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知识点总结

防火防爆知识点总结
防火防爆知识点总结

燃烧:强烈的氧化反应并有光和热同时发生。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

闪燃: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着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点: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火灾:超出了有效范围的不可控制的燃烧

火警:人身与财产损失较小时登记为火警

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要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

自燃点:引起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燃烧热:1mol的物质与氧气发生完全燃烧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

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着火:可燃物质与火源接触而燃烧,并且在火源移除后任能继续燃烧的现象

着火点、燃点: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

爆炸: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能量的现象。其主要特征是压力的瞬时急剧升高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极限

遇水燃烧物质:凡是与水和潮气接触能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放出热量而引起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自燃性物质:凡是无需明火作用,由于本身的氧化反应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就能升温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物质。

氧化剂:能氧化其他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爆炸性物质:凡是受到高温、摩擦、撞击或受到一定物质激发能在瞬间引起单分解或复分解的化学反并以机械功的形式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能量的物质

危险化学品:化学品中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需特殊防护的物质

民用爆破器材:用于非军事目的的各种炸药及其制品和火工品的总称。

包括:工业炸药、起爆器材、传爆器材、专用民爆器材

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害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危害因素: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消防工作方针: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严重性、复杂性、突发性

火灾爆炸事故的一般原因:人、设备、物料、环境、管理

自燃分类:受热自燃(外界加温、温度升高至自燃点引起燃烧)和自热自燃(本身的物理化学反应或生物作用等所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至自燃点引起燃烧)

灭火的基本方法:隔离、冷却、窒息、抑制

爆炸性混合物反应机理:链式反应和热反应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和分离储存

在火灾统计中将火灾原因分为:1、放火 2、玩火 3、生活用火不慎 4、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5、违反电器安装使用规定 6、设备不良 7、自燃

燃烧两个特征:1、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新的物质2、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链式反应理论:科学的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

机理过程:1、链引发 2、链传递 3、链终止

结论:燃烧不是两个气态分子的直接作用而是他们离解形成的游离基这种中间产物进行的链式反应

可燃液体的闪点与着火点的区别:1、着火点燃烧的不只是蒸气而且还有液体,而闪点燃烧的只有蒸气 2、在闪点移除火源闪燃熄灭,而着火点时液体则能继续燃烧。

燃烧的条件

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燃物(着火源)

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含氧量、一定的着火源能量、三个基本条件相互作用

火灾的分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 B类火灾:液体和可溶化固体物质 C类火灾:气体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 E类火灾:带点火灾

防火基本技术措施

火灾发展过程:酝酿期、发展期、全盛期、衰灭期

消除着火源:明火、摩擦和撞击、电气设备(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

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防止产生新的燃烧范围,阻止火灾范围扩大

火灾报警器(感烟、感光、感温)

灭火剂和灭火器总结

爆炸分类

1、按能量来源不同: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化学反应的高速度,同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核

爆炸2、按瞬时燃烧的速度:轻爆、爆炸、爆轰

爆炸的破坏作用:冲击波、碎片冲击、震荡作用、造成二次事故

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条件

1)、存在可燃物质2)、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3)、在足够外界能量作用下

燃烧和化学性爆炸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

不同点:1、氧化反应的速度不同 2、造成损失的大小及过程不同(火灾有阶段之分,造成的损失随着时间的延续加重。爆炸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无可挽回)3、两者随条件而转化

燃烧和化学性爆炸的都有感应期(定义:可燃物质的温度在达到自燃点或着火点之后,并不立刻发生自燃或着火,期间有段延滞的时间)

防爆基本技术措施

1、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设备正压和密闭操作、厂房通风、惰性气体保护、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消除着火源

3、测爆仪

4、防爆安全装置:阻火装置(安全液封、封闭式安全水封)、泄压装置(安全阀和爆破片)、指示装置

危险化学品分类8类: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有毒品 7、放射性物品 8、腐蚀品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点:1.燃爆危害 2、健康危害 3、环境危害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组织管理保障:1、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教育制度 3、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4、安全检查制度 5、事故管理制度 6、安全用火管理制度

1、燃烧速度:

气体:火焰的传播速度来衡量液体:取决于液体的蒸发

固体:比表面积、固体粒度、几何形状、含水量等有关。一般比气体、液体反应速度要慢。

2、可燃气体

定义:凡是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或爆炸的气体

形式: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是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的)和动力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是在燃烧之前进行的)

按爆炸极限分类:

一级: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低于10% 二级: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

影响气体爆炸的因素:温度、压力、含氧量、惰性介质、容器、能源

评价气体燃爆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

爆炸极限、爆炸危险度、传爆能力、爆炸压力和威力、自燃点、相对密度、扩散性、化学活泼性、可压缩性和受热膨胀性

3、可燃液体

定义: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或爆炸的液体

爆炸形式:沸溢火灾、喷溅火灾、喷流火灾

评价可燃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饱和蒸气压、爆炸极限、闪点、受热膨胀性、其他燃爆性质4、可燃固体

燃烧过程:1、熔化—液体—蒸发—气体—燃烧2、分解—气体—燃烧

3、焦炭和金属等燃烧时呈炽热状态,属于无焰燃烧

固体火灾危险性的技术参数:燃点、熔点、自燃点

5、民用爆破器材与烟花爆竹的主要危险性存在于:原材料、生产过程中、运输与储存

6、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

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 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 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

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由组成建筑物的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

7、防火分隔

1、防火分区: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余部分蔓延的

局部区域

2、防火分隔物: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且能把建筑物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小防火空间的物

体。

分类: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水幕带、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

8、防火间距:当一栋建筑物起火时,其他建筑物在热辐射的条件下,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时,也不会起火的最小距离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1、辐射热 2、热对流 3、建筑物外墙开口面积 4、建筑物内可燃物质的性质、数量和种类 5、建筑物内消防设施与水平 6、相邻建筑物高度的影响 7、风速 8、灭火时间的影响

一、燃烧与爆炸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质(气体、液体或固体)与助燃物(氧或氧化剂)发生的伴有放热和发光的一种激烈的化学反应。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最常见、最普通的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三个条件: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点火源。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量,相互作用,燃烧方可产生。

在生产中,常见的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有以下8种:

(1) 明火; (2) 高热物及高温表面; (3) 电火花; (4) 静电、雷电; (5) 摩擦与撞击;

(6) 易燃物自行发热; (7) 绝热压缩; (8) 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

根据可燃物状态的不同,燃烧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三种形式。

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混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根据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种形式。

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数量的蒸气存在,蒸气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所处的温度,温度越高则蒸气浓度越大。

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性液体(包括少量可熔化的固体,如萘、樟脑、硫磺、石蜡、沥青等)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点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做闪燃(T≯5秒) 。

闪点是指可燃性液体产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闪点是液体可以引起火灾危险的最低温度。液体的闪点越低,它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1) 同系物液体的闪点随着相对分子量、相对密度、沸点的增加和蒸汽压的降低而增加。

