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浅论药用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

浅论药用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浅论药用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关键词】菊花;黄酮类;中草药菊花系菊科植物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
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功效[1]。
菊花中的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挥发油、绿原酸等,近年来随着提取工艺及检测方法的提高,对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就菊花中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含量测定、药理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1 化学成分从菊花中已分离得到的黄酮类成分有香叶木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7 O β D 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 O β D 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 O β D 葡萄糖苷、刺槐苷、金合欢素7 O (6″ O 乙酰) β D 葡萄糖苷、金合欢素、山奈酚和异泽兰黄素。
2 提取工艺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多采用超声法和微波法提取。
相比传统的回流提取具有省时、高效、节能等优点。
闫克玉等在建立了怀菊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优选菊花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条件,用芦丁作对照,硝酸铝作显色剂,测定波长510nm,优选提取条件是用30mL70%的乙醇浸泡1g左右的菊花粉末h,在超声波功率为150W的条件下,超声提取30min。
吴桂霞等探讨了影响超声波法提取菊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溶剂为60%的乙醇,在温度50℃,料液比1∶20的条件下提取10min,黄酮提取率为96%。
付为琳等在微波单因素提取的基础上,采取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在微波功率300W 的条件下,最佳提取条件为加20倍60%的乙醇,提取0秒,此时总黄酮提取率为4.83%。
林敏等以万寿菊花为原料,以水为溶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微波技术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最优化的提取条件:微波份额为P3,时间为50s,料液比为1g∶15mL,pH值为10,提取二次,提取率达9.37%。
丁利君比较了水提法、醇提法、超声波法对菊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使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
中药菊花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菊花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疏风,清热,明目,解毒。
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①《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②《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③陶弘景:"白菊:主风眩。
"④《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⑤《日华子本草》:"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⑥《珍珠囊》:"养目血。
"⑦《用药心法》:"去翳膜,明目。
"⑧王好古:"主肝气不足。
"⑨《纲目拾遗》:"专入阳分。
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
""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中药菊花的简介:【通用名称】菊花【其他名称】菊花《本经》【异名】节华《本经》,金精《金匮玉函方》,甘菊、真菊《抱朴子》,金蕊《纲目》,家菊《群芳谱》,馒头菊、簪头菊《医林纂要》,甜菊花《随息居饮食谱》,药菊《河北药材》。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
【采集】霜降前花正盛开时采收,其加工法因各产地的药材种类而不同。
白菊:割下花枝,捆成小把,倒挂阴干。
然后摘取花序。
滁菊:摘取花序。
经硫黄熏过,晒至六成干时,用筛子筛成球状,晒干。
贡菊:摘取花序,烘干。
杭菊:有杭白菊、杭黄菊两种,杭白菊摘取花序,蒸后晒干;杭黄菊则用炭火烘干。
【化学成分】花和茎含挥发油,并有腺嘌呤、胆碱、水苏碱等。
花又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微量维生素B1。
挥发油主要含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
黄酮类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大波斯菊甙、刺槐甙。
尚含丁二酸二甲基酰肼。
【药理作用】①抗病原体作用菊花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β-溶血性链球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
野白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野白菊花的功效与作用野白菊,学名茵陈蒿,是菊科植物,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中草药材。
野白菊的采收主要在花期,采用鲜用为主,主要产地有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野白菊经过干燥加工后,可以入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野白菊的性味与归经野白菊的性味辛、温,归肺经。
