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CE编程与仿真教学大纲

SPICE编程与仿真教学大纲
SPICE编程与仿真教学大纲

《SPICE编程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332011

课程英文名称:SPICE Programming and Simulation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在学生学完电子技术类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主要用于集成电路的电路分析与仿真课程,为后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以及相关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对电子电路进行辅助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优化电路设计系统的创新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学习SPICE语言的基本结构、基本语句等基础知识,掌握编程方法,能够对集成电路进行各种类型的分析、设计和仿真。

2.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课程中各章节内容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知识面,为今后从事集成电路的应用及其系统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3.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掌握SPICE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编程能力,培养实际操作、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具有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的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本课程对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有较高要求,讲授中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并且举一反三的能力;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的电脑随时进行上机操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安排课堂讨论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注意提高学生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视频以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先修课有《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增加习题课,精选例题进行重点讲解,以便于学生消化和吸收重要的知识点,并安排习题课进行巩固提高。

2.课后作业主要是SPICE的编程练习,应使学生掌握编程方法,作业内容不宜过多。

3.实践以学生课后自行上机操作为主,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外自行上机操作的实践内容,完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重要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集成电路的基本电路及应用电路的编程和仿真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20%,上机操作成绩占40%,设计报告成绩占40%。

以上成绩由任课教师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五级制给出。

(七)参考书目

1.《HSPICE教程》,自编.

2.《CMOS电路模拟与设计---基于Hspice》,钟文耀、郑美珠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

3.《spice电路分析》[美]Steven M Sandler,Charles Hymowitz 苏蕾译,安源校,科

学出版社,2007.

4.《SPICE/PSPICE编程技术》,高燕梅、房蔓楠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模拟电路的计算机分析与设计--- PSpice程序应用》,高文焕、汪蕙编著,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5.

6.《PSPICE电子电路设计与分析》,周润景、张丽娜、王志军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7.《电子线路CAD与优化设计---基于Cadence/PSpice》,贾新章、游海龙、高海霞、张岩

龙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二、中文摘要

《SPICE编程与仿真》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集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力,而开设的一门现代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课程。

课程主要学习SPICE语言的电路分析、编程和仿真技术,重点讲授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与应用技能,从而使学生掌握SPICE语言在电路的各种分析类型中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初步具备应用SPICE技术进行芯片行为级和电路级设计及产品开发的能力,为进入集成电路全流程设计的自动化领域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概述

总学时2学时: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SPICE语言介绍

(2) SPICE分析功能

(3) SPICE电路设计流程

第2部分输入语句的结构与规定

总学时2学时: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输入语句的结构

(2) 输入语句的规定

(3)一个简单实例

第3部分电路元器件描述语句

总学时8学时: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第3.1部分无源器件描述语句(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电阻、电容、电感、互感、无损耗传输线

(2) 电压控制开关、电流控制开关

第3.2部分有源器件描述语句(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二极管、双极晶体管

(2) 结型场效应管、MOS场效应管、砷化镓场效应管

第3.3部分电源描述语句(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独立电源(电压/电流):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瞬态电源(6种):脉冲源、正弦源、

指数源、分段线性源、单频调频/调幅源

(2) 线性受控源(4种):电压控制的电压源、电压控制的电流源、电流控制的电压源、

电流控制的电流源

第3.4部分其它语句(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模型描述语句

(2) 子电路描述语句、元器件库调用语句

重点:

无源、有源器件描述语句的语句格式和用法

难点:

电源描述语句

习题:

电路元器件描述语句在具体电路中的使用

第4部分电路特性分析语句

总学时6学时: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4.1部分直流分析(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直流工作点分析

(2)直流扫描分析

(3) 直流小信号传输函数分析

(4) 直流小信号灵敏度分析

第4.2部分交流分析和瞬态分析(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交流小信号分析、噪声分析

(2)时域瞬态分析、频域瞬态分析(傅立叶分析)

第4.3部分蒙特卡罗分析、灵敏度/最坏情况分析和温度分析(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 蒙特卡罗分析

(2)灵敏度/最坏情况分析

(3) 温度分析

重点:

交流分析、瞬态分析的使用方法

难点:

蒙特卡罗分析、灵敏度/最坏情况分析的语句理解和使用

习题:

电路特性分析语句在具体电路中的使用

第5部分电路特性控制语句

总学时4学时: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5.1部分初始状态设置语句和参数、函数定义语句(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初始状态设置语句,包括:节点电压设置语句、初始条件设置语句、使用语句中给定的

初始条件

(2) 参数、函数定义语句,包括:参数及表达式定义语句、参数扫描分析语句、函数定义

语句

第5.2部分重置参数语句和输出控制语句(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重置参数语句

(2) 输出控制语句,包括:文本打印、绘图打印、绘图软件包调用

重点:

初始状态设置语句、输出控制语句

难点:

重置参数语句

习题:

电路特性控制语句在具体电路中的使用

第6部分器件模型及模型参数

总学时4学时: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6.1部分二极管和双极型晶体管模型及模型参数(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二极管模型及模型参数

(2) 双极型晶体管模型及模型参数,包括EM模型、GP模型

第6.2部分场效应管模型及模型参数(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JFET、MESFET 模型及模型参数

(2) MOSFET模型及模型参数,包括几种常用模型

重点:

双极型晶体管、MOSFET模型及模型参数

难点:

MOSFET模型及模型参数

第7部分模拟IC设计实例

总学时4学时: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7.1部分缓冲驱动器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 基本反相器单元设计

(2) 反相器链设计

(3) 电路特性分析与仿真

第7.2部分放大器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 指标分析

(2) 设计电路,写出电路网表,设定分析类型

(3) 电路特性分析与仿真

重点:

放大器设计

难点:

放大器设计中的电路特性分析

习题:

典型的模拟IC设计和分析

第8部分数字IC设计

总学时8学时: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第8.1部分数字电路器件(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

(1) 调用数字器件语句

(2) 数字器件库

(3) 数字器件原型描述语句

(4) I/O模型

(5) 数字节点和逻辑状态

第8.2部分数字信号源(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 数字信号源的描述语句

(2) 数字信号源的对话设置方式

第8.3部分数字IC设计实例(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 全加器

(2) 计数器

(3) 数码变换器

重点:

全加器

难点:

计数器

习题:

典型的数字IC设计和分析

第9部分设计方法与设计工具介绍—电路仿真总学时2学时: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HSPICE简介

(2) HSPICE特点与结构

(3) HSPICE具体功能

(4) HSPICE设计流程

(5) HSPICE输入与输出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体能训练是由体能相关理论、体能训练及实验教学部分组成的课程内容。(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旅游与户外运动方向的教学具体情况,以及新形势的需要而制定。(三)目的任务: 1、培养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树立刻苦锻炼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 2、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基本训练方法和体能能力对技能的渗透基本原理。 3、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及训练方法基础上,重点领会各户外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达到贯通学生所学基础和户外运动理论与训练实践的结合,为学生认识体质与运动能力关系打好基础。 4、具有独立从事户外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及基本科研工作能力。 5、增强运动素质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水平。 6、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 (四)课程代码: (五)教学时数与分配:本课程52学时, 3 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理论课20 实践课16 实验课12 考核 2 机动 2 合计52

