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与输出理论与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多模态输入

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多模态输入黄相会【摘要】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基础,文章分析了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多模态输入.多模态的输入为英语精读教学提供了教学情境和辅助条件,利于优化输入,可以提高英语精读教学的有效性.【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9(000)009【总页数】2页(P168-169)【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英语精读教学;多模态输入【作者】黄相会【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四川成都 6118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0 引言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语言习得有赖于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必须含有i+1 结构,即语言输入材料的难度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技能水平(“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1”为略高于“i”的水平)。
学习者只有理解了之前不理解的内容,语言习得才能发生。
可见,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1]。
对于语言输入本身就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很大比重的英语精读课程,怎样优化输入就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探讨如何实现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多模态输入,以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
1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理论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在西方兴起,是在批评话语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结合了社会符号学和话语分析,因而也被称为批评性社会符号学[2]。
其出发点是韩礼德(1978)的语言是社会符号的思想。
多模态话语分析中,模态是指交际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
多模态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3]。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4]。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文本,而是包含多种模式的复杂形态,因此传统习惯中被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等符号在现代交流中已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正和文字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意义构建[5]。
POA理论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272020年01期总第493期ENGLISH ON CAMPUSPOA 理论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文/孙 伟教师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指导学生对多种输入材料进行选择性学习,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三是“评价”,评价既包括学生在“学用”过程中的即时评价,还包括同伴评价和延时评价。
在POA体系中,“输出”不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
学生有了语言产出动机才能激发其学习欲望和热情,更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一切教学活动以驱动学生输出语言作为起点,输入促成作为过程和手段。
学生有了输出的动力尝试性完成产出任务后,一方面能够意识到产出任务的现实交际意义,另一方面能够在真实情景任务中认识到自己语言能力的不足,即有了学习的动机和需求,从而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学生只有渴求知识的时候,才能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高。
POA理论自创建以来,受到了外语界专家和教师的热切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如听力、写作、阅读、翻译等技能,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在外语口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将POA 运用到一线教学实践中。
笔者根据POA理论促成三要素——内容促成、语言形式和用语言表达内容的话语结构促成,结合本校大学英语口语课的实际情况,尝试着把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来,以期给教授英语口语课程的同行们提供参考。
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模式我校大学英语口语教材是《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教程》,共四册,笔者选取第一册Unit 2第一部分discussing plans设计题为“Make plans with classmates to meet and study”话题任务,按照POA所涵盖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评价这三个环节,设计“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
1.“驱动”环节。
英语是源于生活的语言,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必须在直观的状态下才能体现出其特定的含义。
英语学习中输入与输出关系是什么

英语学习中输入与输出关系是什么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主要通过输入来掌握英语的形式和功能,所以语言输人在英语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当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英语项目后,需要进行适当的输出以促使学习者回顾并巩固所学的语言形式;当学习者进人学习的中级阶段后,有了一定的输出能力时,就需要加大输入量以接触和吸收更多的语言项,同时加大输出量来检验和巩固所学语言;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则需要进行高强度的输入,同时采取高强度的输出以吸收和内化输入。
