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作者:————————————————————————————————日期:

初一数学应用题工程问题

A 初一数学应用题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公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两个或多个工作效率不同的对象所完成的工作量的和等于总工作量 (2)一般情况下把总工作量设为1 【工程问题】 1. 一件工作,甲独作10天完成,乙独作8天完成,两人合作几天完成? 2. 一件工程,甲独做需15天完成,乙独做需12天完成,现先由甲、乙合作3天后,甲有其他任务,剩下工程由乙单独完成,问乙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全部工程? 3.一批工业最新动态信息输入管理储存网络,甲独做需6小时,乙独做需4小时,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一起做,则甲、乙一起做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4.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两人合作4天后,剩下的部分由乙单独做,需要几天完成?

5.某工程由甲、乙两队完成,甲队单独完成需16天,乙队单独完成需12天。如先由甲队做4天,然后两队合做,问再做几天后可完成工程的六分之五? 6. 一项工作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30天才能完成,乙队单独需要20天才能完成。现在由甲队单独工作5天之后,剩下的工作再由两队合作完成,问他们需要合作多少天? 7、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现在由乙先独做几天后,剩下的部分由甲独做,先后共花12天完成,问乙做了几天? 8. 一个蓄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和一个丙排水管,单独开甲管6小时可注满水池;单独开乙管8小时可注满水池,单独开丙管9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先将甲、乙管同时开放2小时,然后打开丙管,问打开丙管后几小时可注满水池?

9.某车间有1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加工甲种零件5个或乙种零件4个.在这16名工人中,一部分人加工甲种零件,其余的加工乙种零件.?已知每加工一个甲种零件可获利16元,每加工一个乙种零件可获利24元.若此车间一共获利1440元,?求这一天有几个工人加工甲种零件. B 工程问题 1. 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水龙头,单独开甲水龙头4小时可以把空水池灌满,单独开乙水龙头6 小时可以把空水池灌满,灌满水池的三分之二要同时打开甲、乙水龙头多少小时? 2. 甲乙丙仨人合作一件工程,甲乙合作六天完成工作量的1/3,然后乙丙合作两天完成余下任务的1/4,剩下的工作由三人合作五天才完成,他们共得九百元,按劳分配,每人应得多少钱? 3. 甲、乙两人项合作完成一项工程,甲单独做30天完成,乙单独做20天完成,合同规定15 天完成,否则超过1天罚款1000元,甲、乙两个人经商量签了合同。(1)正常情况下,甲、乙两人能否履行合同?为什么?(2)现两人合作了这项工程的75%,因别处有急事,必须调走1人,问调走谁更合适些?为什么?

