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的分型及中医治疗
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辩证论治

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辩证论治综述摘要:笔者通过对近年来中医皮肤类教材以及相关各类文献的研读、学习,对银屑病的分型、辩证论治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论述。
以求对银屑病的诊断、治疗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更好的将中医药知识和前人的经验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银屑病;白疕;中医;辨证论治;综述【中图分类号】r758.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25-02银屑病相当于中医的白疕,白疕是一种以红斑、丘疹、鳞屑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因刮去鳞屑可见点状出血点,如匕首刺伤皮肤之状而得名。
[1]中医文献记载有“松皮癣”、“干癣”、“蛇虱”、“白壳疮”等病名。
肤如疹疖,色白而痒,搔起白皮。
[2]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包型及红皮病型,其中寻常型占99%以上。
[3]寻常型银屑病较为多发,这里主要对寻常型银屑病的辩证论治进行综述。
1 辩证分型西医来说,银屑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清楚。
目前认为,银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通过免疫介导的共同通路最后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发生增值引起的[3]。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营血亏损,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
根据历代中医名家经验总结,寻常型银屑病一般分为3型:血热内蕴证、血虚风燥证和气血瘀滞证,特殊型有湿毒蕴积证(脓胞型)、风寒湿痹证(关节病型)、火毒炽盛证(红皮病型)。
2 辩证施治2.1 血热内蕴证:《中医外科学》[1]中此型用方消风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闫平珍,石丽莉[4]自拟地丹凉血汤治疗此型银屑病,拟方如下:生地、白茅根、土茯苓、生槐花、板蓝根各30g,丹皮、紫草、赤芍、丹参、鸡血藤、玄参各15g,熟大黄10g。
闫平珍等以此方做对照试验,结果治疗前血浆svcam1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经地丹凉血汤治疗后,svcam1水平随着病情好转而显著下降,表明地丹凉血汤可能对其水平起着调节作用。
银屑病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

银屑病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一、概述(一)定义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和系统性疾病[1⁃2]。
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可出现脓疱或其他系统性症状,包括关节损害、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炎症性肠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3⁃4]。
(二)流行病学据流行病学统计,1984年中国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5],2008年调查6个城市患病率为0.47%[6],2017年西南4省市患病率为0.5%[7]。
患病率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存在地区差异,北方高于南方,估算我国银屑病患者人数在700万例以上。
银屑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约2/3的患者40岁之前发病,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银屑病的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一)病因1.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资料和遗传学研究均支持银屑病的遗传倾向。
31.26%的银屑病患者有家族史。
父母一方患银屑病时,其子女的发病率约为16%;父母双方患银屑病时,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50%[6,8]。
