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疫病防控中生物安全的应用

畜禽疫病防控中生物安全的应用
畜禽疫病防控中生物安全的应用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防护措施

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防护措施 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相关防护屏障要符合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 生物安全二级水平(BSL-2)实验室: 一、警示标识 1、实验室的建筑物入口、实验室入口、实验室操作间,仪器设备等都粘贴相应的警示标识,列明该实验室内各种潜在危险。 2、生物危害标识:标志底色为黄色,文字为黑色 生物危险二级 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3、化学品危险标识 根据实验室现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状态,做以下标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有毒品、腐蚀品、致癌致畸品。 二、物理防护屏障 实验室生物安全必须配备初级物理防护屏障,它包括各级生物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初级防护屏障)。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设计构成次级物理防护屏障(次级防护屏障)。 能产生传染物外溢、溅出和气溶胶的操作,包括离心、研磨、搅拌、强力震荡混合、超声波破碎、打开装有传染性材料的容器、动物鼻腔注射、收取感染动物和孵化卵的组织等,都要使用Ⅱ级生物安全柜和物理防护设备。 三、设施和设备 1、实验室设施(次级防护屏障)在建筑中,实验室与一般区域隔离。 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 建筑物抗震能力八级,防鼠、防虫、防盗。 建筑物内实验室安装有门禁系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门口处设有柜子,将个人服装与实验服分开放置。实验室有安全通道和紧急出口,有明显标识。 密闭性和内表面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的表面光滑、易清洁、不积尘、不渗水、不凝集蒸汽、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表面平整,防滑。工作台面易于清洁,防水,耐热、有机溶剂、酸、碱和常用消毒剂的损害和腐蚀。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可关闭;实验室出口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空调 每个实验室都安装有空调。 照明适合于室内一切活动。 可靠的电力供应。冰箱配置有备用电源。 2、安全设备(初级防护屏障) 防护服装 防护手套 生物安全柜 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如细菌分离、组织培养、鸡胚接种、动物体液的收取等,都应在Ⅱ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生物安全柜每12个月由生产厂家负责全面检测一次,每次使用生物安全柜时,应注意观察其运行是否正常,并填写使用记录。 高压灭菌器 高压灭菌是最为常用的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手段,所用的培养物和废弃物在处理前都要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消毒。 急救箱 实验室必须配备急救箱。急救箱内至少应包括:消毒剂、消毒药棉、一次性橡胶手套、无菌创伤敷料/纱布、胶布、绷带、镊子、剪刀等。 消防器材 实验室应配置适用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 洗眼装置 实验室工作区配置洗眼装置。 四、个人防护装备的总体要求 实验室所用的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在生物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制定有相应程序控制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等。

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第一章: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基本要求及具体措施 Ll前,应对生物安全防控,应站在救灾的高度,而生物安全条件的提升是化解问题的基石。山于自然界暂时没有发现能防控某些猪瘟的疫苗和药品,生物安全是当下、未来抗击瘟疫病毒最佳的手段。落实科学防控措施,必须从饲料安全、饮水安全、人员进出、环境净化、外来生物控制(如野狗,猫,鼠,蚊等)以及落实监管等方面上下功夫。 第一节:设立中转站 在施工期间可在离猪场l-2kιn处建立一个中转站,多派驻场人员。 1、车辆立体消毒防护设施系统。凡进入区域内运送物资、车辆必须经消毒站消毒,全车冲洗消毒,包括轮胎、底盘、轮罩等各个角落以及绳索、脚垫、毡布等随车物品。站内配备场地消专用汽车,每天对车行道(中转站到猪场大门口)和中转站场地 3%~5%NaoH进行消毒,配备物料转运车、猪转运车以及内部人员电瓶交通车。 2、外来人员(分两类)隔离生活区。一是将入猪场工作的人员,二是不进入猪场工作的:对进入区域将入场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区洗澡、更换猪场统一衣服和鞋、衣物以及随身的其他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在此隔离48h(2d)或其至可存放到离场时取走(配备1台洗涤烘干一体洗衣机);对进入区域而不入场工作人员需经洗澡、更衣,不带与工作相关的物品进入区域内工作(配备1台洗涤烘干一体洗衣机); 3、物资临时存放仓库。车辆到指定仓库,将物资卸下车后用福尔马林对物品表面进行熏蒸消毒。 4、针对大型设备仪器入场。将车辆彻底消毒后,停留24h才能放行;可以浸泡的物资可以用消毒液清洗消毒。 第二节:施工四周应建围墙 为防止外来人员及其他动物进入猪场,应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置1.8m高围挡,并设置进出口大门,并安排保安值守。 第三节:施工现场大门口建消毒池 消毒池长为轮胎周长1.5倍,宽大于门,出入口建消毒池或配消毒盆/桶并保持有效消毒药液,每周更换2次,露天的消毒池(桶),每次雨后及时更换池水、池药,出入必须脚踏消毒池(桶)

