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半喉切除及喉功能重建的手术配合

垂直半喉切除及喉功能重建的手术配合
垂直半喉切除及喉功能重建的手术配合

对掌功能重建、指浅屈肌腱切取中环指滑车重建

入院记录 姓名林凡金部别(单位)山东莒南县石莲子镇燕泥子村 性别男职务(职业)一般人员 年龄17岁住院日期2006-03-16 婚否未婚病史采取日期2006-03-16 民族汉族病史记录日期2006-03-16 籍贯山东莒南县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主诉:左手挤压伤皮瓣修复术后拇指功能障碍半年。 现病史:患者自述于半年前因左手挤压伤术后功能障碍,在我院行屈肌腱松解,正中神经取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术,手掌部皮肤缺损腹部皮瓣修复,术后感觉有所恢复,中环小指指蹼粘连,拇指功能障碍,示中环小指屈伸活动部分受限,为求进一改善功能来院就诊,门诊即以“1、左正中神经损伤,2、左示中环指屈肌腱弓弦畸形,3、左环小指屈肌腱粘连”收住入院。术后饮食、睡眠、二便均正常。 过去史:平素身体健康,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顺史,左手挤压伤后先后共住院两次进行手术。按时预防接种史。 个人史:生于山东,无疫水接触史,生活饮食卫生习惯良好,无烟酒嗜好,余无特殊不良记载史。 婚姻史:无。 家庭史:父母身体健康,无特殊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7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 /70mmHg 神志清楚,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头发光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好,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副鼻窦区无压痛,鼻无畸形,通气畅,口唇红润,牙齿整洁,咽无充血,扁桃腺无肿大,颈软,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动度相等,叩诊呈清音,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正常,无震颤,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74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脊柱、四肢(右手除外)无畸形,活动自如。双肾区无叩击痛,肛门、外生殖器未发现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垂直半喉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年第13卷第32期189 垂直半喉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敬娜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四川 阆中 637400) 关键词:肿瘤;切除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3.32.163 0 引言 垂直半喉切除术是治疗喉癌的一种手术方式,适用于声门上型肿瘤,是将声带以上的半喉,包括舌骨和会厌前隙内组织一并切除,然后利用保留的部分甲状软骨骨膜修补喉咽部创口。目的:为广泛切除喉癌,同时保留喉的呼吸、发声和吞咽功能。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垂直半喉切除术7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55~68岁,均为声门上型喉部肿瘤。 1.2 方法 局麻后取颈前正中自舌骨至气管切口处作纵形切口,行气管插管,在全麻下切除声带以上的半喉,包括舌骨和会厌前隙内组织,然后利用保留的部分甲状软骨骨膜行喉腔的修补整复。 1.3 结果 7倒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出血80~100ml,手术时间为1.5~3.0 h。随访0.5~1a,患者呼吸、发声、吞咽功能未受影响,声音嘶哑程度较术前减轻。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患者准备 术前置胃管尿管;术前访视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大力宣传手术的优点,增强患者信心并主动配合手术。 2.1.2 手术用物 器械:全喉切除包、气管切开包。布类:剖腹敷料包,甲状腺单。其他:电刀、双极电凝、切口膜,10#11#刀片各l,1#4#7#板线各1束,吸管、气管套管、导尿管、石蜡油棉球,5ml空针2具,肾上腺素,2%普鲁卡因,1%的卡因。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 建立双通道静脉输液.一路静脉通道专供麻醉用药。配合麻醉师静脉麻醉给药。患者体位:仰卧位,肩下垫一软枕,头部安放于头圈内。安放好电刀的负极板,注意防止灼伤患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2.2.2 洗手护士配合 协助消毒铺巾。气管切开插管:用2%普鲁卡因局麻后,切开皮肤,暴露气管用空针吸1%的卡因0.5~1ml注入气管内,其目的是避免插管使患者呛咳。切开气管插入麻醉导管,连接螺纹管,用两张治疗巾包好螺纹管,固定于无菌区。用7#线大三角针固定麻醉导管,开始全麻。扩大手术切口:将气管切开处皮肤切口延至双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开皮肤达颈阔肌,将皮瓣向上翻,用盐水纱布保护皮瓣。分离:向上向下分离颈阔肌皮瓣,在中线分离带状肌并拉向两侧,此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已显露。剥离甲状软骨骨膜,在中线切开患侧甲状软骨板上下缘,用剥离子剥离骨膜至健侧甲状软骨的后外缘。切除半侧喉部:先用尖刀横行切开环甲膜,用软骨剪从中线稍偏健侧剪开甲状软骨并沿上、下缘向两侧剪开,在中线垂直切开喉内软组织,用双齿拉匀牵引暴露喉,观察肿瘤范围,做一栓线纱条塞入下段气管,以防血液流入下段气管引起并发症,切除距肿瘤边缘5mm以上的喉管。止血:用4#丝线中小圆针缝扎或钳带线结扎血管,渗血处可压迫止血或电凝止血。整复缝合喉腔:将会厌根部向前缝合,固定在舌骨上,将预先剥离的甲状软骨骨膜复位,在中线与对侧声带前缘缝合。冲洗创口,逐层缝合:冲洗创口可用灭滴灵液或用庆大霉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放置气管套管:麻醉结束,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拔除麻醉导管,换上气管套管,加压包扎伤口。 3 讨论 3.1 注意患者安全 巡回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时认真查对,妥善安置患者体位并严密观察和看护,防止患者坠床。 3.2 术中配告要点 熟悉手术器械,掌握手术配合步骤,术中注意力高度集中配合手术,传递用物准确迅速。 3.3 注意事项 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术中应防止血液流入气管,因此应时时保证吸引器通畅,特别是在手术结束换气管套管时。术中还须剪一手套指套,内放一抗生素纱条,放入喉腔(指套层端用丝线结扎,将线尾端用导尿管从鼻腔引出固定),以作支撑,以免气管塌陷而致喉部粘连狭窄,术后24小时拔除。 ·护理· 参考文献 [1] 丁凌.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人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01):332-333.[2] 辛晓春,王玲雪.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加强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0):115-116. (上接第186页)