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八年级数学学法指导 初一匆匆过去,初二迎面而来,如果说一个人成才的基础工程在初中,而这个工程的核心则在初二。所以高度重视认真探索学习方法、研究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一起来就初二学习的内容,学习内外部环境,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探求、分析。 一、初二学习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1、学科上的变化:和初一比较,初二开始添设几何和物理,这两个学科都是思维训练要求较强的学科,直接为进入高一级学科或就业服务的学科。 2、学科思维训练的变化:初二各学科在概念的演化、推理的要求、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方面都提出了比初一更高的要求。 3、思维发展内部的变化:思维发展从思维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已进入新的阶段,即已经炽烈地、急剧地进入第五个飞跃期的高峰。这个“飞跃”期是否会缩短,“飞跃”的质量是否理想要靠两个条件:1)教师精心的指导;2)自己不懈地努力。 4、外部干扰因素的变化:初二正是你性格定型加快节奏,幻想重重的年龄期,常常表现出心理状态和情绪的不稳定,例如逆反情绪发展。这给外部的诱惑和干扰创造了乘虚而入的条件。不要因为这些妨碍自己正常地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指导,破坏了专一学习的正常心理状态。要学会“冷静”、“自抑”,把充沛的青春活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初二学法指导要点。 1、积极培养自己对新添学科的学习兴趣。平面几何是逻辑推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训练,平几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你的思维发展,影响你顺利地完成第五个思维发展飞跃。理化学科是你将来从事理工科的基础,语文的快速阅读和写作训练也在为你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切记勿偏科,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都是你和谐完美发展的第一块基石。 2、用好“读、听、议、练、评”五字学习法,掌握学习主动权。读:读书预习;听:听课;议:讲议讨论;练:复读练习,形成技能;评:自我评价掌握学习内容的水平。 3、在评价中学习,在评价中达标:“在评价中学习”是指给自己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目标的指导和鞭策下学习。“在评价中达标”是指只有进入“自我评价状态的学习”,才能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强烈的自我追逐学习目标,才能高质量、高水平的达到目标。 4、听课要诀:(1)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听;(2)手脑并用,勤于实践议练,勤于笔记,养成笔记的习惯;(3)勇于发言,发问,暴露自己的疑点、弱点;(4)把握重点和难点。对“重点”要“练而不厌”,对“难点”要锲而不舍;(5)形散神不散。课堂上,教师的读、讲、议、练、评活动安排从形式上可能有些“散”,你要积极参与配合,做到45分钟形散神不散;(6)重视每节课的归纳小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就数学而言要学会归纳知识结构、题型、数学思想和方法。 5、重视知识、题型积累,更重视思维训练和能力发展。你要适应21世纪初人才需求的标准,必须是既有知识,又有能力,会思考、会运筹的人。怎样培养自己的能力呢?(1)在听懂双基知识点的同时,着力弄清思路和方法;(2)学会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就是在研究问题的证与解的同时,着力思考多解和多变,自己编一些变条件,变解答过程、变结论的问题;(3)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常言道:“动脑不动手,沙地起高楼”,不可行。新的见解,常出于实践训练之中;(4)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特异思维能力,不要只满足于教师讲的,书上写的解法和证法。一题多解,胜练十题,特异思维的一次成功,就是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 暂时介绍这些初二学法要点,祝同学们学习顺利,成功!

(word完整版)七年级数学应用题分配问题专项训练

分配问题 1、某厂要在5天内完成18台拖拉机的装配任务,甲车间每天能装配2台,乙车间每天能 装配3台,应如何分配两车间的装配任务,使两车间的工作天数都是整天数? 2、有三个桶,容积比为7:8:9,原来甲桶盛水12千克,乙桶盛水200千克,丙桶盛水210 千克,把190公斤的水分别注入三个桶中恰好都注满,求三个桶各注水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粮仓共存粮70吨,甲与乙存粮比为1:3,乙与丙存粮比为1:2,求甲、 乙、丙三个粮仓分别存粮多少吨? 4、三台拖拉机工耕地228亩,已知甲、乙两拖拉机耕地的亩数比是1:2,乙、丙两拖拉机 耕地的亩数比是5:3,求三抬拖拉机各耕地多少亩? 5、地板砖厂的坯料由白土、砂土、石膏、水按25:2:1:6的比例配制而成,先将前三种坯 料称好,共5600千克,应加多少千克的水后搅拌?这前三种坯料各称了多少千克? 6、某农户养鸡鸭一群,卖掉15只鸭后,鸡鸭只数比为2:1,在此以后,又卖掉45只鸡, 这时鸡鸭只数比为1:5,则该农户原来养鸭的只数是多少?