谈猪场生物安全

谈猪场生物安全 武汉市云龙养猪场有限公司张所清王子方 在工业企业管理上常常讲这样一句话:“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它讲出了安全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企业的安全一般包括劳动安全、人生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等诸方面,由于养猪是将生物活体作为“生产机器”并生产活体产品的特殊生产形式,其安全除具有一般企业的安全特性外,更具有特殊的内涵,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个能准确表达养猪企业安全的特殊定义——猪场生物安全。猪场生物安全本属于企业财产安全的范畴,但由于这种财产是有生命的财产,它的安全管理不只是象工业企业那样对机器进行安全检修与维护、安全保管与使用、防火防盗就符合要求了,而是每时每刻都涉及到与猪健康相关的因素的管理与改善,决定着养猪企业经营的成败,因而比工业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更重大,可以说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养猪企业管理的主题。 一、对猪场生物安全的理解 简单的讲,猪场生物安全指对危害猪群健康的一切因素进行控制,以保证养猪生产安全高效运转。 “猪场生物安全”与“猪场防疫”是具有不同层次含义的两个名词。“猪场防疫”一般指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其主要是防止传染性病原微生物侵入猪场,预防传染性疾病在猪群中流行,而“猪场生物安全”除包含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外,更主要的含义是维护猪群自身健康水平。“猪场生物安全”包含“猪场防疫“,但不等同于“猪场防疫”。 猪场生物安全表达出了“考虑猪群健康极限的生产才是安全的养猪生产”的含义。一个猪群在没有重大疫病侵袭的情况下,本身应该是健康的,由于人为的在养猪技术上过分追求高技术指标和高效率,挑战猪的健康极限,忽视发挥其高生产水平所应有的供给与保障,超过了猪的健康耐受能力,猪的健康受到损害,这种生产是不安全的生产。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的概念。有许多猪病并非是由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而是由不良环境、不良技术操作方法、品质低劣的饲料等因素所致,这些不良因素使本来健康的猪群受到攻击与破坏,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以致出现更大的安全事故,解决这些问题应做好猪场系统管理工作。 二、猪场生物安全控制体系 一切与猪群健康相关的因素和一切与猪场发生联系的事物,都是影响猪场生物安全的因素,具体列为以下几个控制体系: 1、免疫预防控制体系:免疫预防是猪场生物安全的首要工作,是控制重大烈性 传染病的最主要的措施。由于我国有千家万户养猪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猪场外部的生物安全环境较差,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淡化免疫预防,只要做好猪场其它的生物安全工作就绝对安全了。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必须把免疫预防作为猪场生物安全的首要控制手段。 2、饲料安全控制体系:饲料霉变、霉菌污染、饲料存放不合理引起的结块发热、 营养散失与破坏等是猪场常见的安全隐患,因饲喂发霉变质及霉菌污染的饲

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项编号填在括号内,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 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 A、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C、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D、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2、对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以下错误的是:( ) A、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B、实验室中的厨柜和实验台应牢固,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清洁。 C、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D、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E、不需要消毒灭菌设备。 3、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为防止利器损伤操作规程错误的是:( ) A、除特殊情况(肠道外注射和静脉切开等)外,禁止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及其他利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B、尽可能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用过的针头。用过的针头、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防穿透的厚壁容器进行消毒灭菌。 C、尽可能使用无针注射器和其他安全装置。 D、可用戴手套的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 E、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最好进行高压蒸汽消毒灭菌。 4、在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分类依据是( ) A、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及其危害程度 B、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C、病原微生物的遗传性特性 D、病原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特性 5、以下哪些属于感染性废物?( ) A、病人血液 B、病原体的培养基 C、实验动物尸体 D、废弃的疫苗 6、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顺序是:() A、外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眼镜→防护服→内层手套。 B、防护眼镜→外层手套→防护服→口罩帽子→内层手套。 C、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口罩帽子→内层手套。 D、口罩帽子→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内层手套。 7、根据生物安全柜的正面气流速度、送风、排风方式,将生物安全柜分为( )。 A、I 级 B、I 级、 II级 C、I 级、 II级、III级 D、I 级、 II级、III级、IV级 8、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分为四级,哪一级的防护水平最低? ( ) A、I 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9、洗手是一种减少有害物质暴露的有效措施,要经常洗手。下列情况需洗手() A、在处理活体病原材料或动物等生物危害物质后。 B、在脱去手套之后和离开实验室之前。 C、在脱卸个人防护装备时发生手部可见的污染时。 D、在继续脱卸其他个人防护设备之前。 E、以上都是。 10造成职业暴露可能因素( )