1、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体能及体适能概念及关系释义2学时体能的构成及各主要项目体能构成的特点4学时体能的实现方式及促进与限制因素2学时 影响体能的因素2学时 促进体能提高的因素2学时 体能训练的恢复原理2学时早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正面与负面效果2学时提高基础体能能力与专项体能能力的方法及原理4学时 合计20学时 2、训练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与动态柔韧能力及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起动与疾加速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疾加速能力与高速运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无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无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有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有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移动灵敏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 机动2学时 合计18学时 3、教学实验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个人经历体能训练评价4学时* 观摩运动训练专业和竞技体校体能训练课及评价2学时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执笔人:大纲审核人: 课程编号:0808000555 英文名称:Motion control system 学分:4 总学时:64。其中,讲授54 学时,实验 10 学时,上机 0 学时,实训 0 学时。 适用专业: 自动化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电力电子技术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运动控制系统》是一门讲授交、直流电动机控制理论和控制规律,以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及运动控制品质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类交、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着重培养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从而掌握现代交、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理论和系统设计方法,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秉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解决运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以转矩和磁链(或磁通)控制规律为主线,由简入繁、由低及高地循序深入,论述系统的静、动态性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结构及其分类,理解运动控制的必要性,掌握单、双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VVVF变频器、交流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位置控制系统等的结构与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1. 课程重点 (1)直流调速系统:以直流电动机为对象组成的运动控制系统,转速单闭环调速系统,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控制规律,静态、动态性能分析,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方法。 (2)交流调速系统:异步电动机的稳态模型及基于稳态模型的交流调速系统,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模型及基于动态模型的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2、课程难点 (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通过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静、动态模型研究及性能分析,对转速与电流环的典型系统校正,推导PI 控制规律与工程计算方法。 (2)空间电压矢量PWM:从稳态和动态、时域和空间等方面论述矢量、标量、相量的区别与联系,各自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与物理意义。 (3)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依据旋转磁场产生原理,论述时间和空间变量的相对关系,讨论静止与旋转(或交变)的关系与转化,理解在各种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字仿真,分析比较各种物理量在不同坐标系的表现形式和相互间的联系。 (4)矢量控制系统:着重论述按转子磁链定向,定子电流转矩分量和励磁分量的解耦,等效

广东工业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数学建模教学大纲Word版

《数学模型》课程教学大纲 Mathematics Modeling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 选修 适用专业:信息安全、统计开课学期:4 学时数:56 学分数:3.5 编写年月:2006年6月修订年月:2007年1月 执笔者:陈学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数学向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已日趋明显,数学不仅在传统的物理学、电子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经济、人文、体育等社会科学领域也成为必不可少的解决问题工具。“数学建模”课是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应用意识、训练学生把科技、社会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按照既定的目标归结为数学形式,以便于用数学方法求解得出更深刻的规律和属性,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素质的一门数学应用类课程。因此,设立数学建模课程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本课程是沟通实际问题与数学工具之间联系的必不可少的桥梁。是一门充分应用其它各数学分支的应用类课程,其主要任务不是“学数学”,而是学着“用数学”,是为培养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数学人材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的获得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常用技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用数学方法和思想进行综合应用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着力导引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知识构造刻划客观事物原型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即从实际问题出发,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规律,紧紧围绕建模的目的,运用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反复探索、逐步完善,直到构造出一个能够用于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会利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问题,并能够撰写符合要求的数学建模论文。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其教学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翻译”为数学语言,并予以求解,然后再解释实际现象,继而应用于实际的思想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应用数学知识

三维建模教学大纲

三维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维建模 课程代码:21 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 总学时:60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页与广告制作)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选修课。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空间感和运动感,掌握三维空间建模、实体和环境的渲染贴图、光线及特效、动画制作等基本技能,具有使用计算机3D技术解决如广告展示、建筑装潢、环境艺术、游戏等方面实际应用问题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深入应用奠定基础。(三)课程任务: 1、在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三维空间的几何体、曲面、复合实体建模和编辑修改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掌握为模型使用材质和贴图、进行渲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掌握在场景中使用各种灯光、设置摄象机,制作特殊视频效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针对实际应用项目,综合使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完成一至两个中等难度的设计任务。 二、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三维动画的基础知识: 1、了解三维动画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制作三维动画对系统软硬件的要求; 2、了解3ds max的界面布局、工具名称及功能,掌握其使用方法; 3、理解空间坐标系统和透视图;会使用视图操控工具; 4、了解三维动画制作的一般过程和控制动画的方法。

