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方法的演变
男女套路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

肢体 过 超负 荷 的差异 , 12 气 韵 是 艺 术 作 品 中 呈 现 出 来 的 气 势 风 韵 , 产 生 在 . 它 形 神 统 一 的 基 础 上 , 是 主 客 观 相 互 交 融 的 结 果 。 技 武 术 又 竞 套路 的气 韵 表现 为演 练者 以生动 和 谐 的节奏 去 表现 艺术 对 象 的精 神 品性 和 生 命 力 。 因 此 , 过 演 练 将 “ ”的 涵 义 通 韵 ( 一种 有 节奏 感 的寓 统 一于 变 化 的形 式规 律 ,是呈 现 出 指 多样 统 一和 回环 往 复特 点 的形 式 因素 )具 体 地表 现 出来 。 不 仅 如 此 , 要 超 越 形 式 , 中 解 放 出 来 , 现 出 “ ”的 本 还 从 体 气
要 求 运动 员具 备 与 一般 人 不 同的 身 体 形 态结 构 。 为研 究套 路 男运动 员 与健 美操 运 动 员 的 身体 形 态 差异 , 经过 在 袁 老 师 的 细心 指 导 下 对 武术 系 2 1 0 0级 男生进 行 初 测 、 测 , 复 并求 得 一 些 数 据 , 过 这 些 数据 , 加 有 利 于研 究 武 术运 通 更
动 员 选材 , 求他 们 必 须 有 全 面 的 、 要 多样 化 的应 付 能 力 。 才能 适 应今 天武 术 全 面 的 、 多样化 的发 展 道 路 , 为 与世 界 也 各 国接 轨 , 了 中华 武 术 的腾 飞 . 定 了深 厚 基 础 。 为 奠
关 键 词 : 体 形 态 ; 形 ; 材 ; 动 训 练 身 体 选 运
1 研 究 方法 : 源自选取 其 它院校 以及西 安体 育学 院 2 1 0 0级 武 术 系 套 路 男 生 2 1人 为研 究对 象 , 1 采取 测 量 法 、 文献 资料 法 、 据 整理 数
优秀100米高脚竞速男子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

1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1 . 1 研 究对 象 : 以我 国 9名优秀男子 1 0 0米高脚竞速运动员 为研 究对象 ,这 9 名运动 员均 曾在 国家级 1 0 0米高脚竞速 比赛 中获得过前 8名的成绩 . 具体情况见表 I .
1 . 2 研 究 方 法 1 . 2 . 1 文献资料法 :
前言
根据以往学者的分析和研究 , 体能 主要有运动素质 、 身体形 态 、生理机能三个子系统构成 ,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核心系 统, 是衡量运动员体能素质水平高低的外在表现形式 , 身体形态 主要反映了运动员外部形态以及内部器官长度 、宽度等方面信 息, 它是运 动员所具有体 能水平 的物质 基础 和保 障 , 运动员拥有 良好的身体形态条件是运动员获得较高体能水平乃至训练成功 的前提 条件之一 , 因而 , 在每一个运 动项 目训练 的过程 中 , 均特 别重视身体形态方 面的选材及专项身体形态 的塑造 。在第八届 全 国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运动会上 ,高脚竞速被正式列入竞 赛项 目, 自此以后 , 高脚竞 速训练逐 步引起 了教 练员 、 体育学者 的广泛关注 , 并展开 了相应的研究 . 获得 的成果使我们加深 了对 高脚竞 速运 动项 目训 练的理解 , 但纵观 以上相关研究成果发现 : 针对 高脚竞速运动员 身体形态特征 而进行 的研究非常 少 ,则在 定程度 限制了高脚竞速运 动员科学选材 的发展 ; 因而 , 本 文在 前人相关研 究成 果的基础 上 ,着 眼于当前 高脚竞速体 能训 练研 究方面存在的不足 , 以系统论 、 多元智能等理论为论文开展的指 标思想 .选取 1 2名优 秀男 子 1 0 0米高脚竞速 运动员为研 究对 象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脚竞速男子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 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试图从多维的角度筛选 出能有效反映我 国优 秀男子 1 0 0米高脚 竞速 运动 员身体 形态 的特征 的敏感 指 标 ,希望获得的研究成果能有效的丰富高脚竞速项 目的训练 以 及选材体系 .为教练员指导高脚竞速运动员 的体能训练及科学 选材提供理论上 的参考和依据 ,为进一步促进优秀高脚竞速运 动员成绩水平提高做 出一点贡献 。
优秀青少年女子手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