关于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提案

关于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58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畜牧业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较快发展,禽畜流动量加大,口蹄疫、禽流感等疫病时有发生,给畜牧业造成重大损失。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2013年4月份爆发的H7N9禽流感给整个家禽业造成超过600亿元损失。动物疫病已成为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近些年,尽管国家加强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但动物防疫手段、设施、队伍还不完全适应工作需要,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防疫意识不强。我国畜牧业仍以分散养殖为主,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养殖过程中人与畜禽接触频繁,对畜禽隔离不严或基本不隔离,给动物免疫带来很大难度。忽视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不规范。不少养殖户存在“治重于防”思想,将疫病防治工作重点放在发病后的处理和治疗上,未采取措施从根源上控制疫病的发生。 2、重视免疫接种,忽视免疫监测。多数养殖户往往重免疫接种、轻免疫监测,对免疫后的畜禽基本不进行免疫监测。由于疫苗失效、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疫病未能有效预防,常见养殖户疫苗没少用、消毒经常搞,但动物疫病特别是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等仍时有发生。 3.疫苗失效的可能性客观存在。很多乡镇虽有保存疫苗的冰柜,但在从区局领取疫苗到存放进冰柜环节缺乏冷链设备,可能导致部分疫苗因此失效。疫苗从乡兽医站发放给村级防疫员后,更难满足保管条件。 4.疫苗来源和使用不规范。一是免疫程序较乱。很多养殖场户仅通过兽药经营户学习免疫程序,缺乏规范指导。部分养殖户在免疫过程中为降低成本而随意减少疫苗用量,或是缺乏免疫专业训练,在操作中随意加大药剂用量。二是疫苗来源杂乱。疫苗或从兽药饲料门市购买,或是供种厂家附赠,是否来自定点生产厂家,其运输、保存是否按要求冷藏保存与运输都不清楚。三是在实施畜禽免疫的过程中,接种疫苗未能有效刺激畜禽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没有起到预防疫病作用。 5.应激损失补偿机制不健全。一些在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抢救费、副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运行维护费等还没有纳入地方本级财政预算。必要经费缺乏,制约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 6.动物防疫队伍中存在问题。各地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已结束,基层完善了县级畜牧兽医,建立了镇级畜牧兽医机构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但原来一个单位分成2~3

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

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为扎实做好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年动物防疫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市政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靠法律,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落实“无疫严防、有疫严控,立足早发现,全力抓救治”的工作要求,强化“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动物防疫工作“五包”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保证动物产品卫生安全为中心,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实施集中免疫行动为主线,以深入推进无疫区建设为契机,实行“市指导、县负责、乡为主、村落实、户联防”,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坚决防止疫情的发生、蔓延和染人,确保我市养殖业经济持续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1、全面完成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域性动物防疫监督分所建设任务。2、所有乡镇全面推行动物防疫规范化建设和管理。3、对高致病性禽流感、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施100%免疫。4、已免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5、免疫证发放率达到100%,猪、牛、羊二维码标识打挂率达10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档案建档率达到100%,散养畜禽户籍式档案建档率达到100%。6、加大狂犬病免疫力度,城区狂犬病免疫密度达100%,农村狂犬病免疫密度达70%。免疫和发证同步进行,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7、统筹抓好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奶牛布病和结核病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使其发病率控制规定标准以下。8、按时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疫病监测任务,按时报送疫情月报、快报、年报,重大动物疫情规范上报率达100%。制定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9、以村为单位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开展面达100%,养殖、诊疗、屠宰、经营等各环节动物疫情监测覆盖面达100%,规模畜禽养殖场官方兽医全程监控率达100%。1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户)产地检疫率达100%,畜禽散养户以乡为单位产地检疫面达100%。畜禽运输、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跨省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审批率和检疫合格率达100%。11、家禽、生猪及生猪产品凭证凭标入市率达100%。12、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规范处理率达100%。13、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施标识及生产信息报送率达100%。 二、主要任务: (一)组织发动

