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文字形成过程开始标志:异于图画之表意字假借字(难以表意借用某事图形作表音符号)出现=形声字语言的符号文字:花合体字射准~日独体字。文字的符号字符:意符(形符日义符歪)/音符(假借/形声

字单纯表音花音符兼意符饵聪/拼音文字),字形演变成记号(日作偏旁仍表音义/ 立/衣毛=表/从禾千声=年)半记号春(从艸日屯声)。汉字:意音文字/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语素意符记号—音节假借声旁文字。多音节语素:假借专字形声。半坡几何大汶口象形符号/夏商际前17C形成变化:形体繁到简/字体古文字阶段不象形线条化隶楷阶段不象形笔画化繁化:外形(上下)/结构加偏旁(徜徉蜈蚣):形声字,半/记号字(小篆射从身)升;意符从形符为主到义符为主(准合体字形符作偏旁戍从戈;形符造的表意字加音符,形符改为义符鳳;用作偏旁的形符改为音符昃:人改为夨)

商代文字:金文正体—甲骨文俗体=字体异:圆为方填实为勾廓粗为细笔,族名金文象形,字形方向不固定/后期固定,商代后期自上自右排列。西周:铭文鼎盛大盂鼎甲骨文侯马盟书(简体俗体)沁阳玉简,特点:沿袭商代晚期,康昭穆王字形整齐方正,恭懿王线条化平直化。春秋:沿袭西周晚期,各地区书写风格异,中晚期美术化倾向:狭长笔画宛曲,鸟篆。草率的是俗体。周宣王时《史籀篇》,大篆:早于小篆风格相近古文字。六国:金文曾侯乙墓编钟/玺印/货币文字/陶文/简帛文字汲郡《纪年》《穆天子传》。曹魏正始《尚书》《春秋》用古文小篆隶书刻石。特点:俗体简体流行,加点或偏旁繁化;各国文字异形但正体多同。秦系:石刻文字:惠文王时石鼓诅楚文/刻石铭功安国本《绛帖》,金文:秦公钟商鞅量度量衡货币,印章封泥文字/陶文/漆器/简帛文字:睡虎地四号墓木牍形体:字形规整匀称(小篆较石鼓文:规整匀称象形程度降字形简化)/偏旁逐渐固定/汉后进入隶楷阶段。隶书:秦系俗体是其基础,商鞅量正体/商鞅矛镦俗体:方折笔法改变正规篆文圆转笔道,睡虎地秦简和四号墓家信木牍为秦隶:仍接近正规篆文,同时使用正规篆文写法虽有成熟隶书同似写法,受六国影响。秦小篆为主隶书辅助实际以隶书统一。

隶楷阶段:石刻和墓志文字:最早隶刻汉宣帝地节二年巴州民杨量买山记,简牍文字:敦煌居延罗布泊汉简遣册/魏晋楼兰遗址,帛纸文字:早期隶书书写,其他:铜漆陶。汉武帝时隶书发展至成熟至东汉晚期接近楷书=汉隶(八分:武帝晚期古隶演化八分趋势昭宣之际形成)V 古隶(秦隶早期隶书) 东汉晚期碑刻故意复古小篆。隶书改篆文:解散篆体改曲为直(日)/省并(大)/省略(雷)/偏旁变形(人)/偏旁混同(敦郭)汉章草:不晚于元成之际可能宣元时代形成。古隶俗体变之/正体变八分,敦煌王莽简/松江本《急就章》。草书改隶书:省去字形一部分(時时)省去笔画保存字形轮廓和以点代替字形一部分(長长/爲为)改变笔法带钩笔法(乛)东汉中期:新隶体俗体,晚期:早期行书(曹魏晚期景元四年简/东晋初期“济逞”信)楷书:最早钟繇宣示表等帖,汉魏际形成南北朝成主要。魏晋:章草演化今草(王羲之)简化。

《说文》六书:指事(上下)象形(日月)形声(江河)会意(武信)转注(考老)假借(令长)缺点:抽象形符构字看作象形与指事混淆,武为象形信从言人声非会意,误为转注字(X转变字形方向考老/形旁可互训的形声字江河谓水,部首与部中之字,多意字加意符成形声结构的分化字齊—齋,已有字加意符或音符成繁体或分化字,文字转音表他义其箕初文—虚词,词义引申命令官名,训诂初首基元,语言孳乳的造字亡无),假借X某字表其本义之外的意义令长语义引申。唐兰三书:象形象意形声缺点:三书和文字形意声比附,无图画文字类表意字甲骨文明从日月,象形象意划分无必要纠正雨,排除假借字类型花草花钱)三书:表意(意符)字/假借(音符)字/形声字缺点:未含半/记号字(丛从音符一记号、五)、变体表意字(兵成乒乓)、合音字(甭/羰tang碳氧基)、两声字(两个音符组成:牾/耻)。

表意字:抽象字:上下小象物字:山水果指示字象物字或形符加指示符号:本刃亦象物字式的象事字:又屰人倒过来/夨会意字多意符合成新意:图形式:从北/偏旁间位置关系:象征手法(止)/义符硬当形符(臣仆宦)正征之往/主体和器官:见欠张口舒气既重复同一偏旁:林卉偏旁连读成语:劣歪其他:删刀删改册字/邑人居所变体字:增减笔画(片从木半/ 恶德)改变字形方向(爿竹木片/曰今吟初文)作用:确定本意(行道路/休树旁休息)形旁定本意(理从玉/保负子于背)注意:字本义非词本义,字本义非字形表示义(大不专指人大),本义是假借义的引申义的字(丩相纠缭引申分化纠绳三合/卿向初文分化),同一表意字形不一定亲属(月夕)。形声字:最初假借字加意符或表意字加音符,后在已有表意字形声字分化出:表意字加音符(鶏加音符奚,裘加又后改为求)/表意字字形部分换成音符(何从人可声/弦玄声)/已有文字加意符(为明确假借义:

徜徉蜈蚣/引申义:娶/本义:蛇它爿牀)/改形声字偏旁(振赈)。简化

引起形声字变表意字(彬斌/巗岩)多声:竊从穴从米廿皆声/ 从韭次皆声)多形:实际一形一声()会意字加音符(寳从从玉从贝缶声)一形一声形声字加意符(奉从手丰声)二形形声字加意符(碧从玉石白声加石)省形:字形繁复面积太大部分(襲从衣省声/珊从玉删省声)省去声旁部分安置形旁(夜从夕亦省声/

畿从田幾省声)声旁形旁合用部分笔画或一偏旁(齋從示齊省聲/桌从

木卓省声)两可:声旁本单独成字加意符字中作偏旁(營從熒省聲)

改变形旁之分化字(赈从贝振省声)《说文》错误:错析字形(监会意

字非)一般声旁错认省略声旁(犊从牛渎省声X应卖声)甲字省声误为乙字(傷觴從省)省形:字形繁复部分(星从晶生声/

晨从晶辰声)省去形旁部分安置声旁(考从老省丂声/耆旨声)形声字位置:左形(祥示羊/肌肉几)右形(欣欠斤/胡肉古)上形(芹艸斤/霖)下形(盂/禁)声占一角(房户方/病疒丙)形占一角(疆土彊/颖禾顷)形外(圆/阁)声外(闻/哀口衣)异配置异字:忡忠/怡怠形

旁表意:字义联系(黝从黑/枫从木)代换(詠咏/跡迹,所指事物不

同:錬炼/鎔熔)声旁表音:同一声旁多读音(诸煮奢暑都屠绪)原因:造字声旁不宜生僻繁复(审申/灿山)分化字(解懈/耆嗜)/古

今语音演变(分非母字颁帮母字/者均为鱼部)/方言简体字代换(勋

勳/燈灯)更好反映实际读音或简省笔画破坏(字体演变字形讹变偏

旁混同(贼从戈则声/在从土才声)有义声旁:母字加意符表引申义

分化字(娶取/懈解)母字是形声字则改形旁(赈振/養氧)化学(氕

氘)右文说:同出一源亲属字用同字作声旁/宋代正式提出/从彗多细

小意/浅贱从(残)

假借:借音近同字表示某词。表示它本义或引申义的字,对假借来表

示此意义字而言为本字(閒闲/取娶)假借分类:无本字(其/之/犹豫)

本字后造(狮/蜈蚣/瑇瑁)本有本字(假借取代本字艸草/丩纠,假借渐消失册策/飛蜚/眉麋,分散文字职务閒闲,简化字形鬥斗,繁化四,喜形声代替表意草/策,避讳丘邱,忌讳故估衣,典雅常棣弟,後起本字出现后假借字继用为通假字猒厌餍)。被借字意和假借义有联系:丩

纠/中间引申衷内衣/同源字可能悦脱换形旁变为说/俗本字厉利害/年青轻。一词借多字:相承(代词:女汝/皮彼/可何)不相承(祗只/纔

裁財才/犹豫犹预,其他假借字看作准本字的通假字),同字借表异词:

匪(非、彼、斐有文采、分、叠音词),干(岸、涧、乾、杆、幹)假借字音:一字异音(夫/女汝/眉麋),减少~(閒闲/塗茶),用他字代

替(叫化花子/张家各庄)通假字必读如本字。词义:假借义误为引申义(麦子来表来去/韦背表皮韦)同源字(尔你/菽豆非假借)混淆本字与假借字关系古籍:通假字当一般字(篡选卒/与欤)不懂古音乱讲通

假(伐月部棺椁非乏叶部)

异体字:音义同同词异书写形式严格用法同:包含式(采採)交錯式(女汝)结构不同:加否偏旁的不同()表意形声结构

()表意字偏旁异( )形声字偏旁异

()偏旁同配置异()是否省略部分()简繁体()写法出入或讹变

()同形字:狭字形偶然同(秤铊化学铊)广不同词

同字形(花朵花费/形借:表获和只的/字体演变简化讹变),郑樵双音并义不为假借(杷:柄/收麦器)/段玉裁/朱骏声《定声》:转注假借别义(篿竹器/折竹以卜)王力:群众依分造份和彬异体份同形)分类:

结构性质异(表意和形声:体ben笨/姥mu老妇),同为表意字(夯hang/ben、甭beng罢ba弃qi),同为形声字(椅一声树木/红gong),假借又形借(册策/丩纠),字形变化(疾也kuo適shi=适,训迎之

yan適shi =這,简化:證書谏证),借为辠的罪是形音兼借字(罪去掉声旁了)双音节复合词同形(女工/拍子)同义换读:此字表示意义与它原代表词同近的另词(义借另一词意义跟它同近而借用此词的

字):石换读担/腊换读臘;形声字假借又形借(仇qiu讎chou意同)表意字义借又形借(凸tu/gong)形音义借(闸牐水門)

分散多义字职务①文字分化:分类:异体字(邪地名邪正耶疑问/亨通享祭亨=同形字分化月夕)造跟母字细微笔改换母字偏旁画差别的分化字(毋本用母表示/荼-茶)(陳引申分化陣/辨—辦)加注改换偏旁(加意符表本义:它蛇/莫暮,表引申义:取娶/解懈,表假借义即后起本字:牟牛鸣—眸麰侔相等;换意符表引申义:振赈/養氧/赴讣告,表假借义:莩-后起本字殍/澹赡;加注改换音符:午牾忤/食飼/潦涝/滥灠水渍果子/音符改为意符:稱秤;加改偏旁双音节词:蜈蚣/徜徉;与母字字形无联系:鲜尟/苏草)②假借字表假借义(女汝/皮彼)引申义(閒闲/塗茶)本义(何荷/前—翦,减少同形字:歌诉颂)③文字职务集中:纔裁財才/麋眉;交互集中A只表其中一个词:有无副词又/指示是姓氏)职务互易:匾额扁平/童子仆僮)不同字表同一词:他他它文字合并:A职交给B,母字入分化字(屰逆/叚假)后起本字分化字入母字(捨舍/係系,母字分化字同一简化字形:經歷曆法/獲得收穫,表母字引申义的分化字:勥强/ 卒)都是本字并入假借字(艸入草/毬入球);字形演变而同形合并;代表二以上同形字的多义字形部分并入另字(彙集入匯/ 入折);意义同近混同合并:鬱郁/於于/徵求征稅;合并又分化:垂—垂—垂陲/ 居—居—居踞)