7、红旗机械厂生产甲、乙两种机器,甲种机器每台销售价为4万元,乙种机器每台销售价 为5万元。 (1)为使销售额达到120万元,若两种机器要生产,则应安排生产甲、乙两种机器各多少台? (2)若市场对甲种机器的需求量不超过20台,对乙种机器的需求量不超过15台,工厂为确保120万元销售额,应如何安排生产计划? 8、某仓库有甲种货物20件和乙种货物29件要运往百货公司.每辆大卡车每次可运甲种货 物5件或运甲种货物4件和乙种货物3件;每辆小卡车每次可运乙种货物10件或运甲种货物2件和乙种货物5件.每辆大卡车每次的远费为300元,每辆小卡车每次的远费为180元. (1)用大卡车运甲种货物,小卡车运乙种货物,需大、小卡车各几辆次? (2)大、小卡车每次都同时装运甲、乙两种货物,需大、小卡车各几辆次? (3)(1),(2)两种运输方案哪一种的运输费用省,较省一种的运输费用是多少? 9、某厂生产A,B两种不同型号的机器,按原生产计划安排,A型机的生产成本为每台3 万元,B型机的生产成本为每台2万元,完成全部计划的总成本为69万元.进一步核算发现,若把原计划中A型机的产量增加5台,B型机的产量减少5台,则A型机的成本将降为每台2.5万元,B型机的成本升为每台2.1万远,生产的总成本为64.7万元. 求原计划中A,B两种机器共生产多少台.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有答案)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 方法总结:总数量相等或对应成比例。 1、某车间每天能制作甲种零件500只,或者乙种零件250只,甲、乙两种各一只配成一套产品,现要在30天内制作最多的成套产品,则甲、乙两种零件各应制作多少天? 2、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4条桌腿,1m的立方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制作400条桌腿,现有12m的立方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 3、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一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配两螺母,为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则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4、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用1立方米钢材可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现要用6立方米钢材做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B两种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5、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6、红光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学生服一批,已知每3米长的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计划用600米长的这种布料生产学生服,应分别用多少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才能恰好配套?共能生产多少套? 练习: 1、包装厂有42人,每个人平均每小时生产圆片120片,或长方形片80片,将两张圆片与一张长方形片配成一套,问如何安排工人? 2、用铝片做听装饮料瓶,每张铝片可制瓶身16张或制瓶底43张,一个瓶身和两个瓶底可配成一套,有150张铝片,用多少张制瓶身和多少张制瓶底? 3、某工厂计划生产一种新型豆浆机,每台豆浆机需3个A种零件和5个B种零件正好配套已知车间每天能生产A 种零件450个或B种零件300个,现在要使在21天中所生产的零件全部配套,那么应安排多少天生产甲种零件,多少天生产乙种零件? 4、某车间有工人16名,每人每天可加工甲零件5个或乙零件4个,已知每加工一个甲零件可获利16元,美加工一个乙零件可获利24元,若此车间一共获利1440元。则这一天一共有几名工人加工甲零件?1、答案:解设甲制x天,那么乙制(30-x)天 500=250(30-x) 500x+250x=7500 x=10(天) 答甲制10天,乙制20天。 2、答案:解:设用x方做桌腿。 400 8012 4009608 ) 480960 x x x x x x ?- - =( = = =2 答:用2方做桌腿,10方做桌面。 3、答案: ()() 22 21200200022 2400440002000 440044000 10 10 221012 X X X x x x x x - =- =- = = -= 解:设生产螺钉人,生产螺母人。 答:生产螺钉人,生产螺母 人。 4、答案: () 6 4036240 1201440240 1202401440 3601440 4 642 4 ,2. A x B x x x x x x x x x A B - ??=- =- += = ? = -= 解:设作的立方米的()立方米 答:立方米作立方米作 5、() 85) 162 10853 48170020 681700 25 852560 2560 x x x x x x x x - = - =- = = -= 解:设应安排人加工大齿轮,(人加工小齿轮. 人 答:应安排人加工大齿轮,人加工小齿轮 6、答案: 32 3 3 2 331 600- = 31 2 =360 600-360240 240360 240240 x x x x x ÷= = 每米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件, 或做裤子条,则每件上衣用布米, 每条裤子用布米 解:设做上衣用米布料,做裤子用(600-)米. 答:(套)做上衣用布米, 做裤子用布米,共能生产套。

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进了初中发现数学变难了,数学成绩下降了.分析:在小学阶段,由于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学生即使学法较差也能通过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绩.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及学习内容的加深拓宽,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由文字发展到符号,图形……,学习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也要发生变化.如果还是用小学时的方法对待,将会因学不得法而使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而成为学困生.而且数学学习的好坏会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初一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预习课本,学会研究 预习时应做到: 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内容. 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做到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预习过程同时更是一个研究过程. 2,注重课堂,提高能力 在听课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 (5)听好课后小结.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3,作好笔记,加强记忆 作好笔记要求: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自己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4,做好作业,探讨规律 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要求: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要求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学会(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 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开始可有意识模仿,训练,逐步使自己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坚持"两先两后一小结"(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写好每个单元的总结)的学习习惯.从而总结出规律. 新学期开始,又一批新生进入初中,伴随着课程的增多及学习内容的加深拓宽,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由文字发展到符号、图形……,学习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也要发生变化, 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而成为学困生。而且数学学习的好坏会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