生物安全与防护

生物安全与防护 谈涛 一,生物安全的定义: 广义: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它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国家社会、经济、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在这个定义中,与生物有关的因素是生物安全问题的主体,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是承载生物安全的客体。现实危害或潜在风险是生物安全的效应。 与生物有关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界天然的生物因子、转基因生物和生物技术: 1、自然界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和我们医护人员也密切相关,我们今天只就这个方面展开讨论。 2、转基因生物:随着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3、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滥用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个重大的安全问题。 狭义:生物安全是生物性的传染媒介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而导致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真实或者潜在的危险。比如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西方国家一直认为,1979年,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炭疽病暴发流行,是由于生物战剂泄漏所导致的突发疫情。据称,前苏联国防部微生物与病毒研究所炭疽芽孢干粉制剂车间的加压系统爆炸,约10公斤芽孢粉剂泄漏,造成1000多人发病,几百人死亡。国内外实验室意外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见,严重者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管理愈不规范,防护条件愈差,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就愈大。 小结: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平安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一种状态——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状态。因此,生物安全与生物危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范和控制了生物危害,也就维护了生物安全。因而,通过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藉以维护国家社会、经济及人民健康、生态环境安全是生物安全的根本任务。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必须通过技术和管理两种手段,一般而言,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也可称为“生物安全技术”),应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而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的管理活动则是生物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于我们医院而言,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加强防范和控制及加强生物安全的管理是保证生物安全的主要内容。 二,生物安全的防护知识 医院感染概念:从广义上讲,医院感染包括在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主要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又发生地其他感染。 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接触生物因子、职业暴露、医疗锐器损伤、基础设施与设置、个人防护意识、工作强度等。针对这些常见的职业感染危险因素,如:(1) 针刺伤 (2) 通过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总则

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总则 (草案) 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其对猪场整体的生物安全防控原则是:积极、科学、适用的以预防为主;及时、准确、细致的以诊治为辅。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应包括以下七方面:大环境的生物安全防疫措施、检疫与隔离、猪场的清洁与消毒、猪只的免疫计划、猪只的驱虫计划、猪只的疾病诊治、猪只的营养与管理。 一、大环境的生物安全防疫措施 1、猪场的选址与科学布局: 猪场的选址应避开居民区和交通主干道,但交通应便利,地势高燥且水源方便的地方,其三公里内应无散养户。养殖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分区布置,各功能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厂区内空地应保有100%植被覆盖,不得有裸露的土地。场区内的道路应划分出净道和污道,并严格坚持实施。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主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主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饲料车间、肥料车间);生产区内为商品猪养殖舍; 隔离区包括兽医室和隔离舍。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地地势,依次合理布局各区域。 2、猪场基本防疫设备设置: 猪场的外围最好建有活水生物防卫水沟,以防止外界动物的侵入。四周建有密闭围墙,入场口建有淋浴室、更衣室和紫外光消毒室以及洗手台,场内建有转猪通道、上猪台、隔离舍、待售舍、饲料库房、入口汽车消毒池等。 3、人员车辆控制: 养殖场区内应按照其防疫功能区的划分严格控制各区域的人员,严禁串场串区域。场区工作人员应严格自觉的遵守猪场防疫制度(如不得随地吐痰大小便,不得饲养宠物,不得在场区开小灶)。其外来参观人员应杜绝进入生产区。因工作需要需进场的应严格经过消毒程序后方可进入。场区大门及其各出入口都得设有消毒池,并每两周更换一次消毒液。大门要设有长为机动车辆车轮周长一周半长的消毒池并结合喷雾消毒设施,进、出车辆必须严格仔细消毒。停车场地应保持清洁,每两周清洗消毒一次。 4、外界生物的控制: 猪场应定期进行灭鼠灭蚊灭蝇工作,定期对围墙、圈舍进行检查,及时堵住穿洞和缺口,以防外界动物的侵入。场区内严禁带入或饲养其它动物其。 5、场区生产工具管理:

2021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点供借鉴

2021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点供借鉴 仅供参考 2021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一、工作目标 健全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综合防控、应急管理体系。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实行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市对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对猪瘟、新城疫等开展全面免疫。持续有效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加强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抽检力度,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传播流行。 二、重点工作 (一)切实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坚持做好养殖环节的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场户防控措施,全面落实门禁、封闭饲养、定期消毒等制度,强化生猪调运监管和落地隔离观察措施落实,严禁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严格落实备案运输车辆检测及生猪屠宰企业清洗消毒、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做好疫情处置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按规范处置。