一形多音义:语义引申/假借/同义换读/异字同形(严格不算)一词多形:汉字有异体/表示某词的字可更换,分类:本字假借字同时用/使用二以上假借字/造专用分化字/使用同义换读字(担石)习用字:经常用。例字:才纔裁財/逶迤委它委蛇。同词异形字前后相承;不通行书写形式仍出现:流言飞蜚语/纨裤绔,引起读音变:土著zhuo/陵迟陵夷/於戏呜呼;音义皆近读作一音或变为同音字而看作同词不同书写形式:仇讎/同源字(豫犹豫/猗移委蛇)或鬱郁/徵征。通用字:某种用法可替代(表同一词的不同字)V表示母字本义的分化字(州州异体or 通用)V异体字分工(犹猷)/通行字。同源字不可全作通用字(帐X 涨胀)。通用字关系:本字假借字/假借之间/母字分化字/同义换读字本字/其他:閒读曰闲/卤与虏同/通,同还指一字异体=A通B(只考虑B 是否习用字)古今字:同词异书写形式通行时间前后:A,古B字(AB 异体:绔袴/通用字:北背)相对性:绔—袴—裤;不反映异书写形式出现早晚:来后起本字徕;古今字易位:缐—綫(晋灼以为古字)—缐;同源字不定是古今字(菽X豆)异体词:同一词异书写形式。X 一词的异形(按语X案语)X同义不同音之同源词(筋斗斤斗非跟头)通假字今读同本字:假象:音义相近的字误认为通用字(矢誓非通假字)某字是否跟它音近的另一字为通用字看法异(汉以后九锡不读为九赐)

文献学

(一) 北师大郭英德推荐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初学者的参考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何新文:《中国文学目录学通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二) 一位北大硕士生的介绍: 我们专业在不了解或是不喜欢的人看来很枯燥,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专业中许多老师研究的学问都很有意思,比如李零老师的中国方术研究。退一步说了,一门学问,只要你能真正静下心来,肯定能从其中发现乐趣,找到安慰的,不如说古文字学,我们专业的裘锡圭和李家浩两位老师,一生浸淫其中。这些都不用说了,老师的情况可以去https://www.360docs.net/doc/d112502317.html,查,凡是副教授及以上的,基本上都可以带硕士研究生。

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new

2010年~2011年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2信息管理(广义):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3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 4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5信息组织: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6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 1、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受者 的模式。 2、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依附性。 3、“三金”工程是指金卡金关金桥三大 基础工程的简称。 4、核心信息源是马太效应优势积累的结果。 5、我们可以通过对信息源、信息的准确度信息费用 三方面的评价来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 6、信息组织的特性是依附性、渗透性、增 效性。 7、从便于对信息管理的角度将信息源划分为记录型、 智力型、实物型、零次型。 8、信息检索的特性是相关性、逻辑性、不确定性。 9、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子系统或要素)组成的具有

古代汉语第二章笔记

第三章、文字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 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1981 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 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概说二、汉字结构三、汉字形体演变四、古书用字 一、汉字概说 文字的含义 文字的起源 汉字的创造者 汉字的创制时间 汉字的性质 (一)文字的含义 文字是记录()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是…… 语言 《说文·文部》:文,错画也,象交文。 《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水浒传》十一回: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 《说文·宀部》: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p379 《周易·屯》:“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许慎《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其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简言之,“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 (二)文字的起源 文字起源于图画 汉字起源的传说 结绳说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契刻说、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起一成文说 仓颉造字说 (三)汉字的创造者

(完整版)形容词用法归纳

形容词用法归纳March 27, 2008 一. 形容词的定义和用法: 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和特征。形容词在句中作定语, 表语, 宾语,补语。 She is a good student, and she works hard. 她是一个好学生,她学习努力。 This bike is expensive. 这辆自行车很贵。 I am sorry, I'm busy now. 对不起,我现在很忙。 Have you got everything ready for the meeting? 你为这次会议做好准备吗? 二. 形容词在句中的位置: 形容词作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时, 则由它们和被修饰的名词之间的密切程度而定, 越密切的形容词越靠近名词。如果几个形容词的密切程度差不多则按音节少的形容词放在前面, 音节多的形容词放在后面。 注意: 1. 英语单词中,something, anything, nothing 等不定代词被形容词修饰时,形容词 放在名词后面。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我有重要的事要告诉你。 Is there anything interesting in the film. 电影里有什么有趣的内容吗? There is nothing dangerous here. 这儿一点都不危险。 2.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形容词词组修饰名词时须放在名词之后。

This is the book easy to read. 这是一本容易读的书。 3. 用 and 或 or 连接起来的两个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把它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后面。起进一步解释的作用。 Everybody, man and woman, old and young, should attend the meeting. 每一个人,男女老少,都应该参加会议。 You can take any box away, big or small. 这些箱子,不管大小,你都可以拿走。 三. 形容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绝大多数形容词有三种形式,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以表示形容词说明的性质在程度上的不同。 1. 形容词的原级: 形容词的原级形式就是词典中出现的形容词的原形。例如: poor, tall ,great, glad ,bad 等。 2. 原级常用结构:主语+谓语(系动词)+as+形容词原形+as+从句。表示两者对比相同。 This box is as big as mine. 这个盒子和我的一样大。 This coat is as cheap as that one. 这件衣服同那件衣服一样便宜。 I study English as hard as my brother. 我同我兄弟一样学习努力。 3.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变化: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是在形容词的原级形式的基础上变化的。分为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规则变化如下: 1) 单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是在词尾加 -er 和 -est 构成。 great (原级) greater(比较级) greatest(最高级)