优秀青少年女子手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闫亮苏州技师学院摘要:以16名优秀青少年女子手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身体形态指标,对所获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旨在找出手球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身体形态因素,为手球专项运动选材和训练监控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指标。
研究结果:1.优秀青少年女子手球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身体形态是肢体长度,因子荷载较大的指标为身高、上肢长、坐高、下肢长、小腿长、指距、大腿长;2.优秀青少年女子手球运动员第二重要的专项身体形态是粗壮程度,因子荷载较大的指标为腰围、髋宽、小腿围、大腿围、体重、踝围。
建议:在青少年女子手球运动员选材和训练监控中以运动员的肢体长度作为最重要的专项身体形态因素。
关键词:手球;青少年;女子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主因子分析一、引言手球运动项目特点是对抗、跑动剧烈,攻防转换时以有氧为主,射门及防守以无氧为主,是典型的混氧运动。
但研究表明,训练或比赛中无氧只占总量的一部分,主要还是进行有氧运动,因此,优秀的手球项目运动员具备高水平的有氧运动能力[1]。
这些都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体能水平作为保障。
身体形态是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的形态反映了一定的机能[2]。
因此,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指标历来是选材和训练监控的重要指标内容。
本研究以16名优秀青少年女子手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身体形态指标,对所获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旨在找出青少年女子手球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身体形态因素,为手球专项运动选材和训练监控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指标。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6名优秀青少年女子手球运动员,均为江苏省省锦标赛或省运会冠亚军选手,年龄14-16周岁。
(二)研究方法主要为身体形态指标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
测试实施方法均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中有关规定和计算方法[3]进行测试,采用统一规定的器材。
数理统计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主因子分析。
我国优秀大学生男单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素质特征的研究

刘炳泉
LI U Bi g u n n -q a
摘
要: 为使我 国男单健 美操 成绩明显进步 , 并旱 日赶超世界 先进水平 , 有必要 对我 国男单健 美操选
手的身体形态、 素质特征进行研究。由于我国优秀男单健美操选手一般集中 高 在 校里, 故本课题选取 我国优秀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训练水平的现状与成绩的关系, 及其与世界优秀选手在 身体形态、 素质发展水平 中的差距进行对比, 希望能为一线的教练员们在高级选材和训练中提供一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5 0 5 ( 0 6) 7 0 4 - 10 — 2 6 2 0 0 — 0 8 3
世界竞技健美操开展时间不长,但技术水平进步很快, 各国选手之间竞争 日 益激烈。随着对健美操训练技术与理论
的深 入研 究 , 练员在努 力探索运用 高新科技手段 训练 的同 教 时, 科学的选材在专项 训练中也成为重要 内容之一。 我 国健美操运 动员 自 19 年第一 次参加世界健 美操 比 95
s lc o n ri i g e e t n a d tan n . i
Ke r :Chn ;ma ;c l g td n;ar bc e ecs;ahee i es y wods i a n ol e s e t eo i x ri e u e tlt;f s n t
中图分类号 : 8 1 1 G 3. 4 3
医药大学 队、 复旦大学 队、 北京邮电大学 队、 中山大学 队。
12 研 究方 法 .
的陈凯宏代表参加 比 ,他在 3 名参赛选手中仅获得了 3 赛 6 2
名 ; 届世界健美 操锦标赛 是 20 第八 04年在保加利 亚举 行的 , 中国参加 男单 比赛 的选手 是广 州体育 学院 的宋 波 ,他在 4 1
河北省潜优势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

第 6期
河
北
体
育学Biblioteka 院学报 Vo. 3 No 6 12 .
NOV 20 . 09
20 0 9年 1 1月
J u n l f b i n t u eo y i l d c t n o r a o He e si t fPh sc u a i I t aE o
素在 主因子中所起 的作用 ,确定其是 否为主要影响 因素 。
12 研 究方 法 .
2 结果 与分 析
2 1 身体形态指标及派生指标 基本情况 .
身体形态指标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 。
表 2 身体 形态指标及派 生指标统计表
收 稿 日期 :20 —80 0 90 —9
作者简介 :张 绰庵 ( 92 ,男 ,河北保定人 ,教授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 1 6 一)
围~上臂放松 围] 、艾里 斯曼指 数[ [ / 12身高 (m)一胸 c
围 (m) c ]共 5个 。各测试指标按相关测试要求进行测试 。
1 2 2 数 理 统 计 法 ..
1 研 究对 象 及 研 究方 法
1 1 研 究 对 象 .
采用 S S 1. 统 计 软件 对 数据 进 行 主成 分及 因子 分 P S 15 析[ 。因子分析[ 是在为数众 多的因素 中,在不损失或很 少 3 ] 4 损失原有信息 的基础上 ,把原来 多个彼此相关 的因素转化为
.
0 55
.
38 4
. 2 12
. 6 87
.2 17
— . 2 — 19
. 8 13
. 3 13
. 0 88
.3 44
— . 1 —07
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