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输入和输出的互动过程,输入促进输出,而输出又是对输入的反馈和检验,从而使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和言语能力同步发展的。
这里我推荐一个在线真人外教一对一的网站给大家——阿卡索外教网,一节课15元,外教很不错,有欧美和菲律宾的,可以随意选择,上课体验很好,时间地点都可以自己安排,比较灵活方便,感兴趣的,可以去体验下他们的少儿英语免费试听课。
一、输入理论关于语言输入有三种观点:(1)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环境是决定性因素,只要有语言环境即输入,学习者便可产出纯语言。
在此,“刺激”和“反馈”是习得中必不可少的。
(2)先天论则强调学习语言的内在机制,认为语言环境不能使人满意地解决语言习得,输入只是激活语言内在机制的手段,学习者的内部习得机制才是二语习得的主要原因。
(3)互动理论则认为语言的习得是学习者心智和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学习者的内在机制决定并影响着语言的输人,反之亦然,语言习得来源于学习者和对话者的共同努力。
Ellis(1985)对输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指出只有当学习者获得二语输入时才是二语习得。
该输入的形式可能是在自然的环境中“浸没”,或者是正式的教学输人。
他还认为真正的二语习得是将输入变为摄人,经同化后进入中介语系统。
Rod Ellis(1985)分析了输入和互动分别在自然环境中和特定的教室这一环境中的表现形式。
输入和互动在自然情景中主要涉及foreigner talk(母语者话语),要从收集和分析母语者和非母语者的对话这一话语样本中来分析,foreigner talk,可以根据说话者做适当的调整,有的并不完全按照语法原则调整。
英语口语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英语口语教学反思(精选13篇)英语口语教学反思 1本课程设计了若干情景与活动,并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句型结构,旨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开口说英语,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锻炼口语能力。
但是,担任英语学科的老师都曾发生这样的感慨:乡下的中学学生和城里的中学学生两个样,一些学生不会说,一些学生会说但却不肯开口,有的肯站起来说却又表达不清。
课后,经过一番教后反思,在这堂口语教学实践中本人体会到,口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活动中,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难易适中。
如果活动内容过于浅显,则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如果活动内容或形式过于复杂,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本课以的形式让学生讨论所熟悉的事情(比如,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农村环境的改变等)。
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并很好地运用了所学语言。
另外,活动的设计还应注意层次性,即应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适应。
不能忽视语言形式的补充和操练,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形式才能在具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加以引导,包括提供简单的范例,帮助学生完的情景中加以运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包括提供简单的范例,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活动完成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要防止评价流于形式,或因评价不当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或厌倦情绪。
总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尤其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找一些他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在操练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提示,比如一些单词、词组的用法,让学生即提高了口语能力,也巩固所学的知识要点及用法。
英语口语教学反思 2小学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关键时期,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感、语音、语调,使他们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模式

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摘要】:任务型口语教学模式是以某个话题为中心进行的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英语教学活动。
教师设计教学任务并呈献给学生,学生以双人或小组的形式,通过对信息理解加工、选定形式、组织材料、分配角色、阐明观点等,应用目的语所进行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其优点与不足,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实践探索,使之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发挥最大的效应。
【关键词】:教学模式任务型口语教学目的语一、引言1、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作为国际交流和和沟通媒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同时英语教育也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公民素质的一种体现。
但是原有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形势下的实际需要,所以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尤其口语教学,由于实际交流需要,迫切需要找出新的真正能在生活中应用的教学模式。
2、英语教学模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变迁,先后形成过几十种教学模式,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approach)。
而现代影响最大的则有三种:听说法、认知法和交际法。
现在推行的任务型教学法与交际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是诸多交际教学途径的一种。
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以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为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课堂教学应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是使每节课目标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