野白菊在中药中有极高的药用功效与作用,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野白菊的主要功效包括清热解毒、宣肺平喘、消炎止咳等。
野白菊的化学成分野白菊含有丰富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有茵陈蒿酮、茵陈蒿醇、茵陈蒿醇酯等。
此外,野白菊还含有萜类化合物、酚类物质以及多种有机酸等成分。
野白菊的药理作用1. 清热解毒野白菊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野白菊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抗菌作用,能够对抗各种类型的细菌和病毒感染,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2. 宣肺平喘野白菊具有宣肺平喘的功效,对于慢性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疗效。
野白菊所含的挥发油成分能够刺激呼吸中枢,增加肺部的通气量,缓解呼吸道痉挛,从而起到宣肺平喘的作用。
3. 消炎止咳野白菊具有明显的消炎止咳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喉咙充血、咳嗽等感冒症状。
野白菊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释放和炎性介质的合成,从而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
4. 抗氧化野白菊富含的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减少细胞损伤。
野白菊中的茵陈蒿醇醚等成分还可以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进一步提高抗氧化能力。
野白菊的临床应用1. 用于感冒发热野白菊具有辛散发散的特点,可以通过发汗解表的方式来治疗风寒感冒、发热等症状。
此外,野白菊还能够缓解咽喉肿痛、鼻塞、喷嚏等感冒症状,对于风热感冒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 用于咳嗽痰多野白菊具有宣肺止咳的功效,对于慢性咳嗽伴有痰液较多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野白菊所含的挥发油成分能够刺激呼吸中枢,促进痰液排出,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菊花的功效和作用

菊花的功效和作用
菊花,又称为菊蒲、菊花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花卉植物。
在古代,人们常用菊花泡茶饮用,并将其应用于中药治疗中。
菊花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下面将详细介绍菊花的功效和作用。
首先,菊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菊花中富含菊烯醇、菊菜二醇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作用,能够帮助清热解毒,消炎退红。
因此,菊花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病症。
其次,菊花还有抗衰老的作用。
菊花富含类黄酮等多种抗氧化剂,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的过程。
长期饮用菊花茶或使用菊花制作面膜,能够增强皮肤弹性,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皮肤衰老。
此外,菊花还有舒肝明目的功效。
中医认为,菊花具有平肝清肝热、明目降火的作用。
常饮用菊花茶能够舒缓肝脏的紧张状态,缓解情绪压力,改善失眠、头痛等症状。
同时,菊花还能够保护视力,减轻眼疲劳,治疗眼干涩、发炎等眼部问题。
另外,菊花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菊花中的黄酮类成分能够舒张血管,提高血管弹性,从而降低血压。
长期饮用菊花茶能够帮助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菊花还有消除体内湿气、通便排毒的功效。
菊花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减少便秘现象。
同时,菊花还能够帮助消化,缓解胃食管逆流、胃胀气等胃肠不适。
总的来说,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衰老,舒肝明目,降血压,消除湿气等多种功效和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孕妇、儿童和过敏体质者,过量饮用或使用菊花可能会出现不适症状,应谨慎使用。
在使用菊花时,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菊花作用与功效

菊花作用与功效菊花,又称雕花菊、黄金菊、狗菊,是菊科菊属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菊花的主要作用与功效。
首先,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菊花含有挥发油、菊花苷、菊黄素等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疗中暑、疟疾、痢疾等热毒症状。
其次,菊花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菊花中的挥发油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肌肉活动,有助于镇静、安神,对失眠、焦虑、情绪不稳定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另外,菊花还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菊花中的菊黄素能够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方式,降低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菊花还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菊花中的菊黄素和其他活性物质能够促进巩膜血管收缩,改善眼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和改善眼睛疲劳、眼胀、视力模糊等眼部症状。