(二)基本几何体的建模: 1、熟练掌握标准几何体的创建和参数设置方法 2、熟练掌握扩展几何体的创建和参数设置方法 3、熟练掌握用布尔运算创建复合几何体的方法,会建立和解散“组群” 4、熟练掌握平面二维曲线、图形、文字的创建方法 (三)编辑修改器的使用: 1、熟练掌握弯曲、扭转、锥化、倒角修改器的使用方法; 2、熟练掌握噪波、位移、伸展、倾斜、球化修改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轮廓倒角、结构线框、FFD修改器的使用方法; (四)放样建模: 1、熟练掌握用二维路径和二维造型进行放样的建模方法 2、掌握在放样建模中使用缩放、扭曲、倾斜、倒角、拟合修改器的方法 3、熟练掌握使用拉伸修改器将二维图形拉伸成三维实体的方法 4、熟练掌握使用旋转修改器将二维曲线旋转成三维实体的方法 (五)NURBS建模: 1、掌握两种NURBS曲线的创建和修改方法; 2、掌握标准NURBS曲面的创建和修改方法; 3、会由NURBS曲线生成NURBS曲面; 4、能使用多边形网格建模的方法。 (六)材质的编辑和贴图: 1、了解材质编辑器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给物体赋予材质的步骤; 2、熟练掌握标准材质的编辑和修改方法; 3、掌握混合材质、双面材质、顶底材质、投影材质的编辑和修改方法; 4、掌握多维次物体材质、光线跟踪材质的编辑和修改方法; 5、掌握用贴图为物体赋予材质的方法,会使用“贴图坐标”修改器。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实例教学大纲-2017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实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032005 课程英文名称: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Design Examples 课程总学时:16学时讲课:16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适用专业:自动化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实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系统”概念,了解自动化系统主要的控制方法、控制技术,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例教学,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全方位、多视角介绍采用单片机、自动化仪表、工控机、PLC组建不同工业流程的设计实例和实施过程;要求学生了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建立起“控制”与“系统”的概念,了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流技术和前沿技术。 (三)实施说明 在讲授具体内容时,从一个具体的被控对象分析入手到合理的控制要求的形成,从控制装置、元器件部件选型到控制方案的产生,从硬件结构到电路细节,从软件框图到控制算法以及实施过程一一进行分析讲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自动控制原理》和《C语言程序设计》。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无。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了解程度;考核学生自动化产品研发思路和独立思考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学生成绩采用二级制(通过、不通过)。成绩由学术报告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及课堂表现组成,占总的40% ;学术报告成绩占总的60%。 (七)主要参考书目: 1. 《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与实施》,林敏等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过程控制系统》,俞金寿孙自强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PLC编程及应用》(第4版),廖常初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课程通过对精选实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选型、研制、调试和实施等讲授,使学生建立“控制”与“系统”的概念,了解自动化系统的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本课程将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单片机、自动化仪表、工控机、PLC等组建不同工业流程的设计实例和实施过程,本课程将为后续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教学大纲 目录 一、课程定位 (2) 二、课程设计理念 (2) 三、课程目标 (5) 四、学习模块设计 (6) 五、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1) 六、实训、实习设计及依据 (11) 七、课程组织的创新与特点 (11)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适用专业:三维动画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 课程类型:B类(理论课+实践课) 课程学时:96学时 课程学分:6学分 2.课程性质:该课程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讲授三维模型的创建,三维场景灯光的设置、三维场景的材质、三维动画制作等内容。目前,本课程适用于动漫设计与制作、建筑漫游动画、室内设计等专业。 3.培养目标: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课程系统化、以及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结合,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二、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三维动画设计专业的必修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针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特点,与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设计,注重与后期专业课内容衔接,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行业企业的标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模块中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 2、课程设计的思路 (1)课程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本课程是将《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主要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嫁接到多个实际的动画项目中,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从典型的工作项目中提炼出学习内容,学生完成了指定的工作任务也就完成了学习目标。 (2)穿插进行校内专业实习 通过引三维动画设计公司进校园,兴建动漫产业园,建立企业运营、教师教学、学生学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程教学大纲高宏伟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0231010 课程英文名称:Process control system and instrument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24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选修课。课程的任务是初步掌握工业自动化仪表和工业过程控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各种工业仪表获取各种工业生产过程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各种工业测量仪表的功能、原理、结构及工业过程中仪表的选用原则和方法,包括传感器,变送器,调节器和执行器。掌握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工业控制系统的原理构成,各种控制规律的选择,控制对象的特性。掌握实际系统中工业仪表的装置原理、结构、功能及参数的选取。这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了解工业控制技术的发展及新型的检测及控制装置。针对基本任务,本课程应围绕着各种控制系统设计所涉及到的参数及各种控制仪表来展开。 (三)实施说明 大纲所写内容不一定全部在课堂讲授,可在以硬件为主的基础上,详略不同的介绍。素质教育应贯穿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站在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整体高度上,看待本课程应承担的职责。讲授内容要分清每一部分在课程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对课程各环节应实施统一调配,增强教学的效果。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本大纲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习题内容的选择可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灵活掌握,使学生能够与时具进。实验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应具有真实性和综合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仪表构成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各种测控量计算等能力。 3.成绩构成:实验、平时考核(小测验、提问等)和期末大作业成绩的总和。 (七)主要参考书目: 《过程控制:系统.仪表.装置》,林锦国,东南大学出版社 《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邵裕森、巴筱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王再英、刘淮霞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张根宝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工业检测与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初步掌握工业自动化仪

