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题画诗研究

宋徽宗题画诗研究
宋徽宗题画诗研究

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宋徽宗题画诗研究

学生姓名:崔灵灵指导教师:杨万里

内容提要: 宋徽宗赵佶,作为一代天子,以其字画而出名。他不爱江山爱丹青,他的“瘦金体”为人称道,除此之外还留有三百多首诗歌,题材可分为宫词,道教,题画三部分。本文旨在从徽宗所作诗歌中选取其题画诗进行研究,主要从其创作理念出发,并结合徽宗的文人画观念,得出徽宗题画主张的“格物穷理”的写实技法,“工笔入诗”诗画相融的创作理念。最后,还要考虑到徽宗作为一代帝王,特殊的身份地位带来的非凡影响力,徽宗对院体绘画产生的影响亦值得我们重视,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关键词: 宋徽宗,题画诗,创作特点,文艺论

A Study of Song Huizong 's Painting Poems

Abstract:Song Huizong Zhao Ji, as a generation of emperors, known for it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e does not love Jiangshan love Danqing, his "thin body" is commendable, in addition to leaving more than 300 poems, themes can be divided into palace, Taoism, painting three parts.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poems of Huizong from the poems of Huizong, mainly from its creative ideas, combined with Huizong literati painting concept, obtained Huizong paintings advocate "lattice poor" realistic techniques, "pen into poetry "Poetry and painting blend of creative ideas,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Finally, combined with Huizong as a generation of emperors, the special status of the extraordinary influence of the status, Huizong on the impact of the painting is also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the impact of future generations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Key words:Song Huizong ;Painting Poems;Creation Features;Literary Theory

引言

题画诗,简单来说,就是在图画的作用之下而生的一种形式。它是诗画交融的艺术品,是将诗画两种不同的艺术相互结合的最为典型的体现。换言之,题画诗的形成是诗歌与绘画两种不同艺术联姻的结果,那么题画诗便可实现诗与画的融会,彼此交流,然其实质是诗,故而文学性和诗学性犹是其基础特征。

题画诗作为我国传统诗歌文化的精彩一笔,它发轫于六朝,于唐代步步发展,宋代更是达到一种可观的规模,及至元明清三代,大放光彩,可谓源远流长。宋代绘画艺术的繁荣发展为题画诗的大力创作提供了土壤。同时,在题画诗的发展过程中,书法的发展对题画诗繁荣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清代方薰在其《山静居画论》有谈到:“高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1,此话点明,历来的题画诗除了具有表现题画作者艺术思想的功效之外,还有着画家用来“补画之空缺”的用处。宋徽宗1方薰.山静居画论.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

赵佶,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位天子,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画家皇帝与“道君”皇帝。作为君王,徽宗未尽得帝王保国安民的职责,时有语:“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2,元代脱脱在撰写《宋史·宋徽宗记》时,更是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3!由此观之,历史上对徽宗之君王身份的评价明显极为不高,而宋徽宗却拥有登峰造极的艺术造诣,无论是他那流芳百世的字画,或者是墨笔勾画的个人创作,都是为人称道的艺术成果,可以说是徽宗时代乃至中国书画史上的艺术大家。

徽宗诗书画融为一体,题画诗更是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旨在从徽宗所作诗歌中选取其题画诗进行研究,主要从其创作理念,并结合徽宗的文人画观念,并且分析徽宗帝王身份下其题画诗及其文人画理念对同时代和后世的影响。通过分析徽宗题画诗,以丰富目前书画及文学领域对徽宗文学作品研究,从而把握徽宗的文艺思想。

一、宋徽宗题画诗创作概况及其特点

㈠徽宗题画诗创作

宋徽宗赵佶作为北宋最有文学才能的天子,他一任手中的山河凋零,却只爱挥毫泼墨,他大力发展了宫廷院体画作,积极主张文人画创作,除此之外,还创作了三百多首诗歌,其主体是宫词,主要描绘帝王的宫廷生活。而其亦有一定的题画诗传之于世,同时,徽宗的题画诗因为表达描绘的层面丰富,且题画诗的体裁变化丰富,才可以称得上是徽宗诗歌创作的精华。

徽宗一生的作品,在文学创作方面,主要有三卷作品。分别收录于《宣和御制宫词》第三卷,还有《宋徽宗词》一卷。本文欲研究宋徽宗的诗,是从《全宋诗·宋徽宗诗》中进行查找。共其中,徽宗诗歌的主体创作,是他的宫词。在徽宗的三百多首诗歌,宫词占有296首之多,体式上是七绝。徽宗崇尚神仙道教的境界,为此也进行了一定的创作,据统计,徽宗作品中有关道教思想的作品不下五十多首,而具体到题材方面,无外乎太清、上清等等。

而收录于其中的题画诗有13首,关于徽宗题画诗可以在体式和体裁方面加以划分,以把握徽宗题画诗创作。为了表达更为清晰和可靠,笔者做了一个小小的整理工作。下面,采用表格的形式,直观分析:

2史乐民.剑桥中国五代宋朝史(上册).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09,562.

3 (元)脱脱等.北京:中华书局,1977.

㈡题画诗创作特点

很明显,我们可以通过上图这一简单的表格形式,分析其创作特点。徽宗题画诗虽然不多,却因其诗歌涉及的体式、题裁的丰富多样而成为精华部分。比如徽宗题画诗涉及的花鸟、山水和人物,可以说是古代工笔绘画的三大类皆有涉及。而作诗所采用的七律、七绝等体式,亦将徽宗文学才能加以展示,让人不禁感叹徽宗的创作能力。为此,得出徽宗的题画作品是有着具有着一定的文学价值,由此徽宗的文学才能可见一斑。那么大体说来,徽宗题画诗有着如下特点:

⒈工笔入诗,刻画细腻

徽宗题画,是题于自己的画作之中。徽宗擅画,尤长于工笔花鸟画的描绘,而徽宗这种在绘画上的个人习惯和绘画手法也于无形之中,渗透于他有关景物描写的作品中,体现在题画诗中。如其: “彼关弯曲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题祥龙石图》)4

“深村竹树不知春,远水残霞接断津。”(《题古村图》)5

“消受南薰一味凉,藕丝新织舞裙长。”(《荷花仕女图》)6

“软绣屏风小象床,细风亭馆玉肌凉。”(《涤砚仕女图》)7

上述诗句,不论其反映的主题如何,徽宗都着眼于画,细腻描写。无疑,这成为徽宗题画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诗句描摹刻画的精确细致,是徽宗于诗歌创作中,不自觉地以一位画家身份的视角,