全喉切除术后护理

全喉切除术后护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我来自精神五官分院耳鼻喉一病区,我叫鉴翠玲。近几年来喉癌的发病率较高,我科收入院喉癌患者较多,喉癌术后护理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喉癌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多种因素所致,如:吸烟,再就是饮酒、空气污染、病毒感染、放射线等有关。 因病人对疾病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不足,对患者造成极大的恐惧感,加之手术创伤性大,时间长,对相关疾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不足,全喉切除者突然失去说话功能,担心会给以后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一系列的不便;术后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往往多伴有悲观、消极、恐惧心理,因而导致手术不利,甚至加重病情,所以我们应以真诚的语言:与病人交谈,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明手术的可行性,必要性。明确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术后恢复语言的方法,注意事项,以成功的实例;因势利导,消除其不利的心理因素,合理解释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订出统一的术后交流方式,对有文化者准备如纸、笔、以利于交流,使患者良好的、稳定、最佳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支配合治疗及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1.病情观察与护理 (1)保持呼吸道畅通全喉切除后,均作气管切开,并带有气管套管,因患者手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排痰无力,加之疼痛,痰液多不能自行咳出,气管内容易分泌物而影响气体交换功 能,加之自身抵抗力降低,局部肺内易发生感染,因此加强局部及吸痰管理、严格无菌操作 是预防感染、减少肺部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痰液黏稠时,用生理盐水100ml加庆大霉素8万 U,а糜蛋白酶4000U,术后的前5-10天可增加地塞米松5mg混合,经气管导管滴入,每次 5-10滴,每日4-6次,也可根据痰液黏稠程度,酌情增加每日滴入的次数和每次滴入量。吸 痰操作动作要轻柔,根据患者的咳嗽反射强弱及排痰能力,确定吸痰管进入深度。做到既要 减少刺激,避免操作气管黏膜,或因刺激引起剧烈咳嗽,导致导管脱出发生呼吸困难,又要 吸净痰液。当吸痰管插入入遇害阻力时,不能强行进入,避免阻塞气管套管的栓子掉入气管 内引起感染、气管及支气管阻塞,甚至窒息发生。应该及时拔出导管,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后再行插管吸痰。吸痰管要选择透明的,成人吸引管一般采用2-2.5mm,管壁不能过厚,若痰 液稀薄可采用多孔较细的硅润胶管并用低负压吸引,可在短时间内将痰液吸净,而且减轻对 气管黏膜的刺激和操作,对黏稠痰液应选择较粗的硅胶软管,边吸边提旋转吸引,避免反复 上下提插。每次吸痰不超过15s,术后3-7天痰量较多,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滴入次数,并配 合叩背排痰,以后视病情及痰量多少调节滴入次数及滴数。吸痰管进行煮沸消毒或消毒液浸 泡消毒,吸痰应1次1要吸痰管,专人使用。吸痰管接头置于盛消毒液的容器中保存。吸痰 器贮液瓶作定时更换,进行清洗、消毒,一般每日更换2次,更换后的贮液瓶要常规盛入一 定量的消毒液,以中和处理物,避免感染、交叉感染发生。 (2)保持吸入气的湿化口鼻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常规在气管导管口覆盖一纱布,用0.45%无菌盐水以3-4滴/min速度持续滴入,管口气雾湿化温度保持在30-35℃。建 立人工气道后,大量吸入气湿化不足,进入肺内易引起气道黏膜操作,纤毛运动受限,痰痂 阻塞。为了提高吸入气湿度,应病室环境清洁,每日用湿式拖把拖地2次,并随时能风,室 温保持18-22℃,湿充50-70%,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 (3)保持外管固定内管通畅在气管切口处的颈前覆盖1-2层无菌纱布,用生理盐水保持湿润,湿化和过滤进入气道的空气,并防止异物掉入气管。每日更换2次。消毒内管每6小时1次, 必要时随时消毒,保持外套管周围清洁干燥。 2.心理护理全喉切除后,在一段时间内会推动部分或全部的发音功能,患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 的行为和意愿,与外界沟通发生障碍,患者常表现出情绪低落、悲观、烦躁、易怒,或听天由命的心理,丧失主观能动性,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善,并教会和鼓励患者用手势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要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生活上给予关照和支持,使其地面对生活;了解其家庭环境及经济善,动员家属积极与医院、医护人员配合,尽量满足患者的各方面需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恢复期积极鼓励患

