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公开课优质课件(8)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1 金属材料(2页)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 属,也可能是合金。 2.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考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2页-3页) 1.共性:★在常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都具有金属光泽,都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差异性: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考点3★金属之最(4页) 1.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 2.锇的密度最大; 3.锂的密度最小; 4.钨的熔点最高; 5.汞的熔点最低; 6.铬的硬度最大。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考点4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4页)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考点5 合金(4页-5页)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2.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3.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 (1)铁合金:主要包括生铁和钢,它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生铁含碳量2%-4.3%, ★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比生铁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2)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和载重汽车等,可增加它们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并具有抗海水腐蚀、避磁性等特点。 (3)铜合金:黄铜:铜、锌的合金;青铜:铜、锡的合金;白铜:铜、镍的合金。 (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性质:优异的耐腐蚀性,对海水、空气和若干腐蚀介质都稳定,可塑性好,强度大,有密度小,又称亲生物金属。 用途:喷气式发动机、飞机机身、人造卫星外壳、火箭壳体、医学补形、造纸、人造骨、海水淡化设备、海轮、舰艇的外壳等。

(完整)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教案

(完整)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教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教案的全部内容。

年级:高二科目:化学主备:陈思丽 课题:化学平衡常数课型:新授课课时 : 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 (2)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定量解释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课本P29 的数据表格展开平衡常数含义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角度分析表格数据,并从中整合信息。 (2)通过运用课本P29 的数据表格,让学生懂得在不具备条件做实验的时候,从经验事实数据也能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3)通过课本P30例1和例2,让学生体会从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到应用平衡常数计算的过渡,掌握从定性到定量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方法。 (4)通过“三行式"计算模式的介绍,让学生掌握一种有序处理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平衡常数引入时的数据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更深入的了解事物的本质。【学习重难点】 1.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规则; 2。结合三行式计算平衡常数、平衡浓度、转化率; 3. 利用Q与K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第2课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第1课时

公开课: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 郴州市一中高三化学组:周莉芳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 2、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3、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自主学习3分钟】 请阅读教材P28——P31“化学平衡常数”部分 【达标检测1】 1、请列出下列方程式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Cr2O72—+ H2O ? 2CrO42—+ 2H+ CO2(g)+H2(g) ?CO(g)+H2O(g) CaCO3(s) ? CaO(s)+CO2(g) 2. 为妥善处理氯甲烷生产企业的副产物CCl4,以减少对其臭氧层的破坏。化学家研究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下列反应:CCl4+H2?CHCl3+HCl使CCl4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氯仿(CHCl3)。已知CCl4的沸点为77 ℃,CHCl3的沸点为61.2 ℃。100 ℃时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考点提炼: 【达标检测2】 1、若反应①N2+3H2?2NH3的化学平衡常数K1=a, 反应②2NH3?N2+3H2的化学平衡常数K2, 反应③1/2N2+1/3H2?NH3的化学平衡常数K3,则K2、K3如何表示? 考点提炼: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既能改变速率常数,也能改变化学平衡常数() (3)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则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4)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考点提炼:

【达标检测3】(教材改编题)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 + H2O(g) ?CO2 (g) +H2 (g),800℃时K = 1.0;用c(CO):c(H2O)=1:1或1:4开始,达到平衡时CO和H2O 的转化率。 考点提炼—K的应用: (1)对不同反应可以通过比较K值直接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在一定温度下,对于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同一反应可利用来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程度。 【达标检测4】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工业上可利用CO 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制备甲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1)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 (用K1、K2表示)。 (2)反应③的ΔH________(填“>”或“<”)0。 (3)500 ℃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mol·L-1)分别为0.9、0.1、0.3、0.15,则此时v正_______(填“>”“=”或“<”)v逆。 考点提炼——K的应用: (2) 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热反应。 (3) 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 ?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Q<K,反应向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状态;Q>K,反应向反应方向进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①大多数的金属呈__银白_色,(但是铜呈_黄_色,金呈_金_色);②常温下为_固体(但是汞为_液体_体);③具有良好的_导电_性、_导热_性和_延展_性。 (2)用途: 决定金属用途的因素有:是否经济、是否有害、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是否污染环境和是否便于废物回收 2. 合金:(1)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__金属_和_非金属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例如:生铁和钢是含__碳量_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约为_2%~4.3%,钢的含碳量为_0.03%~2%_。(2)合金的性质与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硬度大、耐腐蚀性好、熔点低。 1、通过观察上面的表格,你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密度比较大、熔点比较高、硬度比较大 2、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答:铅的硬度小,而铁的硬度大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钨的熔点高,锡的熔点低;如果用锡,则锡丝易烧断。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铬硬度大, 耐磨、美观,又防锈;金的价格高、硬度小如果镀金则会增加成本且不耐用。 5、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银的价格比铜高许多 6、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__性质___,还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价格、对环境的影响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10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考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 金属的化学性质(请完成化学方程式)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课题: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常见的金 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了解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 途。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和方法---1.学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 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性质,物质性质体现其用途”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课型:新课 教法:练习;讲解;实验;归纳。 教具:电脑;铁、铝、铜片、保险丝、生铁、钢。 教学过程: [引入] 1.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 2.提问:你对金属的了解还有哪些?为什么金属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 [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物理通性 (1)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2)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是固体(汞常温下呈液态) (3)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4)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5)大多数金属熔点较高。 [讲解] 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 影响等到多种因素。 [讨论](1)为什么镰刀、菜刀、锤子等到用铁制面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是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用来铸造金属硬币的材料应具有什么性质? [提问] 为什么目前金属只有90余种,由它们制得的合金却有几千种? [板书]二、合金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实验]实验8—1,比较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光泽、颜色、硬度,填写教材中的实验表格。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学 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 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名师精品教案 2017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阳谷一中栾习坤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数学知识的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能力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平衡状态概念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四、教学方法 类比、归纳、精讲点拨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引入课题 [复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可逆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的定义: [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 (1)H2 和O2 反应能生成水,水又能分解生成H2 和O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2))SO2 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把氢气和足量的氮气混合,充分反应后,氮气完全消耗。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及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化学平衡建立做铺垫]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平衡相关结论] (二)化学平衡 1定义: 2特点 前提: 对象: 外在表现: 实质: 3.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标志: ① ② [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1 和2,归纳有关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的生成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 mol B

C.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 的分子数比为1:3:2 【思考与交流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g)+2B(g)C(g)+ D(g)达到平衡。() A.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混合气体的密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试一试]: [布置] :课下作业1 教材P32 2、3、4 2、预习化学学平衡的移动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总汇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①大多数的金属呈__银白_色,(但是铜呈_黄_色,金呈_金_色);②常温下为_固体(但是汞为_液体_体);③具有良好的_导电_性、_导热_性和_延展_性。 决定金属用途的因素有:是否经济、是否有害、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是否污染环境和是否便于废物回收 2. 合金:(1)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__金属_和_非金属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例如:生铁和钢是含__碳量_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约为_2%~4.3%,钢的含碳量为_0.03%~2%_。 (2)合金的性质与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硬度大、耐腐蚀性好、熔点低。 1、通过观察上面的表格,你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密度比较大、熔点比较高、硬度比较大 2、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答:铅的硬度小,而铁的硬度大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钨的熔点高,锡的熔点低;如果用锡,则锡丝易烧断。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铬硬度大, 耐磨、美观,又防锈;金的价格高、硬度小如果镀金则会增加成本且不耐用。 5、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银的价格比铜高许多 6、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__性质___,还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价格、对环境的影响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关于金属的物理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导热性 B.具有延展性 C.具有金属光泽 D.能溶于酸 2.常温下,____________是液体,____________是熔点最高的金属,通常用____________做电缆线。白炽灯泡用的灯丝是用_________制备的;日光灯则充入了低压_________蒸气,_________和_________可用作货币,古代用_________做镜子。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2006中考,2) “21金维他”中含有铁、钾、钙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铁、钾、钙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2.下列各物质不属于铁合金的是( ) A.白口铁 B.磁铁矿 C.锰钢 D.球磨铸铁 3.下列各说确的是( ) A.在铁板表面镀上一层锌称为白铁,白铁是铁锌合金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高炉炼出来的是生铁,不是钢 D.从高炉排出的废气,可以直接放空 4.在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金属元素约占____________;在冶金工业上,把____________等金属称为黑色金属,其他金属称为____________。 5.今有四种处于固态的物质:钠、硅、氖、氯化钠。问下列四项性质的叙述各适用于哪种物质? (1)熔点很低的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的良导体,熔点在100℃左右________________; (3)熔点很高的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导体,但熔融后可以导电____________________。 6.铝的下列用途主要是根据它的哪些主要物理性质? (1)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造飞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用炊具____________________。 (4)包装用铝箔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金属的物理性质,试列举常见金属或金属用途: (1)金属光泽: (2)导电性: (3)导热性: (4)延展性: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化学方程式》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1)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 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 (3) 能初步掌握用简单的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 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书写步骤加以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书写。2.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预习新知】 1.在所有的化学反应中都必须遵循定律。 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 宏观: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微观: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引入】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而化学反应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我们今天主要探究的就是在化学方程式书写时,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怎样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新授】我们以水在通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这个反应为例,我们可以先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H2O H2+O2,引导学生得出用化学式正确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就是在宏观上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学生探求活动】 【思考】1 .家用铝锅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在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薄膜,其反应符号表达式如下:Al+ O2 Fe2O3,你认为正确吗?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 .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二氧化碳,你知道这种单质是什么吗?