数学建模 教学大纲

《数学建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64学时学分:4 开课单位:信息管理学院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数学建模(实验)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利用数学和计算机基础平台进行实践应用课程之一。是基础数学科学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数学建模素质。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计算推导能力;通过数学模型有关的概念、特征的学习和数学模型应用实例的介绍,培养学生双向翻译能力,数学推导计算和简化分析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力;培养学生联想、洞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至两种数学软件(matlab,lingo等),为学生适应日后在社会中实际应用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数学建模是研究如何将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知识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问题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数学建模是集经典数学、现代数学和实际问题为一体的一门新型课程,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求掌握的初等模型、简单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差分方程模型、概率统计模型等模型及求解方法。由于课时的关系,可以适当删减某些比较难的内容,但是务必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有所得,要求至少掌握基本建模方法思想,会使用操作数学软件工具解决基本数值分析问题。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导引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数学建模 2、为什么学习数学建模 3、怎样学习数学建模 MATLAB软件初步(1) MATLAB软件初步(2) 重点: 1、数学建模基本方法; 2、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难点:MATLAB软件应用; 第1章数据分析模型 教学内容: 薪金到底是多少 评选举重总冠军 估计出租车的总数 解读CPI MATLAB 矩阵 NBA赛程的分析与评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08年D题MATLAB 多项式 重点: 1、薪金到底是多少; 2、评选举重总冠军; 3、NBA赛程的分析与评价; 难点: MATLAB 矩阵; 第2章简单优化模型 教学内容: 倾倒的啤酒杯 铅球掷远 不买贵的只买对的 MATLAB符号计算 影院里的视角和仰角 MATLAB 绘图 易拉罐形状和尺寸的最优设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06年C题重点: 1、倾倒的啤酒杯; 2、不买贵的只买对的; 3、易拉罐形状和尺寸的最优设计; 难点:MATLAB 绘图; 第3章差分方程模型 教学内容: 贷款购房 管住嘴迈开腿 MATLAB m文件与m函数 物价的波动

《三维建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三维建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032031 课程英文名称: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是一门计算机软件学习与应用课程。三维建模软件是工程人员提高设计水平与效率、改进产品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竞争能力的有力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atia软件中几个基本模块的操作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大型工程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知识储备并奠定基础,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打下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Catia软件中几个基本模块的操作和应用,建立三维建模的概念; 2.能够进行基于草图的三维模型建立并合理添加约束进行装配; 3.能够对所设计零件或装配进行工程图设计,并进行合理标注; 4.能够进行简单的曲线和曲面设计。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三维建模的基本构成及软件的安装等基本知识。 2.基本能力:掌握应用catia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装配及工程图设计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重点对基本命令和建模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模型进行建模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实例强化学生对命令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采用现场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授基本命令后,对命令的应用示例在教师机上讲授演示,学生在自带的笔记本上同步操作演练,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当场对软件相关命令进行吸收并应用,并在练习中增加变换,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三个环节来实现。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学生先修:《机械制图》并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将为《虚拟样机技术》、ANSYS技术》、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根据课程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安排一定的实例,通过课堂练、教师讲解相结合和课后作业完成。对重点、难点命令如多截面实体等加强习题练习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课堂学生完成指定任务的先后顺序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一