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CHEP)的改良

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CHEP)的改良 季文樾柳斌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咽喉 目的:简化该术式的手术操作,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病例来自于我科2006年2月—2008年6月手术病例,共24例。年龄39岁-83岁,平均65.24岁。24例中,声门型:T1b 3例,T219例,包括 1例是声门型喉癌T1激光手术后2年局部复发相当于T2。跨声门型:病变位于喉室T2 1例,对声带和室带侵及的范围基本相等。声门下型:T4 1例,侵及环甲膜。改良措施:1.切除舌骨,在环会厌舌根吻合时舌根下拉,原CHEP是保留舌骨,环状软骨上提。2.不游离气管,不处理甲状腺,由于我们的方法上提环状软骨得幅度很小,所以不用游离气管,不处理甲状腺,简化了操作过程,减少副损伤。3进入喉腔选择,不做上下双切口,而是根据病变部位,在较轻侧进入,如病变侵及声门下,声门上区未受累,就在室带缘高度,会厌根部横切口,切口拉开后,直视下扩大切口,再从上向下切除病变。如病变侵及声带上面,就在环甲膜横切开,直视下从下向上切除病变。这样能够保证准确判定安全切缘,这样既可通过直视来判定,也可通过触诊进一步判定安全切缘。 结果:随访1-3年,1例术后1年死于非肿瘤疾病。1例局部复发术前是T2病变,准备再次为该患手术,患者拒绝之后失访。1例术后2年出现一侧颈淋巴结转移,局部无复发,行经典颈廓清,其他患者均健在,并且无复发迹象 喉功能保留状况:保护功能:鼻饲时间为10-25天,1例83岁病人因术后进液体4个月内3次肺内感染,之后不敢经口喝水,术后一年一直用鼻饲进水。 呼吸功能—23例拔去气管套管,1例83岁病人因饮水呛,一直堵管,呼吸正常,但未拔管。 发音功能:100%能够说话交流。 讨论:原CHEP术式主要适合声门喉癌,主要要点是保留舌骨,环状软骨上提,环会厌舌根吻合。为此要切开甲状腺峡部,游离气管,才能将环状软骨上提,这样就可能造成出血,损伤喉返神经。由于我们的方法是切除舌骨,在环会厌舌根吻合时舌根下拉,上提环状软骨得幅度很小,所以不用游离气管,不处理甲状腺,简化了操作过程,减少副损伤。3进入喉腔选择,不做上下双切口,而是根据病变部位,在较轻侧进入,如病变侵及声门下,声门上区未受累,就在室带缘高度,会厌根部横切口,切口拉开后,直视下扩大切口,再从上向下切除病变。如病变侵及声带上面,就在环甲膜横切开,直视下从下向上切除病变。这样能够保证准确判定安全切缘,这样既可通过直视来判定,也可通过触诊进一步判定安全切缘。我们经过改良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简化该术式的手术操作,减少副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腮腺手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的应用与意义 袁伟孙建军李进让郭红光 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北京 100048 摘要 目的评价面神经术中实时监测在腮腺手术中的作用、监测方法及应用前景。 方法2000~2008年在65例腮腺手术中应用神经监护仪(NIM-pulse型)行面神经功能监测,面神经顺行解剖法(主干法)18例,逆行解剖法(分支法)35例,顺行逆行结合法12例。全部病例采用插管全身麻醉,应用神经监护仪进行术中面神经定位及解剖分离,并记录诱发面肌肌电图反应的电刺激最小电流阈值。 结果57例患者肿瘤位于腮腺浅叶,8例位于腮腺深叶。所有病例经过术后石蜡切片证实病理类型,大部分为腮腺良性肿瘤,其中多形性腺瘤53例,腺淋巴瘤(Warthin瘤)6例,平滑肌上皮瘤3例,腺样囊性癌2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HB)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面

