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形态演变特征以及中心城区用地扩张

广州市形态演变特征以及中心城区用地扩张
广州市形态演变特征以及中心城区用地扩张

广州市形态演变特征以及中心城区用地扩张城市形态研究一直就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形态是城市总体的物质形状和文化内涵双方面特征和过程的综合表现. 城市空间形态则是指各种物质要素在城市总体层次上的空间组合关系, 它包括城市本身的空间布局、空间形式、空间规模等直观的物质环境表现, 它的演变具有时间系列的动态过程。国外关于城市形态的研究历史悠久, 形成了形态分析、环境行为分析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等许多学术流派。国内对城市形态研究虽然起步较早, 但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20 世纪80 年代初, 我国城市形态研究开始兴起, 90 年代以来,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经历了外向的快速扩展和内部结构的频繁重组, 研究成果相继涌现, 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得到提高。总之, 我国关于城市形态的研究主要通过借鉴国外的理念, 重点对其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不多, 从选取的实例来看, 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名城、港口城市。因此本文选取我国华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重要城市广州市为例,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探讨广州市的形态特征及其中心城市用地扩张,这对深化城市化的过程和机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研究区与数据

1.1 研究区概况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广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范围为东经112度57 分

-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23度56分,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是华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是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市辖十区和两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725.19 万人,共设118个街道办事处、63个镇。T677

地势和气候:广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和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四季如春,繁花似锦。全年平均气温20-22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为1,600毫米以上。

1.2数据

遥感影像为Landsat 5 TM影像,轨道号122/44,成像时间

1990-10-13;Landsat 7TM影像,轨道号122/44,成像时间2000-9-14;Landsat 7 ETM+影像,轨道号122/44,成像时间2010-10-28。在ERDAS 中对2010年广州市轮廓进行裁切,然后以2010年广州市轮廓为边界,分别对其他时相的图像裁切,提取各时期功能用地边界和建成区边界, 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

2研究方法

2.1城市用地信息提取

城市建成区的提取是研究城市扩展的重要方面,城市建设用地的遥感信息提取通常采用人机交互的手工方式,自动化程度不高,许多方法如果不做后续处理,精度无法满足要求。近年来,基于指数的建筑用地提取技术相继提出,常用的遥感指数有差值建筑覆盖指数

NDBI (杨存建等,2008)、归一化的差值建筑覆盖指数NDBI (Zha et al .,2003)、基于指数的建筑用地指数IBI (Xu ,2007)等。本文使用的影像由于利用上述指数提取效果不明显,经多次试验,最后对TM/ETM 影像采用NDBI-NDVI 的方法提取了兰州市的建设用地信息(图1),可有效区分植被、土壤和建设用地信息。其中: 7474NDBI ρρρρ-=+

4343NDVI ρρρρ-=+

式中,ρn 为第 n 波段的反射率

(a ) (b ) (c )

图1 研究区不同年份的NDBI-NDVI (a.1990 年;b.2000 年;c.2010 年)

(a) (b) (c)

图2 研究区不同年份的建设用地分布(a.1990年;b.2000年;c.2010年)

2.2 城市空间形态定量测度

采用GIS 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广州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定量测度, 包括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指数、分维数、Boyce-Clark 形状指数、等扇分析法。

(1) 扩展强度指数 计算城市扩展强度, 比较不同时期扩展强弱和

快慢, 研究广州市扩展规模特征。本文用城市年均增加面积与基年面积之比来表示扩展强度;公式为

00100n i i i

UA UA AGR nUA +-=? 式中: AGR 为城市年均扩展强度指数; n i UA +和i UA , 分别代表n+ i 年和i 年的城市面积; n 是以年为单位的时间。

(2) 紧凑度指数 引入紧凑度公式

BCI =2研究广州城市扩展的空间形态变化特征。式中: BCI 表示紧凑度指数; A 表示建成区面积; P 指城市建成区轮廓的周长。

(3) 分维数 分形维数表示一个集合在空间上的占有程度, 维数越大, 空间区域内含有分形单元的机会也就越大。常用的分维有:

Hausdorff 维数、盒维数、相似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等。在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中, 面积和周长是其基本度量特征, 因此, 采用周长面积法计算空间形态的分形特征

P= K ( A)

对于单个正方形斑块, 常数K = 4, 则

/24(),2lg(/4)/lg()D p A D p A ==

式中: D 表示分维数; P 表示斑块周长; A 表示斑块面积。

(4) 形状指数SHI ,计算公式为:

min ij ij p SHI p

式中:ij p 为斑块ij 的周长。

3 城市形态演变特征

3.1 城市形状演化特征

测度城市形状的指标很多, 本文选取紧凑度、分维数和形状指数3 个指标来测度广州城市形状的演化。发现广州城市的紧凑度指数在1990年比较高,1990-2010年20年都在下降( 0.66~0.34) , 呈下降趋势; 城市用地形态分维数呈迅速下降趋势, 城市形状指数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特别是由1990 年的1.23 多陡然下降到2000年的不足1.19, 2000年到2010的下降比较平缓。总体来说广州城市形状比较紧凑、稳定性较好 ( 表1、图3~ 图5)

表1 1990-2000选取紧凑度、分维数和形状指数 年代

紧凑度指数 分维数 形状指数 1900

0.66 1.041 1.23 2000

0.45 1.036 1.19 2010

0.34 1.034 1.18

图3 广州城市用地紧凑度变化

图4 广州城市用地形状分维数变化

图5 广州城市形状指数变化

3.2 城市形态演化各向异性

选用1990、2000、2010年3年的数据,借用雷达图分析各个方向

的扩展强度,将研究区域划分成16 个夹角,然后在各个方向上选取建筑物所在的最大点为半径,绘制雷达图。以此从空间分异的角度来研究广州市在每个方向上的扩展强度。

从图6来看, 广州各时段各方向扩展强度有较大差异, 主导扩展方向各时期几乎一样:1990-2000年城市主要向东南、正北、西北方向扩展, 2000~2010年城市也是主要在东南、西北、正北方向扩展。

图6 1949~ 2007 年各阶段用地扩展强度雷达图

3.3 城市形态演化轨迹

通过定量分析怀化城市扩展的时空特征, 发现其形态演化经历了2个时期,如图7

(1)带状组团式阶段(1990-2001年):在城市空间结构上, 确定城市主要沿珠江北岸向东至黄埔发展,采用带状组团式结构, 即沿珠

江分三个组团: 旧城区为第一组团, 是城市中心区; 第二组团

为天河区, 以设置文教、体育和科研单位为主; 第三组团为黄埔

地区, 将结合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 大力发展工业、港

口、仓库等设施, 组团之间以农田和菜地分隔, 避免连成一片.