4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069

5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075

6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075

7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076

去观察眼前所见之景,并将其绘画的构图,着色带入诗句。当然,这一特点在徽宗的宫词中也有体现。如其:

“一组四十三写桌案摆件:

珊瑚植立壮林峦,翡翠躜岏作小滩。

二组第九写墨具:

预遣丹青模巧样,百花云里更盘龙”8。

徽宗作诗,目之所及皆入诗来。细微生活的一物一景都成了徽宗富有诗情画意的文人生活的点缀。想来这这种安闲自在的心境是徽宗帝王心态的反映,那桌案摆件,绘画墨具等是取自于为当时诟病的花石纲,可以说是徽宗朝代为世所不容的一大指责,诚然徽宗算不上明君贤帝,确也不顾百姓为花石纲所受之苦。抛开所有的事实与成见,为徽宗进贡的花石确精致玲珑。而徽宗一支墨笔成功地将其刻画,富有意趣。此为徽宗艺术之才,体现在文学中,其诗作亦值得我们认可。

⒉画上题诗,诗画交融。

周积寅先生在其《中国画论辑要》中说,“唐代及其以前的题画诗,并未题在画上,宋代,由于文人画行动的掀起,题画诗有了进一步的起色。文同、苏轼、米芾、米友仁等,作了大量的题画诗,但多数可能题在画前或跋在画后。有画迹可考的,在画上题诗的,当推宋徽宗赵佶第一人”9。

此语可作对徽宗题画诗之妙的肯定。试看杜子美的题画作品,其诗形容性质的用词丰富多样,具体在画面的整体表现上,身为画家的徽宗是略胜一筹的。试看杜甫的题画诗《戏未韦偃双松图歌》曰: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僵少。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磋神妙。

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松根胡僧憩寂寞, 鹿眉皓首无住著。偏袒右臂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韦侯韦侯数相见, 我有一匹好东绢。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

请公放笔为直干。”10

于诗歌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衬托出韦偃之画作不凡,杜甫在介绍韦偃之前,采用对比的方式,他选择先列举出另一名擅长画松的大家,此人名叫毕宏,进行比较。接着,杜甫开始对松树进行细致刻画:剥蚀皮裂的松干,干枯无力,奄奄一息;它的枝叶回曲,显得干涩可怕,不足为美。后又以“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这两句分别描述这画面的枯淡与浓润部分,“叶里松子僧前落”一句道尽松子落入树下,潇洒自得的僧人任其飘落,自是不予理会,何其传神。

8宋金萍.徽宗宫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9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55

10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卷9,757

此为杜甫题画诗所作,不难看出,杜之题画,描写更为忠实,诗人极尽描绘之才,不可谓不细腻。然徽宗的题画却与之有着不同的意味,试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我们观察他的《腊梅山禽图》,图画上有梅,长势自右横生,于空白处题一五言曰: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

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11。

对于这首诗歌,不能忽略掉的是,徽宗用他的瘦金体书写,并选择将其题写在这幅图画的空白位置,诗书画印得以交融。这样一来从某种审美的角度,保持了图画的平衡感觉。

一首五言,寥寥几笔,将腊梅、山禽放置于画中,无论“矜逸态”亦或是“弄轻柔”,都是些细小而又富有感情的描绘。而后“已有”、“千秋”两句更多的是徽宗于画于诗之外有关自己的一种感悟感叹,读来已是深刻。

题画诗到了宋代,诗与画在形式上渐趋于融和。早在宋之前五代时期,作为题画诗发源的关键时期,提倡诗画并存,这是个颇具深刻意义的主张。但如何达到诗歌与绘画形式的一体化,结束过去那种分离的局面,无疑是当时领域所欠缺的。后来发展至宋代,才出现诗人开始在画面上题写诗歌。他们选择在画面的尾部或者画的前面题诗,或者是别出心裁地题写在画中景物的缝隙中。

然而徽宗在题画方面毕竟是卓越不凡的,综观题画发展,摩诘,东坡在题画作品的倾向上是有想通之处,二人立足整体,讲究和谐,又巧妙融汇。徽宗相较于二人的题诗于画外,别出心裁将诗入画内的做法是值得称道的。

相比于以上题画方式,徽宗皇帝赵佶,却打破惯例,开始画面中间的留白处、十分显眼的位置题诗,比如他的名画《腊梅石禽图》,这标志着题画诗真正地走向了成熟。

二、宋徽宗题画诗中的文艺思想

㈠文人画观念及其诗画理论

徽宗历来被认为是院体画的代表,诚然其“宣和体”或“院体画”辉煌徽宗朝一时,但提及徽宗与文人画时,更多的是认同二者的影响问题,即徽宗是受到文人画的创作的影响,然事物之间总有着某些难以明说的渊源,前者带给徽宗的灵感,亦鼓励着他不懈探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徽宗绘画达到了诗书画的完美统一,这一典型的文人画外部特征,首先是在徽宗时代成为固定形式的。那么,更加强调立足于自我心灵感悟,于素色宣纸上勾勒,亦挥毫泼墨,依从内心,具有一定的审美趣味,便成了徽宗主张的文人画观念。

11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077

⒈“以诗入画”

宋徽宗喜爱工笔花鸟,不能忽略的是,徽宗在天子与众不同的审美理念之上,不但主张融入了个人的心理观念和一定的人情世态,而且还十分注重画品,他认为一个人创作的图画如何,直接可以反映出这个人某些特定的素质,这是对画家艺术素质的考察和认可。画家不只是作画,还要有着一定的思想和文化,可以于画中寻得景物之美,又可在画外觅到物外之趣。

试观前世绘画诗作,主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根本规则,宋徽宗看重“以诗入画”,将绘画所存在的所有个人心理呈现图画之上。当时的院体画家的文化修养水平并不高明,为将徽宗的绘画要求落实于笔尖画中,也是为了提高院体画家的绘画水平与理解能力,寻求思想的深刻。为此,画院的审查,首先在立题的选择上,摒弃了从前的具体事物命题,而转向以某些饶有趣味的诗句,如“踏花回去马蹄香”、“深山藏寺院”等等,这样的深邃思想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徽宗乐于这样的命题,亦成为选拔绘画人才的一种途径。这种通过画学得以入门的考试制度,并通过诗句的命题选拔,以此显示出徽宗时代对文学格外认同的文人画观念。此时的作画似乎是增加了很深的难度,作画已不单单是纸笔间的勾勒,起主导地位的是其思想的左右,是精髓,是选取人才的标准。当然,这些被广泛推行的主张,也从侧面反映出徽宗是除却帝王之外的文人身份。