(2) 同类组分混合液,如汽油、煤油等,由烃类的同系物组成,其闪点随着馏分的增高而增设。

(3) 异构体的闪点低于正构体。 (4) 能溶于水的易燃液体,闪点随浓度的降低而增高。

(5) 油漆类液体的闪点取决于油漆中所含溶剂的闪点。

(6) 两种可燃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般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

燃烧的主要特征是发光和发热,与压力无特别关系。爆炸的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和爆炸波的产生。燃烧和化学爆炸本质上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二者反应速度、放热速率和火焰传播速度都不同,前者比后者慢得多。

燃烧和爆炸关系十分密切,有时难以将它们完全分开。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以引起爆炸,爆炸也可以引起燃烧。事实上,在很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中,火灾和爆炸是同时存在的。

比较两者的条件:

火灾与爆炸的破坏作用:

(1) 火灾分酝酿期,发展期,猛烈期和衰灭期。火灾发生后,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如火灾时间延长一倍,损失可能增加四倍。因此一旦发生火灾,造成损失随时间的延续而加重,如能尽快地进行扑救,即可减少损失。

(2)爆炸则是猝不及防。可能仅在一秒种内爆炸过程已经结束,设备损坏、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巨大损失也将在瞬间发生。爆炸通常伴随发热、发光、发声、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其破坏作用的大小与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

(3)爆炸的破坏形式:

a 震荡作用;

b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c 碎片冲击;

d 造成火灾;

e 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二、石油和天然气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1、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类液体。

2、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

3、在原油系统中,闪点等于或大于60、且初馏点等于或大于180的原油,宜划分为丙类。

(一)原油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1) 易燃性

常见原油的闪点

油品名称大庆原油大港原油华北原油盘锦原油胜利原油

闪点

℃ 28 23.5 37 10 45

火灾危险性分类乙A 甲A 乙A 甲A 乙B

⑵易爆性

原油的爆炸浓度极限:1.4% - 8.00%。

(3) 易挥发性:GB9053-1998《稳定轻烃》规定,1号稳定轻烃的饱和蒸气压为74~200kPa,2号稳定轻烃为<74kPa(夏)或<88kPa(冬)。GB9052.1-1998《油气田液化石油气》规定,商业丁烷37.8℃时饱和蒸气压(表压)为不大于485kPa。1kg汽油大约可以蒸发为0.4m3汽油蒸气。

(4) 易产生静电:石油具有很高的电导率,在流动时因磨擦能产生静电,在装卸、灌装、泵送等作业过程中,因喷射、冲击、沉降等原因,会产生静电。

(5) 热胀冷缩性:受热后体积膨胀,蒸气压升高。若储存于密闭容器中,会造成容器膨胀,甚至爆裂。另外,当容器灌入热油,冷却后,又会造成油品体积收缩而导致桶内压力下降,甚至负压,使容器被大气压瘪。

(6) 流动扩散性:流动蔓延。 (7) 漂浮性:不溶于水。 (8) 沸溢性:热波、突沸。

(二)原油的沸溢和喷溅

1、发生突沸的原因

(1)辐射热的作用。

(2) 热波的作用。

辐射热和热波往往是同时作用的,因而能使油品很快达到沸点而发生沸腾外溢。

(3) 水蒸气的作用。

2、发生突沸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油品都会产生沸腾突溢,只有在下列条件同时存在时才会发生。

(1)油品具有热波的性质。

(2) 油品中含有乳化或悬浮状态的水或者在油层下有水垫层。

(3) 油品具有足够的粘度,能够水蒸气包围形成油品薄膜。

(三)天然气火灾爆炸危险性

1、密度

相对密度为0.6左右。气田天然气因含甲烷比例高,相对密度在0.55左右,而油田天然气含高烷烃比例增大,相对密度在0.75左右。

2、爆炸极限

a 天然气:下限3.6-6.5%,上限13-17%;

b 液化石油气: 1.5-9.5%;

c 甲烷: 5.0-15.0%;

d 乙烷: 3.0-12.4%;

e 丙烷: 2.37-9.50%;

f 丁烷: 1.86-8.41%;

g 戊烷: 1.4-7.8%。

3、自燃点

甲烷、乙烷、丙烷的自燃点分别为:540℃、515℃、460℃,推测典型干性天然气的自燃点在500-700℃之间。实验测得某油田伴生气的自燃点在650-750℃之间。

4、发热量

天然气的燃烧热在35000-39000kJ/Nm3左右,天津市天然气的燃烧热在40200 kJ/Nm3,相当于一般城市煤气的二倍半以上,发热量非常高。火焰温度在600℃左右。

5、最小点火能

干性天然气的最小点火能在0.3-0.4 mJ 之间,属易燃气体。

甲烷的最小点火能为0.28mJ,己烷和丙烷的最小点火能为0.31mJ。

三、防火防爆措施

(一)根据物质燃烧爆炸原理,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是:

(1) 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混触条件,避免物料处于燃爆的危险状态。 (2) 消除一切足以导致起火爆炸的点火源。 (3) 采取各种阻隔手段,阻止火灾爆炸事故灾害的扩大。

(二)控制可燃物的措施

控制可燃物,就是使可燃物达不到燃爆所需要的数量、浓度,或者使可燃物难燃化或用不燃材料取而代之,从而消除发生燃爆的物质基础。

(1)控制气态可燃物:加大浓度、密闭通风、隔离、置换检测等等;(2)控制液态可燃物:替代、稀释、加阻聚剂等;(3)控制固态可燃物:替代、防火涂料等。

(三)控制助燃物的措施

控制助燃物,就是使可燃性气体、液体、固体、粉体物料不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或者将它们隔离开来,即使有点火源作用,也因为没有助燃物参混而不致发生燃烧、爆炸。

(1)密闭设备系统:连接形式、密封、管材、气密试验等等;(2)惰性气体保护:氮气保护(惰性化保护控制浓度通常比最低氧含量低4%,如最低氧含量为10%,则将氧气控制在6%左右);(3)隔绝空气:遇空气或受潮、受热极易自燃的物品,可以隔绝空气进行安全储存;(4)隔离储存:混触会发生的物质要隔离储存。

(四)控制点火源的措施

1、冷却法——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

冷却法是根据可燃物质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燃点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例如直流水的灭火机理主要就是冷却作用。另外,二氧化碳灭火时,其冷却的效果也很好。

2、窒息法——减少空气中氧的浓度

窒息法是根据可燃物质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这一条件,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

3、隔离法——隔离与着火物相近的可燃物质

隔离法就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一条件,把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拆除与火源相连的设备或易燃建筑物,造成阻止火焰蔓延的空间地带;设法筑堤阻拦已燃的可燃或易燃的液体外流,阻止火势蔓延,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