全喉切除术手术图解

本文章仅作医学交流使用,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本人不负任何责任,谢谢! 全喉切除术 该文章转载自医学全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d112257540.html,/photos/200710/16020.shtml [适应证] 1.声带癌已侵及前连合或同侧声带后1/3处,使声带运动受限或已累及对侧声带。 2.声带以外部位如假声带、会厌、杓会厌皱襞及环后等处癌肿。 3.声门下区癌肿。 4.喉部其他恶性肿瘤,如肉瘤等。 [手术器械] 颈部手术常规器械。 [术前准备] 1.术前应详细检查全身情况,如有无贫血、高血压、心脏与肺部等疾患,以及肝肾功能是否正常等,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2.喉癌患者往往顾虑术后会完全丧失讲话能力,应于术前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妥为解释,加强其对术后发音的信心。事实证明只要有决心,可以通过训练获得部分讲话能力。 3.术前应注意口腔卫生,如有上呼吸道或口腔等感染,应适当推迟手术时间。 [麻醉] 1.颈丛麻醉可用1%普鲁卡因于颈两侧深丛及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同时还可阻滞两侧喉上神经,切口处可以0.5%普鲁卡因局部浸润。 2.针麻。 3.全麻。 [手术方法] 1.取仰卧位,垫高肩部,头向后仰,旁置沙袋防止颈部移位。 2.切口自舌骨上缘至胸骨上窝作正中线垂直切口(图1)。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也可根据病变情况,采用“T”形切口。 图1 切口 3.剪断舌骨用甲状腺拉钩将胸骨舌骨肌拉向外侧,于喉之上方摸到舌骨,以血管钳分离舌骨表面肌肉,暴露舌骨体,用骨剪于舌骨中部剪断(图2)。将断端向两侧推开。剪断舌骨的目的在于有利松动喉体,扩大上部的手术野。

图2 剪断舌骨中段 4.切断喉周诸肌先分离胸骨甲状肌,夹持其上缘,切断、结扎,再分离甲状舌骨肌,夹持其下缘,切断,结扎(图3)。暴露甲状软骨翼板。将附着于甲状软骨上角的咽缩肌,用扁桃体剥离器予以分离,切断,结扎,使甲状软骨上角游离,并将其切断(图4)。 图3 分离舌骨周围诸肌 图4 暴露甲状软骨翼板,切断其上角 5.结扎喉上动脉沿甲状软骨上缘,于舌甲膜偏外侧分离出喉上动脉,将其切断、结扎。 6.切断甲状腺峡部紧贴气管正中前壁,分离甲状腺峡部,用血管钳紧紧夹持后于中线处切断(图5)。用丝线作贯穿缝合结扎(图6)。

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一、护理 .1 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手术室护士于手术前1天到病房访视病人,主动安慰、鼓励、关心病人,与病人及家属充分交谈,对其提出的质疑和询问给予耐心的解释和疏导[1],向病人解释病情及手术方法,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术中注意事项,介绍手术医生的资历、成功的同类手术等,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使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配合手术和护理工作。 2)呼吸道的准备因吸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非吸烟者高2~3倍[2],应严格要求患者戒烟2周以上;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分别坐位练习胸式深呼吸和平卧位练习腹式深呼吸;适当活动,练习有效咳嗽,增加肺活量。 3)物品的准备备齐手术所需器械及物品, 除常规开胸器械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特殊器械,如肺钳,肺镊子,无创伤血管钳及镊子各2把,心耳钳1把。检查中心吸引、中心供氧、电刀,准备胸腔闭式引流瓶及引流管、体外垫、抢救药品、气管闭合器等。 2. 巡回护士的配合 1)麻醉的配合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部位及标有患者信息的腕带。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是否符合要求。常规于病人健侧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在全身麻醉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和做好桡动脉、深静脉的穿刺。 2)体位的护理协助手术医师将患者置于健侧卧位,抬高患侧上肢并固定于头架上,健侧单肺通气,在摆体位时尽量做到安全、舒适、保暖,避免术中受凉而诱发感染。 3)术中的配合巡回护士密切观察病情,保持输液输血通畅,注意观察术中的出血情况,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胸腔内的手术比较深,注意随时调节灯光,保持吸氧及吸引的通畅。 4)引流管的护理病变的肺叶切除后,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胸腔, 清点手术器械,纱布、纱布垫、缝针等,放置腔胸闭式引流管。护士要在胸腔引流瓶外液面处贴上标记,观察有气体自水封瓶液面逸出,引流瓶内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说明引流通畅。及时观察引流瓶内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搬运患者时需用两把血管钳将引流管交叉双重夹紧,防止搬运过程中发生管道漏气、脱出等意外情况发生。待处理安置稳妥后,方可松开血管钳,以防搬运过程中引流瓶液面高过胸腔,引起液体反流。 3 器械护士的配合 护士应熟练手术步骤、备齐所需器械用物,在解剖处理肺血管时,准备好10号线、7号