⒉“比德”意象

徽宗本人崇尚道教思想,而且在他的诗歌中创作有关道教题材的诗作五十多篇,而他本人又自号道君皇帝。但在徽宗的题画诗创作中,“比德”这一概念的运用,让我们把眼光投向儒家。儒家的美学理念富有内涵,它倾向于“美”与“善”的同步问题,讲求“温柔敦厚”。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皆有着自己的习性与特点,世人的创作,免不了取材于周身的世界,通过描写或歌颂他物,表达内心的愿望等等。从诗三百的“关雎”到屈原大夫的“美人香草”,无疑都是有力的史证。又如,《论语·子罕》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松木不是惧寒之物,历来受到赞颂,借松柏之品格来喻其坚忍之美德。

题画诗,论其性质可谓诗歌。《尚书·尧典》:“诗言志”13,徽宗擅长花鸟意象,而对于花鸟的选择,亦有着他的道理。诸如《题祥龙石图》、《题瑞鹤图》、《题芙蓉锦鸡图》等等,其中的祥龙、瑞鹤,锦鸡,不知不觉里,褪去一般范围里的身份,借天子的笔墨,韵味深长了。不仅如此,其题画诗将这种“比德”作用发挥出来。以《芙蓉锦鸡图》为例。于画中,徽宗作五绝一首曰: “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

12 [清]孙星衍撰,陈抗等点校.十三经清人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6,187

13 [清]孙星衍撰,陈抗等点校.十三经清人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6,71

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鷖。”14

正如这幅图画的题名所言,于这幅图画,画了一株盛开的芙蓉花,虽至凄冷的秋天,这娇艳的花朵犹如凌寒的松竹,不动不摇。而图画中的另一种生物——锦鸡,则无比精神,它安逸栖息,一派祥和。《韩诗外传》曰“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鸡有此五德”15。

《芙蓉锦鸡图》一图,是“比物以德”的运用。众人皆重视为人处世的五种德性,即文、武、勇、仁、信。这五种道德是儒家首倡的教养德性。徽宗作此图,于画中描绘了一只外形斑斓的锦鸡,它精神抖擞,又安逸栖息。无疑,赵佶此画,是“比物以德”的观念与人世德行完美结合的示范。他描绘锦鸡,又在歌颂儒家的五德,不得不说,徽宗用意的深刻。图中的锦鸡,富贵适意,神采飞扬,像极了意气风发的徽宗天子,对锦鸡崇高品行的认可,不妨说是自我比喻。无论是从画作上还是从这一意象的选择描绘上,身为天子,徽宗有着一定的政治心态,他毫不掩饰自己政治的太平长安。

徽宗时代的花鸟画,生机盎然,加之以古代诗句入题,更是富有文采和趣味。至于上文提及的比德一说,纵观前代的创作以及当时的院体画作,实在寥寥无几。想来,这也是徽宗时代的重要一举,值得深思。

⒊“格物穷理”,独特写实技法

徽宗作画强调要求作家更加感性地对待生活。在徽宗当朝的时期,理学正值社会的浪尖。这种盛行思想左右着当时文人画作的方向,画风的突变无疑是对同时期“格物致知”的精神的适应与支持,不仅影响画家在图画产生中,转向自身内在知识的改进,而且,于表现更多的绘画技巧中,更加注重“理”趣的运用,这远远打破了描绘中对“形”的遵从。作为天子的宋徽宗享受着文人思想陶冶。具体在图画上就是“格物穷理”式精确描绘客观事物的画风。他的题画诗中不仅有细致入微的描述,还有着丰富的理趣。试举几例:

“深村竹树不知春,远水残霞接断津。

野客衣冠浑懒散,相逢疑是避秦人。”(《题古村图》)16

“浓黛消香澹雨蛾,花阴试步学凌波。

专房自得倾城色,不怕凉风到扇罗。”(《团扇仕女图》)17

“楼台影里和风暖,弦管声中瑞日长。

14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069

15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四部丛刊编.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16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075

17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076

从听娇鹦说来路,莫教蜂蝶损浓芳。”(《题梨花图》)18

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先描写画中之景,细致入神,真挚感动,然后根据图中之景,展开联想。古村图中,一片幽深静谧,春日已经到来,尚不知时。懒散衣冠的人们相遇,“疑是避秦人”,徽宗这首诗,结合历史典故,通过静态的村景,动态的野客,好一派古老村落的图景,跃然纸上。而团扇这首,借班婕妤所作《团扇诗》,题于仕女图中,似有告诫之意,好景不长的忧患意识,而“专房自得倾城色”的一时好,毕竟短暂无常,读来让人感慨连连。在看梨花图里的娇鹦,生动传神,拟人化的运用,趣味横生。让人读来会心一笑。这时的赵佶俨然已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君王,全篇看不到帝王的威严与强硬,此时的徽宗是提笔书写的文人,瘦长的字体勾画在新成的绘图,他亦吟亦题,最为感人。

4..“移景入情”

徽宗有着独特的政治背景和特有的文人情怀,他在崇尚理的同时,并不排斥情的移入。诗歌用来开阔既成的画境,并且成为一种趋向,开始于唐。而接受这样的交汇,诗画结合趋向完美,则是在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9,“书画一家”,诗词歌赋堂而皇之出现在画面上,以此,寄托着画家、诗人对美妙事物的寻找以及自己对于人生趣味的感悟。在这方面,宋徽宗所带来的是不能忽视的。这也是徽宗在历史上绘画、诗歌创作当中的突出贡献。

宋代花鸟重视诗意的情味,而趣味展现不能与图画分开来描述,更重要的是,画家要进入绘画之中,人景融合,以此使得画面获得了无尽的诗境。文人画注意取材花鸟鱼虫,又专注于以情取胜。一花一叶,都凝结了他们对人生的关怀,他们的笔下的一事一物,参与他们短暂的辉煌。通常画家在花鸟鱼虫中的世界里,窥见自己的影子,细腻的心思里都是感想,很是凄凉。或喜或悲,皆是人生。

宋徽宗赵佶,就是这样的一种创作心理。历来,大家喜欢将徽宗与南唐后主李煜比较,同样是在政治上无所建树的帝王,似乎是陷入一种醉生梦死的人生快意,同样又是那样地热爱文学艺术。但徽宗与后主二人又不完全可相媲。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评后主:“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20,又云:“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21。诚然后主是纯真的,是不失赤子之心的,可以舍弃江山,无所顾忌。他是真正的追求安逸的文人生活,不问权力。然徽宗却无法全然不顾,尚是太平盛世,做天下之君,又不妨碍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热衷。他是双得,又不是那种最最纯粹的文人,总给人复杂,所以徽宗天子的身份时刻与他相伴,让人永远记得,他是国君天子,不容忽视。

18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077

19 [明]茅维.东坡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15卷

20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5.