菊花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菊花中的挥发油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对皮肤感染、溃疡、疖肿等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功效。
另外,菊花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菊花中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的过程,对肌肤的保养和美容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菊花还具有利尿排毒的作用。
菊花中的菊花苷和其他成分能够促进肾脏的排毒功能,增加尿液排出量,有助于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
最后,菊花还具有减肥瘦身的作用。
菊花中的挥发油能够促进脂肪的代谢和消耗,有助于控制体重,预防和改善肥胖症状。
总结来说,菊花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降低血压、清肝明目、抗菌消炎、抗衰老、利尿排毒、减肥瘦身等多种作用与功效,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中药材与保健食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菊花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在使用菊花时应适量,避免过量使用。
《中药商品鉴别菊花》课件

菊花的药理作用
1 清热解毒
菊花具有清凉的性质,可 以清热解毒,对于热性病 症有一定的疗效。
2 抗炎作用
菊花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 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 炎症反应。
3 镇静助眠
菊花具有镇静和安神的效 果,可缓解焦虑和失眠等 问题。
菊花的化学成分
挥发油 维生素C 甾醇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多糖类物质 有机酸
中药商品鉴别菊花
欢迎大家来到《中药商品鉴别菊花》的PPT课件。本课程将为您介绍菊花的概 述、药理作用、化学成分、药用部位等内容,让您深入了解这种中药材的多 个方面。
菊花概述
多品种
菊花有多个品种,包括黄菊、 白菊、野菊等。
丰富历史
菊花在中医药文献中有着悠 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中 医治疗。
健康功效
菊花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如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
菊花花蕾剖面的结构包括花托、 花萼、花瓣等。
菊花花瓣剖面
菊花花瓣剖面的结构包括表皮、 叶肉和维管束等。
菊花的香气和味道
清新芬芳
菊花有一种清新芬芳的香气, 具有一定的醒神作用。
微苦微甜
菊花的味道微苦微甜,口感 适中,深受人们喜爱。
气味持久
菊花的香气较为持久,可以 长时间散发出芳香。
菊花的颜色和纹路
3
显微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菊花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成进行鉴别。
菊花的外观特征
Hale Waihona Puke 1 花朵大菊花通常有大而鲜艳的花 朵,呈现出多彩的颜色。
2 瓣纹明显
菊花的花瓣分明,有明显 的纹路和纹理。
3 花蕾饱满
菊花的花蕾饱满,没有明 显的凋谢现象。
菊花的内部结构
菊花花心
菊花花心部分是花粉和雄性生殖 器官。
菊花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菊花药材名称:菊花拼音名称:JUHUA别名:甘菊、真菊、金精、金蕊、家菊、馒头菊、簪头菊、药菊、刮菊花科属:本品为菊科植物菊及其变种的头状花序。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省。
四川、河北、山东亦产。
多栽培。
性味:[性味、归经]甘、苦,微寒。
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平肝阳。
中成药:共有348种中成药使用菊花:复方北豆根氨酚那敏片复方罗布麻片复方罗布麻片Ⅱ复方罗布麻片I复方忍冬藤阿司匹林片复方贯众阿司匹林片复方罗布麻片(Ⅱ)复方罗布麻片Ⅰ复方罗布麻片(Ⅱ)鼻咽清毒剂等。
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等症。
菊花疏风较弱,清热力佳,用于外感风热常配桑叶同用,也可配黄芩、山栀治热盛烦燥等症。
2、用于目赤肿痛。
菊花治目赤肿痛,无论属于肝火或风热引起者,均可应用,因本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常配合蝉衣、白蒺藜等同用。
如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则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
3、用于疮疡肿痛等症。
菊花清热解毒之功甚佳,为外科要药,主要用于热毒疮疡、红肿热痛之症,特别对于疔疮肿痛毒尤有良好疗效,既可内服,又可捣烂外敷。
临床上常与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配合应用。
4、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等症。
菊花能平降肝阳,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往往与珍珠母、葛藤等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煎服,5~9G。
注意事项: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宜用白菊花。
采收加工:通常于10月下旬至11月花盛开时,选晴天露水干后或下午采摘花头,因产地或舌状花颜色不同,采收方法也有所不同。
亳州菊花(白菊花中质量最好)系将花枝折下,阴干后剪下花头;滁菊花将花头经硫磺熏后晒至半干,晒成球形,再晒干;贡菊系将鲜花头烘干;杭菊系摘下花头,上蒸笼蒸3~5分后晒干;黄菊则用炭火烘干。
炮制工艺:1、菊花:将原药除去杂质及残留梗叶,筛去灰屑。
2、菊花炭:取菊花炒至外表焦褐色,略微喷水,取出放凉。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挥发油,油中为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
你还记得白菊花的那些“效用”吗?