迄今为止,已被确认的银屑病易感基因有白细胞介素(interl eukin,IL)⁃15、IL⁃12B、IL⁃23R、LCE3B/3C/3D、IL⁃23A、IL⁃17A、TNFAIP3、HLA⁃Cw*06∶02等80多个[9]。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诱发或加重银屑病中起重要作用,包括感染、精神紧张、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创伤和药物反应等。
点滴状银屑病常与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抗感染治疗可使病情好转。
精神紧张(如应激、睡眠障碍、过度劳累)可致银屑病发生、加重或复发。
创伤(如手术、烫伤、灼伤或皮肤擦伤)可使局部发生同形反应而诱发银屑病[1 0⁃11]。
(二)发病机制异常活化的T细胞在表皮或真皮层浸润为银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提示免疫系统参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12]。
树突细胞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u 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L⁃12、IL⁃23,诱导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细胞)增殖和分化,进而分泌IL⁃17、IL⁃22等多种细胞因子,刺激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的炎症反应。
中医论治银屑病概况

银屑 病 ,俗称 “ 皮 癣 ” 牛 ,是 一 种 常 见 并 易 复 发 的慢性 红 斑 鳞 屑 性 皮 肤 病Ⅲ 。祖 国 医 学 称 之 为 “ 白
疤” ,又称 “ 皮癣 ” “ 癣 ” 等 。西 医 对 其病 因 病 松 、 干
多 ,瘙痒 重 ,刮 去 鳞 屑 可 见 点 状 出血 ,常 伴有 心 烦 、
浙江 中医杂 志 21 年 9 01 月第 4 卷第 9 6 期
中 医论 治 银 屑病 概 况
金 瀛凯 余 土根
1 浙江 中医药大 学 浙江 杭 州 3 0 5 10 3
2 浙江省 中医院 浙江 杭 州 3 0 0 106
关 键 词 银 屑 病 中 医 药 疗 法 文 献 综 述
2g 0 ,白茅 根 3 g 0 ,知 母 1 g 0 ,丹 皮 、银 花 各 1 g 5 。每
用 乌蛇 消银 颗 粒 2号 治 疗 该 型银 屑 病 1 0例 。2号 方 2 组 成 :金银 花 3 ,桃 仁 、僵 蚕 、防风各 9g 当归 、 0g ,
机 的认 识 尚未 明确 ,治 疗上 缺 乏 有效 方 法 。而 传 统 的
中医学 运用 辨证 以及 其 特有 的治疗 方 法 ,在 临 床上 彰 显 出了独 特 的优 势 。现将 中医 药 治疗 银 屑病 的有关 文 献 资料 综述 如下 。
疗 ,药用 :生 槐 花 、生 地 、大 青 叶 、 板 蓝 根 各 3 g 0, 白茅 根 、赤 芍 、土茯苓 、鸡 血藤 、玄 参各 2 g 0 ,紫 草 、
归 、川 白芍 、丹参 、鸡 血藤 、桃仁 、威 灵仙 、生地黄 各
1g和 蜈 蚣 2条 ,治 疗 5 5 O例 ,有 效 率 占 9 。孙 元 2 亮 _用 活血化瘀之血府 逐瘀 汤 ( 8 当归 、桃 仁 、红花 、赤
姜相德治疗银屑病经验

姜相德治疗银屑病经验 李津津 【摘 要】@@ 姜相德老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40余载,学验俱丰,尤其对银屑病丰富的诊疗经验.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青壮年多发,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影响甚大.中医学称银屑病为"白庀","白庀"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一般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银屑病四种类型.笔者有幸师从于姜老,聆听其教诲,现将其治疗银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10(041)009 【总页数】1页(P30) 【关键词】姜相德;银屑病;临床经验 【作 者】李津津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天津,30019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58.63