21[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5.

他诗歌创作中的祥瑞意象,满目的富丽堂皇,是他作为一个帝王所能触及的最为日常的景象。无论是否含有夸耀的心理,还是真实的刻画,都无法忽视掉与徽宗身份的渊源。可以说,他所处的富丽环境,已决定了徽宗的创作取材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然而,作为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文人,徽宗是富贵的,也是最孤独的。

他的画图,如《腊梅石禽图》“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22,诗句中的一“矜”一“弄”,山禽和梅花皆赋了人形,徽宗孤独,借花鸟入情,淋漓一生。山禽虽惹人,梅花即便芬芳。可于人世长留是无法实现的妄想。而后“已有”、“千秋”两句,徽宗借丹青将这美好永远长留,让它们直至“千秋”。可以说,绘画给了这世间短暂事物以永恒,画中的题跋使得画面中具有了动静、时空等的对了统一。

在笔者看来,徽宗是感性非常的文人墨客。如他《题院画册》五首中的《芭蕉仕女图》、《团扇仕女图》:“春心正是芭蕉叶,羞见宜男并蒂花”23;“专房自得倾城色,不怕凉风到扇罗”24等,徽宗此时宛如女子,窥见的是女子羞涩、担忧的烦扰心事,十分传神。

徽宗对“情”有些笃定不疑的心态,所以他在诗歌中寄托自己,“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的真实情感,真诚而深邃。读来,竟觉得天真又动容。

三、宋徽宗题画诗的影响

宋人对画的爱好是空前未有的,上自天子朝臣,下至平民百姓。王室对绘画的立场无疑有着引导作用。那么徽宗特殊的地位为他带来非凡的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对院体画作和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对于院体画作,徽宗的绘画被称为是“宣和体”,当时的宫廷画师,所作绘画进贡徽宗欣赏把玩。徽宗题画诗的创作,提倡诗书画印一体化的文人画创作理念,推动了院体画作的发展。最鲜明的一种展现就是,徽宗以诗题选取人才。据邓椿《画继》记载,徽宗时期“始建五岳观,大集天下名手,应诏者数百人,咸使图之,多不称旨。自出之后,益兴画学,教育众工,如进士科,下题取士,复立博士,考其艺能”25。

故而,考察画学方面的入学考试,古人诗句被应用其中,青眼相待。无疑,徽宗的“以诗入画”,在其中发挥着指引功能。诸如,“踏花回去马蹄香”等命题,已成为当时考察的代名词,其中的意义已是,不言自明了。目的不仅仅是反映一种自然的画面,更多考察画家的个人体悟与敏感多思的创作心理,可以说是更加得文学化与价值化。从而,使得绘画创作显得富有文学气息,而不单单是一种笔

22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077

23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075

24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076

25 [南宋]邓椿撰,刘世军校注.画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墨之间挥洒可得的花木,而是画家斟酌再三,思忖而成的创作,是真正的文学,文化。

宋徽宗赵佶的题画诗,在经久不衰的文人画作的演变中,不可磨灭。花鸟成了分外广泛的题材倾向,画中的一景一物,与画中的诗句遥相呼应,蕴含其中的意趣,应运而生。继元朝灭宋以后,南宋的文人颠沛流离。并且有绝大部分文人,感叹国去不再,深感寄人篱下的失落。他们要么积极反抗,要么消极避世。花鸟画创作开始成为了他们宣泄消极情感的工具。宋徽宗花鸟画中体现的意境,为后来无数的文人寻求心灵的安慰与安适自处,提供了参考,这一点在后世都有反映,其中蕴含的文人心态也是值得分析和研究的一种选择。

结语

综上所述,宋徽宗赵佶的题画诗作为其诗歌创作的精华,有着“以画入诗”的文艺主张。“比德”意象的运用,使得徽宗题画作品更显内涵的丰富美好。通过分析宋徽宗的题画作品,并且结合他的书画研究,让人在体悟探索的过程中,不得不对徽宗的身份重新思考。他天子身份的不容置疑,让人看到他光辉祥瑞笼罩下的太平,可宋世究竟是不太平。动荡的朝代,却生得这样一位天子,一位文人,这样的事实是历史赋予的,不容置疑。而作为后来者,我们欣然接受。徽宗是以他的书画而为后世称道,那么分析徽宗的题画诗,自然离不开他那些艺术精湛的绘画作品,大概落实到题画诗,总不能脱离其中涉及的文艺主张和徽宗特有的方面,显得不够独立一体,此乃笔者论述过程中的不妥地方。其中的微道见解也是结合徽宗题画作品与其绘画主张而得出来的看法,愿为徽宗题画研究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傅璇琮、倪其心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南宋]邓椿撰,刘世军校注.画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清]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5]徐式文(笺注).花蕊宫词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2.

[6]张明华.徽宗朝诗歌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7]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8]宋白.宫词并序[ A] .全宋诗(卷二)[ C]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9]宋金萍.徽宗宫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0]朱璇.宋徽宗艺术个性与绘画语言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1,6.

[11]金晓爽.从宋徽宗工笔花鸟画浅析“诗书画印”的一体化审美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9.

[12]朱明艳.满庭芳——两宋院体花鸟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1.

[13]刘科军.解读《宣和画谱》——北宋绘画的演变[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

[14]石明敏.探析宋徽宗《腊梅山禽图》中情理交融的诗意境界[D]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5.

[15]叶林艳.宋代题画诗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4

[16]杨路.论诗与画的关系[D].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5,6.

