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丁杭缨《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权威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的大体过程)

一.引入:一根吸管剪成三段,头尾相连,会得到什么图形?

二.展开

1.反馈:三种不同的情况。

2.思考:为什么其它2种围不成三角形?

3. 第一次小结: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尝试:4厘米、10厘米、5厘米符合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吗?

5.第二次小结: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6.自学书上82页

三、巩固

1.书上86页习题,在能围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勾

学生反馈,交流

分析(3、4、5,3、3、3,2、2、6,,3、3、5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1、3cm,4cm,5cm的分析(片段)

师:刚才我们已经判断了,长为3、4、5个单位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现在我们再来看这道题: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4、5,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条边长度相差不多。

师:经验告诉我们,相差1cm,也就是三条线段是三个相邻的自然数,肯定能够围成三角形。能否得出结论:凡是三条线段的长度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那么它们就一定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应该是的。

生:我不同意,因为1、2、3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1+2=3。

师:那么把1、2、3去掉,用其他连续的三个自然数,它们就一定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0、1、2也不行。

师: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0表示没有。

师“:没有”表示什么意思?

生“:没有”表示只有两条边。

师:只有两条线段当然不能围成三角形,从自然数角度来说,的确0、1、2也不行。反思刚才的两种情况,我把0、1、2和1、2、3都去掉,三

条线段的长度是其他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就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观点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也同意。举个例子———

生:4、5、6。

师:4、5、6可以吗?告诉我,4、5、6为什么可以,说一个算式。生:4+5>6。

师:很好,还有吗?再来举一个。

生:2、3、4。

师:2、3、4可以吗?可以。谁能来说个大一点的?

生:1000、1001、1002。

师:同意吗?说说为什么能?算式是什么?

生:1000+1001>1002。

师:只不过用1000、1001、1002三条线段围成的这个三角形,如果它的单位名称是厘米的话,它的面积要比我大屏幕上3、4、5这三条边围起的三角形的面积要大得多。

师:这道题目挺有意思的。看着这道题目我想再请大家想一想:3、4、5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有没有感觉?用你的直觉围一围。

生:我知道了,用3、4、5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肯定不是那种特别正规的三角形。如果是3、3、3,应该是个正规的三角形。

师:他脑海里的“正规”我已经明白了,就是非常方方正正的那种三角

形。用3、4、5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肯定不是最正规的,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会是怎么样的?(几个学生逐一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想不想知道3、4、5这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大屏幕出示该三角形)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就是3、4、5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吗?

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师:不是可能,是一定,有没有看到一个直角?这个三角形非常重要,因为到初中的时候我们还要学到这个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叫勾股定理,三条边分别叫做“勾三股四弦五”。

2,观察3cm,3cm,3cm就一定能围成什么图形?(等边三角形,出示)

3,2cm,2cm,6cm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怎么改才能使三角形围成一个三角形呢?(6改3,2改5……)假如换成1cm,会长成什么样?)换2 3 4 呢?(课件出示)

4,3cm,3cm,5cm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若换掉其中的3cm的边,有那些换法?

5.习题的相关变式练习(略)

四、拓展

1、解释路线图、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边关系

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剪三段围成三角形中的奥秘解析

讲座:建构·解构·重构——“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

(一)

曾经十分欣赏法国画家弗朗索瓦·米勒的名画——《拾穗》,而真正读懂这幅名画却是在长大之后的蓦然回首之间。

第一次接触《拾穗》,没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只看见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灰暗无光的天空、闪着金光的麦田,与此相对应的是佝偻腰身、破旧衣衫、黧黑面孔、麦穗装在口袋的女人们,她们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在和大地默默地交流、倾诉。从老师的教导中知道了“这幅画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拾穗者的艰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藐视不劳而获者的丑恶行径”,名画因为情感而“爱憎分明”。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米勒的一段原话:“我一生中除了田野之外,什么也没看到过。我只想把我看到的东西简单地描绘出来,并且尽我所能表现它们的本质。”“重击”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幅画的艺术主张是传播爱,而非煽动仇恨。于是,明白了米勒的麦穗只不过是一种象征,是表示美的一种手段。它和塞林格的《麦田》、凡高的《向日葵》、梭罗的《瓦尔登湖》没有什么区别,麦穗还是那个麦穗!千回百转,一切还是回归大地。

分析我对《拾穗》的理解过程,让我体会到,任何一个深刻的理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会在我们原初或主观或客观的建构中被经意或不经意地解构,却又在看似破碎的解构中获得重构,从而生成极具个体意义的生命力的认识,然而,这个过程绝非是线性的,总是在螺旋式的上升中不断经历着否定之否定的痛苦与快乐。由此,我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孩子们的数学学习。

(二)

要使孩子的每一次学习成为其生命中的一部分,建构、解构与重构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美妙的过程。为此,我重读了有关建构主义的理论。

首先是关于知识与它存在的方式。知识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随着人类的进步,将不断产生新的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答案;知识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也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学习主体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知识借助语言符号赋予了自身一定的外在形式,但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它以某种方式存在于学习主体的头脑中,这也就是说,学习者不可能对知识有同样的理解,学习个体是在先前的经验基础上来建构知识的意义的,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因此,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其次是关于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不是对知识进行复制的过程,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知识进行编码,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已有的建构进行选择、修正,并赋予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