初一学生数学学法指导

初一学生数学学法指导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偏重于对教的研究。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对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很少问津。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法,而且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法。新教学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学习方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高低,而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由于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学生即使学法较差也能通过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绩。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及学习内容的加深拓宽,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由文字发展到符号、图形……,学习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也要发生变化。如果还是用小学时的方法对待,将会因学不得法而使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而成为学困生。而且数学学习的好坏会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进行数学的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和形式谈几点浅见。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从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可把学法指导的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读法”指导 初一学生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读数学书,在读的过程中,沿用小学的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既不能读懂,更无法读透,且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读数学书呢?平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并能粗略掌握本章节知识的概貌,重、难点;二是细读。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领会其实质及其因果关系,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以便求教);三是研读。要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讨书本知识安排意图,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把书本读“薄”,以形成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2.“听法”指导 “听”是直接用感官去接受知识,而初一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果下降。因此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1) 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 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3) 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预习中不理解的或有疑问的知识点);(4) 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5) 听好课后小结。 3.“思法”指导 “思”指学生的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初一学生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中,思维狭窄。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指导时,应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1) 敢思、勤思、随读随思、随听随思。在看书、听讲、练习时要多思;(2) 善思。会抓住问题的关键、知识的重点进行思考;(3)反思。要善于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分配配套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解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分配、配套问题处理方法 二、教学难点:1、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寻找配套关系式、列出方程 三、教学流程:配套问题在现实中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如螺钉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等。我认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引例: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 本题已知条件:①分配生产螺钉和螺母的人数共22人;②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③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④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 其中本题的配套关系是: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即螺钉数:螺母数=1:2。 解法一: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则一天生产的螺钉数为1200x个,生产的螺母数为2000(22-x)个。 根据题意,得: 1200x:2000(22-x)=1:2

解得x=10,22-x=12。 答: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安排10人生产螺钉,12人生产螺母。 解法二:设法同上(略)。 1200x/1=2000(22-x)/2 下面解法同上。 解法三:设法同上(略)。 2×1200x=2000(22-x) 下面解法同上。 四、例题练习 例1、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每天挖的土方等于每天运走的土方. 解:设安排x人挖土,则(48-x)人运土,一天可挖土5x方,一天可运土3(48-x)方。 根据题意,得: 5x=3(48-x), 解得x=18,48-x=30 答:每天安排18人挖土,30人运土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例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在有36张白铁皮,用多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_年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有哪些你知道吗?我们不但要努力学好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更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起来看看_年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查阅!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分类 有理数 正整数 含正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正分数 零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含负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有理数的另一种分类 整数自然数 0负整数 有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分数 想一想:零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正整数吗?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 零是整数;自然数一定是整数;自然数不一定是正整数,因为零也是自然数;整数不一定是自然数,因为负整数不是自然数.判断正误: ①不带〝-〞号的数都是正数()②如果a是正数,那么-a一定是负数()③不存在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④0℃表示没有温度()

知识点二:数轴 1.填空 ①规定了的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要素)的直线叫做数轴. ②比-3大的负整数是_______;已知m是整数且-4 3.选择题 ①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所表示的数是()A整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 ②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B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 C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D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知识点三:相反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侧且离原点距离相等.1.填空 ①-2的相反数是;它的倒数是;它的绝对值是. ②|-3|的相反数是;它的倒数是;它的绝对值是. ③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0;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和-1;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2.选择 ①若a和b是互为相反数,则a+b=() A.–2a B.2b C.0 D.任意有理数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的相反数是 0.25B.4的相反数是-0.25 C.0.25的倒数是-0.25 D.0.25的相反数的倒数是-0.25 ③用-a表示的数一定是()A.负数 B.正数 C.正数或负数 D.都不对 A.–1 B.1 C.±1 D._.判断 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旁()②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它就成了一个负数() ③只要符号不同,这两个数就是相反数() 知识点四: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所对应的点离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0的绝对值是0;(4)|a|大于或者等于0.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