[17]史宏云.古代花鸟画题画诗的意象研究[D].山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6

[18]樊友华.宋代题画书迹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19]金琰.宋代院体画以“诗境”拓“画境”的审美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20]周裕锴.20世纪宋诗研究综评[J].阴山学刊,2000,3.

[21]卢晓辉.论宋徽宗的崇道与北宋后期的诗坛的崇陶现象[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5.

[22]赵润金.宋徽宗诗歌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2015,8.

[23]朱柳敏.浅议宋徽宗的“瘦金体”和“宫廷画”及其对南宋画风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

[24]薄松年.宋徽宗墨笔花鸟画初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3.

[25]伊沛霞.宫廷收藏对宫廷绘画的影响:宋徽宗的个案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3.

[26]张其凤.关于“中国绘画诗书画印”一体化进程的考察——兼论宋徽宗的重要作用[J].艺术百家,2009,2.

[27]王辉斌.宋徽宗与宋代宫词的创作[J].南都越坛,2010,2.

[28]李裴.宋徽宗的美学思想评析[J].宗教学研究,2004,3.

[29]杨小敏.盛世情结与宋徽宗时代的社会救济[J].兰州学刊,2002,2.

致谢

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便已走进毕业季,进行论文最后的答辩,是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生需要做的最后的考核。这篇论文的完成起初是饶有兴趣的,对于题目的确定,是我的指导老师杨万里老师给定的。那时正值考研复习期,无暇顾及开题报告的事情。请杨老师做论文的指导老师,是在很多老师门下爆满的情况下,冒昧打扰。

杨老师带过我们半学期的宋元文学史,那时我犹是个喜欢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只记得台上的老师谈吐优雅,他喜欢在课间在教室里走走,与同学交流几句。大概那时未曾用心聆听教诲,才有幸借此毕业论文机会得以受教。记得初次杨老师召集我们五人商量开题事宜,让我们各抒己见,还列下许多题目任大家参考选择。对于宋徽宗文学的研究,是杨老师在看我犹豫不决之时对我的建议。徽宗是一代帝王,是我幼时读《水浒》时记忆中的昏君,历史课上学到的也是仅限于他的瘦金体而已,所以当杨老师问我有没有兴趣于帝王文学研究时,我欣然接受。题目是新颖而有趣的,可过程中的不如意是起初不曾想到的。

在元旦过后的第二天进行的开题报告,实在是一种打击,我想这也是自己愚笨所至。想到开题前夕,大家熬夜到凌晨修改,自己仍免不了被否掉的命运。不过也十分感谢那时在场的几位老师对我的批评和指正,对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我也诚恳接受。当走到最后的答辩,我才深刻意识到当时老师的意见究竟有多么地宝贵。这为日后自己无论做什么,态度的严谨和谦逊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以这场答辩作结。无悔当初选择的一切,四年了文学带给我的乐趣与充实将是我永远都收获,那些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将会是我最大的财富。我不知,诸位老师会如何评价我的论文,我也不知自己能否顺利答辩,但过程中的点滴和收获,是我的不能磨灭的闪光记忆。

五月的槐花正香,恰如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不绝如缕。而我无论如何表达我的谢意,都如同了这窗外随时飘荡的柳絮,太轻太轻。但还是由衷感谢所有的支持与鼓励,希望未来更好。

古诗词配画比赛

红寺堡中心小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语文学科学生经典古诗词书写配画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历代许多著名的优秀诗人,非常成功地运用诗词这一文学形式,来表现时代的风貌,人民的思想感情。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创新能力及人文素养,现决定在全校举办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及古诗词书写竞赛活动。为更好地组织此次活动,特制订方案如下: 一、大赛宗旨 以“华夏情,中国梦”为主题,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通过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加强少年儿童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建设,用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源泉滋润少年儿童的心田,使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明的熏陶,从而不断提高人文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挑战。 二、赛事组织 组长:张玉英 副组长:纪玉虎、张艳、李秀琴、李海源、赵金萍 组员:全体语文教师 三、参赛对象、内容及参加决赛名额分配 (一)参加活动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二)参赛形式 1、本次的参赛选手按年级分为六个组别。 2、书写竞赛内容为新课标规定必背的古诗文,一二年级给定古

诗抄写,三到六年级给定题目默写。再给古诗词配上相应的图画。 (三)参加决赛名额分配:一至六年级学生中每班挑选5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 四、活动时间及步骤安排 2019年5月17日 五、评奖办法 具体奖项设置为:分年级活动设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六、活动要求 (1)各班要充分认识发到开展此活动是通过广泛诵读诗词经典,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各班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词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探索和建立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深入、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各班要认真组织好每一个阶段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背诵及组织好初赛、挑选优秀选手参加决赛等相关活动。各班要认真发动、号召学生全员参与。各班要在组织学生全员参与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好本班的初赛工作,参加决赛的优秀选手应该在初赛的基础上产生。 (4)各班按要求切实组织好学生参加古诗文背诵及古诗文书写

题画诗鉴赏要诀

题画诗鉴赏要诀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题画诗鉴赏要诀 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大致有三种:一、化静为动,二、变无为有,三、借题发挥。题画诗的鉴赏试题,也大致是从这几个方面设计问题,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谈一下题画诗鉴赏的答题策略。 一、化静为动类试题。 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是一首题画而是一首写景诗。例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诗歌鉴赏题: 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着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问: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如果去掉这首诗的题目和序言,简直就是一首描绘牧童骑牛场景的诗,郊野、石块、竹林,构成一副由远及近富有层次的画面,“峥嵘”写出了郊野的形,“绿”写出了郊野的色,倚”、“御”更是写出了画面景物的动作,赋予画面以动感,诗人以诙谐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后四句活画出诗人既怜石又爱竹的心理,让人忍俊不禁。所以第一问可以答为:这首诗内容可分为二层,前四句为一层,高度概括了画的内容——石、竹、牧童、牛;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诗人对画的内容的想象发挥,把画中的内容写成了眼前的现实,将景物写活了,生动有趣。 例如2008年宁夏卷高考题蔡肇的《题李世南画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诗的首颔两联把“野水”写得有声(“潺潺”)能动(“落涧”),把“秋风”写得有声(“瑟瑟”)能动(“吹林”)。 鉴赏策略这类试题考察题画诗化静为动的特点,所以在回答问题时要答:这首诗运用联想化静为动,使画面上的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起来,使画面更具生命力,使画面富有动感,生动有趣或生动形象,便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二、变无为有类试题 由于受画幅的限制,画面不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绘画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面对画面,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应有而没有的景物。而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这一不足,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