(二)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常态化、全覆盖。对散养动物,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定期补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模养殖场实施程序化免疫。落实国家、省、市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计划要求,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消毒灭原工作,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按照国家防治指导意见执行。 健全完善动物防疫档案记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痕迹化管理,完善动物疫情监测、数据统计上报,做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据可查。 (三)认真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控。肉牛、肉羊布病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对奶牛场、种畜场实行检测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畜及时扑杀淘汰。对奶牛场因布病阳性畜检出率偏高(检测阳性率>2%)的,实行免疫备案制,规范免疫程序。结核病重点开展检测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畜实行扑杀淘汰。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四)做好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人工饲养的能够开展免疫的野生动物,参照家畜家禽的有关免疫程序,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疫苗免疫,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做好疫病排查,有异常情况及时诊断处置,确保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及危险防范措施上课讲义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及危险防范措施生物安全工作的核心是危险度评估。可以借助许多方法来对某一个特定的操作程序或实验进行危险度评估,其中最重要的是专业判断。危险度评估应当由那些对所涉及的微生物特性、设备和规程、动物模型以及防护设备和设施最为熟悉的人员来进行。实验室主任或项目负责人应当负责确保进行充分和及时的危险度评估,同时也有责任与所在机构的安全委员会和生物安全工作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有适当的设备和设施来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危险度评估一旦进行,还应当考虑收集与危险程度相关的新资料以及来自科学文献的其他相关的新信息,以便必要时对危险度评估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修订。 进行微生物危险度评估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就是列出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然而对于一个特定的微生物来讲,在进行危险度评估时仅仅参考其危险度等级是远远不够的,适当时还应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包括: 1、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数量 2、暴露的潜在后果 3、自然感染途径 4、实验室操作所致的其他感染途径(非消化道途径、空气传播、食入) 5、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6、所操作微生物的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 7、适宜宿主(人或动物)的存在 8、从动物研究和实验室感染报告或临床报告中得到的信息 9、计划进行的实验室操作(如超声处理、气溶胶化、离心等) 10、可能会扩大微生物的宿主范围或改变微生物对于已知有效治疗方案敏感性的所有基因技术 11、当地是否能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干预。 根据危险度评估过程中所明确的上述信息,可以确定所计划开展的研究工作的生物安全水平级别,选择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并结合其他安全措施制订标准操作规范(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以确保在最安全的水平下来开展工作。 每个实验室都应该采用“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其中定义了已知的和潜在的危害,并规定了特殊的操作程序来避免或尽量减小这种危害。规范的微生物学操作技术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而专门的实验设备仅仅是一种补充,绝不能替代正确的操作规范。下面列出了一些最重要的概念。 一、进入规定 1、在处理危险度2 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时,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 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5、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 6、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人员防护 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连体衣、隔离服或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 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畜禽疫病防治第1章综合测试题

第一章综合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10*2分) 1.消毒: 2.灭菌: 3.终末宿主: 4.中间宿主: 5.寄生虫: 6.毒力: 7.侵袭力: 8.无菌操作: 9.致病性: 10.干扰素: 二、填空题(37*1分) 1.用革兰氏染色法可以把细菌分为菌和菌,前者为色,后者为色。 2.细菌按呼吸类型可分为、和三种。 3.病毒人工培养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和。 4.病毒主要由和构成。有的病毒还具有,它易被脂溶剂破坏。 5.构成细菌致病力的因素有和两个方面。 6.寄生虫包括、和三大类。 7.细菌进行生长繁殖需要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病毒复制过程分吸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阶段。 9.干扰素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常用的湿热消毒灭菌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1.用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普通培养基时,压力为0.105 MPa,温度为________,时间持续________。 12. 在细菌繁殖曲线图中,细菌在期繁殖速度最快。 13.蛔虫属于类蠕虫。 三、选择题(24*0.5分) 1.革兰氏阴性细菌常见的具有黏附作用的结构是()。

A.菌毛B.芽孢C.荚膜D.鞭毛 2.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结构是()。 A.鞭毛B.细胞壁C.胞浆膜D.芽孢 3.细菌的运动器官是()。 A.鞭毛B.细胞壁 C.荚膜D.芽孢 4.干扰素能非特异地抑制()的复制。 A.细菌 B.病毒C.真菌 D.支原体 5.关于病毒复制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侵入、脱壳、吸附、生物合成B.装配和释放、吸附、侵入、脱壳 C.侵入、生物合成、脱壳、装配和释放 D.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6.霉菌是属于()类。 A.病毒 B.真菌C.螺旋体 D.支原体 7. 分离培养动物源性致病细菌常用温度是()。 A.37℃B.4℃C.55℃D.任何温度 8.干热灭菌法常用温度和维持时间是()。 A.160℃,1~2小时B.121℃,15~20分钟 C.100℃,15~20分钟D.115℃,30分钟 9.高压蒸汽灭菌常采用的温度和维持时间是()。 A.121℃,15~30分钟B.160℃,2~3小时 C.100℃,15~20分钟D.132℃ ,1~2秒钟 10.外毒素的主要特点有:() A.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不耐热、毒性强、抗原性弱。 B.主要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耐热、毒性弱、抗原性强。 C.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不耐热、毒性强、抗原性强。 D.主要由革兰性阴性菌产生,耐热、毒性弱、抗原性强。 11.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真核微生物的是()。 A.细菌B.酵母 C.病毒D.霉形体 12.关于芽孢描述正确的是()。 A.是细菌的繁殖器官B.是多个细菌的浓缩物 C.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D.是细菌的死亡状态