确定番禺的市桥镇、花都的新华镇为卫星城.特别是2000年6月

番禺、花都经国务院批准撤市改区后,将大大拓展广州的城市

发展空间,促进广州由目前的“L”型带状空间发展模式向多中

心、多组团、开放式、网络型的生态系统复合的城市空间发展

模式转变

(2)山、城、田、海式阶段(2001-2010年):城市发展形态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 引导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拓展.

南拓——指在番禺区将要建设“两城一区”,即广州新城( 用地228km2, ) 、大学城( 45km2) 、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50. 3 km2) ;

北优——是指优化城市向北部的发展. 北部从化市有广州主要的水源涵养地, 花都区正在建设的新白云国际机场, 在保证贯彻“机场控制区”规划的前提下, 适当发展临港的“机场带动区”建设物流中心;

东进——是指以珠江新城( 中央商务区) 的建设拉动城市发展重心向东移, 将旧城区的传统产业向黄埔区——增城市( 新塘镇)

集中迁移, 重整东翼产业组团, 利用港口条件, 在东翼大组团形成密集的产业发展带.

西联——旧城区和白云区以西地区, 重点是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 保护名城, 促进人口和产业的疏解.

图7 广州城市形态演化轨迹图

4城市用地扩展

以ArcGIS软件作空间叠加分析,得到1990-2010年间广州市城市扩张图(图8)。表2为广州市中心城区空间形态定量测度结果。表2和图8表明,广州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面积在近20年里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建成区的空间范围从1990年的182.47km2增加到2010年的937.85km2,净增755.38km2。从表2可知,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扩展主要体现在2000年以前的10年,在前10年中,1990~2000 年的扩展速度小于1990~2010年,但扩展强度大于1990~2010年,说明1990~2000中心城区的扩展速度较大。分别考察三个年份的城市建成区分布及其叠加图可以看出,广州中心城区的空间扩展是以海珠区、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为中心,向外拓展的,并经历了以下过程:①1990~1993年: 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267.74 km2。城区主要往海珠区珠江以南、越秀区以北向边缘农业区、白云区南部等地扩展。

②2000~2010年:面积增加了487.64km2,城市迅速从原来的白云区扩展到花都区与清远市接壤,并且从珠江以南扩展,同时萝岗区向北扩张。

图8 广州市1990-2010 年城市扩张图

表2 研究区建设用地及其形态指标

年代面积

(2

km)形状指

分维数紧凑度

指数

扩张速

度(2

km)

扩张强度

指数﹪

1990 182.47 1.230 1.041 0.66

2000 450.21 1.199 1.036 0.45

2010 937.85 1.181 1.034 0.34

1990-2000 267.74 14.67 2000-2010 487.64 10.8

5 结论与讨论

受社会经济与自然因素影响, 城市功能空间出现增生与演替, 从而引发城市形态演化。本文运用GIS 空间分析技术, 对广州城市形态演化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其形态演化特征以及演化轨迹,并研究其城市用地扩展。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态在空间上的物质表现形式,它对城市的集聚与扩散程度起着基础性的

作用。广州的城市空间结构,经过2200多年尤其是近20多年来的演变、增长和发展,从总体上说,它是日趋合理和完善,正在努力适应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与广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山水生态城市的目标还不相称。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典型地反映了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传统规律,即从原来的同心圆圈层式扩展形态走向多核式分散组团和轴向发展形态,最后形成带状城市。目前,广州就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城市。城市的带状发展,导致广州城市空间布局难以拉开,城市空间不开阔。广州市政府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当前以及未来广州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包括广州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等。应该说,这种发展趋势是好的。特别是2000年6月番禺、花都经国务院批准撤市改区后,将大大拓展广州的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广州由目前的“L”型带状空间发展模式向多中心、多组团、开放式、网络型的生态系统复合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转变;由目前的“云山珠水”的小山小水的自然格局,真正跃升为“山城田海”的大山大海的城市空间格局,从而使广州的城市空间布局得以调整,使广州的城市空间结构得以改善和优化

广州现代城市形态,是以工业用地布局为主导,以各项用地有计划配置为特色的基本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按统一的基本建设计划和功能分区原则来组织要素布局,包括城市旧城区形态、中心区形态、工业区形态、居住区形态、单位体制独立区形态、都市的“村庄”形态等, 并由其相互组合,形成了广州现代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

格局,广州将确定山、城、田、海的空间发展模式, 是广州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中城市形态的发展目标, 更体现了环境与形态的互为依存关系。

21 世纪, 世界将被全球化的趋势所笼罩, 在推进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过程中, 广州将如何保持“名城效应”的地位和作用, 必将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 全球化时代的城市, 将是一个以信息等知识产业为主导的城市, 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注重保护与发扬城市传统文化、注重人类情感归属的城市。

重磅!《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

重磅!《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 千呼万唤始出来! 昨日,《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正式公布,未来近20年,羊城如何发展,有了清晰脉络。 整个草案亮点颇多,赶紧来看看。 城市使命:“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 长极、独具特色,文化鲜明的国际一流城市;城市目标:至2020年: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兼具实力、活力、魅力的美丽宜居花城; 至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成为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宜居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的活力全球城市;至205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富裕文明、安定和谐、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人口规模:2035年,常住人 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同时按照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区域协同:加强与香港、澳门全面深度合作;推进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化、优化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发展布局、强化与深圳、东莞的科技合作等。 城市结构:以山水城田海为基地、以珠江水系为发展脉络、