3、nunan是任务型教学法的积极倡导者和标志性人物。
他认为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活动并不是来自真实生活,应该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
即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工作、学习等任务。
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满足真实生活的社会交际需要,所以任务教学法正符合英语口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输入输出式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探究

输入输出式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探究摘要:多年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使我对河北省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英语阅读问题一直是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瓶颈”。
一方面,教学模式单一陈旧,缺乏操作性强的实际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差,消极被动,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最终导致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提高缓慢,英语实际交际能力差。
深入浅出地探讨如何通过定型的教育模式对精读课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利用精读课训练、培养、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辐射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阅读能力;输入输出式英语教学多年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使我对河北省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英语阅读问题一直是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瓶颈”;同时,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我省中学生精读阅读课教学还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应式教育的程度上,还停留在探索研究的实验层面,没有形成统一成功的教学模式。
广大基层学校教学理念较为传统,方法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模式单一陈旧,缺乏操作性强的实际理论指导。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差,消极被动,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乏味,最终导致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提高缓慢,英语实际交际能力差。
怎样通过定型的教育模式对精读课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利用精读课训练、培养、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辐射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从“教学模式”和“阅读能力”这两个概念说起。
1.教学模式:“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
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上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
将模式一词最先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
2.阅读能力:是通过文字获得信息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时减少难度与障碍,有助于他们更加迅速、准确的获取,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促进其他方面如听、说、写的能力发展。
克拉申语言输入论与英语阅读课教学

收稿日期:1999-05-03作者简介:黄雪娥(1963—),女,广东省东源县人,惠州大学外语系讲师。
克拉申语言输入论与英语阅读课教学黄雪娥(惠州大学师范学院 惠州 516015)【摘 要】 高质量的语言输出有赖于优质的语言输入。
为了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则必须考虑语言输入的难易度、输入量和输入方式,并将相关性与兴趣性贯串到这三方面的教学中。
本文将探讨语言输入论对阅读教学实践与方法的指导和启发。
【关键词】 克拉申;语言输入论;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H 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107(2000)01-0103-05一、语言输入论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K rashen )在他的语言习得理论中强调,“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区别”是“最根本的”,“语言输入论”却是“最重要的”。
在克拉申的语言输入论中,他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和阅读输入来完成的,教学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输入论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即单纯的输入(input )与吸收(intake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输入”是指学习者通过听和读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吸收”是指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入要充分,因为输入是前提,学习者摄入的仅仅是输入的一部分而已。
克拉申列举了最佳语言输入的四个必要条件:1.可理解性(com prehensibility ),是指理解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无用,只是一种噪音。
对于初学者来说,若听那些不理解的语言等于浪费时间,但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倒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2.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relevant )。
指的是输入的语言不仅有趣而且要有联系,这样学习者就轻松地习得语言。
