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功能研究进展
菊花的研究进展综述

菊花的研究进展综述08中药1班顾星星041208121 【摘要】菊花在我国种植广泛,使用历史悠久,是药食兼优的代表性植物,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及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根据其产地、生长环境及加工方法不同,又分为杭菊、亳菊、祁菊、滁菊、怀菊、济菊、黄菊八大主流商品。
本文就菊花的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在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
【关键词】菊花;产地;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是我国常用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
主要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
有研究表明,菊花中的挥发油及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1]。
目前我国药用菊花在市场上有八大主流商品来源,分别为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济菊、黄菊,而《中国药典》Ⅰ部(2000年版)根据菊花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收载了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四个品种。
菊花为药食同源植物,国内外对其分类、鉴定、化学、临床、药理等方面均有报道,现仅就国内外对菊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作一概述。
化学成分:1 、挥发油:化学成分包括脂肪族、单萜、倍半萜及含氧衍生物。
单萜、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多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香气,是医药、化妆品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菊花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鉴定出二十余种萜烯类化学成分:α-侧柏烯、β-菲兰烯、χ-菲兰、γ-松油烯、1,8-桉叶素、叔丁基苯、χ-萜品烯、蒲勒烯、优葛缕酮、樟脑、龙脑、异龙脑、醋酸冰片酯、芳樟醇、β-石竹烯、β-榄香烯、假紫罗酮、γ-松油醇、Dihgdr khusilol等;并指出因产地及加工炮制方法的不同,挥发油的成分不同,导致其药效不同。
野菊花的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通讯作者:白现广(1983-),男,河南濮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及抗肿瘤药物开发研究。
Email:***************基金项目:平顶山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PXYQNJJ2017006);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92102310087)。
野菊花的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王瑞雅,王惠平,赵薇,白现广△(平顶山学院医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挥发油类、多糖、有机酸及微量元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抑菌、抗病毒、抗氧化、肝保护、降血压、降血脂及抗肿瘤等比较广泛的药理作用。
主要针对野菊花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归纳分析,为野菊花资源在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探索方向。
关键词:野菊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84.2第36卷第14期2020年7月Vol.36No.14Jul.2020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野菊花是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L.)的干燥头状花序。
其性凉、辛,味苦,归肺经肝,能清热,疏风,并具有明目,解毒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有“菊花味苦、平、主风、头晕、痛肿、目欲泪出、皮肤死肌、恶见湿脾、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
”野菊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但目前尚未对野菊花的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野菊花在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潜在价值亟待挖掘。
1生物活性成分野菊花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类、多糖、有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
1.1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野菊花发挥药理作用的最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可分为黄酮及其苷、黄酮醇及其苷及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谢占芳等[1]从野菊花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8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71个、黄酮醇及其苷类化合物5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2个。
菊花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菊花菊花的功效与作用菊花,又名海棠菊、延命菊,是菊科植物的一种,具有盆栽和药用价值。
菊花的功效与作用多种多样,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食疗、化妆品和养颜保健等领域。
以下将从菊花的化学成分、养生功效和药用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菊花的化学成分菊花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菊酯、酚酸、萜烯类化合物等。
其中,黄酮类物质是菊花中最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如石菊黄酮、山菊黄酮等。
此外,菊酯类物质也是菊花的特有成分,包括菊酯A、菊酯B、普通菊酯等。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菊花多种功效与作用。
第二部分:菊花的养生功效1. 清热解毒: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缓解口咽干燥、火气上冲、目赤肿痛等症状,特别适合于热性上火、口干舌燥的人群。
2. 安神助眠:菊花能够安定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安神、助眠的作用。