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摘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最常见的潜在感染因素有,化学感染、生物感染、物理感染以及检验人员的主观因素等。本文主要对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以控制、预防感染为主要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前言 对微生物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出现意外事故,而出现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相对较差,加上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较为落后,以及实验室的消毒与清洁工作不到位等。出现的意外事故会对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并且会对生物安全的防护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对于微生物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有一定的保护,并且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1.微生物实验室潜在的危险因素 在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中,立克次体所占的比例最小,其次到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所占的比例最高。在细菌感染中衣原体感染的致死率相对较高,在病毒感染中肝炎病毒与委内瑞拉脑炎病毒的致死率相对较高。而哪些因素在实验室感染中有一定的作用? 主观因素:实验室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检验的时间相对紧迫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等,从而导致检验人员的对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隐患认识相对浅薄,无菌操作的意识较为薄弱,并且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不按照相关工作流程来进行工作,在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戴口罩、工作帽,不及时对手部进行进行清洗和消毒等情况。除此之外,还会出现部分检验人员戴着污染手套接听电话、饮水、吸烟、进食或者是穿着工作服进入员工休息室等现象。 生物原因:大部分的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并不科学,室内的通风效果相对较差,而在对微生物标本进行离心过程中,出现的标本外溢以及产生的气溶胶会对工作台、室内空气以及实验室地面产生较大的污染。而检验员经常接触的标本均为肝炎、呼吸疾病等,该种标本在离心的过程中会对空气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猪场生物安全系统的

生物安全规范化 一、改善猪场大环境 1.植树种草绿化环境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m 宽的防风林 2.搞好粪污处理这些高浓度的有机污水,若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屯积在场,必然造成粪污漫溢,臭气熏天,蚊蝇孳生。其中不乏病原微生物,还可能给猪群带来二次污染。如果随意将粪污排放到江、河、池塘内,则可使水质发生富营养化污染,污水中还可能含有超标的酸、碱、酚、醛和氯化物等残留的消毒药液,可致死鱼、虾,能使植物枯萎。如果忽视或没有搞好猪场的粪污处理,不仅直接危害到猪群的健康,也影响到附近人们的生活。猪场不得安宁,怎能持续发展!猪场的粪污其实包括固体和液体:①固体即干粪,比较容易处理。可直接出售给农户作肥料或饵料,亦可进行生物发酵,生产出猪粪生物有机肥。这种肥料除了保持猪粪本身的肥效外,其中的有益菌能起到除臭、除湿、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若同时加入相应的菜粕、多种微量元素,还可制成高效的生物有机肥。干燥的成品便于包装运输和使用。这样不仅可消除污染源,还能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此,要求规模化猪场应以人工清粪为主,少用水冲栏圈,实行粪水分离,这样还可提高猪粪有机肥的产量和质量。②液体即从各幢猪舍的沟渠集中排放到污水池内高浓度的有机污水。为了净化这类污水,人们作了很多探索。一般来讲首先要进行固、液分离(可用沉淀法,过滤法和离心法等),将分离出的固体部分作干粪处理;液体部分再进行生物氧化、厌氧处理或用于人工湿地。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还可将其处理后,经检验合格的上清液回收再用于冲洗猪圈。为了解决好猪场粪污的处理问题,还要从污染源头抓起:不随意大量使用水冲圈,及时发现并修好漏水的水龙头,减少污水的排放量。选用合理的配合饲料,避免服用过量的氮、磷、铜、锌、砷等物质以减少粪便中的污染物质。必要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植酸酶,以提高机体对氮、磷等营养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这些物质的排放量。消毒猪舍时,应避免大量使用氢氧化钠、氯制剂和酚醛等引起二次污染的消毒剂。提倡使用过氧化物类、季铵盐类等消毒剂。 二、创造猪舍小气候猪的生物学特性是: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大小猪都不耐潮湿,还需要洁净的空气和一定的光照。因此,规模化猪场猪舍的结构和工艺设计都要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考虑。而这些因素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例如,在冬季为了保持舍温,门窗紧闭,但造成了空气的污浊;夏季向猪体和猪圈冲水可以降温,但增加了舍内的湿度。由此可见,猪舍内的小气候调节必须进行综合考虑,以创造一个有利于猪群生长发育的环境。