4、抑制法——消除燃烧过程中的游离基

抑制法就是通过灭火剂参与燃烧的链式反应过程,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活泼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链式反应中断,燃烧停止。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

(三)常用灭火剂介绍

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终止的物质。灭火剂的种类很多,有水、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等。

水:水是不燃液体,用水灭火,取用方便,器材简单,价格便宜,而且灭火效果好,因此,水仍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主要灭火剂。

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和窒息。水可以以普通无压力水、加压的密集水流、雾化水及水蒸汽等形式进行灭火。

(1)普通无压力水(2)加压的密集水流(直流水、开花水):具有很大的动能和冲击力,喷射较远。(3)雾化水:液滴的表面积大,与可燃物接触面积大,有利于吸收可燃物热量,降温迅速。(4)水蒸汽:适于扑救密闭的厂房、容器及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水蒸气浓度在燃烧区超过30-35%时,即可将火熄灭。

水不能用于扑救以下物质的火灾:

(1)与水反应能产生可燃气体,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例如轻金属,遇水生成氢气,电石遇水生成乙炔气都能放出大量的热,且氢气和乙炔气与空气混合容易发生爆炸等。 (2)非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火灾,不能用直流水扑救,但原油、重油可用雾状水扑救。 (3)直流水(密集水)不能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火灾,也不能扑救可燃粉尘聚集处的火灾。 (4)贮存大量浓硫酸、浓硝酸的场所发生火灾,不能用直流水扑救,以免酸液发热飞溅。

1、泡沫灭火剂

泡沫灭火剂指能够与水混溶,并可通过机械或化学反应产生灭火泡沫的灭火剂。可用于扑救A类和B类火灾。泡沫的灭火机理主要是隔离,也有一定冷却作用。多数泡沫灭火剂是以浓缩液(泡沫液)的形式储存,以水溶液(混合液)的形式使用。泡沫液通过比例混合装置与压力水按规定的比例混合,形成泡沫溶液,然后通过泡沫产生器形成泡沫

(1)泡沫灭火剂分类

a 机械泡沫和化学泡沫

泡沫灭火剂按泡沫的生成机理可分为机械泡沫和化学泡沫两种类型。

B 低倍数、中倍数和高倍数泡沫灭火剂

机械泡沫按其生成泡沫的发泡倍数可以分为低倍数、中倍数和高倍数泡沫灭火剂三种类型。发泡倍数小于20的泡沫称为低倍数泡沫;发泡倍数在20-200之间的泡沫称为中倍数泡沫;发泡倍数大于200的泡沫称为高倍数泡沫。

C 普通和抗溶泡沫灭火剂

按其灭火的适用范围,可分为普通和抗溶泡沫灭火剂。普通型主要用于扑救B类火灾中的非极性液体火灾。抗溶泡沫灭火剂又称为多功能泡沫灭火剂。其适用范围除了与普通泡沫相同外,主要特点是适用于扑救B类火灾中的极性液体火灾。

(2)常用的泡沫灭火剂

a 蛋白泡沫液;

b 氟蛋白泡沫液;

c 成膜氟蛋白泡沫液;

d 水成膜泡沫液;

e 合成泡沫液。(3)泡沫液的储存

a 泡沫液应储存于专用的储罐内;

b 泡沫液最高储存温度不宜超过40℃,最低储存温度应高于其流动点5℃;

c 应避免与其他物质相混;

d 保质期;

e 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

2、干粉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是干燥的、易于流动的细微粉末,一般以粉雾的形式灭火。干粉灭火剂是一种灭火效果好、速度快的有效灭火剂,但扑救后易于复燃,故经常与氟蛋白泡沫灭火系统联用。干粉灭火主要是依靠抑制作用。

3、二氧化碳灭火剂

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灭火剂,在自然界中存在也较为广泛,价格低、获取容易,其灭火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

二氧化碳的灭火机理:液态二氧化碳加压充装在灭火器中,当液态二氧化碳喷出时,迅速气化,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导致燃烧物体温度急剧下降,对燃烧物有一定冷却作用,同时增加空气中既不燃烧也不助燃的成分,降低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当燃烧区域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于12%,或者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30~35%时,绝大多数的燃烧都会熄灭。

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灭火不留痕迹,有一定的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适用于扑救600伏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的液体火灾;不适用扑救轻金属火灾。特别需要一提的是二氧化碳灭火剂的毒性问题。空气中含有10%浓度的二氧化碳就可以直接导致人员的死亡。而二氧化碳的最低设计浓度为34%,在此浓度下人员会迅速死亡。

(四)消防设施

消防设施总的说来,可分为预警系统和灭火系统,而灭火系统按传统又可分为四大灭火系统: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干粉灭火系统。

灭火系统通常可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形式。一般而言,固定式系统的特点是系统时刻处于临战状态,可立即投入灭火,但一次性投资大,维修、保养要求高。而半固定式和移动式系统的特点是设备投资省,维修保养费用低,机动灵活。

1、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消防水源、消防给水管网、消防水池、消火栓等。用于满足灭火和冷却用水需要。2、泡沫灭火系统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在国内已有30多年的应用历史,多次有效地扑灭了石油及石化类产品的火灾,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灭火方式。主要用于扑救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等B类火灾,适用于油库内油罐、桶装库房、装卸油栈桥、石油码头等作业场所。主要有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半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和泡沫喷淋系统等。

3、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

一般由水池、固定的泡沫泵站(内设泡沫液泵、泡沫液储罐及比例混合器等)、泡沫混合液的输送管道、

阀门及泡沫产生器(或液下喷射泡沫产生器、泡沫管道)组成。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有液上喷射和液下喷射两种形式。

4、半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

半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由固定安装的泡沫产生器、泡沫混合液管道(泡沫管道)及阀门、配件等组成,灭火时,由泡沫消防车或机动消防泵通过水带从预留的接口将混合液打入实施灭火。

5、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

该系统一般由水源(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泡沫消防车、水带、泡沫枪或泡沫钩管、泡沫管架等组成,也可用大型泡沫消防车的泡沫炮直接喷射。

6、泡沫喷淋系统

该系统一般由泡沫泵站、泡沫混合液管道、阀门及泡沫喷头组成。该系统是用喷淋或喷雾形式释放泡沫或释放水成膜泡沫混合液。

7、干粉灭火系统

扑救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和电器设备等的火灾,宜选用钠盐干粉。当干粉与氟蛋白泡沫灭火系统联用时,应选用硅化钠盐干粉。

下列火灾场所宜采用干粉灭火系统:

a 封闭空间宜采用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并应确保30秒内喷射的干粉量达到设计干粉浓度。

b 局部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宜采用半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