适量饮用菊花茶或将菊花放入枕头中,可以帮助改善失眠、焦虑等精神紧张的情况,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3. 抗衰老:菊花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有效预防和改善老年痴呆、肌肤松弛等老化现象。
4. 去湿利尿:菊花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对于患有水肿、尿少或排尿困难的人群来说,菊花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5. 降压降脂:菊花中的活性成分能够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具有降压降脂的效果。
适量饮用菊花茶或将菊花与茶叶搭配,可帮助保持心血管健康。
6. 抗炎消肿:菊花具有抗炎作用,能够缓解风寒感冒、扁桃体炎、扁平疣等炎症性疾病,并且对于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第三部分:菊花的药用价值1. 治疗眼疾:菊花中的黄酮类物质能够改善视力,保护眼睛。
常用于治疗眼睛疲劳、眼干涩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2. 改善肝功能:菊花具有明目解毒、肝保护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肝胆问题,食欲不振、对油腻食物不耐受、眼白发黄等症状。
3. 缓解鼻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特点,适用于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症状。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项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菊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进步,药用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为药用菊花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一、药用菊花的生物学特性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 L.)是菊科植物的一种,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
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挥发油,还含有花青苷、黄酮类、烷醇类等多种成分。
药用菊花具有止痛、镇痉、降压、解热、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保健领域。
1.芽分化培养芽分化培养是将离体苗培养在富含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其萌发芽尖并生长。
芽分化培养技术在药用菊花的组织培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的菊花品种和实现对菊花形态、生理特性的改变。
2.愈伤组织培养愈伤组织是体细胞向幼芽态转化的产物,能够快速增殖并形成组织。
药用菊花的愈伤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快速繁殖和改良优良的菊花品种、生产菊花活细胞浸膏等。
同时,愈伤组织培养也是进行基因工程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3.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药用菊花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调控培养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因素,使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得到提高。
例如,在合适温度条件下,加入一定比例的甘露醇,可以使菊花中挥发油的含量明显增加。
4.菊花的遗传改良药用菊花的遗传改良可以通过诱导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手段实现。
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菊花生物的转化和选择,是进行遗传改良的基础性技术。
药用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是实现其优良特性的快速繁殖、生产一定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生物转化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手段。
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为药用菊花的遗传改良等方面提供基础条件。
因此,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在中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论文(菊花挥发油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综述)

菊花挥发油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综述学院:班级:生物工程09-2班学号:姓名:摘要:菊花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挥发油是其主要成分之一,本文综述了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提取方法、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
关键词:菊花挥发油提取方法药理作用开发利用菊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是我国的常用中药。
在我国栽培历史至少已有 1500 多年,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等功能[1],主要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2]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木犀草素等。
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种生理活性。
目前我国药用菊花在市场上有八大主流商品来源:分别为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济菊、黄菊。
而中国药典第一部(2005年版)根据菊花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收载了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4个品种。
近年来,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拟对菊花挥发油的研究情况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做一综述。
1 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菊花挥发油成分复杂,多为萜类化合物,其成分及含量也因菊花种类不同而各异。
刘伟等[3]对不同产地四种菊花 (毫菊、怀菊、滁菊、杭菊 )的测定表明,挥发油的含量分别为 0.21%、 0.18%、 0.27%、 0.11% 。
对各种菊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初步鉴定出二十余种萜烯类化合成分,发现怀菊、毫菊挥发油中含单萜类成分较多。