以生态廊道下相隔离、以交通骨架为支撑、聚焦航空、航运和科技创新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强化多点支撑、构建枢纽型网络空间结构。城乡空间网络体系: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 主城区: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九龙镇以南地区及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是承担科技创新、文化交往和综合服务职能的核心区域。 副中心:南沙区全域。是广州副中心与功能完整的滨海新城,也是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门户。 外围城区:花都城区、空港经济区、知识城、番禺南部城区、从化城区和增城城区,是承接主城区人口、功能疏解的主要区域和外围综合性服务地区。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第一层级:城市级主公共服务中心,共2处。 第二层级:城市级次公共服务中心,共12处,分别是白云新城、白鹅潭、天河北部、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广州南站、市桥、蕉门河、新华、空港、知识城、荔城、街口。 第三层级:地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共23处。 第四层级: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约80处。大美珠江 滨江绿化带面积增加40%,控制沿江建筑高度与开敞空间。实现主城区珠江两岸60公里滨江漫步道、骑行道、无障碍通道三类通道全线贯通。

广州市形态演变特征以及中心城区用地扩张

广州市形态演变特征以及中心城区用地扩张城市形态研究一直就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形态是城市总体的物质形状和文化内涵双方面特征和过程的综合表现. 城市空间形态则是指各种物质要素在城市总体层次上的空间组合关系, 它包括城市本身的空间布局、空间形式、空间规模等直观的物质环境表现, 它的演变具有时间系列的动态过程。国外关于城市形态的研究历史悠久, 形成了形态分析、环境行为分析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等许多学术流派。国内对城市形态研究虽然起步较早, 但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20 世纪80 年代初, 我国城市形态研究开始兴起, 90 年代以来,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经历了外向的快速扩展和内部结构的频繁重组, 研究成果相继涌现, 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得到提高。总之, 我国关于城市形态的研究主要通过借鉴国外的理念, 重点对其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不多, 从选取的实例来看, 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名城、港口城市。因此本文选取我国华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重要城市广州市为例,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探讨广州市的形态特征及其中心城市用地扩张,这对深化城市化的过程和机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研究区与数据 1.1 研究区概况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广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范围为东经112度57 分

-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23度56分,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是华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是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市辖十区和两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725.19 万人,共设118个街道办事处、63个镇。T677 地势和气候:广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和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四季如春,繁花似锦。全年平均气温20-22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为1,600毫米以上。 1.2数据 遥感影像为Landsat 5 TM影像,轨道号122/44,成像时间 1990-10-13;Landsat 7TM影像,轨道号122/44,成像时间2000-9-14;Landsat 7 ETM+影像,轨道号122/44,成像时间2010-10-28。在ERDAS 中对2010年广州市轮廓进行裁切,然后以2010年广州市轮廓为边界,分别对其他时相的图像裁切,提取各时期功能用地边界和建成区边界, 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 2研究方法 2.1城市用地信息提取 城市建成区的提取是研究城市扩展的重要方面,城市建设用地的遥感信息提取通常采用人机交互的手工方式,自动化程度不高,许多方法如果不做后续处理,精度无法满足要求。近年来,基于指数的建筑用地提取技术相继提出,常用的遥感指数有差值建筑覆盖指数