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问题:进了初中发现数学变难了,数学成绩下降了。 分析:在小学阶段,由于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学生即使学法较差也能通过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绩。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及学习内容的加深拓宽,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由文字发展到符号、图形……, 学习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也要发生变化。如果还是用小学时的方法对待,将会因学不得法而使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而成为学困生。而且数学学习的好坏会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初一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从同学学习的几个环节可把学习方法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读的方法初一同学往往不善于读数学书,在读的过程中,沿用小学的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既不能读懂,更无法读透,且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那么如何有效地读数学书呢? 平时应做到: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并能粗略掌握本章节知识的概貌,重、难点;二是细读。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领会其实质及其因果关系, 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以便求教 ;三是研读。要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讨书本知识安排意图, 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形成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2.听的方法“听”是直接用感官去接受知识,而初一同学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果下降。因此应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1 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 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 (3 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 (尤其是预习中不理解的或有疑问的知识点 ; (4 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5 听好课后小结。 3.思考的方法指导 “思”指同学的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善于思考则学得活, 效率高;不善于思考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初一学生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中,思维狭窄。因此在学习中要做到:(1 敢于思考、勤于思考、随读随思、随听随思。在看书、听讲、练习时要多思考; (2 善于思考。会抓住问题的关键、知识的重点进行思考; (3 反思。要善于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4.问的方法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不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初一同学往往不善于问,不懂得如何问。因此, 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应掌握问问题的一些方法,主要有:(1 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 (2 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 (3 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 (4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此外,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专题练习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专题练习 1、分配问题 例题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 问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变式1:某校组织师生春游,如果只租用45座客车,刚好坐满;如果只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一辆,且余30个座位.请问参加春游的师生共有多少人? 2、调配与配套问题 变式1: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现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 变式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片可制盒身10个或制盒底3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配套,又能充分利用白铁皮? 变式3:一台挖土机和200名工人在水利工地挖土和运土,已知挖土机每天能挖土800立方米,每名工人每天能挖土3立方米或运土5立方米,?如何分配挖土和运土人数,使挖出的土能及时运走? 3、利润问题 (1)一件衣服的进价为x元,售价为60元,利润是______元,利润率是_______. 变式:一件衣服的进价为x元,若要利润率是20%,应把售价定为________. (2)一件衣服的进价为x元,售价为80元,若按原价的8折出售,利润是______元,利润率是 __________. 变式1:一件衣服的进价为60元,若按原价的8折出售获利20元,则原价是______元,利润率是 __________. 变式2:一台电视售价为1100元,利润率为10%,则这台电视的进价为_____元. 变式3:一件商品每件的进价为250元,按标价的九折销售时,利润为15.2%,这种商品每件标价是多少?

初一数学调配问题

调配问题: 1、甲车队有50辆汽车,乙车队有41辆汽车,如果要使乙车队数比甲车队车数的2倍还多 1辆,应从甲车队调多少辆车到乙车队? 2、某厂甲车间有工人32人,乙车间有62人,现在从厂外招聘新工人98名分配到两个车间, 问应该如何分配才能使乙车间的人数是甲车间人数的3倍? 2、某班学生分两队参加劳动,其中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2倍,后因劳动需要,从甲队抽 调16人支援乙队,使得甲队人数比乙队人数的一半少3人,求甲、乙两队原来的人数? 年龄问题: 4、爸爸15年前的年龄相当于儿子12年后的年龄,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时,爸爸多 少岁? 5、10年前田芸的年龄是她女儿的7倍,15年后田芸的年龄是她女儿的2倍,现在母女俩的 年龄各是多少岁? 6、妈妈今年40岁,恰好是小红年龄的4倍,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