运动训练学课堂教学大纲.doc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授课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3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内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智能系统集成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智能系统集成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智能系统集成控制技术》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技术性课程,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以计算机、自动化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向建筑行业的应用和渗透。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智能建筑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初步掌握智能建筑各个子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设计方法和工程实施步骤,以及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目前国内、外楼宇智能化管理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2、理解楼宇智能化的的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 3、掌握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能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保养。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概述...... 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智能建筑的组成;熟悉智能建筑的支持技术;掌握智 能建筑的功能及特点;了解智能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智能建筑的组成;智能建筑的支持技术。第一节智能建筑概述 一、智能建筑的组成 二、智能建筑的支持技术第二节国内外智能建筑的动态与发展趋势

一、智能建筑的功能与特点 二、智能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楼宇智能化的关键技术……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熟悉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各种关键技术;熟悉各种典型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熟悉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了解楼宇智能化集成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各种典型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楼宇智能化的技术基础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二、各部分的作用 三、算机控制、网络、通信三大技术 第二节典型BA系统设备 一、各种典型传感器和执行器 二、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 三、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三节楼宇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技术 一、系统集成的概念 二、常用楼宇智能化技术 三、分散控制技术 第三章智能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10 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楼宇自动化系统组成及监控功能;熟悉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各子系统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其监控功能;熟悉监控系统常用设备;了解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智能楼宇内的集成与联网;掌握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方法。 重点和难点: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各子系统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其监控功能;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方法。 第一节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一、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二、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功能 第二节暖通空调监控系统 一、暖通空调监控系统组成 二、暖通子系统工作原理 第三节建筑给排水监控系统 一、建筑给排水监控系统组成 二、建筑给排水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第四节供配电监测系统 一、供配电监测系统组成 二、供配电监测系统工作原理第五节照明监控系统 一、照明电监测系统组成 二、照明电监测系统工作原理第六节电梯监控系统 一、电梯电监测系统组成二、电梯电监测系统工作原理第七节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数: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大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将数学知识、实际问题与计算机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广泛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 1、在大学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对较复杂的问题能够使用数学软件或编程求解;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建立数学模型 内容: (1)初等建模示例:椅子能在不平地面上放稳吗,预报人口增长等; (2)有关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 目的和要求: 理解数学模型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二)初等模型 内容: (1)建模示例:公平席位分配,双层玻璃窗的功效等; (2)讨论与交流:录音机计数器,商品的包装。 目的和要求: 由建模实例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建模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抽象过程,基本掌握用初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三)简单的优化模型 内容: (1)建模示例:存储模型,森林救火,最优价格等; (2)讨论与交流:冰山运输 目的和要求: 基本掌握建立静态优化模型的一般方法,会利用微分法解决优化问题。 (四)数学规划模型 内容: (1)建模示例:奶制品的生产与销售,汽车生产与原油采购,钢管和易拉罐下料等; (2)讨论与交流:自来水的输送,接力队员的选拔 目的和要求: 理解规划优化模型的思想与意义,掌握建立规划模型的一般方法,能够利用优化软件求解规划模型的解。

《三维动画》教学大纲

《三维动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维动画 课程编码:0773053 适用专业及层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课程总学时:54 课程总学分:3 先修课程:3ds Max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三维动画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专业的必修课程,接续《3ds Max》继续详细讲解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和技巧。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三维动画设计及制作的相关知识,为该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影视广告、平面设计,影视动画制作等工作领域打下基础。 本课程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和上机实验操作,训练学生能独立完成电脑效果图及浏览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掌握电脑美术设计软件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美术基本功和绘画技能,具有较高的设计观念和审美意识。本课程是一门兼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尤其是后者。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复习软件的基础知识,界面元素和各功能区的作用,视图显示控制以及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且还对三维场景的变换操作和坐标系统进行了详细讲解。 对动画原理也做一定介绍。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软件的基础和概念。 熟练掌握3ds Max的界面布局以及各功能区的作用,熟练掌握命令面板中各组件的功能。熟练掌握视图的操作方法。