滁菊挥发油中含单萜少,怀菊中含有β-石竹烯、β-榄香烯等,4种菊花在挥发油中均含有1,8-桉叶素、樟脑、龙脑芳樟醇等活性组分。
这为制定菊花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黄保民等[4]从怀菊花挥发油的63个组分中鉴定了40个化合物,约占挥发油总含量的82.68%;从大怀菊挥发油的41个组份中鉴定了27个化合物,约占挥发油总含量81.89%;怀菊挥发油主要成分含有聚伞花烯3.06 %、桉油精9.70 %、菊烯酮9.57 %、樟脑2.51%、龙脑3.48%、菊烯酮乙酸11.01%、β-石竹烯3.75%和喇叭茶醇4.40%等。
野菊花的药理作用研究

野菊花的药理作用研究◎唐琴张改琴孙家宝和昊琦豆佳媛*(作者单位:长沙经济开发区城建开发有限公司)图,如图二所示。
此外,在电气工程当中,对于关键位置要开启接零保护,例如:发动机金属外壳以及配电屏金属外壳保护。
对于实际工作内容的开展,还需要对电气传动设备受到接零保护给予保障,使得外部的某些供电系统直接连接传动系统有所降低,避免产生漏电问题之后不能开启漏电保护效果。
接零保护原则,是电气工程整个开展过程中一直要遵守的原则,对于相应的设备和设施,需要对系统的接零保护开展严格处理。
如果电气工程当中没有理想的施工环境,更需要将施工过程当中的接零保护工作提升,以便使电气工程工更具稳定性。
图二:漏电保护器接线图3.确保漏电保护装置的合理性。
对漏电保护装置的合理性给予保障,是将电气工程施工安全性提升的重要基础,在具体施工当中,需要借用人工的力量检测漏电保护装置,以便合理应用该项装置,有更好的技术保障。
施工开展时,人工检测漏电保护装置,可通过额定电压检测接零保护电路,进而使漏电保护装置保持理想的状态。
在检测该项装置时,不能一次通过,需要利用多次检测手段。
此外,还要对漏电保护装置严格挑选,合格的漏电保护气不但能阻隔漏电保护还能与漏电保护装置起到配合效果,完成告警。
在配置漏电保护装置时,需要与电气工程实际需求充分结合,进而对合理的漏电保护层级进行应用。
漏电保护器内部对于层级的应用,要依照电气工程制定的标准。
此外,对于保护器的连接,需要将电器的连接点合理降低,为规避设备出现超烧毁情况,还要对三级漏电防护措施进行应用。
四、结语总之,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对于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工程的安全性有着直接的联系。
为了避免出现设备以及人员出现漏电安全事故,要合理挑选漏电器的类型,开展等电位连接、始终坚持零线保护规范,确保漏电保护装置的合理性,结合工程提出的要求,完善管理以及维护工作,并对漏电保护技术做好系统的调整以及优化,可对电气工程的未来起到有力的推进效果。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菊花——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疏风解表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菊花——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疏风解表菊花【别名】甘菊、药菊、女花、传延年、茶菊等。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
【现代研究】菊花主要含有挥发油、菊苷、腺嘌呤、胆碱、黄酮、水苏碱、维生素、氨基酸及刺槐素等。
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解热、抗菌、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动脉流量、缩短凝血时间、抗炎、镇静、耐缺氧等作用。
【如何选购】菊花的选购以花序完整、干燥、不散瓣、无梗叶、香气浓郁者为佳。
【效用特点】菊花是药食两用的物品,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菊花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可疏散肺经风热,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等症,常与桑叶配伍使用。
此外,菊花还有较好的平肝潜阳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菊花有一定降压作用,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常用之品。
菊花的常规用法是水煎服,用量5~9克,由于花的颜色不同,菊花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治病验方】菊花枸杞液:菊花、枸杞子各9克,水煎服或代茶饮,治疗视物模糊、昏花。
双花汁:金银花、菊花各24克,头晕甚者加桑叶12克,血脂高者加山楂12~24克,开水冲当茶饮,治疗高血压。
【备用成药】金羚感冒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干口渇。
芎菊上清丸: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沸、牙疼喉痛。
【经典药膳】菊花茶:菊花6~12克,开水泡茶,长期饮用,清肝火,用于肝火上炎或阴虚阳亢型高血压。
菊花蜜饮:菊花50克,加水500毫升,稍煮后保温30分钟,过滤后加入适量蜂蜜,拌匀之后饮用,具有养肝明目、生津止渇、清心健脑、润肠等作用。
菊花山楂粥:干菊花(去蒂)、山楂片各9~12克,研末;大米45~60克,冰糖少许,加水500毫升,煮至米开而汤未稠时,调入菊花、山楂末,然后改用小火煎煮片刻,粥稠即可。
清肝火,行气消痰,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
怀菊花的研究进展

怀菊花的研究进展摘要:我国药用菊花的品种很多,分为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济菊、黄菊八大主流品种,本文主要针对主产自河南武陟县的怀菊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做出综述。
关键字:怀菊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近年来,怀菊花的身价倍增,医药科研单位发现怀菊花含有丰富的黄酮,这类化合物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对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用怀菊花浸出物治疗冠心病患者,有效率达58%以上,尤其对伴有高血压、心绞痛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怀菊是四大怀药之一,久负盛名。
怀菊有两个品种,一曰“小怀菊”,花序小,色白,管状花少,被认为质量好,其性态与亳菊相同;另一品种为“大怀菊”,花序大,中心管状花多,舌状花先黄后白,不同于其它品种,是1 个独立的品种(1)。
怀菊花是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为多年生草本,味甘苦,性凉。
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解毒作用。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根据中医的传统经验: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多用于散风清热。
因此,明目多用怀菊,清熟多用杭菊。
1.化学成分怀菊中和大多数菊花一样,含有的黄酮类成分、绿原酸、挥发油,菊甙,氨基酸,微量元素,但是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1.1黄酮类成分类型主要有香叶木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7-O- β -D- 葡萄糖、木犀草素7-O- β -D- 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 β -D-葡萄糖苷、刺槐苷、金合欢素7-O-(6-O-乙酰) -β-D- 葡萄糖苷、金合欢素、山奈酚和异泽兰黄素,但是总的含量差别很大。