姜相德老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40余载,学验俱丰,尤其对银屑病丰富的诊疗经验。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青壮年多发,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影响甚大。中医学称银屑病为“白庀”,“白庀”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一般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银屑病四种类型。笔者有幸师从于姜老,聆听其教诲,现将其治疗银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辨证施治 1.1 血热证 初发或复发不久,皮损发展迅速,常见丘疹、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斑片,色鲜红,覆有银白色鳞屑,刮除后有点状出血,偶见同形反应,伴有不同程度瘙痒,心烦口渴或口干,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本型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治以清热凉血解毒化斑。方用土槐饮加减,药用生槐花、土茯苓、生地、紫草、大青叶、赤芍、丹皮、僵蚕、蚤休、马鞭草、佛耳草、鬼箭羽等。 1.2 血虚证 病程迁延日久,皮损较薄,常为斑片状或皮损泛发周身,色淡红或淡褐,鳞屑较少,伴轻度瘙痒,面色无华,头晕少眠,舌质淡红、苔少,脉沉细。本型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治以养血润燥清热解毒。方用克银方加减,药用当归、丹参、生地、银花、白藓皮、鸡血藤、麦冬、玄参、甘草等。 1.3 血瘀证 病程较长,皮损厚硬,呈斑块状,色暗红,覆有银白色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瘙痒,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脉沉涩。本型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治以养血活血润燥。方用养血润肤饮加减,药用当归、首乌、白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生地、玄参、麦冬、天冬、蝉衣等。 1.4 冲任不调证 皮疹反复不愈,颜色暗红或淡红,在经期、妊娠、临产、产后发病或加重,并伴有周身不适、心烦口干,或头晕腰酸,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滑数或沉细。本型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治以养血补虚,调摄冲任。方用二仙汤加减,药用当归、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黄柏、知母、生地、熟地、柴胡、郁金等。 1.5 风湿痹阻证 皮损暗红,呈肥厚斑块状,伴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其关节症状往往与皮肤症状同时加重或减轻。这种关节炎可同时发生在大小关节,以手、腕及足等小关节为多见,尤以指(趾)关节,特别是指(趾)末端关节最普遍。关节肿胀,疼痛,遇冷加重,畏寒,舌质淡、苔白,脉沉缓。本型相当于关节病型银屑病。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独活、桑寄生、络石藤、秦艽、怀牛膝、威灵仙、防己、忍冬藤、鸡血藤等。 1.6 湿热蕴毒证 患者的基本皮损上出现密集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舌质淡红、苔白腻。本型相当于脓疱型银屑病。治以清热解毒除湿。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药用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生薏苡仁、板蓝根、茵陈、木瓜、草河车、白术等。 1.7 毒热伤营证 患者多因内服或外用药物使用不当致皮损不断扩大,甚至全身泛发红斑,伴烦热口渴,心慌,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本型相当于红皮病型银屑病。治以清热凉血,解毒化斑。方用清营汤加减,药用生地、银花、连翘、赤芍、丹皮、紫草、生石膏、玄参、麦冬、知母、水牛角粉等。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76岁,退休工人,1992年11月12日初诊。手足部反复发作红斑脓疱2年。专科检查见:患者掌趾部位皮肤潮红,上覆密集针尖或粟粒大小脓疱,间有糜烂,流水渗液,伴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确诊为掌跖脓疱病,治以清热解毒利湿,药用:银花25 g,银藤25 g,生地20 g,苦参20 g,白藓皮 30 g,僵蚕 10 g,牛膝 10 g,苍术 12 g,黄柏 10 g,土茯苓30 g,萆解12 g,白花蛇舌草30 g,马齿苋30 g。外用黄连膏,每日2次。糜烂滋水部外用地榆油。