古典文献学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 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信息管理学作业

信息的理解 基本概念: 1.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 2.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绪论 对于读者来说,如何通俗的了解和接受所谓信息的概念,来得更加重要。基本概念: 1.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 2.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绪论 对于读者来说,如何通俗的了解和接受所谓信息的概念,来得更加重要。 新的解释是信息本质是能量本身概述和能量互换传递的概述,信息本质也是能量的一种,但信息最重要的功能是表现能量的差别。 “信息”一词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即有“信”字的出现。“信”常可作消息来理解。作为日常用语,“信息”经常是指“音讯、消息”的意思,但至今信息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2006年,医学信息(杂志)]。 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 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信息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 信息(Information)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相关资料:图片信息(又称作讯息),又称资讯,是一种消息,通常以文字或声音、图象的形式来表现,是数据按有意义的关联排列的结果。信息由意义和符号组成。文献是信息的一种,即通常讲到的文献信息。信息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信息是抽象于物质的映射集合。 信息是有价值的,就像不能没有空气和水一样,人类也离不开信息。因此人们常说,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所以说,信息的传播是极具重要与有效的。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以及关于这种状态和过程的知识。它的

文字学概要整理版教学内容

文字学概要整理版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 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 以区别于文字)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形 声字 ◆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 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 力 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 ◆形声字 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 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 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 (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 化)直接用定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 ◆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 一表意字的定义 按照作者的观点,三书应归纳为表意、假借 和形声三类。其中,表意文字是唐兰先生所 指的三书中“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的 总和,可看作一切只用意符参与造字的汉 字。表意字的构造方法多种多样,作者将其 分为以下六类。二表意字分类及举例 1.抽象字?指用抽象的形符造成的表意字 ?典型例字:一、二、三、四、上、下、 方、圆、回、小、凹、凸、丫?特点:数量 不多,大多出现较早 2.象物字 ?字形象某种实物,代表所象之物名称的表 意字(相当于“六书”中的象形字) 典型例字:它、疋、壶、广、行、酉、矢、 网 ?象物字的变例A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 分,如“牛”、“羊” B复杂象物字,连带表示有关事物,如 “州”、“果”、“瓜”?特点:出现很 早,数量相对多些,后起的有“闩”、 “伞”等 3.指示字 ?在象物字或象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示 意的表意字 ?典型例字:本、末、刃、亦 ?特点:数量很少;指示符号可以看作一种 特殊的意符,所以指示字可以看作是准合体 字,与复杂象物字有些接近,如“面” 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表示事物属性、状态和行动的表意字?典 型例字:又、矢 ?特点:数量少,出现早,有些字兼有象 物、象事二职,如“月/夕”和“大/夫” 5.会意字 ?在抽象字、指示字之外,凡会合两个或以 上意符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意义都 不相同的字,我们都看作会意字 ?形符和意符的区别:形符靠形象表义,如 “明”中的“日”和“月”义符靠字义表 义,如“歪”中的“不”和“正” 这里讲到的会意字的意符,既可以是形符也 可以是义符(由于有较多两可情况) ?会意字情况复杂,包括六个小类: A.图形式会意字 ──用两个或以上的象形成分组合来共同组 成字义的会意字 ──典型例字:宿、卿、共、伐、毓、至 B.利用偏旁间位置关系的会意字 ──按照图形表示字义的原则组合,偏旁之 间的位置在表示字义上有重要作用。 (与上一小类的区别在于字形的图画以为比 较淡薄,使用象征手法或把义符当作形符使 用) ──典型例字:正、之、出、各、逐、 突、原(后起的有嬲、尖和灭) ──这类会意字和图形式会意字之间并没 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C.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 ──由象人或动物的字与象器官的字或形符 配合表意的会意字 ──典型例字:见、监、欠、饮、企(后 起的有鸣、吠、咩) D.重复同一偏旁而形成的会意字 ◎大多数重复同一偏旁而形成的字是这类 字,如珏、林、磊、淼其中有的也同时利 用偏旁位置之间的关系,如矗、棘 ◎少数重复同一偏旁的表意字不是会意字 (丝)或不属于本小类(从) E.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 ──由两个或以上可以连读成语的字构成, 连读而成之语就是或间接说明字义 ──例如:凭=任几;劣=少力;扁=户 册;楞=木四方(《说文》里还举出个别 四字成语的字,作者进行批驳) F.其它在会意字中,也有个别不能归 入上面四类的字(举例如删、扫、擤、掰、 笔) 6.变体字 A、增减笔画丬取的是木得一半 B、改变方向丬反写片字 九、假借 一、定义:借用同音和音近的字来表示一 个词。 二、本字与假借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13级汉语言文字学王昆20130589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摘要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与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字:文字汉字字形 一作者简介 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汉史的研究。曾参加望山楚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简、银雀山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考释工作。著有《文字学概要》、《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古文字论集》、《裘锡圭自选集》、《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等,学术论文汇编《裘锡圭学术文集》于2012年出版。二读书笔记 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定义 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文字”可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文字系统。