平衡常数专题复习(公开课)

平衡常数专题复习 【目标要求】: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平衡常数(Ka、Kb、Kw)、溶度积Ksp的含义,会书写相应的表达式; 2、了解平衡常数的应用;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3、感悟化学与生活、社会、健康的密切关系,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 【高考链接】: 1、(2012年江苏高考) (1)一定条件下,NO与NO2存在下列反应:NO(g)+NO2(g) N2O3(g),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已知室温下BaSO4的K sp=1.1×10-10,欲使溶液中c(SO42-)≤1.0×10-6mol·L-1,应保持溶液中c(Ba2+)≥mol·L-1。 2、(2011年江苏高考) (1)在一定条件下,SO 2转化为SO3的反应为2SO2 (g) +O2(g) 2 SO3(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3、(2010年江苏高考)已知常温下Mg(OH)2的Ksp=1.8×10-8,若溶液中C(OH-)=3.0×10-6mol·L-1,则溶液中C(Mg2+) 。 归纳:江苏高考平衡常数考查方式: ①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书写; ②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判断反应的方向、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③利用化学平衡常数K进行简单的化学平衡计算; ④能运用溶度积常数(Ksp)进行简单计算; 一.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 (1)N 2(g)+3H2(g)2N H3(g) K= (2) CH3COOH H++ CH3COO― K a= NH3·H2O NH4+ + OH-K b= H2O H++OH― K W= (4)Mg(OH)2(S)Mg2+(aq)+2OH―(aq)K SP=

《化学平衡状态》公开课教案

考点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回顾】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 相等,反应 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 保持不变 的状态。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的依据: 依据1 :正逆速率相等:v(正)=v(逆) 【练习】 1.. 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N 2 +3H 2 2NH 3,,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N 2的同时生成1molN 2 B. 单位时间内消耗3molH 2的同时生成2molNH 3 C. 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N 2的同时消耗2molNH 3 D.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N 2的同时消耗2amolNH 3 2.可逆反应:2NO 2+O 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 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2 B.单位时间内2n mol NO 2断键反应,同时n mol O 2 也断键反应 C.用NO 2、NO 、O 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D. NO 的生成速率和NO 的分解速率相等 依据2:变量不变 变量:浓度、质量、压强、密度、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温度、各成分的百分含量…等 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 A(s)+2B(g) 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4.在一个温度恒定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 A(s)+n B(g) p C(g)+q D(g),已知m +n =p +q ,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密度不再改变 ③各气体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气体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 (C)∶v (D)=p ∶q ⑥单位时间内n mol B 断键反应,同时p mol C 也断键反应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⑥ D .④⑤⑥ 5.(2012海南高考)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pdf