C 扑救液化烃罐和工艺装置内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泄漏火灾,宜采用干粉车。

(1)干粉灭火系统组成

干粉灭火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干粉灭火设备部分和火灾自动探测控制部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利于及时发现火情,抓住灭火最有利的初起火灾阶段及时扑救火灾。由于火灾自动报警装置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较多的投资,我国相关标准只对单罐容量大于或等于50000m3的油罐要求设自动报警装置,其它较小油罐不做强制要求。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防爆防火安全知识 1、粉尘爆炸的过程是怎样形成的? 答:粉尘爆炸大致有三步发展形成过程:一是悬浮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被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二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三是粉尘燃烧放出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方式传给附近原来悬浮着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气化后使燃烧循环持续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项进行,其反应速度也逐渐增大,通过激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2、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窒息死亡。 3、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爆炸上限。 4、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分别是安全阀、水位表、温度计。 5、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压力急剧升高。 6、建筑物起火后几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为5-7分钟。 7、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火源底部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 8、能够产牛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9、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P ) 代表泡沫灭火剂;F代表(干粉) 灭火剂;T代表(.二氧化碳) 灭火剂;Y代表(l211 ) 灭火剂。 10、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可燃气体火灾;可燃液体火灾;固体可燃物火灾;电气火灾;和金属火灾。 11、扑救火灾一般有三种方法:隔离法是将可燃物与火隔离;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12、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加强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认真落防火责任制度;配备好适用的、足够的灭火器材。 13、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有毒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14、火灾蔓延的三种方式是: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15、爆炸的破坏形式有:直接的爆炸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三种。 16、扑火火灾后要对火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消除余火和阴燃,排除险情和隐患,防止复燃。 17、爆炸可分为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原子爆炸。

防火与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防火与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1 目的:建立防火防爆一般要求、主要措施、等级划分、消防设施等程序,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2 范围:适用于公司防火防爆管理 3 一般要求: 应根据火灾危险程度及生产、维修、建设等工作的需要,经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厂安全部门登记审批划定“固定动火区”,固定动火区以外一律为禁火区。 禁止产生明火的机动车辆进入罐区﹑厂区内、易燃物质储罐等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进入时必须加时必须加阻火器。电瓶车禁止入内。 禁止使用汽油、苯等易散发可燃蒸气的液体擦洗设备、工具及衣服等。 易燃、易爆物品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点。现场禁止堆放油布、油棉丝纱或其它易燃物品。现场生产用油存放量一般不应超过48小时的使用量。 使用搬运危险物品,或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搬运铁质物品时,不准抛掷,拖拉或滚动。 在带有易燃易爆物质(残渣、残液和余气)的设备、管道、容器上工作时,禁止使用铁质工具,应使用铜质等不产生火花的工具。若必须用铁质工具,则需在工具接触面上涂以黄油,或采用其它安全措施。 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甲乙类生产所用设备、管道的保温层,应采用非燃烧的材料,并应防止可燃液体渗入保温层。高温设备、管道禁止

使用易燃,可燃物保温。 必须加强火源管理。厂区内焊割动火、熬炼用火等一切动火工作,必须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动火制度”的规定。 要防止可燃易燃物与高温物体接触或靠近,高温工件禁止带入防火防爆区,不准在高温设备和管道上烘烤衣服和可燃易燃物体。 危险物品仓库、气柜。主配电设备、高大建筑物和高大设备等必须装设避雷装置,每年雨季前必须对装置检查试验一次。避雷装置单独设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如与电气设备共用,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管道法兰之间电阻不大于0.3欧姆。 厂区内未经批准,不准随意搭设临时工棚和其它建筑物。 化工生产甲类区域在有液化石油气及可燃气体容易扩散处,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并应加强气体监测工作。 所有设备、管道、阀门、仪表和零部件,必须有合格证并按要求使用,不明规格、型号的材质禁止使用。禁止擅自代用。 设备管道在使用前,必须按照规定对外观、尺寸及补焊过或其它疑焊缝进行复验,并作耐压试验或气密试验,安全装置和附件必须齐全、灵敏可靠。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外观、内部检查和无损伤检查。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 一切设备、管道和钢瓶等应按化工部制订的“化工厂设备管道的保温规范”(HGJ1047—79)规定的颜色进行涂色。 根据工艺过程的具体特点,设置必要的事故信号、声光报警器和事故停车联锁装置。 生产过程中的正压系统严防形成负压,并且应设置防止形成负压的措施和停车联锁装置。 生产厂房、建筑物、构筑物应符合本地区的防震烈度要求,不符

消防考试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2020年整理).pdf

1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火灾的分类: (1)按可燃物类型 A 固体火灾 B 液体或固态可溶(石蜡,沥青) C 气体火灾 D 金属火灾 E 带电火灾 F 烹饪器具内火灾 (2)按损失程度 ①特别重大火灾 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②重大火灾 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五千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 ③较大火灾 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直接财产损失 ④一般火灾 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以下直接财产损失 消防工作的特点:社会性、行政性、经常性、技术性 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消防工作的原则: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燃烧的条件:(必要)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相互作用 闪点的含义: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危险越大。根据闪电将可燃液体分为甲类(闪点<28°C的液体)乙类(闪点≥28°C,<60°C 的液体)丙类(闪电≥60°C的液体) 爆炸的分类:按性质: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1、表面燃烧2、阴燃3、分解燃烧4、蒸发燃烧 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1、蒸发燃烧2、动力燃烧3、沸溢燃烧4、喷溅燃烧 气体物质的燃烧特点:1、扩散燃烧2、预混燃烧 烟气的危害性:毒害性、减光性、恐怖性 火焰的组成:焰心、内焰、外焰 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的有利方面: 1、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燃烧进行 2、为火情侦查和寻找火源点提供参考依据 不利方面: 1、妨碍灭火和被困人员行动 2、有引起人员中毒和窒息的危险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

编号:SM-ZD-80421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一、灭火措施 1. 常用灭火剂及其适用性 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中止燃烧的物质。选择灭火剂的基本要求是灭火效率高,使用方便,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对人和环境基本无害。常用灭火剂有以下几种。 (1) 水(或水蒸气)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主要作用是冷却降温,也有隔离窒息的作用。它可以单独用于灭火,也可以与其他不同的化学添加剂组成混合物使用。除了带电物质、遇水燃烧物质和非水溶性燃烧液体的火灾外,一般都可以用水(或水蒸气)进行灭火。 (2) 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灭火剂两大类。化学泡沫灭火剂主要由化学药剂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般是二氧化碳,它可以覆盖易燃液面,起隔离和窒息的作用。空气泡沫灭火剂是由一定比例的泡沫液、