分配问题: 7、学校新进若干箱教学设备,某班同学去运,若每人运8箱,还余16箱;若每人运9箱, 还缺少32箱,这批设备共有多少箱?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8、某班举办一次集邮展览,展出的邮票若平均每人3张则多24张,若平均每人4张则少 26张.这个班有多少学生?一共展出了多少张邮票? 9、某班同学利用假期参加夏令营活动,分成几个小组,若每组7人还余1人,若每组8人 还缺6人,问该班分成几个小组,共有多少名同学? 配套问题: 10、某服装厂加工车间有工人54人,每人每天可加工上衣8件或裤子10条,应怎样合理分 配人数,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上衣和裤子配套? 11、用铝片做听装饮料瓶,每张铝片可制瓶身16张或制瓶底43张,一个瓶身和两个瓶底可 配成一套,有150张铝片,用多少张制瓶身和多少张制瓶底? 12、某车间工有75名工人生产A、B两种工件,已知一名工人每天可生产A种工件15件 或B种工件20件,但要安装一台机械时,同时需要A种工件3件,B种工件两件才能配套。该车间应如何分配工人生产,才能保证连续安装机械时,两种工件恰好配套?

初一数学学法指导-1.doc

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赞皇二中七年级数学组 初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小学,下启高中,所以初中的学习至关重要。而初一是初中的基础,所以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是成功的前提。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相对简单。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数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总结是非常必要的。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几点数学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1.预习的方法。 (1)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 (2)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前后联系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听老师讲解知识的前后联系,重点问题如何思考解决。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听课的方法。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分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 “思”是指学生思维。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简要分析和方法;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数学课堂的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3.课后温习稳固及完成作业的方法,在温习稳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 (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以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做作业时应注意:

初一一元一次方程的分配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分配问题 1、某三轮车厂有95名工人,每人每天能生产车身9个或车轮30个,要使每天生产的车身和车轮恰好配套(一个车身佩三个车轮),应安排生产车身和车轮各多少人? 2、一张方桌由一个桌面和四条桌腿组成,用1立方米木材可制作50个方桌桌面或300条桌腿,现有5立方米木材,若做成的桌腿和桌面恰好配套,能做成方桌多少张? 3、第二实验学校准备星期天组织七年级学生去郊游,如果学校租用若干辆45座客车,则有15人没有座位,如果租用同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一辆,其余车恰好坐满,已知租用45座客车的日租金为250元,60做客车的日租金为300元,那么该校租用哪种客车更合算,租用几辆车? 4、红光服装厂要生产一批学生服,已知每3米长的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计划用600米长的这种布料生产学生服,应分别用多少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才能恰好配套?共能生产多少套? 5、张婶去布店买了28米的红布和黑布,其中红布每米3元,黑布每米5元,结账时售货员错把红布算做每米5元,黑布每米3元,结果收了张婶108元钱,是布店受了损失,还是张婶多付了钱?请说明你的理由。

6、初一(8)班部分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所有男同学带红帽子,一个男同学说:“我看到红帽子是黄帽子的三分之一。”一个女同学说:“我看到黄帽子是红帽子的2倍。”你知道有多少学生吗? 7.有一个班的同学去某游乐园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人。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8.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 9.某水利工地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 10.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现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

(word完整版)初一数学学习学法指导

初一数学学习学法指导 邯郸市第十中学梁雅英 一个学生从小学迈入中学,其认知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在中学数学认知上,从初识到深知,从具体到抽象,从文字到符号,由静态到动态等等都要求学生在思维方法、实践能力等方面能够及时转变、及时适应,但事实上却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学生没能转变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加上学生自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欠缺,致使一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者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是在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因此注重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里我仅就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谈几点看法: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即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等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进行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所以不善于预习。预习流于形式,根本不去进行此活动或仅是草草看一遍,也找不出问题和疑点。 针对以上现象,要对学生预习方法给予正确指导: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是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做出记号,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三是研读,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讨书本知识安排意图,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预习前教师可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进行预习。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分配问题

配套问题: 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1个螺钉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有多少? 1、某车间加工机轴和轴承,一个工人每天 平均可加工15个机轴或10个轴承,该车间共有80人,一根机轴和两个轴承配成一套。问应该多少个工人加工机轴或轴承才能使每天生产的机轴和轴承正好配套? 2、某车间有60名工人,生产一种螺栓和螺 帽,平均每小时能生产螺栓15个或生产螺帽10个,若1个螺栓配2个螺帽,应分配多少人生产螺栓和螺帽,才能刚好配套?3、包装厂有工人42人,每个工人平均每小 时可以生产两张圆形铁片与和一张长方形铁片配套成一个密封圆筒,问如何安排工人生产圆形或长方形铁片能合理的将铁片配套? 4、某车间有工人60人,生产一种螺栓和螺 帽,平均每人每小时生产螺栓15个或螺帽10个,应分配多少人生产螺栓,多少人生产螺帽,才能使生产的螺栓和螺帽刚好配套? 5、某服装厂生产服装,已知没3米长的布 料可以做2件上衣或3条裤子,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一套,计划用800米长布料生产服装,应分别用多少米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才恰好配套,功能生产多少套?

