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步行系统规划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经济特区步行系统规划

本次研究工作致力于 通过步行系统的规划与一系列实施举措,逐步建立一个适宜步行的城市,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便捷、舒适、优美的出行环境。这也有助于建设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 “ 宜居深圳 ” 。 成果从内容上分为“基础理论与案例研究”、“现状研究”、“目标与策略”、“规划研究”、“设计指引”与“行动计划”六部份。

1. 关注现实,直面问题

项目从关注市民的步行生活需求入手,对深圳经济特区步行系统现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现状调研与问卷调查工作。并以调研为基础充分分析了特区步行生活的特点,总结了现状步行系统的优势与问题。

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次规划研究借鉴了大量国内外先进理念与经验,包括丹麦的哥本哈根,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巴黎、中国的香港与上海等先进国家与地区的经验,积极寻找适用于深圳的方法。

3. 层次分明,注重实施

宏观层面——横向三个基本分区,纵向十个步行通廊

基本分区(图 1 )——分为绿色区域,指城市北部的背景山体,主要承担市民非日常的登山、休闲、运动等步行类型;橙色区域,指城市中部的城市建成区,汇集了市民各种类型的步行活动;蓝色区域, 指城市南部临海的公共活动区域,主要承担市民非日常的观海、娱乐、休闲等步行类型。

图 1 整体分区图

重要步行山海通廊(图 2 )——在橙色区域中,规划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绿地公园、公共开敞空间等天然的绿化条件形成的城市结构性的绿化通廊,使之成为城市级别的联系绿色区域和蓝色区域的步行通廊。具体包括:蛇口港步行通廊,大沙河步行通廊,华侨城步行通廊,竹子林园博园步行通廊,新洲河步行通廊,中轴线步行通廊,福田河步行通廊,布吉河步行通廊,沙头角步行通廊,大梅沙步行通廊。对这些通廊将会进行更加详细的步行环境设计,并会与所在区政府合作选择 1 - 2 个步行通廊作为试点进行实施。

图 2 重要步行通廊规划图

中观层面——全特区选出 14 个重点步行单元

图 3 城市重点步行单

元规划

规划根据交通条件、用地条件和对外吸引力等因素的综合叠加分析,得到特区的共 14 个重点步行单元,包括:前海、蛇口、南山商业文化中心、高新区、华侨城、世界之窗、深圳湾填海区、车公庙、中心区、皇岗口岸、华强北、罗湖商业区、沙头角及大小梅沙共 14 个。这些步行单元内部步行活动频繁、聚集度高、人流密度大,将作为深圳优先鼓励步行的区域,规划针对这些重点步行单元的不同特点分别对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指引。对这些重点步行单元将会进行更加详细的步行环境设计,并会与所在区政府合作选择 1 - 2 个步行单元作为试点进行实施。

图 4 步行系统规划设计指引内容构成框图

微观层面——初步建立特区步行环境与设施的设计与管理的指引

图 5. 指引示例:市区道路绿化设施带和步行空间的分配与设施安排

为了更好的落实步行系统规划,本次规划研究初步尝试编制了关于步行环境与设施的设计指引,旨在规范与统一城市规划的管理人员与城市规划的编制人员及其相关的设计人员的理念与基本原则及方法。主要内容构成如框图 2 所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对城市道路过街设施、人行道的空间利用、停车空间安排、街道家具与设施、人行道夜间照明、沿人行道的绿化景观、建筑界面等等都做了一定的规定。因为这些步行环境的细节,才是决定一个城市步行环境质量好还的关键。

本次的指引成果将会选择重点内容纳入正在编制的《深圳城市设计标准与准则》,这也会有利于推广与实施有利于步行的设计理念。

除此之外,还归纳整理出易于规划实施与操作的“行动计划”若干,并且会在规划研究结束后的后续工作中将这些“行动计划”分解到各个区,市规划局也将与区政府精诚合作落实好本次规划。