猪场生物安全

猪场生物安全细则 序:猪场的安全(财产安全,员工的生命安全(尤其用电安全),财产安全,猪的安全),无 重大安全事故,在猪方面则为不发生重大疫情,如何尽量避免猪场不发生疫情,这就是猪场 的生物安全问题。 一、目前疾病流行的动态 1.疾病发生的现状及特点 一:目前,国际、国内的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场中,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感染,如伪狂犬(PR)与胸膜性肺炎(APP)、副嗜血杆菌(HPS)与胸膜性肺炎、链球菌(SS)多与副嗜血杆菌、弓形体与附红体、胸膜性肺炎与枝原体肺炎(MP)以及萎鼻(AR)、蓝耳病(PRRS)与猪瘟(HCV)等等; 二是旧病未除新病又来,如猪瘟(HCV)尚未根除,蓝耳病(PRRS)、附红细胞体病、流感(ST),商品猪的呼吸疾病综合症(PRDC),仔猪的多系统衰竭(PWMS)以及园环病毒(PCV2),尤其出现猪病的变异毒株如(2007年出现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等; 三是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均趋于亚临床状态。 其特点是:规模越大,病原越复杂,猪龄越长,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决定簇变异越大,集 约化程度越高,呼吸系统综合症就尤为突出。 2.疾病的类型 烈性、急性疾病——主要指口蹄疫,是国际检疫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规定强制性免疫疾病之一。 繁殖障碍性疾病——蓝耳病、猪瘟、乙脑、伪狂犬、细小病毒、布氏杆菌病、弓形体、 猪流感等等。主要引起死胎、流产、空怀、不发情或者屡配不孕。 呼吸系统疾病——胸膜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萎鼻、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等等。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仔猪的腹泻,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可见损失。如仔猪黄、 白痢、红痢,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 面对目前猪病流行的多元性,我们怎么办?解决的办法—生物安全 二、生物安全 1.什么是生物安全:是指预防临床或者亚临床疾病发生的一种畜、禽生产体系。具体说就是为减少疾病侵及动物体内、防止患病动物将病原传播于其它动物而能做到的一切事情。 2.为什么要重视生物安全? 高密度,规模化养殖是利润的保障;但是,也增加了发生疾病的风险,如果一旦出现生 物安全问题,轻者伤筋动骨,重者是猪场的灭顶之灾。 3.解决的办法: 就是生物安全─IPM理论/HACCP。 什么是IPM理论:IPM理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PM理论在安全中的运用,将生物安 全视为一个系统工程,用于指导设计生物安全的思路和理念。

2021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点

2021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点 2021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一、工作目标 健全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综合防控、应急管理体系。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实行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市对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对猪瘟、新城疫等开展全面免疫。持续有效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加强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抽检力度,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传播流行。 二、重点工作 (一)切实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坚持做好养殖环节的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场户防控措施,全面落实门禁、封闭饲养、定期消毒等制度,强化生猪调运监管和落地隔离观察措施落实,严禁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严格落实备案运输车辆检测及生猪屠宰企业清洗消毒、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做好疫情处置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按规范处置。

(二)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常态化、全覆盖。对散养动物,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定期补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模养殖场实施程序化免疫。落实国家、省、市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计划要求,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消毒灭原工作,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按照国家防治指导意见执行。 健全完善动物防疫档案记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痕迹化管理,完善动物疫情监测、数据统计上报,做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据可查。 (三)认真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控。肉牛、肉羊布病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对奶牛场、种畜场实行检测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畜及时扑杀淘汰。对奶牛场因布病阳性畜检出率偏高(检测阳性率>2%)的,实行免疫备案制,规范免疫程序。结核病重点开展检测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畜实行扑杀淘汰。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四)做好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人工饲养的能够开展免疫的野生动物,参照家畜家禽的有关免疫程序,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