6、学校有一批木料想做成课桌,一张课桌 由一个桌面和四条桌腿组成,如果1立 方米木料可以制作桌面50个或做桌腿 300条,现有木料10立方米,请你帮助 设计一下,用多少木料做桌面,多少木 料做桌腿,恰好配好多少张桌子? 7、服装厂生产某种型号的学生服装一批, 已知3米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 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仓库内存有这样的布料600米,应分别 用多少米布料做上衣,多少布料做裤子 才能恰好配套? 分配问题 1、新建的某住宅区内,计划投资1.8万元 种玉兰树和樟树共80棵,已知苗圃负责 种活以上两种树苗的价格分别为玉兰 树:300元/棵,樟树200元/棵,问可种 玉兰树和樟树多少棵?2、某水利工地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 没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应 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出的土及时 运走? 3、某工程需动用15台挖土和运土机械,每 台机械每小时可以挖土3立方米或运土 2立方米,为了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 应如何安排? 4、某部队派出一支25人组成的小分队参 加防汛抗洪斗争,若每人每小时可装泥 土14袋或每2人每小时可抬泥土14袋,如何安排好人力,才能使装泥和抬泥密 切配合,而正好清场干净?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及重要性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及重要性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的:"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从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来看,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新世纪,人们将面临知识不断更新,学习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事情,一方面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数学学习的常用方法 我国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看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初中一年级,要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显得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多元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目的在于使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

(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名人的故事,激励学生,我结合《数轴》一课的内容,在班上讲述笛卡尔在病床上发现数轴,最终开创了用数轴表示有理数的故事。让孩子懂得了获得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方法才是关键。在班级中,我多次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黑板报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 (2)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方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基础。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烈,但学习的持久性不长,如果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概率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学引入时,我根据学生喜欢玩扑克牌的爱好,和他们来讲扑克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的课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2>锻炼学习数学的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认为应该以练习为主,在初一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典型例习题及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典型例习题 1、分配问题: 例题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问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变式1:某水利工地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 变式2:某校组织七年级师生春游,若单独租用45座的客车若干辆正好坐满,租金每辆250元,若单独租用60座的客车可少租1辆,且有30个空余座位,租金每辆300元. (1)该校参加春游的师生共有多少人? (2)如果这两种车都租用了,且60座的车比45座的车多租了一辆,这样租车的总费用要 比单独某一种车辆更省钱,求按这种方案租车需要租金多少元? 2、匹配问题: 例题2、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变式1: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5个才能配成一套,现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 零件的天数? 变式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片可制盒身10个或制盒底3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 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配套,又能充分利用白铁皮? 3、利润问题 例3 、一件商品每件的进价为250元,按标价的九折销售时,利润为15.2%,这种商品每件标价是多少? 变式1:一件衣服的进价为x元,售价为60元,利润是______元,利润率是_______;一件衣服的进价为x元,若要利润率是20%,应把售价定为________. 变式2:一件衣服的进价为x元,售价为80元,若按原价的8折出售,利润是______元,利润率是__________. 变式3:一件衣服的进价为60元,若按原价的8折出售获利20元,则原价是______元,利润率是__________.;一台电视售价为1100元,利润率为10%,则这台电视的进价为_____元. 变式4:一件夹克衫先按成本提高50%标价,再以八折(标价的80%)出售,结果获利28元,这件夹克衫的成本是多少元? 变式5: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20%标价,然后打九折出售,售价为270元.这种商品的成本价是多少? 变式6: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买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4、工程问题: 例4.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乙合做,需几小时完成这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