图 6 步行系统扽西控制要素图

最后,衷心希望,也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本次步行系统规划能够顺利实现,并有助于将深圳建设成一个:

健康之城:因为步行是一种交通方式,有助于鼓励非机动车交通、公共交通的发展,从而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步行还有助于市民的身体健康;

人文之城:因为步行是一种生活方式,有助于丰富城市的公共生活,从而繁荣城市的市民文化;

和谐之城:因为步行是一种交往方式,有助于满足城市各个阶层人士的需求,让无车一族也能感受到城市的可爱与关怀;

魅力之城:因为步行是一种感知方式,有助于增加市民及游客对城市更深层次的体验,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深圳更细腻的美丽。

重要步行走廊

(1) 城市山海步行通廊

在城市橙色区域中主要依托城市绿地公园、公共开敞空间等天然的绿化条件,形成了城市结构性的绿化通廊,这些通廊既是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敞空间,又为城市休闲步行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步行环境氛围,为了进一步强化山海之间的步行联系,规划需要延伸这几个廊道,使之成为城市绿色区域和蓝色区域相互联系的步行通廊。对这些通廊应严格控制机动车交通,依托良好的绿化条件进行详细的步行环境设计。具体包括:(如图 4.2 :城市绿地公园分布图;城市结构性步行绿廊规划图)

• 大沙河步行通廊

主要指沿大沙河的滨河休闲步行通廊,规划向北继续延伸大沙河景观通廊,打通其与塘朗山之间的步行联系,以 “ 还河于民 ” 为宗旨,依托现有的河流水体和景观绿化建设从塘朗山到深圳湾的连续步行通廊。

结合河道的水体和绿化环境整治,进行整体的步行环境改造设计,并根据沿河各区段不同的建设条件和环境特征,在各区段形成不同特质的步行环境,使沿河岸线成为积聚娱乐,运动,休闲等多种步行活动的滨河步行带。

通过对沿河周边道路系统和公交网络的梳理,增强沿线的交通可达性;根据沿河的景观特色需求,严格控制两岸的开发容量。力争把大沙河打造成为未来深圳滨河旅游的步行长廊。

• 城市中轴线步行通廊

主要指莲花山与城市中心绿轴形成的步行通廊,规划把城市中轴线的绿化景观带进一步拓展,向南延伸到深圳河,向北连通到大脑壳山,形成中心区贯通南北的步行通廊。

结合中心区两边现代化的商务办公和艺术文化设施的设计,以中轴线的绿地空间为依托,适当增加文化、艺术小品设施,并在不同区段内根据两边的建设条件和环境品质,赋予不同的展示主题,形成关于深圳城市艺术的不同展示平台,让人们步行穿越中轴通廊的同时,能全方位地感受深圳城市建筑及文化艺术的魅力。

结合地铁站点的

建立穿越此片区内部的公共步行通道,形成华侨城片区通向南部海滨的步行通廊。合理地处理公交、旅游观光与穿越型步行线路的关系,建立适宜区域特色的步行网络。

• 车公庙步行单元

在单元内土地功能置换的过程中,既利用日益增多的商业行为,不断提高步行活力与吸引力,又要采取多种途径避免和解决由土地混合使用导致的一系列对步行活动的干扰。

基于现状有重点分步骤地发展多层级的步行路径,特别强调发展步行优先的路径以及具备完全步行潜力的路径,通过优化步行系统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价值与地位。

• 中心区步行单元

结合中心区开发的机遇,全力打造门户地带具有象征意义的步行场所,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提供与保证高质量的步行感受。增加对适应人体尺度的步行空间的关注,消除单元内各大地块对步行活动带来的消极影响。充分发展地下空间的步行网络,使之成为对地面步行交通的有益补充。

• 皇岗口岸步行单元

致力于步行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有效地疏导大量的过境人流,并提高口岸附近的步行通行能力,以保障必要的步行需求。尽快解决行人与机动车特别是大型货柜车的冲突与矛盾,在重要的道路交叉口地带,调整与安排安全便捷的过街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