10是 艺术体操优 秀运动员的典型形 态指标 。 0 关键词 : 艺术体操 ; 身体形 态; 选材
中 图分 类号 : 8 4 4 G 0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 06 20 )2— 0 9— 3 10 2 7 (0 9 1 04 0
Bo y ph s q e c r c e itc fr t d y i u ha a t r sis o hy hmi y c g mna t t e e n Ch n ss a hlt s i i a
y n si s ah t s o y p y i ue i i r a t r t te h t mi y a tc ,e pe il t d e gh r t g m a tc t ee ,b d h sq s a prma y f co o a tnd r y h c g mn si s s c al he bo y l n t a o l y i
高尔夫全挥杆动作人体躯干皮肤形变研究

高尔夫全挥杆动作人体躯干皮肤形变研究
高尔夫运动作为一项复杂而精细的运动项目,其挥杆动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高尔夫的挥杆动作中,人体躯干的皮肤形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和分析高尔夫运动员在挥杆过程中人体躯干的皮肤形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当高尔夫选手进行挥杆动作时,躯干的皮肤会出现明显的拉伸和扭曲。
这种皮肤形变是由于挥杆动作中躯干肌肉的收缩和伸展所引起的。
其次,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同挥杆技术对人体躯干皮肤形变的影响是不同的。
比如,在使用马球挥杆技术时,躯干的皮肤形变更为扭曲和变形,而在使用铁杆挥杆技术时,皮肤形变则更为拉伸和伸展。
这些不同的皮肤形变可能与挥杆技术的要求和动作的特点有关。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高尔夫运动员的挥杆动作能力与皮肤形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那些能够达到更大皮肤形变的运动员往往具有更好的挥杆技术和更高的球技水平。
这表明,人体躯干皮肤形变可能与挥杆技术的效果和运动员的表现有关。
在研究人体躯干皮肤形变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人体躯干的皮肤形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挥杆力量的大小、动作的速度和角度等都会对皮肤形变产生影响。
此外,个体差异、肌肉活动和躯干骨骼结构等因素也可能对皮肤形变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高尔夫全挥杆动作人体躯干皮肤形变是一项有趣且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通过研究人体躯干皮肤形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高尔夫挥杆动作的本质和要求,为运动员提供科学和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指导,并进一步提高高尔夫运动的水平和质量。
对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

