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诉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 (1)

合集下载

试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试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试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其基本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

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从一国范围来讲,要求国内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来讲,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完全平等。

民族虽然有大有小,有的先进,有的落后,但决不能以此来划分优劣、贵贱。

大民族与小民族、先进民族与落后民族,在权利和地位上都应该是平等的。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2)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仅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

(3)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任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级自治机关,同时也是国家的一级基层政权机关;二是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三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

(4)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5)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一般规定: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两个或三个孩子;边境地区和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人口特别稀少地区的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三个以上的孩子;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农牧民夫妇可以不受限制地生育子女。

2020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九)

2020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九)

2020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九)一、单项选择题1.国体就是 ( D )。

A.国家结构形式 B.国家的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D.国家的阶级性质2.政体是指( C )。

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B.国家的权力由哪个或哪些阶级掌握C.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D.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3.我国的国体是(B)。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C)。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D.社会主义专政5.我国的政体是(C)。

A.社会主义专政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D)。

A.人民民主专政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B)。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D.依法治国8.(C)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A.国务院 B.党中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代表大会9.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C)。

A.共产党执政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轮流执政的两党制10.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现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A)。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民主党派的领导 C.政治协商D.相互合作11.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是(B)。

A.组织领导 B.政治领导 C.经济领导 D.文化领导12.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1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D)。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C.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3)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22
以下材料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哪项 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组成了同甘共苦、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大家 庭。 西藏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数百年来与祖国同命运、 共发展。历史事实说明,没有国家的统一、富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 团结、互助,就没有西藏社会的新生和跨越式发展;同样,没有西 藏的繁荣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 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人民当家作主和西藏地方自治的有机 结合,使得西藏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国家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 职责。
D
30
14
西藏地区的学校除了教授汉 语外,还要开设民族语言课。
农牧民子女上学实行免费 吃住。对农牧民实行免费 医疗等政策 这体现了西藏自治区有什么权力? 文化管理自治权 15
结合我国的历史知识和现实 情况思考我国为什么要采用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
16
5、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它是由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它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 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历史特点: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社会基础 现实情况: 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 民族关系。 ——政治基础 17 适合国情的必然选择
1949 1954 1984 2001 年份
共同纲领 明确规定: 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 地区,应 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治制度(板书)

民族区域自治治制度(板书)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治制度(板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历史文化特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

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设是国家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5、民族自治地方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上建立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

6、民族自治机关享有不同于其他地方国家机关的自治权。

二、民族区域自治三、教学方法面授四、教学时数 30分钟五、教学步骤第一节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政策(板书) 一、中国的民族状况和特点(一)少数民族的族群和人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按照科学认定与本民族意愿相结合的原则构成单一的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人口有10846万人。

(二)、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1、是大杂聚,小杂聚,相互交错居住。

2、在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总体格局下,各个少数民族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程度和规模的相对聚居状态。

(三)中国民族状况的历史——文化内涵1、中国民族分布状况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2、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3、从总的特征看,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符合各民族自身利益要求的。

4、从历史事实的角度看来,中国各族忠于国家、团结合作,共同捍卫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完整。

二、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重点)(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1、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二)、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原则。

(三)、民族区域自治原则:1、以国家统一为原则;2、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政治行使自治权利;3、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

(四)、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1、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PT教学课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PT教学课件
③有材料利三于:发近展几平年等,、在团国家结和、其互他助兄、弟和省谐份的社 会主大力义帮民助族和关支系援下,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结合
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加快了经济
④有增长利速于度促,进大社大会超主过义全国现平代均化增建长设率事。业蓬勃 发展问。题:上述材料分别体现出民族区域自治有
何优越性?
【误区警示】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 Laughing and talking, they went into the room.
用法7: 为强调与谓语动词的动作同时发生,在-ing形式 短语前可用连词when, while等;为强调在谓语动 词的动作之前或之后发生,在-ing形式短语前可 用连词before或after
e.g. 1) Be careful when crossing the road.
②自治权的内容是广泛而真实的
广泛: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 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真实:有法律的保证(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2.地位: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的民族政策。
A.全国法定周工作时间是40小
时,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 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
B.新疆地区的学校除了教授汉
语外,还要开设民族语言课
snowstorm, and as a result it caused the delay.)
用ough/although表示让步 e.g. Though working very hard, he
couldn’t make enough money to pay off his debt. = Though he worked very hard, he couldn’t make enough money to pay off his debt.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

“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

这一理论强调了(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2.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下列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其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②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③其自治权是针对少数民族而设立的④是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题组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3.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生活的鄂温克族仅一万多人,但该旗自治机关可以在不违背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民族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如果国家有关决定不符合当地实际,可以报告上级部门批准,变通执行或不执行。

这表明( )①我国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有可靠的法律制度保障②民族自治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③坚持国家统一领导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权是统一的④尊重民族差异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月考,改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

该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而制定的。

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新疆只有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行使自治权②该条例的通过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内涵③该条例的制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享有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0辽宁北票高级中学高一期中)“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试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试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试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其基本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

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从一国范围来讲,要求国内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来讲,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完全平等。

民族虽然有大有小,有的先进,有的落后,但决不能以此来划分优劣、贵贱。

大民族与小民族、先进民族与落后民族,在权利和地位上都应该是平等的。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2)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仅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

(3)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任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级自治机关,同时也是国家的一级基层政权机关;二是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三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

(4)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5)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一般规定: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两个或三个孩子;边境地区和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人口特别稀少地区的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三个以上的孩子;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农牧民夫妇可以不受限制地生育子女。

2012年思想政治理论考研试题(真题以及答案)

2012年思想政治理论考研试题(真题以及答案)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A。

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

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

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D。

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答案】A【答案解读】本题考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中人的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知识点。

意识的定义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动物只有感觉和心理依赖,不可能产生意识的。

只有人脑才具有意识,才有思维,才能在对客观世界反映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该题的正确选项是A。

不选BCD的理由是:选项B,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选项C,动物有知觉,但是没有想象,也就是没有意识。

但是,人是既有知觉,也有想象,还有意识的。

选项D,人和动物都具有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该选项没有区分动物和人本质的区别。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

肯定中包含否定B。

量变引起质变C。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答案】B【答案解读】本题考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知识点。

事物发展过程有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了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
在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特点,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
大问题。我们党把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作为国家
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
问题的道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得到各
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对采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来解决民族
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比较,最终确立民族区域自治为解决
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947年,在内蒙古建立了第一
个民族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正
式确定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我国国
情和民族问题实际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第一,几千年来,我国各民族都把国
家统一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统一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历代王朝都对少数民族
地区采取特殊的治理政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创建了带有自
治色彩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历史文化传统,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历
史经验和依据。第二,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
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捍卫了
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特别是近代以来,在救
亡图存的抗争中,各族人民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觉醒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这样的民族关系格局,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
坚实的政治基础。第三,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
不可分,同时各地区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存在着很强的互补
性。这样的民族分布和发展状况,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现实条件。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其前提是国家的集中统一,
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
展。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
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
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
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
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区自治地方共计155个,其中包括
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在55个少数民族中,44个民族
实行了区域自治,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
族自治地方占全国总面积的64%。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切
实尊重保障,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不断巩固发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增强
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有力地抵御了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的各种破
坏和渗透。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
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制度。
在当代中国,只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别的什么制度,能够实现各
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苏联和东欧出现的
动荡,邓小平对一些来访的外国领导人说:“我们中国是团结的,我们在处理民
族问题上是好的,毛主席是英明的,没有搞什么民族自治共和国。”“解决民族问
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
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
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
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