对八种主流菊花木犀草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怀菊含量最少(7)。
1.2.挥发油怀菊花挥发油呈蓝色,收油率0.15%;“大怀菊”挥发油呈绿色,收油率0.13%。
怀菊挥发油主要成分含有聚伞花烯3.06%、桉油精9.70%、菊烯酮9.57%、樟脑2.51%、龙脑3.48%、菊烯酮乙酸酯l1.01%、B-石竹烯3.75%和喇叭茶醇4.40%等(11);大怀菊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菊烯酮4.89%、樟脑2.47%、龙脑3.07%、菊烯酮乙酸酯13.75%、烯5.70%、8-荜澄茄烯6.07%、橙花叔醇4.32%和喇叭茶醇8.68%(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坛{ 。蕊
菊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功能研究进展
菊花(Chrysanthemum)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为菊
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菊花为常用中药,自古以来,就
受到人们的喜爱。经过长期的栽培选育,至清朝《广群芳
谱》已记载300 ̄400个品种。1983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
76卷1分册,称菊花品种己逾千。谈及它的药用价值,早在
春秋战国,屈原的离骚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
一
、
菊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菊花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菊花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物质,主要有菊油环酮、菊
醇、龙脑、单龙脑肽酸酯、乙酸龙脑酯。中外学者对不同
菊花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品种间差别极
大。刘伟曾对杭菊、怀菊、滁菊、毫菊四种菊花挥发油,
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一质谱技术进行分析,初步鉴定出二十
余种萜烯类化合成分:a一侧柏烯、a~菲兰烯、Y一松油
烯、l,8一桉叶烯、B一菲兰烯、叔丁基苯、n一萜品烯、蒲
勒烯、优葛缕酮、樟脑、龙脑、异龙脑、醋酸冰片酯、芳
樟醇、B一石竹烯、B一榄香烯,假紫罗酮、a一松油醇、
Dihgdro—khusilol等。他发现怀菊、毫菊挥发油中含单萜
类成分较多,滁菊挥发油中含单萜少,怀菊中含有n一萜品
烯、 ~石竹烯、B一榄香烯等。周维书等对祁菊挥发油分
析,发现其成分以萜类和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为主。
2.菊花中冀一类化合铂的研究
菊花中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包括:芹菜素、金合欢素一7—
0~ia—D-吡喃半乳糖苷、芹菜素一7-0~B—D一毗喃半乳糖苷、
木犀草素、槲皮素、金合欢素一7—0一(6 鼠李糖基)一 一D一
吡喃葡萄糖苷、藤黄菌素一7—0一B—D一吡哺葡萄糖苷,4一’
甲氧基藤黄菌素一7-0-B-D-tl ̄喃半乳糖苷、黄芩苷、芹菜
素一7一葡萄糖苷、大波斯菊苷、木犀草素一7一葡萄糖苷、矢车
菊素一3一o-(6—0一丙二酰)一 —D一吡哺葡萄糖苷。
3.菊花中氨基鼍的研究
菊花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即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
酸、苏氨酸、缬氨酸。各种氨基酸在不同菊花中的含量有一
定差异,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含量较高。
4.菊花中 量元素的研究
不同产地的菊花,均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微量元素,即
铜、铁、锌、钴、锰、锶、硒。黄菊,铜、锌、钴的含量较
高;贡菊,锰、锶含量较高;怀菊和毫菊含铁量大,而滁菊
硒含量甚高。
文/段崇霞
=、菊花药理功能的研究进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菊花可以显著扩张心脏冠状动脉,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可提高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
因此,菊花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菊花中的菊甙,有
很好的降血压作用,临床上常配合其他药物治疗高血压
2.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囊
菊花水煎剂能抑制大鼠肝微粒体中的羟甲基戊二酰辅
酶A还原酶(HMGR)的活力,激活胆固醇7—2一羟化酶,起
到加快胆固醇代谢的作用。菊花提取物对大鼠血清胆固醇
的升高,有明显改善作用。对于正常的基础饲料组大鼠,
菊花提取物能保持血清总胆固醇基本不变,而提高有保护
作用的HDL浓度,降低有危害作用的LDL浓度,在高脂膳食
情况下具有抑制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的作用。
3.抗囊愿体作用
菊花在体外对革兰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B~溶
血性链球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水浸剂
(1:4)对某些常见皮肤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菊花对
单纯疱疹病毒(Hsv一1)、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
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抗炎作用
菊花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可使皮内注射组织胺之
局部台盼蓝之扩散较小,显示其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
有抗炎作用。其提取物lOmg相当芦丁2.5mg之效力。
5.抗衰老作用
菊花可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部血液灌流量。它还含
有许多挥发性物质,可以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因此,不但可
以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而且可以延缓大脑功能的减退。
菊花提取物对生物膜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损伤起保护作用。
6.抗氯化活性
张尔贤等研究了菊花的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
果表明,菊花黄酮类化合物有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
能力,且有着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菊花抗氧化活性与黄酮类
化合物含量相关。
7.抗肿囊作用
从菊花中分离出来的蒲公英赛炮型3一羟基三萜类对由
12—0十四酰大戟二萜醇-13一酯(TPA)引起的小鼠皮肤肿瘤
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LD50为0.03 ̄0.06mg/kg。
(作者单位: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