6剂后糜烂滋水已收,余症月余随症加减用药病灶干涸,继服2月余巩固疗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专家共识】皮肤科分会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皮肤科分会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在复习了《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3 年版)》、《中成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专家共识(2014)》、《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 年)》基础之上,查阅大量资料后,经过专家们反复讨论,形成了2017 版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本共识的目的在于规范中医治疗银屑病的诊疗行为。
银屑病为免疫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
本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缠绵难愈,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银屑病临床分4 种类型,包括寻常型、红皮病型、脓疱型和关节病型,其中以寻常型最常见,占全部患者的97%以上,寻常型银屑病又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3 期。
古代文献记载有“松皮癣”、“干癣”、“蛇虱”、“白壳疮”等病名。
现相当于“白疕”。
中医认为本病总由营血亏虚,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
初起多为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阻于肌肤;或机体蕴热偏盛,或性情急躁;或外邪入里化热,或恣食辛辣肥甘及荤腥发物,伤及脾胃,郁而化热,内外之邪相合,蕴于血分,血热生风而发。
病久耗伤营血,阴血亏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或加之素体虚弱,病程日久,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经脉阻塞,气血瘀结,肌肤失养而反复不愈;或热蕴日久,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或流窜关节,闭阻经络,或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而发。
1 治疗原则以中医辨证论治、内外治结合为原则。
进行期以清热凉血为主,静止期、退行期以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主。
2 治疗方法银屑病中医治疗方法众多,临床需根据皮损特征及病程变化,并结合患者体质、伴随症状及舌脉,辨证选用适宜的内外治方法。
2.1 辨证论治2.1.1 血热证(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证候:皮疹多呈点滴状,发展迅速,颜色鲜红,层层鳞屑,瘙痒剧烈,抓之有点状出血。
新的皮疹不断增多或者迅速扩大。
伴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可见乳蛾,心烦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银屑病的分型论治

消积止泻 ,方用保和汤去连翘加干姜 ( 曲 5克 ,山楂 5克 , 建
法半夏 3 ,茯苓 8 ,陈皮 5 克 克 克,莱菔子 5 ,干姜 3 , 克 克
白芍 5克 ) ,2剂水煎频服 。1 剂服完,便稠次数减少,肠 鸣音 减弱 。服完 2剂,大便成形 ,食欲正常 ,精神活泼 。
6 体会
青叶、扳蛾根 、酋屿、沙参、_茯苓、吗蛇、 } 、包刺筲 。 卜 : 元
4 血虚 型
本 州 多 『 曲热 、 【蝶 , 久 1 愈 ,{ 伤 营 I:或 1 }【 I 0 经 1 毛 f i t 划素体 弱 ,气 不 足 ,复 感 风 f发 辆 。 损较 溥 ,多 为斑 块状 或 泛 l J 发 身 , 淡 红 或 I , 订 大 砒 } 银 『包 色 暗红 覆 燥 J 以解 毒 活 m 。药 选 黄 挺 、党 参 、 , 欲小振, 食
电解质紊乱 。因此,小儿腹泻应强调一个 “ ”字 ,就是早 早 就诊;治疗上讲究一个 “ ”字 ,就是准确选方用药 。腹泻一 准 证,治疗方法很多,有燥湿运脾 、行气导滞法,如平 胃散;解 表和中、芳香化湿法 , 如藿香正气 散; 湿中祛寒法 , 如理中汤: 泻肝补脾法 ,如泻痛 要方;消热利湿法 ,如葛根芩连 汤等等 。 吾认为 , 小儿为纯阳之体 , 具有 “ 脏气清灵 ,易康 复 ” 等特 点。 燥湿 不可伤 胃,温 中易化热,利湿 易伤 阴,补脾不 可腻滞 。故 取性味甘平 , 祛邪不伤正, 中病即止的治疗原则 。 依病因不同,
新。皮疹 不断…现 ,丧i 囊 一 何银 门也鳞 ,
t剥离,剁后
f点状…m点,瘙 叫 。伴心烦[渴,[ j ’ j I 牲疼痛,溲 他燥,