防火防爆技术及管理措施

防火防爆技术及管理措施 一、预防火灾爆炸的有关法规 仅80年代国务院和有关主管部门就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1984年1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1984年5月13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安全管理国消防法取代);《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劳人护[1987]36号)(原劳动部和公安部等8个部委1987年12月份联合颁布); 1988年7月原劳动部、国家计委、轻工业部、农业部共同发布了《烟花爆炸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 公安部1990年4月发布了《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原劳动部1995年1月颁发了《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此外,一些生产和管理的行业部门也制定了有关安全规程、标准,如GBJ16-7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YHS01-78《炼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石油库设计规范》等。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对爆炸危险场所的定义、危险等级划分、技术安全、安全管理及罚则,对有爆炸危险的生产过程、厂房、设施、仓库等的控制,对通风要求、防静电措施等提出了明确技术规定,对危险场所设备校验、维护保养和检修、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安全管理操作规程、通风管理、特种作业等作出了规定;

《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则从爆炸性物质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划分、电气防爆安全技术及管理方面对有关安全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 二、技术措施 要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就应根据物质燃烧和爆炸原理,采取各种有效安全技术措施,比如可燃性粉尘处于堆积状态或处于在容器中密集收存的状态时,是不会爆炸的。 1.防火技术措施 根据火灾发展过程的特点,应采取如下基本技术措施: (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密闭和负压操作; (3)通风除尘; (4)惰性气体保护; (5)采用耐安全管理火建筑; (6)严格控制火源; (7)阻止火焰的蔓延; (8)抑止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防火防爆知识试题附答案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l 5分) 1、在库房重地如见到以下的标记,表示什么? ( )A.小心着火B.禁止带火种C.当心火灾 2、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被人践踏B.窒息C.烧伤 3、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人应站在?( ) A.上风位B.下风位C.无一定位置 4、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 )。A.爆炸极限B.爆炸浓度极限C.爆炸上限 5、建筑物起火后几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 ( ) A.5-7分钟B.8--10分钟C.15分钟 6、l211灭火器的重量如下降一——,就要灌装充气。( ) A.五分之一B.500克C.十分之一 7、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火源哪个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 ) A.火源底部B.火源中间C.火源顶部 8、下列哪种灭火器最适合扑灭由钠或镁金属造成的火灾?( ) A.二氧化碳B.泡剂C.特别成份粉剂灭火器 9、下列哪种灭火器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 ) A.二氧化碳灭火器B.干粉剂灭火剂C.泡沫灭火器 10、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你必须首先? ( ) A.找寻适合的灭火器扑救B.将有开关的电源关掉C.大声呼叫 11、我国《消防法》在何时实行?,全国消防宣传日是哪一天?( ) A.1999年9月1日11月9日 B.1999年9月1口9月9日 C.1998年9月1日11月9日 12、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足什么?( ) A.温度升高B.压力急剧升高C.周围介质振动 13、下列哪一种气体是属于易燃气体?( ) A.二氧化碳B.乙炔C.氧气 14、下列哪种措施是处理气瓶受热或着火时应首先采用的?( ) A.设法把气瓶拉出扔掉B.用水喷洒该气瓶C.接近气瓶,试图把瓶上的气门关掉l 5、下列哪种容器适合盛装易燃液体?( ) A.玻璃容器B.瓷器C.具有防腐功能的金属容器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 l、能够产牛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 ) ,最高浓度为( ) 2、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 ) 代表泡沫灭火剂;F代表( ) 灭火剂;T代表( ) 灭火剂;Y代表( ) 灭火剂。 3、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 )火灾;( )火灾;( )火灾;( );和金属火灾。 4、扑救火灾一般有三种方法:( );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5、电气灭火用“1211"或( )灭火器、( )灭火器效果好,因为这三种灭火器的灭火药剂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人事故。 6、雷击时有几十到( )安培强大电流通过雷通道,并迅速转化成( ),温度可达( )摄氏度,一般的可燃物碰到它就会迅速着火。 7、爆炸温度极限与爆炸浓度极限一样。也有上限和下限。其下限即( ) 温度,等于爆炸浓度( ) 的蒸气浓度;爆炸温度上限,即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爆炸浓度的蒸气浓度。

涂装作业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涂装作业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1)涂料作业人员必须经过防火防爆安全知识的教育训练,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从事涂装作业生产。 2)涂装车间、工段、班组等必须有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火防爆制度,并随时检查贯彻执行情况,不能麻痹大意。 3)涂装作业过程中,应注意所处场所的溶剂蒸气浓度不能超过规定范围,储存涂料和溶剂的桶应盖严,避免溶剂挥发;涂装作业场所应设有排风和排气设备,以减少溶剂蒸气的浓度。在有限空间内施工时,除加强通风外,还要防止室内温度过高。 4)生产和施工场地严禁吸烟,不准携带火柴、打火机和其他火种进入工作场地。如必须生火,使用喷灯、烙铁、焊接时,必须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 5)涂装作业中,擦拭涂料和被有机溶剂污染的废物布、棉球、棉纱、 防护服等应集中并妥善存放,特别是一些废弃物要存放在储有清水 的密闭桶中,不能放置在灼热的火炉边或暖气管、烘房附近,避免引起火灾。

6)各种电气设备,如照明灯、电动机、电气开关等,都应有防爆装置。要定期检查电路及设备、绝缘有无破损,电动机有无超载,电气设备是否可靠接地等。 7)涂装作业过程中,尽量避免敲打、碰撞、冲击、摩擦铁器等动作,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燃烧。严禁穿有铁钉皮鞋的人员进入工作现场,不用铁棒启封金属漆桶等。 8)防止静电放电引起的火花,静电喷枪不能与工件距离过近,消除设备、容器和管道内的静电积累。在有限空间生产和涂装时,要穿着好防静电的服装等。 9)防止双组分涂料混合时的急剧放热,要不断搅拌涂料,并放置在通风处。铝粉漆要分罐包装,并防止受潮产生氢气自燃等。在预热涂料时,温度不能过高,且不能将容器密闭,不能用明火加热。 10)烘干室内可燃气体最高含量不应超过其爆炸下限值的25%,空气中粉尘最大含量不应超过爆炸下限值的50%。烘干室要加强通风,同时排风口位置应设在可燃气体浓度最高区域。加热器表面温度不应超过工件涂层引燃温度的80%。

