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方法的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与交流

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方法的演变

赵凡翔 广州体育学院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30多年来有关于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主要针对各个阶段研究者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简要概括其特征与不足之处,同时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个人观点。

关键词: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方法;演变

身体形态作为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比赛成绩密切相关。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都有区别于其他项目运动员的专项形态特征,良好的身体形态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因此对于各个项目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希望可以为之后身体形态研究提供帮助。一、运动员身体形态研究方法的演变

(一)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的第一阶段

研究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第一阶段是从1985年到1997年,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们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对比研究。例如,1985年尹怀容、陈铁在《各国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调研》一文中,通过对比分析中国队与其他各国指标,从而找到中国队与其他各国队员之间存在哪些差距,为我国和其他国家提高少年足球运动水平与足球运动员体质上提供有效依据;1997年麦全安、李仲明等人在《广东省花样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一文中对比分析了广东省花样游泳运动员与中国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差异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广东省花游运动员与广东省大学生身体形态之间的差异。

在第一阶段中对比研究最为常用,通过计算均值与检验显著性作为主要方法来得出运动员形态特征。在第一阶段后期出现了通过分析各个指标与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来得出对成绩影响最为重要的几个指标,确定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方法。总而言之,第一阶段的研究存在一定不足,突出表现在指标筛选过程

缺乏科学性,指标数量庞大不利于计算。

但是使人们认识到身体形态对于运动员

成绩影响的重要性,打开了身体形态特

征研究的大门。

(二)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的第

二阶段

身体形态特征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

从1998年到2007年,这个阶段研究者

们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运动员身体形

态特征,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阶段。

在这多种研究方法中,一些研究者选择

继续继承上一阶段的对比研究,并作出

相应完善。例如:2005年胡秀娟、石运

佳在《我国高水平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

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一文中使用专家

访谈法进行指标筛选,对比分析武术套

路运动员与普通成年人的长度指标、宽

度指标、指数指标,并结合实际情况总

结原因,使用同样的方法对比不同项

目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差异;

2005年祁团结在《我国优秀女子乒乓

球、羽毛球运动员形态特征的研究》一

文中通过对比分析对同项群内的我国男

子优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形

态进行比较分析,做两项目独立样本T

检验。我国优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员

身体形态指标因子分析的结果也不相同。

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围度指标是第一因子,

长度指标是第二因子。而男子羽毛球运

动员长度指标是第一因子,围度指标是

第二因子。

第二阶段中研究者们用了多种研究

方法,每种研究方法都各有其优势,但

是多数研究方法过于繁琐,部分研究者

对身体形态特征的认识趋于成熟,研究

方法多种多样。

(三)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的第

三阶段

身体形态特征研究的第三个阶段是

从2008年至今,研究方法已经成熟,多

数研究者热衷于通过专家访谈法或者是

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选取指标,再用因子

分析或逐步回归分析提取主要因子,最

后制作评分标准。例如:2009年高亮、

朱瑞琪、陈超在《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

动员形态特征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我国

在训 68 名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身

体形态指标的测试与研究发现,我国男

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主要由身体

围度因子、四肢长度因子和体脂因子构

成。文章采用数理统计法,利用因子分

析制定优秀散打运动员形态特征模型,

利用“离差法”制定了评价标准。

二、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方法的

发展趋势

从1985年开始对比研究在身体形态

特征研究领域就占有一席之地,他贯穿

了整个研究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

研究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科学并与其它

研究方法相互结合。数理统计法在当前

研究中最为常用,包括因子分析、聚类

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使数

据更加直观简洁,更易理解。

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我相信这些方

法还将被广泛使用,并且不仅仅只是将

身体形态结合专项特征、身体机能、运

动素质来探讨,更重要的是将身体形态

特征研究结合项目多发运动损伤一起研

究,从训练学角度调整运动员身体形态

的同时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为全民健

身过程中参与该项目的群众提供身体形

态参考避免运动损伤。同时从身体形态

特征对于运动员比赛优劣分析的角度看,

身体形态特征研究应当结合运动生物力

学分析将运动员身体形态优势发挥到

最大。

参考文献:

[1]罗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专项形

态特征与评价标准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2005,39(9):65-69.

[2]金慧娟,吕荷莉,陈志强.第29届

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运动员身体

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9,45(3):25-29.

[3]祁团结.我国男子乒乓球、羽毛球

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2006,29(5):648-650.

[4]高亮,朱瑞琪,陈超.我国优秀男子

散打运动员形态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2009,32(2):139-141.

2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