3.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 )。
指的是语言习得重要的是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足的也是不必要的。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平衡

( 阳师 范学 院外国语 学 院 安 河南 安阳 450 ) 5 0 0
摘
要 : 当今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 在 费时低效 现象.针对此种情况, 笔者在本文中从 Kahn的“ rse 输入假设一 和
San的“ 出假设 wi 输 理论 入手 , 眼于“ 出 ipt与 “ 着 输 (n u ) 输入 ( tu) 大学 英语教学 中所承 担 的可替代 的 角色和 作用 , 出 了 o pt在 u 提 在大 学英语教 学 中应坚持 “ 输入 ” “ 出 并举 , 与 输 使其 达到 平衡 , 而提 高大 学英语教 学水平 . 从
2 大学英语教学中 输入 输出 现状及其原因 与
在 当今 重 失衡 的现 象 。相关 调查显 示 , 习者 接 受输 学
具体来 说 , 了达 到听与 说 , 为 读与 写 的平衡 , 们必须 做 我
到 以下几个 凡方面 。 4 1听 与 说 的 平 衡 . 学 习英语从 一开始 就要重 视语 音, 语调 的掌握 。发 音, 语
不 能言 , 不能 听, 耳 被戏 称 为“ 哑英 语 ” 为此 , 多专 家学 聋 。 许 者 根据 现 有 的教 学模 式 和 自己的教 学 经 验及个 人 看 法就 这
一
问题进 行 了大 量 的研 究 并提 出 了许 多卓 有成 效 的建 议 和
解决途 径 。笔者 作为 一名 从事 大学英 语教 学 的教师 , 也对 此 进 行 了深入 思考 和相 关 理论 讨论 , K a hn的“ 入 假设 ” 从 r se 输
和 S a n的“ 出假 设 理论 入 手 , 眼 于“ 出 ” ip t 与 wi 输 着 输 (n u )
时间 。第二 , 课堂输入 的 内容上 , 在 应兼 顾语言 形式和相关 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K ahn还提 出了理想 输入 的条件 :( ) 入是 可理解 的 ; r e s 1输
() 2 输入 是有趣 或相 关 的 ;( ) 入不 按语 法顺 序 进 行 ; 3输 () 4 输入必 须有 足够 的数 量 ( r hn18 :6 Ka e 92 3—7 ) s 3 。前 两者 , 尤其是第一 条是语言 习得 的关键 , 违背 上述 规律必将
了 说 的 重 要 性 , 切 希 望 提 高 英 语 交 际 能 力 。 加 强 口语 训 迫
说 ” 强调 , 言使 用能力不 是教 出来 的 , 随着 时间的推 还 语 是
移, 通过接触 大量 的可理解输入 之后 自然形成 的。可见 , 可 理解输 入 是 习 得语 言 的 关键 , 是 “ 入假 说 ” 核 心。 也 输 的
的一个关 键问题 ,即 怎样 习得 语言 , 其是 外语 。K ahn 尤 rse ( 92 认 为 单 纯 地 主张输 入 是 不 够 的 , 习者 需 要 的 是 18 ) 学
“ 可理解输入 ” cm rhnil i u) 这 样 , ( o pee s e n t , b p 他们 的 内在加 工 机制才能够 运 行。K ahn把这 种 情形 表 述 为 “ 人 假 r e s 输 说 ” 认为输入必须 包括“ l Kahn 92: ) , i-”( rse 18 9 。如果 习 4 得 者 目前的语言能力为 ,那么 , i 语言输入 需要略 高于 ,i 即 i , +1 而且 这种 i +1的输入 必须 在意 义上 是 可 以理 解 的。
可理解输入 , 就没 有语言 习得 。同时克拉 申认为 , 学习者理
解新输入的语言材料有 两个途径 : 一是学习者利用语境 ; 二
是教师对提供 的输入进 行简化。当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资源
不足 以理解所 面 临 的输 入 时可 以借 助语境 推 断 意义。 比 如: 谈话者 的表情 , 手势等 。而教师提供 简化 能确 保学习者
、
K ahn的 “ 入 假 说 ” 论 rse 输 理
输 入假设 (n u hptei 是克拉 申( rse ) 18 ip t y o s ) h s K ah n 在 9 5 年 提出的 , 克拉 申用 于解 释语 言 习得 如 何 发生 的理论 。 是 在 专著 《 r c lsadPatei S cn a gaeA qi . Pi i e n rcc eodL nu g cus np i n i t n (9 2 中 , mse i ) 18 ) K h n将他 的五 大假 说 ( o 习得 一学得 假 说 ;自然顺序假说 ; 监控假说 ; 输入假 说 ;情感过 滤假说 ) 进行 了汇总 , 更对输入假说 的重要地位 予 以了肯定 。他 认 为输入 假说“ 也许是 当今 第二语 言 习得 理论 中惟 一最重 要
第
院
学
报
Vo . 0, . 1 3 No 4 ADr 2 0 . 01
J u n lo a nn UI v r i o r a fXi n i  ̄ l e s i
文章编号 : 0 — 3 2 2 1 )4 06 — 3 1 6 54 (00 0 — 0 1 0 0
导致语言学 习的低效 或无效 。当语言输入大大超出学习者
现有水平 、 缺乏趣 味性或相关性时 , 他们就难 以理 解所 输入
的材料 , 而如 果学 习者 不理解 输入话 语 的含 义 , 么 , 那 此输 入在习得 中就没有 价值 。因此 , 输入材 料的可理 解性 对于
二语习得而言是一个基本 的 、 必需 的要求。也可 以说 , 没有
输入与输 出理论 与 英语 精读教学 中的 口语训练
马 琳
( 州航 海 高等 专科 学校 广
摘
外语 系 , 东 广 州 502 ) 广 17 5
要: 本文从 Kahn的“ r e s 输入假设 ” S an的“ 和 wi 可理解输 出假设” 的理论 入 手 , 析 了在精读 教学 中进行 口语 分
练是社会 和时代发展对英语教学提 出的必然要 求 。口语 训
练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 言运用 能力 的有效 途径 , 是衡 量 也 语 言学 习成果的重要标准 。威尔金斯 曾经说过 ,外 语学 习 “
成 功的标准不应该是学 生能背 多少教 过 的句子 , 知道 多少 语 法规则 , 是他 们 能够 用 所 学 的 知识 创 造 性 的表 达 多 而 少” 。精读课是大学英语 的主干课程 , 要想切 实提高学生 的 口语水 平 , 在精读课 中加强 学生 的 口语 训练 是必 要 的。精 读 教学中 口语练习 活动在适 当合理 的输入 准备 之 后 , 给学 生提供 了演练的机会 , 不但检验 了学 习成果 , 使他们 得到 也 用外语进 行交际的真实 感受 , 一 步提 高了英 语学 习的兴 进 趣 和信 心。本文将 从 K ah n的 “ 入假说 ” 论 和 S a rse 输 理 wn i 的“ 输出假设 ” 理论 分析在 精读 课 中开展 口语训 练 的必 要
训练的理论依据和教 学实践 , 输入和输 出的两个方 面对精读教 学中的口语训 练进行 了探 讨 。 从 关键词 : 可理 解输入 ; 可理解输 出; 精读教 学
中 图 分 类 号 : 39. H1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 的扩大 , 英语学 习者 强 烈地 体会 到
的 一个 概 念 ” K ah n9 29 ,因 为 它 回答 了 语 言 学 习 中 ( rse1 8 :)
避开 目前习得所不能 及 的语 言规 则 , 略高于其 现有 水平 对
的输入有效接受 以利于语 言 习得。虽然克拉 申的 “ 入假 输 设” 理论引起 了广 泛争议 , 这个理论模式是对应用语言学 但 的一个发展 , 它在 某种程 度上在 语言学 理论 和教学 实践之 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 二、 “ 从 输入假说” 看精读教学 中的 口语训练 精读课 中的 口语训 练 , 中的文字输 入材料 大部 分来 其 自于精读教材 , 且 口语活动 的开展也是 围绕课文 开展 的。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