高中语文考试古诗词经典题型

做诗词鉴赏的时候,首先是把诗词先翻译一下,直译就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作者写景或者动作与感情的相关性。 审题方法: 1在问号前面的第一个逗号一定会给出答题的范围,注意不要超出或者短缺。 2理清问题到底要问的是什么,对应题型确定答题步骤 3答案内容一定来自原文,不做猜测和扩展。 答案分析方法: 1分清答题步骤和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部分 2答案选取了哪些意象,以及这些意象和感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什么。 3注意答案的语言运用,以及一些术语的说法。 下面是具体题型 高考语文试题中,古诗词鉴赏是文学色彩最浓郁的题型,也是难度最大的试题,但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但我们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答题规范,才不易丢分。只有了解古诗词鉴赏的常见题型,掌握其解题思路,才能培养答题的规范性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下面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对古诗词鉴赏题的问答类型进行梳理归纳,作一点操作性的技术指导,以期对同学们提高解答古诗词鉴赏题能力有所帮助。 一、分析“诗眼”型 1 设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 设问变式:诗中某句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那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词)。(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宇(词)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l词)中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3 解答提示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往往一个字(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凡是在节骨眼处炼得好,能使全句游龙飞凤,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成了所谓“诗眼”、“词眼”。“诗眼”、“词眼”一般是指一首诗、一阕词中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句话)。“诗眼”、“词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诗眼”、“词眼”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词)的妙处。答题时不能孤立该字泛泛而谈,必须把该字(词)放入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4 答题模式:(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义和实质意义)或肯定哪一个字(词)更好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以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5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山水画经典题跋精选

山水画经典题跋精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缜《离思》之四 暮从碧山下,山岳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相携及田家,山月随人归。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夜酒》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楚色三江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王维《汉江临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子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溟》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雾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唐)王维《过香积寺》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叶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君同。——(唐)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音便拟归。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船风雨看潮生。——(唐)苏禹钦《淮中晚泊犊头》

宋徽宗赵佶草书《草书千字文》(高清打印版)

宋徽宗赵佶草书《草书千字文》(高清打印版) 2013-02-10 00:00 宋徽宗赵佶草书《草书千字文》(高清打印版)中国宋徽宗赵佶的草书代表作。赵佶(1082~1135),北宋第8 代皇帝,在位25年。此卷为纸本,草书,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为描金云龙,长3丈, 无一接缝。云龙纹生动规整,犹留唐人遗韵,对研究宋代造纸技术弥足珍贵。写在上面的狂草书千字文一气呵成,笔势凌空,变幻莫测,犹如长江奔腾,一泻千里,运笔迅疾流畅,结体奇宕潇洒。此卷作于宣和四年(1122),是赵佶40岁书 法大成时之作品,为稀世珍品。《石渠宝笈·初编》、《格古要论》诸书著录。 公元一一二二年,宋徽宗赵佶书写本卷草书千字文。这卷狂草千字文,其法出自怀素狂草一派,全长数丈,一气呵成,毫无倦笔,颇为壮观。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在《庚子销夏录》中指出:“徽宗千文,书法怀素。”当代书画鉴定专 家杨仁恺先生云:“此卷草书怪怪奇奇,大大小小。有的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有的或连或绝,如花乱飞;有的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有的如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卷后落款的宣和壬寅年,正值赵佶年届四十。此作为其盛年书写的成熟之作。全卷纵三十五点一厘米,横一千一百七十二厘米,字迹九十九行,为描金云龙纸卷。此卷自宋宣和年

间历经金昌明内府,转入南宋权相贾似道,明晋府,项元汴,清梁清标等诸家遞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赵佶的草书深受怀素影响,气势雄健。《草书千字文》是赵氏极少传世的狂草作品。笔势劲利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极奔放驰骋之致,更为稀世珍品。《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的典型作品之一。它笔势匀整峭拨,笔画顿挫有力,在气韵上显得格外流畅和飘逸灵动,具有浓厚的书卷特色。 奢华狂风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在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着旷世奇珍——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其笔势奔放流畅,跌宕起伏,富有一种似音乐旋律的美感。气势颇为壮观,毫不亚于唐代草书书圣张旭与怀素,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昏君的才华一国之君,为何有如此精湛的书法作品?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庸无能的封建帝王,在位二十五年,骄奢淫逸,怠弃国政,最后落得国亡身辱,死于北域的下场。但是,这位失败的政治家对书画情有独钟,并在艺坛上取得了光辉成就。从文化史、艺术史的贡献来看,赵佶书写了其最光辉而独立的一页。赵佶的楷书兼容并蓄,自成一家,后世称“瘦金体”。一如疾风中之修竹,挺而神骏。上海博物馆现藏的楷书千字文就是这一书体的代表。“瘦金体”与李邕的“金错刀”交相辉映,堪称中国书法史上耀眼的双璧。而这幅狂草作品则展示了其书法的全面。神奇的长宣这卷笔翰飞舞的《千字文》,是写在全长达三丈以上的整幅描

经典的题画古诗赏析大全

经典的题画古诗赏析大全 【篇一】经典的题画古诗赏析 金陵图 朝代:唐朝|作者: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赏析 韦庄这首《金陵图》载于《全唐诗》卷六九七。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刘逸生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韦庄想:真个是画不成么?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像针对高蟾反驳道:“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意思是说: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这篇《金陵图》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二】经典的题画古诗赏析

题画菊古诗

古诗经典题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赏析 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这首诗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

题画诗鉴赏要诀

题画诗鉴赏要诀 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大致有三种:一、化静为动,二、变无为有,三、借题发挥。题画诗的鉴赏试题,也大致是从这几个方面设计问题,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谈一下题画诗鉴赏的答题策略。 一、化静为动类试题。 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是一首题画而是一首写景诗。例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诗歌鉴赏题: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问: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如果去掉这首诗的题目和序言,简直就是一首描绘牧童骑牛场景的诗,郊野、石块、竹林,构成一副由远及近富有层次的画面,“峥嵘”写出了郊野的形,“绿”写出了郊野的色,倚”、“御”更是写出了画面景物的动作,赋予画面以动感,诗人以诙谐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后四句活画出诗人既怜石又爱竹的心理,让人忍俊不禁。所以第一问可以答为:这首诗内容可分为二层,前四句为一层,高度概括了画的内容——石、竹、牧童、牛;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诗人对画的内容的想象发挥,把画中的内容写成了眼前的现实,将景物写活了,生动有趣。 例如2008年宁夏卷高考题蔡肇的《题李世南画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 第1页共4页