(二)文字的产生 文字产生前,人们曾用文字画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阶级社会形成前夕,原始文字才有了产生的可能。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是长期混在一起使用的。 首先产生的是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文字,如“大”;人、鹿这一类具体事物的象形符号随后产生,这二者称为表意字。然后使用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符号的记号字产生。随后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的假借字应运而生。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最后,为了克服假借引起的字迹混淆现象,又造了形声字。 第二章汉字的性质 (一)意音文字 文字的性质取决于它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符”,可分意符、音符、记号三类。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汉字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语音、字义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前者可以称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而记号大都是由意符音符演变而来,且大部分字仍由意符音符构成,也称此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音文字。 (二)语素-音节文字 意符只跟文字所代表的的语素意义有关,记号只能起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的作用。它们都不表音,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所以,汉字里的独体、准合体、合体表意字以及记号字和半记号半表意字,都应看作语素字。汉字既使用表音节的符号,也使用语素层次的符号,所以汉字不应简单地称为语素文字,而应该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二年级词语验收题库完整版

二年级(下)词语过关复习册 班级 姓名 2019-4-23

二类字文中词 咦黄莺吹拂堤岸河堤柳叶醉酒歌咏化妆裁剪柳条脱掉棉袄寻找害羞姑娘打探嫩绿音符解冻触摸杜鹃邮递包裹寄信邮局破烂遗漏懊丧刺猬花籽礼品花坛高龄格外握手挖坑挑选移动指挥填土扶手曾经蒙古泥泞顺路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寻觅需要贡献蛋糕特殊蔗糖熬夜销售的确应该总算郊外泛滥葱绿柔软绿毯异常一株骑车徐徐涌动山峰耸立间隔相与陆地友谊香浓兴奋繁荣传统元宵祭扫厅堂乞巧新郎月饼赏菊分类漂亮漂流珍贵珍惜贫穷财富赔本赔礼购买采购贫苦赚钱容易损害饰品随便菠菜煎熬豆腐煮饭爆炒炖汤蘑菇蒸饺炸酱熬粥宝盒聊天草坪一般精神叮咛叮咚渡口树荫隐蔽支撑母亲山冈懂得答案城堡穿插凶狠补充攻击商量驾驶轰炸反驳药物赞扬记事屁股黄昏醒来晃动免费列车碰撞贪心脾气婶婶屎尿陀螺毽子寓言规则圆圈刁钻街坊后悔从此焦急哮喘截图可靠靠背而且班长倒影摔到审视视力页码肃立肃静上午枪声喜悦教诲马棚磨坊磨面阻挡遮挡伯伯深浅时刻突然考试马蹄既然厨房厕所车厢大厦洞穴窟窿窑洞窄小知晓慈母毕竟毕业竟然竞赛放映黄鹂鸣叫行列

银行停泊鸣蝉暴雨忽然慌张慌张分辨辨别忠实忠诚向导导游永远永久稠密稀疏渠道闯关航空安稳普通饮水稍微舱体地板邮件难题密封浴桶浴罩固定否则咳嗽即使绑架研究展览体育哨所诊所地质勘探岩石雨痕宝藏相似似乎似的耷拉竖立竖式竹竿舞蹈烦闷烦恼扇子扇动呼扇蹲下蹲着寂寞寂静落寞笼罩被罩眼罩编织改编汇编照顾回顾顾客付款应付支付头颈鞋袜丝袜匆忙蜈蚣灿烂腐烂打牌出牌喝水喝彩泥坑坑人挺拔挺立舒服舒适集中集市播撒广播撒种灌溉缺少缺失游泳泳镜愣住发愣昆仑昆虫可怜怜悯挪动挪开仿佛仿造佛像尽头尽管任何任务姓何几何竭力枯竭规律圆规律师法律挣扎挣钱愉快愉悦绒毛丝绒逗笑逗乐蔷薇逮住遥远纪念纪律必须譬如粗糙糙米敏捷睁眼秩序顺序敏感射箭熔炉弓箭裂缝窜改庄稼滋养扶桑炙烤熔化爆裂滋润鱼钩铁铲梅子柿子源头涨潮火炬灿烂冲垮坟墓绿丝绦磨成粉跨上马脆生生硬邦邦甜津津酸溜溜辣乎乎香喷喷油腻腻软绵绵一泡尿毛茸茸不倒翁玩具枪溜溜球橡皮泥笑哈哈驮麦子嘀哩哩一盏灯淋浴室博物馆眨眼睛厚厚的一扇窗长颈鹿急匆匆绿茵茵逮蝈蝈慢吞吞慢悠悠一瞬间一眨眼

东财《信息管理学》在线作业1

(单选题) 1: 信息管理学是()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 A: 信息传播学 B: 管理学 C: 信息科学 D: 信息经济学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重要工具是()。 A: CSF B: BPR C: U/C矩阵 D: BSP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按照检索的信息形式,信息检索可分为文本检索和()检索。 A: 多媒体 B: 超文本 C: 图片 D: 文字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思想,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需经过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等阶段。 A: 系统设计 B: 系统维护 C: 系统调查 D: 系统规划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按信息来源,信息可分为内源性信息和()。 A: 企业信息 B: .产业信息 C: 外源性信息 D: 行业信息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信息战略规划包括信息技术战略、()和信息管理体制战略等三方面规划内容。 A: 人力资源战略 B: 信息资源战略 C: 计算机发展战略 D: 信息系统战略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1991年,美国()大学的三位学者提交了一份名为《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们创造性地概括出一种称为“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的新型企业。 A: 哈佛 B: 麻省理工 C: 里海 D: 普林斯顿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信息接收者或信息接收端称作()。 A: 信栈 B: 信源 C: 信宿 D: 信道