【实用】-垂直半喉切除术护理常规

垂直半喉切除术 麻醉方式: 局部浸润麻醉下先行气管切开术,插入麻醉导管,并将麻醉导管缝合固定于上胸部,再行全身麻醉。 物品准备: 1.手术器械气管切开器械包,全身麻醉器械包。 2.敷料大腹包1个,基础辅料包1个,手术衣5件。 3.一次性物品 10号刀、11号手术刀片各1枚,一次性注射器5mL、10mL 各1个,一次性吸引器管及吸引器头1套,显影小纱布若干,大砂条若干,大砂条若干,3-0丝线、4-0丝线、4-0可吸收线若干,单级电刀、6*17圆针、6*17三角针、相应型号的金属气管套管各1个。 4.药品常备生理盐水、平衡液、0.1%盐酸肾上腺素、2%利多卡因、丁卡因 5.仪器电钻、盘踞各1台 手术体位: 仰卧位肩下加枕,头两侧用小弯沙袋固定,臀下、双脚踝、双肘部应垫气圈,以防手术时间过长局部受压。 手术步骤: 1.沿甲状软骨上缘作一横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2.掀起皮瓣 用缝线牵拉皮瓣固定,下面皮瓣分离至环状软骨下方 3.切断甲状软骨 用盘踞将甲状软骨于切迹下缘剪的上1/3处做横位锯开,切除 4.切除肿瘤 将癌肿包括会厌前间隙、会厌、室带、杓会厌皱襞全部切除 5.固定一侧声带 为避免术后饮食进入下呼吸道,可将一侧环杓关节脱臼,使声带固定于中线位,使声门裂缩小,于饮食时不致造成吸入性肺炎。 发声时,因为声带固定于中线,不会造成太多影响 6.缝合咽部裂口

牵拉临近参与颈部肌肉,修复咽壁裂口,逐层用4-0可吸收线缝合 7.切口缝合 依次缝合皮下和皮肤 8.换气管套管 待麻醉变浅、充分吸引气管内分泌物,拔除气管内麻醉导管,插入气管套管 9.包扎 创口放无菌纱布,并用绷带加压包扎颈部 注意事项: 1.术前备气管切开包行气管切开术,以免术后因咽水肿引起窒息。 2.认真清点小纱布、砂条、缝针的数目,防止遗留体腔。

全喉切除护理查房

全喉切除护理查房(33床) 刘彦君: 今天查房的目的:喉癌病人相对来说比较少见,而现在我们年轻护士像王妮妮,何梦琪,徐敏都没有接触过,任静雯和姜玉虽然见过但是了解的也不多,接触的最多的现在只有王老师。所以我们今天利用这个时间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全喉切除术后的护理,让病人能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之下尽快康复出院。 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科学的术后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 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喉癌的相关因素与吸咽、饮酒、空气污染、慢性喉炎、内分泌障碍有关,喉癌分上癌、下癌、声带癌,局部表现为菜花样、溃疡性结节,包块状寄生物为特症。33床患者即往有胃癌史,患者表现有声带活动受限,时有憋气,咳嗽夜间 加重,说话声音沙哑,以喉癌收入院。 护理评估: 杨娟 1 病情评估仔细阅读病人的病史资料,各种检查结果,尤其是病理切片报告单,了解肿瘤恶性程度,询问病人病程时间,伴随症状等,并进行体格检查。了解麻醉种类,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尿量,用药情况,引流管安置的部位,名称及作用,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2 术后身体状况评估:对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呼吸、循环、体温、疼痛、排便情况,切口状况、引流管与引流物等情况进行评估。 3 心理状况评估与病人交谈过程中,观察病人情绪,对所患疾病及术后失音的心理承受能力,住院后的心理反应,有何思想负担,平时是否能正常工作及生活,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进行针对性的护理[2]。 护理诊断:道亚丽 1:语言沟通障碍与气管切开有关:鼓励患者用手势或写字沟通,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2:恐惧;、介绍病友让其进行自身说法,指导患者掌握自身的心理调整方法, 3:活动无耐力与体力消耗有关:指导患者进高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病人表现无耐力不适时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和帮助,妥善固定气管切开处,帮助病人生活护理, 4、潜在的并发症;窒息i1及时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靡蛋白酶雾化. 喉癌护理诊断 1焦虑由于对手术及其术后对吞咽、发音、呼吸等功能的影响过分担心引起。