第十四条 舞龙动作的分类和难度 舞龙动作按它的动作形态特征可分类为

第十四条舞龙动作的分类和难度舞龙动作按它的动作形态特征可分类为: 一、8字舞龙动作; 一、游龙动作三、穿腾动作四、翻滚动作五、组图造型动作。按动作技术易难分为:A 级难度动作、B级难度动作、C级难度动作; A级难度动作:是指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较为简单的舞龙技巧动作; B级难度动作:是指在舞龙基本动作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具有一定难度,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完成的舞龙技巧动作; C级难度动作:是指必须具备较高的身体专项素质和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高难度舞龙技巧动作,高难度的舞龙组合动作,并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和审美价值。第十五条舞龙动作的难度分值一、A级难度动作,每个动作分值为0.1分二、B级难度动作,每个动作分值为0.3分三、C级难度动作,每个动作分值为0.5分第十六条舞龙创新难度动作一、创编原则:必须符合舞龙运动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必须是具备一定专项素质、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舞龙动作,必须是正式比赛中从未出现过的动作。二、申报程序1、填写创新动作难度申报表; 规范动作名称,并标明类别; 用录像形式形象地说明创新难度动作,也可用照片、画稿等技术图解以及精炼文字形象地说明(达不到上述要求者,不予受理); 申报难度等级2、在规定时间内递交国际龙狮总会技术委员会(或比赛裁判委员会)。3、国际龙狮总会技术委员会(或比赛裁判委员会)依据舞龙动作创编原则,对创新难度动作进行技术鉴别、定级,并将鉴定结果及时通知申报单位及有关部门。第十七条舞龙动作规格、分类、难度定级一、8字舞龙动作运动员将龙体在人左右两侧交替作8字形环绕的舞龙动作,可快可慢,可原地,可行进,也可利用人体组成多种姿态,多种方法作8字形状舞动。要求:龙体运动轨迹要圆顺,人体造型姿态要优美,快舞龙要突出速度、力量;每个动作左右舞龙各不少于4次;单侧舞龙每个动作上下各不少于6次。A 级难度动作: 1.原地8字舞龙2.行进8字舞龙3.单跪舞龙4.套头舞龙5.搁脚舞龙6.扯旗舞龙7.靠背舞龙8.横移(跳)步舞龙9.起伏8字舞龙B级难度动作: 1.原地快速8字舞龙2.行进快速8字舞龙3.跪步行进快舞龙4.抱腰舞龙5.绕身舞龙6.双人换位舞龙7.快舞龙磨转8.连续抛接龙头横移(跑)步舞龙C级难度动作1.跳龙接一蹲一躺快舞龙2.跳龙接摇船快舞龙3.跳龙接直躺快舞龙4.依次滚翻接单跪快舞龙5.挂腰舞龙(两人一组) 6.K式舞龙(3人一组) 7.站腿舞龙(两人一组) 8.双杆舞龙(一人持两杆) 二、游龙动作运动员较大幅度奔跑游走,通过龙体快慢有致、高低、左右的起伏进行,展现婉转回旋,左右盘翻,屈伸绵延等龙的动态特征。要求:龙体循着圆、曲、弧线的规律运动,运动员协调地随龙体的起伏行进。A级难度动作1直线行进. 2.曲线行进3.走(跑)圆场4.滑步行进5.起伏行进6.单侧起伏小圆场7.矮步跑圆场8.直线(曲线、圆场)行进越障碍B级难度动作1.快速曲线起伏行进2.快速顺逆连续跑圆场3.快速矮步跑圆场越障碍4.快速跑斜圆场5.骑肩双杆起伏行进C级难度动作1.龙头站肩平盘起伏(二周以上) 2.直线后倒、鲤鱼打挺接擎龙行进三、穿腾动作龙体运动路线呈纵横交叉形式,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下穿过,称“穿越”;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上越过称“腾越”。要求:穿越和腾越时,龙形保持饱满,速度均匀,运动轨迹流畅,穿腾动作轻松利索,不碰踩龙体、不拖地,不停顿。A级难度动作1.穿龙尾2.越龙尾3.首尾穿(越)肚B级难度动作1.龙穿身2.龙脱衣3.龙戏尾4.连续腾越行进5.腾身穿尾6.穿尾越龙身7.卧龙飞腾8.穿八五节9.首(尾)穿花缠身行进C级难度动作1.快 速连续穿越行进(3次以上) 2.连续穿越腾越行进(4次以上) 四、翻滚动作龙体呈立圆或斜圆运动,展现龙的腾跃、缠绞的动势。龙体作立圆或斜圆状连续运动,当龙身运动到舞龙者脚下时,舞龙者迅速向上腾起依次跳过龙身,称“跳龙动作”;龙体同时或依次作360°翻转,运动员利用滚翻,手翻等方法越过龙身,称“翻滚动作”。要求:滚翻动作必须在不影响龙体运动速度、幅度、美感的前提下完成,难度较大,技术要求也高,龙体运动员轨迹要流畅,龙形要圆顺,运用技巧动作要准确规范。A级难度动作1.龙翻身B级难度动作1.快速逆(顺)向跳龙行进(2次以上) 2.连续游龙跳龙(2次以上) 3.大立圆螺旋行进(3次以上) C级难度动作1.快速连续斜盘跳龙(3次以上) 2.快速连续螺旋跳龙(4次以上) 3.快速连续螺旋跳龙磨转(6次以上) 4.快速左右螺旋跳龙(左右各3次以上) 5.快速连续磨盘跳龙(3次以上) 五、组图造型动作龙体在运动中组成活动的图案和相对静止的造型。要求:活动图案构图清晰;静止造型形象逼真,以形传神,以形传意,龙珠配合协调,组图造型连接、解脱要紧凑、利索。A级难度动作1.龙门造型2.塔盘造型3.尾盘造型4.曲线造型5.龙出宫造型6.蝴蝶盘花造型7.组字造型8.龙头造型9.螺丝结顶造型10.卧(垛)龙造型B级难度动作1.上肩高塔造型自转一周2.龙尾高翘寻珠、追珠3.首尾盘柱4.龙翻身接滚翻成造型5.单臂侧手翻接滚翻成造型C级难度动作1.大横8字花慢行时(成型4次以上) 2.坐肩后仰成平盘起伏旋转(一周以上)

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

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 《系统唯物主义纲要(初稿)》? 人类(历史)观?社会运动3 ? 人类社会形态演变过程 曹曙 为了更好地看清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可以借助于社会形态演变图式。这是一个示意性的图形,这个图形中的所谓纵坐标表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私人占有程度,它反映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性质;而所谓横坐标表示生产力发展水平,它反映出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目前关于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演变过程,普遍地认为是到“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一部分国家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84年版第313页),将来,人类还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根据目前这个认识,其社会形态图式(图式一)是这样的:第一,猿的简单活动逐渐发展、变化,质变成人的劳动;以简单活动为基础和特征的猿的“社会”消亡,以劳动为基础和特征的人类社会诞生。第二,人类社会演变的过程是经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其中原始社会是公有制社会,即社会成员按需支配(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同时也是劳动者自主支配(占有)自身劳动力的社会。奴隶社会是第一个私有制社会,即它是由(奴隶主)剥削者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劳动力的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封建社会是(地主)剥削者占有生产资料而不完全占有(农民)劳动力的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资本社会是(资本家)剥削者占有生产资料而并不占有(工人)劳动力的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公有制社会,即由整个社会共同占有(支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第三,共产主义社会以后的人类向何处去?没有答案。

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

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 身体形态是至圣体的外部形态好特征,一般2身高、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 影响身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遗传因素营养状况激素水平体力活动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个器官=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状况,常用安静时心率。血压和肺活量等指标来初步评估身体机能的发育情况。初中学、生的身体机能不断增强,安静时心率隋年龄增长而逐步减少, 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圣体活动中必须出来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体能可以使人精力旺盛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还有能力享受休闲并应对压力 体能百科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于永定有关的婷。初中阶段是各项体能各种的敏感期,要全面注意并有重点的发展体能,羊场不断,使各项体能军火各种 肌肉耐力 肌肉力量心扉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铃木速度反应时力量平户型升降肌肉协调性 发展体能的防范 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 发展体能和学校运动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练好的体能不仅意味着身体健壮,也更有利于学校和掌握运动及时吗,二运动技术的联系过程也是锻炼体能的过程,成绩任何一个项目的活动都可以锻炼多个体能要素,丹不同项目对发展体能的第、效果各不相同。 各种心扉耐力的防范 心扉耐力于人的健康水平有着密切的古镇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机能。良好的心扉耐力能够使同学们精力充沛,高效率的学习的也是提高运动技能,享受运动乐趣的基础 发展心肺耐力的端丽丰富 运动项目持续时间运动强度运动次数 发展灵敏性的防范 练好的灵迷信不仅是学习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初中阶段是发展灵迷信的关键时期, 发展灵敏性的小窍门 单词练习不超过30秒,反复练习 不断变化动作方向或启动信号。课结合学习球类动作技术来进行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 初中学生莹牢固树立安全进行体育运动的观念,严格遵照有关要求,在积极常见体育锻炼的同时避免在运动中手上,万一发生意外手上,如何运用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飞避免造成更多的上海呢个。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常见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丹如果运动方法不低昂则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受伤者不仅无法享受运动的乐趣,还会影响身心讲课。 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 着装合力,根据运动项目正确佩戴护具 积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在身体状况不佳时及时向教师报告,安排较低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活动或间隙 主动学习并掌握有关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运动开始全要热身,结束后要放松运动中负荷要十一,量力而行,避免运动过度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XXXX-2020)