防火防爆知识点

安全:指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共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危害:指某一系统、产品、设备或操作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的破坏。 事故:当系统潜在的危险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或系统受到激发时,危险就会转化并导致一系列意外损失和灾害事件的发生。 事故灾害分为自然事故灾害和人为事故灾害两种。 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管理:是为了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化学危险品: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 危险化学品分为:1、爆炸品2、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5、氧化物质与有机过氧化物6、毒性物质与感染性物质7、放射性物质8、腐蚀性物质9、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险环境物质。 爆炸品分为:1.1项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整体爆炸是指实际上瞬间影响到几乎全部载荷的爆炸) 1.2项 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3项 有燃烧危险并兼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之一或兼有这两种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4项 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5项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 1.6项 没有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可燃气体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1、燃烧性2、爆炸性3、化学活波性4、易扩散性5、腐蚀性6、毒害性7、带电性 可燃气体燃烧与爆炸区别:1、反应速度不同:燃烧速度慢,爆炸速度快2、传热方式不同:燃烧靠传导、对流、辐射,爆炸主要靠冲击波3、产物运动方向不同:燃烧产物和燃烧传播方向相反,而爆炸相同。 什么是爆炸极限?为什么存在?影响因素? 爆炸极限:当可燃气体、蒸气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的微观解释:当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燃烧)下限时,可燃气体过少,可燃气体分子间的间距过大,不能是爆炸波(燃烧波)从一个可燃气体分子蔓延到另一个可燃气体分子上。当可燃气体浓度高于爆炸(燃烧)上限时,气相中氧气浓度过低,以致可燃气体分子间间距过小,不能获取足够的氧气维持可燃气分子氧气的需要,从而不能维持爆炸波(燃烧波)的继续传播。 影响因素:温度、氧的体积分数、惰性介质、压力、容器的影响、点火源的影响。 可燃性气体危险技术参数:1、爆炸极限2、爆炸危险度3、传爆能力4、最大爆炸压力5、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及爆炸指数6、自燃点7、最小点火能8、燃烧速度 估算可燃气体爆炸极限%1)1(76.4100+-=N L 下%476.41004+?=N L 上 055.0x L =下08.4x L =上 可燃性液体危险技术指标:闪点、燃点、自燃点、饱和蒸汽压、爆炸极限、电阻率、热膨胀

防火防爆十大禁令的内容是什

防火防爆十大禁令的内容是什么防火防爆十大禁令的内容 防火防爆十大禁令,措施及内容: (1)严禁在生产装置内吸烟及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物品进入生产厂区内。 (2)严禁未按规定办理用火手续,在生产厂区内进行施工用火或生活用火。 (3)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油气区内工作。 (4)严禁穿带铁钉的鞋进入油气区及易燃、易爆区工作。 (5)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性溶剂油擦洗设备、衣物、工具及地面等。 (6)严禁未经批准的各种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及易燃易爆区。 (7)严禁就地排入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学危险品。 (8)严禁在油气区内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撞击和作业。 (9)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挪用或损坏消防设施。 (10)严禁损坏厂内各类防爆设施。 防火防爆知识 第一节防火 防火是一门涉及多种工程技术科学的综合性技术,它的范围广阔,技术复杂,即需要从事防火工作的专业人员不断研究探索,也需要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因此,要加强对人的防火宣传教育和管理、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全民防火意识。

教育群众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自觉遵纪守法,做到人人防火,时时防火、处处防火。同时要掌握灭火常识和灭火的基本方法,确保在火灾突发时,不惊慌失措,沉着冷静的将火扑灭。 一、火灾 火灾,是指一定的时间或空间内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一)火灾类型 1、火灾损失划分 根据现行的火灾统计方法,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物直接损失金额, 可分为一般火灾,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而火灾损失低于上述情况者为一般火灾。 (1)特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2)重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 (3)一般火灾: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2、火灾分类。 A类火灾系指含碳的固体可燃物燃烧所产生的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橡胶、塑料等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火灾。 B类火灾系指可燃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可燃物燃烧所产生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醇、乙醚、沥青、石蜡等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燃烧。 C类火灾系指燃气体燃烧所产生的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甲烷、乙烷、氢气等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火灾。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知识点需要记忆的数字总结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知识点需要记忆的数字总结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考点多,难度大,很多考生都是反复学习却总是记不住知识点,尤其是杂乱的数字容易记混,今天锅巴网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消考试中需要记忆的数字总结,相信对大家的备考会有一定帮助的。 数字总结一【】 1.技术实务 (1)厂房内疏散出口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2)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疏散门净宽度不应小于,室外疏散小巷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3)公共建筑内安全出口的门应设罝在火灾时能从内部易于开启门的装罝;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疏散出口不应设罝门槛,从门扇开启90°的门边处向外范围内不应设臵踏步,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4)二级充压系统,应为±(表压)。 (5)水雾喷头的平面布臵方式可为矩形或菱形.当按矩形布罝时,水霉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倍水雾喷头的水雾锥底圆半径。 2.综合能力 人防工程中商场、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小于。数字总结二【300mm或】 1.技术实务 (1)防止液体流散的基本做法有两种:一是在桶装仓库门洞处修筑漫坡,一般高为150mm~300mm;二是在仓库门口砌筑高度为150mm~300mm的门坎,再在门坎两边填沙土形成漫坡,便于装卸。

(2)出水管上应设臵闸阀和止回阀。DN≥300mm时,宜采用电动或水力闸阀。当在梁或其他障碍物的下方布罝喷头时,喷头与顶板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300mm。电动机与墙壁之间,或成列装设的电动机一侧已有通道时,另一侧的净距离应不小于。电动机与其他设备的裸露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应小于1m。(3)当泡沫喷射口设臵在罐壁顶部、密封或挡雨板上方时,机械密封方式储罐的泡沫堰板高度不应小于,且应高出密封圈;软密封方式储罐的泡沬堰板高度不应小于。当泡沬喷射口设罟在金属挡雨板下部时,泡沬堰板高度不应小于。(4)据实验测晕,火灾初起时,烟气在水平方向扩散的速度为s。 (5)电动机应安装在不燃材料制成的机座上,电动机机座的基础与建筑物或其他设备之间应留出距离不小于1m的通道.电动机与墒壁之间,或成列装设的电动机一侧已有通道时,另一侧的净距离应不小于。 (6)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 (7)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距地高度不宜超过20m。2.综合能力 (1)当外墙体采用用B2级保温材料时,检查是否每层沿楼板位臵设臵 不燃材料制作的水平防火隔离带,隔离带的设臵高度不得小于300mm。(2)消防水带内口径:内径25mm、50mm、65mm、80mm、100mm、125mm、150mm、300mm。 (3)同时使用信号阀和水流指示器控制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信号阀安装在水流指示器前的管道上,与水流指示器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m。 (4)密封胶厚度突出防火封堵系统面不应小于13mm,封堵完成后,在封堵层两侧电缆上,涂刷防火涂料,长度300mm。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大全