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的解剖观察及临床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第13卷 第31期 2009–07–30出版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July 30, 2009 Vol.13, No.31 ISSN 1673-8225 CN 21-1539/R CODEN: ZLKHAH 60591 Department of Surgery,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Weifang 261042,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2People’s Hospital of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Weifang 261042,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Chu Tao ★, Studying for master’s degree, Department of Surgery,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Weifang 261042,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chutao2003@163. com Received:2008-11-21 Accepted:2009-01-04 1潍坊医学院外科 教研室,山东省潍 坊市 261042;2 潍坊医学院附属 潍坊市人民医院, 山东省潍坊市261042 初 涛★,男, 1981年生,山东省潍坊市人,汉 族,潍坊医学院在读硕士,主要从事 骨外科方面的研究。 chutao2003@ 163. com 中图分类号:R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25(2009)31-06059-04 收稿日期:2008-11-21修回日期:2009-01-04(20081121008/D ·A) 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的解剖观察及临床应用★ 初 涛1,陈 青2,郝清海1,魏昌海1,赵 杰1 Abductor muscle of the little finger for restoration of thumb opposition function: Anatomic observ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Chu Tao 1, Chen Qing 2, Hao Qing-hai 1, Wei Chang-hai 1, Zhao Jie 1 Abstract BACKGROUND: Thenar muscle atrophy paralysis or deletion greatly influences palmar opposition of thumb. Abductor muscle of the little finger for reconstructing palmar opposition function has achieved good effect on clinic. OBJECTIVE: To explore anatomic features of abductor muscle of the little finger and the re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dysfunction of the thumb palmar opposition caused by median nerve damage-induced thenar muscle atrophy paralysis or loss.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Applied anatomy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were performed at the Department of Surgery,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from October 2005 to October 2007. MATERIALS: Five fresh and ten corrosion protection specimens of cadaver upper limbs were selected; 16 patients with dysfunction of thumb opposition caused by thenar muscle loss for the little finger abductor shift were enrolled. METHODS: The abductor muscle of little finger and its nerve and blood supplies were anatomically studied on 10 fixed cadaveric hand specimens and 5 fresh red emulsion-perfused hand specimens. Two specimens were used to imitate operation style. Little finger abductor thumb reconstruction thumb restoration was performed in 16 cases of thenar muscle loss. MAIN OUTCOME MEASURES: Appearance of abductor muscle of little finger of 5 fresh cadavers, including length, muscular width, muscular thickness; artery origin and projection; free nerve vascular diameter and the length of the pedicle; shape of the transplantation area, and the thumb on the position closed with vertical angle of the hand after clinical operation. RESULTS: Little finger abductor had independent neurovascular bundles. Vascularized ulnar artery of the abductor of the little finger was deep branch of the palm; length of pedicle was (1.10 ± 0.50) cm; its nerve was nerve deep branch of the little finger abductor branch, and the length of pedicle was (1.16 ± 0.35) cm. The vascular pedicle nerve was into the muscle from the proximal muscle. The distal end of the abductor muscle of the little finger was cut off, and sutured to the radiatis of basilar part of the phalanges of finger to recover the abductor and opposition function of the thumb. Muscle flaps of all 16 cases were survived.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6 months. The color and texture of flaps was good, and thenar muscle was full. The opposition function of thumb recovered, i.e. the thumb could reach the fourth metacarpal bone palm face, and the vertical angle of the hand was greater than 60°; the thumb could reach the end of the 2nd to 5th finger, could complete the hand-holding, pinch, grip, grasp and most of opposition function. CONCLUSION: Little finger abductor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thumb opposition function is simple and favorable. After transfer, it is not necessary to reconstruct the trochlea, and could maintain full thenar muscle. The little finger abductor as a neurovascular function region is ideal for the transfer of the flap donor site. Chu T, Chen Q, Hao QH, Wei CH, Zhao J. Abductor muscle of the little finger for restoration of thumb opposition function: Anatomic observ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yu Linchuang Kangfu. 2009;13(31): 6059-6062.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225754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2257540.html,] 摘要 背景:大鱼际肌萎缩瘫痪或缺失将严重影响拇指的对掌功能,在临床上应用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目的:探讨小指展肌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由于正中神经损伤引起的大鱼际肌萎缩瘫痪或由于创伤性大鱼际肌缺失引起的拇 指对掌功能障碍的重建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应用解剖与临床实验观察,2005-10/2007-10于潍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完成。 材料:新鲜上肢尸体标本5具,防腐上肢尸体标本10具;大鱼际肌缺失引起的拇对掌功能障碍进行小指展肌移位的患者16例。 方法:对10具防腐固定,5具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手标本进行小指展肌结构及毗邻的解剖测量,其中2例标本模拟重建修 复,对16例创伤性大鱼际肌缺损患者进行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5具新鲜手标本小指展肌的形态,测量其长度、肌宽、肌厚,观察肌动脉的来源、走行,测量可游离血管神经蒂的长度及外径,观察16例患者重建修复后移植区的外形,测量拇指主动由内收位上垂直对掌角度。 结果:解剖学显示小指展肌有其独立的血管神经束,支配小指展肌的血管蒂为尺动脉的掌深支,蒂长(1.10±0.50) cm 。支配小指展肌的神经为尺神经深支的小指展肌支,蒂长(1.16±0.35) cm ,血管神经蒂于肌近端入肌。临床设计将小指展肌远端止点切断,转位缝合于拇指近节指骨基底部桡侧缘,恢复拇指外展对掌功能,16例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随访3~6个月,皮 瓣色泽、质地良好,大鱼际处饱满,拇指对掌功能良好,均能触及第4掌骨头掌面,垂直对掌角度均大于60°,完成与第2~5指对指功能及手的持、捏、握、抓及大部分拇指对掌功能。 结论:临床应用小指展肌重建拇指对掌术式操作简单,功能疗效满意;经转移后不需重建滑车,同时又能保持大鱼际肌处 外形饱满;小指展肌作为一血管神经功能区,为理想的肌皮瓣转移供区。 关键词:小指展肌;皮瓣;拇对掌功能;肌腱移位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31.012 初涛,陈青,郝清海,魏昌海,赵杰.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的解剖观察及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31):6059-6062.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225754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2257540.html,] 临床医学