目录 引言 (2)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 (二)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背景 (3) (三)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 (6) (四)战略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12) 1 回顾与挑战 (14) 1.12000年战略规划要点 (14) 1.2 2000年战略规划实施效果 (16) 1.3机遇与挑战 (24) 结语 (40) 2 目标与定位 (41) 2.1城市发展目标 (41) 2.2城市定位与职能 (41) 2.3城市规划目标 (43) 3 发展战略 (45) 3.1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45) 3.2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63) 3.3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68) 3.4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 (75) 3.5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90) 4 空间与特色 (98) 4.1城镇体系 (102) 4.2 空间结构 (106) 5 实施策略 (147) 5.1生态优先串珠发展 (151) 5.2优化主城构建新区 (156) 5.3文化复萌强化特色 (161) 5.4 制度保障持续发展 (162)

引言 广州市2000年的战略规划是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改进城市快速发展和市场体制下城市规划工作方法的成功尝试,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方法、实施检讨等方面开创性的、卓有实效的探索,为战略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2007年开始,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应对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工作。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新一轮的战略规划经过规划咨询,多方案比选完成初步方案,落实解放思想调研成果完成中期报告,贯彻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最终成果。本轮战略规划不仅因应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城市定位、明确了城市目标、深化细化了总体战略、科学制定了空间规划、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还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创新战略规划研究和编制方法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000年6月至9月,广州开国内大城市之先河,邀请国内五家规划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战略规划咨询工作。2000年12月在咨询方案基础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进行了战略规划的整合与深化,完成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以下简称“2000年战略规划”),2001年4月获得广州市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0年战略规划提出了将广州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国

护理学人体形态学知识点

人体形态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和选择 ①人体形态学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组合而成的一门课程,属于广义的解剖学。 ②组织学借助显微镜研究人体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③细胞学研究人体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 ④胚胎学研究个体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⑤细胞周期:通常将细胞上一次分裂结束,产生新的细胞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的一个周期过程称为细胞周期,也称细胞增殖周期。 ⑥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衰退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⑦细胞坏死指在外来致病因子作用下,细胞生命活动被强行终止所致的病理性、被动性的死亡过程。 ⑧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亦称程序性死亡。 ⑩血清:血液流出血管后,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并析出淡黄色清亮的液体,称血清 11. 血象: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称血象 12. 溶血: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过量水分进入红细胞内,使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Hb 溢出到细胞外,这种现象称溶血。 13.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是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14. 翼点:颞窝前下部较薄,额、顶、颞、蝶骨汇合处多行成“H”形的缝,此处最为薄弱, 称为翼点。 15. 腹股沟(海氏)三角: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16. 麦氏点( McBurney 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 17. 膀胱三角:无论在膀胱充盈或空虚时,均无黏膜皱襞,称该三角区域为膀胱三角 18. 肺循环:静脉血自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至肺泡壁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入左心房。肺循环的特点是路径短,只通过肺,故又称小循环。 19. 体循环:动脉血自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至全身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回流,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和寇状窦流入右心房。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故又称大循环。 20. 灰质:由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而成,血管丰富,在新鲜标本呈暗灰色。 21. 白质:由神经纤维聚集而成,因神经纤维有髓鞘包被其色泽亮白。 22.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报告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前期研究报告 ——前言 1984年国务院批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到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城市总体规划安排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大部分已经实施完成,有些方面已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经过认真研究,从1989年开始修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在上报国务院审批过程中恰逢2000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规划调整期间,广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参照原上报国务院的城市总体规划”。 2000年,广州市开始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方针,并相继编制了番禺、花都两个新区发展规划,完成了《近期建设规划》,形成了城市规划实施跟踪评价制度,及时地对规划进行政策调校,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十五”期间,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区域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依据国务院和建设部的指示,在综合2000年之后广州的发展实际以及《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并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函(2005)105号文)。 2010年,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将通过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拓展并优化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强化城市六大功能建设目标: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谐社会。 为了更好地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城市中远期发展的根本作用,响应中央宏观政策,落实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13号)等国家相关规划政策,深化和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征求意见稿]、《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以及为了实现2020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2010-2020年的空间发展将实现从以“南拓、东进”为主的拓展战略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

古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上传)