一、火灾 1.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火失去控制蔓延而形成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它通常造成人或物的损失。 2.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火三角是助燃剂、可燃物和引火源的简称,也叫火灾三要素。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则火灾燃烧不能发生和维持,因此火三角是火灾燃烧的必要条件。 3.建筑物火灾的发生特点、发展规律及危害性 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和熄灭期。初起期是火灾从无到有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满足时间平方规律,即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平方非线性发展,轰燃就发生在这一阶段;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火势的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熄灭期是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的阶段,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的作用等。由于建筑物内可燃物、通风等条件的不同,建筑火灾有可能达不到最盛期,而是缓慢发展后就熄灭了。典型的建筑火灾发展过程如教材中图2-1所示。 4.火旋风 由于风向、地理形态、建筑物的影响,火灾在蔓延的过程中会形成旋转火焰,即火旋风。它通常分为垂直火旋风和水平火旋风,它的出现使得火蔓延速度和火强度大大增加。 5.轰然 轰燃的常见定义有: a.室内火灾由局部火向大火的转变,转变完成后室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都开始燃烧; b.室内燃烧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转变,转变使得火灾由发展期进入最盛期; c.在室内顶棚下方积聚的未燃气体或蒸气突然着火而造成火焰迅速扩展。 在工程上应用最广的两个轰燃判据为:①上层热烟气平均温度达到600℃;②地面处接受的热流密度达到2OKW/m2。满足这两个条件时,通常可燃物可以发生轰燃。影响轰燃发生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辐射和对流情况,也就是上层烟气的热量得失关系,如果接收的热量大于损失的热量,则轰燃可以发生。轰燃的其他影响因素有:通风条件、房间尺寸和烟气层的化学性质等。 6.回燃 由于开始时的燃烧过程以及燃烧结束后的高温环境,使室内可燃物仍然进行着热解反应,室内会逐渐积聚大量的可燃气体,此时一旦通风条件改善,空气会以重力流的形式补充进来与室内的可燃气体混合。当混合气被灰烬点燃后,就会形成大强度、快速的火焰传播,在室内燃烧的同时,在通风口外形成巨大的火球,从而同时对室内和室外造成危害,这种"死灰复燃"现象就称为回燃。回燃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对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极大。 二、火灾模拟、火灾规律的双重性和火灾的研究方法 1.火灾模拟的基本概念 根据火灾的规律性,建立火灾发展过程模型,研究火灾的防治措施。 2.火灾规律的双重性 火灾过程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确定性是指火灾的孕育、发生、发展、熄灭过程具有规律性,随机性是指火灾各个子过程都要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火灾科学研究手段是模拟研究和统计分析及两者的结合。另一方面,火灾既有自然属性,又有人为属性:火灾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它要受到人的影响,火灾的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人为因素是火灾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样,火灾的危害不仅是财产的损失,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

防火防爆的主要措施

防火防爆的主要措施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防火、防爆的主要措施1防爆泄压 1.1定期对设备进行无损探伤检验和测厚工作。 1.2高低压系统之间应安设止逆阀等安全措施。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过程及设备,应安装必要的自控监测仪表、自动调节报警装置、自动和手动泄压排放设施。 1.3所有放空管均应引至室外,并高出厂房建筑物、构筑物2米以上。若设在露天设备区内的放空管,应高于附近有人操作的最高设备2米以上。 1.4可燃气体的放空管,应设置安全水封或阻火器;应有向管内加氮气或蒸汽的措施,同时应有良好的静电接地设施。放空管应在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内。 1.5安全阀的安装、使用、维护和管理按照安全阀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1.6有突然超压或瞬间分解爆炸的生产设备或贮槽等,应装爆破板(防爆膜),导爆筒出口应朝安全方向,并根据需要采取防止二次爆炸、火灾的措施。 1.7凡是装有触媒的高温设备,必须泄压降温后方可打开。(触媒需要惰化的,应进行惰化。) 1.8压缩气体钢瓶的充装、使用、贮运严格遵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 2控温、控压 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压力,不得超温、超压。温度计、压力表及仪表装置必须定期校验,加强维护,保证灵敏准确。重要的设备和部位,应装设自动调节、温度、压力的声光报警装置。 3防止氧含量超标 3.1在煤气柜前后装设必要的氧含量报警器和事故联锁装置的安全设施,并定期进行校验,确保监测数据准确、联锁装置完好、有效。

3.2氧和可燃气体混合是发生火灾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管道系统和设备在检修前,一定要将可燃气体置换干净;检修后一定要将空气置换合格后,方可通入易燃气体。 4防火措施 4.1在工序之间,各设备的进出口管道应设置切断阀或安全水封。主要设备上应设单独放空管。 4.2氧气、空气、氮气、可燃气体或液体彼此之间不得直接连通,必须设置止逆阀,安全水封或装设两关一开阀门(两阀间设放空阀),也可加上盲板或拆掉一段管子。 4.3在有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管道系统,应有惰性气体置换的设施。惰性气体可与灭火设施共用。 5防静电放电 5.1下列设备及管道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生产、贮运、运输和装卸可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最新版) 制造和使用易燃物品时有何安全要求? 制造和使用易燃物品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制造、使用易燃物品的建筑物内,电气设备应为防爆的。电气装置、电热设备、电线、保险装置等都必须符合防火要求。这类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门窗要向外开。 2.车间、实验室内存放易燃物品的量不得超过一昼夜的用量,不得放在过道上,也不得靠近热源及受日光暴晒。 3.制造和使用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时,禁止使用明火蒸馏或加热,应使用水浴或蒸汽浴。使用油浴时,不得用玻璃器皿作浴锅;操作中应经常测量油的温度,不得让油温接近闪点。 4.各种易燃、可燃气体、液体的管道,不得有跑、冒、滴、漏的现象,检查漏气时使用肥皂水,严禁用明火试验。气体钢瓶不得放在热源附近,或在日光下暴晒,使用氧气时禁止与油脂接触。

5.强氧化剂能分解放出氧,加热、摩擦、捣碎这类物质时,不得与可燃物质接触、混合。经易燃液体浸渍过的物品,不得放在烘箱内烘烤。 6.易燃物品的残渣(如钠、白磷、二硫化碳等)不准倒入垃圾箱内和污水池、下水道内,应放置在密闭的容器内或妥善处理。粘有油脂的抹布、棉丝、纸张,应放在有盖的金属容器内,不得乱扔乱放,防止自燃。 7.生产或实验结束后,要将工作场所收拾干净,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的阀门,清查危险物品并封存好,清洗用过的容器,断绝电源,关好门窗,经详细检查确保安全时,方可离去。 8.制造、使用易燃物品的车间、化验室,应为耐火程度较高的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门窗向外开。在建筑物内外适宜的地方放置灭火工具,如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和沙箱。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储运原则是什么? 1.爆炸性物品:必须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专车运输,不能同起爆药品、器材混储混运。搬运过程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摔、滚、

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消防必背知识点汇总 前言 经历了两年的消防考试,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一些题目似曾相识,可是到了考场一紧,面对一个个相似的待选项,我们往往难以区分对错,加上时间紧,时刻提醒自己要快做,根本来不及仔细考虑,本应该答对的送分题,却在手忙脚乱中选了一个自己“认为”相对正确的,可想而知,正确率大大下降,鉴于此,温石斋和桃子把教材与规中的必考点经历了一年半的积累,总结了出来,并编了一些顺口溜方便记忆,谨以此提供给加入我们VIP收费群的同学,群组织背诵,做到出口即来,只要我们将这些背过背熟,再结合后面出的《知识点大围》和今年八月份群将出的《难题汇总》一起掌握,那么通过考试将不是问题。