提 供 一 些 可 靠的依 据 但是 还 应 看 到人 是 个 有机 的 整 体
,
在 生 活 过程 中
,
,
体 内的
,
变化是 一 个复 杂 的 过 程
,
还 有 很 多地方 需
。
在骨 的长度 与 宽度 上
,
要 我 们 进 一 步 开 发和 利 川
相 关 的 乳 酸脱 氢 酶
,
如 与 无 氧 代谢
表 现 出 较 高 的 遗 传度 所 以 可 以 认 为遗 传 对 于 雄 性 激 素的影 响 也存 在着 较 高 的遗 传 性
。
所 以说 血 乳
个 非常 理 想 指 标
酸可 以 做 为 选 拔 无 氧 代谢性 运 动 的运 动 员 有 效指 标
4
.
木 文综 述 了 人休 的休形 机 能
,
代谢
内分 泌 的遗 传特 征 、 遗 传度 与不 同运 动项
目的 关系
,
人 休 的内 分 泌
为科 学 全 面 的评 价 运 动员 的 身
,
在 同级 另 lJ中 间的 差别
、
比 较 优 秀选 手 与 一 般选 手 之
(三)
。
另 1运 动 员的 身休 形 态特 征
确 定各 级 别 选
分 析 不 同级 别 女 柔选 手
手的 形 态 选 材 指 标
训练
,
为 教 练员选 材 和 科 学
之 间 的形态 差异 二
提 供依 据
、
。
结果
.
一
研 究 对 象和 方 法
,
,
防 止 运 动 性 贫 血有 着
在 最 大 强 度 运 动 中 如 能产 生 较 多 的 血 乳 酸 则说 明 还 过糖 酵解 生 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与交流
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方法的演变
赵凡翔 广州体育学院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30多年来有关于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主要针对各个阶段研究者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简要概括其特征与不足之处,同时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个人观点。
关键词: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方法;演变
身体形态作为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比赛成绩密切相关。
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都有区别于其他项目运动员的专项形态特征,良好的身体形态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因此对于各个项目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希望可以为之后身体形态研究提供帮助。
一、运动员身体形态研究方法的演变
(一)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的第一阶段
研究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第一阶段是从1985年到1997年,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们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对比研究。
例如,1985年尹怀容、陈铁在《各国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调研》一文中,通过对比分析中国队与其他各国指标,从而找到中国队与其他各国队员之间存在哪些差距,为我国和其他国家提高少年足球运动水平与足球运动员体质上提供有效依据;1997年麦全安、李仲明等人在《广东省花样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一文中对比分析了广东省花样游泳运动员与中国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差异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广东省花游运动员与广东省大学生身体形态之间的差异。
在第一阶段中对比研究最为常用,通过计算均值与检验显著性作为主要方法来得出运动员形态特征。
在第一阶段后期出现了通过分析各个指标与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来得出对成绩影响最为重要的几个指标,确定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方法。
总而言之,第一阶段的研究存在一定不足,突出表现在指标筛选过程
缺乏科学性,指标数量庞大不利于计算。
但是使人们认识到身体形态对于运动员
成绩影响的重要性,打开了身体形态特
征研究的大门。
(二)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的第
二阶段
身体形态特征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
从1998年到2007年,这个阶段研究者
们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运动员身体形
态特征,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阶段。
在这多种研究方法中,一些研究者选择
继续继承上一阶段的对比研究,并作出
相应完善。
例如:2005年胡秀娟、石运
佳在《我国高水平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
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一文中使用专家
访谈法进行指标筛选,对比分析武术套
路运动员与普通成年人的长度指标、宽
度指标、指数指标,并结合实际情况总
结原因,使用同样的方法对比不同项
目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差异;
2005年祁团结在《我国优秀女子乒乓
球、羽毛球运动员形态特征的研究》一
文中通过对比分析对同项群内的我国男
子优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形
态进行比较分析,做两项目独立样本T
检验。
我国优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员
身体形态指标因子分析的结果也不相同。
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围度指标是第一因子,
长度指标是第二因子。
而男子羽毛球运
动员长度指标是第一因子,围度指标是
第二因子。
第二阶段中研究者们用了多种研究
方法,每种研究方法都各有其优势,但
是多数研究方法过于繁琐,部分研究者
对身体形态特征的认识趋于成熟,研究
方法多种多样。
(三)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的第
三阶段
身体形态特征研究的第三个阶段是
从2008年至今,研究方法已经成熟,多
数研究者热衷于通过专家访谈法或者是
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选取指标,再用因子
分析或逐步回归分析提取主要因子,最
后制作评分标准。
例如:2009年高亮、
朱瑞琪、陈超在《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
动员形态特征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我国
在训 68 名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身
体形态指标的测试与研究发现,我国男
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主要由身体
围度因子、四肢长度因子和体脂因子构
成。
文章采用数理统计法,利用因子分
析制定优秀散打运动员形态特征模型,
利用“离差法”制定了评价标准。
二、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方法的
发展趋势
从1985年开始对比研究在身体形态
特征研究领域就占有一席之地,他贯穿
了整个研究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
研究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科学并与其它
研究方法相互结合。
数理统计法在当前
研究中最为常用,包括因子分析、聚类
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使数
据更加直观简洁,更易理解。
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我相信这些方
法还将被广泛使用,并且不仅仅只是将
身体形态结合专项特征、身体机能、运
动素质来探讨,更重要的是将身体形态
特征研究结合项目多发运动损伤一起研
究,从训练学角度调整运动员身体形态
的同时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为全民健
身过程中参与该项目的群众提供身体形
态参考避免运动损伤。
同时从身体形态
特征对于运动员比赛优劣分析的角度看,
身体形态特征研究应当结合运动生物力
学分析将运动员身体形态优势发挥到
最大。
参考文献:
[1]罗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专项形
态特征与评价标准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2005,39(9):65-69.
[2]金慧娟,吕荷莉,陈志强.第29届
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前8名运动员身体
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9,45(3):25-29.
[3]祁团结.我国男子乒乓球、羽毛球
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2006,29(5):648-650.
[4]高亮,朱瑞琪,陈超.我国优秀男子
散打运动员形态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2009,32(2):139-141.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