正中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正中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适应症:凡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而桡神经及尺神经正常者。 手术方法: 1、高位正中神经损伤 手术分两期进行。 第1期先重建屈拇屈指功能。 第2期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同正中神经地位损伤功能重建术。 2、低位正中神经损伤 主要变现食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短头及第1、2蚓状肌麻痹,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肌腱移位以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1)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手术方法:环指近侧指横纹与远掌侧横纹指间做1.5cm横行切口,扁平的为指浅屈肌腱。与腕横纹以近做横切口,找出环指指浅屈肌腱,在远侧切口切断从腕部抽出。盐水纱布保护,与拇指掌指桡背侧做一弧形切口,显露拇短展肌止点及拇长展肌腱,在拇短展肌止点至舟骨结节间做一皮下隧道,将环指浅屈肌腱自腕部切口引至拇指切口内,将该肌腱拉紧并贯穿入拇短展肌肌腱止点处在腕关节屈曲并使拇指充分外展情况下缝合固定,经移位肌腱远端就近编入拇长伸肌腱,以增加拇指旋前功能。术毕于屈腕拇指外展对掌位用背侧石膏托固定3周。 (2)掌长肌腱移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手术方法:沿手掌近侧横纹做“S”形切口,显露掌长肌腱及掌腱膜。小心剥离掀起张腱膜,与远侧掌横纹处切断并向近端连同掌长肌腱一起掀起达腕上,将掌腱膜缝卷成腱条。通过皮下隧道移位缝合于拇短展肌止点处。方法同上。 (3)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拇对掌功能重建。适用于同时伴指屈肌腱损伤者。 手术方法:于桡骨茎突背侧向近端做长约4cm切口,显露拇长展肌及拇短伸肌,尽高位切断拇短伸肌建,于拇指掌指关节桡侧做一弧形切口,限流拇短展肌腱及拇短伸肌腱,并把拇短伸肌从该切口抽出,使其与拇长伸肌腱左锐分离后,吧该肌腱通过拇短展肌之裂缝穿过,拉紧后与拇短展肌腱止处缝合固定两针。桡骨茎突切口缝合。尺骨茎突以近背侧左5cm纵切口,再经第5掌骨背侧茎部做1.5cm横切口切断尺侧腕伸肌之腱止处并把该肌从尺背侧切口抽出,并向近端分离,缝合第5掌骨基部切口;于腕掌侧左弧形切口,把尺侧腕伸肌通过皮下隧道,把拇短伸肌通过大鱼际皮下隧道均引至腕掌侧切口内,调节张力使拇短伸肌建于尺侧腕伸肌腱做编织缝合。术后屈腕对掌位石膏托制动3周。 (4)小指展肌移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手术方法:于手掌尺侧小指根部至远侧腕横纹左纵行切口,显露小指展肌,沿肌间隙进行有力,把小指展肌在近节指骨基底及伸指扩张部2个止点处分别剥离后切断并掀起肌腹,保护支配此肌的神经以营养血管,于拇指掌指关节桡背侧处做弧形切口,显露拇短展肌并经此切口指尺侧切口间做一皮下隧道,将小指展肌如同翻书一样想桡侧翻转180°,经隧道引至拇指处,将拇指处外展位,把小指展肌肌腱与拇短展肌腱止部缝合,术后拇外展石膏托固定3周。 (5)尺侧腕屈肌移位加游离肌腱移植拇对掌功能重建。 手术以尺侧腕屈肌为动力,取掌长肌腱为移植腱,其他手术方法均同环指指浅屈肌移位。 (6)小指固有伸肌移位拇对掌功能重建。 手术方法:于前臂下1/3尺背侧作纵行切口,显露并分离小指固有伸肌,于小指近节基底背作横切口,显露并切断小指固有伸肌腱,从腕尺掌面做纵行切口把小指固有伸肌腱引入,通过大鱼际皮下隧道引至拇指掌指关节桡侧切口,以后的手术步骤同环指浅屈肌移位对掌功能重建。 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效果.方法通过5个不同的动力肌腱移位及1,2掌骨间植骨的6种重建方法和三种滑车(腱扭)制作位置和方法的不同,按优、良、可、差进行评定.结果①动力腱选用结果按优到差的顺序为:尺侧腕屈肌腱、环指指浅屈肌腱、掌长肌肌腱、桡侧腕屈肌肌腱、小指外展肌、1,2掌骨间植骨. ②滑车选用结果按优到差的顺序:腕横韧带上建滑车、绕尺侧腕屈肌腱下部作滑车、尺侧腕屈肌腱下部腱瓣环作滑车.结论动力肌的选择和滑车的位置及制作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手术疗效,但术前适应症、术中操作要领及术后注意事项的掌握仍不可忽视.