目录 1、什么情况下设室消火栓?··1 2、可不设室消火栓给水系统?··2 3、建筑的哪些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3 4、建筑的哪些场所或部位可不设置防烟设施?··3 5、厂房或仓库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4 6、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5 7、人防工程哪些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6 8、哪些部位或场所需设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7 9、哪位场所或部位需设置自动报警系统?··9 10、哪些场所设置水泵接合器?··10 11、哪些场所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13 12、哪些场所设环形道?··14 13、哪些场所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5

14、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工程有哪些?··16 15、建筑高度计算··17 16安全出口计算··17 17疏散出口问题计算 18火灾风险等级计算 19火灾防控水平计算 20安全疏散标准计算 21:加压送风量计算 22:最小清晰高度计算 23:灭火器的最小灭火级别计算 24:人员疏散计算 25:泄压面积计算 26:消防水池有效容积(计算型) 27:探测器数量(计算型) 疏散宽度、最小净宽度相关计算详解··17 16、泄压面积相关计算详解··18 17、消防水池相关计算详解··18 18、建筑高度相关计算详解··18 19、不同部位排烟量相关计算详解··18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AQ-JS-02494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Fire and explosion proof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防火防爆基本要求 (1)严格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不得擅自搭建易燃违章建筑,不得随意改变建筑物的用途,不得在防火间距内堆放可燃物品,不得损坏建筑物内已有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安全门,疏散楼梯必须保持畅通。 (2)严格明火管理制度。在禁火区域内动火,必须采取周密的防范措施,并经车间和厂级消防、安全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动火,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区域及仓库区域严禁吸烟;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贮罐、管道及阴沟中,不得用明火、蜡烛、火柴照明,应采用防爆灯照明;在加热易燃液体时,避免使用明火,应采用热水、蒸气或防爆电具加热。 (3)避免摩擦撞击。装运易燃易爆物品时,要轻装轻卸,严防震动、撞击,不得使用电磁起重机吊运危险物品;在易燃易爆场所,

禁止使用铁器敲击,以防产生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消除电器火花。输电线路不得超负荷运行;保险丝要按规定容量安装;裸体导线不得安装在防爆场所;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的电气开关和照明灯必须采用防爆型。 (5)消除静电。对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都必须设有导除静电装置,如接地。油库设施中的油罐、管道、卸油台,加油柱,其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乙炔管道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汽油可加入抗静电剂。 (6)提高设备的密闭性。以杜绝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的生产设备、容器、管道的跑、冒、滴、漏。 (7)加强通风。可使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的浓度不致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 (8)充装惰性气体。在具有爆炸性的生产设备和容器贮罐内充装惰性气体或其他介绍,如二氧化碳、蒸气、氮气等,以降低设备中的氧量,防止燃烧和爆炸。 (9)装设阻火器,控制火焰的蔓延。

防火防爆知识点总结

防火防爆 名词解释: 燃烧:强烈的氧化反应并有光和热同时发生。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 闪燃: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着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点: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火灾:超出了有效范围的不可控制的燃烧 火警:人身与财产损失较小时登记为火警 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要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 自燃点:引起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燃烧热:1mol的物质与氧气发生完全燃烧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 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着火:可燃物质与火源接触而燃烧,并且在火源移除后任能继续燃烧的现象 着火点、燃点: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 爆炸: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能量的现象。其主要特征是压力的瞬时急剧升高 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为爆炸极限 遇水燃烧物质:凡是与水和潮气接触能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放出热量而引起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自燃性物质:凡是无需明火作用,由于本身的氧化反应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就能升温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物质。 氧化剂:能氧化其他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爆炸性物质:凡是受到高温、摩擦、撞击或受到一定物质激发能在瞬间引起单分解或复分解的化学反应,并以机械功的形式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能量的物质 危险化学品:化学品中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需特殊防护的物质 民用爆破器材:用于非军事目的的各种炸药及其制品和火工品的总称。 包括:工业炸药、起爆器材、传爆器材、专用民爆器材 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害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危害因素: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填空题 1、消防工作方针: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2、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严重性、复杂性、突发性 3、火灾爆炸事故的一般原因:人、设备、物料、环境、管理 4、自燃分类:受热自燃(外界加温、温度升高至自燃点引起燃烧)和自热自燃(本身的物理化学反应或生物作用等所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至自燃点引起燃烧) 5、灭火的基本方法:隔离、冷却、窒息、抑制 6、爆炸性混合物反应机理:链式反应和热反应 7、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和分离储存 简答和论述 背诵知识点 1、在火灾统计中将火灾原因分为:1、放火 2、玩火 3、生活用火不慎 4、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5、违反电器安装使用规定 6、设备不良 7、自燃

级注册消防工程师必背重点考点

级注册消防工程师必背 重点考点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一、物的耐火等级 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二、三、四级。 2、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做防火保护层。 3、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一二级最大防火分区的长度250m。多层建筑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0㎡,高层建筑最大允许建筑面积1500㎡。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均可增加1倍至5000㎡、3000㎡。 4、对于地下房间、无窗房间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以及超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30m的疏散内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5、①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超过100m的住宅,其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即便能自然排烟,亦均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②内走廊超过20m,且无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设施,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③面积超过100㎡的一、二、三层的歌舞娱乐场所,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的歌舞娱乐场所,公共建筑内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应设排烟设施(自然或机械)。 ④通风和空调系统应设置排烟系统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二、建筑的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及疏散出口 6、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7、地下、半地下建筑内的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m2。 8、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1000m2。地下商业可增加1倍至2000㎡。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应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9、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为6-13m。 10、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11、高度27m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650㎡或者任一户门至最近楼梯口的距离大大于15m的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12、除建筑高度不超过54m的单元式住宅,高层建筑安全处口或疏散口必须设置两个安全出口。 13、建筑中的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应分散布置。建筑中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

编号:SM-ZD-33246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 烧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燃烧及燃烧条件 1. 燃烧的含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氧气或空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是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大于消耗热量的反应。燃烧具有两个特征:①有新的物质产生,即燃烧是化学反应;②燃烧过程中伴随有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如木材、乙醇、甲烷、乙烯等; ②氧化剂,常见的为空气和氧气; ③点火源,即点火源,如撞击、摩擦、明火、火花、高温气体、光和射线等。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构成燃烧的三要素,即三角形原理,见图2-1。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对于已经进行着的燃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终止。

二、燃烧的种类 1. 闪燃 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汽存在,蒸汽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闪燃是在液体表面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某些固体如棒脑和萘等,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因此也有闪点。在闪点的温度下,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汽还不多,所以闪烁一下就灭了。但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兆,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被火点燃的危险。 2. 自燃 自燃是可燃物质自发的着火燃烧,通常是由缓慢的氧化作用而引起,即物质在无外部火源的条件下,在常温中自行发热,由于散热受到阻碍,使热量积蓄逐渐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的燃烧。自燃又可以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可燃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