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赵东梅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3期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248-01

1.布置课前时事播报,督促学生关注时事,引导学生的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其他学科相比,政治学科的时政特点是最鲜明的。要想引导学生的政治认同,可以以时政热点为切入口,先使学生养成关注时政热点的习惯,及时了解国内和国际发生的热点时事,主动关心国家发展进程,与国家、民族同命运。因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时政本,选取记录当天发生的5条时政大事,按照事件发生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记清楚,内容不限题材、不限領域等,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喜好、对社会的重要性、对自身的影响等方面考虑选取,途径可以是电视、网络、报纸等,每节课上课前抽查一名学生上台进行“时事播报”三分钟,每周收取全班时政本进行检查督促。长此以往,能够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热点的习惯,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教师从学生所收集的新闻中可以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有利于提高教学素材选取的针对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对于学生所选取材料的方向性上要有积极地引导,尽量避免负面信息,更多地搜集正能量的热点,比如搜集播放近期大火的“厉害了,我的国”影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进步与发展,更好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组织辩论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弘扬学生的科学精神

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科学精神的弘扬首先要有质疑和批判精神。因此我借辩论之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使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政治学科主观题中的辨析类题目,要求学生分析观点并阐述理由,一般题目都是正误并存型的,要对“正”、“误”两个方面分别阐述理由。政治学科的教材内容中也存在很多对立统一的论点,比如经济生活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市场调节与国家调控的关系”;政治生活中“自由和法律的关系”;文化生活中“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哲学中“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教师要针对这些论点合理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正反双方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赛的形式既让学生在准备论据的过程中自主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又能在辩论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碰撞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弘扬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

3.设计开放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随着国家法制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力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但是受不良网络游戏视频、网络文学作品的影响,部分学生盲目模仿而走上犯罪道路,我国犯罪人员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取社会反响强烈的一些热点事件,通过设计开放性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讨论中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例如。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引入“上海市崇明区赵克权拖欠41名劳动者75万元逃逸”的案件,组织学生联系教材知识讨论,通过讨论得出“劳动者维权应保留的证据以及权利受损后应采取的措施”,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再比如讲授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时,引入最早的人肉搜索“郭文珺奥运冠军寻父事件”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公民在此事件中原本是想帮助郭文珺,但最后却对当事人及家庭造成了困扰。继而使学生明白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但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合法的方式行使政治权利。在活动中逐渐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遵法、守法、护法。

4.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升华学生内在情感,促进学生的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通过思想政治教学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古人云:“知先行重。”只有学生自身观念转变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而观念的转变单靠空洞的说教也无法有效完成,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首先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渗透教育方法,利用学生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来触动学生的内心,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进行撞击,提升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将德育落到实处。如在生活与哲学中《价

值的创造与实现》中,我让学生参与网上评选“感动中国”人物的活动,自主了解“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材料,通过这些人的感人事迹触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在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下去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后再利用有效时间组织学生参与“文明城市复评的文明监督岗”、“金昌国际马拉松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进社区”、“慰问特殊学校儿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达到情感与行为的统一,培养他们的公共参与素养,增强他们的公德意识和参与能力。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探索,采用各种方法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才能真正发挥政治学科对学生生活的指导作用和对学生人生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从本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看德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韩震.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3).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