熟练掌握各种功能面板的操作方法,包括创建、修改、层次、运动、显示和工具。 熟练掌握3ds Max的工作流程,包括建模、灯光与摄影机、材质与贴图等。 【教学重难点】 无 第二章动画 【教学内容】 介绍如何在3ds Max中为对象制作动画。包括为对象设置简单动画的基本流程和动画的各项参数,如何使用修改器为物体设置动画,使用轨迹视图和摄影表为对象设置高级动画,以及使用各种控制器和约束。 熟练掌握基础动画的原理以及动画控制区各面板的作用。 【教学要求】 了解使用各种修改器设置动画。 熟练掌握使用轨迹视图和摄影表编辑动画的方法。 熟练掌握常用动画控制器和动画约束。 掌握骨骼的创建与调整。 掌握蒙皮修改器的几种使用方法。 掌握IK解算器的应用。 【重点】 轨迹视图和摄影表、骨骼、反向动力学 【难点】 蒙皮、反向动力学、IK解算器 第三章 Character Studio角色动画 【教学内容】 Character Studio是3ds Max的最重要模块之一,可以对角色模型创建骨骼对象、设置蒙皮以及编辑动画效果,还可以为大场景制作群集动画。本章详细讲解Character Studio的Biped(两组动物)、Physique以及群集三大模块,灵活运用这些模块可以制作出灵活逼真的角色动画效果。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代码:ELEA3042 英文名称:Computer Control System 课程性质:专业学位课程学分/学时:4学分/72学时(54+18)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先修课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杨歆豪 大纲执笔人:杨歆豪大纲审核人:余雷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位课程。本课程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以离散控制理论等基础知识为主,同时结合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复变函数等概念,并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算能力及进行科学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将计算机作为系统的控制器,从而实现对生产对象的有效控制,所以在本质上计算机控制讨论的就是系统的离散控制。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号的离散和恢复,Z变换与Z反变换,差分方程及其求解,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状态方程,系统的稳定性、过渡过程和稳态误差,系统的离散化设计和模拟化设计,数字PID技术和改进,离散系统的能控性和可测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初步分析、具有实用价值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完成简单计算机控制系统构成、实时软件编制以及系统调试维护的基本能力,为毕业后参与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调试和维护打下初步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结构和组成,较好的掌握香农采样定理和零阶保持器,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本质是离散控制系统,从而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差分方程、Z传递函数)和分析方法(Z变换、Z反变换); 2.领会S平面与Z平面的映射关系,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域,熟练灵活运用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判据,能够利用Z传递函数分析离散系统的过渡过程特性和离散系统的误差特性,能够利用系统的离散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分析系统的能控性和可测性;