题画诗鉴赏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一.诗与画的关系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1.重形象(塑造形象) 用语言文字用色彩线条 2.重意境(营造意境) 意就是主观情志境就是客观物象 二.诗与画结合的方式 (一)因诗而作画——诗意画(二)因画而题诗——题画诗 三.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 (一)画写物外情(区别于照相)诗传画外意(区别于解说) (二)不即不离(既不脱离画面的内容,又不拘泥于画面) 虚处传神(取长补短,从画的空白处补充升华) 四.题画诗鉴赏策略 题画诗最重要的在于诗与画的结合,一些诗是从画面本身入手,着重写画的精妙和灵韵,鉴赏这些诗首先要将原画还原,然后说出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最后再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步骤:还原画面+写作手法(如何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五、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 (一)化静为动动静相生 绘画是空间艺术,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静止不动的;而诗歌是时间艺术,它可以对审美对象进行动态的描写,以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化动为静、动静相生,正是题画诗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是一首题画而是一首写景诗。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诗歌鉴赏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如果去掉这首诗的题目和序言,简直就是一首描绘牧童骑牛场景的诗,郊野、石块、竹林,构成一副由远及近富有层次的画面,“峥嵘”写出郊野的形,“绿”写出了郊野的色,倚”、“御”更是写出了画面景物的动作,赋予画面以动感,诗人以诙谐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后四句活画出诗人既怜石又爱竹的心理,让人忍俊不禁。所以第一问可以答为:(1)这首诗的内容可分为二层,前四句为一层,高度概括了画的内容——石、竹、牧童、牛;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诗人对画的内容的想象发挥,把画中的内容当成了眼前的现实,将景物写活了,生动有趣。 再如2008年宁夏卷高考题蔡肇的《题李世南画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诗的首颔两联把“野水”写的有声(“潺潺”)能动(“落涧”),把“秋风”写的有声(“瑟瑟”)能动(“吹林”)。

一生必背、最经典的50首宋词.

1.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6.天仙子·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7.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9.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宋徽宗赵佶诗词全集

>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ZZ 北宋·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ZS【注释】 ①冰绡:洁白的绸。 ②蕊珠宫女:指仙女。 ③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④无据:不可靠。 ⑤和:连。 【评解】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下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 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实写杏花。 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后三句,写花容艳丽,花气浓郁。“羞杀”一句,总 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转变徵之音,怜花怜己,语带双关。花易凋零一层、风雨 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换头,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之感。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音,回肠荡气。况蕙风云: “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 《唐宋词百首详解》:对杏花的描写,形神并茂,是诗画同一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 在北题壁 ZZ 北宋·赵佶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 醉落魄 ZZ 北宋·赵佶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行行指月行行说。 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 好灯争奈人心别。 人前不敢分明说。 不忍抬头,休见旧时月。 ZS【注释】: 宋徽宗预赏景龙门,词曰,暨北狩,人谓末句有谶(chen)。 > 词·声声慢 ZZ 宋·赵佶 宫梅粉淡,岸柳金匀,皇州乍庆春回。凤阙端门,棚山彩建蓬莱。沈沈洞天向晚,宝舆还、花满钧台。轻烟里,算谁将金莲,陆地齐开。触处声歌鼎沸,香鞯趁,雕轮隐隐轻雷。万家帘幕,千步锦绣相挨。银蟾皓月如昼,共乘欢、争忍归来。疏钟断,听行歌、犹在禁街。 CC引自"竹筠清课"https://www.360docs.net/doc/d116697736.html,/ > 词·声声慢 ZZ 宋·赵佶 欺寒冲暖,占早争春,江梅已破南枝。向晚阴凝,偏宜映月临池。天然莹肌秀骨,笑等闲、桃李芳菲。劳梦想,似玉人羞懒,弄粉妆迟。长记行歌声断,犹堪恨,无情塞管频吹。寄远丁宁,折赠陇首相思。前村夜来雪里,殢东君、须索饶伊。烂漫也,算百花、犹自未知。 CC引自"竹筠清课"https://www.360docs.net/doc/d116697736.html,/ > 词·念奴娇 ZZ 宋·赵佶 雅怀素态,向闲中、天与风流标格。绿锁窗前湘簟展,终日风清人寂。玉子声乾,纹楸色净,星点连还直。跳丸日月,算应局上销得。全似落浦斜晖,寒鸦游鹭,乱点沙汀碛。妙算神机,

经典题画古诗赏析大全

经典题画古诗赏析大全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说:“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这是正起。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说:“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画鹘行》的起笔说:“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说:“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颔联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颈联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

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以上这两联中,“思”与“似”、“擿”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擿”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作者在《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他自己的感慨:“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上。” 总起来看,这首诗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

最经典的100首宋词

苏轼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 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 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 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 乐府》等传世。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5.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7.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1)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1) 1.张大千草堂读书图设色纸本立轴 款识:德洁夫人清赏。十年前夫人访予夫妇青城山中,命予画,经日遂别,未能即席操笔。顷从渝州同机来香港,乃写呈正,而予又有印度之行,匆匆无暇构思,幸谅其不工也。己丑九月十七日,蜀郡张爰。 2.张大千松风高士图设色纸本立轴 款识:老木高松拔地青,小桥泻玉水泠泠。野夫随意专丘壑,翰墨权真埒万乘。瓮山泻玉桥边,得此小景漫图之,大千张爰。 3.张大千金城玉女图设色纸本立轴 款识:玉关金城未是遥,笙歌鸾鹤彻青霄。不知巾子长多少,五色辉光化绛桥。甲申秋日,青城山中写似含杰仁兄方家并题请正,大千张爰。 4.张大千白描高士图水墨纸本镜片 款识:解得闰三月,梅花自有春。如何千下十,不谙夏建人。丙戌正月,拟悔迟笔。大千居士爰。 5.张大千白描荷花仕女图水墨纸本镜片 款识:十四年(前),岁丙申,三巴摩诘山园初凿五亭湖,觅种荷花未得,想象未来,写此寄意。逡巡未得完成,而目翳亦遂十二年,更无由渲染矣!题此怆然。庚戌(1970年)七月朔,可以(居)识。爰翁七十有一。