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人教版)课题1---金属材料 题号解析 1 密度小,具有抗腐蚀性。 2 铁:可用于做菜刀、镰刀、锤子等;利用了硬度大的性质。铜:可用于制电线、火锅等;利用了其导电性好,导热性好,熔点高的性质。金:可用于制作项链、戒指等饰品;利用了其具有较好的金属光泽的性质。点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3 需要有光泽好,抗腐蚀,硬度大的性质。提示: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 4 (1)外科手术刀:不锈钢,因为其抗腐蚀性好。(2)防盗门:锰钢,硬度大。(3)门锁:黄铜,因为强度高,可塑性好、易加工、耐腐蚀。(4)自行车支架:锰钢,因为其韧性好,硬度大。 5 该金属可能的用途有:制作机器零件、火箭、飞机、轮船、电线、电榄、化工和通讯设备等。 6 解:1 000 kg铁红中铁的质量=1 000 kg××100%=1 000 kgX xl00%=700 kg答:1 000 kg铁红中最多含铁的质量为700 kg。点拨:利用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题号解析 1 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如果刷洗铝制品时,用钢刷、沙等来摩擦,就会破坏铝制品表面的致密氧化膜,使铝被腐蚀的速度加快。 2 配制波尔多液的硫酸铜溶于水可制成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反应,使铁制品被腐蚀,硫酸铜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04=FeS04+Cu,所以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也不能在配制时用铁棒搅拌。 3 ①C+O2CO2。(化合反应)或C+2CuO2Cu+CO2 (置换反应) ②CO2+C2CO (化合反应) ③3Fe+2O2Fe3O4 (化合反应)④Fe3O4+4CO3Fe+4CO2⑤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或 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⑥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Fe+CuCl2=FeCl2+Cu(置换反应)点拨:本题主要熟练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会判断反应类型。 4 2Mg+O22MgO (化合反应) Mg+2HCl=MgCl2+H2↑(置换反应)2Cu+O22CuO (化合反应) 5 (1)不反应(2) Zn+CuSO4=ZnSO4+Cu(3)不反 应 (4)Al+3AgNO3=Al(NO3)3+3Ag点拨: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判断金属能否与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化学平衡公开课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平衡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的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涵义,明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比较和判断 化学平衡状态。 2.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 衡移动的影响。 3.明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目的 4.培养学生反思审题、反思对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维度转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6.体会化学原理中的哲学思想,并用以指导学习实践和生活实践。 教学重点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与判断。 2.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浓度、压强和温度等)。 教学难点 1.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准确理解。 2.对化学平衡移动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 对比反思的方法、归纳概括的方法、激励法等。 教学设备 Microsoft Powerpoint。 教学过程

[引入]今天我们复习化学平衡,考试大纲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如下: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过渡]讨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标志 [学生讨论] 浓度、压强(化学计量数)、颜色、 速率、 密度(恒容、恒压)、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 [过渡]具体到习题中,如何落实这一内容呢?一起分享习题,请思考:[多媒体演示] (2003上海化学11) 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υ正(N2)=υ正(H2) B.υ正(N2)=υ逆(NH3) C. 2υ正(H2)=3υ逆(NH3) D.υ正(N2)=3υ逆(H2)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2Z(g) 其中X,Y为无色气体,Z为有色气体。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变化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总结]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动”动态平衡 “等”υ正=υ逆≠0←υ消耗(B)=υ生成(B) 这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原因。 “定”c、n、m、V、ω、φ以及物质的量分数不变。 “定”是“等”的必然结果! “等”“定”结合,二者相辅相承,成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主要标志。[过渡]外界条件改变时,会引起反应速率的改变,从而可能导致化学平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1)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五,实验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2,【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1、金属材料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演示实验8-1】 【讨论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教案

年级:高二科目:化学主备:陈思丽 课题:化学平衡常数课型:新授课课时: 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 (2)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定量解释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课本P29 的数据表格展开平衡常数含义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角度分析表格数据,并从中整合信息。 (2)通过运用课本P29 的数据表格,让学生懂得在不具备条件做实验的时候,从经验事实数据也能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3)通过课本P30例1和例2,让学生体会从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到应用平衡常数计算的过渡,掌握从定性到定量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方法。 (4)通过“三行式”计算模式的介绍,让学生掌握一种有序处理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平衡常数引入时的数据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更深入的了解事物的本质。 【学习重难点】 1.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规则; 2. 结合三行式计算平衡常数、平衡浓度、转化率; 3. 利用Q与K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第2课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第1课时

【课后拓展延伸】《学法大视野》P23页,体验1 P85页,1-4题 【教学后记】:本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勒夏特列原理,对一些表格数据的分析,建构“平衡常数”的概念,重点有三点:1、根据对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书写K的表达式;2、书写表达式时的一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下册全套

§5-1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 【教学用具】集气瓶、氧化钠、木炭、品红、水、烧杯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写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H2CO3 CaCO3 C CO CO 2 碳及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庭,有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炭,还有无机含碳物质,和有机物等,所有有机物都有碳,氢两种元素。如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CH4),还有酒精、醋酸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注意:碳和炭) 问: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都是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果把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还纯净物? 是混合物,它也说明了以前学习过的单质的概念,应该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而不能光光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下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 一、金刚石 1.物理性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会带上光泽,成为璀灿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是一种不导电、不导热的固体,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一种物质。 2.用途 坚硬是金刚石最重要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金刚石做为切割玻璃的玻璃刀,还可用来切割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为钻探机的探头。 二、石墨 1.物理性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地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以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它具有滑腻的感觉。 2.用途 利用它具导电性能可作为电极,如电池中的石墨电极等,因为它具有滑腻的感觉所以它可用来作为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它主要是因为其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才会这么大的差异。 三、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中有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而木炭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一种,现在主要以木炭为代表研究一下木炭的物理性质及它的一些主要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