古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 ——以安仁古镇为例摘要:通过对安仁古镇现存面貌、街巷和庄园空间形态特征和物质、精神文化体系的探讨,从人文精神的延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传承等方面提出古镇合理的发展模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空间形态文化体系可持续发展 1.背景概况 安仁镇坐落在成都四川省大邑县城东南10公里处,地处成都平原西部。目前安仁镇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及庄园住宅古建筑群约30万平方米,包括清末民国初期的刘氏庄园群、刘湘公馆等古公馆27座以及红星街、树人街、裕民街等三条历史性街道。建筑多保存完好,加上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并将川西民居风格与欧式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它是川西民居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川西建筑文化精品”。 2.建筑空间形态特征及文化体系 2.1街巷的空间布局: 古街巷的群体组织沿街道密集联排,平铺式展开,形成非常整饬有序的街巷院落的群体空间,沿街两侧是传统的商住两用的挑檐骑楼式的川西民居。独具特色的道路网络,与城市空间互相交融、隔而不断,公共空间相互联系,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空间网络体系,丰富了街巷空间,安仁古街区正体现了这种建筑与城市空间内外转化的关系。 2.2庄园的空间布局 在古镇,较大的庄园或公馆则一般经过渡空间自街道进入,平面布局比较自由,随地形集中式布局,通过几进院落,空间层层渗透。而其中刘氏庄园其空间布局规整错落,曲折幽深。刘湘公馆则采用传统的“三进式”四合院布局,高墙深院封闭式院落,其建筑特色较刘氏庄园精致、明快,极具观赏性。这些庄园内部的诸多庭院在形态、尺度、比例、绿化配置方面各不相同,但都起到了组织人流,提供交流和休闲娱乐场地的作用,庭院内空间舒适度较高。 2.3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 文化体系是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一个历史时期内古镇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涵。受西方思想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共同影响,古镇无论在建筑形式还是在精神文化方面都独具特色。 镇内至今保存有典型的明清时代建筑街坊,古宅、古牌坊、青石、灰砖黛瓦的楼阁房舍,造形古朴。木雕、石雕、窗雕文化丰富多样,两个不同时期的建筑相互融合,这些形

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演化的一些问题

第25卷 第3期2006年8月人 类 学 学 报ACT A ANTHROPO LOGIC A SI NIC A V ol 125,N o 13Aug.,2006 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演化的一些问题 3刘武1,吴秀杰1,汪良2 (1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100044;21纽约市立大学,纽约 10016) 摘要:为深入探讨柳江人化石形态特征的表现特点、进化程度及其与其年代数据的吻合性,本文对柳江、山顶洞、资阳、丽江等主要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化石及1114例全新世以来不同地区现代中国人头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柳江人头骨绝大多数特征的出现情况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只有极个别特征与现代人不同;柳江人头骨具有的低眶等特征也可见于其他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说明柳江人化石上保留有少量常见于更新世晚期人类的原始特征,但与其他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尤其是山顶洞人头骨相比,柳江人显得要现代的多;柳江人与山顶洞人之间头骨形态特征的差异以体现头骨原始性及粗硕强壮程度上的差别居多,而个别特征差异或许与气候环境适应有关。我们认为:柳江人在形态进化上与现代中国人已经非常接近,他们之间的差别非常小;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头骨特征表现上的差异主要反映了他们之间在演化程度上的差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自的生存环境;现有的形态学证据不大可能为柳江人较早的时代提供支持。 关键词:柳江;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头骨特征 中图法分类号:Q98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193(2006)0320177218 收稿日期:2006201226; 定稿日期:20062042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2011)和特殊学科点人才培养基金(J0530189)资助 作者简介:刘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古人类学研究。E 2mail :liuwu @https://www.360docs.net/doc/0b2370505.html, 1 与柳江人有关的一些问题 1958年在广西柳江县通天岩发现的人类头骨及部分体骨化石是迄今在华南地区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根据吴汝康的研究[1],柳江人与山顶洞人一样,一方面保留有一些相对于现代人类原始的特征,另一方面已经具有了一系列现代蒙古人种的特点,表明柳江人是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型。多年来,吴汝康对柳江人化石研究的特征描述、数据及一些看法一直被用作论证柳江人演化地位的主要依据。然而,由于柳江人化石系非专业人员发现,其出土的确切层位一直不清楚,加之对该地点年代测定的不同数 据相差较大,柳江人的年代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2,3]。柳江人发现以来的40余年里,古人 类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除新发现了一批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并在年代测定方法与精度方面有明显改进外,学术界对人类化石形态特征的表现特点、演化变化、地区差异、形成机制及可能的环境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4,5]。尤其在对人类化石形态特征的定义、观测及理解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更加关注从特征的演化变化、人群差别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探讨其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送审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 第二条详细规划和技术规定的关系 第三条广州市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第四条密度分区 第五条实施性规定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管理 第六条城市规划层次 第七条“六线”控制体系 第三章城市规划勘察测量管理 第八条城市规划编制与城市勘察、测量 第九条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 第十条城市基础测量 第十一条城市规划工程测量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勘测资料管理 第四章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管理 第十三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第十四条建设用地分类 第十五条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 第十六条用地面积的最小规模 第十七条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 第五章详细规划管理 第十八条建设用地技术经济指标控制 第十九条居住用地公共设施配套要求 第二十条竖向标高 第二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二十二条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 第二十三条传统骑楼街的保护、更新和改造 第六章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第二十四条建设项目使用功能的确定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第二十五条建筑工程的高度控制 第二十六条建筑间距 第二十七条建筑退让 第二十八条建筑工程停车配建 第二十九条零星建(构)筑物和建筑物外部附属物 第三十条村民和城镇居民住宅 第七章市政工程规划管理 第三十一条城市道路交通 第三十二条城市轨道交通 第三十三条其它交通设施 第三十四条管线的布置 第三十五条河涌水系规划控制范围 第三十六条市政设施 第八章建设工程规划验收 第三十七条规划验收 第三十八条分期验收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用语说明 第四十条溯及力 第四十一条生效日期 附表: 附表一: 居住用地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附表二:工业用地通用厂房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附表三:普通仓储用地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附表四:公园内部用地比例 附表五:居住建筑建筑间距表 附表六:建筑工程临规划道路边线、河道规划控制边线退让规定附表七:建筑工程临铁路边轨中线退让规定 附表八:建筑工程临架空电力线导线边线退让规定 附录:名词解释

欧洲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演化

欧洲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演化

2016年10月28日

目录 一、欧洲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1) 二、欧洲地表形态的演化过程 (1) 1. 前寒武纪古陆台阶段 (1) 2. 加里东褶皱构造 (2) 3. 欧洲海面褶皱构造 (3) 4. 阿尔卑斯褶皱构造 (4) 5. 欧洲第四纪冰川对现代地表形态的影响 (5)