6.张大千芦荡野航图设色纸本立轴 款识:西风瑟瑟水茫茫,罢市人归趁野航。撑到芦花最深处,更沽村酒对斜阳。大千居士。 7.张大千疏影寒梅屏 款识:(1).深谢餐莫采,撷将冰雪华。清香归齿颊。毕胜委泥沙。爰。 (2).逸兴欲眠云,消闲自锄目。满径雪霜寒,有香清到骨。爰。 (3).雪里轻移玉一枝,已无猎猎朔风吹。此身不受寒威逼,莫忘山深雪压时。爰。 (4).盆盎自春风,虬枝堪屈铁。篱落冷香,不知是冰雪。爰。 (5).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似将纂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大千道者。 (6).影散小窻明,香落空斋满。本是神仙骨,岁忘冷暖。大千。 8.张大千张善孖英姿飒爽图 款识:英姿飒爽来酣戦,天假神柄专其雄。不肯低头在草莽,冥冥孤高多烈风。癸酉大千画草,善子画虎并集句。 9.张大千深山问道图 款识:磴道撑百盘,溪声碍九折。寻诗问苏黄,扪碑识元白。壑幽时养云,山逼古意月。侧足思慿栏,岩花飞艳雪。丙子

(完整版)最经典的100首宋词

最经典的100首宋词,一生至少要读一次!苏轼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 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 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 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 乐府》等传世。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66首经典山水画题画诗,入画入书都很棒!(附佳作欣赏)

66首经典山水画题画诗,入画入书都很棒!(附佳作欣赏) 01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缜《离思》之四02 暮从碧山下,山岳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相携及田家,山月随人归。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夜酒》03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04楚色三江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王维《汉江临泛》05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06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子可留。——(唐)王维《山居秋溟》07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雾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唐)王维《过香积寺》08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叶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君同。——(唐)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

友》09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音便拟归。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1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12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船风雨看潮生。——(唐)苏禹钦《淮中晚泊犊头》13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唐)李贺《梦天》14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意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五代)李唐《七绝》15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里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宋)苏轼《题王晋卿画后》16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南宋)马远《踏歌图》17 山色空蒙翠欲流,长江清澈一天秋。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渔舟。——(宋)钱选自题《秋江待渡图》18 东风一样翠红新,绿水青山又可人,料得春山更深处,仙源初不限红尘。——(元)张圭题展子虔《游春图》19 丰草茸茸软似茵,长松郁郁静无尘。相逢尽道年华好,不数桃源洞里人。——(元)黄公望《题赵松雪山居图》20 谁家亭子傍溪湾,高树扶疏出石间。落叶尽随溪雨去,只留秋色满空山。——(元)黄公望自题《秋山林木图》21 远望云

古代名人宋徽宗赵佶

中国古代名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与少女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使酒骂座、痛饮拍案。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剪梅》等我们都耳熟能详,甚至高声歌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加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素材评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作者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适用话题】 即便在国恨家仇面前,李清照还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用来自律,此事例适合话题“雕刻心中的天使”、“铭记与忘却”、“专一与忘情”、“水的灵动”、“纪念”等。

黄宾虹题画诗欣赏(5)

黄宾虹题画诗欣赏(5) 401.黄宾虹山水立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太白诗句,宾虹画。 402.黄宾虹咏新安江立轴 鸟度屏风里,人游明镜中,此前贤咏新安江句,兹写其意以志鸿泥,宾虹老人。 403.黄宾虹花卉镜心 疏花灿灿照寒水,玛瑙坡前春独回,却忆去年风雪里,吹萧曾掉酒船来,王元章句,宾虹。 404.黄宾虹皖江山水立轴 皖水源出潜山、天堂山,经太湖、怀宁各界入江,亦谓之皖江。宾虹。 405.黄宾虹山居真逸立轴 真逸岩居趣亦多,苍松古木烟箩。遥知芝草神仙境,眼应欣欣意有窝。写文徵仲诗意,宾虹。 406.黄宾虹秋雨初霁立轴 秋雨初霁展观宋元人画册濡豪写此尘庐为之顿释滨虹 407.黄宾虹溪山泛舟立轴 拟锺山老人笔意仁兄世大人属政朴存弟黄质写 408.黄宾虹庚申(1920年)作秋山问道图成扇释文:六朝至唐所使皆兔豪至宋始有羊豪然山谷臵之案前

不用米老喜折腰好写之阁仁兄法家清属熙 款识:庚申三月阁仁兄先生雅正宾虹黄朴存 409.黄宾虹桂林泛舟图扇面 桂林叠葫派泛舟漓江上所见子玉先生属粲宾虹 410.黄宾虹雁宕山色立轴 磴道盘空到者稀碧深深处掩荆扉云中鸡犬丹留鼎岭外松篁翠湿衣雕凿难體神斧运樵苏不到月轮飞循源曲峰逾削玉高撑柱十围雁宕碧霄洞诗宾虹并画. 411.黄宾虹晴明雨色立轴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充雨过入云深处亦繪衣梅尧臣诗少韫女士博粲宾虹. 412.黄宾虹辛卯(1951年)作空濛华滋镜心 香港深水浅水二湾晓气空濛中更为华滋可喜辛卯宾虹年八十又八 413.黄宾虹印易泉图镜心 □父社长先生篆刻精雅上追周秦出宋楮属写摹印易泉图襟期高洁钦迟久之宾虹质 414.黄宾虹癸巳(1953年)作黄山松谷纪游立轴款识(1):黄山松谷纪游颂康先生雅正癸巳黄宾虹年九十款识(2):六二春转赠勃新同志惠存叶熙春题八十二. 415.黄宾虹云树烟岚册页(八开) 题签:黄宾虹先生山水册丙午新春寿签

经典山水题画诗教学文案

经典山水题画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缜《离思》之四 暮从碧山下,山岳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相携及田家,山月随人归。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夜酒》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楚色三江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王维《汉江临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子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溟》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雾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唐)王维《过香积寺》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叶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君同。——(唐)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音便拟归。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船风雨看潮生。——(唐)苏禹钦《淮中晚泊犊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