你还记得白菊花的那些“效用”吗?
经现代医学验证,菊中含有有效化学成分,如腺嘌呤、胆碱、水苏碱等,从菊中提炼出来的挥发油,含有菊花酮、龙脑、乙酸龙脑酯等。
药理实验证明,白菊煎剂对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抑制作用。
常服菊花煎剂,对心脏有明显扩冠和增加冠脉流量,能降低血清甾醇和三酸甘油脂,并能降压预防心绞痛。
白菊还可代茶,其色、香、味不亚于龙井茶。
经常服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强身作用。
南方诸省及港澳地区喜欢把白菊花当作解暑的清凉饮料。
如果与枸杞一起服用可以明目。
白菊花茶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
”特别要提到的是黄山贡菊,它生长在高山云雾之中,采黄山之灵气,汲皖南山水之精华,它的无污染性对现代人来说,具有更高的饮用价值。
白菊花10克、白糖10克,同置茶杯内,冲入沸水覆盖浸泡片刻,即可饮服。
具有散风热、清肝明目、解毒之功效,可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头疼眩晕、目赤肿痛等疾病。
其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有扩张血管、降降血压的作用,故菊花茶对高血压患者更为相宜,长期饮用,降压效果温和、持久。
但是,中医表示菊花茶属凉性茶,体质内热者可以服用,若是内凉体质则不可使用,会加重内凉。
本文版权归(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华祥苑茗茶
首发:/(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文章出自于:/news/Detail-1919.ht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摘要:
概述了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菊花为药食同源的常
用中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等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血管、
抗病毒、抗肿瘤方面活性研究报道较多。菊花还可制成各式糕点及粥膳,让你在
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关键词:
菊花简介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保健功效
正文:
一、菊花的介绍
菊花(学名Dendranfthema morifoliuum 常用chrysanthemum,拉丁文 Flos
Chrysanthemi),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全体被白色绒毛。叶片卵形至皮针形,
叶缘有粗大锯齿或羽裂。头状花序直径2.5—20cm;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边
缘膜质;缘花舌状,雌性,形色多样;盘花管状,两性,黄色,具托片。廋果无
冠毛。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是中
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二、化学成分
菊花因产地和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对药典收载的四种
来源的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均有报道。研究发现,菊花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
中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是其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从菊
花中已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香叶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香
叶木素7 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
金合欢素 7 OβD葡萄糖苷、棉花皮素五甲1 醚、5羟基3' ,4' ,6 ,7 四甲氧
基黄酮、橙皮素(hesperetin)、刺槐素(acacetin)、橙皮苷、刺槐苷、金合欢
素7OβD半乳糖苷、芹菜素7OβD半乳糖苷、4' 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
苷baicalin、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diosmetin7OβD葡萄糖等)。经过各种法
测定,不同采收期对菊花中木犀草素及其苷的含量,以考察它们在采摘期内的含
量变化,表明木犀草素含量在采摘期中无显著变化,但其糖苷的含量在采摘初期
变化不明显,在采摘后期呈下降趋势。
对不同产地四种菊花:即亳菊、怀菊、滁菊和杭菊中挥发油进行了含量测定,
发现滁菊中含量最高;同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初步研究,鉴定
出二十余种萜类成分。应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怀菊花及大怀菊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组
成和性质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菊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类及
其含氧衍生物;此外从怀菊花挥发油中鉴定了 40 个化合物,从大怀菊中鉴定了
27 个化合物。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杭菊中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 50
个化合物,并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实验值为今后进一步开发杭白菊
挥发油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药理作用
(一)、中医
在我国,菊花常用作中药。 菊花疏风较弱,清热力佳,用于外感风热常配桑
叶同用,也可配黄芩、山栀治热盛烦躁等症。菊花治目赤肿痛,无论属于肝火或
风热引起者,均可应用,因该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常配合蝉衣、白蒺藜
等同用。如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则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菊花清热解毒之功
甚佳,为外科要药,主要用于热毒疮疡、红肿热痛之症,特别对于疔疮肿痛毒尤
有良好疗效,既可内服,又可捣烂外敷。临床上常与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
之品配合应用。菊花能平降肝阳,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往往与珍珠母、
葛藤等配伍应用。
