为1公里左 右;一种是大站间距,平均1.6公里左右。
❖其他因素
还要考虑线路平面、纵断面、车站站位的地形条件, 城市公交车线路网及车站位置等的影响。
3
一、城市地铁站间距的确定
车站站间距的确定
❖ 世界上站间距的趋向
❖ 站厅换乘
由一个车站的站台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经由另一个车站的站厅或两站 的共用站厅到达另一车站站台
❖ 通道换乘
两站之间设置通道或楼梯换乘
❖ 站外换乘
乘客在车站付费区以外进行换乘
7
二、城市地铁换乘点的分布
换乘站的类型
平行换乘
8
二、城市地铁换乘点的分布
结点换乘
4 号线
规划线
规划线
2 号线
19
通过改变换乘站布置改善换乘 -两条线路站台在不同垂直面上平行布置
20
三条轨道交通交汇徐家汇
21
世界之窗站剖视效果图
十字换乘
22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
城市轨道交通站场
一、车站的分类及组成
1.车站的分类
按车站的建筑结构特点划分
地下车站
地面车站
高架车站
按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分为地下车站、地面车站和 高架车站;
4
一、城市地铁站间距的确定
从乘客的角度优化站间距
站间距很小和很大,总的出行时间都会很高。
❖ 最优站间距的变化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轨道交通系统,在实际运营中, 其乘客平均出行距离、到站方式及距离、车站内部走行 距离、停战时间、车辆的启动和制动性能、车辆最高运 行速度等因素都会有所差别,这些因素的差异都会影响 最优站间距的大小。
分布 原则
4.换乘点最好为两 线交叉,以利于 分散换乘客流, 合理控制换乘站 规模,简化换乘 站客流组织,降 低工程施工难度, 节省工程造价,
5.换乘点应主要分 布于城市重点区 域,如中心区或 外围特大型客流 集散点。
14
改善换乘效果的途径及实例
改善换乘效果的途径及实例
路网规划 创造同站台换乘、结点换乘的机会
24
高 架 和 地 下 车 站
25
26
高架轻轨站
27
悬 挂 式 独 轨 车 站
28
带屏蔽门的车站
29
/
轨 道 交 通 的 线 路 车 站 形 式
30
❖ 按车站在线路运营中的功能划分
中间站
折返站
换乘站
枢纽站
终点站
31
❖ 按车站在线路运营中的功能划分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类示意图
换乘站布置形式 结合具体地形、建筑等条件,尽可能同站台换乘、结点换乘
换乘站内部换乘路径 优化换乘站内部换乘路径
15
法国的综合换乘枢纽
改善换乘效果的途径及实例
16
法国的综合换乘枢纽
17
18
通过组合使用换乘站改善换乘的实例
-香港地铁通过太子、旺角 2个平行换乘站方便换乘。 新加坡在raffles ples和city hall站;伦敦中心有5站连续平行
(a)岛式与侧式换乘
环线 环线
(b)岛式与岛式换乘
(c)侧式与侧式换乘
9
二、城市地铁换乘点的分布
站厅
辛闵线
1号线
(a) 莘 庄 站
站厅换乘
站厅
1号线
5号线
(b) 人 民 广 场 站
明珠线 站厅
C-C线
(c) 虹 口 体 育 场 站
10
二、城市地铁换乘点的分布
通道换乘
11
二、城市地铁换乘点的分布
由于换乘站处有更大的客流要从这里上下,久而久 之,会导致换乘站处土地利用价值的超常升值,并对 换乘站周围的土地利用格局和规模产生深远的影响。
6
二、城市地铁换乘点的分布
换乘站的类型
❖ 同站台换乘(平行换乘)
乘客通过同一站台或相距很近的两个平行站台即可实现转线换乘
❖ 结点换乘
在两线交叉处,将两线隧道重叠部分的结构做成整体的结点,并采用 楼梯将两座车站站台连通
小站间距,平均为1公里左右; 大站间距,平均1.6公里左右。
❖中国站间距的规定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 中提出”车站间距应参照城市道路布局和客流吸 引范围而定。在市中心区宜为1km左右,在市区 外围宜为2km左右。”
而在地下铁道设计规范中又规定“车站间的距离 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市区宜为1km左右,在 郊区不宜大于2km”。
❖ 车站分布应考虑线路长度。
一条线路的长度,短则几公里,长则几十公里,不同的线路长度,车站 的疏密宜有所不同,长线路宜多设站,短线路宜少设站。
❖ 车站分布应考虑城市地貌及建筑物布局。
2
一、城市地铁站间距的确定
车站站位规划
❖车站分布应考虑地铁路网及城市道路网状况。
两条地铁线路交叉时,在其交叉点应设换乘站;在与 城市主干道交叉时,也宜设车站,便于换乘其他交通 方式。
12
二、城市地铁换乘点的分布
换乘方式的选择
换乘方式的选择首先要定换乘 点,再定线路与车站位置(包括 车站形式)。
13
换乘点的分布原则1. 线网来自任意两条 线路应尽可能相 交两次?
2. 换乘节点应适当 分散,避免过分 集中在城市中某 个狭小区域。
3. 换乘节点应尽量 避免三条以上线 路交叉于一点, 否则一方面换乘 客流干扰较大, 另一方面工程难 度较大。
换乘方式的选择
任何换乘点的换乘方式都应以满足换乘客流功能需要为 第一位,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1. 换乘点上两条线的修建顺序; 2. 换乘点上两条线路的交织形式和车站位置; 3.换乘点的换乘客流量和客流组织方式; 4.换乘点的线路和车站的结构形式、施工方法; 5.换乘点的周围地形条件、地质条件以及城市规划的地 面和地下空间开发要求等。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位规划方案
一、城市地铁站间距的确定
车站站位规划
❖ 地铁在大型客流集散点上必须设车站。 ❖ 车站分布应考虑城市规模因素。
城市规模大小包括城市建城区和规划区域面积及人口。一般来说,城市 区域面积越大,乘距就越长。
❖ 车站分布应考虑城区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大,同样吸引范围内,发生的交通客流量大,因此车站分布宜 密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