五官科手术配合

五官科手术配合 第一节五官科术前准备及告知服务内容 一、询问病人禁饮食时间。 二、是否有特殊要求或需求。 三、不带贵重物品及首饰进入手术室,不要化妆,以免影响病情观察。 四、对于疑难手术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并对病人进行术前访视。 五、口、鼻腔内手术术后会发生肿胀而影响外貌、进食、口唇干燥等现象。 六、进入手术间后,在为病人输液、贴负极板、摆放体位、固定肢体、皮肤消毒、导尿等术 前准备时均应告知病人,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第二节腺体摘除术 一、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 二、手术体位:仰卧位、头向健侧,沙枕垫高术侧肩部。 三、手术切口:耳后切口。 四、器械准备:甲状腺器械。 五、手术步骤及配合 手术步骤及配合 手术步骤手术配合 常规消毒、铺单提前10分刷手、整理器械、传递无菌单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递22#刀片、干纱布拭血、弯钳或电刀止血 游离腮腺组织钳夹皮瓣边缘、刀片或刀背剥离 切开咀嚼肌筋膜、游离面神经递刀、弯钳止血、剥离器分离、甲状腺钩牵开、1# 线结扎,直角钳夹住腮腺管两端,1#线双重结扎后 切断 切除腮腺组织递拉钩牵开面神经、剥离器剥离后切除腮腺 放置引流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放橡皮引流条 缝合、包扎伤口圆针4#线间断缝合肌肉、1#线缝合皮下组织、皮 针3/0线缝合皮肤,敷料贴覆盖伤口、加压包扎

第三节口腔癌联合根治术及其修复 一、麻醉方式:全麻。 二、手术体位:同根治性颈清扫术,臀部垫沙枕,大腿内屈。 三、手术切口:颈部同根治性颈清扫术,另加下唇正中切口,如系腮腺癌则另加耳前切。 四、器械准备:口腔专用器械,显微外科器械。 五、手术步骤及配合: 手术步骤及配合 手术步骤手术配合 常规消毒铺单提前刷手,整理器械台,协助铺单 切开皮肤皮下,翻开皮瓣递刀切皮,干纱布拭血,电刀止血 清扫上颈部圆针4#线缝扎腮腺下极或结扎颈内静脉上端及颌外 动脉近心端 游离颌下腺下极备弯钳、弯剪,1#或4#线结扎 处理口腔原发灶15#刀切开下唇正中,弯钳、弯剪分离下唇及颊部皮瓣下颌骨部分切除递线锯及把柄锯骨,冲洗骨沫,必要时骨蜡止血 原发灶广泛切除递电刀或两钳一剪、分离结扎 颊部缺损修复递15#刀、蚊式钳、显微器械游离带蒂皮瓣 冲洗皮瓣备200ml盐水+12500u肝素+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液 冲洗皮瓣 动、静脉、神经吻合备9/0~1I/0无损伤线连续缝合,期间在血管蒂上滴 0.5%普鲁卡因,防止血管痉挛 缝合皮瓣与口内创缘圆针1#缝扎 冲洗伤口、止血、置引流备温热盐水、负压球引流,电凝止血 逐层缝合伤口、包扎备纱布、棉垫包扎伤口,碘仿纱条填塞口内伤口,胶 布固定。

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手术配合

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手术配合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配合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临床上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开展的VATS已经涉及胸外科手术的各个领域。该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已成为胸外科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1]。本文以肺叶切除为例,就VATS肺叶切除的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手术方法 常规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全身麻醉,健侧90°卧位,术中健侧单肺通气。探查胸膜腔后找到孤立性肿物,先行肺楔形切除,经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病变肺叶,明确诊断后行肺叶切除,术前已确诊者可直接进行肺叶切除。肺门血管、气管的处理顺序,右肺依次为静脉、动脉、气管,左肺依次为静脉、气管、动脉。肺叶切除后将标本套袋取出,避免污染伤口,术后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术前1 d到病区查阅病历,访视病人,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解

释,耐心向病患及其家属介绍VATS肺叶切除手术的相关知识,解除其思想顾虑,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明确手术前的注意事项,以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术前1 d准备好腔镜手术器械,同时应常规准备好开胸手术器械,以备术中遇到不能用腔镜处理的病变或并发症等紧急情况,需由腔镜手术中转为开胸手术。接病人入手术间前30 min,开启手术间的层流系统及手术床上的电热毯,将室温调节至22~26 ℃[2]。 2.2 手术配合 2.2.1 巡回护士的配合经核对无误后方可将患者接入手术间,查对术前准备达到手术要求后,在病人健侧上肢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每进行一项操作,应向患者解释清楚,说明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督促手术医生在术前将抗生素等术中用药下达书面医嘱,并认真核对病人,确定无误后在麻醉记录单上手术医生一栏签字确认。协助麻醉医师完成气管插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动脉穿刺测压等操作,妥善连接各输液管道,保证术中输液通畅。根据手术要求将患者置于适当的体位,一般采取健侧90°卧位。头下垫一头圈,腋下垫一胸垫使术侧肋间隙增宽,两侧挡板分别固定在耻骨联合和骶骨处。健侧上肢外展90°,与术侧上肢一同平行置于双层搁手板上,妥善固定约束带,将电极板粘贴于大腿外侧等肌肉丰富处,将躯体与床及金属托架的接触部位用软包布隔离,以确保患者手术体位安全、舒适。巡回护士应熟练掌握手术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连接电视摄像系统和电视屏幕,调节内镜摄像系统、电视显像系统使其达到手术需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