一、欧洲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1.欧洲是世界各洲地势最低的一洲,平均海拔仅300m;200m以下的平原约占全州总面积的60%,居世界各州之首;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北部和中部,而2000m以上的高山面积很小,仅占总面积的2%。 2.欧洲的年轻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地中海沿岸一带;古老高地主要分布在北欧西部和大不列颠群岛西北部;中欧则为年青山脉,古老块状山与山间盆地和高原交错分布的地区 3.欧洲冰川地形广布,南界可达50°N附近。第四纪以来,这里曾有两个大冰川中心,一个斯堪的纳威亚半岛上的大陆冰川中心;另一个是阿尔比斯山脉山地冰川中心。前者影响较大。北欧台地主要为大陆冰川,冰川地貌,其次为冰碛地貌;南部和中南部主要位山地冰川各类地貌 二、欧洲地表形态的演化过程 现今的欧洲大陆是在寒武纪古陆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主要分布一下几个演化阶段 1.前寒武纪古陆台阶段 欧洲的前寒武纪古陆台,位于现今的东欧,中欧东部以及北欧的绝大部分地区。这是欧洲最古老的部分。主要由太古代和元古代古老结晶岩变质而成。 在现今的东欧和中欧东部,太古代时,底壳活动非常剧烈,经过一系列的褶皱运动,太古代晚期形成了“原始古陆台”。元古代又经过卡雷利运动和斯维科芬运动,东欧陆台基底形成。元古末由于贝加尔褶皱运动的发生,东欧陆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最终形成东欧古陆台。因它位于东欧或俄罗斯,所以也叫做东欧或俄罗斯陆台,又因它形成于前寒武纪,又称它前寒武纪古陆台。当代许多学者认为,欧洲陆台的西界,大致从黑海西北岸的摩尔达维亚南部向西北延伸到波罗的海南岸的博奥瑞地区一线,此线以东地区维古陆台区。 古生物以来,古陆台一直在进行着差异升降变化。首先古陆台西北部地区,总体上处于上升状态,古老结晶岩基底或覆盖着后期薄层基底出露地表,形成地盾构造,如波罗的地盾,包括斯堪的纳威亚半岛东部地区,科拉半岛和卡累利地区。波罗的地盾是西北欧台地的地质构造基础;古陆的其余部分,以下降状态为主,在古老结晶岩基底上覆盖着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物,形成

企业进化规律之四种典型组织形态(杨少杰)

企业进化规律之四种典型组织形态 ——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应用 文/杨少杰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在《进化:组织形态管理》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用四种典型的组织形态阐述出了企业形态进化的轨迹,如下图所示。 企业进化规律示意图 在市场生态发展过程中,种四种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依次出现,体现企业形态进化规律。每一次进化,企业形态特征发生一次根本改变。四种典型的企业形态是一种静止状态下的理想形态,由于其形态特征非常明显,所以能够清晰的识别,现实中企业形态多数处于过渡形态,特征表现将会比较复杂。

接下来介绍一下四种典型的企业形态,这是组织形态管理理论、企业进化规律的基础内容之一。 第一种企业形态:股东价值形态 股东价值形态是一种企业组织形态,一般出现在产业发展初期,资本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这种企业一般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有控股股东,企业以维护和体现股东价值为主要原则,因此称之为股东价值形态。 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是企业进化过程中第一种组织形态。 股东价值形态示意图 股东价值形态构成比较简单,通常采用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企业内部主要以情感、奖惩、纪律为主要管理手段;客户通常是被企业的独特资源所吸引,企业提供的产品相对成熟,通过占领市场的速度为主要竞争手段;企业的经营理念体现在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由于创造价值的方式比较简单,因此企业规模扩张受到限制。 中国很多企业处于股东价值形态,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这种企业形态受到的冲击最大。 2.历史演变 资本让企业成为工业社会中主要价值创造组织,使人类第一次能够有效的聚

集社会资源主动的进行大规模的价值创造活动,从此人类的价值创造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使人类逐渐摆脱低层次缺失需求。但是资本无法直接创造价值,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资本只能以间接的形式创造价值,这种间接性体现在资本能够在市场中获取独特资源,从而使资本收益力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股东价值形态由农业社会的手工作坊、手工工场逐渐演变过来,经历了初期的业主制公司形式,然后又演变到了公司制企业,主要出现在产业生态初期,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企业形态又将逐渐发生演变。 由于资本间接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因此股东价值形态属于一种低级组织形态,一般处于产业价值链上游,在企业进化规律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企业形态。 第二种企业形态:精英价值形态 精英价值形态一般出现在产业生态快速成长期,精英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企业以维护和体现精英团队价值为主要原则,因此称之为精英价值形态。 精英价值形态是企业进化历程第二种组织形态,形如梯形。 精英价值形态示意图 1.形态特征