舌红 备薄 或 黄 , 滑 数 治 以清热 凉 [为 ,辅 以活 斛 商 。 1 『 1 I l l 药选 生地 、玄参 、办芍 、丹 皮 、板 蕊十 、, 火黄 、茜 单 、 l } { l j 茯苓 、
银屑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生物制剂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来减轻炎症反 应,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等 。
白介素抑制剂
其他生物制剂
如JAK抑制剂等,通过抑制特定信号 通路来调节免疫反应。
通过抑制白介素来调节免疫反应,如 乌司奴单抗等。
光疗和激光治疗
紫外线疗法
使用紫外线照射患处,可减轻炎症、促进皮肤修复。常用的紫外线疗法包括窄谱 UVB、宽谱UVB和PUVA等。
心理健康问题风险增加
焦虑和抑郁
银屑病患者由于皮肤病变和瘙痒 等症状,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
心理问题。
自卑和社交障碍
皮肤病变可能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形 象,导致自卑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睡眠质量下降
皮肤瘙痒和疼痛等症状可能影响患 者的睡眠质量,进一步加重心理问 题。
04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了解银屑病知识,提高认知度
05
银屑病研究前沿与未来展望
基因组学和免疫学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在银屑病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等方法,已经发现多个与银屑病相关的基因区域,为深入了解银屑病发病机制 和个体差异提供了重要线索。
免疫学在银屑病研究中的突破
研究表明,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T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多种炎症因 子参与其中,免疫治疗逐渐成为银屑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银屑病
汇报人:XXX 2024-01-16
目录
• 银屑病概述 • 银屑病治疗方法 • 银屑病并发症及风险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 银屑病研究前沿与未来展望
01
银屑病概述
定义 症性皮肤病,以红斑、鳞屑为主 要临床表现。
银屑病的辨证分型与证治

以 消滞 ; 复期 补益 以扶正 , 床获得 满 意疗效 。 恢 临
1 进展 期注 重清热 进 展 期 银 屑 病 , 床 证 见 新 皮 疹 不 断 出现 、 大 、 色 鲜 临 扩 颜 红 , 屑 增 多 。 多 因 外 感 风 热 、 热 内 蕴 、 情 化 火 、 入 营 鳞 湿 七 毒 血等瘀滞 于肌 表而 化 热 化 毒, 因感 邪 不 同而 有 不 同兼 证 , 又
2 静 止期 重在 化瘀
静 止 期 的病 人 临 床 表 现 多 为 血 瘀 型 , 般 病 程 较 长 , 一 反 复 发 作 , 年 不 愈 , 肤 肥 厚 粗 糙 , 色 暗红 , 久 不 退 , 屑 多 皮 颜 经 鳞
银 屑病 是 以皮肤 红斑 及反 复 出现多层 银 白色干燥 鳞 屑。 抓 去 鳞 屑 有 点 状 出 血 现 象 为 临 床 表 现 的 疾 患 。 因 其 皮 损 如 匕首 新 刺 之 状 , 医 称 其 为 “ 疙 ” 因 其 脱 屑 如 松 又 名 松 皮 中 白 。
董 建 华
( 宁阜 新 市 中 医院 , 宁 阜 新 辽 辽
关 键 词 : 屑病 ; 银 清热; 化瘀; 补 虚
130) 2 0 0
中图分类 号 : 2 5 R 7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9—5 一7 1 (0 2 0 10 2; 8 3 2 0 ) 3—0 6 1 2—0 1
因而确立 不 同治则 , 用不 同药 物 。 应
久病 伤精耗 气 。 伤 气血 , 伤脏 腑。 临床 以虚证 居 多, 损 内
注 意补益 这一 法则 在银 屑病 的应 用 , 获满意 疗效 。 常
①血虚 风燥 型 : 情 稳 定 , 损 红 斑减 轻 , 屑 减少 , 病 皮 鳞 无 新皮 损 出现 , 痒 不甚 , 肤 干燥 , 肥厚 , 有苔 藓样 变 , 瘙 皮 较 或 伴 见 头 晕 眼 花 、 色 觥 白 、 质 淡 、 薄 白 、 濡 细 。 系 由 久 病 面 舌 苔 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屑病
一、临床表现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以红斑、丘疹、斑块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炎
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遗传、感染、免疫、代谢、内分泌及精神、