数学建模教学大纲

数学建模教学大纲 适合非数学专业理工科课程(60学时) 一、课程内容简介 数学建模是研究如何将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知识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问题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数学建模是集经典数学、现代数学和实际问题为一体的一门新型课程,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主要介绍数学建模的概述、初等模型、简单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差分方程模型、概率统计模型、图论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等模型的基本建模方法及求解方法。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数学建模是继本科生高等数学、工程数学之后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本技能,培育和训练综合能力所开设的一门新学科。通过具体实例引入使学生掌握数学建模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类型。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并能进入一个实际操作的状态。通过数学模型有关的概念、特征的学习和数学模型应用实例的介绍,培养学生双向翻译能力,数学推导计算和简化分析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力;培养学生联想、洞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前需要基本掌握下列课程内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由于本课程的学习,只要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种能力提高有助其它专业课的学习。 四、本课程基本内容要求 1、绪论 1)、基本要求使学生正确地了解数学描写和数学建模的不同于数学理论的思维特征,了解数学模型的意义及分类,理解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及步骤。 2)、课程内容建模概论、数学模型概念、建立数学模方法、步骤和模型分类、数学模型实例: (1)稳定的椅子问题(2)商人过河问题(3)人口增长问题(4)公平的席位问题 2、初等模型 1)、基本要求掌握比例方法、类比方法、图解法、定性分析方法及量纲分析方法建模的基本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综合分析。 2)、课程内容(1)双层玻璃窗的功效问题(2)划艇比赛的成绩(3)动物身长和体重(4)核军备竞赛(5)量纲分析与无量纲化 3、简单优化模型 1)、基本要求了解优化模型的建模建立思想,理解优化模型的一般意义,掌握优化模型求解方法。 2)、课程内容(1)存贮模型(2)森林救火(3)血管分支(4)冰山运输 4、线性规划模型 1)、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单纯形方法,深刻理解线性规划模型的基本特点,理解优化模型的一般意义,能结合计算机软件解决线性规划模型。 2)、课程内容(1)线性规划预备知识(2)奶制品的生产与销售(3)自来水输送与货机装运 (4)汽车生产与原油采购(5)接力队的选拔与选课策略 5、离散模型 1)、基本要求了解层次分析法,深刻理解层次分析法建模的基本特点,熟练掌握层次分析法建模 方法。 2)、课程内容(1)层次分析法模(2)循环比赛的名次(3)效益的合理分配 6、微分方程模型

3D教学大纲

《3D》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前导课程:AutoCAD计算机二维设计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3DSMAX计算机三维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是从事艺术设计及相关研究必备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是建筑装饰、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也是其他设计类专业的重要选修课。 课程设计是使融会贯通本课程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完成一个较完整的3D建模、,室内效果图,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认识和熟悉3DSMAX软件的应用和用途,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运用设计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综合性课程的训练学习,使学生可以达到结合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按要求独立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查阅相关手册和资料,进一步熟悉常用用途和技巧,来达到能独立完成一整套效果图,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重点及难点: 1、3DsMax界面工具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明确了解3DsMax基本知识 2、通过对3DsMax的基本知识的掌握,认识到3DsMax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3DsMax的装载过程 【教学内容】 1-1装载软件步骤 1-2操作界面介绍 1-3基本工具使用 1-4基本操作应用入门实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什么叫做三维,它们能够做些什么,了解主要功能。 2、详释3DsMax界面的操作布局,以及视图控制区各按钮的作用 3、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制作简单图形的效果图 4、绘图单位、捕捉设置及定制用户界面 5、掌握各种坐标系的概念,复制物体的方法,阵列、镜像、对齐等工具的使用 【教学方法及教学建议】 理论及示范 2、基础三维建模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三维形体的作用及其创建 2、通过对三维形体的创建可以制作出很多复杂的造型 3、学会利用变换工具制作图形 【教学内容】 2-1三维形体的作用及创建 2-2 3DsMax中对象的含义及其选择方法 2-3 变换工具的使用 2-4 综合练习——制作酒吧台凳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如何正确掌握标准基本体的建模方法和参数调整 2、如何正确掌握扩展基本体的建模方法和参数调整 3、熟练使用变换工具制作图形

运动控制基础教学大纲2017版

《运动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131004 课程英文名称:Moving-Control Foundation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6 实验:4 上机:0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讲授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基础;直流运动控制系统基础;交流运动控制系统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分析运动控制系统的知识;掌握电动机起动、制动、调速的实现方法:掌握直流运动控制系统、交流运动控制系统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课程理论严谨,系统性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学风。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注意阐述各种分析方法的横向联系,以培养分析,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设计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在运动控制系统动力学基础部分,着重介绍:运动方程式,多轴运动控制系统等效为单轴运动控制系统的折算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各量折算式。 在直流运动控制系统基础部分,着重介绍: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直流电动机起动、制动的实现方法及静态特性,调速的基本原理、性能指标及调速方法。 在交流运动控制系统基础部分,着重介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制动的实现方法及静态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的基本原理及调速方法。 3.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的主要先修课程有电路及电机学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将作业内容带到实践环节去验证.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等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要求学生在做实验前,充分阅读实验指导书,以免实验时不知所措;要求每个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验,独立思考,加强对运动控制原理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