(单选题) 9: 逻辑顺序方法的步骤是信息调查、信息分类与登记、()。 A: 信息整理 B: 信息存储 C: 信息采集 D: 信息分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口传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也称为()。 A: 非文献信息源 B: 静态信息源 C: 网络信息源 D: 文献信息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是法律承认的权威机构,负责发放和管理电子证书,对电子商务中网上交易各方进行身份确认。 A: 数字密钥 B: 数字证书 C: 认证中心 D: 支付网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从基本组成上来说,信息系统是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处理层、()和用户接口层等4个层次组成。 A: 规划层 B: 系统层 C: 设计层 D: 应用层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企业领导者的信息查询行为会受到企业组织和社会信息环境的影响,其规律可归纳为:可近性和()。 A: 易用性 B: 准确性 C: 及时性 D: 适用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控制(),实现信息的效用与价值。 A: 信息活动 B: 信息流向 C: 信息技术 D: 信息资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信息战略规划包括信息技术战略、()和信息管理体制战略等三方面规划内容。 A: 计算机发展战略 B: 信息系统战略 C: 信息资源战略 D: 人力资源战略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信息流的主要功能包括联结功能、()和()。 A: 统计功能 B: 调控功能 C: 决策功能 D: 查询功能

文字学概要笔记详细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P1~P9)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 文字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P1:通常要到阶级社会形成前夕,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亖鹿——数字 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 ◆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 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 ×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 ×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 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 象形字 假借字P4 形声字 ◆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初中生易错字整理二字词语

初中生易错字整理二字词语 弊病(蔽)提纲(题)沧桑(仓)脉搏(膊)贡献(供)迥然(炯)诋毁(砥)穿插(串)默契(挈)文牍(渎)掠夺(略)赏罚(尝)姑息(估)急躁(燥)作祟(崇)气概(慨)矫健(骄)琐屑(锁)涣散(焕)高亢(吭)驾驭(奴)简练(炼)篡夺(纂)武装(武)谩骂(漫)奋发(愤)跋涉(足步)讴歌(呕)贸然(冒)宽敞(敝)蹂躏(揉)肄业(肆)部署(布)教唆(梭)分歧(岐)赌博(搏)演绎(译)山坳(拗)调剂(济)融会(汇)杂沓(杳)荤腥(晕)强悍(焊)振奋(震)泯灭(抿)阔绰(卓)幌子(晃)辍学(缀)皎洁(佼)凋敝(蔽)规矩(距)针灸(炙)手腕(扌宛)整饬(伤)垮台(垮)证券(卷)憧憬(瞳)严峻(悛)熟练(练)自恃(侍)仓皇(怆)怄气(呕)蔓延(漫)烦琐(锁)穿戴(带)遭殃(秧)寂寞(莫)挑衅(畔)贫瘠(脊)抉择(决)赔偿(陪)坦诚(城)偌大(诺)蹒跚(姗)迸发(并)精湛(堪)既然(即)布置(部)覆没(复)亟待(急)暮霭(蔼)狂妄(忘)伶俐(玲)连襟(联)松弛(驰)云霄(宵)敬佩(配)羁绊(拌)砥砺(诋)眩目(炫)嗟商(蹉)妨碍(防)剔除(踢)呕吐(沤)谛听(啼)感慨(概)害臊(躁)范畴(筹)真谛(缔)寒暄(喧)诬告(污)盲目(肓)附会(符)精悍(焊)大致(至)墙垣(恒)愤慨(概)教诲(悔)瑰丽(魁)迁徙(徒)弧度(狐)秘诀(决)狙击(阻)震撼(撼)通缉(辑)蜡纸(腊)商榷(确)杀戮(戳)崛起(掘)晾干(凉)宽恕(茹)清澈(沏)严厉(励)委靡(糜)拖沓(踏)隔膜(膈)良莠(秀)苦恼(脑)接洽(恰)眨眼(贬)厮杀(撕)告罄(馨)慑服(摄)惆怅(稠)饶恕(挠)伸张(申)漱口(濑)惊骇(赅)蛰伏(蜇)袒护(坦)清晰(淅)聆听(吟)调查(察)报销(消)胁迫(协)鹿茸(葺)针砭(贬)胁从(协)喧闹(暄)造型(形)怠慢(漫)自诩(翊)荧光(莹)卫戍(戌)通牒(谍)渲染(喧)大概(慨)昭雪(招)陡坡(徒)震撼(振)沦落(伦)沮丧(诅)谒见(竭)伎俩(技)魅力(魁)赡养(瞻)檄文(激)楷书(偕)鹤唳(戾)怂恿(纵)掣肘(制)勉励(厉)晌午(响)恬静(甜)荟萃(会)漫谈(慢)纵容(从)造诣(旨)恪守(格)描摹(瞄)蜕化(脱)缜密(慎)熏陶(陶)恼火(脑)游弋(戈)装订(钉)濒临(频)痊愈(全)编纂(篡)涵养(函)清澈(辙)引申(伸)迟钝(钝)玲珑(玲)视察(查)偏袒(坦)颠覆(复)修葺(茸)憋气(敝)逍遥(消)简陋(漏)疲塌(踏)闪烁(铄)拉拢(扰)荒谬(谎)怅然(伥)撒谎(慌)赚钱(嫌)谙熟(暗)仓促(伧)陷阱(井)孪生(挛)宣泄(宣)谗言(馋)即使(既)四字词语 和蔼可亲(霭)陈词滥调(烂)唉声叹气(哀)别出心裁(新)川流不息(穿)病入膏肓(盲)殚精竭虑(惮)黯然失色(暗)并行不悖(背)独出心裁(材)桀骜不驯(傲)不假思索(加)耳濡目染(儒)独占鳌头(鳖)仓惶失措(慌)飞扬跋扈(拔)按部就班(步)草菅人命(管)奋发图强(愤)白璧无瑕(暇)层峦叠嶂(迭)蜂拥而来(涌)缠绵悱恻(测)膏粱子弟(梁)炯炯有神(迥)面黄肌瘦(饥)功亏一篑(匮)苦心孤诣(旨)明辨是非(事)诡计多端(鬼)口干舌燥(躁)励精图治(厉)名副其实(符)海角天涯(崖)名列前茅(矛)汗流浃背(夹)燎原烈火(缭)明火执仗(直)哄堂大笑(轰)流芳百世(留)铭记不忘(名)怙恶不悛(俊)流言蜚语(非)谬种流传(缪)焕然一新(换)龙盘虎踞(据)模糊不清(摸)积毁销骨(消)碌碌无为(录)漠不关心(莫)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