神经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目前许多学者认为,银屑病是T淋巴细胞介导性自身
免疫性疾病,中医学属于“干癣”、“风癣”、“松皮癣”、“白庀”、“白壳
疮”等。按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四型:
1、寻常型银屑病
本病好发于头皮、躯干、四肢伸侧、骶髂部,多对称分布。病程缓慢,反复
发作。自觉有不同程度瘙痒。大部分患者皮损冬重夏轻,但有些患者亦可无明显
季节规律。
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进行期皮疹大多为豆大红色
丘疹或斑块,边界清楚,表面附有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后呈现红色发亮的薄膜,
即薄膜现象,再刮去薄膜,可见针尖大小点状出血现象,又称Auspitz征。银白色
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为本病3大特征。进行期可有同形反应,即在局
部外伤部位发生银屑病损害,亦称Koebner现象。进行期不断有新的皮损出现,
静止期和退行期一般不再有新生皮损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呈多形态,如点滴
状、钱币状、蛎壳状、环状、地图状等。
头皮为好发部位,皮损通常为斑块状,边界清晰,皮损处毛发呈束状。面部
银屑病常呈脂溢性皮炎样,因经常洗脸而鳞屑较少。小腿部位静止期皮损常浸润
肥厚呈暗红色,似慢性皮炎样改变。
银屑病甲损害特点是甲板上出现点状凹陷(顶针征),较重者甲板不平、增厚、
甲剥离等,有时似甲癣样改变,可行真菌检查以鉴别诊断。
2、脓疱型银屑病
临床上分为掌跖型和泛发型,前者主要发生在掌跖部位,对称,表现为手部
大、小鱼际及掌心或足底部对称性红斑,红斑上有针头至粟粒大小较深在的无菌
性脓疱,数天后脓疱自行干涸,结痂,痂脱后出现鳞屑,以后鳞屑下又有新疱形
成,还可伴有指甲病变。患者一般情况好,自觉症状较轻。
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通常起病急,伴有高热、关节痛、关节肿胀及全身不适。
临床表现为躯干、四肢大片状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快速增多,彼此融合成片,
边缘较多的小脓疱。脓疱于数日后干枯脱屑,但又可有新的脓疱出现。可出现沟
纹舌和甲受损。
3、关节病型银屑病
患者除有银屑病皮疹外尚具关节病变,其表现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侵
犯大、小关节及脊柱,但以指、趾末端关节受累最为常见,而且关节症状多与皮
肤症状同时加重或减轻。X线检查虽有其一定特点,但部分患者显示类似类风湿
性关节炎改变,而类风湿因子阴性。当累及脊柱和/或骶髂关节时,则表现为强
直性脊柱炎型关节炎。
4、红皮病型银屑病
多由于治疗不当,尤其是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应用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糖
皮质激素用药不规则或减量方法不当所致。泛发型哝疱型银屑病也易转为本型。
临床表现为初起时在原有银屑病部位出现潮红,很快发展到全身。呈剥脱性皮炎
样表现,全身大面积皮肤潮红、肿胀,伴大量皮屑脱落,可间以小片正常皮岛。
发生在手、足部位的皮疹可呈手套、袜套样皮屑脱落。患者可伴有黏膜和甲损害。
大部分患者有发热、畏寒、头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显示白
细胞升高、多有低蛋白血症及肝、肾功能异常。病程多较长,可迁延数月甚至数
年不愈,易复发。红皮病皮疹消退后可见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出现,似水落石出。
二、适宜技术
1、中药内服
① 血热夹毒型: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清营汤合土槐饮加减(水牛角10g,
生槐花15g,生地15g,金银花15g,连翘15g,土茯苓30g,白茅根15g,紫草15g,
白鲜皮20g,玄参15g,牡丹皮10g,甘草10g)。②湿热蕴积型:治宜清热利湿,
凉血活血,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15g,薏苡仁30g,黄柏15g,白术10g,茯
苓15g,泽泻15g,牡丹皮l5g,生地15g,滑石15g,茵陈10g,车前草15g,甘草
10g)。③血虚风燥型: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用四物汤合消风散加减(当归
15g,生地15g,赤芍10g,白芍15g,荆芥10g,防风10g,胡麻仁15g,知母15g,
玄参15g,丹参15g,鸡血藤15g,甘草10g)。④瘀滞肌肤型:治宜活血化瘀,行
气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g,红花15g,当归15g,生地10g,川芎10g,