猪场生物安全

猪场生物安全控制方案 该猪场紧靠公路及村庄,人流量、车流量及噪声较多,因而病源较为复杂对养猪场的危害极大,引发疫病的几率十分高。因此,在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时要十分注重外部及内部生物安全的健全以达到控制疫病的目的。 1.人员的管理制度 在生产过程中,饲养员是很重要的因素,是生物安全的核心。员工的专业文化及生活工作环境对防治疾病起着关键作用。因建立合理健全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加强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 2. 猪场周围应围墙、绿化带及防疫沟的建立 针对该场周围人流量较多,应禁止外来车辆的进入及非工作人员的进入,设立围墙及绿化带降低噪音对猪舍的干扰,防疫沟可有效的防止外来病源的进入。在猪场周围较进的公路旁设立禁止鸣笛的标志及外来人员远离标志,减少噪音带来的应激和外来病源的传入。 3. 严格的消毒制度 消毒可有效清楚猪场内外部的病源,是保证猪场健康的重要手段。员工在进出生产区要按照规定消毒更衣、换鞋、消毒;各个畜舍门口设立消毒池;外来车辆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方可进场;猪场内每周消毒至少两次,及时清理场内各地的垃圾;排污沟定期清扫消毒,不留污物,保证场内各地干净。 4.猪场环境的控制 猪场进行全封闭式管理,避免外来人员参观,防止带入外来病源,定期清除四害,安装防鸟网。并且在猪场外围要设立措施防止村庄散养畜禽接近传播病源。保证畜舍内干燥通风、适宜的温湿度及饲养密度。建立适宜的清粪系统,使粪污可及时清理,病死仔猪及胎衣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疑病猪及时隔离诊治。5.饲料及水源的控制 饲料购买要及时了解周边疫情,及时和同行业沟通交流,采购来自非疫区的没有污染的原料;使用质量稳定、可靠的预混料,杜绝霉菌污染,坚决杜绝添加生长激素及其他违禁药物,合理保存饲料,防止饲料霉变对猪健康产生危害。时常检测水源细菌的污染情况,保证饮水和饲料的安全。 6.种猪的配种管理 该10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在进行配种时,为了减少病源的进入,在配种时尽可能选用人工授精,购买的品质较好的精液,在配种前对母猪进行消毒处理。7.初生仔猪的管理 初生仔猪要进行消毒、注射疫苗等,对仔猪实行早期断奶。 8. 引种的管理 首先种源提供场的健康等级必须高于引种场:引种之前,通过实验室检测等方法了解种源提供场的猪群基本健康状况,严禁从烈性传染病病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种猪场引种, 严禁从健康等级低于本场的种源提供场引种。其次要有严格的隔离制度:引进的种猪由于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其健康状况可能发生改变, 并影响本场其他猪群的健康状况。因此,引进的种猪必须经过至少2周的隔离适应。 9. 合理的免疫体系 合理的选择疫苗并适时接种疫苗,提高其抗病能力,保证猪群健康。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方案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方案 一、目的:为了进一步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以保证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安全和健康,通过规范、标准的安全管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和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成立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李彬彬(实验室安全管理第一负责人) 成员:金莉,李娟娟 2、职责:负责制定各种管理规定、操作程序,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要求,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确保有效的实验室安全计划得以落实。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计划和措施 (一)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管理 1、对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前均进行职业暴露和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科内应有对其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风险的培训证明。 2、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可能接触到的生物接受免疫以预防感染,科室内保存免疫记录,有个人健康档案。 (二)实验室的安全设计,应符合国家、地方建筑法规和实验室的专用建筑安全标准。 1、实验室的设计应保证对技术区域中生物、化学、辐射和物理危害的防护水平控制在经过评估的相应风险程度,为关联的办公区和临近的公共空间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及防止风险进入周围社区。通向出口的走廊和通道应无障碍。 2、应对实验室的空气流动速度进行监测,以保证足够的通风和防止潜在传染因子和有害气体的扩散。每天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紫外线消毒

并有记录。 3、实验室的每个出入口应可分辨,入口处应有标记,标记应包括国际通用的危险标志(生物危害标志。火险标志和放射标志)以及有关的规定标记。 4、实验室的进入仅限于经授权的人员,特殊实验室有出入记录。 5、实验室内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内环境符合工作要求和有关要求,每天有环境温湿度记录及清洁卫生记录。(三)、根据实验室对象、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研究内容、设施特点和设备,具体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 (四)、安全计划的审核及检查 1、安全计划的审查每年应(由受过适当培训的人员)对安全计划至少审核和检查一次,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要素。 (1)安全和健康规定; (2)日常安全管理 (3)安全教育及培训; (4)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5)常规检查; (6)危险材料和物质; (7)健康监护; (8)急救服务及设备; (9)事故及病情调查; (10)健康和安全委员会评审; (11)记录及统计; 2、确保落实审核中提出需要采取的全部措施的计划。 3、安全检查每年应对工作场所至少检查一次,检查内容包括并不限于下列: (1)应急装备、警报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