1.甲骨文著录书清刘鹗董作宾郭沫若 2. 王懿荣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等董作宾陈梦家、李学勤裘锡圭、张政烺李学勤、裘锡圭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殷墟: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王懿荣: 鉴定出甲骨上的文字是三代古文, 刘鹗: 1903年(光绪29年),刘鹗从自藏的甲骨中选拓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 孙诒让: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由于他的学术研究极为朴实,故又称朴学家,并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 罗振玉: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董氏据十项标准,即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 语言资料的科学价值,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但是,他的五期分法也存在着弊病,就是把甲骨本身的分类和王世的推定混在一起了。五期断代学说把殷墟甲骨分为五大类。认为第一类的书写风格雄伟;第二类谨饬;第三类颓糜;第四类劲峭;第五类严整。然后机械地将其分别定在盘庚至武丁、祖庚与祖甲、廪辛与康丁、武乙与文丁、帝乙与帝辛五个时期。甲骨断代应以甲骨卜辞本身显示出来的特点为根据,既不能机械地把时代界线划在两王交替之际,也不能完全依靠贞人来断代。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 1.罗振玉经过多年留意探寻,才弄清楚甲骨的确切出土地是安阳小屯村,著成《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考定甲骨出土地是安阳小屯,甲骨文是殷商王朝占卜的遗物 2.他的主要贡献是以甲骨卜辞与典籍互证,进行历史、地理和礼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特别是1917年著成《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和所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两篇著名论文 3. 唐兰不仅在古文字研究的理论方法上有重要建树,而且亲身实践,考释出很多难识之字。他在甲骨文释字方面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殷虚文字记》和《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 4. ,陈梦家出版了《殷虚卜辞综述》一书,这是关于殷墟卜辞研究成果的大型通论性著作。 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到现在已超过100年了。一百多年来,甲骨学研究共经历了它发展道路上的“先驱时期”(1899—1909)、“奠基时期”(1910—1928)、“形成时期”(1928—1937)、“低潮时期”(1937—1949)、“高潮时期”(1949—1966)、“停滞时期”(1966—1976)和“繁荣时期”等七个时期(1976—今),目前已成为一门成熟的重要学科。 六. 一.

东财《信息管理学》在线作业11答案

东财《信息管理学》在线作业1-0026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信息管理学是()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 A.信息传播学 B.管理学 C.信息科学 D.信息经济学 正确答案:B 2.企业系统规划法的重要工具是()。 A.CSF B.BPR C.U/C矩阵 D.BSP 正确答案:C 3.按照检索的信息形式,信息检索可分为文本检索和()检索。 A.多媒体 B.超文本 C.图片 D.文字 正确答案:A 4.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思想,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需经过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等阶段。 A.系统设计 B.系统维护 C.系统调查 D.系统规划 正确答案:A 5.按信息来源,信息可分为内源性信息和()。 A.企业信息 B..产业信息 C.外源性信息 D.行业信息 正确答案:C

6.信息战略规划包括信息技术战略、()和信息管理体制战略等三方面规划内容。 A.人力资源战略 B.信息资源战略 C.计算机发展战略 D.信息系统战略 正确答案:B 7.1991年,美国()大学的三位学者提交了一份名为《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们创造性地概括出一种称为“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的新型企业。 A.哈佛 B.麻省理工 C.里海 D.普林斯顿 正确答案:C 8.信息接收者或信息接收端称作()。 A.信栈 B.信源 C.信宿 D.信道 正确答案:C 9.逻辑顺序方法的步骤是信息调查、信息分类与登记、()。 A.信息整理 B.信息存储 C.信息采集 D.信息分析 正确答案:D 10.口传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也称为()。 A.非文献信息源 B.静态信息源 C.网络信息源 D.文献信息源 正确答案:A 11.()是法律承认的权威机构,负责发放和管理电子证书,对电子商务中网上交易各方进行身份确认。

中考易错二字词语梳理

中考易错二字词语梳理(括号内为错误的字)渺.茫(缈)法郎.(朗)肄.业(肆)拍击.(激) 颠覆.(复)晦.涩(诲)迁徙.(徒)信札.(扎) 盯.梢(叮)残.酷(惨)针贬.(砭)玷.污(沾) 妨.碍(防)屏.气(摒)管.理(菅)誊.写(誉) 鞭笞.(苔)部.署(布)弊.病(蔽)既.然(即) 晨练.(炼)往返.(反)伎.俩(技)折.皱(拆) 竣.工(峻)眨.眼(贬)恼.怒(脑)副.作用(负) 模型.(形)偏僻.(辟)炼.句(练)汇.报(会) 赝.品(膺)脉搏.(博)朗诵.(颂)端详.(祥) 修葺.(茸)国籍.(藉)提.纲(题)勾.勒(钩) 安详.(祥)惋.惜(婉)杀戮.(戳)抱.歉(报) 炫.耀(眩)分.量(份)旷.课(矿)难道.(到) 灰烬.(尽)诠.释(铨)诡秘.(密)宣.泄(渲) 拆.开(折)清.脆(轻)毕.竟(必)英镑.(磅) 悼.念(掉)绝.对(决)诸侯.(候)度.假(渡) 笨拙.(绌)缱绻.(蜷)苍.茫(沧)报.答(抱) 带.动(代)矫.健(骄)和.睦(合)渎.职(赎) 掂.量(惦)捣.蛋(倒)候.鸟(侯)诟.骂(垢) 抱.负(报)年龄.(令)刻.苦(克)翩跹.(迁) 迷惘.(罔)浏.览(流)沧.桑(苍)耽.误(担) 抱歉.(谦)气概.(慨)引申.(伸)家具.(俱)