菊花一药,主要分白菊、黄菊、野菊。黄、白两菊,都有疏散风热、平肝明
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常用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味苦,
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野菊的茎、
叶,功用与花相似,无论内服与外敷,都有功效。桑叶与菊花,均能疏散风热,
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及目赤肿痛等症,两药往往相辅为用。但桑
叶疏风清肺的功效较好,故治肺燥咳嗽,往往用桑叶而不用菊花;菊花则长于平
肝阳,且能清热解毒。
(二)、西医
1、心血管方面药理作用:菊花的酚性部位可以增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提
高个体对减压缺氧的耐受能力,并对个体的心、肝、肾功能无明显毒性作用。菊
花的总提取物对离体心脏、心肌细胞均显示具有正性肌力作用。
2、抗病毒作用:国外研究学者发现,菊花对单纯疱疹病毒(HSV1),脊髓灰
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菊花还具有抗艾滋病的作
用,能抑制 ZV 逆转录酶和 HLV 复制的活性,其中从菊花分离得到的金合欢素 7
OβD半乳糖是其活性成分,且毒性很小。
3、抗衰老作用:菊花能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降低,明显延长家蚕寿命;延
长其生存时间以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经研究则发现,菊花提取物对生物膜的超
氧阴离子自由基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进入细胞膜的甘油酯后
而起保护作用。这一新的发现使菊花有望开发成为新的功能性食品,尤其在抗衰
老食品中发挥其作用。
4、抗炎作用:近年来,国外学者经研究发现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烯二
醇、三醇及其相应的棕榈酸酯和肉豆蔻酸酯对由12O十四酰大戟二萜醇 13 酰
(TPA)诱发的小鼠耳水肿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5、抗肿瘤作用: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蒲公英赛烷型三萜烯醇类对由 TPA 引
起的小鼠皮肤肿瘤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另外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15个三萜烯
二醇及三醇对由 TPA 诱发产生的 BVEA 早期抗原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
6 个化合物对常见肿瘤如肺癌、结肠癌、肾癌、卵巢癌、脑癌、白血病等 60 种
人类肿瘤细胞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发现化合物 arnidiol对白血病
HL60细胞具有极其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四、保健功效
(一)、【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
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二)、【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
去燥。
(三)、【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
解酒。
(四)、【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豆粉与菊花制糕,具
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五)、【菊花肴】:由菊花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
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
(六)、【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
热、利五脏、
(七)、【菊花膏】:以鲜菊花加水煎熬,滤取药汁并浓缩,兑入炼好的蜂蜜,
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效用。
(八)、
【菊花枕】:将菊花瓣阴干,收入枕中,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
有较好疗效。
(九)、【菊花护膝】:将菊花、陈艾叶捣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
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疗鹤膝风等关节炎。
五、结语
菊花在临床上使用十分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不断地深入研究,进一
步阐明了化学成分与其药理活性之间的联系,但是对菊花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以下
问题:有关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不甚明确,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未能揭示。菊花
制成的各色食品,越来越被广大名众喜爱及接受。食补大于吃药,希望在未来能
开发出更多的关于菊花的产品,将美食与养生保健真正完美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药用植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6
【2】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2008.
【3】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126.
【4】滁菊花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3,
13(3):159.
【5】贡菊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8):547.
【6】杭白菊化学成分研究[J].现代应用药学,1992,9(4):160,159.
【7】不同品种及产地的杭菊成分测定[J].中草药,1992,23(3):129.
【8】菊花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实验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4):226.
【9】杭白菊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
化,2002,4(2):31.
【10】国外天然药物抗病毒研究简况[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
(3):48,31.
【11】四大怀药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