夏枯草15g,牡蛎15g,枳壳15g,丹参20g,土茯苓3Og,白花蛇舌草15g,陈皮10g)。
各型均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
学杂志》
2、中药外洗
外洗方:茵陈30g 土茯苓30g 三棱30g 雷公藤30g 莪术30g 透骨草30g 侧柏
叶30g。冷水煎,2日1剂,分2次温敷。《湖南中医药导报》
3、针刺疗法
处方:主穴取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风池。配穴:瘙痒及皮损多发于
四肢加风市;多发于躯干加风门;病情反复难愈或病程长加肺俞、膈俞、足三里、
膏肓;失眠烦躁加内关、神门。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曲池、台谷、血海、风市、风池、风门均用泻法,不
留针;三阴交、肺俞、膈俞、足三里、膏肓、内关、神门用补法,留针20分钟。
3~5天1次,7次为一疗程。《中国针灸》
4、穴位埋线
处方:取曲池、肺俞、血海、足三里、大肠俞。血热者加大椎,血燥者加三
阴交、肾俞,血瘀者加膈俞。
操作:取适宜体位,选取穴位4~5对,以甲紫液标示,局部严格常规消毒后,
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将1/0号羊肠线剪成1-2cm不等长度备用,每次按穴位区
组织厚薄选取相应长短的羊肠线,穿入12号腰穿刺针中。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
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先刺入穴位得气后,用针芯将羊肠线推至穴内,
然后快速拔针并查看针孔处无暴露羊肠线后,用创可贴贴护针孔。每隔2O天埋
线1次,相应穴位轮换选用。3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实用中医药杂志》
5、穴位注射
处方:曲池、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肝俞、肾俞穴。临床辨证为血热夹毒
及湿热蕴积型用双黄连注射液:血虚风燥及瘀滞肌肤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注射方法:选定穴位,碘伏消毒,用1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药液后,在
已选穴位处快速进针,上下缓慢提插至得气,一般注射为中速。慢性体弱者,应
缓慢注入;急性体壮者,可快速注入。每次取2~3组穴位,每次每穴注射~1 mL
药液,隔日注射1次,15次为1个疗程。《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6、自血疗法
处方:足三里、手三里、三阴交、手五里、曲池、阴陵泉,均为双侧,每次
三组穴,交替运用。
操作:在无菌操作下将肱静脉血抽取12mL分别迅速注入双侧足三里、手三里、
三阴交,边提插使其产生酸麻胀的针感,以免凝固。1星期1次,20天自血注射3
次。《上海针灸杂志》
7、耳穴割治:
①外敷药物制备:海珍珠粉、白芥子各100g研末过80目筛后装瓶备用。
②在耳郭的神门、肝、内分泌穴位上常规消毒后,左手将耳固定,右手持11
号手术刀片,快而稳准地在穴位皮肤上划割约长的切口,穴点在切口中央,深浅
以出血为度,勿伤及软骨。然后把外敷药撒在切口上,观察片刻,无过多出血即
可。为预防感染,3天以内局部不要沾水和挤压,一般3~5天治疗1次,两耳交替
剖治,7次为一疗程。皮损部位严禁洗、抓或外涂药物。《中国针灸》
8、刺血拔罐
处方:主穴为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配穴为大椎、委中、至阳、
神道、身柱、陶道。
操作:首先在所选穴位用三棱针点刺四孔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闪火拔罐,
急速叩吸,留罐25min。主穴每次必取,配穴可交替选用。每次除去火罐后遗留
之瘀血斑可外涂凡士林促进其消退。l5次为l疗程,隔日1次,每次l2罐。《中医
药信息》
9、井穴刺血加灸
取患者双手少商、商阳两井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每穴效血1~2滴,
后让患者俯卧于床上,于肾俞穴处施灸,每次15分钟,均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
程。《黑龙江中医药》
10、经络三联法
① 穴位埋线法:一组:在患者脊柱两旁大杼、肺俞、心俞、肝俞、脾俞取
穴;二组:取穴曲池(双)、足三里(双),医者拇指在以上穴位进行反复按压,找
出酸、胀、沉较敏感的4个穴位。每次选2~4穴,消毒局麻后,采用腰穿针将2cm
羊肠线注入穴位中,每2周埋线1次。②耳背刺络放血法:在耳背3个大静脉中选
择一个充分怒张的静脉,经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点刺出血,每次放血
2~3 mL为度。术毕棉球按压止血,每隔5天放血l次。③ 耳穴压籽:用探棒按压
相应部位耳穴,找出最敏感的痛、麻、胀点。一次3~5穴压籽。《中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