愤慨.(概)剽悍.(捍)摒弃.(气)陷阱.(井) 倔.强(崛)妨.害(防)辍.学(缀)浮躁.(燥) 嬉.戏(嘻)慰藉.(籍)害臊.(躁)粗犷.(旷) 鱼.渔(翁)浪费.(废)消弭.(洱)思辨.(辩) 葱茏.(笼)掺.和(渗)点缀.(掇)暴躁.(燥) 缉.捕(揖)给予.(于)讴.歌(呕)诀.窍(决) 缜.密(慎)敷衍.(掩)璀璨.(灿)销赃.(脏) 伸.张(申)斑.斓(班)拨.款(拔)赡.养(瞻) 偌.大(若)孺.子牛(儒)屏障.(幛)诨.名(浑) 丰采.(彩)姿.态(恣)收讫.(迄)干燥.(躁) 急躁.(燥)濒.临(频)瞻.仰(赡)耶稣.(苏)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答案 下编古文字学 第一章甲骨文 习题解析 一、填空:一、填空: 1、《铁云藏龟》是一部甲骨文著录书,作者是清代刘鹗;《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董作宾,《卜辞通纂》的著者是郭沫若。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王懿荣、刘鹗、孙诒让,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罗振玉、王国维,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郭沫若、唐兰,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于省吾,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陈梦家、李学勤,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裘锡圭、张政烺,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李学勤、裘锡圭。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商王朝晚期都城的遗址,是殷商甲骨文的出土地,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 2、甲骨文:殷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最古老的汉字。其中商代的甲骨文记载了商代晚期270多年间的占卜、祭祀、战争、农业、畜牧、渔猎等社会活动,是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材料。 3、王懿荣:清末山东福山人,金石学家,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 4、刘鹗:清末江苏丹徒人,字铁云,《老残游记》的作者,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的编者。 5、孙诒让:清末浙江瑞安人,国学大家、教育学家,第一个对甲骨文进行考释工作的人,著作《契文举例》。 6、罗振玉:清末江苏山阳人,著名学者,在保存整理古籍、确定甲骨文出土地以及考释甲骨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董氏根据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等十项标准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

罗振玉的著作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考释》等。 王国维的著作有《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论文)等。 唐兰的著作有《殷虚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等。 陈梦家的著作有《甲骨断代学》(论文)《殷虚卜辞综述》等。 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甲骨文于1899年被发现,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学者是金石学家王懿荣。刘鹗第一个将收集到的甲骨片选拓著录成《铁云藏龟》一书。孙贻让研读《铁云藏龟》,写出了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契文举例》。罗振玉经过多年调查,发现了甲骨文的真正出土地安阳小屯村,同时对甲骨文作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和考释工作。王国维对甲骨文的考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根据甲骨文发现了商代晚期殷王的世系,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殷王世系的真实性,同时纠正了其中的错误。其后在郭沫若、董作宾、唐兰、于省吾、陈梦家、李学勤、裘锡圭等人的相继努力下,甲骨文在发掘、整理、考释、断代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六、将下列作者与其相应的著作连线。 刘鹗契文举例 王国维卜辞通纂 郭沫若古文字学导论 孙诒让殷墟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 罗振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董作宾铁云藏龟 唐兰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后编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于省吾殷墟文字甲编 殷墟文字乙编 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字释林 两周金文辞大系 第二章殷周金文 习题解析 一、填空: 1、标准器断代法 2、《西周铜器断代》; 1、郭沫若创立的金文断代法是标准器断代法。 2、陈梦家有关金文断代的论文是《西周铜器断代》,该文将西周12王分为武王铜器、成王铜器、成康铜器、康王铜器、昭王铜器、穆王铜器、共王铜器、懿王铜器、孝王铜器、夷王铜器、厉王铜器、宣王铜器、幽王铜器期? 二、解释词语: 1、金文:古代铜器上所铸、刻的文字,通常指殷、周、秦、汉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吉金文字”等。 2、吉金:指鼎彝等古器物。“吉金文字”即铸、刻在鼎彝等古器物上的文字。“吉”是

企业信息管理作业四

《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四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 )是指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和可获得资源情况,为求得和长期生存和持续的均衡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管理与谋略。 A.竞争战略B.企业战略C.总体战略D.职能战略 2.()决定并揭示企业的目的和目标,提出实现目的的重大方针和计划,确定 企业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等,主要问题是确定企业的整体企业经营范围,在全企业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 A.竞争战略B.企业战略C.总体战略D.职能战略 3.()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市场中竞争,开发哪些产品或服务,这些产品和服 务提供给哪些市场,如何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 A.竞争战略B.企业战略C.总体战略D.职能战略 4.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要获得成功,首先就要做好的( )工作。 A.企业信息战略制订B.企业信息战略实施 C.企业信息战略匹配D.企业信息战略规划 5.()是系统成功的头等重要因素。 A.最高管理者的重视与参与B.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程度 C.管理者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程度D.管理者对企业各业务活动的理解 6.()是评价IT项目是否可行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一个标准,是对IT项目解 决方案的成本有效性的度量。 A.技术可行性B.经济可行性C.运行可行性D.实施可行性7.IT项目建设模式中,()是指由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人员开发系统。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C.联合开发方式D.购买软件包8.IT项目建设模式中,()是指聘请专业的开发公司为企业建设信息化项目,但 是在开发过程中,需要企业的业务骨干参与系统的调研、分析、论证工作。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C.联合开发方式D.购买软件包9.IT项目建设模式中,()是指聘请专业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发系统,但在开 发过程中本企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也参与其中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C.联合开发方式D.购买软件包10.IT项目建设模式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情况向专业的信息系统公司购买功 能较为强大的信息系统软件来满足信息需求。这种方式()。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C.联合开发方式D.购买软件包11.自主开发方式的优点有() A.开发费用低B.省时省力C.专业性高D.开发周期长 12.自主开发方式的缺点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