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演示教学

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 型识别

实验十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一、目的 1、了解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形态特征 2、识别各玉米主要类型的果穗和种子特征。 二、材料和用具 玉米的植株、各类型的果穗。解剖刀、镊子、扩大镜等。 三、内容及方法步骤 (一)玉米植物学的形态特征 玉米为禾本科(Gvamineae)玉蜀黍属(Zea)学各为Zea Mays.L。该属栽培的只有玉米一个种。各部分的特征如下: 1、根:玉米为发达的须根系。根据根的发生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种:(1)初生根:种子发芽时,从种胚长出的一条幼根,称为初生胚根,2—3天后在下胚轴处又长出了3—7条幼根,称为次生胚根,两者合称初生根。这些根系是玉米幼苗期的吸收器官。(2)次生根:三叶期后至拔节期间,从地下茎节上长出4—7层轮生的根系。它是玉米一生中最重要的吸收器官。(3)支持根:拔节后从靠近地表的茎节上,环生的2—3层根系。支持根在物质吸收、合成及支撑防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茎:直立,较粗,圆柱形,一般高1—3m,但因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茎秆由若干节组成,一般为15—22节,其中地下4—6节密生。每节生一片叶子,节与节之间为节间。玉米主茎各节均有一个腋芽。茎基部上的腋芽能长成侧枝,称为分蘖,并形成自己的根系。生长良好的大多数品种,名节间的长度由下而上向顶式增加,而直径逐渐减小。一般情况下,穗颈节最长,其次是穗位的上、下两节间较长。 3、叶:玉米叶片数与茎节数相同。叶由叶鞘、叶片、叶舌三部分构成。叶鞘有皱纹(其他作物无),叶片主脉明显叫中肋,叶缘呈波浪状。一般穗位叶及其上下两叶最大。叶舌膜质,着生于鞘与叶片交接处。 4、花序:玉米为雌雄同株异位花序。 (1)雄花序,俗称天花,为圆锥花序。有主轴和分枝,分枝多少随条件而变化。主轴着生4—11行成小穗,分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成对的小穗,一为有柄位于上方,一为无柄位于下方。每一小穗颖片中包有两朵雄花。每雄花由内、外颖、浆片,3枚雄蕊等构成,花成熟,内外颖张开,雄蕊的花丝伸长将花药送出外为散粉。(2)雌花序:雌花序由茎杆中间叶腋间的腋芽发育而成,俗称果穗,为肉穗花序。果穗是变态的茎,具有缩短了的节间(果穗柄)及变态的叶(苞叶)果穗的中央为穗轴,红色或白色。穗轴上着生纵行成对排列的无柄小穗花,每一小穗的颖花内有两朵小花,上位花结实,下位花退化。果穗上籽粒行数是偶数,一般有8—24行。 5、子粒:玉米子粒为颖果,由果皮(与种皮连在一起),胚和胚乳组成。果皮多为黄、白两种,也有其它颜色。子粒外形有近圆形或扁平形。胚乳是贮藏有机营养的地方,有角质胚乳和粉质胚乳之分。玉米的胚较大,位于子粒一侧。千粒重一般约200—250g,子粒出产率(占果穗重量)一般为75—85%。 (二)玉米类型的特征 根据玉米果穗颖壳的长短、籽粒形状,表面特征,籽粒内部胚乳结构等性状,将玉米划分为九个类型(亚种)。

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的历史特征

第23卷第3期 V o l .23N o .32002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Q ingdao Institute of A rch 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的历史特征 Ξ 王媛1,王柬罡2,崔海鹰3(1.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60;2.青岛市公路管理局,青岛266101;3.青岛市李沧区房产管理二处,青岛266100) 摘 要:就我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对广州市城市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特征进行探讨,总 结了广州城市形态发展的历史特征及演变规律,以利于今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吸取历史经验、 寻求规律、继承与发扬城市传统文化,体现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关键词: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 中图分类号:TU 2098.1 城市形态是城市总体的物质形状和文化内涵双方面特征和过程的综合表现.城市空间形态则是指各种物质要素在城市总体层次上的空间组合关系,它包括城市本身的空间布局、空间形式、空间规模等直观的物质环境表现,它的演变具有时间系列的动态过程.只有把握住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特征及其演变过程,揭示出城市内外部诸要素相互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才能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1 秦汉时期城市空间形态 秦汉时期——最早的广州城. 公元前214年(秦33年),秦始皇在岭南设南海郡,广州(番禺)为南海郡治,任嚣任郡尉,建城郭番禺城.番禺就是最古老的广州城,从任嚣建城(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15年的历史了[1]. 秦至二世而亡,赵佗继任嚣自立南越国而称王,把任嚣城扩大到周长10km 的大城,俗称“越城”或“赵佗城”,南越都城的建设是广州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规划的建设(见图1)[2]. 图1 南越国都城城址示意图汉平南越后,中央皇权加强了对岭南的统治,使岭南土著 民族在接受较高文化的影响中,而逐渐“汉化”和发展起来了. 东汉末年,广州虽亦遭战乱,但商业繁荣,居民富足.《南 齐书,州郡志上》有云:“广州,镇南海,滨际海隅,委输交部,虽 民户不多,而狸獠猥杂……卷握之资,富兼十世”.所以当时的 交州刺史步骘将其州治从苍梧郡广信(今梧州)搬到广州,重 修“越城”的西半部,并把城向北扩展,所以历史上也称步骘 城.而广州的正式定名应在三国孙吴时代. 2 隋唐南汉城市空间形态 隋唐南汉——广州城的开元盛世. 隋初经济一度发展,因而大兴土木,开运河、建造宫殿,沟 通南北交通,成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功绩[3].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潮,出现了贞观、开元 盛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的发展达到了一个Ξ收稿日期:2001-10-30

广州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2020

广州市城市更新局2017年1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更新总体目标与策略 (4) 第三章更新规模控制 (7) 第四章更新功能引导 (7) 第五章更新强度指引 (14) 第六章空间管控指引 (15) 第七章专项控制指引 (18) 第八章近期重点工作与更新时序指引 (29) 第九章规划实施机制 (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有效引导和有序推进全市城市更新工作,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保护与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改善城市面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制订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 经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审核通过的广州市2014 年12 月“三旧”地块标图建库数据库动态调整和核查梳理分类成果(以下简称城市更新用地)及其需要整合连片的范围。 第三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5-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 本规划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文)、《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4 号,2015)、《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配套文件的通知》(穗府办〔2015〕56号)和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三旧”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粤府办[2009]122号)、《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三旧”改造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粤建规函〔2014〕1972号)的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城市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修正版)等有关法规、政策规定,依据《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广州市“三规合一”规划》、《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等相关规划进行编制。 第五条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城市发展和建设规律,坚持城市工作“五个统筹”,按照广州社会经济发展“四个结合”和城市更新“注重安居乐业第一;承接历史文脉,绝不毁无价之宝;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进有序更新”的四项要求,着力构建和完善城市更新长效机制,把城市更新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枢纽型网络城市的重要战略和公共政策长效推进。 第六条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发挥城市更新作为统筹城市整体发展战略抓手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